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合集下载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

会计基础第1章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库存现金B、运输设备C、专利权D、开办费正确答案:A解析:在四个选项中,现金属于流动资产,运输设备、专利权、开办费均为非流动资产。

因此,A选项正确。

2.一般说来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

A、是有区别的B、相互一致的C、不相关的D、相互可替代的正确答案:A解析: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法律主体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因此,A正确。

3.下列各项中适用于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A、配比原则B、权责发生制C、可比性D、谨慎性正确答案:B解析:用来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其他均和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无关。

因此,B选确。

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资产要素的是()。

A、应收账款B、预收账款C、债权D、专利权正确答案:B解析:按照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除预收账款外的其他选项都符合资产的定义,而预收账款则是企收他人的账款,在没有提供货物给他人之前,属于企业的负债。

5.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A、过去义务B、现时义务C、将来义务D、潜在义务正确答案:B解析:在负债的定义中,明确指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因此其他选项错误。

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

A、商品销售收入B、劳务收入C、租金收入D、代收款项正确答案:D解析:在收入定义中包含A、B、C三个选项的内容,代收款项不属于收入。

7.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

A、谨慎性B、可比性C、可理解性D、可靠性正确答案:A解析: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因此在存确定性的前提下,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8.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

A、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B、可以变动,但须经过批准C、可以任意变动D、应当一致,不得变动正确答案:A解析:可比性原则要求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简答题目与答案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简答题目与答案
(7)填制要及时。各种原始凭证一定要及时填写,并按规定的程序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
18.审核原始凭证主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原始凭证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填制记账凭证和记账的依据。这是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和准确,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的重要环节。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以及及时性等几个方面。
5.试述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答:两者的联系: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
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科目和账户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
(1)记录要真实。原始凭证所填列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数字,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实际情况。
(2)内容要完整。原始凭证所要求填列的项目必须逐项填列齐全,不得遗漏和省略。
(3)手续要完备。单位自制的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者其他指定的人员签名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公章;从外部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1)必须将所有账户的余额都记入到试算平衡表中。如果有遗漏的话,就会造成期初或期末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不相等的情况发生。
(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就说明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要仔细查找原因,使得试算平衡表能够平衡。
(3)如果试算平衡表经过试算都是平衡的,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就是正确的,因为有些错误的出现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比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或者是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记错了账户等等。

基础会计(职业技能答案)

基础会计(职业技能答案)

基础会计:1.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A)。

(单选题)[A]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也无论其采取什么样的企业组织形式,它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会计工作,进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一定都是法律主体[C]会计主体等同于法律主体[D]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没有可比性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C)。

(单选题)[A]人民币[B]该种外币[C]两种方式均可[D]没有规定3.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D)。

(单选题)[A]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B]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C]会计核算应当有可靠的凭据证据以复查数据的来源和信息的提供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D]在必要的情况下,真实性原则并非不可违背4.会计核算所要反映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做出经济决策,即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是(C)的要求。

(单选题)[A]可比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真实性原则5.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D)的要求。

(单选题)[A]可比性[B]相关性[C]真实性[D]配比性原则6.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A)。

(单选题)[A]实际交易价格[B]实际交易价格,但要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C]现在的市场价值[D]按照谨慎性要求,A C项哪个小,选哪个7.谨慎性原则要求(D)。

(单选题)[A]从会计确认方面来说,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B]从会计计量方面来说,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数额[C]从会计报告方面来说,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D]谨慎性原则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8.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D)。

职业技能实训--基础会计题目及答案

职业技能实训--基础会计题目及答案

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实训》基础会计题目及答案1、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分类,“固定资产”账户属于( C )。

A资产类帐户 B成本类账户C存盘账户D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2、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是( A )。

A原始凭证B记账凭证C收款凭证D付款凭证3、“限额领料单”按其填制方法属于( B )。

A一次凭证B累计凭证C汇总凭证D计算凭证4、当经济业务只涉及货币资金相互间的收付时,一般填制( B )。

A收款凭证B付款凭证C转账凭证D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5、销售商品一批,部分货款已收回并存入银行,另有部分货款尚未收回,应填制( A)。

A收款凭证和转账凭证B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C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D两张转账凭证第6题: 下列单据中属于自制原始凭证的是( C )。

A购买材料的发票B收回销货款的进账单C工资计算单D运费收据第7题: 明细账从账簿的外表形式上看一般采用( B )账簿。

A订本式B活页式C卡片式D多栏式第8题: 在结账以前,如发现账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错,应采用( A )进行错账更正。

A划线更正法B红字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D B或C都行第9题: 记账以后,如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的金额有错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正确金额),而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应采用( C )进行错账更正。

A划线更正法B红字更正法C补充登记法D B或C都行第10题: 对现金清查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A )。

A实地盘点法B抽样盘点法C估算法D推算法第11题: 清查银行存款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 D )。

A推算法B测量计算法C实地盘点法D对账单法第12题: 在实地盘存制下,平时在账簿中对财产物资( A )。

A只记增加数,不记减少数B只记减少数,不记增加数C先记增加数,后记减少数D同时记增加和减少第13题: “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而造成的( C )。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该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 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营 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 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的含义 持续经营指企业不考虑破产清算的因素,以 企业是持续、正常的经营为前提。 2、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它可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 而为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 题提供了基础。
三、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含义 会计分期指把企业连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 为地划分为一定的等距的会计期间,分期结 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2、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有了本期与非 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 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要求。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 与其成本、费用应当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 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 在该会计期间内确定。 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 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所谓历史成本就是 取得或购建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 金或其他等价物。
§3﹣2 会计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 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 2、相关性/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3、可理解性/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 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7、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
当保持必要的谨慎态度,不得多记资产或收益,少 计负债或费用。

会计法律关系主体

会计法律关系主体

会计法律关系主体会计法律关系主体是会计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会计法律关系中⼀定权利的享有者和⼀定义务的承担者。

从理论模型图中可以看出,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会计⾏为主体、会计主体、国家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其他单位、对会计信息有合法需求的投资者和债权⼈等。

这⾥需要指出⼀点:对于会计信息的使⽤者,要成为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要具有法律规定的条件。

如,会计研究⼈员在没有履⾏⼀定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利⽤会计信息进⾏研究,如果研究⼈员利⽤的是失真的会计信息,导致研究结果错误,在此情况下,会计信息⽣成和报告者不需承担法律责任。

要真正理解会计法律主体的含义,还应当澄清会计法律关系主体、会计法律主体、会计主体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会计法律关系主体不同于会计法律主体。

会计法律主体是根据会计法享有法律地位,具有权利义务的主体。

它是⼀种静态的表现,只是为主体参加会计法律关系提供了⼀种资格和可能。

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加⼊到现实的会计关系中时,会计法律主体才成为会计法律关系主体。

也有⼈从这个⾓度将法律主体分为两类,即法律联系主体和法律关系主体。

(2)会计法律主体不同于会计主体。

⾸先,两者界定的⽬的不同。

会计主体假设是为了明确财务报表信息的反映对象,划清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反映的空间范围,⽽法律主体的界定是为了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者。

其次,两者的范围不同。

会计主体泛指任何有独⽴核算要求的个体,既包括法⼈,也包括合伙、独资企业甚⾄⼀个单位的不同部门,⽽法律主体仅指能够以⾃⼰的名义独⽴承担责任的个体,包括⾃然⼈和法⼈。

个⼈合伙、独资企业通常认为不是法律主体,其法律责任由合伙⼈或者独资企业的投资⼈承担。

但这两者,完全可以成为会计主体。

上述可见,会计主体不同于会计法律主体,会计法律主体不同于会计法律关系主体。

⾃然,会计法律关系主体更不同于会计主体。

这⼀点,也可以从会计法律关系理论模型图中看出,最为明显的⼀点,就是会计主体作为⼀个整体,只是会计法律关系主体中的⼀类。

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 P4A.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B.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必然是法律主体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不一定是法律主体D.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也一定是会计主体2、库存现金清查中发现现金短缺,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处理,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D )P11A.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B.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C.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D.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3、对于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企业应当( C )P11A.根据“银行对账单”记录的金额入账B.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同时入账C.等有关单据到达时再进行账务处理D.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自制原始凭证入账4、某企业与4月10日销售商品收到带息票据一张,面值50 000元,年利率8%,6个月期,于6月10日贴现,贴现率为10%,该企业实际收到的贴现金额应为( A )元 P11A.50267 B. 49763 C. 52000 D. 500005、在会计实务中,预付账款业务不多时,企业可以通过( C )科目来核算预付账款业务。

P12A.应收账款 B. 其他应收款 C. 应付账款 D. 预收账款6、企业对某项存货是否加以确认,应以企业对该项存货是否( C )为依据。

P25A.实际收到B.支付货款C.具有法定所有权D.支付订金或签订合同7、企业购入存货时,在允许折扣的期限内取得的现金折扣应( D ) P25A.作为营业外收入 B.作为其他收入 C.冲减存货账面成本 D.冲减当期财务费用8、某企业赊购某商品,商品报价为10000元,商业折扣为20%,现金折扣为2%,企业在折扣期间付款时,应( D ) P25A.借记“应付账款” 10000 B.贷记“银行存款” 10000C. 借记“应付账款” 7840D. 贷记“银行存款” 78409、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在( B )科目反映。

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

某会计主体
发 展 趋 势
破 产 清 算
7
2,作用 ,
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 资产,按原来承诺的条件去偿还债务, 资产,按原来承诺的条件去偿还债务, 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 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才能按流动 历史成本计价, 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 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
8
17

5
判断题:会计主体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 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一般来说, 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一定 都有法人资格.
6
二,持续经营
(一),概念 ),概念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 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 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 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 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 持续经营发展 闭. 两
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概念 (一),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 单位或组织. 单位或组织.
为"谁"服务,"谁"就是会计主体. 服务, 就是会计主体.
2
(二),作用 ),作用
(1),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空间范围; (2), 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 (2),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 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 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3)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区分开 (3)将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区分开 来.
3
(三),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章节训练营(第七章 财务会计概论)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章节训练营(第七章  财务会计概论)

税务师《财务与会计》章节训练营第七章财务会计概论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因为财务部不可以独立考核自己的利润并控制自己的经济资源,所以是不能作为会计主体进行单独核算的。

注意,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基本假设-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持续经营。

因为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才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如果企业处于破产清算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以清算价值计量。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旦企业进入了破产清算程序,所有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就不再适用,就应采用破产清算程序。

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我国实行公历制会计年度是基于会计分期的会计基本假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这里的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C,在多种货币存在的情况下,应确定一种记账本位币。

我国境内的企业一般要求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多项选择题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选择,除了一般企业在选择确定记账本位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外,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选项E属于一般企业在选择确定记账本位币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会计基本假设(综合)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选项B,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而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选项D,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为什么法律主体必须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为什么法律主体必须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内容介绍
扩展资料: 关于会计主体 1、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一般表现为独立核算的企业,也就是"实" 的空间,即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各有关方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然而在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日益多样复杂化,会计主体的典型形态企业变得越来越模糊。 2、一方面,在络化的经济中,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延伸,产生了¨虚"、"实"两个并 存的空间;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物理空间"的概念,构成了"媒体空间",使得一项交易可在瞬间完 成,资金也可以瞬时联结在一起工作,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地重构分合,拓展了会计基本假设的 领域。
为什么法律主体必须是会计主 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名词解释: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是指活跃在法律之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人。
内容介绍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 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 司,或是企业内部单独核算的部门或分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2、法律主体通常指对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就不同的法律而言,就有不同的法 律主体之称。如《公司法》规范下,法律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3、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 (1)在具体领域内,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如工商银行某省分行,在公司法领域它不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他可以说不是法律主体,但他必须进行会计核算,为会计主体。 (2)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
谢谢观看
参考资料:会计法律关系
会计法律关系是会计关系被会计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会计关系必须以会计事 实为基础。会计事实是会计事务活动中所出现的客观情况。如商品买卖行为一旦发生,便在特定 的会计主体之间产生收款付款的事实,从而形成特定的会计关系。这些关系一旦被会计法律规范 所确认,就形成了会计法律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会计事实都是会计法律事实,只有被会计法律 规范所确认和认可的事实才是会计法律事实。同样,也不是所有的会计关系都是会计法律关系, 只有被会计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会计关系才是会计法律关系。由此可见,会计法律规范的存在是会 计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和依据;会计事实的出现是会计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而会计法律关系的形 成是会计法律规范对会计事实调整的结果。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临考密训卷一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临考密训卷一

2023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临考密训卷一1 [单选题](江南博哥)下列选项中,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的是( )。

A.公司的财务部门B.分公司C.子公司的内设机构D.子公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会计主体要求相对宽松,其范围大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要求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有独立的财产,可以对其进行独立核算。

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而法律主体是指活跃在法律之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人。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选项ABC错误,公司的财务部门、分公司以及子公司的内设机构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选项D正确,子公司既是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

2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无须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是( )。

A.消费税B.房产税C.车船税D.印花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选项A、B、C,均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选项D,印花税不需要预计应交数,支付时直接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故选D。

3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有关应付职工薪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职工缴存的职工教育经费属于职工薪酬B.将自产产品与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不属于职工薪酬C.支付给职工配偶的福利不属于职工薪酬D.为职工支付的工会经费不属于职工薪酬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选项A表述正确,职工教育经费属于短期薪酬;选项B、C、D表述错误,自产产品与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为职工支付的工会经费、支付给职工配偶的福利均属于短期薪酬,属于职工薪酬的范畴。

故选A。

4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是( )。

A.支付的企业所得税B.收到的现金股利C.支付的银行借款利息D.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选项A正确,缴纳税款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选项B错误,收到现金股利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选项C错误,支付的银行借款利息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选项D错误,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022-2023年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初级会计考试《初级会计实务》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列选项中,既是会计主体又是法律主体的是( )。

A.公司的财务部门B.分公司C.子公司的内设机构D.子公司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会计主体要求相对宽松,其范围大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要求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有独立的财产,可以对其进行独立核算。

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而法律主体是指活跃在法律之中,享有权利、负有义务和承担责任的人。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是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选项ABC错误,公司的财务部门、分公司以及子公司的内设机构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选项D正确,子公司既是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

2.下列各项中,关于无形资产表述错误的是()。

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至少于每期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要计提减值准备B.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C.出售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D.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可以转回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选项C错误:出售无形资产形成的净损失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3.下列各项中,与使用权资产有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租赁负债”科目核算租赁使用权资产形成尚未偿付的负债,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已偿付的租赁负债额B.承租人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两者孰短的期间内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C.在租赁期开始日后,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承租人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后续计量D.确定使用权资产发生减值,应当对已识别的减值损失进行会计处理正确答案:A、C本题解析:选项A错误,“租赁负债”科目核算租赁使用权资产形成尚未偿付的负债,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未偿付(而非“已偿付”)的租赁负债额;选项c错误,租赁期开始日后,承租人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承租人应当参照固定资产有关折旧规定,对使用权资产计提折旧;选项B、D正确。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基础 第1章 判断题 共97题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基础 第1章 判断题 共97题

第1章判断题共97题(T - 对、F - 错)1、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 )对错正确答案:T2、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

( )对错正确答案:T3、会计主体是指企业法人。

( )对错正确答案:F4、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 )对错正确答案:T5、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可以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 )对错正确答案:F6、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两部分。

( )对错正确答案:F7、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都属于企业的财务成果。

( )对错正确答案:T8、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一般是法律主体。

( )对错正确答案:F9、会计的职能是一成不变的。

( )对错正确答案:F10、会计的职能只有两个,即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

( )对错正确答案:F11、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核算规定了时间范围。

( )对错正确答案:F12、我国企业会计采用的计量单位只有一种,即货币计量。

( )对错正确答案:F13、货币量度是会计核算的唯一计量尺度。

( )对错正确答案:F14、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指企业发生的所有的经济活动。

( )对错正确答案:F15、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并不是完全按照固定的顺序来进行的,往往可以交叉使用。

( )对错正确答案:T16、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

( )对错正确答案:F17、凡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的支出,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 )对错正确答案:T18、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会计核算都必须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 对错正确答案:F19、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

( )对错正确答案:F20、在会计年度内企业将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会造成本年度净收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对错正确答案:T21、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2024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

2024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

2024中级会计经济法知识点1.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哎呀,这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可太容易混淆啦。

会计主体呢,就是咱们在会计核算的时候划定的一个范围,就好比你在画个圈,这个圈里的经济活动就是会计要管的事儿。

像一个公司的某个部门,它也可以是个会计主体呢,虽然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

而法律主体可就不一样啦,法律主体那是在法律上有独立人格的,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

比如说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它既是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

这就好比是一群小伙伴在玩游戏,会计主体像是游戏里的一个小团队,而法律主体就像是能自己出去闯江湖,承担后果的大侠。

这里面还有个好玩的事儿呢。

一个企业集团,它有好多子公司,从会计角度看,每个子公司是个会计主体,整个集团也是个会计主体。

但是在法律上呢,子公司是独立的法律主体,集团可不能完全等同于子公司那样的法律主体哦。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咱们先说会计分期这个事儿。

你想啊,企业一直在运营,要是没有个分期,怎么知道啥时候赚钱了,啥时候亏了呢?就像咱们的日子,一年一年的过,会计也得把企业的经营活动分成一段一段的。

有了会计分期,就有了年度、季度、月度这些概念,这样咱们就能按时出报表啦。

还有持续经营这个前提。

就是假设企业会一直经营下去,不会明天就关门大吉了。

这就好比你种了一棵果树,你就盼着它一直长,每年都结果子,而不是种下去就想着它马上死了。

如果没有这个假设,会计核算那可就乱套了,很多处理方法都得变。

3. 会计要素资产可是个大概念。

资产就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比如说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那都是资产。

就像你自己有个小存钱罐,里面的钱就是你的资产,它能让你买到想要的东西。

不过这里面也有讲究呢,像租来的东西,要是租的方式符合一定条件,也能算是企业的资产呢,这就有点像你租了个小房子,虽然房子不是你的,但是你在租的这段时间里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事,能带来好处。

负债就不一样啦,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

销售产品等,才是A公司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作为该A公司投资者的甲、乙、丙等人的有关经济活动则不是该A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向A公司提供材料的另一些公司的经济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还有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的财务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

这样,作为A公司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就界定为A公司,即只核算以A公司名义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从而就严格地把A公司与A公司的投资者、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以及与A公司发生或未发生经济往来的其他公司区别开来。

另外的公司就是另外一个会计主体了。

1.会计主体的含义在哲学认识论中,主体是表示人与外部世界活动关系的观念,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指抽象的自然人,而是指以社会联系存在的社会人。

其属性及主要特征:1、能动性: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并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客观世界进行变革的发动者和承担者。

2、社会性:主体在对客体进行变革时,与社会结成了广泛的联系(社会关系),因而吸取了社会所赋予的品格和力量。

3、实践性:只有进入实践活动的事物,方能构成主、客体关系,否则,主、客体只是各自孤立的,互不相干的个别事物。

主体与主体性密不可分,“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而不是主体作为人的规定性。

主体作为人的规定性称之为人性,而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主体性。

主体性最根本的内容是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简言之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陈先达,1991)。

一方面讲了人与主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涉及到了主体性最根本的内涵。

首先,主体是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主体,也就是说,主体与人不能划等号,只有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实践、认知和审美主体。

主体最本质的特性是它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主体性的内涵。

陈先达认为,主体性最根本的内容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最集中的品质。

但他忽略了主体性还有受动性的一面。

主体性说到底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主体性只有在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

企业的会计假设

企业的会计假设

企业的会计假设
企业的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前提。

企业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四个方面;每一个企业的会计假设简述如下: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一般来说,法人(或称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绝对是法人。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期限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进行结算。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缩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有了会计分期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

只有货币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财务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构成了现代会计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者首先概念不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即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

法律主体通常指对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就不同的法律而言,就有不同的法律主体之称。

如《公司法》规范下,法律主体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民法》规范下,法律主体就是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力能力的自然人、公民等。

在具体领域内,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如工商银行某省分行,在公司法领域它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他可以说不是法律主体,但他必须进行会计核算,为会计主体。

而一个法律主体,可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自然人,他可以不记账,不是会计主体,但他也可以是法律主体啊。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生产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监督的组织,一般来说,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都是一个会计主体,比如,一个公司、一个商店、一个车间、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在会计里的含义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单位,通俗地讲,就是有资格在法院打官司的单位,或者,有资格成为原告或被告的单位,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法律主体。

你可以起诉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但是你不能起诉一个车间,因为这个车间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他只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完全对等,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因此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有独立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收支、盈亏并编制会计报表,如果一个会计主体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则不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也可以称为法人。

从概念上讲,会计主体的内涵要广,即会计主体包容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

在过去的教材中,曾经提及“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由于法律主体在概念上包含了无需建账核算的自然人,其后教材也就作出了相应的修订。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生产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