人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7年级文言文必背
7年级文言文必背一、七年级人教版文言文必背篇目-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重点字词解释-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不及。
-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重点字词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1. 文言文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包括: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词汇的古老和繁琐、以轻重音节和平仄等等。
2. 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包括:定语前置、动宾结构、并列句等。
通过学习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循环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典故和成语,这些典故和成语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这些典故和成语的含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5. 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文言文中的句读和词读是指文言文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词语的读音。
学习文言文的句读和词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调。
6.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如: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推测词义、理解上下文等。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总之,通过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提高对古代文献的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超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孙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
今动词,表判断。
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
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
指国内。
出.:在外面。
指国外。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部分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部分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 hōu声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曳yâ屋许hǔ许声几jī欲先走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6)众妙毕备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2)奋袖出臂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战股:大腿。
(14)几欲先走几:几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
(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三、文学(文体)常识《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词语解释:P140 2、4、8、9;P141 1、6、10、17;P142 1、3、5、6、7、8、9、10、11◇通假字:“坐”通“座”◇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213 五至九1.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其余部分)2.P143 课后练习二、三、四(答案见《三点一测》P215 十三)3.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第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复习资料大全[最新]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三、回答以下问题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
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部分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文言部分复习资料《咏雪》复习题一一、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解词。
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骤: 紧5、欣然:高兴的样子6、何:什么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11、即:就是 12、因:凭借三、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用原文填空。
时间:寒雪日地点:內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事件:咏雪五、问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基础练习(共25张PPT)
文言文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体 )( 相比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 5.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6.三十而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7.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 8.不逾矩( 法度 ) 9.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那个朋友没来,太丘丢下(他)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 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2.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伤__害___ 今义:诬__蔑__别__人__使_受__损__害___
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3.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
2.期日中 古义:___约__定____ 今义:___日__期__,_或__泛__指__等__待_、__盼__望__、__期_盼_______
3.相委而去 古义:__舍__弃_____ 今义:____委__托_______
4.相委而去 古义:____离__开___ 今义:__到__,_往_____
12.止增笑耳( 动词作名词,笑料
)
13.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提纲育才中学蒋老师原创一、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思1、内集()2、讲论()3、俄而()4、差()5、拟()6、欣然()7、因()8、未若()(二)用“/”画出句子的朗读节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本文反映了古代书香门第怎样的生活情趣?你喜欢这样的家庭生活吗?请说说理由。
附《咏雪》对照翻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期()2、日中()3、去()4、乃()5、不()6、哉()7、委()8、家君()9、引()10、顾()(二)用“/”画出句子的朗读节拍。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元方时年七岁3、待君久不至4、君与家君期日中(三)本文的友人错在哪里?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元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一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为马上到来的期末考试同学们要如何预备文言文的资料复习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盼望会给大家带来关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一)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傅.(f) 柳絮.(x) 差.可拟.(chā)(nǐ) 无奕.(y) 雪骤.(zhu) 道韫.(yn) 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
3.解释字词: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 ⑶俄而(不久,一会儿)⑷欣然(高兴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⑹未若(不如,比不上) ⑺因风起(凭借) ⑻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谢太傅在一个严寒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6.以下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撒盐/ 空中差/ 可拟B白雪/ 纷纷何/ 所似C未若/ 柳絮/ 因风起D左将军/ 王凝/ 之妻也7.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中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初一人教版文言文大全必背文言文整理
初一人教版文言文大全必背文言文整理初一:《论语十则》、《伤仲永》、《木兰诗》初二:《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大道之行也》、《马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初三:《隆中对》、《出师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
初一人教版必背文言文: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初一人教版必背文言文: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初一人教版必背文言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 知识点整理
D·故无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4)布置作业:整理知识点,阅读课外短文二则
《塞翁失马》《智子疑邻》
说明1老师举例说明为初一上,引出复习内容:初一下。
2引导学生归类整理可安排负责人。
3指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
4本节课可供初一下教师复习参考。
3·词性活用:利 奔 伤 4·古今异义:三 但 众人
5·文言虚词:之 以 为 而 其 然 则 焉 于 者 乃
6·文言实词:知 故 乐 期 立 闻 绝 自 尔 善 益……
7·节奏短句: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余闻之也久
8.诗文填空:《饮酒》 《杂诗》 《望岳》 《登飞来峰》
9·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判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省略句……
文言文复习 知识点整理
依据省教育厅制定的指导意见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理解文中实词含义,虚词意义用法。(重点)
二·整理归类,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难点)
三·知识点迁移,课内延伸到课外,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1).举例说明,归类对象,解释说明
1.通假字:说 火 罔2.加点解释:殆 称 泯
(2)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归类整理,班班通展示
1·满坐(座)少舒(稍) 垩慢(墁) 铁钯(耙)……
2·牍蕃濯亵 棹圮斫溯狎……
3·灵 乱 枝 船 蹄 雨 鼓 目 清 乳 上 满
4·次 心 鸿 形 予 植 稍 且 涕 怜 浑 控 社 求 耳质 走 但 虽 股 中间 是非 往来 物理 以为……
5.文言虚词:之 以 为 而 则 举例:何陋之有 放之山下 丝竹之乱耳记之日 草木之花 为暴涨携服为确论 无以为质 啮沙为坎穴 以为神……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下面将对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技巧。
一、文言文的基础语法1. 文言文的语序是“主谓宾”的排列方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诗歌、歌颂性文章中,语序可能会有些变化。
2. 文言文的语气比较正式,词汇使用也往往更为繁琐、古老。
同学们需要学习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常用词汇,以便顺利地阅读文言文文章。
3. 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很短,没有现代汉语中那么多的分句和从句。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善于利用标点符号。
在文言文中,标点符号往往比现代汉语中少,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应该注意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如顿号、句号、问号等。
2. 善于利用上下文语境。
因为文言文中的句子比较短,所以一篇文章中存在着大量的上下文关系。
同学们应该注意利用上下文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意思。
3. 注意掌握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文言文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典故和文化知识,同学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三、典型的文言文范文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论语》中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化精髓。
2.《墨子》:《墨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重要著作,是关于墨子主张以“兼爱”为道德准则的论述。
阅读《墨子》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3.《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所作,是一首叙述杨贵妃悲惨命运的长篇叙事诗。
同学们需要在阅读《长恨歌》时,注意熟悉古代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纲要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ﻭ若:像~~一样。ﻭ洋洋:广大。ﻭ念: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谓: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复:再,又。ﻭ弦:。
译文ﻭ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ﻭ朗读停顿ﻭ注:“/”为停顿处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ﻭ4.“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ﻭ ﻭ【参考答案】ﻭ1.①弹②广大③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④于是ﻭ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ﻭ3.①太好了,高大巍峨,像泰山! ②不管伯牙的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4.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ﻭ【试题解析】ﻭ1.试题分析:“鼓”是古今异义的字,应作动词,根据语境可译为“弹”。“洋洋”是形容江河的词语,根据这个推断即可译出。“乃”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译为“于是,就”。“知音”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ﻭ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文言词语的解释一定要想一想课内该词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死搬硬套,根据语境、结合所学文言知识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断绝ﻭ善:擅长,善于。
鼓:弹。ﻭ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ﻭ4.试题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妇孺皆知,故事写的是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心心相通,能互相理解并欣赏对方,彼此视为知己。
(三)文言文复习分析与策略ﻭ考点1: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ﻭ(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如“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试题分析:要断句,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大致翻译一下,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根据句意,应画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如果多停顿一下,可以把“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中的“谓”后面再加一道斜线。ﻭ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和诵读能力。ﻭ点评: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给语段标出停顿,其实是把几个句子断开。所以要注意句子意思不能改变,语意要完整。ﻭ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善、峨峨”等。“善”表示称赞的词,译为“好,太好了”。“ 峨峨”是用来形容山脉的,可译为“巍峨,高大”。把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ﻭ点评: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情感,所歌颂的内容,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的情节、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语句简洁,重点突出。ﻭ 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主要考查了对【人物传记类】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归纳以下解题思路: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ﻭ①伯牙善鼓琴鼓:_____________ﻭ②洋洋兮若江河洋洋:___________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知音:___________ﻭ④乃破琴绝弦乃:_____________ﻭ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ﻭ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ﻭ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人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 作者:
———————————————————————————————— 日期:
人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
ﻭ(一)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ﻭ(二)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