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范例

医疗器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范例

医疗器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范例一、项目背景本报告是对公司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该医疗器械产品是一种高压氧治疗设备,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因其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风险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二、风险分析1.设备故障风险由于医疗器械产品使用高压氧技术,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氧气泄漏或过度供氧,对患者造成严重威胁。

2.患者使用不当风险3.耐久性风险4.温控风险高压氧治疗设备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如果设备无法达到所需的温度或者无法稳定控制温度,可能影响治疗效果或对患者造成烫伤等伤害。

三、风险控制措施1.设备故障风险控制(1)加强设备质量控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耐用性;(2)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检测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3)设备配备安全装置,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停机。

2.患者使用不当风险控制(1)加强患者教育,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让患者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在设备操作界面设置提醒功能,防止操作错误;(3)随设备配备专门培训的操作人员,确保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

3.耐久性风险控制(1)研发和生产设备时,确保设备具备足够的耐久性,经受住长期使用的考验;(2)设备使用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在设备投入市场前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耐用性达到标准。

4.温控风险控制(1)加强设备调试阶段的温控功能测试,确保设备能够达到所需的温度并且能够稳定控制;(2)设备配备温度报警装置,一旦温度异常,能够及时报警提醒操作人员;(3)在设备操作界面设置显示温度的功能,让操作人员清晰地了解设备的工作状态。

四、总结通过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分析,本报告提出了针对不同风险的控制措施。

公司应加强质量控制、患者教育和专业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标,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风险评估报告(3篇)

医疗器械风险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医疗器械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对医疗器械实施风险评估制度。

本报告旨在对某款医疗器械进行风险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医疗器械概述1. 产品名称:某型号心脏支架2. 生产厂家: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 产品功能:该心脏支架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狭窄,通过扩张狭窄部位,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脏功能。

4. 产品类型:植入式医疗器械三、风险评估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对产品研发、生产、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调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针对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四、风险评估结果1. 风险识别(1)产品研发阶段: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临床试验数据不足等问题。

(2)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问题。

(3)使用阶段: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误操作、设备故障等问题。

2. 风险评估(1)研发阶段风险:设计缺陷、临床试验数据不足等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2)生产阶段风险: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存在质量风险。

(3)使用阶段风险:并发症、误操作、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

3.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该心脏支架的风险等级如下:(1)研发阶段:高风险(2)生产阶段:中风险(3)使用阶段:中风险五、风险控制措施1. 研发阶段(1)加强产品设计,确保产品性能稳定。

(2)开展充分、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生产阶段(1)加强原材料采购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降低不良品率。

3. 使用阶段(1)加强临床培训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

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模板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产品名称:(注册标准上的名称)风险评价人员及背景:(项目组长、医学角度的大夫、技术角度的设计人员、应用角度的、市场角度的,并提供人员资格证明,如受过的培训资格、职称等级)编制:日期:批准:日期:1.编制依据1.1相关标准1)YY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2)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3)IEC60601-1-4:1996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4:并行标准:医用可编程电气系统4)产品标准及其他1.2产品的有关资料1)使用说明书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2.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文是对XXXX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

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

最后,使所有的剩余风险的水平达到可以接受。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或处于小批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适应症:禁忌症: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4.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依序回答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性的特征的问题)4.1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应考虑的因素:预期使用者及其精神、体能、技能水平、文化背景和培训等情况人机工程学问题、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和由谁安装患者是否能够控制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器械是否用于生命维持或生命支持在医疗器械失效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特殊的干预是否有接口设计方面的特殊问题可以导致不经心的使用错误(见4.27)设备起诊断、预防、治疗、缓解或创伤补偿、解剖矫正、妊娠控制的哪个作用4.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如何接触、接触时间长短?应考虑的因素:预期接触的性质:表面接触、有创接触和(或)植入每种接触的时间长短每种接触的频次4.3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应考虑的因素:与安全性有关的特性是否已知4.4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应考虑的因素:传递能量的形式及其控制、质量、数量和持续时间4.5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应考虑的因素:物质是供给还是提取单一物质还是几种物质最大和最小传递率及其控制4.6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应考虑的因素:处理的方式和被处理物质的类型(如自动输血、透析)4.7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使用或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包装、储存寿命重复使用周期次数的限制所使用的灭菌处理方式的限制4.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应考虑的因素:使用的清洁或消毒剂的类型消毒周期数量的限制医疗器械的设计可能影响日常清洁和消毒的有效性4.9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应考虑的因素:温度、湿度、大气成分、压力和光线4.10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应考虑的因素:测量的变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带测量功能的须CMC标志)4.11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由输入或获得的数据显示结论(主要是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置信极限4.1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使用?应考虑的因素:识别可能使用的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和与相互作用有关的潜在问题患者是否遵守治疗4.13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应考虑的与能量相关的因素:噪声和振动、热量辐射(包括电离、非电离和紫外、可见光、红外)接触温度漏电流和电场和(或)磁场应考虑的与物质相关的因素:化学物质、废物和体液的排放4.14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敏感?应考虑的因素:操作、运输和储存环境(包括光线、温度、振动、泄漏、对能源和致冷形式变化的敏感性,电磁干扰)4.15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应考虑的因素:对能源和致冷的影响,毒性物质的散发和电磁干扰的产生4.16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或福建?应考虑的因素:消耗品或附件的规范以及对使用者选择它们的限制4.17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应考虑的因素:是否维护和(或)校准由操作者或使用者或专门人员来实现是否需要专门的物质或设备来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或)校准4.18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应考虑的因素:软件是否预期要由使用者和(或)操作者进行安装、验证、修改或更换4.19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限制?应考虑的因素:此种医疗器械的标志或指示和处置4.20是否有延迟和(或)长期使用效应?应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和累积的效应4.21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承受的力是否在使用者的控制之下或者由和其他人员的相互作用来控制4.22是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应考虑的因素:老化和电池耗尽4.23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4.24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或处置?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自身处置时产生的废品。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医疗器械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工具,但若不正确使用或存在潜在的风险,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本报告对某型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旨在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背景介绍2.1 医疗器械概述所分析的医疗器械为X型号人工关节置换器,用于治疗关节退行性疾病。

该器械通过手术方式将患者关节进行置换,以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2.2 使用情况X型号人工关节置换器已经在市场上使用多年,并得到了许多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

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患者接受了该器械的置换手术。

3. 风险分析方法为了准确评估该器械的潜在风险,本次分析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3.1 文献回顾:对相关的研究文章、白皮书和行业报告进行回顾,了解已知的风险因素和事件。

3.2 数据分析:通过医疗机构和监管机构的数据,对该器械的使用情况和与之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3.3 专家咨询:邀请领域内的专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 风险识别及分析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评估,我们识别出以下潜在风险:4.1 患者感染风险:由于该器械的手术介入性质,术后患者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

手术操作不当、器械不洁净或术后护理不到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此类风险的产生。

4.2 置换器材质风险:该型号人工关节置换器采用特定材质制成,存在材料耐久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风险。

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出现材料损耗、异物反应等情况,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3 手术风险:手术是患者接受该器械置换的必要过程,手术操作中存在手术刀具误伤、手术器械的错误使用等风险因素,可能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5. 风险评估针对以上风险,我们进行了量化评估,以衡量其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并对评估结果进行风险优先排序。

5.1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根据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的结果,患者感染风险被评估为高风险,其严重程度较高且患者接触面广,发生概率也相对较高。

5.2 置换器材质风险评估:该风险评估结果属于中等风险,因为材质风险在现实中发生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影响可能较大。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公司名称:公司地址:编写:评审:批准:XXXXX风险分析报告日期:日期:日期:风险评价人员及背景:组长:成员:1.编制依据1.1 相关标准本报告参考了YY/T 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标准以及产品技术要求。

1.2 产品的有关资料为了对我公司第一类医疗器械一种“XXXX”进行风险管理,我们收集了产品说明书、医疗机构和客户的使用情况、投诉情况、事故记录等资料,以及专业文献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报告旨在对我公司设计开发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一种“XXXXX”进行风险管理,以评估所有可能的危害及其原因,并对危害可能产生的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以确保所有的剩余风险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报告适用于我公司一种“XXXXX”产品,该产品暂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

3.产品描述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我公司设计开发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一种“XXXXX”,该产品由接触创面溶液和保护层(临用前去除)组成,通过在创面表面形成保护层,起物理屏障作用。

适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护理。

适应症及使用方法:1.激光、光子术后微创面提供保护,清洁创面皮肤并充分净手,取本品均匀敷于创面皮肤上,完全覆盖住创面,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7天。

2.敏感等皮肤问题形成的小创口等提供保护,清洁皮肤并充分净手,取本品均匀敷于创面皮肤上,完全覆盖住创面,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7天。

3.粉刺、痤疮类有创面皮肤提供保护,清洁皮肤并充分净手,取本品均匀敷于创面皮肤上,完全覆盖住创面,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15天。

4.皮肤新创面愈合期减轻色素沉着提供保护,清洁皮肤并充分净手,取本品均匀敷于创面皮肤上,完全覆盖住创面,每天使用2次,连续使用15天。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前应充分净手,清洁使用部位并保持干燥。

医疗的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的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的器械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医疗器械的使用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器械风险分类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中,风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 低风险:指使用过程中风险较小,可以通过常规监测和管理进行控制的器械,例如体温计、血压计等。

- 中等风险:指使用过程中风险较高,需要严格的监测和管理措施的器械,例如手术刀、麻醉机等。

- 高风险:指使用过程中风险极高,需要特殊的监测和管理手段的器械,例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等。

3. 器械风险评估方法器械的风险评估是对其性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临床试验:通过在患者身上进行实际的试验,评估器械的效果和风险。

- 实验室测试: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方法,对器械进行各项性能测试,如耐用性、安全性等。

- 文献回顾: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了解器械在真实使用环境中的风险。

4. 器械风险分析案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器械风险案例:- 一款手术刀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导致医生手部受伤。

- 一种医用注射器的注射针头容易断裂,引发感染风险。

- 一台麻醉机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故障,导致患者麻醉不足或过度。

5. 风险管理与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管理和控制医疗器械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严格的器械选择流程:对器械进行评估和比较,选择符合要求的器械。

- 器械操作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器械使用方法。

- 定期维护与保养:对器械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确保其性能正常。

- 事故记录和报告:及时记录和报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6. 结论医疗器械的风险分析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充分了解和评估风险,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一、引言医疗器械是现代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的设计和使用直接关乎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任何医疗器械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因此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显得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款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和探索风险控制的方法。

二、背景介绍1. 医疗器械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疾病或生理状态的设备、用品或材料。

它们的种类多样,包括诸如心脏起搏器、手术器械、医用电子设备等等。

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医疗器械的风险尽管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由设计缺陷、制造问题、操作错误或其他因素引起,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是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步骤。

三、风险分析方法1. 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在风险识别阶段,我们需要确定和描述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可能风险。

接下来,在风险评估阶段,我们需要评估每个已识别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最后,在风险控制阶段,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和控制已识别风险的风险等级。

2. 风险识别方法在风险识别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辅助识别与医疗器械相关的风险:- 标准和法规:参考适用的标准和法规,了解要求和建议。

- 经验分析:通过回顾和分析已发生的类似事件或不良事件,识别潜在的风险。

- 设计和制造过程分析:审查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以确定可能的风险来源。

- 使用者反馈: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反馈和投诉,以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四、风险分析报告1. 风险识别在本次风险分析中,我们对某款医疗器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估。

根据我们的调研和研究,我们识别出以下潜在风险:- 设计缺陷:医疗器械存在设计上的问题,可能导致功能不完善或使用不便。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所讨论的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相关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该医疗器械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高科技产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该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可靠性,风险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背景介绍该医疗器械是一种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人工瓣膜。

它由医用级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机械性能。

手术团队需要在患者的体内替换病损的心脏瓣膜,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因此,该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可靠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三、风险分析方法为了对该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主要的方法:1. 设计评估:分析该医疗器械的设计是否满足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例如ISO 5840。

评估其结构是否合理,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制造工艺是否稳定。

2. 临床数据研究:研究该医疗器械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析患者的手术记录和术后反应,以了解是否存在任何与该医疗器械相关的风险事件。

3. 实验室测试:对该医疗器械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测试,例如机械测试、生物相容性测试和耐久性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评估该医疗器械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

四、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分析,该医疗器械存在以下主要风险:1. 术中并发症:由于手术过程的复杂性,患者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的风险,例如感染、出血和心律失常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2. 设计缺陷:该医疗器械的设计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例如瓣膜关闭不完全或瓣膜失效等。

这些缺陷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脏功能障碍或心脏衰竭。

3. 材料老化:医疗器械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导致性能下降或失效。

如果未能及时更换老化的医疗器械,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风险。

五、风险控制措施为了降低以上风险,我们建议以下措施: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确保患者没有任何潜在的并发症,例如感染或出血倾向。

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4206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报告一、报告背景1.1 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权益。

1.2 报告范围本报告涵盖的医疗器械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医用影像设备、手术器械、诊断试剂、植入物等。

二、风险分析与评估2.1 风险识别根据对医疗器械的研究和观察,我们发现医疗器械存在以下潜在风险:- 设计缺陷:医疗器械设计不合理、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制造缺陷:医疗器械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 人为操作错误: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增加了安全风险;- 环境因素:医疗器械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医疗器械的影响。

2.2 风险评估针对上述风险识别的问题,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评定:- 高风险:存在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中风险:存在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的问题;- 低风险:存在可能导致医疗过程不便或延误的问题。

三、风险控制措施3.1 设计改进针对医疗器械存在的设计缺陷,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优化设计结构,提高医疗器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强材料选用和工艺制造过程的质量管控,减少制造缺陷;- 提供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降低人为操作错误的可能性。

3.2 操作规范针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失误风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培训计划,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并在操作过程中遵循相关的安全流程。

3.3 环境监控针对环境因素对医疗器械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监控体系,对医疗器械使用和存放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环境因素不会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四、风险管控效果评估4.1 设备使用情况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的观察和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逐渐显现,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4.2 事故事件统计根据事故事件统计,我们发现医疗器械相关的事故事件数量和严重程度有所下降,较好地控制了医疗器械的风险。

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5.2.1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植入?否5.2.2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是,需要操作者外表接触操作仪器,接触时间为短期生物危害A1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名称:****仪1、目的本报告用于判定---****仪,可能消灭的危害,估量和评价风险,并掌握这些风险。

2、适用范围本报告适用于---****仪的设计开发与改进、生产掌握和产品备案阶段。

3、参考资料3.1标准YY/T 0316-2022 《医疗器械风险治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GB9706.1-2022 医用电气设备第一局部:安全通用要求3.2产品标准及工艺文件、质量标准等。

见相关工艺文件。

4、风险治理的对象4.1概况仪器在操作中承受样本转移系统依据人体不同类型细胞其比重不同的特点,尤其是病变细胞比重大、沉降速度快,与特别处理后的载玻片相互吸引,从而最大程度地捕获病变细胞和具诊断价值的成分,自动湿染片,最终制成背景清楚、诊断线索明确已染色的单层细胞薄片。

4.2功能仿照人工染色过程,在染色舱内通过染色头把染液滴落在玻片上染色舱内的样品上,并全部掩盖样品,在规定时间内让染液渗入并发生反响,随后用水冲去残留染液,再用染色头吸去玻片上的废弃液体,最终染色完成。

4.3预期用途用于病理分析前对人体细胞或细菌样本进展制片及染色。

4.4适用环境****仪正常工作环境:220V,50Hz、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工作环境温度:5℃~40℃;室内相对湿度:<90%;大气压力:70.0kPa~106.0kPa;环境四周无易燃易爆气体和腐蚀性气体。

5、风险治理过程的实施5.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用于病理分析前对人体细胞或细菌样本进展制片及染色。

5.2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5.2.3 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 / 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是,包含有以下材料:电子元器件、塑料外壳构造件、带护套绝缘导线。

生物危害A25.2.4 是否有能量赐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猎取?无5.2.5 是否有物质供给应患者或者从患者身上提取?无5.2.6 医疗器械是否处理生物材料用于随后的再次使用?无5.2.7 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供给货预期有使用者灭菌,或用其它微生物学掌握方法灭菌?否5.2.8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展常规清洁和消毒?是,由用户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方法定期对产品进展清洁、清洗和消毒生物学危害〔染色头穿插污染〕A35.2.9 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无5.2.10 是否进展测量?无5.2.11 医疗器械是否进展分析处理?无5.2.1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其它医疗5.2.13器械、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联合使用?是,需要有配套的医疗耗材联合使用。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通用版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通用版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通用版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供决策者和相关人员有效的参考信息。

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环境、操作方式、设计特点和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优化建议。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有益的指导。

1. 引言医疗器械在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和评估医疗器械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控制和优化建议,以确保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安全。

2. 风险识别在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分析时,我们首先对其使用环境、操作方式、设计特点等因素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

通过与相关文献的对比和实地考察,我们确定了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以下风险:2.1 过度曝光风险某些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接受过度的辐射,从而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2 感染传播风险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不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导致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2.3 设计缺陷风险一些医疗器械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对患者造成伤害。

3. 风险评估针对上述风险,我们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了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过度曝光风险属于较高级别风险,感染传播风险和设计缺陷风险属于中级别风险。

4. 风险控制措施为了降低医疗器械风险的发生和影响,我们提出了以下风险控制措施:4.1 过度曝光风险控制通过完善培训和操作规程,提高医疗工作者对辐射防护的意识和技能,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患者的过度曝光风险。

4.2 感染传播风险控制加强医疗器械清洁和消毒方面的培训,确保医疗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规范清洁和消毒流程,从而减少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4.3 设计缺陷风险控制医疗器械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经过充分的验证和测试,减少设计缺陷的发生。

同时,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医疗器械风险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风险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风险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风险报告模板:
1. 风险描述
本报告旨在分析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风险描述的详细内容:
2. 风险分类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3. 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4. 风险影响
描述各个风险等级对患者、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可能造成的影响。

5. 风险来源
列出可能导致风险的原因和来源,如设计缺陷、制造不良、操作不当等。

6. 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等级和风险来源,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7. 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每个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改进设计、加强制造质量检验、加强操作培训等。

8. 风险监测与反馈
建立风险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已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9. 风险预警和应急措施
制定风险预警和应急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并保障患者安全。

10. 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定期进行风险管理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持续的改进,以提高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能。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关内容,并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医疗器械 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 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款医疗器械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以便评估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通过深入分析和评估,我们希望能为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指导,确保其安全可靠。

2. 产品描述本次风险分析的对象是一款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医疗器械。

该器械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旨在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在正常使用环境下,该器械具备以下功能:•提供特定药物的输送•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支持医生的决策和治疗过程3. 风险识别基于对医疗器械的功能和使用过程的理解,我们对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类。

以下是我们识别的一些主要风险:3.1 药物输送故障由于医疗器械与药物输送密切相关,任何与药物输送相关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这些故障包括但不限于:•输送速度过快或过慢•输送量过大或过小•输送管道堵塞或破裂3.2 生理参数监测错误医疗器械的生理参数监测功能对于正确评估患者的状况至关重要。

然而,可能存在以下监测错误:•传感器故障导致的数据不准确•监测设备失灵导致无法获取数据3.3 设备操作误操作医疗器械的操作过程通常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因此操作误操作可能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误操作可能包括:•错误设置治疗参数•错误启动或停止治疗过程4.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对每个风险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

评估结果用于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1 药物输送故障评估药物输送故障的严重性较高,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然而,由于设备内部有多重安全机制,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我们将该风险评估为高优先级。

4.2 生理参数监测错误评估生理参数监测错误的严重性较高,可能导致医生对患者状况的判断错误。

然而,设备通常会进行自检和校准,减少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将该风险评估为中优先级。

4.3 设备操作误操作评估设备操作误操作的严重性较低,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但一般不会对患者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第一篇: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成人用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1.总则成人用品大多数都是体外用品,安全系数比较高,对一些体内服用产品,都是可以促进身体兴奋,所以不会对受检的患者或人员构成直接的风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或促成错误的决定,可构成间接风险。

另外,与使用有关的危害及其伴生风险也应给以考虑。

本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主要根据YY/T0316-2000《医疗器械一风险管理一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要求中的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的特征问题》和附录B《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指南》以及GB7826-87《系统可靠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2.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的判定 2.1 预期用途和目的成人用品是一种体外诊断试剂,增加夫妻感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协调内分泌系统。

2.2 产品是否与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成人用品为体外诊断试剂,与患者无接触,一般情况下也不与操作人员皮肤接触。

2.3 产品制造材料安全性成人用品制造原料均为橡胶和高分子材料,均无毒性,因此在使用成人用品时应尽量失误吞服,不会风险。

2.4 是否有能量施加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无施加于患者的能量,也不从患者身上获取。

2.5 是否有物质提供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没有2.6 试剂盒是否由器械处理后再用成人用品大多数均为一次性使用,如果重复使用也没有问题,但是不推荐。

2.7 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后使用成人产品为,标准的配制、检测和包装,不需使用者灭菌处理后使用。

2.8 是否改善患者环境不适用 2.9 是否具有测量功能没有2.10 是否进行处理分析不适用2.11是否与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适用没有限制要求2.12是否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和物质输出不适用2.13是否对环境敏感没有限制要求2.14配套使用的消耗品成人用品一般不需要配套使用消耗品,但使用前必须要洗澡,清洗干净。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广泛。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风险,为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其中,产品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结构、性能指标等方面;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主要包括使用不当、维修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因素。

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1)原材料控制:医疗器械产品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不得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如果原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将会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

(2)生产工艺控制: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工艺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的结构、性能指标等符合要求。

如果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格,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3)产品结构分析:医疗器械产品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患者使用和操作。

如果产品结构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增加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4)性能指标检测:医疗器械产品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性能指标检测不严格,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1)使用不当: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维修不当: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

如果维修不当,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性能指标下降,增加安全风险。

(3)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如果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患者感染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增加安全风险。

加强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加强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医疗机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三篇

医疗机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三篇

医疗机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三篇篇一:无线心电和体温监测仪产品风险分析报告一、产品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的判定按照《YY/T0316-20XX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第4.2条的要求及附录A中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特征的判定的提示清单,列出“无线心电和体温监测仪”产品的所有可能影响其安全性的定性和定量特征的问题,并判定如下:A.2.1什么是预期用途/预期目的和怎样使用医疗器械?——预期用途:主要用于人体心脏和体温的监测。

——怎样使用:由患者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在日常环境下自行使用。

皮肤感觉差或行动不便的,使用时必须有医护人员或正常人员监护。

A.2.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是。

监测时心电导联线和体温探头与受监护者皮肤接触,建议洗澡后使用。

A.2.3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包含有下列材料:电子元器件、铁芯、漆包电磁线、铁氧体永磁块、带护套绝缘导线、工程塑料外壳结构件。

A.2.4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有。

由产品的应用部分即理疗带将人造恒磁场、交变磁场、热量和机械震动所产生的强度及时间可控的能量传递给予患者病患部位。

A.2.5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无。

A.2.6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否。

A.2.7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否。

A.2.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是。

由用户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方法定期对产品进行清洁、清洗和消毒。

A.2.9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否。

A.2.10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否。

A.2.11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否。

A.2.1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联合使用?——否。

A.2.13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无。

A.2.14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影响敏感?——否。

一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一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一类医疗器械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安全风险分析报告XXX一、前言本文是对本公司生产的隔离衣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

在本文中,我们对所有能预见的危害进行了判定,并对每种危害可能产生的损害严重度和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

对于不能接受的风险,我们采取了降低的控制措施,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

最后,我们使所有的剩余风险水平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此风险管理报告的目的在于对产品在上市前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总体评价,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已经圆满地完成。

通过对该产品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以及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对产品的风险已进行了有效管理,以便于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通过风险管理,以便于公司采取改进产品的适当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此风险管理报告适用于XXX生产的隔离衣。

三、编制依据本文档主要依据并参考YY/T0316-20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以及隔离衣的说明书及自检报告等各种文件编制。

四、产品简介1.产品主要组成本产品通常采用非织造布为主要原料,经过裁剪、缝纫制成,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

2.产品预期用途本产品用于医疗机构门诊、病房、检验室等作普通隔离。

五、评价标准1.每项危害的损害程度由医学专家进行估计,并作出半定量判定(以严重度的形式)。

编号严重度描述S1 不明显发生伤害的可能很小或没有S2 轻度发生较多伤害S3 严重极其严重重伤或死亡多人重伤或死亡2.每项原因发生概率的估计编号分类描述P1 几乎不可能从未发生过P2 非常少典型的情况是,每xxxxxxxx次治疗中仅发生一次P3 很少典型的情况是,每xxxxxxx次治疗中仅发生一次P4 偶然典型的情况是,每次治疗中可能发生一次P5 有时典型的情况是,每次治疗中都发生一次P6 经常典型的情况是,每1000次治疗中要发生1-2次三、风险评价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们对每种危害的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了评估,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产品名称:(注册标准上的名称)
风险评价人员及背景:(项目组长、医学角度的大夫、技术角度的设计人员、应用角度的、市场角度的,并提供人员资格证明,如受过的培训资格、职称等级)
编制:日期:
批准:日期:
1.编制依据
1.1相关标准
1)YY0316-200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GB9706.1-1995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3)IEC60601-1-4:1996医用电器设备——第一部分:通用安全要求——4:并行标准:医
用可编程电气系统
4)产品标准及其他
1.2产品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医院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顾客投诉、意外事故记录等
3)专业文献中的文章和其他信息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文是对XXXX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中对所有的可能危害以及每一个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判定。

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采取了降低见的控制措施,同时,对采取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进行了评价。

最后,使所有的剩余风险的水平达到可以接受。

本报告适用于……产品,该产品处于设计和开发阶段(或处于小批生产阶段)。

3.产品描述
本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如能加入照片或图片最好),产品概述、机理、用途
适应症:
禁忌症:
设备由以下部分组成:(文字描述或示意图)
4.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
(依序回答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性的特征的问题)
4.1产品的预期用途、预期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使用者及其精神、体能、技能水平、文化背景和培训等情况
人机工程学问题、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和由谁安装
患者是否能够控制和影响医疗器械的使用
医疗器械是否用于生命维持或生命支持
在医疗器械失效的情况下是否需要特殊的干预
是否有接口设计方面的特殊问题可以导致不经心的使用错误(见4.27)
设备起诊断、预防、治疗、缓解或创伤补偿、解剖矫正、妊娠控制的哪个作用
4.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如何接触、接触时间长短?
应考虑的因素:预期接触的性质:表面接触、有创接触和(或)植入
每种接触的时间长短
每种接触的频次
4.3在医疗器械中包含有何种材料和(或)组分或与其共同使用、或与医疗器械接触?
应考虑的因素:与安全性有关的特性是否已知
4.4是否有能量给予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应考虑的因素:传递能量的形式及其控制、质量、数量和持续时间
4.5是否有物质提供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提取?
应考虑的因素:物质是供给还是提取
单一物质还是几种物质
最大和最小传递率及其控制
4.6是否由医疗器械处理生物材料然后再次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处理的方式和被处理物质的类型(如自动输血、透析)
4.7医疗器械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或用其他微生物控制方法灭菌?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医疗器械的包装、储存寿命
重复使用周期次数的限制
所使用的灭菌处理方式的限制
4.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由用户进行常规清洁和消毒?
应考虑的因素:使用的清洁或消毒剂的类型
消毒周期数量的限制
医疗器械的设计可能影响日常清洁和消毒的有效性
4.9医疗器械是否预期改善患者的环境?
应考虑的因素:温度、湿度、大气成分、压力和光线
4.10医疗器械是否进行测量?
应考虑的因素:测量的变量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带测量功能的须CMC标志)
4.11医疗器械是否进行分析处理?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是否由输入或获得的数据显示结论(主要是软件)
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置信极限
4.12医疗器械是否预期和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使用?
应考虑的因素:识别可能使用的医药或其它医疗技术和与相互作用有关的潜在问题
患者是否遵守治疗
4.13是否有不希望的能量或物质输出?
应考虑的与能量相关的因素:噪声和振动、热量
辐射(包括电离、非电离和紫外、可见光、红外)接触温度
漏电流和电场和(或)磁场
应考虑的与物质相关的因素:化学物质、废物和体液的排放
4.14医疗器械是否对环境敏感?
应考虑的因素:操作、运输和储存环境(包括光线、温度、振动、泄漏、对能源和致冷形式变化的敏感性,电磁干扰)
4.15医疗器械是否影响环境?
应考虑的因素:对能源和致冷的影响,毒性物质的散发和电磁干扰的产生
4.16医疗器械是否有基本消耗品或福建?
应考虑的因素:消耗品或附件的规范以及对使用者选择它们的限制
4.17是否需要维护和校准?
应考虑的因素:是否维护和(或)校准由操作者或使用者或专门人员来实现
是否需要专门的物质或设备来进行适当的维护和(或)校准
4.18医疗器械是否有软件?
应考虑的因素:软件是否预期要由使用者和(或)操作者进行安装、验证、修改或更换4.19医疗器械是否有储存寿命限制?
应考虑的因素:此种医疗器械的标志或指示和处置
4.20是否有延迟和(或)长期使用效应?
应考虑的因素:人机工程学和累积的效应
4.21医疗器械承受何种机械力?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承受的力是否在使用者的控制之下或者由和其他人员的相互作用来控制
4.22是什么决定医疗器械的寿命?
应考虑的因素:老化和电池耗尽
4.23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一次性使用?
4.24医疗器械是否需要安全的退出运行或处置?
应考虑的因素:医疗器械自身处置时产生的废品。

(例如医疗器械是否含有毒性或有害材料,或材料可再循环使用)
4.25医疗器械的安装或使用是否要求专门的培训?
应考虑的因素:包括试运行和交付给最终使用者
是否很可能或可能由不具备必要技能的人员来安装
4.26是否需要建立或引入新的生产过程?
将新的生产过程引入生产设备,必须视作为新危害的潜在源(例如新技术,新生产规模)4.27医疗器械的成功使用,是否决定性的取决于人为因素,例如使用者接口?
应考虑的因素:可能造成使用错误的用户接口设计特性,不能轻易地误用
4.27.1 医疗器械是否有连接部分或附件?
应考虑的因素:错误连接的可能性、差别性、和其它产品连接的相似性、连接力、对连接完整性的反馈以及过紧和过松的连接
4.27.2医疗器械是否有控制接口?
应考虑的因素:间隔、编码、分组、图形显示、反馈模式、出错、滑脱、控制区别、可视性、启动或变换的方向、控制是连续的还是断续的、装订或动作的可逆性
4.27.3医疗器械是否显示信息?
应考虑的因素:不同环境下的可视性、方向性、总体和透视图、显示信息的清晰度、单位、彩色编码、决定性信息的可达性
4.27.4医疗器械是否由菜单控制?
应考虑的因素:层次的复杂性和数量、状态的了解、设置的路径、导向方法、每一动作的步骤数量、顺序的清晰度、存储问题、与可达性有关的控制功能的重要性
4.28医疗器械是否预期为移动式或便携式?
应考虑的因素:必要的夹持、手柄、轮子、刹车、机械稳定性和耐久性
5.危害判定
(根据附录D回答至少包括能量、生物学、环境、使用、维护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着重分析危害及其形成的原因,还可根据产品自身的特点进行列举,但要求对照3.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与安全有关的特征的判定中的问题对危害进行分类;先利用专业知识直观地寻找潜在原因,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则可应用FMEA(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方法。


6.风险评价
6.1评价准则(与风险管理计划中相同)
6.1.3风险可接受准则
风险=严重等级×概率等级
6.2风险评价表
7.风险控制
通过以上的评价可以看出产品的风险可接受的程度,对处于可广泛接受区的风险……(列举危害的序号)无需再采取控制措施,对处于合理可行区和不容许区的风险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控制。

8.剩余风险评价
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等危害的风险已降到广泛可接受的程度,……等危害的风险也降到了合理可接受的程度。

(还要说明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后,有没有引入新的风险,若有,则须进行再次评价和控制)
若有较大风险的,且又不可降低,须收集和评审有关预期用途、预期目的的医疗受益的资料和文献,以便决定受益是否超过全部剩余风险
表3 采取控制措施以后风险水平
9.生产后信息
由于本产品尚未正是生产,一旦正式生产,……,再分析、评价、控制
10.结论
经过对危害的分析和评价,危害产生的风险均为可接受,因此本产品是安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