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创新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我的尝试: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以人为本”长期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
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让学生写,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教法灵活,引导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异义相析,启发创新。
“学贵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教师应“相机诱导”(叶圣陶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可贵的创新意识之中。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张扬个性”个性是指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影响着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因此,个性被称为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来源。
在学习上。
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包括过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
浅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两种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两种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质、体质素质和劳动素质等。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公民,注重学生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与素质教育不同,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创新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才,注重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创新者。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品德道德教育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教育者要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和水平。
关于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
关于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教育创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新时代的抉择,教育创新还是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教育创新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教育创新的论文篇1浅析创新教育及教育创新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而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体制或方法,促进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
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一、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教育具有培养创造精神和压抑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
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素质,而不应该是对创新意识的打压和抑制,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先审视教育自身,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滞后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保障创新教育健康发展。
但十分可惜的是,我们一直忽略对教育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调节,而一味追求狭隘意义上的质量上升。
由于长期以来“创新”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教育模式向应试能力倾斜,出现一些注入式、打压抑制式、教条主义式等不利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自由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实施。
1.注入式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注入式’就是不跟学生商量,强迫学生接受,把学生已知道了的东西,也照着书去灌输;不管学生听不听,也照样念下去,这是片面的东西,是封建的旧式的教学方式。
”尽管对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注入式教学在现实中仍占主要地位。
老师讲、学生听仍是最普遍的课堂状态,教师在前面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独占课堂,学生在后面被动接受、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学生的探究热情被彻底打压,本应愉快的探究课堂沉闷枯燥,课堂研究变成了单向输出、被动输入,课堂失去了活力,学生失去了朝气!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动性退化,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萎缩,严重影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造就!2.打压抑制式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棍棒底下出人才”,教育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学生成为被管束的木头人。
浅谈教育改革与创新
浅谈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为国家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系统必须及时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开放、自由和创新的教育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教育改革与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教育改革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教育改革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而灵活调整,否则就难以满足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未来的教育必须将创新与规范相结合,增进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高速发展的科技和社会变迁一直在对教育的实践提出挑战。
因此,教育改革必须适应世界的变化、改进与创新,并提高对未来就业和生活的准备。
在做出这种改变时,也应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育改革需要更好的教师。
任何教育改革都应该始于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因此,教育制度的改革必须建立在教师培训和发展体系的扎实基础上,这也将是实现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
教育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创新、创造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之一。
很多人认为,教育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觉得对学生效果更好的学习方式,与20年前是非常不同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创新已成为大多数专业人士的共识。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教育创新,以推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教育创新不仅意味着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介的创新,也意味着更多的改变和挑战。
而且,教育创新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
教育系统必须积极地允许尝试和失败,承认甚至鼓励创新的尝试。
为了实现教育创新,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实验、教学尝试和提供教师培训的形式来增强教师的能力。
当然,还需要投资资金、技术、课程设计和教育媒介,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体系。
总之,我们需要推动教育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结论综上所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中国教育进步和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创新教育改革教学方法确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已成为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点。
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 优化师生关系是基础1.1 建设课堂民主平等的气氛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平等已成为一大潮流,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课堂教学也不应例外,师生间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学生的主动地位。
其主要渠道应该是:(1)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并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多一些师生诸如对话、问答、互动、交流等多边活动,对话、交流可安排在实验场所火多媒体教室,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总之,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独角戏为群英会,变单调为丰富,便枯燥为愉悦;(2)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有发现、思考、想象的余地,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3)给学生质疑的权利,允许怀疑,允许挑战,允许创新,允许探索和错误,要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敢随意问老师问题的。
老师要给学生发问的信心,如《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就问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业务,为什么一按贷方科目填制付款凭证?(4)唤醒学生的民主意识。
中国传统的教学组织,形成了学生眼中的依赖性和被动性,部分学生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发现,更不善于解决问题。
只有唤醒每个学生主动,敢于参与,勇于创新。
只有师生双方合作,建立这种民主、敢质疑、敢创新,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1.2 融洽师生情感可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高度的信任。
教师的信任能产生巨大的动力。
信任就是要相信学生有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或许知识的能力;信任就是允许学生挑战结论,挑战教师。
二是热情的鼓励。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于突发奇想、敢于表达;要善于抓住学生思想、观点、见解中可取的东西,对奇思异想要充分肯定、高度赞扬,因为那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新发现。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理念的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施陈旧等问题存在较为突出。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创新农村小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农村小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城市小学,学生们有较多的机会可以接触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资源,而农村小学则显得更为匮乏。
农村小学应该借助当地的资源和优势,通过设置适合农村环境的实践课程,如田间实习、农作物种植、农村手工艺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农村小学应该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设置创客课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强化乡村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师队伍薄弱,需要引导政府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及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鼓励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建立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此需要建立相互协作的共享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城市和农村的教学资源进行互通互用,让农村小学也能够享受到城市的教学资源。
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让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进行资源共享的活动,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五、注重学校办学理念的创新为了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农村小学应该不断跟进时代,调整学校的办学理念。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创新。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两种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定义、发展背景、实施特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素质教育1.定义:素质教育是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是注重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更注重品德、智慧、体魄、美育等多方面的提高,培养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并不是简单强调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是强调在全方面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才能的发挥。
3.实施特点:素质教育注重多元化的学科与内容,强调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才能的发挥。
同时,素质教育注重系统化和规划性地开展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全面素质体系。
二、创新教育1.定义:创新教育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教育方式。
创新教育主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成就。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拥有领导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发展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创新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驱动力。
在这种环境下,创新教育应运而生。
中国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方式。
3.实施特点:创新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更倾向于小班化、体验化的课程设置,更加重视学生与实践的联系。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而创新教育则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和创业意识。
同时,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方式和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和创造,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都是一种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理念。
当我们面临的未来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时,这两种教育理念也将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并且对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李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精髓,是进行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
因此,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从课堂教学抓起。
现在,我们一节课的时间一般都是45分钟,要搞好素质教育,就要向45分钟要质量,因循守旧肯定不行,必须创新。
要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所以,我们教师要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借助现代科学工具。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把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灌输式教学还是占主导地位。
但灌输式教育只能死板板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如此一来,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都是不利的。
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在他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验》中提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独立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
所以要进行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就是要由灌输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在课堂上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能通过教师的启发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目的,想出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在创新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以后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自己解决了!现在,我们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这样就给我们的创新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搞创新教育,就必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因此,我们可在课外举行一些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
浅谈课堂创新教学创新教育是一个大的题目,把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对于青少年而言,创新是指他们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活动。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推崇创新、鼓励创新、以创新为荣、守旧为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
本人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教学中的宽松环境,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创造力只能培养不能传授,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需要一个适宜生长的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许乃至鼓励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形成现代学生观,师生之间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并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每个学生都会在某一个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创造性,但这些创造性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就有可能被扼杀。
那么这样的宽松环境来自哪里呢?第一、宽松的课堂氛围,来自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活动并真正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目前,青少年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学校的课堂教育。
虽然学生主题性教育思想推广已久,当时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等方面,学生依旧是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
学生真正参与的机会并不多。
要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首先,课堂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这是学生个性化培养中的重点部分。
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自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能独立、自由的思考,并呈现出一种主动参与的积极状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体验和尝试创新中学习。
只要学生课上的活动没有完全偏离方向,教师不必去干涉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多看、多听、多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新观点、新行为,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遇和氛围。
浅谈当今教育创新能力不足及解决【范本模板】
浅谈当今教育创新能力不足及解决曹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实施创新教育来实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已开始重视创新教育,但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还未进入规范化阶段,教育观念、教师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投资、创新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成效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创新教育面临的问题(一)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1.思维定势。
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大量的习题练习,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以前的经验越有效,思维定势也越强烈。
这种习惯性精神对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它常常使人表现出精神的惰性、呆板性,这对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往往会成一种障碍,从而限制人的创造性思考.2.从众心理。
应试教育下,追求统一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加重了学生的从众心理。
3.信息饱和.信息饱和的最突出表现是提不出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应试教育”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考什么学什么,即便是考试科目也只是围绕“考试说明”转,一切为了争取高分.4.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
从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因此尚需要进一步激发其自主创新教育的意识。
(二)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素质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
浅谈学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法 , 索 多 种 培 养 方 式 , 成 各 类 人 才 辈 的 引导 , 创新 教 育 和 创 新 活 动 “ 热 闹 探 形 使 热 出、 尖 创 新 人 才不 断 涌 现 的 局 面 。 新 教 拔 创
育 是 素 质 教 育 的重 要 内 容 , 以培 养 人 的 它
动 器 材 和 教 师 扶 持 , 学 生 创 新 活 动 有 条 使 闹 ” 走 了形 式 , 果 都 没有 实现 创 新 教 育 件 开 展 地 更 好 。 生 的 理 解 与 参 与 反 映 在 地 结 学 对 目 的 目的 。 而 久 之 老 师 和 学 生 都 失 去 了 兴 学 校 应 该 通过 宣 传 , 创 新 教 育 的意 义 、 久
实 施 创 新 教 育 是 学 校 教 育 发 展 的 必 然 选 择。 基于 这 种 认识 , 多 学 校 在 创新 教 育 方 许
更 足够 重视 。 现为 : 生 没 有 足 够 的 活动 时 不仅 需 要 国家 的 重视 , 要 通 过 以 下 方面 , 表 学 间 , 往 学 校 的课 程 表 上 安 排 了 满 满 的 课 在 学 校 中将 创 新教 育 落 到 实 处 。 往
面 做 了大 量 的 改革 与 尝 试 , 得 了 不 少 成 程 , 生 除 了上 课 时 间 几 乎 没 有 别 的 活 动 取 学 ( ) 立 健 全 的 管 理 和 评 价 机 制 。 校 1建 学 绩 。 中间也 存 在 着 一 些 问 题 , 但 主要 反 映 在 时 间 , 去 体 育 活 动 、 间休 息 、 业 时 间 扣 课 作 要 把 创 新 教 育 作 为 实 施素 质教 育的 重 要 途 以下几方面。 之 外 , 有 足 够 的 时 间从 事 创新 活 动 , 是 径 , 把 它 纳 入 学 校 的年 度 和 学期 工 作 计 难 就 并 () 1 目的 不 正 确 。 新 教 育 本 是 学 生 素 节 假 日想 辅导 几 个学 生 还 担 心 有 补 课 的嫌 划 , 入 班 主 任 、 科 教 研 组 工 作 任 务 之 创 纳 学 质教 育 的重 要 组 成 , 在创 新 意 识 、 重 创新 精 疑 校 缺 乏 相 应 的 场 地 , 有 实 验设 备 学 没 中, 学 校 科 技辅 导 员 的指 导 下 做 到 “ 人 在 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设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视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不断创新,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变教为导创设情景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转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该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习语言又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不仅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即使他们在回答问题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都不泼冷水、不批评、不挖苦,用温暖的话语对他们说:“你回答问题的勇气是应该表扬的,你能用自己的见解来回答是种难得可贵的行为,只是你的想法还不成熟、不全面,只要你肯努力,下一次回答问题,你一定会成功。
”同时,我还教育其他同学,不管是谁回答问题错了,都不能讥笑和讽刺人家,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还要用心倾听别人的回答,对在哪、错在哪?有什么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或借鉴,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就会身心愉快,思想解放,轻装上阵,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二、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研究
浅谈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教育教学创新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尤为重要。
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质量不高等。
需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教学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方式,通过案例研究和效果评估,深入分析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实际效果,为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目的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如何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研究教育教学创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加深对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创新也有助于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3 研究意义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育教学创新则是推动小学教育不断进步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意义在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浅谈
比如 , 偏重知识传授 , 忽视智 能开 发 ; 偏重 的光环笼罩下 , 甚 至是如 同绳 索束缚 的产 识都传 授给他们。 所以必须培养他们 良好
共性制约 , 忽视 个性发展 ; 偏重 岗位 职业 物 。 这种有距离 、 有鸿沟的师生关系 , 严重 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 自学能力。 这样他们
学 校 教 育 一 方 面 要 使 学 生 学 到 新 知
从“ 培 养德智体 全面 期形成的个人 习惯 , 有些学生 不愿 、 不敢 创新教育 是素质 教育 的一 个重要 组 按教育 方针的要求 , 成 部分 , 是 以培养 创新精神 、 启迪创新 思 发展 的社 会主义 建设者和 接班人 ”的角
中国 的 师道尊严 ”是 由来已久的。 “ 师尊” 则“ 生卑 ” 。多年来 , ~批 又一批 的
导性作 用。
识, 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 的能 涌现 , 学校不可能把学生一生将遇到的知
在基础教育 阶段 中,传统教育思想 、 学 生所表现 的亦 步亦趋 、 畏首 畏尾 、 不敢 力。 当今世界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不断
才可能在 今后 的工作生 活中不断汲取 新 5 . 注意发展个性 , 充分开发学生潜能 。 教 师在教学过 程 中要 正确处理 学生
现 代 教 育 思 想 强 调 民 主 施 教 ,给 学 知 , 充实 自己 , 适应未来发展。
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 通过 多年的
工作 实践 , 笔者 以为在现阶段实施创新教
首先要 “ 做人 ” , 然后是 “ 成 才” 。“ 做 灌 ,不 准照本宣科 ,不 准使 用讽 刺性 语 的心理 、 无私奉献的精神 。“ 成才 ” 要 有坚 实的基础文化 知识和过硬 的专业技能。 4 . 树立科学的教育 质量观 。 3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呼唤教育的创新,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已成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
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依靠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孩子的创新能力虽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天养成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因此创新教育也应从提高个体的智力,培养个体的个性和增加个体的知识入手。
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冲突,实际上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创新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所不曾注意到的。
创新教育作为塑造面向新世纪一代新人的立定点,理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境界,也是素质教育中最高的形式。
二、目前创新教育的一些不足一是把创新教育完全的等同于开发智力,甚至一些学校领导老师或家长认为创新就是让孩子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这种理解只看到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忽视了创造力是个体产生新颖、有社会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解决独特性问题的能力,误以为只有通过智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创新教育。
孩子的创新是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保证的,我们常常把课外活动当作孩子创新实践的大好场所。
可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迫于孩子升学的压力,把课外时间几乎全部当作课堂学习的提优的补差时间。
这些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听话,不许孩子犯错,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只能是一种空想。
三、创新教育的要求1、首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形成了以课堂和教材习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题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浅谈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教育创新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创新的新实践探索,分析当前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教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教育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教育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创新的新实践探索进行探讨。
二、教育创新新实践探索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教育创新实践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一大亮点。
(1)在线教育平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这些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育设施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3)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等,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项目式学习已在部分高校和中小学得到推广。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1)多元化评价。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浅谈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一、教学方法的创新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除了传统的板书、讲解和小组讨论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
2.问题驱动的教学问题驱动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个性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创新思维。
二、教育环境的创新1.鼓励学生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可以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2.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支持,如图书、实验器材、艺术制作材料等,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过各种资源的支持,学生可以在学校中展开自己的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3.鼓励团队合作在教育环境中,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学校管理的创新1.重视教师角色学校管理层应当重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的作用,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
教师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引导者,学校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如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激励政策等,激发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精神。
2.鼓励学校创新学校管理层可以鼓励学校内部的创新实践,如组织开展创新教学活动、设立创新教育基金等,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3.与社会资源对接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对接,引入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士或创新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机会。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教育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要善于捕捉锲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未来人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新。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独辟蹊径,与众不同,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实施创新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培养创新意识或创新精神更是核心之核心。幼儿时期是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的时期,拥有着成人所少见的创造素质——好奇、冒险、自信。充分地开发幼儿的创造素质,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采取师幼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现在我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所谓创新,概括来说就是创造和出新。当今世界提倡创新,更需要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各个领域都需要开拓创新,激发人们的巨大潜能,为社会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创新用为一种素质,一种精神,己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需要培养“创新精神”。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创新精神必须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浅谈创新教育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更在创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创新教育的涵义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创新教育的任务:(1)在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学习和实践为重点,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2)培养能直接推动科学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管理改革的创新人才。
(3)拉动教育创新,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的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创新教育的功能:(1)将教育体系引向经济主战场的功能。
(2)促进教育推动民族创新文化构建功能。
(3)推进素质教育大体系构建的功能。
(4)培养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功能。
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也可指以全人类知识积累和创新实践的深度与广度开发为基础,建立由创新机制、创新案例、创新环境等要素整合形成的创新教育平台,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的教育。
创新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创新教育强调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训,而且要在各学科进行中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还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广义的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综合教育模式。
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专门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教育。
包括创造思维、创造方法、创造技能、创造精神等方面的培训。
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心态、能力发展为特征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创新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才辈出,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
那么,怎样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教育观念要创新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创新”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所在。
作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包括很多内容,但最主要的是:
1.树立“教育创新”的教育观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总认为教育创新是虚的,成绩好才是真的。
因而忽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忽视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
“教育创新”就是教师要创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每个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
2.树立“教育创新”的质量观
以往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考试成绩的好坏。
普遍认为考高分就是教学质量高,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而“教育创新”的质量观就是指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指每个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首先要看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其次是学生全面整体素质的提高。
3.树立“教育创新”的学生观
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可接纳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得多,课堂灌得多,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多,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创新”的学生观,则是把学生看成自主独立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
二、学生学习方式要创新
教育创新,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所以,教育创新既要重视观念创新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创新的载体作用。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创新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上来。
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这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
存方式的创新。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真正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这句话生动的说明了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确保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
老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经验。
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方式的创新怎样才能落实到学习方式上的创新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学生自学
创设自学氛围,设置自学空间,教给自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探究思考、观察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发展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支持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学生发展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十分重视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开拓想象力,鼓励表现欲,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4.优化学生训练操作
要以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练思路,练方法。
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创新
创新观念和方式的同时,还要改革学校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
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创新、方式创新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
对于教育创新,教师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他们盼望、呼吁与教育创新相适应的新管理、新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核心性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观念和行为问题。
教师作为教育创新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提高,对落实教育创新至关重要。
必须要下大力气紧抓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并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基本素质、实际业务能力、履行职责情况、教育教学成绩等。
评价方法可以是自我总结评价和民主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成绩考核和整体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考核成绩作为评先评优、晋级、
晋职、工资发放的依据。
科学的评价制度会大大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推进教育创新,开创职业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