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课程说明书
中国古代史精品课程教案全2024新版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丝绸之路的开通
01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中亚、西亚,最
终到达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02
唐朝时期,海上交通发达,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
兴起,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
丝绸之路的意义
03
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国古代社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 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古代历史人物的品德、智慧和成就,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人 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 史素养
通过学习古代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秦汉时期实 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04
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传承与创新
Chapter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探讨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观念及其内涵。
儒家经典解读
选取《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进 行深入解读和讨论。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及变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 合与区域开发
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科 技成就
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巩固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专制集权与资本主 义萌芽
学科交叉点拓展延伸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中国历史1课程简介
中国历史1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10040二、课程名称:中国历史1(chinese history)三、周学时:2学分:2一、予修课程二、教学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是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疆域、中外关系等的发展变化有较为明晰的认识。
要求学生不只是从静态方面,尤其是要从动态方面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1、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待自编教材完成后,用自编教材。
中国历史1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1(chinese history)一、课程号:04110040二、周学时:2学分:2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中国古代史是一门必修课,它是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中国古代史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疆域、中外关系等等的发展变化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的教学科研打好基础,提高他们的素质。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只是从静态方面,尤其是要从动态方面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每周2学时,共17周主要内容:导言(2学时)一、中国古代史的定义,理论和文献二、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特点三、学习中国古代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中国历史的开端和中国文明的起源(3学时)一、中国人的由来和原始社会1、中国境内的古人类2、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解体二、史传与考古1、“尊古”和“疑古”2、考古发现研究新成果三、中国文明的曙光1、中国文明的特质2、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第二讲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及社会变革(4学时)三、世袭王朝的出现和历史演变1、夏的”家天下”与夏文化探索2、从成汤灭夏到武王伐纣3、夏、商、周的年代体系四、商、周的国家形态1、甲骨文、殷墟和高代国家2、西周的井田制、分封制和宗法制3、“中国”与”华夏”4、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三、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1、春秋争霸和战国竞雄(历史演变)2、社会发展的新因素(经济结构、社会结构)3、变法运动4、百家争鸣第三讲秦汉帝国的形成和发展(4学时)一、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和巩固1、秦帝国的统一2、汉帝国的扩展3、两汉的民族关系和中外交通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和发展1、“百代皆行秦制度”2、“汉承秦制”及其发展(重点为武帝和光武帝时代)三、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及社会矛盾1、汉代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2、小农、豪民、世家大族3、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和东汉后期的外戚、宦官专权4、秦汉农民起义的特点四、秦汉文化1、秦统治思想的演变(主流思想?)2、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3、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天文、历算、农学、医学)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的分与合(4学时)一、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曹魏的重要制度3、孙吴对江南的开发4、诸葛亮治蜀二、短暂的西晋统一1、三分归一统与太康之世2、“八王之乱”与西晋的灭亡五、偏安江南的东晋南朝1、“王与马,共天下”与东晋的门阀统治2、经济的继续发展3、南朝的更替及门阀士族的腐朽没落四、北朝的分合和民族融合1、五胡十六国及淝水之战的历史影响2、北魏的建立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避免与后题重复,突出重点)3、西魏北周的改革及南北形势的变化4、魏晋南北朝的雷鸣地位五、魏晋南北朝文化1、玄学思潮2、佛教的中国化与道教的发展3、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五讲隋唐帝国统一的重建和繁荣及五代十国的分裂(5学时)一、统一局面的重建和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1、统一的历史条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3、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及疆域的拓展二、隋唐的盛衰1、隋帝的繁荣和短祚2、唐帝国的兴盛: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3、安史之乱及其历史影响4、唐后期的政治与经济:藩镇割据、宦官擅权、牛李党争及两税法三、唐帝国的灭亡和五代十国1、黄巢起义和唐的灭亡2、五代更替和十国分立3、经济重心的南移4、契丹兴起和辽建立5、周世宗改革四、隋唐五代文化1、儒学和史学2、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和道教的兴盛3、中外文化汇聚4、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六讲宋、辽、金朝对峙和元朝大统一(5学时)一、宋的政治和经济1、宋朝的建立和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2、北宋的经济和社会结构3、北宋的社会矛盾和王安石变法二、宋辽金关系和宋室南迁1、辽朝建立和宋辽关系的演变2、依违于辽宋之间的西夏3、金朝强大和辽、北宋的灭亡4、金兵南下和南宋初年的抗金5、南宋和金的对峙(双方关系。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
纪传与编年之比较
第11周
第六讲明清(戊戌变法前)传统史学方法的转型(6学时)一、明清之际史学方法的进步二、乾嘉朴学的史学方法三、章学诚对史学方法的探索
明清史学方法进步的表现
第12周
四、嘉庆、道光年间的史学方法五、鸦片战争后到戊戌维新时期的史学方法
《中国史学史》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江心力
性别
男中国古代史
工作单位
历史文化学院
讲授课程
明史中国史学史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jiangxinli@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史学史
先修课程
中国通史
英文
History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第11周
基本部件
扁平型写法
第12周
第13周
基本部件
框廓型写法
第14周
第15周
结体原则
部件搭配
第16周
第17周
结体原则
整体美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去图书馆。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教学网站、去图书馆。
五、实践教学(含粉笔字、钢笔字训练等)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中国史学史教本》,白寿彝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三联书店,2000年版。
《中国史学史》,金毓黻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近代史学史》,吴泽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古代科技史专题课程说明书
SPECIAL SUBJECT OF SCIENEE IN ANCIENT CHINA
课程性质
专业方向课
学时/学分
32 /2
授课范围
历史学专业2014级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四3-4节:C403室
人数
限制
30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以及冶金陶瓷等技术方面的特点和突出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课程由天文、农学、医学、技术和李约瑟难题等五个专题组成,这些专题以传统科技的独立性和统一性特征为中心,以科技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天象与古代政治的关系
第6周
国庆节
第7周
第三讲中国古代农学
第一节传统农学的特点
传统农学的特点
第8周
第二节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农学
传统农学的确立
第9周
第二节隋唐宋元农学
一、农业的发展
二、农书与农学理论的发展
第10周
第三节明清农学
一、人口激增下的农业压力
二、农业技术的特点
三、农书创作的繁荣
第11周
第四讲博大精深的中医学
第三节中国古代纺织技术
第17周
第六讲关于李约瑟问题的讨论
探讨李约瑟难题有何意义?
第18周
讨论:如何认识和解读李约瑟问题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堂讨论,布置课后思考题。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大学中国古代史公开课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研究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一、中国古代史概述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分期2.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阶段及特点二、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特点1. 西周的历史背景2. 西周的社会变革3. 西周的政治发展4. 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二、中国古代史概述1. 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分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历史阶段的特点。
三、西周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特点1. 教师讲解西周的历史背景,包括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
2. 学生讨论西周的社会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度等。
3. 教师讲解西周的政治发展,如周王室的权力、诸侯国的地位等。
4. 教师列举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厉王改革、共和行政、宣王中兴等。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古代史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西周时期的一个典型案例,如“烽火戏诸侯”。
2. 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案例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影响等。
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讨论等。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作业等形式,检验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维能力: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环节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说明
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课程说明书学校:贵安新区中八中学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授课课时:32课时(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说明书1课时)授课教师:黄南鲜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中国古代史》课程讲稿说明第一章原始社会_模板
《中国古代史》课程讲稿说明第一章原始社会_模板《中国古代史》课程讲稿说明1、本讲义稿教学内容的时间是按配套教材和教学习惯,上限起于原始社会,下限迄于清鸦片战争前。
2、各章的教学目的、参考书目等项,在教学大纲中已经列出,本讲稿中不再详细列举。
3、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本讲稿内容在总体依据教学大纲的原则下,其具体章、节、目内容上,做有必要的调整,既注意与教材整体上的依凭和配合关系,又注意突出讲稿的自身特点。
教学中安排有适量的讨论课与自学内容,对此,本讲义中只简列其内容要点。
4、本讲稿从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为界分为三部分,是由三位教师分别提供(详略上或略有差别),教研室集体进行了统稿讨论。
讲稿自不同于个人著述,更多地直接参考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特此说明和志谢。
序言•历史的含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文明延续至令的国家,中国有着从古至今不中断的历史记载,中国的古代文化被称为史官文化。
在中国的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史字,多是和御史、小史等职掌在一起,那多是史官,后来有了春秋、《史记》等史书,有司马迁等史学家。
历史一词,较早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
我们经常说的二十四史、古代史等,只能算是人们写的中国古代史时期的历史,并不能说他们写的这些历史的书,就是历史本身。
在习惯上,也称这些历史记载为历史的。
这是因为历史的,是一个形容词,因用的时间、地点不同,意义相异,有过去的、可记忆的、卓著可传后世的、学术上考察事物的方法等。
李大钊特别重视“历史”一词的不同用法,他说:“历史这样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结,是人类生活的变迁,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复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西。
我们的研究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们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
资料、史料,只能说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历史的必要的材料,不能说他们就是历史,那些卷帙、册纂、图表、典籍,全是活的历史的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历史的本体”。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课程编号:051009英文名称: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学时学分:180/8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开设学期:1-2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从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尤其是炎黄以来中华民族5千年历史的基本演进,阐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其历史时段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主要内容包括每个历史时期或朝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重要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
教学大纲:导言(2课时)一、祖国优良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
二、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和学习祖国历史的意义。
三、教学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先秦时期 (28课时)第一节原始社会(8课时)一、从原始群到氏族制(2课时)旧石器时代初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及其文化(重点),金牛山人;旧石器时代中期:大荔人、许家窑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及其文化。
二、氏族公社及其繁荣 (2课时)旧石器时代晚期:河套人、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及其文化(重点)。
沙苑文化遗址、磁山裴李岗文化遗址及其他发现;仰韶文化的发现,分布及类型(重点);河姆渡文化(重点)。
三、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2课时)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重点、难点);齐家文化及其他发现。
四、有关历史起源的传说和神话(2课时)女娲、盘古,太古无君、知母不知父;有巢氏、燧人氏、伏羲、神农;黄帝、炎帝与蚩尤,少昊与太昊;尧、舜、禹禅让、大同小康(重点、难点)。
第二节奴隶社会(20课时)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2课时)大禹治水河流与文明、洪水、“尽力乎沟洫”;国家的形成传子制与甘之战、九州与贡法、禹刑、九鼎(难点);夷夏之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文化问题历史上的夏代,夏族活动的地区,二里头文化(难点)。
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4课时)商族的兴起和灭夏建国玄鸟生商,相土与王亥,汤放桀,盘庚迁殷(重点、难点);商代的考古发现郑州等地的旱商文化,甲骨文与甲骨学(重点、难点);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农业和畜牧,手工业和商业,百姓,小人,众人,仆妾。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00018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ese学分:4学时:64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开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教学任务中国古代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史,为后续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独立起源,和在一百多万年里尤其是最近的数千年里从事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轨迹。
对中国古代社会上起远古,下讫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和认识,并掌握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历朝历代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分析中国古代史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能够适应中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适应从事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文职工作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社会上起远古,下讫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和认识,并掌握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社会形态的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历朝历代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等内容。
2.专业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揭示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能够运用《史记》等古代历史文化典籍,深化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3.综合能力:养成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提高历史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导言1.教学内容:历史,中国古代史,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史学方法。
2.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和线索;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的关系;了解学习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案
八股取士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制度,选 拔官员注重八股文章,忽视实际才能, 导致官员素质下降。
清初巩固统治政策及其效果
剃发易服
文字狱
清朝入关后,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要求 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以加强民族 认同和统治。
清朝大兴文字狱,对不利于其统治的言论和 著作进行严厉打击,加强了思想控制。
魏国
占据中原地区,实行屯田制,重视农业发 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九品中正制。
B
C
蜀国
以益州为基地,刘备以汉朝宗室自居,强调 正统地位,实行仁政,发展经济。
吴国
占据江东地区,利用长江天险进行防守,同 时发展海外贸易,增强经济实力。
D
南北朝对峙及文化交流
南北朝对峙
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之间的长期对峙,期间战争不断,但也有一些和平时期。
唐诗繁荣与代表人物
唐诗繁荣
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数量庞大且 质量极高,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 品。唐诗的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 塞征战、怀古咏史、送别留别等各个方面,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 考和感悟。
VS
代表人物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彩;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表现了现实主 义的精神;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反映 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这些诗人的作品 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佛教的盛行
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 了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的繁荣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谢灵运、鲍照、庾 信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史(上)课程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上、下)(China Ancient History)一、课程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过程,掌握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线索,认识中国古代史的客观规律,以帮助学生构筑必备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了中国历史既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又在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中,扮演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可替代的角色。
因此,中国古代史教学应当重视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一方面把中国历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比较中去考察,另一方面把中国历史放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去考察,认识到中国历史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到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以及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本课程教学要突出重点,关注历史上那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关注中华传统的形成和演变,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认识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本课程教学要关注历史学理论的发展,在教学中,切实增强课程的理论色彩,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尽早接触学术前沿。
本课程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对重点史料要进行演示性的教学。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于本科生一年级上下学期开设,共144课时。
绪论为何学习中国古代史,如何学习古代史。
第一章介绍部族时代的历史,重点是人类起源、农业文明、农业聚落的形成与演进等内容。
第二章讲解三代的历史,结合考古材料,重点说明夏商的方邦聚合运动和西周的封建。
第三章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变动。
第四章讲解秦汉帝国的大一统创制,重点是帝国创制、汉武帝的有为政治以及秦汉思想和学术的演进。
第五章介绍自东汉开始至隋统一之间的合与分的历史及其原因。
第六章介绍隋唐两代的历史,重点是盛唐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以及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变迁。
第七章讲解两宋时代的文明,重点是北宋的制度创制与改革、南方经济的跃动以及北方民族的崛起。
《中国古代史专题》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史专题》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22590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专题(Ancient History of China)三、周学时:3-0 学分:3四、预修课程:中国历史五、教学内容简介:根据学校之教学改革设想,大学本科教学要向跨学科的方向努力。
本课程即在此改革思想之下设立。
无疑,通才亦须有专长,本课程将更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为有志于历史研究的学生之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其内容有秦汉专题、魏晋南北朝专题、隋唐五代专题、宋辽金元专题、明清专题。
六、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教材: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专题》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Ancient History of China)一、课程号04122590:二、周学时:3-0 学分:3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根据学校之教学改革设想,大学本科教学要向大学科与跨学科的方向努力。
本课程即在此改革思想之下所设立。
无疑,通才亦须有专长,本课程将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疆域、中外关系等等的发展变化有更为明晰的认识,通过学习得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为有志于历史研究的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只是从静态方面,尤其是要从动态方面去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1、秦汉专题(9)2、魏晋南北朝专题(9)3、隋唐五代专题(9)4、宋辽金元史专题(9)5、明清专题(9)五、考试要求:期中有读书报告,期末有研究论文。
六、推荐教材(含教材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教材: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5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1966资治通鉴司马光中华史记司马迁中华汉书班固中华后汉书范晔中华三国志陈寿中华晋书长孙无忌中华宋书沈约中华南齐书萧子显中华梁书姚思廉中华陈书姚思廉中华魏书魏收中华北齐书李百药中华周书令狐德芬中华南史李延寿中华北史李延寿中华隋书魏征等中华1973旧唐书刘喣等中华1975新唐书欧阳修中华1975旧五代史薛居正等中华1976新五代史欧阳修中华1974宋史脱脱中华1977辽史脱脱中华1974金史脱脱中华1975元史宋濂等中华明史张廷玉中华清史稿赵尔巽中华通鉴纪事本末袁枢中华1964廿二史札记赵翼中华1963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中华罪惟录查继佐浙江古籍1988东华录蒋良骐中华1980汉唐史论稿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东晋门阀制度田余庆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三联1957岳飞传(增订本)邓广铭人民1883宋代经济史漆侠上海人民1987、1988仰素集徐规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梁太济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南宋史稿何忠礼、徐吉军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元朝史韩儒林主编人民1986元史三编杨志玖人民1986元朝史话黄时鉴北京1985清史简述郑天挺中华1980南明史略谢国桢上海人民1957明史(上下册)汤纲、南炳文上海人民1987简明清史戴逸人民1980。
《中国古代史下》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史(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04603b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英文名称:Ancient History of China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总学时: 68 讲课学时: 66 实验学时:2学分: 4分适用对象: 历史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执笔人:郭学信杨朝亮审定人:陈德正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古代史是一门基本学科,是高等学校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首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较重要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理论,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理论,民族和民族关系的理论,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等;掌握专业方面的理论,如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历史资料的搜集鉴别和整理、历史研究和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
要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从纵横各方面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貌。
其次,向学生传授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更为重要的是把读书、做学问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但是,读书和做学问的方法,学生一时间难于通过书本获得,常常须通过老师的讲授,将自己的治学方法和心得传授给学生,而且,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并非是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讲述历史学的方法论,而是通过老师的讲述过程,使学生领悟学习和研究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因此,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老师讲授时间现今大大缩短,大量知识须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
如果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强,便无法学好本课程。
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的,自学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因此,进入大学后,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便于将来更好地从事教学与研究。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中国文化史课程说明
选修课《中国文化史》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史》
每周课时:3
授课教师:戎辉兵
先修要求: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化史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
我希望通过《中国文化史》课程的讲授,使同学们对于中国文化史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
教材:《中国文化史纲要》吴小如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目:
一级参考书目: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二级参考书目:
《中国文化导读》《中国文化导读》编委会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主编三联书店2007年版
《中国文化史论纲》许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思想史》第一卷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思想史》第二卷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24年度-《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课件
三国各自发展经济,促进了地 区经济的繁荣。
14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魏晋玄学与名士风流
魏晋时期的艺术成就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名士们追求自由 、超脱的精神境界。
魏晋时期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 求。
竹林七贤与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特点 。
击和限制。
22
南宋偏安一隅与经济发展
南宋建立
01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
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
经济发展
02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工业、商业都有显著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文化繁荣
03
南宋时期文化繁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宋词成为文学主流。
《中国古代史》全套教学 课件
1
CATALOGUE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夏商周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前期) • 明清时期(后期)至近代前夜
2
01
CATALOGUE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3
《中国古代史》课程简介
01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如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贾 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等。
16
05
CATALOGUE
隋唐时期
17
隋朝统一全国及大运河开凿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课程说明书
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思想史稿》王云等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思想史》杨荣国著人民出版社1976年
《中国思想史纲》侯外庐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
《中国哲学史》姜林祥等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儒家文化面面观》杨朝明等著齐鲁书社2000年
教学网站
http//(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网)
《老子》;姜林祥
《中国哲学史》第10周讨来自课:史料分析(2学时)作业
第11周
第八章:墨子的思想:
一、墨子的生平二、墨子的思想(2学时)
《墨子》
第12周
第九章:孟、荀的思想:
一、孟子、荀子的生平二、孟子的思想三、荀子的思想(2学时)
《孟子》;《史记》
第13周
第十章:秦汉时期的思想:
一、概况二、秦朝时期的思想状况三、汉初思想领域的活跃(2学时)
姜林祥
《中国儒学史·先秦卷》
第7周
第六章:孔子的思想:
一、孔子思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二、孔子的生平三、孔子的主要思想(2学时)
杨朝明等著
《儒家文化面面观》
第8周
第六章:孔子的思想:
三、孔子的主要思想(2学时)
《论语》;杨朝明著
《儒家文化面面观》
第9周
第七章:老庄思想:
一、老子、庄子的生平二、老子的思想三、庄子的思想(2学时)
披巾触异庆烹取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课程说明书一主讲教师信息学历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工作单位历史文化学院讲授课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联系电话8239807电子信箱yangchaolianglcueducn二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古代思想史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英文specialsubjectancientchinesethoughts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34授课范围历史学专业2006级本专科学生授课时间和地点周一34人数限制160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社会自原始社会末期远古人们对自然界以及自身的初步认识以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通史(1)(2)课程说明.
中国通史(1)(2)课程说明
李智媛
中国通史(1)(2),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统服课程,属选修课,6学分,课内学时108。
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主要内容:中国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性的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元里古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东汉史
第1节东汉前期的政治
第二节 东汉社会经济
第三节 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四节 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起义
第五节 东汉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16周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三国鼎立
第二节 两晋统一及崩溃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第17周
第四节 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第五节 北朝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二、商王朝的灭亡
三、商代的文化成就
作业
第9周第四章 西周史Fra bibliotek第一节 周人的早期历史与西周兴亡第二节 西周国家的强化
第三节 西周的文化成就
第10周
第五章 春秋史(上)
第11周
第五章 春秋史(下)
第12周
第六章 战国史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节 战国初年的形势和各诸侯国的变法
第三节 战国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5﹪,作业占15﹪
期末成绩
本课程满分为100分,闭卷考试,总分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方式。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
备 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中国古代史》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 名
李桂民
性别
男
学历
博士
职 称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史等
工作单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讲授课程
中国古代史等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中国古代史
先修课程
英文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学时 /学分
64/4
授课范围
历史学专业2017级1班
第四节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文化
第13周
第七章 秦朝史
第八章 西汉史 (上)
第一节 西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4周
第八章 西汉史(下)
第三节 西汉与周边民族关系
第四节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起义
第五节 西汉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六节 西汉的中外关系
授课时间
和地点
星期一1-2节、星期四1-2节、星期五1-2节(单周);政史楼304教室
人数
限制
无
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史”课是山东省精品课程,是大学历史系本科学生课程体系中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安排在第一学年讲授。《中国古代史》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在课程设置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和教学打下扎实基础。本课程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教学水准,跟踪学术前沿,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实践,并形成了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的优良传统,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深造打下基础。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新生报到
第2周
新生军训
第3周
新生军训
第4周
第一章 远古时代
一、原始人群时期
二、血缘家族
三、氏族公社
第5周
四、古史传说的部族首领及其活动区域
五、五帝时代与文明起源
第6周
国庆节放假
第7周
第二章 夏朝史
第8周
第三章 商朝史
一、 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能及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的认识水平,使其在学习过程得到专业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训练。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版。
参考文献
[1]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古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
教学网站
/zggds/index.asp#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8周
机动安排
第19周
复习考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讲读结合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浏览相关网站。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实验名称及时间:完成一篇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