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1、车的发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认识不同车子的功能及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2、激发起对观察周围车辆的兴趣,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3、根据课本提示,自己制作小汽车

活动准备:学生搜集各种汽车的图片和玩具,课件,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学汽车司机开汽车。(播放欢快的音乐)

二、展开: 1、看录像:“马路上的车”,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提问:看,什么车开来了?(公共汽车) 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乘?

看录像:(出租车)仔细看,什么车要开过了?

问:你怎么知道是出租车?你喜欢乘出租车吗?出租车怎么乘?

2、观察、自由交流汽车的特征,

(1)自由观察桌子上的汽车的图片、玩具,进行比较,发现汽车的不同特点。

(2)交流: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车子?你为什么喜欢它?哪里会用到它?

3、教师和小朋友们玩“猜谜”的游戏。

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认识各种各样的车。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我们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请你听清楚老师出的题目,然后回答这是什么车?现在请听题。——一二三,排队等,投币才能坐上车。请问这是什么车?(公共汽车) —

—车子大,坐人少,搬家送货本领高。猜猜它是谁?(卡车)它长得什么样?(出示图片)哪里也要请它帮忙?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谁知道下雨车的名字?(洒水车)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洒水车的图片,。请学生用动作模仿洒水车的样子。它的哪里会洒水?水装在哪里?哪些地方喜欢洒水车?

4、听声音,辨车子。小朋友们真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车子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是什么车来了?(放录音) (警车)模仿警车的声音——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救护车)模仿救护车的声音。——生了急病的时候需要它帮忙。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车子长得各式各样,它们的本领也不一样,这些汽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三、认识各种汽车标志

1、教师出示汽车标志,学生指认。

四、了解汽车的结构,制作汽车模型。

1、出示汽车模型,让学生说说各部分的结构。

2、学生画图,动手了解汽车的结构。

3、以书为例,进行汽车模型的制作。

车的发展

车的发展史

1、轮子的出现古代马车自行车四轮汽车火车电车

磁悬浮列车

2汽车的构造车身轮子动力

教学反思:

2、请你仔细看

活动目标|:1、以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好习惯。

2、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请你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学

生自由观察,教师指名说。

1、教师小结观察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一、说说P9页图画是什么用品?

1、学生观察发言。

2、教师小结

二、活动二助人为乐

1观察P10图画,观察主题:你能帮猎人找出藏在树林里的动物吗?

(1)学生观察后自由说。

(2)教师引导观察

三活动三打电话

1、观察P11图片,观察主题:观察图上谁和谁再打电话?用笔标识出来

2、自由发言

四活动四看一看想一想

1、看看些列图片,哪个物体大。那个物体远?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提醒透视物体的观察方法。

五活动总结

你知道怎样观察物体吗?有哪些好方法呢?

教学反思

3、孙悟空驾云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看图设计玩具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学会看图的方法。

活动准备;1、有关的线操纵玩具。

2、剪刀、尺子、胶水、线绳、卡纸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手拿一根棒身着雷公衫足下踩祥云专斗妖和魔

(孙悟空)

3、说说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和本领

二、制作孙悟空模型

1、工具和材料

剪刀胶水、图样

2、制作方法见书P13页说明。

三、试飞孙悟空模型

1、学生试飞孙悟空模型,注意安全。

2、、教师评价

四拓展训练

请根据孙悟空驾祥云的原理自己设计一个飞行玩具

教学反思:

5、木头和铁钉

活动目标:1、体验探索的乐趣,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并尝试探索、发现改变物体

沉或浮的方法。

4、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惑。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使用记录表的方法

活动难点:尝试探索、发现改变物体沉或浮的方法。

活动准备:水槽铁钉木块石块橡皮

活动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眼睛看老师)

师:好。老师知道啊在夏天的时候,天气是很炎热,小朋友们是不是都喜欢玩水是吗?是!

师:那你们在玩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呀。请小朋友说说。我的玩具可以漂在水上面!我去游泳的时候发卡掉在水里了!... 师:恩小朋友都动脑经去想了,我们会发现有的物体他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会“沉”入水底。对吗?对!

二、教师操作实验,认知沉浮现象、学习记录方法

1、出示铁钉和木块,请学生预测。

2、教师操作实验,验证学生的判断

3、分析原因,探究秘密。

三、牙膏皮和瓶子的实验

实验一:空牙膏皮卷成卷放入水中,判断沉浮。

实验二:空牙膏装满空气放入水中判断沉浮

实验三:空瓶子放入水中,判断沉浮

实验四空瓶子装满沙子放入水中,判断沉浮。

四、联想:由牙膏皮联想到钢铁舰艇

为什么铁块在水里是沉的,钢铁舰艇在水面却能自由航行?

五结束部分

1、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学生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

上的应用等。(演示图片)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

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拓展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

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教学反思:

6魔术鸡蛋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活动准备:

1、两个鸡蛋糖、盐、味精若干一次性杯子

2、课件《淹不死人的死海》

实验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物品,并实验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过程:

一、学生介绍每组“沉与浮”的实验结果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种物体并分组进行实验物体的沉与浮,课上由一位学生来介绍。

将物体按沉与浮分类

师:“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东西放在水肿是浮起来的”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

学生将鸡蛋防如装有水的一次性被子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

生“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教师出示一份水,防如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个水中会浮起来呢”

生“放了盐”

出示盐、味精、糖

“老师在水里加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你认为我的水里放了什么?”

(1)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

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三、死海的秘密

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板书设计:

7、学会打电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明,口齿清楚。

3、学会打电话并懂得打电话中的礼貌用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打电话的一般步骤。

2、难点:打电话内容集中,语气简洁。

三、教学过程:

1、提问激趣,导入课题。

2、读一读。

(1)读1—2自然段,想想打电话首先要做什么?

(2)你知道怎么样拨号码吗?

(3)怎样知道号码已经拨通了?

3、听示范电话,思考问题。

(1)听录音——电话对话。

(2)思考讨论:

A、录音是谁与谁的电话对话?

B、王小红想告诉妈妈什么?

C、改:你觉得打电话中应注意什么?

(3)师小结:A、通话时,做到内容集中,语言要简明扼要。B、通知时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4、试一试(分角色)

同桌之间——学生上台表演——师检查(选2名中下生演)5、练一练。

(1)阅读课文第3部分,思考:

A、王林要打电话给谁?怎样称呼?

B、告诉王林妈妈什么事?

C、这个电话你该怎么打?

(2)检查

(3)在说C的基础上,各自设计对话。

(4)自愿上台表演,共同评议。

(5)师小结。

(6)同桌练习。

6、作业(选择一题)

(1)给班主任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2)给远方的亲戚打个电话,告诉自己学会了打电话。(3)给本地少年宫打个电话,问问有关事项。

板书:

打电话

先:拿耳机,拨号码接通电话接着:向对方问好问清单位再:请对方找通话人作自我介绍然后:开始通话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