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青铜器排行榜[图]
中国十大顶级国宝解说词

中国十大顶级国宝解说词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
它不仅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更被誉为‘镇国之宝’。
其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展现了商代青铜文化的巅峰。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但不是最重的。
尊四面肩部铸有4只卷角羊,寓意吉祥、美好。
”三星堆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其形象夸张,风格神秘,展现了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
整套编钟共65件,音域广泛,音色优美,展现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辉煌成就。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
剑身修长,剑格两面铸有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此剑历经千年而不锈,锋利如初,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长信宫灯:“长信宫灯,西汉时期的青铜器。
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灯火通明,姿态优雅。
它不仅是实用的照明工具,更是精美的艺术品。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
马的形象矫健生动,一只蹄足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背上,展现了骏马奔腾的雄姿。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
这些陶俑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展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雄壮气势。
”敦煌莫高窟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
这些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涵盖了佛教、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兰亭序》:“《兰亭序》,又称《临河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这些国宝级文物和艺术品,不仅代表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们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

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十大国宝青铜名器作为国宝青铜器仿制品的经典之作,由中国历史博物馆限量仿制,全球绝版发行2000套。
作为建馆(1912年)纪念,第1912号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可见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必将成为各地博物馆、大、中学校图书馆、机关、集团办公大楼、宾馆、别墅、寺庙以及其它名人、名地、名宅的最有身份、最有地位、最有象征意义的镇家之宝;必将成为所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爱好者民追千古的珍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限量绝版发行,突现其文物价值,与民间收藏者共同收藏同一时代、同一模型、不同编号的青铜器系列仿制品,为建馆以来第一次,更加明确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和文物价值,并蕴含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中国历史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古老文明跨越两千年,迎接千年复兴,自建馆以来,首次将馆藏的最著名的十大国家国宝级青铜文物(通称十大国宝),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十大国宝”传世珍藏版是博物馆建馆百年来首次遴选中国青铜器文明史上十件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典之作顶级国宝,以其仿制品面世,精选优质青铜采用古老的浇铸法手工完成,形神直逼原件,其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文物复仿制品所罕见,代表着当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准。
十大国宝传世珍藏版全球限量绝版发行2000套,发行2000套后,随机在国家权威公证机关公证下毁模,其中编号1912号、2008号等特殊编号分别已被国家博物馆、北京奥组委、香港博物馆等权威馆藏单位永久珍藏,0001号亦被嘉德拍卖行收藏并将于2008年进行拍卖。
可见其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必将成为各地博物馆、大、中学校图书馆、机关、集团办公大楼、宾馆、别墅、寺庙以及其它名人、名地、名宅的最有身份、最有地位、最有象征意义的镇家之宝;必将成为所有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爱好者民追千古的珍藏。
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限量绝版发行,突现其文物价值,与民间收藏者共同收藏同一时代、同一模型、不同编号的青铜器系列仿制品,为建馆以来第一次,更加明确了民间收藏的合法性和文物价值,并蕴含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中国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盘点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中国最珍贵的国宝级文物盘点1、商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
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2、西周利簋.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
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
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3、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
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
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4、五牛图.《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5、石鼓文.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发现于唐初,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
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原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6、平复帖.《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中的中国十大青铜器

博物馆中的中国十大青铜器(图) 2011年11月30日10:40 人民网微博1、青铜尊可能来自于中国南部,湖南省。
商朝,公元前13-12世纪。
青铜尊介绍:这件仪式用的青铜酒器(尊)是由两头公羊支撑的坛子。
商朝时,虽然中国南部借鉴中国北部的青铜铸件技术和酒器制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装饰形态和风格与北部迥然不同。
这件写真的酒器物件是当地品味和选择的范例。
羊角自由弯曲的公羊比饕餮或怪物的脸部更为逼真和形象。
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器皿都是用公羊装饰的。
它的制作很可能是首先铸造羊角,然后再将它插入用于铸造器皿其余部分的模具当中。
在中国南部,饕餮似乎不及在安阳(位于中国北部,河南省,公元前1300年左右是商朝的主要中心)那么重要,也许对于饕餮的了解也不及安阳。
在这件青铜尊上有一只饕餮,它位于这件器皿的颈部下方。
饕餮的眼睛和角清晰可见,但其他面部特征只是用一些线条描绘。
背景资料: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2、青铜半两钱来自中国。
秦国,公元前3世纪。
中国的圆形钱币在这枚钱币上刻有“半两”二字,“半”在洞的右边,“两”在左边。
半两意为半盎司,是钱币的重量。
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半两币是强大的秦国的通用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国获得战争胜利,建立了新大秦帝国。
中国十大国宝

中国十大国宝1、北京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国际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祭祀用品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我国青铜锻造史上最出色的著作。
2、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榜首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为细密坚固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我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刻最精,器形最巨,气势最大的玉雕技术品,也是国际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剑身细长,有中脊,两从刃尖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效果剑〞。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深,被称为〝天下榜首剑〞。
5、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构成的巨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完备。
它高明的锻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功能,改写了国际音乐史,被中外专家、专家称之为〝稀世珍宝〞。
6、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形象强健秀美,别具风韵。
马俯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细长,腿蹄轻盈,三足腾空、奔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深的一件,此杯选用国际上极为稀有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技术处理,也是独具匠心,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原料色泽太深的缺乏,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杰出。
8、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1968年,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片大小不等的玉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非常惊人。
中国历史上十大青铜器

中国历史上⼗⼤青铜器
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量使⽤青铜⼯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
青铜是⾦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
这⼀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
这⼀时期古⼈创造出了极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明。
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商朝
⼟于河南安阳殷墟的⼀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化的代表作。
四⽺⽅尊:商朝晚期的祭祀⽤品
曾侯⼄编钟:战国时期礼乐⼤型⽤具
马踏飞燕:青铜器物⾥的知名标志
中华第⼀灯:长信宫灯
秦始皇陵马车
⽺⽗丁⽅⿍
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
腹部纹饰为⼀个虎头两个虎⾝,虎⼝之下有⼀⼈形,⼈头衔于虎⼝之中。
虎⾝下⽅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
圈⾜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字形镂孔。
⽑公⿍
鸮[xiāo]尊为古代盛酒器。
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综合各地出⼟的器物,计有:⿍、⼤⿍、⼤⽅⿍、⿀、甗、瓿、簋、爵、管流爵,觚、斝、罍、提梁壶、瓠形提梁壶、中柱盘、盘等,包括了饪⾷器、酒器和⽔器等门类。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时代遗址⾥,经考古发掘,在⼏⼗处遗址⾥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超技术与⽂化。
古⽂献上记载当时⼈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中国历史十大青铜器国宝青铜时代的国宝级文物

中国历史十大青铜器国宝青铜时代的国宝级文物司母戊鼎青铜器诞生于青铜时代,我国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期都是青铜器的发展时期,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铜文物。
那么被称为十大著名青铜器国宝的有哪些呢?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古墓中,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司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3.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人神像三星堆出土商代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这两件器物是三星堆青铜其中非常著名且有代表性的器物。
青铜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
重约180公斤,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
中国传世的30件顶级国宝青铜鼎

中国传世的30件顶级国宝青铜鼎我们都知道,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镌刻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自此,传国玉玺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传国玉玺篆刻花鸟篆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传国玉玺是正统皇权的象征,不过这是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的事情,在秦朝之前,有没有什么东西能代表天下之权呢?说实话还真有,那就是鼎。
商乳丁夔紋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鼎代表王权和国家统一起源于夏朝。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自此,九鼎成为了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商前期獸面紋扁足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周室衰微,诸侯中的强国纷纷挑战周室正统,史料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南方强国楚国的楚庄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
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楚庄王为何要向周室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目的显然不是好奇和八卦,而是隐晦地表明要取代周室统一天下之一,自此“问鼎中原”也就成了要取代中原王朝之意。
商後期亞醜方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后,秦国壮大,欲窥周室。
秦武王趁攻占韩国重镇宜阳之时进入洛阳,欲将九鼎中的雍州之鼎携归咸阳。
守鼎的官吏以鼎重千斤无人能移动为由拒绝,结果秦武王竟要举鼎,可惜失手砸伤自己在当晚就气绝身亡。
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可请藏)玉斋博物馆文创作品——北京金属工艺品厂80年代沙铸兽面纹鼎从楚庄王问鼎到秦武王举鼎,可见鼎之于王权的魅力。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十大青铜器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十大青铜器作者:来源:《人民文摘》2013年第06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青铜尊(商朝,公元前13-12世纪)这件仪式用的青铜酒器(尊)是由两头公羊支撑的坛子。
商朝时,虽然中国南部借鉴中国北部的青铜铸件技术和酒器制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装饰形态和风格与北部迥然不同。
这件写真的酒器物件是当地品味和选择的范例。
青铜半两钱(秦国,公元前3世纪)在这枚钱币上刻有“半两”二字,“半”在洞的右边,“两”在左边。
意为半盎司,是钱币的重量。
秦始皇帝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宣布半两钱是整个大秦帝国的标准货币。
中国的铲形钱币(东周晋国,公元前5世纪)这枚中国早期的铲形钱币形似铲,其首中空,耸肩,尖足。
铲形钱币和铲具都是浇铸到模具中制作的,但钱币通常较小,所需的金属比铲具薄。
青铜壶(东周,公元前5世纪)这对壶是在山西省侯马的晋国铸造厂制造的,这里是东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中心。
在壶盖的下边缘上的铭文记载着公元前482年晋国和吴国会晤时,晋国大臣赵孟铸造了此壶。
金银错青铜卣(复制品,清朝,公元18世纪)卣是商朝至西周中期使用的仪式酒器。
这件作品是清朝仿古卣,与真品极为相似,但这件复制品大胆地运用了金银错工艺进行装饰,在西周以前没有将此工艺运用在青铜器上。
中国青铜钟(东周时期,约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此钟被称为镈,是使用型模制作的。
这一时期中国北部的青铜铸造集中于晋国,该地区因工艺精湛的钟而闻名。
十大青铜器排行榜:越王勾践剑第五,四羊方尊第二,第一实至名归

十大青铜器排行榜:越王勾践剑第五,四羊方尊第二,第一实至名归第一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青铜的代表作,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第二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四角各塑一羊,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第三青铜神树,共有八棵,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
有三层枝叶,每层有三根树枝,树枝的花果上翘下垂,花果上都站立着一只太阳神鸟。
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
第四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
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内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第五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剑身修长,上面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极其锋利,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第六莲鹤方壶,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
在莲鹤方壶的整个装饰工艺中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用现代最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复制和模仿。
第七铜冰鉴,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
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
第八秦始皇陵铜车马,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
铜马身上缨络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个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工艺水平非常之高。
第九青铜卡尺,是于汉代王莽时期的一种工具,铜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动尺等部件构成,既可测器物的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均较直尺方便和精确。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器类、器名、用途及图片

器类器名读音主要用途图片器类器名读音
爵Jue2斟酒器、另一说
为饮酒器
鼎ding4
角Jue2斟酒器、另一说
为饮酒器
鬲li4
斝Jia3灌酒器,盛酒行
灌礼(洒酒于地
祭祀祖先神灵)
甗yan3
觚gu1饮酒器
簋gui3
觯zhi4饮酒器。
类似杯
盨xu3
尊zun1大、中型盛酒器
簠fu3
壶hu2盛酒器
敦dui4
卣you3专用于盛放秬鬯
(ju chang香酒)
的盛酒器
豆dou4
方彝fang1 yi2盛酒器盂yu2
觥gong1盛酒器,多作鸟
兽形
铺pu1
罍
lei2中、大型盛酒器
盆pen2
酒器
食器
醽
ling2盛酒器,从罍演
化而来
鉴jian4
盉
he2调酒器,盛水调
和酒的浓淡
盘pan2
瓿
bu2一种小瓮,盛酒
或水
匜yi2
水器
主要用途图片肉食器,炊煮或
盛放肉食
肉食器,另一说
炊粥或盛粥
蒸食器,上部放
食物,下部盛水
蒸煮
饭食器。
盛放煮熟的黍、
稷、稻、梁
羹食器、专备盛放腌菜和肉酱等和味品
大型盛饭器,兼可盛水盛冰
盛食器
盛饭兼可盛水
大型水器,盛水亦可盛冰
盥洗器,配套洗手,一人捧匜浇水,一人捧盘盛水。
中国青铜器器物介绍大全(300P)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 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 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 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 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 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 35 度,加锡 5%,其硬度就提高为 68 度;加锡 10%,即 提高为 88 度。而且经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4
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 11 世纪末—公元前 7 世纪上半叶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 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 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 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
彝 方彝(yí)乃盛酒器。一般呈方型,出现于商代晚期。
食器
豆 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山 西保德县出土的商晚期带铃铜豆,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豆。 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 对出现。对于用豆数量的多少,古代也有一定的典章制度。《礼记·礼器》所载"礼有以多 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但是, 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都较少,这可能和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有关。
十大国宝青铜名器

“十大国宝青铜名器”“十大国宝青铜名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名器中最具代表性的10件青铜器,它们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杰出成就和自商代至战国时青铜器类的演化历史,其中包括最负盛名的国家一级国宝司母戊大方鼎。
中国的先民在青铜器时代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
青铜器在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体系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被视为宗族和国家立族、立国之象征。
鸮尊(xiaozun):此鸮尊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siyangfangzun):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
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器为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匽侯盂(yanhouyu):西周时期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整体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匽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dianyuding):三足圆鼎,周康王时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歧山县,鼎腹内记载了康王向孟舒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经验,为史学家所重视。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琱生簋(diaoshengui):周宣王时期器物,早年出土于陕西,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longhuzun):商代器物,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纹饰的主题为“虎口衔人”,意义深刻,此器也是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铜冰鉴(tongbingjian):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
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青铜时代的代表,30件顶级战国国宝(高清大图)

世界青铜时代的代表,30件顶级战国国宝(高清大图)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又一大变革时期。
经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为减少,到公元前476年,周朝诸侯国由140多家诸侯减至20余家。
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命韩、赵、魏为三家列位诸侯,战国七雄由此正式形成,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地图战国时期,是青铜时代的晚期,铁器时代的开端。
但青铜器具依旧是社会,其青铜业仍旧向前发展,复杂的青铜器制作已使用焊接技术,有些铜器表面鎏金,有的刻以花纹或错以金银,工艺水平极高。
战国漆器业与玉器发展也有长足进步,战国后期有的漆器上加镶金属口沿,不仅使胎质极薄的漆器得以加固,而且使漆器更加美观大方,战国玉器种类较前代更为丰富,按其功能可分为礼仪器、装饰品和日用器具三类。
其中装饰品大为流行,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今,战国时期传世至今的,大多为铜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30件历史文物。
战国商鞅方升商鞅方升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商鞅戟商鞅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镶嵌云纹敦战国镶嵌云纹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错金银鸟兽形盉战国错金银鸟兽形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人物龙凤帛画湖南省博物馆藏曾候乙编钟曾候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四川省博物院藏战国虎纹铜戈战国虎纹铜戈四川省博物院藏战国木雕双头镇墓兽战国木雕双头镇墓兽荆州博物馆藏战国错金银兆域图铜版战国黑科技错金银兆域图铜版河北博物院藏战国鹰顶金冠饰战国鹰顶金冠饰内蒙古鄂尔多斯博物馆藏鹰顶金冠有“草原瑰宝”之誉,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匈奴酋长金冠饰,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
战国曾侯乙尊盘战国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子禾子青铜釜战国子禾子青铜釜国家博物馆藏该釜腹部有刻铭9行,记载子禾子颁布容量标准,大意是:子禾子命人告知陈得:左关釜的容量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关和以廪升为标准。
中国十大青铜器排行榜[图]
![中国十大青铜器排行榜[图]](https://img.taocdn.com/s3/m/10382ed5f7ec4afe05a1df93.png)
中国十大青铜器排行榜[图] 1 鸮尊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大小形制相同。
外形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作昂首挺胸站立状,勾喙,双目像人眼,宽耳竖立,高冠向两边分开,上面饰一对夔龙,其中正面的有双角。
尊口开设在头后脑部,盖上有两个钮手,其中一个为立雕高冠马,另一个是卷体双角龙,盖面雕云雷枵饕餮。
翅收拢,双爪并立,宽尾下垂,颈、背间有扳,扳下铸出一只展翅飞翔的鸟,颈部装饰着夔龙饕餮纹。
整个尊是平面和立体的完美结合。
尊口内侧有“妇好”铭文。
尊为古代盛酒器。
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鸮,俗称猫头鹰。
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
作为战神象征的“铜鸮尊”头部微昂,圆眼宽喙,双翅并拢,两足粗壮有力,神态端庄,雄浑有力。
2 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羊是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为先人提供肉食,并在祭祀礼仪中作为用量很大的祭品。
羊羊“跪乳”的习性和外柔内刚的驯良个性为人们喜爱,被赋予孝顺,古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之句。
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匽侯盂匽侯盂是西周时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原器高二十四厘米,上口径二十四厘米,侈口、深腹、圈足。
盂体文饰精美,通体布满夔凤纹(一种具有华冠的兽头鸟身纹样)整个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盂为古代盛事器或盛水器。
“燕”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货即是燕国的君主.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 大盂鼎大盂鼎铭文:5 琱生簋琱生簋铭文:琱生簋是周宣王时期的器物。
相传原器早年出土于陕西,共有两件,其一今存美国。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是张少铭先生所捐。
此簋通高二十二点二厘米,口径二十一点九厘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
器内有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
记叙了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护,得以胜诉的历史事件。
九大镇国之宝

九大镇国之宝我国有九大镇国之宝,这九大镇国之宝无论是从年代、规模、造型,还是历史价值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件文物。
其一是毛公鼎。
此鼎是毛公在周宣王时铸造的,上面刻有“毛公鼎”三个字,是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
上面的铭文记载了周宣王为赏赐一个叫毛公的人而特意铸造了这只大鼎,这只大鼎是专门给毛公的儿子在生前使用的。
其二是后母戊鼎。
此鼎重达875公斤,是西周后期的青铜文化瑰宝。
它是西周后期第11位国王——武王的一位兄弟为祭祀母亲戊所铸。
该鼎内部有372字的长篇铭文,是迄今发现的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其三是四羊方尊。
此尊高58厘米,是商朝晚期的青铜文化瑰宝。
它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
它由整块铜料雕塑成型,器形四面各设一羊,故名四羊方尊。
此尊体积庞大,造型雄奇,工艺精美绝伦。
其四是虢季子白盘。
此盘铸于周康王时,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中的珍品。
此盘外壁饰有花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内圈为两只羊,中间饰以盘肠;另一部分内圈是蟠龙纹。
龙身绕盘沿盘曲一周,又以云雷纹填地。
在内圈与外圈之间饰有绳纹、乳钉和兽面纹,显得非常富丽堂皇。
其五是清明上河图。
此画宽24。
8厘米,长525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长卷。
它用绢本手卷的形式,描绘了北宋汴京郊外的繁华景象。
其六是兰亭序。
此序行书,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的,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临摹、传承的楷模,是我国书法宝库里的瑰宝。
在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没有这么好的纸和墨,就算是在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复制出比它更加好的书法。
其七是莫高窟。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宝库。
它开凿于十六国至元代(公元4— 14世纪),前后长达一千多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其八是散氏盘。
此盘共铸造出“散氏盘”三字,因此被称为散氏盘。
此盘铸于汉代,是汉武帝刘彻用来赏赐给有功之臣的。
其九是曾侯乙编钟。
文物遗存的价值高、典例全

文物遗存的价值高、典例全1、司母戊鼎——商代司母戊鼎是中国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的富景墓中发现了司母戊鼎,现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2、四羊方尊——商代四羊方尊是1938年从湖南宁乡县的一座山上出土的,是商代最大的青铜方尊,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3、青铜立人像——商代青铜立人像发现于成都市三星堆遗址,是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人像。
它被誉为世界青铜像之王,并被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4、毛公鼎——西周毛公鼎发现于陕西省岐山县,是西周后期毛公爵建造的。
鼎里面是发达的铭文,上面写着毛公爵是如何建议周敬轩的。
现在收藏于台北国立博物馆。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5、莲鹤方壶——东周朝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市的郑公墓中出土的莲鹤方壶非常华丽,其制作涉及当今所缺少的许多复杂技术。
现在放在河南省博物馆。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6、越王勾践剑——春秋战国时期勾践剑于1965年从湖北楚墓发现,以其不寻常的锋利度和抗锈性而闻名,这是由于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铬层。
现在由湖北省博物馆拥有。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7、曾侯乙编钟——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州市出土的曾侯编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最精美,最完整的大型乐器。
它改变了音乐世界,被认为是稀缺的宝藏。
湖北省博物馆现在拥有它。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8、秦始皇陵铜车马——秦朝青铜战车和马匹是1980年在秦始皇陵墓中发掘的,是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青铜战车和马匹。
它代表了秦朝最高的冶炼和雕刻艺术。
现在,它被收藏在兵马俑博物馆中。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9,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于1968年在窦湾(西汉王朝六生王)墓中出土,轻巧,实用,却华丽(与其他笨重且复杂的青铜器皿不同)。
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使该灯成为中国第一盏灯。
中国十大最有价值的青铜器10,马踏飞燕——东汉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雷泰汉墓中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铸造业最高的代表。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

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青铜器图片及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种类1、容器(1)食器:鼎、鬲、簋、敦、豆等。
(2)酒器:爵、角、尊、觥、方彝、卣、瓿、壶、瓶、缶。
(3)水器:盘、鉴、盂、盆、匜。
(4)度量衡器:釜、升、量、衡、尺、权。
2、乐器:铙、钲、錞于、钟、铎、铃、鼓。
3、兵器:戈、矛、铍、戟、钺、刀、剑、弩、镞、盔。
4、工具:斧、锛、凿、削、铲、镰、镢。
5、车马器:辖、轭、轴饰、舆饰、毂饰、衡饰、銮。
中国比较有名的古代青铜图片1、司母戊大方鼎2、四羊方尊3、长信宫灯4、十五连盏树形灯5、青铜奔马关于邢侯簋的介绍1、邢侯簋的作用: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用来盛黍、稷稻、粱等。
2、邢侯簋的形制特征:簋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高约20厘米,器身纹饰精美,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器物。
3、邢侯簋的纹饰:腹身饰两两对应的象纹,四垂耳上装饰着精美的兽纹。
4、邢侯簋的铭文:有铭文68字曰:“隹三月,王令荣内史曰井侯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
拜稽首,鲁天子厥濒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于右周,追考。
对不敢,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命,乍周公彝。
”5、邢侯簋的历史:1921年间盗墓者在邢台的邢侯墓中盗得,卖到河南洛阳文物市场后,被当时英国籍的希腊巨富尤莫伐拉斯购得,由于对我国历史的不了解,他都不知道自己得到的竟是中国青铜器的稀世珍宝,回到英国后他便把邢侯簋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并一直在该博物馆保存至今。
介绍完了那么多的古代青铜器。
我们来说下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吧。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之纹饰:饰是青铜器皿上的装饰纹样,雕或浮雕铸成,题材广泛,各类纹饰的发展演变情况也提供了重要依据。
按纹饰的种类可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建筑纹五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青铜器排行榜[图] 1 鸮尊
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大小形制相同。
外形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作昂首挺胸站立状,勾喙,双目像人眼,宽耳竖立,高冠向两边分开,上面饰一对夔龙,其中正面的有双角。
尊口开设在头后脑部,盖上有两个钮手,其中一个为立雕高冠马,另一个是卷体双角龙,盖面雕云雷枵饕餮。
翅收拢,双爪并立,宽尾下垂,颈、背间有扳,扳下铸出一只展翅飞翔的鸟,颈部装饰着夔龙饕餮纹。
整个尊是平面和立体的完美结合。
尊口内侧有“妇好”铭文。
尊为古代盛酒器。
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鸮,俗称猫头鹰。
在古代,鸮是人们喜爱和崇拜的神鸟。
作为战神象征的“铜鸮尊”头部微昂,圆眼宽喙,双翅并拢,两足粗壮有力,神态端庄,雄浑有力。
2 四羊方尊商代
四羊方尊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羊是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为先人提供肉食,并在祭祀礼仪中作为用量很大的祭品。
羊羊“跪乳”的习性和外柔内刚的驯良个性为人们喜爱,被赋予孝顺,古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之句。
为商晚期青铜铸的贮酒器。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匽侯盂
匽侯盂是西周时的器物,出土于辽宁喀拉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原器高二十四厘米,上口径二十四厘米,侈口、深腹、圈足。
盂体文饰精美,通体布满夔凤纹(一种具有华冠的兽头鸟身纹样)整个器具造型庄重,显示了侯身份和地位的尊贵。
盂为古代盛事器或盛水器。
“燕”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货即是燕国的君主.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 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
5 琱生簋
琱生簋铭文:
琱生簋是周宣王时期的器物。
相传原器早年出土于陕西,共有两件,其一今存美国。
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件,是张少铭先生所捐。
此簋通高二十二点二厘米,口径二十一点九厘米,以饕餮纹为主要纹饰。
器内有铭文十一行,一百零三字。
记叙了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为了赢得官司,求得同宗的召伯虎的庇护,得以胜诉的历史事件。
琱生作此簋是为了纪念此事。
铭文记载的情况是了解西周宗法制度与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所以琱生簋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6 龙虎尊商代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
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
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
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
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
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
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
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
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
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
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
"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7 铜冰鉴
铜冰鉴为战国时期器物,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是一件双层的器皿,方鉴内套有一方壶。
夏季,鉴、壶壁之间装冰,壶内装酒,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是一个构思精巧,实用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青铜器物,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部分采用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8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铭文:
虢季子白盤译文:
隹(惟)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作)宝盘。
不(丕)显子白,[上:由,下:爿](状)武于戎工,经维四方,博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
[走亘][走亘]子白,献[爪戈]([首或])于王。
王孔加(嘉)子白义。
王各(格)周庙宣[广射](榭)。
爰卿(飨)。
王曰:白父,孔显又(有)光。
王睗(赐)乘马,是用左(佐)王。
赐用弓彤矢,其央。
赐用戉(钺)用政(同“征”)蛮方。
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西周中期著名青铜器。
长方形,四面各有二兽首,衔环,四足作矩形,饰环带纹。
长130.2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
造型巨大壮重,纹饰华美。
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
盘为商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
当时盥洗以匜倒水,用盘承接。
此盘有铭文一百—十一字,记述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征伐我国西北境内当时的强族玁狁,因有功受到周王的赏赐。
是研究西周政治、军事、青铜工艺的重要史料。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9 曾仲斿父壶
为春秋时期的盛酒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为古代著名的盛酒器或盛水器。
曾仲斿父铜方壶,器体高大,纹饰精细,显示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
壶上刻有十二字铭文,其大意为“曾仲斿父用上等金属铸造宝壶”。
铭文所提到的国家是周代被分封到汉水流域的曾国,然而在群雄争霸的年代,这个诸侯国很早就销声匿迹了。
该壶为我们踏寻这个古国的人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原物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0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
此鼎形制雄伟,重达 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
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饰同样精美。
两只龙虎张开巨口,含着一个人头,后世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
一般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现在却有人推测,那个人是主持占卜的贞人,他主动将头伸入龙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胆量和法力,使民众臣服于自己的各种命令,完全是可能的:当时的贞人出场时都牵着两头猛兽,在青铜器和甲骨文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案。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
母所铸。
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
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
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