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赏析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⑴荷尽: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菊残:菊花凋谢。

⑷傲霜:不怕风霜。

⑸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题解:这是一首寄赠的诗。

刘景文,字季孙,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做过饶州酒监。

苏轼赞誉刘景文为“慷慨奇士”,将他比作孔融,并推荐他做官。

全诗表面上只是在写深秋(一说初冬)时节的景色,但托物言志,深有寄托。

简析: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赏析一: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

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

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赠刘景文》原文及赏析【优秀9篇】古人写秋天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

苏轼《赠刘景文》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赠刘景文》翻译以及赏析

苏轼《赠刘景文》翻译以及赏析苏轼《赠刘景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一首赠友诗,其中诗中所咏之物为秋天景象。

而诗中绝妙之处,是诗人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①,菊残犹有傲霜②枝。

一年好景君③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秋末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已58岁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①擎雨盖:喻指荷叶。

擎:举,向上托。

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③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小学古诗《赠刘景文》

小学古诗《赠刘景文》

小学古诗《赠刘景文》小学古诗《赠刘景文》苏轼的《赠刘景文》,写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注释:(1)擎: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

《赠刘景文》意思: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赠刘景文》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

(苏诗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 《赠刘景文》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赠刘景文的注释和意思

赠刘景文的注释和意思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二、译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三、赏析心得
此诗为作者任杭州太守时所写,写的是残秋初冬景色,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激励朋友警策自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作者首先描绘了残秋景象,那夏
天碧叶连天的塘荷,已是茎叶枯败,绿叶衰破,再也举不起遮雨伞盖了。

独立寒秋的残菊,花凋叶缺,唯有那挺拔枝干依然劲节,斗风傲霜,雄姿犹存。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季节更换,新陈代谢,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败荷残菊毕竟都已过时,不得不退出竞争。

请友记住,初冬已至,这是一年最好的季节,它有橙黄橘绿的好风光,尤其是橘树“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它的坚贞节操和高贵品质,是春之花、夏之荷,甚至秋之菊都不能比拟的。

荷花谢了,荷叶凋零破败,菊花残了,犹有劲枝,而朋友,你还不是败荷残菊,正是橘黄橘绿的好时光呢!。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三一文库()〔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赠刘景文》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欢迎阅读。

《赠刘景文》原文赠刘景文⑴荷尽已无擎雨盖⑵,菊残犹有傲霜枝⑶。

一年好景君须记⑷,正是橙黄橘绿时⑸。

《赠刘景文》注释及译文▲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赏析▲赏析之一: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

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赠刘景文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词语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
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
样子。

3、菊残:句话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4、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5、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
初。

【作品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精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赠刘景文》原文及翻译赏析1赠刘景文朝代:宋代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赠刘景文》全文与注释

《赠刘景文》全文与注释

《赠刘景文》全文与注释《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于元祐五年(公元 1090 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之诗。

全诗内容如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下面我们来逐句进行注释:“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尽”指荷花凋谢,“擎雨盖”指荷叶。

意思是荷花已经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这句诗描绘出了秋末时节荷花凋零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残”即菊花枯萎,“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在寒霜中依然挺立。

虽然菊花已经残败,但枝干仍然在寒霜中傲然挺立。

此句通过对菊花残枝的描写,展现出菊花坚韧的品质。

“一年好景君须记”,“君”指刘景文,这一句是诗人对刘景文说: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这里的“好景”并非只是指眼前的秋景,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寓意。

“最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描绘了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丰收景象。

这是说,最美的景色正是在橙子变黄、橘子将黄犹绿的秋冬时节。

这句诗既是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也是在告诉刘景文,人生即便到了暮年,也依然可以有所作为,拥有美好和价值。

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是有一定的背景和深意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逾五十,仕途不顺,苏轼借此诗鼓励他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前两句通过荷花与荷叶的凋零和菊花残枝的傲霜对比,突出了菊花的坚韧。

后两句则通过“一年好景”与“橙黄橘绿时”的对比,强调了秋冬时节独特的美和价值。

在情感表达上,诗中既有对时光流逝、季节变化的感慨,又有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

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再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它营造出了一种既略带萧瑟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秋末的景象虽有凋零之态,但又蕴含着丰收的喜悦和生命的顽强。

对于我们读者来说,这首诗具有很深刻的启示意义。

它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美好,我们不应因一时的困境或挫折而灰心丧气,而要像菊花那样,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和乐观。

《赠刘景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翻译及赏析《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

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

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赠刘景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一作:正是)《赠刘景文》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赠刘景文》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赠刘景文》原文注释及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注释及赏析

《赠刘景文》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赠刘景文》①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③。

【注释】
①刘景文:名季孙。

博学工诗,为苏轼的好友。

②擎雨盖:指荷叶,状如遮雨的伞盖。

擎,举。

③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桔绿时:指初冬季节。

【赏析】
此诗是苏轼为好友刘季孙而作。

诗的前两句用工整的对偶和虚实相映的手法描写夏荷和秋菊。

亭亭玉立,叶如伞盖的风荷现在已经完全消逝了它的美丽形象,而秋菊虽然凋残,尚存有傲雪的劲枝。

后两句也是借物抒情,饱含着作者的殷切希望,勉励刘景文不要错过好机会,应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小诗即描绘了荷、菊、橙、桔各个特色的形象,而且含蕴隽永,意在言外。

对仗工整,是作者七绝中的佳作。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东坡作此诗时年已五十五,也已步入老年了。

他当然不能预知不久的将来还遭到流放海南之厄,但他一向旷达乐观,主张应多方面地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不因年老而颓唐消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赠刘景文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正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赠刘景文古诗全文及解释

赠刘景文古诗全文及解释

赠刘景文古诗全文及解释一、原文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二、解释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三、全诗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

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四、重点词语注释1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 擎:举,向上托。

3 菊残:菊花凋谢。

4 犹:仍然。

5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 须记:一定要记住。

五、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

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赠刘景文》译文及赏析

《赠刘景文》译文及赏析

《赠刘景文》译文及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词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刘景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⑴荷尽: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菊残:菊花凋谢。

⑷傲霜:不怕风霜。

⑸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题解:这是一首寄赠的诗。

刘景文,字季孙,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做过饶州酒监。

苏轼赞誉刘景文为“慷慨奇士”,将他比作孔融,并推荐他做官。

全诗表面上只是在写深秋(一说初冬)时节的景色,但托物言志,深有寄托。

简析: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赏析一: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译文及注释

《赠刘景文》原文及译文
《赠刘景文》
作者:宋朝苏轼
荷尽(1)已无擎雨盖(2),菊残(3)犹有傲霜(4)枝。

一年好景君(5)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6)。

译文
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注释
⑴荷尽:荷花枯萎。

⑵擎雨盖:托住雨珠的叶子。

盖:伞,诗中比喻荷叶。

⑶菊残:菊花凋谢。

⑷傲霜:不怕风霜。

⑸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⑹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héjìn yǐwúqíng yǔgài
荷尽已无擎雨盖
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菊残犹有傲霜枝
yīnián hǎo jǐng jūn xūjì
一年好景君须记
zhèng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
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

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

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