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抑郁与躯体症状
度洛西汀 60 mg/d (n=241)
安慰剂 (n=248)
度洛西汀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获得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2项研究汇总分析)
更高临床治愈率
预测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 临床治愈的可能性 (%)
50
†
40
†
30
*
20
0 0 1 2 3 4 5 67
89周
*
p≤0.05 vs placebo † p≤0.005 vs placebo
B
多数患者,获得临床症状缓解者
起始剂量 60mg/d
江开达等,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状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9):520-536
五、小结
1.躯体症状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群
2.抑郁与躯体状况的四种关系 3.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
• 平衡高效的5-HT/NE再摄取抑郁剂 • 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 显著改善抑郁伴随疼痛的躯体症状
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症患者比例高
一项国际性研究显示: 1146例抑郁症患者中,躯体症状是69%患者自诉的唯一就诊原因[1] 另一项研究显示: 76%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具有“躯体表现”(躯体主诉)[2]
1.Simon GE,et.al.Engl J Med 1999;341:1329-1335 2.Kirmayer LJ.et.al.Am.J.Psychiatry 1993;150:734-741
综合 医院
门诊患者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中具有 抑郁的比例达到 9-20%
住院患者中多达 四分之一到三分 之一的患者伴发 抑郁
季建林. 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7;24(41):14
常见慢性躯体疾病伴有抑郁表现
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的规
·学术天地·常见慢性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的规范化阶梯治疗选择指导建议潘攀,傅潇雅,胡少华,王化宁,刘忠纯,李娜,王彦芳,徐勇,汪作为,彭代辉,宋学勤,方贻儒,陈晋东,赵靖平,郭文斌摘要: 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较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抗抑郁治疗常使患者遭遇严重的不良预后。
目前的治疗方法混乱无序,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本指导形成3种常见慢性躯体疾病(脑卒中、冠心病、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的阶梯化规范诊疗方案建议,为临床医生对于躯体疾病共病抑郁障碍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有助于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并获得较好的疾病预后,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关键词: 慢性躯体疾病; 共病; 抑郁障碍; 规范化; 阶梯治疗中图分类号: R74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2)06 0497 05Guidelinesandrecommendationsofstepwisetreatmentoptionsforcommonchronicsomaticdiseasesco 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 PANPan,FUXiao ya,HUShao hua,WANGHua ning,LIUZhong chun,LINa,WANGYan fang,XUYong,WANGZuo wei,PENGDai hui,SONGXue qing,FANGYi ru,CHENJin dong,ZHAOJing ping,GUOWen bin.DepartmentofPsychiatry,TheSecondXiangyaHospit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Abstract:Patientswithchronicsomaticdiseasehaveahighercomorbidityrate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Thesepatientsoftenexperienceasevereadverseprognosisduetonotreceivingantidepressanttreatmenttimely.Therapeuticmethodscurrentlyinclinicalapplicationarechaoticanddisordered.Physicianslackasafeandeffectivetreatmentstrategyforthiscondition.Thisguidelinegeneratesrecommendationsofthestepwisetherapyforthreecommonchronicsomaticdiseases(stroke,coronaryheartdisease,andtype2diabetes)co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Itprovidesareferenceforclinicianstochooseindividualizedtreatmentforsomat icdiseasescomorbidity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whichishelpfulforpatientstoreceivestandardizedtreat mentandobtainabetterprognosis,andthusreducestheeconomicandmentalburdenofthepatientsandtheirfamilies.Keywords: chronicsomaticdiseases; comorbidity; majordepressivedisorder; standardized;stepwisetherapy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307100,2016YFC1307104);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创新引导项目(2020SK53413)作者单位:41001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潘攀,傅潇雅,陈晋东,赵靖平,郭文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胡少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王化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彦芳,徐勇);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彭代辉,方贻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宋学勤)通信作者:郭文斌,E Mail:guowenbin76@csu.edu.cn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2.06.021 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常见的心身障碍,约1/3的躯体疾病患者有中度以上的抑郁障碍。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内容摘要:【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1 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焦虑抑郁作为负性情绪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群和躯体疾病患者,多见于生活事件的精神创伤后。
在慢性、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肾病、肿瘤等疾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中均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
吴文源[2]等研究显示:躯体疾病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抑郁症状以肿瘤疾病最为严重,其次是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呈显著性差异;焦虑分数的总体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性变化;焦虑症状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以肿瘤疾病最高,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以内分泌最高。
余展飞[3]等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身心障碍的调查中显示焦虑为68%,抑郁为70%,与非肿瘤的内科其他病人及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
并认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确实存在明显的身心障碍,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北京任桂英[4]等研究显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0%以上、饮食控制的患者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而对照组仅为2.7%,说明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重症抑郁亦显著影响着15~22%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后患者约有45%伴有轻型或重型抑郁,均明显的增加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死亡率[5]。
cassem和hackett随机统计ccu病房心脏病患者,约80%出现焦虑,58%出现抑郁症状[6]。
总之,在躯体疾病中,无论是心脑血管病、肿瘤以及其他各科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而抑郁、焦虑症状的分布特征也反映了不同躯体疾病由于本身病情特点不同而产生特有的情绪障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高度的重视。
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
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很常见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间歇期可达到完全缓解
情感活动与情感性精神障碍
正常的情感活动 情感活动每时每刻都在波动但幅度不大
情感症状 情感波动的幅度很大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症状影响到本人或周围人的社会生活
躁狂
正常
抑郁
躁狂 轻躁狂
混合发作
正常心境
抑郁
5-5
治疗目标
提高显效率和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 自杀率
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 治愈
预防复发
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足量,充分
- 个体化合理用药 -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
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
-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
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足够长的疗程(> 4~6
有在黑夜或日照不足时才形成, 因此多晒太阳、强光照射治疗均有效。
老年抑郁障碍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常伴有思维迟钝、内容贫乏、记忆认知 功能减退, 有时处于缄默状态等一系列假性痴呆的症状。 这些症状与老年痴呆难以鉴别。
老年抑郁患者病前一般智能和人格相对完好, 可能有明显 的个人或家族抑郁障碍史,即使回答问题缓慢简单, 但经 仔细检查发现他们回答问题的内容还是切题的, 并有很好 的注意、记忆保持及计算等能力,自知力完整。
对应激及生活事件的易感性增加 成年期的精神创伤 或日常生活事件 生物学变化 行为或情绪改变
如何走出抑郁
抑郁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特定的专业人员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心理学方 法和技术,影响就诊者思维、态度、情绪和行为趋向健康 的一种互动过程 药物治疗:有效率约60%~80%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合用 电抽搐治疗
躯体疾病与抑郁
内科门诊病人具有抑郁征象者占12%-36% (Wielsen) 内科住院病人约1/3有中等程度的抑郁症状 当病人以慢性疾病为主诉时,抑郁的漏诊率为48 %(Bridges等) 在伴有抑郁的内科躯体疾病患者中有25%抑郁先 于躯体症状发生
抑郁与躯体疾病的关系
躯体疾病掩盖了抑郁症状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主要以卒中后抑郁 (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主, 躁狂发作甚为少见。 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发生率为60%; 门诊患者为30%。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50%,女性25 %),男性中,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与抑郁
发生率:
1987-1990年间9项研究:PD伴发抑郁的 发生率为25%-70%(平均为43%) 有关PD伴发抑郁的26个研究:平均发生率 为40%,最高达70%。
PD伴抑郁的临床特点
1、抑郁可为PD的首发症状
Santamara(1986)报告34例PD,15例(44%)首发抑郁 症状。 Mayeux等报告在运动症状开始前1/4有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 的PD的特点:起病早、神经症状不典型、自觉症状的主诉不明显
Brown和Wilson观察到抑郁与肌强直有一定关系。 Huber等人发现PD伴抑郁病人有明显运动迟缓和较重的肌强直,而 无抑郁的病人则更多地表现为震颤。
5、抑郁与PD智能损伤
诸多学者对抑郁和痴呆的相关研究表明,两者是互为关联的。
6、抑郁与残疾的关系
Ehman等研究发现PD病人发生抑郁者比功能损伤程度相当的其他病 残者要多。情绪异常与功能衰退有一定关系。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都哪些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都哪些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常常伴随着许多症状。
抑郁症的症状不仅限于心理层面,往往还体现在身体上。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探讨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抑郁症的躯体症状1. 疼痛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身体疼痛,尤其是头痛和背痛。
此外,他们可能还会感到肌肉疼痛、关节痛等。
2. 消化问题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消化问题,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便秘等。
3. 疲劳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疲惫,即便是简单的日常活动也感觉很累。
他们可能会经常感到无力、倦怠、虚弱。
4. 睡眠问题失眠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遭受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或者早醒的困扰。
而有时候,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困倦、嗜睡等症状。
5. 性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常常遭受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勃起障碍、射精迟缓或无法达到高潮等问题。
6. 免疫系统问题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遭受免疫系统问题,例如易感染感冒、感染频繁等;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乙肝等。
以上这些症状是抑郁症患者在身体上表现的主要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选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其治疗效果与心理治疗同等。
抗抑郁药物能够影响人脑中的神经递质,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情绪。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SSRI类、SNRI类、TCA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副作用,所以必须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通常是指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指导患者调整消极认知和不合理想法,发现和改变与抑郁有关的行为和思维,通过逐渐调整情绪和行为,使患者逐渐缓解抑郁情绪。
3. 电疗治疗该治疗通常是使用低剂量电流,透过头皮刺激脑内神经细胞,以改善重度抑郁或焦虑症状,是目前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4. 中药治疗有些抑郁症患者可能更愿意选择传统中药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党参、当归、黄芪、白术等。
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张博爱;黄爱玲
【期刊名称】《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0(003)004
【摘要】目的:探讨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长期按神经症诊治无效、排除器质性病变、HAMD评分大于20分的病人,口服盐酸氟西汀10~20mg/日治疗3周和6周后评分并和治疗前对比,治疗3周和6周的评分也相互对比。
行T检验。
结果:治疗3周和6周后的HAMD的评分分别为17.65±3.77,10.97±4.6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26.4±5(P均〈0.01)。
治疗6周后的疗效又显著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张博爱;黄爱玲
【作者单位】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郑州;河南开封市委保健科,开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1
【相关文献】
1.度洛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J], 蔡广超;熊旻
2.蒙医温针治疗中轻度抑郁症患者胃肠道躯体症状临床观察 [J], 高哈斯宝力高; 阿古拉; 包青林; 阿茹娜
3.低剂量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王华侨;李志文
4.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的效果观察 [J], 安宝富;葛金花;赵玉枚
5.低剂量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J], 王华侨;李志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诊断实用总结—:定义:1 .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低落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
低落心境与处境不相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部分出现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典型过程为发作性病程;20%~30%为慢性病程且长期预后更差,恶劣心境是慢性抑郁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更常见。
2:抑郁症(MDD):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较高复发风险,发作期存在显著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
我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3.4%o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TO)中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心境障碍、未特定的心境障碍。
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在躯体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大22%~33%的躯体疾病住院患者、15%~3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20%的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9%~27%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抑郁障碍。
而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对改善躯体疾病有效。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1 *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40%~70%抑郁症者有遗传倾向。
②病前人格易感性:神经质、消极人格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③心理社会因素:童年经历对抑郁症发生有影响(如亲子分离/幼年丧亲/父母养育风格/儿童期虐待/亲友关系与社会支持系统及生活事件等);应激性生活事件为抑郁症促发因素。
2 :病理机制:抑郁障碍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或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即5・羟色胺(5・HT)能、多巴胺(DA)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5-HT、DA s NE系统并不是独立运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多种配体-受体间的作用而相互影响。
抑郁障碍还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异常、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结论尚不明确。
癌症患者抑郁症诊治及护理研究进展
癌症患者抑郁症诊治及护理研究进展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诊断、常见症状、抑郁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
强调应重视癌症患者的抑郁症, 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及时发现郁症状,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抑郁症;癌症;诊断;治疗;护理抑郁症,是以情绪异常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患。
已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15%~25% [1, 2],抑郁症会降低癌症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成本,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抑郁症甚至是癌症患者自杀倾向的重要指标[3]。
因此,必须提高医护人员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对患者做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们就癌症抑郁方面有关研究做一概述。
1 癌症患者中抑郁症的诊断问题一项研究表明, 综合性医院门诊患者中重性抑郁的患者占4. 8%~9. 2% , 其它抑郁障碍的患者占8% ~20%, 而在这类医院的住院患者中,上述两者的比例分别高达8%和15%~36% 。
然而, 重性抑郁和抑郁症状却常常因为患者共患的其它躯体疾病而被漏诊。
造成抑郁症在癌症患者中漏诊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多, 从根本上说是两种思维定势冲突的结果, 即抑郁症是否应该作为与其它躯体疾病并存的一个独立的疾病存在。
长期以来, 精神科医生诊断抑郁症靠的是精神检查, 他们习惯把抑郁症的症状概括为情绪症状, 如消极、抑郁、悲观、绝望等; 功能性症状, 如自我感觉差、自我评价低、精力不济、兴趣缺失、社会功能下降; 以及生物性症状, 包括消瘦、乏力、倦怠、纳差、性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
他们认为患者如有上述症状, 就有理由诊断其患有抑郁症。
但内外各科医生相信的是客观指标和实验室证据, 在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时, 职业习惯使他们更愿意将躯体疾病的治疗作为当务之急, 而把抑郁症状理解为是患者对自身的躯体不适所作的正常反应予以忽略。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2)要点神经内科教研室张冲焦虑、抑郁是综合医院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曾以躯体不适症状在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
临床各科医师由于缺乏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的培训和经验,不能识别和处理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病人,常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和浪费医疗资源。
定义焦虑、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焦虑通常是一种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情绪反应,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属于人体防御性的心理反应,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包括下文要提及的躯体性焦虑症状、精神性焦虑症状以及坐立不安等运动性焦虑症状,个体有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睡眠困难。
属病理性,一般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障碍:即焦虑症,是一类疾病诊断,症状持续、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功能,并导致异常行为,需要治疗。
焦虑障碍又可按其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若干类别,如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恐惧障碍等。
二、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兴趣降低。
一般为正常心理反应,持续时问短,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以显著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丧失兴趣或愉快感,表现有情绪、行为和躯体症状,一般为病理性,持续时间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障碍:即抑郁症,是一类疾病诊断。
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影响社会功能,一般需要治疗。
本共识中所用“焦虑”和“抑郁”术语主要是指焦虑和抑郁状态,即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所能承受的程度或自我调整能力,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但这种焦虑、抑郁并不一定达到或符合精神障碍的具体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一、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常见焦虑、抑郁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临床上很常见。
2.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焦虑、抑郁同样多见。
抑郁症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状共计至少6条; (1)不伴躯体综合征; (2)伴躯体综合征:躯体综合征至少4条。
(五)抑郁发作的亚型
3.重度:具有全部3条核心症状,核心 与附加症状共计8条;
(1)伴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 A.与心境和谐; B.与心境不和谐; (2)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 联想迟钝:思维启动、组织、回忆困难; • 思维云集:感到头脑中充满了许多思绪,
新思绪不断涌现导致思维混乱; • 刻板思维:如模仿言语、持续言语、重
复言语、自言自语等。
5.兴趣丧失
• 核心症状之一; • 表现:兴趣爱好的范围减少、强度
减弱; • 涉及:工作、生活,消遣娱乐、探
求知识、对衣食和外表的追求等。
时),导致社交或职业功能显著损害。 C.不符合忧郁特征或紧张症特征;
(八)非典型症状
• 肌张力增高:紧张症状群; • 暴力行为:例马家爵; • 灰暗心境、冷漠、冷淡; • 心胸狭隘、小气; • 回避行为,回避社交;
(九)轻度抑郁症
• 临床表现较轻; • 表现: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易疲劳,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下降; •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较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重。
(十)老年抑郁症特点
• 情绪低落
• 突出的焦虑烦躁、易激惹、敌意; • 精神运动迟缓、躯体症状明显; • 抑郁性假性痴呆(depressive
pseudodementia):认知功能损害; • 疑病观念—疑病、虚无、罪恶妄想; • 病程迁延—慢性
四.抑郁症诊断标准
• ICD-10 • DSM-IV • CCMD-3
(三)恶劣心境
C.在某些抑郁期内,至少有下列症状之三: (1)精力或活力减少; (2)失眠; (3)自信心丧失或感到自信心不足; (4)集中注意困难; (5)经常流泪; (6)性活动或其他乐事中失去兴趣和乐趣。
抑郁症的识别诊断和处理ppt课件
.
3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是各种抑郁症的表现,与正常的抑郁 情绪比较,抑郁症状缺乏现实基础,即使有一 定的现实基础,其抑郁情绪也超过了大多数人 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抑郁症状可以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两大类
.
4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共同的临床表现:
1)心境和情感 2)思维-认知 3)精神运动活动 4)躯体表现
Symptoms
部分缓解 起效
完全缓解
痊愈
复燃
复发
Symptoms
治疗相
恶化
急性 6-12周
.
巩固 4-9月
维持 ???
22
急性期抗抑郁药物的治疗
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
建议 足量 足疗程
药物治疗一般2~4周开始起效,治疗的有效率与时间 呈线性关系,“症状改善的半减期”为 10~20天
患者用某种药物治疗6~8周无效,改用其他作用机制 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效
.
23
巩固期的药物治疗
预防复燃 从症状完全缓解起,持续4-6个月 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
.
24
维持期的药物治疗
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建议
首次发作: 4- 6 个月 2次发作: 3-5 年 2次以上的发作: 长期治疗 维持治疗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 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 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
继发性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精神障碍 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 躁狂症和抑郁症与环性心境障
碍
.
40
治疗:躁狂发作的治疗
1.药物治疗
碳酸锂:治疗量600mg-2g/日,小剂量开始,3-5天逐 渐增加至治疗量,维持量为500mg-1.5g/日。血锂浓 度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盐中毒。
抑郁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缘由引起,以显著而长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学习啦我就和大家共享抑郁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盼望对大家有关心!抑郁症的症状心情低落就是兴奋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无望,《红楼梦》中成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索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峻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许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峻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爱好丢失,精力不足,悲观绝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假如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峻,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抑郁症的西医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抑郁发作往往有复发倾向。
因此,治疗目的有二:掌握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
1.药物选择:抑郁病人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如自杀观念剧烈应坚决实施电痉挛治疗,得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维持和巩固。
目前仍把TCAS作为治疗抑郁的一线药,其次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其次线药,其次可考虑MAOIS。
各种TCAS总的疗效不相上下。
有人认为叔胺类比仲胺类更有效,因在体内既有叔胺类母药,又有药理活性的仲胺代谢物,但未能得到证明。
临床可依据冷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病人的耐受状况进行选择。
咪嗪类的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替林类中的普罗替林冷静作用弱,适用于精神运动性迟滞的抑郁病人。
替林类的阿密替林、二苯并卓类的多虑平冷静作用较强,可能更适用于焦虑、激越和失眠病人。
TCAS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多虑平、去甲替林和四环类麦普替林相对较轻。
MAOIS对非典型抑郁效果较好,对伴有明显焦虑、惊恐症状者可能优于 TCAS。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治疗刘建;张艳;朱欢丽;糜涛【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04(019)002【摘要】目的:观察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68例患有躯体疾病患者填写Zung量表(抑郁症自评表),按Zung量表评分标准,>40分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为抑郁症.结果:内科疾病组55例中25例(45.6%)患有抑郁症,显著高于体检组13例中2例(15.4%)患有抑郁症(P<0.05);对内科疾病组25例抑郁症患者中的10例,在躯体疾病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其有效率80.0%,显著高于未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40%,P<0.05).结论;躯体疾病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症;对这些患者同时给予适当的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总页数】2页(P90-91)【作者】刘建;张艳;朱欢丽;糜涛【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湖北,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湖北,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相关文献】1.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康复治疗 [J], 于春荣;于海云;杨秀美2.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康复治疗 [J], 夏秦;张十红;郑凯3.舒肝解郁胶囊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对照分析 [J], 陈勤;汪仲春;邱堂威4.单用西酞普兰与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合并躯体疾病的抑郁症疗效观察 [J], 刘艳;葛晓丹;宋威5.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康复治疗 [J], 夏秦;王静;郑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帕金森 氏病患者伴 有抑郁障碍, 同时运动系 统症状的迅 速恶化会增 加抑郁易患 性
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 disease: the MIRAGE Study.
卒中后抑郁/焦虑:长期
• 对80例卒中后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研究:
–28%表现为严重的卒中后抑郁/焦虑 –23%患者在1年内康复
• 脑萎缩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持续时间更长 • 抑郁/焦虑伴随着日常活动(ADL)依赖性及社会
交往减少而出现 • 抑郁/焦虑持续时间长,社会生活及功能恢复水平
受损
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strom. Stroke. 1996;27:270. Shimoda and Robinson.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1998;10:34.
DEPRES II 研究(病例调查 n=1884)
1. 抑郁/悲伤/情绪低落
76%
2. 乏力/无动力/懒散倦怠
73%
3. 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少于正常
63%
4. 激动/经常哭/想哭
59%
5. 焦虑/紧张/害怕
57%
First pan-European patient survey, conducted in 6 European countries: Belgium,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Spain, and the UK.
2093
. Green RC, Arch Neurol. 2003 May;60(5):753-9
Rate of Death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Family Caregivers,
1979 through 1998.
2.起效时间无差别 任何一种抗抑郁物均需在用药2-3周后才能出现 显著疗效。(反应性)
抗抑郁药的共性
3.均为对症治疗,在有效后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以 预防复发
4 .新型药物减少了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未显 著提高疗效。提高了依从性,脱落病例减少而 间接提高治疗成功率
2005年美国内科年鉴最全面的系统研究
躯体疾病 4)担心问及抑郁及自杀
症状会冒犯病人,缺 乏诊断治疗的知识 5)认为抑郁症的诊断治
丢人
疗是精神科医生的任
务
1)时间或人员限制 2)存在其他更紧迫的临床
问题
3)费用及报销方面的限制 4)医疗资源的限制
Goldman(1997) Psychiatry oles for organized medicine
研究目的: 利用现有最有代表性临床证据,来系统地比较第 二代抗抑郁药(SSRI、文拉法辛、米氮平、丁氨 苯丙酮, 度洛西汀)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
研究方法:收集1980-2005所有可检索有关药物比较的文献 头对头直接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Head-Head Study) 46篇 观察性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 ) 24篇
内容
1. 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的共病现象 2.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抑郁障碍的治疗
对抑郁障碍治疗的认识
药物治疗是主流方法 治疗可使患者恢复病前水平 充分疗效可能需到治疗1-2月后 充分时间治疗可预防症状复发 治疗愈早,效果愈好
抗抑郁药的共性
1.疗效无差别 都只能达到70%左右的有效率 仍有近30%的病人在足量治疗数周后无改善 有10%左右病人用各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均无效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may not be fully aware of the extent of their depressive symptoms.
Chemerinski E, Am J Psychiatry. 2001;158(1):68-72.
Patients with a poor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s are at an especially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Depressive symptoms are not widespread amo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but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n underlying depressed mood.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
内容
1.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 2.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预后 3. 抑郁障碍的治疗
内容
1.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 2.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抑郁障碍的治疗
共病概念:几种类型
• 躯体疾病与躯体疾病共病
e.g. 脑梗塞与冠心病
• 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
e.g.脑梗塞与抑郁症
• 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共病
e.g. 精神分裂症与帕金森病
• 精神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
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比例明显增加
脑血管意外
20-40 % 肾病透析
18-53 %
帕金森病
40 % 糖尿病
33 %
冠心病
40 % 甲状腺功能减退 12-45 %
心肌梗塞
45 % 柯兴氏综合症
19-36 %
高血压
20%
功能性胃肠道障碍 50 %
恶性肿瘤住院病人 42 % 外科手术后
22-32 %
恶性肿瘤门诊病人 33 % 老年住院病人
36 %
类风湿性关节炎 42 % 老年门诊病人
24 %
( WPA / PTD , 1997)
神经系统疾病中抑郁障碍发生率
脑卒中 15%~60% 右半球、额叶
癫痫
15%~40% 自杀危险是普通人群的3~5倍(颞叶)
抑郁影响躯体疾病的预后
• 中风伴发抑郁,延缓中风后康复,导致死亡危险性增加2.4倍 • 抑郁可诱发心肌梗塞,伴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死亡率
增加84% • 抑郁使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长期生存率下降20% • 抑郁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
性升高
诊断治疗率低下的原因
患者方面
脑肿瘤 52%~78% 额叶、颞叶
脑外伤 18%~66%
帕金森病 20%~60%
多发硬化 6%~63% 自杀危险是普通人群的14倍
( WPA / PTD , 1997)
脑卒中
• 脑卒中患者易患重度或轻度抑郁,其患病率分别为 25%和24%。6 个月的随访发现,该比例可升至34% 和26%。
• 脑卒中后病人的抑郁高危期长达2年 • 未加治疗的抑郁障碍可持续至少6个月 • 抑郁症可以使老年抑郁症患者卒中风险增加22%
Age-adjusted, population-based death r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he number of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ho ha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were in the last year of life was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eath rate amo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under the conservative assumption of one family caregiver for each patient who died.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mong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Alzheimer‘s disease is 42.9 percent, as estimated by Schulz et al.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were derived from estimates reported by Chisholm et al.,1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st per case is the same in all years after adjustment for inflation. NEJM Volume 349:1891-1892 Nov.13, 2003.
25
22.1
20.9
20.2
20
13.6
15
11
10
5
0
系列1 USA CARE
ALS-related conditions
抑郁?
躯体疾病合并抑郁障碍的症状特点
• 多以躯体症状尤其是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
– 头痛、失眠、肢体疼痛等多见?
• 抑郁的核心症状易被忽视
– 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下降、不能通过休息而 缓解的疲乏和动力下降(动力缺乏)
卒中部位与抑郁症
额叶及皮质下神经核富含单胺能神经递质(5羟色 胺和去甲肾上腺)
脑干内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发出轴突 通过前脑内侧束投射至额叶并延伸到过皮质广泛区 域。
前额叶及皮质下损害较后部更易导致抑郁
MCI 抑郁 与AD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pression are at more than twic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 as those without de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