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学校整体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的特殊任务。
它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
因此,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运用新技术获取新知的能力、把新知识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标签:兴趣培养主体人格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创新精神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美术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侧重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和培养,使学生通过美术欣赏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获得发展,同时在美术鉴赏、创作及个人修养上得到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认为高中美术教学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鉴赏而产生喜悦、兴趣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可以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后,就会出现一种动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
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pZ8vlohPTxhNbtVZXjfDGQ==术教育更是如此,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纯真、自然的天性,就能够使学生对美术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的那种满堂灌的模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研究性学习。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使学生掌握欣赏、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因此,激发学生自主运用视觉感知,并联系自身兴趣与经验获得审美享受,更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情境下新课程理念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概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学习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情而设,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程序与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可参鉴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由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即“教师讲、学生听”。
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缺乏兴趣。
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情境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品味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
常用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营造立体的欣赏教学氛围,声、形、色并茂,直观性强,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如,在讲《清明上河图》作品时,利用作品的动态视频演示,刺激学生的直觉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
这样的情境教学比起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教师创设情境,将音乐、表演元素融入美术鉴赏课,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对美术作品主题、意境、艺术语言的理解。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2)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4浅谈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国艺术教育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美术欣赏课在学校整体的教育环境中,以其特殊的内容承担着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当教育步入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欣赏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创造、审美、广博知识、人格境界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课题只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随着多媒体使用信息量增大,学科课题综合化都必将大大拓展美术欣赏的容量?高中开设的美术欣赏课程以列为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美术选修课等构成全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突现了美术教育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美术教育要在素质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须突出普及和审美二个方面,才能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取得主动?不能认为开了美术课就是素质教育了,观念不转变美术照样搞应试教育(如重技巧?轻欣赏,重课外?轻课堂,重特长生?轻多数学生等)?美术教育要跳出低层次,实现其阶值就必须改变以掌握专业技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美术欣赏(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学也必须更多融入欣赏内容,对于特长生更应当重视美术欣赏及文化素养),纠正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顽症:艺术教育不艺术(套用其它学科教学模式无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轻理”过于强调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赏评作品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审美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素养,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直觉和情趣,努力构建起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一?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我国美术欣赏起步晚,很多搞美术的人都以绘画实用美术为主,去搞美术理论的相对很少也属于冷门,从而致使美术欣赏很滞后?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文化艺术不断与国外交流沟通及碰撞,美术欣赏被提上发展的日程,目前美术欣赏课正处于在普及中提高这样一个层面上?美术欣赏从2003年起就成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从体制上看美术欣赏课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观?但在现实教学中,美术欣赏课题依然没有改变,从根本上几乎很难改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美术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是学生说的和做的却大相径庭,在他们眼里这是一门副的不能再副的课,既不统考又不高考(美术专业除外),还是多学点考试用的吧,这样更实惠些?不仅学生不重视,社会?学校和家长对美术欣赏课的关注也不够?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尝试美术欣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新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必须是成定论的知识,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接触一些尚在争论的内容?因此,新课程为寻找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相对广泛的空间?现实生活中的话题往往具有亲近感?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现在明星穿着的“破”牛仔裤和学生平时穿的校服问:“这些是美术作品吗?你平时会喜欢穿哪样的服装?”从而引出美的多样性?美的时代性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条件,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使学生感觉到美就在身边,并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想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3?创设情景,从中品味艺术魅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情景设置法等办法,往往事半功倍?4?美术欣赏应从文本欣赏走向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连通美术与社会文化?时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样的活动赋予美术欣赏教育以丰富的意义,无疑给美术鉴赏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种指导与传统教学指导不同,课题研究的答案没有所谓的标准,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报告?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美术文化的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文化的体验与感受?新课程理念要求,美术欣赏教学应该看重其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不要过于追求统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研究问题,从而锻炼创造性思维,增强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三?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审美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就是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对与错的对比?中学生正处在豆蔻年华,感情自然而纯真,对世界的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求?但对社会一些对立变化认识还是很肤浅,所以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审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育就重视视觉形象的运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心灵情感的共鸣,思想冲击,陶冶情操,塑造美的灵魂?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感召力,观尽大千世界中的艺术精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本质,美的真谛?从重视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获取知识的质量,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用直观教具?模型?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视觉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美术欣赏课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方能产生情感共鸣?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们不仅从蒙娜丽莎的脸上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时,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朴素?自然?纯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来,表现出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体现出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从而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许多美术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语?文字所无法描绘的,只能用心去体验?去触摸?如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于通过刻画劳动的美,表现出一种自然淳朴的情感,坚实而凝练的笔调描绘出法国农妇朴实?勤劳?诚挚的品格,优美的自然风光,饱含着一种宁静的生活意趣?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另外美好的学习环境,会使心情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恶劣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心情郁闷,影响学习效果?因此,通过美化育人环境,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2?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策传统的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及近几十年经济的计划管理模式以及过多的_运动影响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爱有知识?有技能但因循守旧?被动驯服,因而忽视乃至压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包括动物)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敢于验证问题的头脑,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头脑?”美术欣赏课利用美术作品的内涵不确定性,让学生大胆想象,并能以我为主?自圆其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极其重要的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象使它有形?”世界的发展大多是从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美术欣赏所培养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相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能力?虽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形成惊人的作品,但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也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提倡成品再创造和艺术的大众化?流行化,艺术家运用他们喜欢的材料,创造出一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作品,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的公有财产?1958年艺术家贾斯伯·琼斯创作的《三面旗》画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渐变形式的美国国旗?这件作品力图使人人都熟悉的图像,复制出来让观者看,给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和冲击力?这便是创作,既简单又富有联想,使艺术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创作,美术欣赏课正努力提高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如废物造型创作,从材料到构思,完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结合社会实际,挖掘有价值的课题,使这种教育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素质?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新型材料与工具发掘新课题?如广告欣赏?标志欣赏?家具欣赏?店面欣赏?环境艺术欣赏等实用性强,想象空间大的课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增强了学习兴趣参与欲?学生的创造力在恰当的指导下,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步骤过程到结果,感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如在我校五十年校庆之前进行庆徽设计,同学们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对标志的理解积极构思,细致描绘,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创造性思维锻炼?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比较常见,效果非常好?3?广博知识的源泉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任何的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社会,并依社会而存在,所以,欣赏美术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背景?风俗?人文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如一位教师在讲雕塑的基本手段时,把“焊”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这在金属工艺发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钢雕塑作品的问世,“焊”恐怕要算是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师在讲述雕塑特征时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间雕塑,反而引起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一定要涉及到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出:山水画是散点透视,因为山水画是移步换景?边走边画,不是很注重客观现实,重写意;而风景画是焦点透视,因为风景画是站在一个点不动进行作画,注重对客观现实的描写,重写实?这几千年的艺术也造就了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东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会延伸到很远?很深?好的美术作品,欣赏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前提,即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外部的形式结构,作品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背景,内部情感意蕴?所以在欣赏的同时,大大的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4?人格境界的提升情感境界在审美中是一个中心问题?美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长江万里图》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民族自豪感;拉斐尔画的《圣母像》激起人们愉悦爱慕亲切的情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审美情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现在全中国正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素质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决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美术欣赏尽管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我国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也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美术欣赏在自身科研方面相对滞后的状态,应该努力以改善?美术欣赏真正切实地实施起来,还会遇到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探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突出?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线,超越了国界,是一种无声的心灵语言交流?与之交流绝不仅是以上谈到的这种作用?一幅优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个中的内容是我们无法尽述的,这也就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我们静静地品味画中的意境,也静静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灿烂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品质,这也正是美术欣赏课的本质目的所在?参考文献:[1]邓福星.《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2]徐芬?赵德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3]姚今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美术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年版.[4]钟俊主.《美育》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5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论文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论文概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应当在是对画作单独的欣赏,而是要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脱离了社会与生活的美术鉴赏课程是不具备活力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创作的真正意义。
在传统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教育方法单一,讲解较为粗浅枯燥,致使学生在美术鉴赏中难以提起兴趣,不乐于听甚至是听不懂教师讲解的内容,这不但不能帮助高中生缓解压力,还会给其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十分不利于新时代高中生个人素养的发展。
虽然我国一直倡导新课堂改革,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美术教师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引导,逐渐缓解传统课堂遗留下的弊端。
1.新时代高中鉴赏课堂活动设计的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原点,通过新知识的引导不断发散学生思维提升认知水平,在学习理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原有知识。
同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最终目标,那么教师就要考虑到何种活动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①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准则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最好时机,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美术大师的思想,在美术世界中缓解文化课带来的压力;同时学生通过对于美术创作背景、立意的了解,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在鉴赏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
②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与解决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输,更应当是师生间形成互动交流的形式。
身为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理解事物的能力,在师生交流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考虑到课堂中学生的真实感受,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寻找解决方案,以此为基准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与理解力。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居于课堂主体地位。
高中美术教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新课改论文2019-01-18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发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积极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进一步深化对艺术的体验和感受。
总的来说,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要迫使学生学习它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极大兴趣的学生。
因此,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翻开中外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大凡美术史上的那些杰出的艺术家,都是一生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进行创新。
美术教育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以及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发现的能力是前提。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呢?1.学会在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
因此,高中美术教师也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而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超长发挥的机会。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
同时,还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切实有效地开展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每所学校的条件不一样,决定了“事在人为”的因素。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摘要】新课改为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普通高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学习中掌握美术的技能与知识,掌握美术学习过程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将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美术教育;重要性;专业素养随着新课改快速的推进,普通高中的美术教育遇到了新任务与新机遇。
要抓住这个机遇,必须要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抓出发,对美术课程进行新定位。
本文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发掘问题,依据新课改这个良机进行相应改进对策,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一、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美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虽然屡屡提倡,但是实行力度都比较薄弱。
自从新课改下,再一次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提上了日程,并付诸于实践之中,作为了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
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清醒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事实上,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理想、文化以及纪律,将学生培养成现代化的新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普通高中放眼于升学考试之中,片面的认为学生只要学好升学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是品学兼优。
因此普通高中根本就没有重视学生品德思想教育,没有培养他们实际能力,导致学生的能力不强、品学欠缺,学生整体的素质不高。
总体来分析,新课改下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美术教育关注不够。
在升学率的影响下,许多家长、教师以及学校仅仅看重的是升学率,是学生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至于素质教育几乎都靠边站去了。
现实之中就是这样,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唯一的标准就是每年升学率多少,考上了多少重点大学生。
而学校衡量教师工资依然是依据升学率,通过学生考试分数来判断其优异。
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团队精神、责任感、动手能力以及艺术素质等,都不会引起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几乎是可有可无的。
2、学生无力学习美术。
学生一走进高中,几乎都要面临学校与家长的双重压力,天天埋头进入到题海之中,忙得昏天黑地。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探讨
探索篇•课改论坛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能力培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针对学科教学构建一个围绕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美术教学中鉴赏课具有培养学生审美和感受美术魅力的积极作用,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探讨薛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曲塘中学,江苏南通)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培养目标,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鉴赏课的有效教学是学生形成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展新型的教学理念,认识到鉴赏课需要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感受和鉴别,构建一个基于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互动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当然针对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探究和优化设计,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步提升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美术鉴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整合教学资源,优化鉴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积极创设鉴赏教学情境,引入信息技术设备高中美术的鉴赏教学是集视觉和思维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视觉,增强鉴赏教学效果。
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多媒体具有生动立体的教学效果,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教学功能。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多媒体资源进行鉴赏教学,针对美术图片、文字、影像和动画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个充满趣味和引导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鉴赏教学活动中。
例如,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搜集具体的美术鉴赏作品,运用趣味性的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
像作品《清明上河图》的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图画,利用动画演示的形式把静态的《清明上河图》变得生动形象,激发高中生的鉴赏兴趣,结合图画中熙熙攘攘和热闹丰富的场面要求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高中生感受作品描绘的场景,使得高中生融入作品,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的培养,倡导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多元化。
这就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美术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学生能学好美术,形成美术素养的关键是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想理解、掌握、研究所学内容,从而转变为创造的动力。
兴趣学习具有情感色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自我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并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的开始和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悬念,善于诱导,要不断激发学生短暂的兴趣和思考活动来达到培养持久兴趣的目的,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幽默,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录像、光盘、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教师精心制作范画、教具,精心装裱学生作业,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用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旅游,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此外,在课程结束时,教师要适时将知识扩展、延伸,留下问题,让学生保持对美术的好奇心,从而有兴趣想上下一节课或课余时间自己研究。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第一位,有效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课改美术欣赏教学方法审美能力2010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将在甘肃省全面普及和展开。
通过对其它省、市实施情况的考察和了解,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繁重和艰巨的,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美术教师应该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不能脱离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
如果教师没有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怎么能进入课堂,又怎么能去实施新课程呢?也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
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面临着新课程的挑战。
所以,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他们应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学科有深厚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方能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文化传递的使者,尤其是高中欣赏课,对教师的文化素养要求就更高。
据了解,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关注作品的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当前的文化背景及这一背景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一种紧迫感。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呢?第一,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特征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通过理解各个学科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第二,美术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文化教育学科,它的知识面很广,而艺术又是相通的,无论音乐、美术、戏剧、影视都是通过视觉带给人美的享受,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人文学科及理性科学知识,大量阅读中外美术大师的作品和生平介绍,多看画展,多听音乐会,听艺术讲座,还要博览群书,获得多方面的知识。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论文(4篇)第一篇:新课程下美术教学与创新新课程是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教学体制与教学观念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现实,所必须做出的变革。
在传统应试体制和观念下,思想陈旧,其与市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育模式无法相互适应。
特别是美术教学,在传统应试的体系中,其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在新课程理念下,推进美术教学的与创新,势在必行。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冲突分析1、美术教学的边缘化与美育的目的无法适应新课改的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增长,使得其各个能力全面提升。
而素质是包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而美育的中心环节及是美术教育。
在推进素质全面的同时,传统美术模式却与美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无法适应。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受到应试的偏见影响,美术学科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副科环节。
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无论是课时还是授课内容,美术往往容易被广大教师所忽视。
本来就显得偏少的学时安排,往往面临着其他学科的挤占。
而在教学效果评估及学习成绩的考核上,美术往往不能有所体现。
其次,目前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弱化趋势,就师资力量而言,其往往相当薄弱。
在教学水准和教学方式上,无法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涌入。
并且,由于缺乏足够的发展空间,美术教师队伍还呈现出人才流失的现象。
这更加大了传统美术教学的困境。
2、美术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无法与学生兴趣形成共振受到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显得非常陈旧和落后。
当前,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基础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其在美术教学上,仍然呈现出教学方式简单、内容弱化、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
美术在一些地区的课堂上,被简单地等同于画画,而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仍然处于临摹阶段。
对模型的简单模仿和对画面的单一呈现,是当前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学生绘画上没有把美术欣赏指导放在较高的位置,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对美尤其是美术之美进行欣赏,以促进其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的养成。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摘要:美术鉴赏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文从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转变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等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培养鉴赏能力美术鉴赏是一项高尚的精神活动,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积极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对策。
一、妙法激趣,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迸发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美术教师更是不言而喻。
如果能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会给美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美术教师应注意发挥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幻灯片、录像等;在学校的专用美术橱窗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作;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会等;举办各种讲座,结合作品讲些画家的生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高尚、美好的情操。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要善于把学生的情感、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让学生悦目、赏心、怡神,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
新课程下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究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
作为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和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确立和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美术教学探究高中美术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的功能,是培养中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从本质上和学生内心深处来分析,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课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品德思想的重要方式。
科学实践证明,美术学习的过程能有效锻炼人的右半脑,促进观察、想象、形象等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美术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对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正确理解作为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中的每件美术作品不单单只是一幅画,它既包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又渗透着作者的爱恨情仇,作品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
有的作品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教师不仅要熟悉课本的内容,而且还要掌握与所讲内容有关的丰富的课外知识,这样在上课时,教师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以此设计教学,才能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与发展。
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的窗口作为高中学生,其身心发展伴随着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美术创作同样与能力都有所发展。
关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几点思考【摘要】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对我们高中美术教师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根据调查研究中高中美术欣赏课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要求,提出提高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审美能力新课程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具备全新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发展”始终作为教育的中心。
教育观念的改变是改变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的根本所在,也是美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前提,美术教师只有在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以下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思索:一、构建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美术教师大都具有美术专业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强调学科知识的常规教学胜任自如。
美术新课程却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符合时尚,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的内容加强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联系,强调了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新课程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等等,这些要求促使我们美术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展,学习与美术课程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学行为师生角色要有新的定位,改变过去教师代替一切的陈旧模式,摆正各自的位置和角色,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平等、互动的原则下,进行双向交流和合作,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教学气氛,努力实现教学创新的飞跃。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应只是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是一种启迪思想,组织和促进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合作者。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美术鉴赏是高中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然而,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主体性,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美术鉴赏课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和品味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鉴赏课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样式,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美术鉴赏课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策略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集体或个人的艺术作品展示,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2.注重与实践结合。
美术鉴赏课教学应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美术馆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修养。
3.突出艺术史教育。
美术鉴赏课可将艺术史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学习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背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4.注重跨学科教学。
美术鉴赏课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例如语文、历史等。
通过与语文的结合,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解读能力;通过与历史的结合,深化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美术鉴赏课教学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欣赏、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使学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艺术作品。
6.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论文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摘要: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中学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
本文将主要分析美术欣赏教法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欣赏教法;素质教育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然而美术欣赏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伴随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全发展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
新形势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越发举足轻重,而目前的美术欣赏课还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1.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表现普通中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
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高中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由于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
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
新课程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新课程高中美术教育论文【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常被忽略,误认为是专门培养学生特长的一门课程,与学习成绩无关。
因此,美术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美术教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高中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是目前美术教育的热点话题。
鉴于此,文章简单阐述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不足,然后提出几点建议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有效性1.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念的缺失。
很多人都认为,美术就等同于绘画,甚至有些教师也这么认为,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就比较片面的,美术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而绘画只是美术教育当中的一部分。
而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美术教师都未准确的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第二,思维的局限。
目前,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很多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画一幅作品作为示范,然后学生就跟着老师的作品进行观察模仿或者创新,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传授学生绘画技巧,而是根据学生画好后进行点评,然后教师最为直观的判断是学生画得是否一样,正是这种思维的局限,才导致学生学习美术时的墨守成规,以致失去了他们自身思维发散、创造的能力,因此,很难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美术教育目标。
2.提高高中美术教育的措施2.1转变美术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是学生围着老师在转,往往忽视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
而新课改理念提倡的是以人文本,注重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当前学生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加强引导和改变学生对美术的错误认识,同时教师也应对之前认为美术等于绘画的错误认识进行自我反省,要重新加强对美术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发,先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热情开始,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1]。
湖北省高中美术论文 高中美术欣赏新课改体会
高中美术欣赏新课改体会纵观高中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元素。
比如,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然而,以目前的状况看,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实施.就我校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材单一,现学生只有<<美术鉴赏>>模块一书,学生根本没有选课的条件和自由.2、现有教学环境不理想,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待完善。
3、师生认识不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已属可有可无之列,纯粹"次科".师生暂时还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4、社会的认同,家长的理解需要一段时间。
事实就摆在眼前,作为老师,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以平等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在我校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教学,又怎样贯穿新课标的精神?下面,我主要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开发美术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将美术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自由、灵活、开放地选择学生身边的,最熟悉、最喜爱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内在的发展和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开发利用具有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如在国庆节前,我们开展民间剪纸活动来迎国庆、庆国庆,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一节课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让同学们了解了民间艺术的特色,并自觉的保护这一传统。
2、发掘地方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创造性的开发与利用,比如利用植物叶子及根茎、果壳等,通过巧妙地构思,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在课堂上,学生在玩中学,又在学中乐,一批批有装饰和实用价值的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学生们在制作中感受到了美感。
浅谈新课程理念_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_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摘要: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我的教学,基于此,本人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些思考,培养学生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美术的语言和美术的手段来看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中学美术鉴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它是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美术鉴赏教学的颠覆。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我的教学。
基于此,本人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尝试,体验作品内涵审美鉴赏课的教学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审美知识的教学,更是使受教育者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
这就要求审美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的表象,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作品、感受艺术家、感受作品的内涵。
艺术鉴赏活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活动需要主体的直接参与。
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木刻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木刻的特征和独特的制作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工具,尝试着在木版上刻几刀、拓印出来,学生之间交换拓印,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体验木刻与其他绘画作品的区别,谈谈木刻的概念、特点等艺术要素。
让学生尝试体验,自己归纳木刻的艺术内涵,这样设计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是非常有效的欣赏途径。
美术欣赏教学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逐渐提高对艺术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能成为对艺术乃至艺术以外一切美的因素进行审美赏析的人。
为提高欣赏教学质量,适当的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的内容是应该的。
但不应为了吸引学生,使审美欣赏课变成为故事课、道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摘要: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中学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
本文将主要分析美术欣赏教法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欣赏教法;素质教育
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然而美术欣赏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伴随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育对于中学生的健全发展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特殊作用。
新形势下的中学美术欣赏课越发举足轻重,而目前的美术欣赏课还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当前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
1.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表现
普通中学的美术教育区别于专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就是其具有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并有一定建立于兴趣之上的应用性,皆着眼于螺旋上升的发展。
而对技能的片面强化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情意美感内容的有机联系,形成小学与中学间的智能断层和高中毕业生审美素质的严重匮乏,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美术教学必须遵循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循序渐
进等原则,遵循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在教学中也需要采用直观、形象、情感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而前述两种顾此失彼的误导都与此相去甚远。
2.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由于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技能教育忽视了动机与兴趣、情感与审美的心理基础,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
美术学习又是学生眼、脑、手和材料密切配合的智能、情感与操作活动,美术教学任务实现的具体表现也是促使学生的眼、脑、手协调并用,因而学习呈现着“观察→思维(感受)→表现观察……”的循环渐进过程。
而前述两种教育均切断了这个螺旋型过程,不能实现视有所惑、脑有所思、手有所政、料有所用的最佳结合,违背了学习规律。
3.当前美术教育和现实应用之间严重脱节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主要课程之一,除了对受教育者的审美结构的美育功能之外,还具有伦理结构的德育功能、智力结构的智育功能以及身心结构的健康功能。
只有这些功能的全面发挥,方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完善个体。
二、课内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使得教学内容形象化
实物欣赏具有书面教学无法比拟的价值和优势,将课内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课外的实物欣赏中,能够使学生消化掉抽象化的知识,
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首先,老师可以与当地的展览馆、博物馆、画廊或者收藏机构联系,组织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去参观。
参观前,老师先介绍一些观看美术展览的态度和方法,以及美术展览的操作过程,等等,引导学生由课堂书本知识向课外实践经验过渡。
在参观中,通过阅读作品的详细介绍,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解,再结合实物的参观,可以增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同时,老师还应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特别是通过对一些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解析,使其开阔眼界。
参观后,要求学生们写出课外活动感想,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像风景画、静物画,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血衣》、《南昌起义》等,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
内容,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
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内容过多过滥,学生会厌倦,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6.欣赏后要有检查和总结。
可以采用提问、谈话及开卷考试的方法来进行。
使之达到复习巩固减少学生遗忘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识到: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方法,而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逐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关心学生的成长,重视美术欣赏课在实施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汤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