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差异(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文化差异(一)

作者:舒彩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9期

摘要:当今世界变化迅猛,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科技高速发展,整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密集,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往往会造成文化冲突,甚至文化休克。所以,本文就从“问候、致谢、道歉”三方面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为进一步做好两国之间交流和沟通做了一个铺垫。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冲突;问候;致谢;道歉

当今,世界变化迅猛,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不再是千山万水、难以实现,现在几乎是朝发夕至的家常之事了。而且科技高速发展,整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正所谓“The earth is a global village.”但在国与国之间这种密集的交往中,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宗教、习俗,往往会闹笑话,甚至会出现非常尴尬的局面。本文就从“问候、致谢、道歉”三方面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

“ 问候”是人们相互见面的重要的打招呼的方式,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小孩子就被教育:见了老师要说“老师早”,要敬礼、鞠躬;见到同学也要问个好,要拉拉手……。但就是这小小的问候,看起来不起眼,学问还很大,中美国家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受几千年封建传统制度的影响,一见面就喜欢说:“吃过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meal?)去哪儿呀?(Where are you going?)”。这些见面的问候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习惯,很平常,大家都这么说。但美国人听了却很困惑,很不解,问我吃过饭了吗?是不是想请我吃饭。而且在美国男士想约会女士经常以“请吃饭”作为开始曲,如果一名男士对女士说这样的话,那这位女士一定会认为这位男士请她一起去过一段“Romantic time”。尤其中国人的口头禅“去哪儿”,在美国人听来很不开心,我去哪儿关你什么事,这是我个人的隐私。如果这话由宾馆服务员说出来,他们会觉得更可拍,曾经有位美国人抱怨说:“天天问我去哪儿,是不是对我的行动进行监视?”不過随着时代的变迁,整个国际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国际间的沟通、交往越来越频繁,很多中国新生代的年轻人已经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他们把“吃过了吗?”这种古老的问候已经变成了“过去时”,年轻人见面时也像外国人一样,用一句简单的“早上好”(Good morning!)“下午好”(Good afternoon!)“晚上好”(Good evening!)进行问候。很熟悉的人之间就更随意一点,干脆就来个“Hello、Hi”就行了。除了以上这些“古老”的问候之外,中国人有时会有很多“明知故问”的问候方式。比如:去买菜啊?在擦车呢!上班去啊?在吃饭呢!等等等等。美国人听了会觉得很怪,明明知道人家“去买菜、在擦车、去上班、在吃饭”还故意再问,这不是显得多余,不真诚吗?所以要真的与美国人寒暄,有两种方式,一是改成祝愿,“Hello. Have a nice dinner.”(你好!祝你用餐愉快!);二是改成称赞,“Hello!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你好!干的真棒)。美国人也会注意场合,在有些正规场所,他们也有一些比较正式的相互问候格式:

A: How are you ?B: Very well, thank you. And you ? Fine, thank you. And you ?Quite well, thank you. And you ?Not too bad, thanks. And you ?OK. Thanks. And you ?A:I’m fine, too. Thank you.How are you ?的替代语还有:How are things going ?How are you getting on ? How are things with you ?How are you doing ?How have you been doing ?How are things ?How’s life ?上述这些表达法意思都相近,只要我们在和美国人聊天时,能把这些问候语牢牢记在心中,并且能流畅的表达出来,就不会让美国人莫明奇妙,消除文化冲突,更不会有种“好心没好报”的尴尬。

“致谢”在中国也是很常见的,因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中国人尤其中国古代的先生,读书之人都是彬彬有礼,举止文雅,拱手、作揖、鞠躬等等,各种繁文缛节应有尽有。特别是别人给你帮忙了,肯定要说“谢谢”。如果帮的是一个大忙,不但要说“谢谢”,可能还要备上大礼以作感谢。但美国人不一样,他们“Thank you”几乎天天不离口。在餐馆,服务员给你端上一份菜,要说:Thank you. 吃完饭。你结帐了,服务员要对你说:Thank you. 课堂上,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要说:Thank you. 甚至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也是非常客气。比如:妻子给丈夫倒了杯水,丈夫要说:Thank you. 妈妈给孩子洗了双鞋,孩子也要对妈妈说:Thank you. 如此之多的“谢谢”,让很多中国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甚至有时会产生理解偏差,造成误解。比如:一位中国学生论文写的不符合要求,美国老师让他重写,当学生把修改后的论文交给老师时,老师说:Thank you. 学生听了之后,不知所措。因为他任务完成的不好,再重新来一遍,这样也给老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和任务,而老师还反过来谢谢他。原来,在美国多一样东西从一个人手里转递到另一个人手里时,按照他们的习惯,接东西的人都会说声“谢谢”。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怎么就不像美国人那么客气呢?这可能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关,有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礼”往往是下对上而言,故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下对上毕恭毕敬,俯首帖耳,上对下无“礼”可言;同一等级中,又有内外之别,对内以“礼”相待,对外多有戒防。由此看来,古人的“礼”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非整个社会,不分尊卑贵贱,人人有“礼”,古人的“礼”主要是指等级秩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中国的很多年轻人以及一些新兴的家庭,也都接受了西方的“文明礼仪”。不管大事小事,长幼之间都经常用到“谢谢”二字,使人感到更加暖心,文明之风也遍地开花,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个庞大的社会更需要一些“谢谢”。

“道歉”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无意间做了错事或冒犯了他人,这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道歉,以取得对方的谅解。做了错事,妨碍了别人,损坏了别人的利益,中国人都会进行“道歉”。从中美对待道歉的态度上看,中美共同认为道歉是一种美德。从中美在道歉方式上看,“对不起(I'm sorry.)是两国人民易于接受的表达语言。研究表明,中美在道歉方略的选择上具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在相同情境、相同社会因素和形同的语境特征下,同时又在行为冒犯程度相同的条件下,讲不同语言的中美两国人民进行道歉的方式大致相同,但也明显存在很多不同。但不管怎么说美国人说对不起(I'm sorry. Pardon me. Excuse me.)很显然比中国人多得多。比如:不小心与别人擦肩而过,碰了一下别人要说:I’m sorry. 在人面前咳嗽要说:I’m sorry. / Pardon me.在人面前打嗝也要说:I’m sorry. / Pardon me.在人面前放屁要说:Pardon me. /I’m sorry. 请人家让路要说:Excuse me. 大家在谈话,你中途要离开一会儿,你要说:Excuse me. 而中国人却没有这种习惯,在很多场合不说这种道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