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2.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2)不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积极表扬和鼓励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4)趣味性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作者:余明燕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作者:余明燕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
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
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1.亲近数学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
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
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
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
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
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范文400字
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范文400字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能,是全面贯彻落实新教改理念的重要体现,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推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小学三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1浅谈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摘要: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
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
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培养提高注意力;思维转变;提高兴趣;让数学生活化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现从几个方面简论如下:一、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改变思维方式。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
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2、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优秀7篇)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优秀7篇)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年级: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篇一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
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
什么原因呢?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
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
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范文三年级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小学生范文三年级怎么写正确地指导小学生写好数学小论文,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理解数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我爱数学》新的学期已经过俩月了,在这学期了我们学习了好多的知识:有除法、乘法,观察物体、年月日、认识千米和吨、平移和旋转……我最喜欢的是年月日这一单元。
在没学这一单元之前,我对年月日了解的很少,仅仅从大人的谈话里听到一点,如一年有12个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
闰年是4年出现一次,即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的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年有四个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当然还有别的知识。
短短的一个单元,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开阔了视野。
使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也使我更爱数学这门功课了。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二:《买衣服》我的妈妈很会买衣服,我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爸爸、妈妈和我都穿得很得体。
星期天妈妈又要给我买衣服,叫我陪她一块去。
到了商场,我看见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我好喜欢,就叫妈妈给我买。
妈妈看了款式,问了价钱是45元,觉得比较合适掏钱给我买了。
看见妈妈给而买了我喜欢的运动鞋,我十分高兴。
买了鞋后,我们又上了卖服装的三楼。
呀服装真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有点目不暇接了。
妈妈问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和妈妈边走边看,我看中一件白色连衣裙,试穿了一下,妈妈说有点小不合适我们继续挑选,最后我和妈妈都看中一款粉色的连衣裙,大小合适。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研究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惯,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生动有趣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研究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以及根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为以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惯,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干系交叉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定。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400字(通用26篇)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三年级数学小论文400字(通用26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今天,我看到一道数学题: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
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
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看到这么多数据,我不禁慌了手脚,脑子里像一团乱麻,我静下心来,把思路理一理:已知什锦糖是由4.4元/千克的2千克酥糖、4.2元/千克的3千克水果糖和7.2元/千克的5千克奶糖混合而成的。
而数据中隐藏着一个数据没有告诉我们:什锦糖一共10千克。
只要算出酥糖、水果糖和奶糖一共的价钱,再求出平均数就可以了。
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这样的算式:4.4x2+4.2x3+7.2x5=8.8+12.6+36=21.4+36=57.4(元)就是一共的.价钱。
2+3+5=10(千克)57.4*(除)10=5.74(元/千克)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也有数学,只要动脑筋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三年级数学小论文篇2今天,妈妈要去买灯泡。
到了超市,发现超市里有两种灯泡:一种是节能灯泡,一种是普通灯泡。
节能灯泡虽然开200小时只需要用一度电,比普通灯泡一度电多用170个小时,但是它一个要5元,;普通灯泡一个只要1元,比节能灯泡便宜4元,但是它30个小时就要用一度电。
妈妈问我:“考考你,如果我要买一个灯泡回家,买哪种的'灯泡最划算?”我思索了一会儿,不慌不忙地说:“可以这样算:5/1=530*5=150(小时)200小时>150小时还可以这样算:5/1=5200/5=40(小时)30小时<40小时由这几步可得出结论,节能灯泡省钱。
”妈妈又问我:“很好。
三年级数学下册论文六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论文六篇三班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1[摘要]在对人教版学校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中,发觉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着淡化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强调力量而忽视学问,注意过程而轻视结论,内容零乱、结构松散、系统性欠佳等问题. 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提出了修改建议.[关键词]学校数学教材;内容编排;问题;建议人教版学校数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秉持新课程理念,在内容编排上注意贴近同学生活实际,注意学问的获得过程. 新教材旨在培育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这些都是值得确定的,但新教材在编写的指导理念及内容组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教材淡化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注意过程而轻视结论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被称为“双基”.“双基”教育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它对于形成同学坚实的学问基础和基本工作力量是必要的. 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课程改革,传统的“双基”都是同学进展中的核心要素,是必需加以保留的. 基础教育只有以“双基”为中心组成课程体系,让同学把握读、写、算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才能为他们的连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 长期以来,注意“双基”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一大优点.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求同学把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规章等基础学问是首要任务. 同学只有在娴熟地把握概念、规章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展计算和推理,只有把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学问,才能形成数学方法、数学力量和数学思想. 美国教育心理学者加涅(robert m.gagne)将概念、规章看成是才智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提出才智技能的习得存在着由概念学习上升到规章学习的层次关系,这是有道理的. 尽管近年来有学者把“双基”进展成“四基”,即在“基础学问”“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阅历”,但“四基”究竟是在“双基”之上进展起来的,任何新的理论都不能颠覆“双基”的地位.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界对数学新教材忽视“双基”的质疑声不断. 笔者结合使用新教材的切身体验及与一线老师访谈后,认为对新教材的质疑绝不是无稽之谈.(一)教材中数学概念表述不严谨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在肯定阶段对客观世界熟悉的总结,是规律思维最基本的单位和动身点.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学问的“细胞”,是数学学问中最基础的学问,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一要素. 同学“只有真正把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学问系统,才能正确、合理、快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 从肯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凹凸,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把握的程度. 同学数学力量的凹凸,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培育同学数学力量的根本一环. ”概念的清楚表述要借助于严谨规范的定义.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准确表述,概念的把握要建立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之上. 但新教材多处对数学概念没有下定义,只是给出了概念的一些正反例证,让同学“感觉”概念的内涵. 教材呈现数学概念时多采纳举例子的方式进行描述,如“像这样的……,叫做……”.现举相关例子如下:1. 三班级下册中对“小数”的解释是:“像5.98、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2. 四班级上册中对“射线”的解释是:“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3.五班级下册消失的“因数”“倍数”“带分数”“最简分数”“众数”等概念都没有作出详细定义,仅列举了一些相关例子.数学概念缺乏严谨规范的定义表述,而只是形象化地描述,这样的描述未涉及概念内在的规律属性,仅停留于肤浅的表面熟悉,难以深化透彻,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行言传”的朦胧感. 定义的缺失难以让同学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同学对概念的熟悉只能停留在半生不熟的模糊状态,难以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 对概念缺乏精确把握和深化理解会严峻影响后续对概念的运用.(二)教材中重要规章不醒目,重点内容不突出规章是人们在熟悉世界,发觉各种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的计算公式、处理事物的法则或提出的科学原理和定律等,这些公式、法则、原理、定律都叫“规章”.规章学习也称命题学习. “学校数学命题的学习是学校数学学习中较高层次的学习,是学好学校数学的关键.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才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形成都要以娴熟把握规章为前提,解决问题的力量、创新力量说究竟都是对规章的敏捷运用的力量. 因此,规章学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教材,篇幅中的公式、法则、原理、定律等重要内容的呈现肯定要明白、清楚、醒目. 这样才简单引起同学的留意,也便于同学对学问进行整理复习. 但新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呈现不醒目,重要结论、规章没有以黑体字或其他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次要信息和关键信息区分不明显,结构松散、内容凌乱. 这样难以引起同学的留意和重视,也对老师和同学把握重点内容和整理学问造成不便. 现就相关问题举例如下.1. 四班级下册“四则运算”一节,页尾方框中的内容就是四则运算的重要规章,但由于其消失位置和字体在整个篇幅中不够醒目,所以难以引起同学的留意.2. 四班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节,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步骤和规章不够系统具体,只是几句简洁的问答.此外,教材中还有多处存在类似问题. 五班级下册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分母通分”介绍不够详实,例题演示过于简洁. 六班级上册中分数除法的过程和规章不清晰,等等. 受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 教材中重点内容不突出,篇幅花哨凌乱,例题的演示、讲解不够透彻,使得同学学完书本后如同过眼烟云,难以留下实质性的东西.(三)教材内容注意“过程”而轻视“结论”基础教育阶段肯定要让同学把握一些基本的事实性学问,事实性学问就是通过验证而形成的科学结论. 就数学课而言,主要包括定义、公式、法则、原理、定律等.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问的发生进展过程,又要关注数学结论. 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内容编排上遵循“从例子到规章”的原则,注意让同学了解学问获得的过程,由过程导出结论. 但教材中多处为开放式结尾,过程翔实而结论不明确或根本没有形成结论. 现列举教材中的例子如下.1. 四班级上册“大数的熟悉”,教材意在让同学通过仿照例题,自己得出读大数的方法,却并没有总结出详细的方法和步骤. 一线老师普遍认为这一节的内容对四班级同学而言有肯定的难度,真正能够把握大数读法的同学为数不多,主要缘由是同学没能把握读数的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步骤和方法.2. 四班级上册中“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只是简洁地让同学通过仿照来学习怎样进行计算,并没有详细的方法和步骤.此外,四班级上册“笔算除法”及“角的度量”等内容也都是只有过程而没有详细的方法、步骤等结论.教材中结论缺失势必影响到同学对基础学问的系统把握. 访谈中一线老师普遍反映新教材使用以来同学的计算力量有所下降,缘由在于新教材注意理解与应用,却淡化了对基本结论的把握,特殊是忽视了对一些基础学问的记忆. 为弥补这一缺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都要总结出结论并要求同学抄写下来. 但这样做效果并不抱负,一是受老师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总结出的结论良莠不齐,特殊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老师难以完成这一任务,也就消失了一些老师“拿着过去的教材把定理和定义补齐”的现象;二是教材篇幅小,无足够空间抄写老师的“圣谕”,抄在笔记本上则简单丢失;三是低班级同学受书写力量限制,无法完成抄写任务.新教材旨在让同学通过探究发觉后得出结论,从中可以窥探动身现法教学的影子. 发觉法教学有助于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和创新精神,这是值得确定的. 但发觉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过程而去“发觉”,最终目的还是要求同学把握通过发觉而获得的结论. “要使同学打好“双基”,必需既重视教学的过程也重视教学的结果,不能让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由于,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果,不追求结果的过程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因此,为了便于教学,教材特别有必要把重要结论整理在书中.此外,发觉法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肯定要考虑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时间、老师教学力量等诸多因素. 新教材在教育欠发达地区不适应性更为明显.■教材内容系统性、严密性欠佳新教材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将同一个问题分散在不同班级学习,致使学问呈现不够系统全面、深化透彻. 总体上看,教材内容零散、跳动性大,系统性、严密性欠佳.(一)内容连接有断层三班级下册“小数的初步熟悉”一节中始终没有交待小数的读法和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但在随后的练习题中却消失了“读出小数”和“比较小数大小”的练习题,例题与练习题难度不匹配,例题肤浅、难度小,课后练习题却难度大. 又如,六班级上册“熟悉圆”一节中,始终没有介绍什么是“圆”,却直接引出了“圆心”“半径”等圆的相关概念;四班级上册练习十二第8题突然冒出“对称”概念,但前面并没有与“对称”相关的学问做铺垫,而较为系统的“对称”学问在五班级下册才消失. 教材学问连接之间存在断层,内容跌宕不平,加大了学习难度.(二)学问系统性欠佳三班级下册“小数的初步熟悉”内容过于肤浅,直到四班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中才比较具体地介绍了小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最好是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以保持学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班级下册消失了统计和数据分析,但没有连续引出统计图的画法;四班级上册“角的分类”一节引出了“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但却始终没有交代什么是“直角”.同样,对于“周角”也只画出了图例,却没有进一步解释周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这样就使得教材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强.(三)练习题目设计不严谨三班级下册第35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前提为“一间教室大的草坪,1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班级有120人”,问“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够三班级同学用?”这个题目设计明显不严谨,问题应改为“多少块这样大的草地产生的氧气,够三班级同学1天用?”否则无法计算.■对改进教材内容编排的几点建议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的编写质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主见老师“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要求老师能够对教材内容自主加工,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数学教学专家. 这种抱负化的设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我国大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老师由于水平所限,难以胜任“用教材”这一使命. 因此教材内容编排应尽量做到详细化、细致化和可操作化. 这样既可以为老师教学带来便利,也可便利同学自学. 胜利的教材编写应当在没有老师的讲解下,同学通过自学能够把握内容,但新教材中的定义、规章、结论不详,内容零散,不利于自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1989年颁布的nctm(全美数学老师协会)《数学课程标准》由于不重视基础训练而遭到众多批判. 2021年,一些数学家达成了几点共识,其中包括:(1)数学需要使用有关精确定义的对象及概念进行当心推理. (2)同学应当能够娴熟地使用整数运算的法则,这些基本算法是数学的主要才智结晶之一. 这些共识促使nctm《数学课程标准》做了修改和补充. 2021年,nctm的《数学课程焦点》力求在保持制造、进展的同时,强调数学基础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部2021年通过审查正式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同学“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阅历. ”新《标准》中重申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 信任随着新《标准》的颁布,对学校数学教材的修订不久也将提上日程. 在此,建议教材作如下改进:(一)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应凸显基础学问的地位1. 教材对数学概念表述要严谨规范建议教材对数学概念做形象化描述后再做出严谨规范的定义,使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相结合. 这样有助于同学精确、深化地理解概念,有助于同学把握扎实的基础学问.2. 教材内容要重点突出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公式、法则、原理、定律、结论等应以强调的方式呈现,如统一用醒目的黑体字或单独在特别位置呈现等,使教材内容清楚明白,重、难点突出. 这样简单使同学分清主次、有的放矢.3. 教材内容应使“过程”与“结论”并重教材应在注意“探究”“发觉”的同时注意“结论”的归纳与整理,既要注意让同学把握学问获得的过程,又要注意把握通过发觉后获得的结论.以四班级上册“亿以内数的熟悉”一节中“大数的读法”为例,大数的读法对四班级同学而言是比较困难的,要把握大数的读法,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详细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便于同学把握,可以将大数的读法和程序归纳如下:①标出数位;②分出数级;③读出数字.再以四班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节为例:可以把角的度量的方法和步骤归纳为:①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选定量角器的一边,使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③从量角器选定的一边动身,从0刻度数起,角的另一边所指示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总结整理动身现后获得的详细结论,同学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就会有章可循,结合练习简单把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才智技能的形成.4. 教材应注意学问的系统性和结构的完整性建议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标题醒目、主题明确;篇幅整齐,内容清楚;规律严密、系统性强.三班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2。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论文1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
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
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
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
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范文(精选10篇)小学生数学小论文篇1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有三角形、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三角形吧。
在这周的星期二,爸爸带我去了宿舍楼下打篮球。
爸爸问我:你知道篮球板支架是什么形的吗?三角形是怎么来的呢?我说支架是三角形的。
但不知道三角形是怎么来的?爸爸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
我会意的点点头。
在周三,我要回广州了。
在机场里,我看见有个卖小木制品的地方。
我看见部分东西都带有三角形,如:小房子的房檐,自行车的的三脚架,古时侯的相机的三条支架围成了个三角形可是标价太贵,我没舍得买。
可是看到这些小物品,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它们都带有三角形呢?哦,是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可以使它们更坚固。
出机场后,我又发现三角形了。
是一个小女孩叠的小帽子我坐在爸爸派的车上,一遍遍想着那天学到的知识。
就觉得很开心。
你说,我是不是个很爱观察的小女孩呢?只要你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数学原来就这么简单,你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篇2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
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
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
“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
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
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
“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
”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
“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
最新数学小论文三年级【精选7篇】
最新数学小论文三年级【精选7篇】数学小论文三年级篇一背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数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产生了数学美。
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数学美感,增强教材的亲和力,唤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提高解题能力。
主要内容: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所蕴含的数学美的形式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应用做初步的探讨。
预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美,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法、举例法。
研究步骤: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2、拟定大纲,形成初稿3、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4、定稿、排版、打印第1周:查阅文献,整理资料第2周:按要求指导学生填写开题报告第3周:拟订论文纲要,形成论文初稿第4、5周:进行论文修改第6周:定稿、排版、打印[1]《毕达哥拉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大庆师范学院图书馆[2]《论美与数学》江纯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七卷第3期[3]《数学中的对称美与应用》《中国科学信息》20xx年05期[4]《谈谈数学的奇异美》汤波《教育大学学报》20xx年02期[5]《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美》王引观《嘉兴学院学报》20xx年第14卷小学三年级数学经验论文篇二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花开花谢,暑往寒来,又一个学期过去了。
这一学年我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虽然我以有一年教三年级的经验,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个学期还要抽考三年级语文数学期中的一科,所以我更加你没有怠慢,在教学工作中,我继续延续了上学期的一些好的做法,改正不足。
现总结如下:一、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在课前认真备课,和同级的梁老师一起研究,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时候还征求师傅的意见,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完成详尽的教学预案,因地制宜、因课制宜,有效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做好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第二,课堂上对学生要求明确,严明课堂纪律,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第三,上课饱含激情,注重课堂语言准确、简练、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努力让幽默成为自己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第四、精讲多练,注重使用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尽可能让课堂成为更多学生的舞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五、课堂评价生动多样,因人而异,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篇一】“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臵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新课标明确描述了“空间观念”的实质和内容。
小学低年级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具象到抽象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培养空间意识,逐渐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剥离出空间感知原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为“玩”,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他们最喜欢的积木和各种球,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形状的物具,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这些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东南西北”时,可以让学生在早晨观察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情境,观察学生熟悉的校园的坐落朝向,自己家居住房屋的朝向等。
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学生认识方向与位臵提供了认知的背景。
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从具象的感知到语言的再现初步建立学生的初级抽象的空间观念。
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
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因此,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数学教学论文五篇
数学教学论文五篇【篇一】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中,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将小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不仅是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还对学生的人格素养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合作能力;培养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精髓,是促进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形成,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一、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意义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合作意识较差的现象。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合作能力入手,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整体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正是锻炼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组教学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较好的方法,已经逐渐的被应用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
另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好的帮助。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还是锻炼人际关系的重点,也进一步地突出了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培养的措施(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与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做起,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有很多种。
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十篇
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是考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讲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
以下学术堂整理了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供参考!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数学是一个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技巧和策略能解决许多现实中的问题。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关于植树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寒假中第一次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和妈妈怀着激动得心情坐上开往淮安的长途大巴,当车开出南京行驶在高速公路时,路两旁的行道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棵棵挺拔的大树站在路的两旁,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守卫着高速公路。
眼前迅速闪过的树影让我兴起了数树的兴趣,但是车开的太快所以无法数清每一棵树,我发现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足以让我看清,所以我决定数段来知道有多少棵树。
从高速公路到服务区一共有256段,而且两头都没有树,我想了想:头尾都没有树的话,只要减去头尾的两段就可以得到从高速公路到服务区一共有多少棵树了,所以这一段路有256-2=254(棵)大树。
我对这种类似的题目起了兴趣。
我看了看表又想了想:现在是9:50,那么我从10:00到10:30观察一下一共有多少棵树,这样的问题就变成了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有树。
首先,客车在10点准时从服务区出发,我选取了第一棵树,30分钟过去后,一共有178段,而且两头都有树,我默默的想到:哎,这题有点难呀!我突然想到利用手指伸出来判断段与棵的关系,一目了然,只要在段的数量上加1就可以得到棵树,原来30分钟的时间看到的树一共有178+1=179(棵)树。
太有意思了!让我再来试试一头有树一头没树的植树问题吧!现在是11:00,我又选取了一棵大树,开始数段一直到高速公路的出口收费站,数了366段,我又伸出手指来看一看,啊!这个很有意思,棵等段,有多少段就有多少棵树,按这样,这一段路一共有366棵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优秀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
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
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整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
我们知道解答一般思考应用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
解答过程是:1读题,2分析,3解答,[列式],4检查。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个程有机的结合。
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
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这道应用题时,我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什么事?有几个班栽树?拿个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这一串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方法也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也就教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从问题〈———〉已知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典型应用题。
如:路程除以速度=时间,总产量除以工效=工作时间,总产量除以单产量=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单价。
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典型应用题,是因为这类应用题有着极强的规律性。
虽然这类应用题也可以用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但如果学生把握到它的规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关系式来分析、解答就会更加简便。
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个,每个10元。
着些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道题是求总价,关系式是:总价=单价乘以数量)这样根据数量关系式就能轻松的解决这道题。
当然一般典型应用题都不是一步的简单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地、准确地应用各种关系式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生动有味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准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以及依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准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水准所定。
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
因此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首先要会读题,读题必须认真、认真,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的条件。
结果怎样,则是所讲的问题。
要想弄清晰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题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鸡有24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问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没有直接联系,假如在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关心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就难以理解了。
实践证明,学生不会解答某一应用题,往往就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启发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就等于解答应用题中完成一半的任务。
二、启发引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概括地说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在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按准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
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
不过许多小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启发引导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
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
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同做工作一样,应该有完美的结束。
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三、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看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让应用题的情节具有现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外,还要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如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增加利息的计算,以及一些保险、纳税等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应用题的自主能力。
例如:三(1)班今天要进行植树活动,要求分两组进行植树,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预备了40棵树苗,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树苗;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树苗多,人少分到的树苗少。
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
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棵树苗?当然,题中还缺少男、女生人数的条件,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校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时,让学生先摆出12只“白兔”,7只“黑兔”,使“白兔”和“黑兔”一一对应。
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白兔跟黑兔相比;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理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和黑兔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通过这样的操作和分析,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关于这种应用题中较大数与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种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
在小学学习期间,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途径之一。
为此,数学应用题教学应成为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教学。
虽然中国的国情使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举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但我们更应从提升全民的素质入手。
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喜爱数学”、“让学生自觉学习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数学”、“大至天文、地理、环保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小至利率计算、古代测定法等均可在数学中寻到其应用的踪影。
”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的善于启发引导是离不开的。
总之,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有重要的价值,教学实践中要从课堂节奏、教学情境、教学设计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以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应用创新思路服务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品尝学习乐趣,让他们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并锻炼个人动手动脑能力与数学思维,在创新课堂中积极合作,实现个人数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下面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教法创新做简要的探讨。
一、节奏张弛有度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同于高年级孩子,学习思维受感性认知主导,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爱打闹、活泼好动等情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结合小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组织教学内容与活动,通过合理调整教学节奏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中的相辅相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一节数学课基本为40分钟,对于三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开始前要迅速利用各种趣味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授课过程中要做到重难点分配得当,将主要知识压缩在15分钟之内完成教学,其余时间通过穿插各种问题、任务或教学活动关心学生巩固知识、延伸并锻炼能力。
比如,学习《时间的换算以及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时,课堂引入教师可使用相关时间单位的猜谜语活动进行快速引入,或者出示直观的钟表表面模型让学生进行观看,通过对不同指针的观看与分析了解秒、分、时等单位代表的意义及互相之间的换算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之后,教师可组织一些应用到时间单位换算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收获知识与不同情感体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
二、营造趣味教学情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还未形成明确的学习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营造趣味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利用学生自主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激发其学习动机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对个人思维、能力等数学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
比如,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法》这一章节内容时,为关心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计算,教师可提供多种趣味导入,结合学生熟知的各类情境来调动其积极性进行主动探究实践。
比如,将学生日常进行消费的生活实践组织为各种趣味活动进行模拟演示,或者让学生将自己日常生活中做两位数加减计算的一些有味经验进行分享,通过现场模拟、实践操作、趣味总结等方式在各类情境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与知识应用体验,这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应用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引导他们形成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学习除法运算时,教师让学生结合本班级人数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究,比如,分为4人一组时是什么情况,分为5人、6人、7人一组时又是什么情况,通过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两位数除法的应用,通过这种具体实践的方式掌握除法运算的相关法则,实现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设计教学问题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计各类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运用个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解决各类数学难题,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建立起个人学习信心,实现趣味、高效数学课堂的打造。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提升问题含金量,以便限度地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正方形与长方形周长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问题的设计可从二者的图形特征入手,突出两种图形在边长方面的异同。
如“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若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边长会有几种情况?”让学生探讨一些更为简便的算法或者趣味计算经验,从而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其进行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思维,在个人创新意识与探索实践能力的引领下高效掌握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