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3)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中的一部分,包含了十五个小节,第15个小节的内容是分享真快乐。

在这个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分享的定义和意义;2.认识分享的表现形式;3.掌握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发现和分享美好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高效互动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分享爱与快乐的情感品质;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内容1.认知分享通过图片、小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分享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分享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认识分享的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环境中发掘出更多有意义的分享事情和具体方式。

3.认识分享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分享好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积极地应用分享技巧。

4.分享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分享行动计划,并邀请班级同学配合行动,使他们能够切身体验分享行动的实际效果。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启示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其自身模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构造情境并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道德思想。

3.师生互动教学法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巧妙的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1.师生互动情况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

2.书面评价1.作业考查评价;2.听课反馈。

六、教学调整针对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使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效提供保证。

15 分享真快乐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5 分享真快乐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5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概念,明白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分享的概念,明白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先让学生看一幅图,让他们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看到的内容,为什么会喜欢这幅图。

2.分享的意义(1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分享:什么是分享?分享有什么好处?分享对社会有什么作用?3.分享游戏(20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分享游戏,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种水果,要求他们把这种水果的好处和好吃的地方分享给别的小组,最后评选出分享最多、最好的小组。

4.分享故事(20分钟)老师选择有关分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课后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

5.分享角色扮演(30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分享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发言,如同学、老师、家长等身份,让他们实际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6.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五、教学评价在每个环节中,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给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并在课后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写作、角色扮演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合适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课堂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15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享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初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但在生活中,他们往往容易自私、任性,缺乏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培养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享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激发他们的分享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和呈现。

2.准备分享游戏道具,如玩具、零食等。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人物和场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分享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

例如,可以展示孩子们在幼儿园分享食物、玩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享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分享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分享的态度和体验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享的意义,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养成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享的意义,愿意与他人分享。

2.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片、活泼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故事课件、分享卡片、图片等。

2.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小猴子的分享》,引出分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分享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关于分享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分享?分享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快乐?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分享卡片,要求学生在不告诉组员的情况下,通过卡片上的提示,找到组员并完成任务。

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乐于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分享来体验快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境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并在生活中践行分享。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分享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分享行为还不够自觉和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情境模拟、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懂得分享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养成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行为,使分享成为一种自觉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增强对分享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分享,培养分享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分享物品,如零食、玩具等。

3.准备课堂活动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分享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分享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境对话或故事,呈现分享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分享?分享有什么好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分享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观察他们的分享行为。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享经历,让大家一起感受分享的快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分享的意义和好处。

–理解与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掌握通过分享与他人建立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案分享以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合作能力。

–通过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好处。

•掌握通过分享与他人建立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与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喜欢和别人分享吗?分享给别人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快乐?”3. 学习新课内容(1)呈现与感知•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本第15课《分享真快乐》。

•教师播放课件第一部分的故事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分享的快乐。

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

(2)分析与解读•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然后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小兔子为什么愿意分享自己的食物?” “小兔子和小猫分享了食物后,他们感到了什么?”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享的意义是什么?分享是否只是给予物质上的东西呢?分享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快乐?(3)情感价值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分享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你有没有过分享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带给你什么样的快乐?为什么分享对大家都有好处?”等等。

4. 教学延伸与拓展•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自己的经历,讲述一个分享的故事。

学生可以用口头、绘画、写作等方式进行表达。

•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了解每个小组分享的故事,并提供反馈。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和好处。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5.分享真快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5.分享真快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5.分享真快乐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分享真快乐》以贴近儿童生活的实例,教育儿童要懂得分享,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收获,从而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漫画、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旨在引导儿童认识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开始在学校和同伴之间建立友谊,同时也开始体会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因此,他们在学习本课内容时,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分享的概念,并在生活中加以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提高与人分享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增强团队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意义,学会与人分享。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养成分享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享的快乐。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游戏等教学素材。

2.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游戏和讨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故事《小猴子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分享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分享行为,体会分享的快乐。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分享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分享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分享意识和分享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宽容、支持和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1.学习分享的意义;2.分享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行为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2.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从而养成分享的习惯。

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关注分享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分享过什么?分享过的时候感觉怎样?2.学习分享的意义(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

例如:分享的好处是什么?分享能带给他人什么?3.分享的方式和方法(10分钟)教师以投影片的形式介绍分享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协作分享、信息分享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分享练习(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带来小礼物,以此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5.课堂综合(10分钟)学生们反馈自己的分享体验,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然后总结分享的意义以及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可以分享的事情,并分享给家长或朋友。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分享练习中的表现,是否具有分享意识并能够适应在小组内分享。

2.收集学生对分享的认识和看法,检验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否能够对分享有一定的认识。

3.检验学生的作业,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回顾。

总结分享是一种社交行为,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让学生懂得宽容、支持和帮助他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分享的意义,能够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感受分享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掌握分享的方法。

3.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

掌握分享的方法,养成分享的习惯。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乐于分享。

三、教学方法故事讲述法、游戏活动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分享快乐多》,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分享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引出课题。

2.分享的快乐讲述故事《小熊的分享》,小熊把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分享给小伙伴们,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

组织学生讨论:小熊为什么要分享?分享后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

让学生回忆自己分享的经历,说一说分享时的感受。

3.学会分享游戏活动:“分享大转盘”。

准备一个大转盘,上面写上不同的物品或活动,如玩具、图书、美食、游戏等。

学生转动转盘,转到什么就分享与之相关的东西或经历。

小组讨论: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分享的方法,如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意愿、爱护分享的物品等。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分享的场景,如在学校、家庭、公园等,让学生表演如何正确地分享。

4.分享的意义展示一些关于分享的图片和视频,如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图书、玩具,志愿者们分享爱心等。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有什么意义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可以让我们结交更多的朋友,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传递爱和温暖。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分享,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享的快乐和意义,鼓励学生学会分享。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同学分享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记录下分享的过程和感受。

开展“分享之星”评选活动,每周评选出在班级中最乐于分享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游戏、讨论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意义,学会了分享的方法。

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学情分析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经历较少,因此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情感上,学生还缺乏自我认知、自我控制,以及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音乐、游戏等形式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含义,并通过听故事、看图片等模式,理解与分享相关的道德课题,树立道德伦理和公德心。

2.在参与分享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通过游戏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于常见法律条款的了解,在生活中自觉抵御非法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明白分享的概念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道德、法律和公德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书籍:《公德心》•动画视频:《巴巴爸爸学礼仪》•游戏卡片•卡片制作工具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首先,播放动画片《巴巴爸爸学礼仪》,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一种好的礼仪相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需要注意他人的感受。

紧接着,引导学生分享一下他们平时的一些好习惯,如晨读、收拾玩具等。

第二步:知识扩展在讲解分享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衣服、食物和玩具,了解这些物品是怎么来的,与此展开对公德心的讨论。

教师通过阅读《公德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对于公物的珍爱和爱护。

接下来,介绍分享和公德心的概念。

在讲述分享的概念时,结合故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例如:让学生了解分享的含义和与分享相关的道德课题。

第三步:分享体验围绕分享展开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并分享给他们的同伴。

此活动旨在提升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让学生在团队间意识到把握好平等和互助的精神。

第四步:法律知识的普及在分享体验之后,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例如说不合法的捡拾和散播,以此来展开对于法律的介绍。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通过四个板块进行编排,第一个板块是“分享阅读更有趣”,旨在引导学生从分享阅读的角度理解分享的意义与价值;第二板块是“分享的魔力”,是在前一板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与种类,进一步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第三板块是“快乐地分享”,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分享的实践能力;第四板块是“他是‘小气鬼’吗”,揭示了学生中常见的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意在解决此年龄段学生分享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绘本故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了解分享的类别,学会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原则。

3.通过情境小视频,让学生辨别是与非,引导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要友爱同伴,关心他人,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原则,能够与小朋友快乐地分享,感悟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精神,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学情分析】我校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形成了自私、独占、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分享的体验,也知道分享是一个备受赞扬的良好品质。

很多时候,孩子们乐于彼此的分享,但在分享的过程中不知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经常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不愉快,并未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过度考虑他人感受,当别人要求与其分享一些可以不分享的内容时,不懂得拒绝,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培养乐于分享的精神,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教法】活动式、启发式、合作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的主题。

本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漫画、讨论题等,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分享,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分享经验。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自我中心、不愿意分享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2.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分享,提高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享的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认识分享。

3.榜样示范法:以教师、同学或动画角色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分享。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道具(如玩具、水果等)。

3.教学场地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分享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故事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展示一个小朋友分享玩具给其他孩子的场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

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分享事例,以及分享带来的快乐。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

15、分享真快乐。教案

15、分享真快乐。教案

15、分享真快乐。

教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

2.引导学生研究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

3.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学重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分享的技巧与方法,倡导分享但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学准备:器材:课外阅读书、纸牌、手工纸、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故事阅读,初步理解分享的意义。

2.操作演练,体验分享的快乐,产生乐于分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块椰子糕,问学生这是什么,想不想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虽然我们没和___一起去过海南,但我们和他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美味,这就叫分享。

二、分享阅读更有趣1.猜谜语。

教师出谜语,引导学生猜测。

如果学生没有猜出,就直接过渡到绘本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哪些行为是分享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明晰分享的概念。

3.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名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通过故事中小女孩分享书本的例子,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分享的意义。

4.小结:在分享中获得的快乐真不少呀!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经历和理解,强调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三、分享的魔力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分享的快乐和魔力。

同时,教师也强调了分享的原则,即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板书:分享真快乐,物品。

分享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仅是物品可以分享,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分享。

借助教材P59页的图片,同桌讨论还能分享什么,例如研究方法和游戏玩法等。

在操作演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24点游戏来分享研究方法,也可以通过玩新游戏来分享快乐。

在课堂小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分享的种类,例如物品分享、研究方法分享和游戏分享等。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精品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精品教案

《分享真快乐》一、教学目标1.开启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心灵钥匙,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发自内心的愉悦。

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他人分享,了解可以与好朋友分享物品、作品、心情、成长。

3.学会尊重他人的分享成果,做到小声点,礼貌点,小心点,一起分享。

4.培养与人分享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情感,体察别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懂得什么是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2.学会正确向别人分享快乐和分享别人快乐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分享阅读更有趣反馈指导: 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一起读,更有趣》绘本,学生阅读绘本小故事,看看小女孩收到妈妈送的书后,是怎么做的?初步了解分享。

2.请同学们说一说还有哪些做法是分享的行为呢?自己都曾经和别人分享过什么呢?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像小女孩这样,让更多的小伙伴感受到自己拥有的图书里的乐趣,这就是分享。

分享玩具、分享零食,分享故事,这些都是与人分享的好行为,好东西独自享用并不一定很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才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导入让学生初步明白什么是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活动二:分享的魔力反馈指导: 1.教师出示问题:“口”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多少汉字,分组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2.教师提问学生是一个人想出的汉字多,还是小组共同分享的成果更多。

3.请全班同学朗读教材诗歌,想一想分享还有什么魔力。

教师总结:我们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成了两个快乐,许多快乐,我们大家都感到了快乐和幸福。

分享就是有魔力,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会分享,让我们都感受到喜悦。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开启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心灵钥匙,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发自内心的愉悦。

活动三:快乐的分享反馈指导: 1.出示教材情境,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分组讨论在分享不同事物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优质教案+教学素材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优质教案+教学素材

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知道分享能带给他人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2.体验分享时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认同他人的快乐,学会真心祝贺和分享他人的快乐,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3.学会处理分享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分享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验分享时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认同他人的快乐,学会真心祝贺和分享他人的快乐,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2.学会处理分享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分享的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阅读分享会1.讲解故事(播放课件):教科书第58页的故事。

2.交流:你在生活中和同学一起阅读吗?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3.读书分享活动: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1)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分享,如讲书中的故事、朗读书中的情节、表演书中的角色、画书中的插图等。

(2)分享内容: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从书中获得了什么?4.交流:请你谈谈在阅读分享会中的体会。

你从同学的分享中获得了什么?5.小结:分享阅读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在和同伴分享好书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收获了更多的友情,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享会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懂得分享阅读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初步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二:感悟分享魔力1.交谈:你们知道吗,分享是一个魔法师,他有什么魔力呢?我们一起找一找。

2.活动:寻找分享的魔力(1)学生选择与伙伴分享的内容,可以分享食物、故事、作品、想法和心情等。

(2)交流:同学和你分享了什么?在分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3)提问:为什么分享时知识、方法、能力、情感都在传递呢?你感受到分享的魔力了吗?3.小结:大家分享后的快乐也感染了我,这就是分享的魅力。

4. 游戏活动:创意画。

(1)活动内容:在一个圆里加上三笔,画出一个物品。

看谁的创意多。

(2)第一步:学生自己创意绘画。

(3)第二步:小组同学交流后再进行绘画。

5.提问:比较两次创意画的绘制成果,为什么四人一组能有更多的创意作品呢?6.小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分享智慧。

15.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案

15.分享真快乐     部编版一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案

15.分享真快乐
学习目标:1、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谦让、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分享真快乐》。

二、学习新课:
(一)分享阅读更有趣
1.看图片,讲讲四幅图都讲了什么?
2.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二)分享的魔力
1.读儿歌,思考问题?
2.分享还有什么魔力吗?
(三)快乐地分享
1.播放图片:看孩子们都在分享什么。

2.小组根据图合作、讨论:我们有什么好方法快乐的分享。

3.齐读下面的秘笈。

(四)他是“小气鬼”吗
1.播放图片:看孩子们想分享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2.小组根据图合作、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和他人一起分享。

3.展示。

4.小结: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三、巩固新知:
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后,这样就会有更多小朋友能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了。

分享不仅能使小朋友得到更多的玩具和图书,而且能使小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乐。

小朋友在之后活动区活动时要注意互相谦让,和同伴分享着使用活动区材料。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15 分享真快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一起”。

分为《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吧》《分享真快乐》《大家一起来》四课。

单元主题是:班级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伴交往是班级生活的最重要内容。

班级提供的集体生活环境是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同伴交往是社会交往的开始。

《分享真快乐》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主旨在孩子们能体会到分享物品和成长的快乐,学习到分享的方法,解决一些在分享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小学一个学期了,但因为现代小学生生活环境优越,他们被长辈宠爱所包围,自我意识较强,与人分享意识较弱。

在班级交往方面,他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愿意结交朋友,但他们有时较为任性,缺乏礼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正确的分享方法,不知道该分享什么,怎么分享。

不能真正地体会分享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体会具体的分享过程,我进行了针对性地设计。

我设计了四个版块:第一版块:小组分享书,分享玩具,分享文具,分享食物。

第二版块:分享学校班级活动中的快乐。

第三版块:分享成长中获得技能本领的快乐。

第四版块:共同解决分享中遇到的难题。


层次地让孩子从分享物品到分享心情到分享成长中获得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快乐。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开启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心灵钥匙,体会与他人分享时的快乐和发自内心的愉悦。

2.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他人分享,了解可以与好朋友分享物品,作品,心情,成长。

3.学会尊重他人的分享成果,做到小声点,礼貌点,小心点,一起分享。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和舞台,让学生仔细,明白地向他人分享快乐,让更多人体会感受分享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与人分享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情感,体察别人的情感。

2.能意识并改正自己在与他人分享时的不足之处。

五:教学重难点:
1.懂得什么是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2.学会正确向别人分享快乐和分享别人快乐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听说你们班在开展“快乐分享”的活动,我真的很开心呢!瞧,
这是我带来的小物品。

(师展示心爱物品并介绍。


二.活动一:交流物品,感受分享氛围。

1.学生也都带来了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并及时用教学机捕捉孩子们交流时的生动画面。

2.师生互评汇报交流成果。

3.师总结让学生体会到向他人分享物品的快乐和欣赏他人物品的快乐之情。

4.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礼物:每组一块小蛋糕。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同学们一起享用,让学生感受快乐通过分享会加倍。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心爱之物,感受到分享的氛围是如此快乐愉悦,通过老师评价作为引导,也让学生学会秘密分享小声点,故事分享要生动点,这样分享才会更有意义更快乐!
三.活动二:集体活动,分享快乐心情。

1.由独生子女的困扰引出他们渴望通过和小朋友的活动中感受分享的快乐,体会集体生活的丰富有趣。

2.请出三名同学分享参加学校活动的收获和成长。

3.师总结。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步入小学校园才短短的一个学期,都已经经历了那么多有意义的活动。

对学生们来说是值得纪念值得分享的。

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将快乐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作为课外拓展训练是很有意义的。

四.活动三:快乐成长,分享成功秘诀。

1.推荐班级系红领巾的小达人,请她向大家介绍小秘诀。

2.请学生上台,其他不会的同学也可以按照她说的方法现场学习。

(教者边说儿歌边演示)
3.分别采观众访小观众和小达人。

让分享者和被分享者明白该如何分享成长和该如何学习尊重别人的分享。

4.师总结。

设计意图: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同学先学会了一些本领。

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明白只要他们乐于分享好方法,说得仔细明白,就能向更多的同学展示他的本领,甚至让更多的同学学习到他的本领。

可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快乐的事呢!
五.活动四:联系实际,分享解难智慧。

1.当然,在我们分享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下面几幅图的小朋友们遇到了难题呢!我们来帮他们想想办法,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2.师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课本中出现的关于分享的小矛盾具有代表性,通过这项活动的引导纠错评价,让学生学会以后在分享的时候,能记住“作品分享小心点,与人分享礼貌点”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六.歌谣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15 分享真快乐
小声点生动点
仔细点小心点
礼貌点快乐点
教学反思:分享快乐,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这种风貌和精神正越来越多地渗入家庭,融入社会,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之一。

《分享真快乐》是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我先分享我的心爱之物教授介绍物品的方法,接着,小组内交流分享,利用教学机拍出孩子们分享时的快乐瞬间,并适时点评让孩子肯定好的分享方法。

最后,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分吃蛋糕的环节。

孩子们在吃和玩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分享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加深了同学们的友情。

第二环节孩子们通过交流校园活动回忆美好的校园生活和彼此分享快乐心情,三个活动由点及面,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快乐在交流中流露,在分享中绽放。

第三环节是小达人分享小秘诀,一方面在分享中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方面孩子学会了分享的正确方法,很好地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分享成长的喜悦。

第四环节小朋友针对分享中出现的小矛盾。

他们之所以能正确地指出有些孩子在分享上的不足之处,是因为有深切的生活体会,让我看到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善于用正确方法分享的本领。

四个环节,层层递进,层次明晰。

反复渗透正确的分享方法和乐观向上,乐于交往的心态。

相信孩子能在分享中收获更多快乐和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