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本科论文模版)
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探究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最后,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使得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中过分强调结果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二是作业布置上,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题目使得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缺乏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三是评价方式单一,以分数为导向,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非思维过程。
(1)促进思维发展的策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三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抓住其本质;二是学生在运用概念时,容易混淆相似概念,导致解题错误;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不清。
(1)深入理解概念的途径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增强对概念的理解;二是采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小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们的思维逻辑、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一、倡导“启发式教学法”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机械性地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启发式教学法则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实验,让学生通过参与的方式深入理解一个数学概念,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运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真实、有趣的情景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购物、旅行、运动等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的方式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提倡“学以致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能力,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身高、重量,计算食物比例等实际问题,将数学运算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巩固与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巩固和拓展同样重要。
巩固是指对已学习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拓展是指让学生进行一些超前的学习,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竞赛或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一些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五、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水平,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例如,对于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拓展任务和挑战,让他们有机会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4篇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4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心理状态。
问题是引发一系列知识构成的纽带,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素质教育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去探寻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和仔细的思考与研究。
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因为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拓展。
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质疑和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创新与拓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2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幼小和心智欠成熟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匮乏的特点,很多小学生还没有能力独立的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点拨,以便掌握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认清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和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学中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2.1营造优良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重要影响,然而,在长期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捆绑下,学生由于问题意识欠缺而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不善于发现问题,学习处于一种“问题意识淡薄的状态”。
表现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一种教条主义的教学方式,结果使得学生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质疑能力,难以学以致用。
而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就要努力营造优良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感。
因此,教师首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青睐的目光注视、聆听,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其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教学质量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3. 教学评价单一: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阻。
4. 家校沟通不足:部分教师与家长沟通不畅,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多元化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4.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1)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4篇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论文4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心理状态。
问题是引发一系列知识构成的纽带,是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素质教育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去探寻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和仔细的思考与研究。
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因为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得到拓展。
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可以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质疑和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创新与拓展,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2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由于小学生年龄幼小和心智欠成熟以及相应的知识体系匮乏的特点,很多小学生还没有能力独立的解决问题,但是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联系所学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加以适当的点拨,以便掌握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认清学生学习的疑难点和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学中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2.1营造优良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重要影响,然而,在长期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捆绑下,学生由于问题意识欠缺而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不善于发现问题,学习处于一种“问题意识淡薄的状态”。
表现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一种教条主义的教学方式,结果使得学生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质疑能力,难以学以致用。
而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就要努力营造优良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感。
因此,教师首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青睐的目光注视、聆听,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其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
文献综述范文
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
“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论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论文一、探究式教学方法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一)课外生活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关键,在课下有必要将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有针对性的布置出去,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例如:对圆进行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们对校园中大树,或者圆形的构造物进行测量其直径和面积,不仅能够让兴趣提升,还能够把与圆相关的知识深入了解[1]。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从传授者的角度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例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必要和学生在同一平台进行教学对话,对于学生要有效激励,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索,从而对公式的推导完善开展,在推导过程中鼓励质疑的产生,才能够让自由教学氛围有所营造。
(三)培养探究习惯。
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
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对学过的知识透彻掌握,在了解的过程中会将数学知识有效积累,同时还能够将探究习惯有所培养。
例如:在讲解正方体时,需要通过教具让学生们观察到已经学过的长方体的形状,再发散思维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哪种物体属于长方体。
然后再引出正方体,让学生们观察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从而将印象提升,此时就能够将正方体概念引出[2]。
(四)培养学习主动性。
小学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要让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数学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进行分析,是具备着一定情感的,情感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教师有必要对其情感有所肯定,让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适当发展,才能够活跃思维。
教师需要为学生们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要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让他探究流程能够得到学生们的真切体验[3]。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足。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教学方式单一: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使学生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培养。
(2)课后作业和考试中,偏重于计算和公式应用的题目,缺乏对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考查。
(3)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过于依赖记忆,不注重理解和思考,导致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满足于对概念的字面理解,缺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挖掘。
(3)缺乏有效的概念巩固方法:学生在学习新概念后,缺乏有效的巩固和运用,导致对概念的掌握不扎实。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严谨的推理和论证。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一、小学数学缺乏有效性教学首先有效教学是我国第三次课改当中的重点思路,但是针对有效性教学的教学设计却不多,这是如今有效教学缺失的重点,而作为小学数学来说,它的作用是在教会学生进行基础的加减乘除同时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这是其教学目的以及大纲总之,但是现在针对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并不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秉持第三次课改的思想,总是习惯性的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将小学生的思路全都掌控在自己的设计当中,没有给学生留下空白,这种高强度的教学设计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其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小学数学原本就是针对小学生做的教材设计,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课改”的压力下,为了凸显教学的“质量”常常提升小学数学题的难度,将一些超出小学生理解范围的课题引入其中,使得小学数学产生了难度,虽然这样的难度对于学习好的孩子来说能够解决,但是并不适合其他孩子,反而影响了数学兴趣在课堂上的传播与发展。
再次有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一些教师总是将有效性学习和考试成绩挂钩,还是喜欢用应试教育当中的考试水准来衡量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培养,着从本质上误解了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开展,从第三次课改的文件当中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有效性体现在快乐学习、记忆学习、理解学习三大方面,从孩子本身出发,以快乐的思想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以多理解多记忆的方式让孩子的到更好的知识获取,而不是一味的增强孩子的训练,让孩子适应考试。
最后无法把握有效性学习当中“快乐教学”的度,常常会在有效性、情景模式开展、“快乐教学设计”这三个板块当中失去界定,使得教学思维混乱,经常是课改调查组到来就进行新的模式教学,调查组走了以后在进行原有的课程设定,这样反复对孩子的学习以及认知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综上所述,有效性教学要紧紧把握住“有效”这两个关键字,在遵循第三次课改的过程当中积极的采用最新的教学思路,同时辅助对孩子的调查研究,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甚至每个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都会对课堂有效性的开展造成阻碍,有人认为教学时一刀切的过程,设定一个适中的方案从而进行教学,让大部分孩子接受这样的教学设定,也有人认为“适中”的教学设计方案缺乏方向的把握,缺乏对“特殊群体孩子”的照顾,缺乏公平性,因此这样的方案本身就不能有效的针对教学,作者的观念更偏向于后种,有效性的教学关键就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补充,让孩子了解教学的概念,了解教学思路,让孩子清晰的认识到教学过程当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发现这些问题并着重解决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如今在社会上能用到的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99%都有挂钩,反而初中、高中、大学的数学与生活现实太过遥远,而正是因为小学数学有效,我们更应当注重其课堂上的有效性,让所有的孩子都掌握数学知识,并让其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有效不在于课堂的练习、不再去考试取得的成绩,而在与能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能否终生使用!因此在面对小学数学有效性这一问题上,我们要抛开所有阻碍孩子对数学认知的障碍,让孩子充分的体验到数学与生活能够充分结合,如此才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进一步增强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及探索(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想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从实践和探索的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1. 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学目标可设定为: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
以下列举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形,从而理解长方形的面积。
(2)游戏教学:利用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抢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法运算。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共同探讨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学生自评、互评等。
以下列举几种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
(2)作业批改: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论文
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学习中心: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 年 级(入学批次): 学 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年 月 日 装订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教育产生的那天开始,教学法的争论就没有止息。
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前提,能否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就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本文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介绍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小学数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最后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一、引言小学新课程标准是要变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它要求我们及时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共同的话题,需要教师共同探讨,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来优化数学教学活动,是值得我们共同深思的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转变成新课程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和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在“教学表演”中,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大行其道,但是在检查学生学习效益面前不堪一击。
“数学双基”还是要抓的,课程的内容掌握是根本,教师的数学素养和教学方法决定成败,这在小学阶段尤其如此。
这说明了教师的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而到底我们要怎样教学生在教育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来说更为重要。
每一个教师都在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每一个学生都在追求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小学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我们必须创造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在现有的研究中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分析不够,导致了相应整改措施的力度不够。
所以,本课题将着重对适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初探。
数学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4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4篇第一篇一、创设数学研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1.创设趣味研究情境.数学本就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思维要求高的学科,如果单纯的只讲理论知识,课堂必然会单调无聊,缺乏一定的活跃生气,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益的教学活动,如,猜谜语、讲笑话、做游戏、演角色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发现数学的原身,从而将抽象化的数学从活动中抽离并提出.2.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融入于生活,它不似艺术形式般高贵,却也足够生活化、平易化,隐藏在商品的买卖中、日常的计算中和多样的形状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寻找的,进而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然他们乐于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踪迹.3.创设矛盾冲突情境.某一确定的数学知识点,可能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但是小学生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潜意识的认为知识点均具有普遍性,所以在出现不适宜的情况时可能会表现得手足无措,对此,老师需要常常为学生制造这样的冲突情境,在冲突问题中引发他们思考,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二、深入探究所提问题,寻找内在规律探究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整个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所以老师和学生两者都需要重视此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他们在观察到某一数学知识点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提问,培养自己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乐于去完成问题探究的过程,乐于解决问题.如,老师在讲“三角形”这一内容时,必然会涉及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定理,但应该注意的是,这一定理只适用于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并不适用,也就是说在立体图形中根本无法运用此定理,但学生并不清楚这一点.因此,老师可以将此问题的探究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个体独自探究、小组沟通交流、全班论辩解决,首先带领学生将符合原理的平面图形先行探究,再将立体图形计算探究,便于清楚地对照;其次,将此计算结果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生各自的看法,在小组中达成统一意见;最后,由老师作为主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在全班进行探究论辩,在想与说的过程中渐渐理清思路,在论辩中激起思想的火花和知识的冲突,创造出新的知识态度.而且,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找到了知识的内在规律,为他们进一步的知识探索做好了铺垫.三、概括数学探究结论,力求学以致用概括学生数学探究结论,这是老师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要求老师将各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的结果予以统计,自己在课下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概括出探究问题的最终合理结果,于下次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详细讲解这个探究问题,在二次教学、二次探究中升华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有限小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必然会把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进行对比,从而解释清楚两者的差别和异同,还会提及到有限小数的基本分数特征这一知识点,通过列举一系列可以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作为范例,像“分母可以整除10、100…”“分母中只有2和5这两种质因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有效地举例迅速发现这其中的规律,为学生概括总结出一条具体的数学理论,即“已经化为最简分数的一个分数,如果它的分母除了2和5以外没有别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转化为有限小数”.这样的探究后总结的工作,是老师辛苦所得,他融会了老师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语言,相当于二次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同时也明白了知识之间具有某些奇妙的规律,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纵观全文,笔者主要从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开展做了详细研究,力求通过此种探究式课堂模式的建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发、学习思想的开放、学习能力的提升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建树,对于读者也有所帮助.第二篇一、探究式教学的介绍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学生,缺少专注力和控制能力,教师长时间讲课,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而数学又是比较理论的知识,如果教师总是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比较枯燥无聊,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不上来。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法论文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法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以下是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讨。
1、学习兴趣不足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具体表现在: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1)课堂氛围沉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不足,导致氛围沉闷。
(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和PPT,缺乏创新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很多数学课堂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结果记忆,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为:课堂教学以解题技巧为主,忽视问题解决过程;学生过度依赖公式和定理,缺乏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以解题技巧为主:教师往往关注解题方法的讲解,而忽略了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得学生陷入“套公式”的怪圈。
(2)学生过度依赖公式和定理: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过于依赖已有的公式和定理,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概念的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
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概念讲解不够详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教师对概念讲解不够详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过于关注解题技巧,而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不够深入。
(2)学生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由于缺乏详细讲解,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要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以下是具体的实践与思考方向:(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能力和素养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论文素质教育在数学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面对现代学生和社会教育背景,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者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在应用的突破中出现了瓶颈,数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深化和更新。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仅要有理论能力,还要有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
因此这里介绍了数学的素质培养目的和培养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30+10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把美学的教育和文学的教育融会到数学的教育中。
培养数学教育的文化场,建立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方法论。
多年来小学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进行多年。
各方面收获颇多,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加强。
新课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知识点层次递进,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能较好完成课堂教学。
面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在中国现代少子或独子的背景下,如何全方面实现素质教育及培养每个孩子的知识有效教育,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小学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思考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思维、数学形象思维、良好的数学认知。
在这里对小学课堂教育提出我个人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传统教学的方法及存在问题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的改进,新的教学用具不断出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教学的直观性得到了加强,教学的快捷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个别教师对多媒体过于依赖,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使得教学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要求。
也有的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由于大大减少了板书的设计和书写,使得部分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速度较快,部分学生在思维或行为没有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错过了知识点的理解及注意问题,使得新型教育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而一些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不能把思维关注在数学知识及数学原理和数学中的美,不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达,而把课堂教学停留在一堂完美的教学展示,而不是关注学生从中受到多少数学的思维。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小学教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而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研究者和学者关注的话题。
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被公认为有可能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新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带来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探索其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可操作性。
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其实和传统的学科教育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也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显得更有必要。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由学生发起,由老师引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依据实际情况用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
为了验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我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组,在实验组中,学生将通过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知识。
而另一个对照组的学生则接受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积累和记忆待学小学数学知识。
最终,我们收集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种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证明了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要取决于它的实施。
基于此,本研究还采用定性访谈法,访问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老师,深入了解他们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访谈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依靠老师的有效引导,参与和调控。
老师要合理有效地布置作业,清晰明确地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并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以往的教育模式更偏重于学生记忆知识,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实证分析与定性访谈结果,本研究初步总结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素主要有:老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及时反馈结果;学生要积极参与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综合素养,因此老师还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本科论文模版)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生:谢远俊指导老师:胡老师前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
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效率比较高。
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当今比较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生成或遇到的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没有给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空;“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建立单一的数学模型,没有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优化的数学思想;“模拟练习,运用问题”,没有考虑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强调的是单一的数学模型认识。
主题:我在阅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之后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1.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来确定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地分配时间。
2.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能给学生清晰的概述学习的重点难点考点。
3.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4.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能有效地保证让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人类花费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探索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探索教学论文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复习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效果。
(1)课堂氛围沉闷: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肃,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课堂氛围压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束手无策,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题海战术:教师布置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成绩,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2)忽视过程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使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和外延,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出现偏差。
(1)教师讲解不透彻:部分教师在讲解概念时,未能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
(2)学生缺乏主动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导致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
本篇论文旨在针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何改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从教学实践与思考、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再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生:谢远俊指导老师:胡老师前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
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效率比较高。
缺陷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当今比较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生成或遇到的新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没有给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时空;“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建立单一的数学模型,没有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和策略优化的数学思想;“模拟练习,运用问题”,没有考虑运用数学模型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强调的是单一的数学模型认识。
主题:我在阅读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之后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1.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来确定要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效地分配时间。
2.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能给学生清晰的概述学习的重点难点考点。
3.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4.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能有效地保证让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人类花费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
它的缺陷是:1传统教学模式不是学校的特色和亮点,对学校的声誉影响没有什么帮助。
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一个样,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就无所谓优势。
短期内一个学校课程有特色些,其他学校也可以买到同样课本,很快就可以办得一样效果。
而且,课本的知识自学也能办到。
2传统教学成本最高。
拿企业作类比的话,传统教育就象人工模式管理企业,而采用ERP管理的企业效益则可以成倍增长。
传统教育不能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不管一个老师水平多高,他也只能教一个班、一节课,学生越多,学校不可能聘请成比例的高水平教师。
教学质量不能整体提升,只能根据个别人的努力慢慢转变,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教学知识不能覆盖面地、全方位地推广和传播。
传统教学对有心扩大教学规模的学校无非是个瓶劲和阻力。
如果贸然扩大规模,只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脱节和下滑。
3传统教学知识可更新性差。
本来大学教育是走在时代前沿的,但实际上学校的知识却是有些落后了。
教学的课本不可能一直更新,新的指导性理论、新的专业或政策性调整不能及时反映到课本中,这或许可以通过上课由老师来补充。
但是,因此也形成恶性循环,课本知识不断滞后和缺乏实用性。
4学生的知识自主选择性差: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不足,老师也一样不可避免。
而学生是各个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撮在一起的,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因为课本的局限性和老师的专业倾向,只能陷入某种固定模式。
自己想学的学不到,不想学的多了解一点或许没坏处。
但是,不遵从人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将来的个性化发展方向。
二.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主体、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地位将由传统模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将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它的缺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建构主义理论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与我国实际国情有很大差异。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有畅通快速的计算机网络支持,其次网络上要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保证,而且要求学生人数不能太多,一般控制在20名以内,以便在网上组织学习、讨论、协作学习。
教师辅导与讨论,回答问题、及时导航。
这些物质条件在我国近期几乎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别说在中小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大学也没有几所大学能有这样的网络环境和教学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通讯等基础实施还比较薄弱,尽管有了不同程度的骨干网络和大学的局域网,但绝大部分的教学环境还不能达到快速网络环境;再者,从整体上说,网上的信息万维网可以集世界各地的信息惟我所用,但真正适合教学的信息还是凤毛麟角,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无“好货”的现象,在我国短期内还很难改观。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压力小,教育、通讯以及网络基础实施比较好,实现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比较容易。
但尽管如此,从有关资料得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实施。
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也不是万能的。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强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势必会在观念和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冲突和隔阂。
它不仅涉及到学生和教师,还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乃至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
在领导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潜意识中,“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天然合理的,学校教学就应当是这样的。
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充其量也只是需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和环境的改进、改良。
其结果,学校的一切教改努力,无一不是在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也在努力适应这种强化”[4]。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许多学生也在当前流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运作中表现得相当成功,体现在获得好的成绩,他们似乎都习惯了、适应了,也不愿意以一种不熟悉的方式来学习,因为他们担心失败,尤其是学习者在接近高中或大学毕业时,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意义更重大。
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这种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书本上的都是经典,老师讲的必定正确,对书本都不能怀疑”[5]。
这种思想观念代代相传,不断强化,使得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无从发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首先他们自己大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或者说是在传统的教育熏陶中成长的。
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熟悉了自己所教授的知识,习惯了自己教学的方法,也许不要做任何背课,凭着一支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
而在建构主义这种新的教学观念或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递知识给学生的权威人物变成了一个与学生学习活动的高级伙伴。
他们既要精通教学内容,又要指导新的可能是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熟悉的学习技巧。
这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真是一个严峻而巨大的挑战。
教师必须放弃原来对问题解答胸有成竹的答案,而转向一种许多答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对的,多少令人尴尬和无所适从的情形。
从熟悉转向陌生、从轻车熟路到不可预测,哪个教师不会顿感紧张和不适应,更何况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除了角色要重新定位以外,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
“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1. 郭思乐著作《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2. 陈建翔王松涛著作《新教育:为学习服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3. 杨福家著作《博学笃志》中的《火把钢琴大观园》,2001年8月出版。
4. 张思明著作《让素质教育进入课堂》中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999年6月出版。
5. 徐英著作《新世纪教育启示录》中的《开放的课堂——提供选择》,2000年1月出版。
6. 《人民教育》杂志2001年第2期,刘可钦撰写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怎样教数学》。
7.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杂志2001年第4期,侯旺撰写的《变“授哺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8. 《福建教育》杂志2001年第8期,吕必强撰写的《“自主探索、发展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
姓名:谢远俊班级:09级小教一班日期:201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