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规划知识点

合集下载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

城乡规划知识点总结引言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乡村和农村进行统筹规划、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以实现城乡之间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城乡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创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

城乡规划知识点包括城市规划、乡村规划和农村规划等内容,涉及空间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对城乡规划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

一、空间规划1. 空间结构城乡规划的根本任务是塑造城乡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城市一般居住区、城市特殊用地区、城市绿地和水域等组成部分。

乡村空间结构主要包括村庄、农田、林地、水域等组成部分。

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空间效率。

2.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产业区、教育文化区、生态区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规划中,要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农田布局、林地布局、水域布局等,保护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3. 空间利用合理利用城乡空间资源是城乡规划的核心任务。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在乡村规划中,要科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二、土地规划1. 土地资源土地是城乡规划的基本要素,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城乡规划的前提。

要对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保障耕地、林地、草地等基本农田资源的稳定和永续利用。

2.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城市规划中,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生态绿地、农田保护和土地整治项目,落实城市用地总量和建设用地指标,降低建设用地的总量和强度。

农业农村发展(知识点)

农业农村发展(知识点)

农业农村发展(知识点)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农村发展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一、农业现状与问题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但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导致环境问题。

再次,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为了改善农业发展状况,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应用。

其次,要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

再次,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

三、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可以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例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

其次,可以推动农业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再次,可以鼓励农村创业创新,支持农民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农村休闲产业。

四、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加强基层自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其次,要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再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

五、农村发展政策与措施为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制定农业支持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村土地流转等。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

再次,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六、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挑战与对策在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加强调整和优化。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有待解决,需要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

再次,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需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益。

农村经济发展(知识点)

农村经济发展(知识点)

农村经济发展(知识点)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正朝着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改革、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金融支持等几个方面,介绍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一、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使农民的土地承包期限延长到30年,增加了土地流转的灵活性,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将散地整合起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则允许农民将宅基地流转、抵押、租赁等,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农业产业仍然重要,但涉农产业和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涉农产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农机服务等,通过加工、包装等环节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特色产业则是指依托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发展起来的产业,例如乡村旅游、农家乐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旨在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需求。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和服务。

其中包括设立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到农村地区。

此外,还加大对农民的金融扶持力度,提供贷款、信用担保等金融服务,促进农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从土地改革、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我国政府致力于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策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好的前景。

乡村振兴应知应会知识点

乡村振兴应知应会知识点

乡村振兴应知应会知识点乡村振兴应知应会知识点(序)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着人口减少、经济困难等问题。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凝聚农村发展的共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介绍,乡村振兴中应知应会的知识点,以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背景、原则、方法和前景。

(主体)一、乡村振兴的背景乡村振兴的背景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源,导致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另由于人口减少、年轻人外出打工等原因,农村劳动力紧缺,经济活力不足。

二、乡村振兴的原则乡村振兴的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发展要关注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要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可持续发展要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乡村振兴的方法1.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乡村交通、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3. 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农村人才培养和流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创业能力;要加强农村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人才回乡创业。

四、乡村振兴的前景乡村振兴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乡村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乡村振兴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总结)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有关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

有关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

有关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农村发展的定义及背景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提高。

农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民富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如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差距的缩小、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的推进等。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农村创业创新农村创业创新是指利用农村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和创新型企业,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3、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是指在农村地区提供居民生活、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的产业。

发展农村服务业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逐步多元化。

三、农村经济结构调整1、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指根据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如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

3、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务机构和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如信贷、保险、融资等。

四、农村社会结构调整1、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扶持农村劳动者提高收入。

2、城乡人口流动与结构调整城乡人口流动与结构调整是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推动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平衡,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专硕知识点总结一、农村发展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一)农村发展概论1.农村发展的概念和内涵2.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3.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4.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二)农村经济发展理论1.农业现代化理论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理论3.农村经济增长理论4.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三)农村社会发展理论1.农村社会变迁理论2.农村社会结构调整理论3.农村社会管理理论4.农村社会发展战略理论(四)农村环境发展理论1.农村生态保护理论2.农村资源利用理论3.农村环境治理理论4.农村环境发展战略理论(五)农村政策与管理理论1.农村政策制定理论2.农村政策执行理论3.农村管理体制理论4.农村治理理论(六)农村发展实践案例1.中国农村发展历程2.中国农村发展成就3.中国农村发展问题4.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经验二、农村发展专业的专业技能(一)农村调研和统计分析技能1.农村综合调查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数据收集和调查报告编写的方法和技巧(二)农村政策与规划制定技能1.农村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政策文稿撰写的方法和技巧(三)农村项目管理和实施技能1.农村项目设计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2.农村项目实施和监督的方法和技巧3.农村项目评估和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四)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技能1.农村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2.农村资源利用技术与方法3.农村生态建设技术与方法三、农村发展专业的科研能力(一)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科学研究的基本逻辑和规范3.科学研究的基本技巧和技术(二)农村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1.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2.农村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3.农村环境发展的前沿问题4.农村政策与管理的前沿问题(三)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与执行1.科研项目的选题与设计原则2.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审批程序3.科研项目的执行与总结方法四、农村发展专业的实践能力(一)实践项目的组织与管理1.实践项目的策划与设计2.实践项目的组织与调度3.实践项目的监督与总结(二)实践调研与案例解析1.实践调研的方法与技巧2.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评价3.实践问题的解决与改进五、农村发展专业的创新能力(一)创新思维与方法1.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创新技术的导入和应用3.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二)农村发展实践创新案例1.农村产业发展的创新案例2.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案例3.农村环境保护的创新案例六、农村发展专业的职业素养(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1.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2.职业操守的表现和作用3.职业操守的影响与改进(二)团队协作与项目领导1.团队协作的原则与方法2.项目领导的技巧和策略3.团队协作的有效性和成果七、农村发展专业的综合实际能力(一)综合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1.综合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评价2.综合实际问题的解决与改进3.综合实际问题的实施与总结(二)综合实际项目策划与管理1.综合实际项目的策划与设计2.综合实际项目的组织与调度3.综合实际项目的监督与总结以上是农村发展专业的相关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实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村庄规划设计知识点总结

村庄规划设计知识点总结

村庄规划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村庄规划设计是对农村地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旨在改善农村环境、提升村庄品质、促进农村发展。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的村庄规划设计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

二、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村庄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村庄布局,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区,如水源地、湿地等。

其次,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节约用地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此外,要注重水土保持措施,采取防止农田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三、村庄功能布局合理的村庄功能布局是村庄规划设计的核心要素。

首先,要合理划分村庄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农田区、公共服务区等。

其次,要考虑村庄的交通布局,确保交通便利与安全。

此外,还需要考虑村庄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等,以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四、村庄建筑设计村庄建筑设计是村庄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建筑风格应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其次,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满足村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此外,还需要注重建筑的节能和环保性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五、村庄公共空间设计村庄的公共空间设计是提升村庄品质的关键。

首先,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为村民提供社交和休闲的场所。

其次,要注重公共空间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氛围。

此外,还需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为村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六、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是村庄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重视村庄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和修复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和遗址。

其次,要注重村庄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提供展示和体验农村文化的场所和活动。

此外,还需要注重村庄的文化景观设计,营造具有文化特色和魅力的村庄形象。

七、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是村庄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首先,要注重村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

农村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农村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农村发展是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发展。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农村发展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日常粮食和农产品供应,也关系到国家人口结构、民生福祉等方面。

农村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由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发展对中国国家经济和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农村是国家经济支柱,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整体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另外,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国家社会安定与稳定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农耕文明时期,中国农村是社会经济的主要载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

农业生产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水平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国的农村发展经历了农田水利、水库建设、粮食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发展历程。

为了推动农村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比如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设立农村扶贫政策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农村发展的特点1. 经济结构单一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依托农业,农业生产占据着经济总量的较大比重。

此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具有很强的单一性。

2.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程度相对城市要低,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力整体水平低。

3. 劳动力流失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少,农民可以选择的就业岗位有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较大的农村人口外流现象。

4. 农民收入低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一直相对较低,导致了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也是农村发展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四、农村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乡村振兴地理知识点

乡村振兴地理知识点

乡村振兴地理知识点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地理知识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乡村振兴中的地理知识点。

一、区位优势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可以决定乡村的交通便利程度、资源禀赋情况等。

优越的区位可以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例如,位于交通枢纽地带的乡村可以便利地接入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乡村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等。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根据不同的自然资源特点,可以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发展农田灌溉,提高农业产量。

三、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和市场需求,可以发展适合当地的农产品。

例如,山区可以发展养殖业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平原地区可以发展大规模粮食生产。

四、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利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可以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等。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实现农业生态化、生态农业和农田休耕等目标。

五、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良好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例如,修建农村道路可以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建设水利设施可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建设农村电网可以提供电力支持。

六、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止土地退化和水源污染,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措施,可以保护农村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乡村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农家乐、农产品体验等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农村专项计划知识点总结

农村专项计划知识点总结

农村专项计划知识点总结一、农村专项计划的背景1. 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外流,导致农村人口数量减少,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受限。

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农村专项计划的制定目的为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出台了农村专项计划,旨在通过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共赢。

二、农村专项计划的政策支持1. 政策支持的范围农村专项计划囊括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内容,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 资金支持机制国家对农村专项计划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旨在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缺口问题。

3. 优惠政策支持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国家对农村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农村专项计划的实施1.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专项计划旨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村级道路、改善农村供水供电条件、建设农村卫生院等,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2. 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专项计划通过支持农村企业发展、扶持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3. 农村教育医疗农村专项计划还重点支持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农村专项计划的成效1.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专项计划的实施,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专项计划的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的繁荣,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基层治理水平提高农村专项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为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 陶佩君主编)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 陶佩君主编)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人本发展理论: 人:人是所有对策的行为主体,是所有社会学科的共同研究对象。

资源: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升人的发展能力,塑造人;分工:通过社会分工深化,实现人的优化配置,安置人;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开发人的发展潜能手段;目标:满足人的发展多种需求目标。

人本发展理论模型:资源、制度、分工第三层次:手段第二层次:主体第一层次:目标制度放在最左边意味着制度对其他模块具有决定性影响作用;资源放在最上边意味着资源对行为主体及其他模块具有提升型作用;分工放在最下边意味着分工对其他模块具有支撑性作用。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既包括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也包括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看,又涵盖了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和政策制度安排等四个方面;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看,又涵盖了人口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事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1、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带动农业效益增长;2、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3、统筹城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4、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5、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

农村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PREES系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五大子系统贫困与反贫困发展理论贫困线与贫困程度:贫困线是用特定的福利指标划定的表明贫困标准的指标,即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和社会发展阶段下,用价值量表示人们维持最基本生存需要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费用,一般量化为货币形式—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为0,说明社会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基尼系数为1,说明社会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乡村振兴的业务知识

乡村振兴的业务知识

乡村振兴的业务知识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体系是指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等。

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可以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指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释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民生产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六、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传承是指对乡村历史、民俗、艺术等方面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可以提高乡村文化自信心,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是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

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八、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旅游业,主要包括农家乐、民宿、生态旅游等。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近年来,乡村振兴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作为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农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的进程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路程中,任重道远,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深入掌握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是深化认识、明确方向的必要前提,也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要素。

本文汇总了50个乡村振兴必看考点,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乡村振兴知识体系。

一、乡村振兴的基本概念1. 乡村振兴的定义2. 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3. 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二、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 乡村产业发展6. 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7.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8.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三、乡村振兴的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9. 中央文件《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意见》10.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1.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三农”领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12. 万链湖:振兴乡村旅游的样板13. 安岳黄桃:推动农产品品牌化的典型14. 徐州张庄:产业扶贫的成功实践15. 村民委员会:农村治理的基本单元五、农村产业发展16. 良种选育与种业服务17. 农产品产销对接18. 农村电商与物流19. 乡村旅游与特色小镇六、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 乡村医疗卫生21. 乡村教育22. 农村文化建设23. 社区养老服务七、乡村生态文明建设24. 生态保护与修复25. 农村环境治理26. 农村生态休闲农业27. 农村生态旅游八、乡村治理体系建设28. 村规民约与自治29. 村务公开与监督30. 村民自治与法治31. 村庄整治与规划九、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32. 资金投入与财政支持33. 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34. 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35. 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十、乡村振兴中的问题与挑战36.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资源37. 资金投入与资金管理38. 经营主体结构与产业链布局39. 市场需求与发展动力十一、工作重点和措施40.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41.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2.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43. 开展农业食品安全整治44. 推动农村物流发展45.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6. 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47. 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48. 打造特色乡村旅游49.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50. 加强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总之,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乡村振兴是指通过创新和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下面是乡村振兴的50个知识点:1.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意义2.乡村振兴政策和导向3.农村土地制度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5.农村金融体系建设6.农民收入提升7.农业转型升级8.农产品品牌建设9.乡村旅游产业发展10.农村电商发展1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2.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13.乡村基础设施建设14.基层党组织建设15.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16.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17.农村人才引进和培养18.乡村治理和社会管理19.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乡村教育和发展21.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22.农村文化传承和创新23.农村体育休闲产业发展24.农村电力和能源发展25.农村通信和互联网建设26.农村交通和物流体系建设27.农村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发展28.农村住房改善和安居乐业29.农村卫生环境改善30.农村农业技术创新和研发31.农村农产品加工和农食品安全32.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33.农村社群经济和合作社发展34.乡村人居环境整治35.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36.农村资本流动和农村金融支持37.农村电商和互联网+农业38.农村就业创业和劳动力转移39.农村产业带动和农民增收40.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41.乡村创新创业和科技兴农42.农产品产地品牌建设43.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4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45.农村青年的职业发展和创业支持46.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47.农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48.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融合49.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50.乡村振兴的综合治理和综合效益评价以上是乡村振兴的50个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陶佩君主编)

农村发展概论知识要点(第二版陶佩君主编)
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基本对策: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经济主体多样化金融需求;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社会救助、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和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
参与式发展理论
参与式发展理论内涵和原则 内涵:1、介入决策及选择过程,促进权力再分配;2、作出承诺与贡献,创造发展动力;3、利用与控制资源,参与利益分享;4、尊重乡土知识,让农民参与创新过程;5、促进能力建设,树立自组自立的意识。
原则:建立合作的关系;重视过程,而不只是结果;普遍提高人的能力,而不只寄希望于“能人”和“带头人”;制度化保障,机构化推行。
农民参与式农村发展的步骤:发展问题诊断、双向评估、实地检验、参与式监测和评价、推广或改进。
社会性别意识: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出现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
实践篇
影响农民人均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农业的弱质性,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的缺陷,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所拥有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和其他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配构成关系的体现,是一个庞杂的大系统。P120
农民六大核心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制、讲风尚、爱健康。
土地属性:资源、资产、生态、工程、社会、权籍。
农村金融体系:以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格局。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组成。
农村社区指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

乡村振兴必看考点50个知识点乡村振兴是中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民生活的富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乡村振兴中的50个知识点。

1.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2.农村发展战略的转变3.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4.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5.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7.农村土地制度8.农村金融体系建设9.乡村环境保护10.乡村治理体系建设11.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发展1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基本内容1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原则15.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政策措施16.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背景17.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原则18.农村土地制度的内容和路径19.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20.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路径21.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22.乡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3.乡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24.乡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25.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26.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27.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28.产业扶贫的概念和目标29.产业扶贫的主要内容30.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31.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概念和目标32.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内容33.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政策措施34.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概念和内容35.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和挑战36.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37.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和目标38.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39.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40.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前景41.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42.乡村旅游的政策措施43.农民合作社的概念和作用44.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路径45.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46.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47.农村电商的主要内容48.农村电商的政策措施49.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50.乡村教育的措施和路径以上是乡村振兴中的50个知识点,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重点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知识点。

政治乡村振兴战略知识点

政治乡村振兴战略知识点

政治乡村振兴战略知识点政治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国家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政治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重要抓手。

本文将重点介绍政治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知识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是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失,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乡村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是农村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遵循了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农业农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农民利益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坚持市场导向和农民主体地位。

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民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第四,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

第一,实施乡村产业革命。

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

第二,推进农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

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人才向乡村流动。

第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乡村公共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第四,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民福利,落实农民权益保护措施。

第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修复。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知识梳理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知识梳理

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尤其是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乡村呈阶梯式发展2、城市虹吸效应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3、农业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科技普及不足,产业链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农村经济发展4、城乡之间基础服务设施差距大,乡村落后于城市5、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业平稳发展,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乡村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制度,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发展规划广义的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土地整理:1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土地可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实行的区域涵实施的内容包括土地的开发和复垦,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国家措施,包括农地即农村土地整理,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是指农地整理,盖农村和城市。

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

农业区域是指农业生产特征类似且空间联系密切的地区,即在农、农业区域:2农业区域之间存在区际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一定地域。

业生产上具有类似的条件、差异性,而在农业区域内部又具有一定的区内共同性。

、技术规划:3技术规划是在概念规划的指导和框架内进行的规划,是指对规划以及为实发展目标以及空间安排等进行的谋划,涉及范围、欲达到的技术水平、现概念规划目标而设计的途径、措施与步骤等。

农村发展战略是指农村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等的总体谋、农村发展战略:4,农村根据对影响经年)30年、20年、10划。

可以理解为:在较长时期内(如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分析和预测,从关系到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发展全局的各方面出发,制定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所需达到以及实现上述要求所要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所需着力的重点,的目标,施。

、发展:5一般对发展含义可界定为: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完善、它也可以理解为进步、发展作为一种目标,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提高和深化。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资源:6土地。

土地资源既包括自然范畴,即土地的自然属性,也包括经济范畴,即土地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村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村镇体系:7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

根据政策的一般涵义,农业政策是国家为改善农业运行和促进农、农业政策:8(一般地,农业政策被认为属于经济政策,是关于农业部业发展而进行的干预。

门的经济政策)(一)简述农村发展规划的特点、全局性:农村发展规划问题属于全局而非局部,属于整个发展的长远性1 问题,而非短期的个别的方面,属于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非表面的现象。

、导向性:农村发展规划是对规划区域内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进2行长远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农村区域未来的发展,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结构比例、规模、速度以至布局日趋合理,并对相邻的区域、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差异性:不同的农村区域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村经济发展的3现有的基础和水平以及在国民经济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历史、异,必然导致在今后的发展方向、重点及应采取的措施、途径等方面的不同。

、动态性:影响农村区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及对区域4区域又是一个开放性同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的系统,不断通过输入和输出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

(二)农村零售商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内容发展农村零售业要做好战略上面对农村零售商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市场环境,的选择。

、农村零售商业的发展要求实施连锁经营。

农村零售商业存在的总量较大1决定了发展单体居民点分散和人均购买力较低的现实,与个体规模不经济并存,经营(如大型超高、大型百货商店)在农村行不通,连锁经营则可以在这些方面扩大农村零售商业企业的规模和抗拒风险规避农村零售商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农村广阔的潜在市场为农村零售商同时,提高农村零售商业经营效率;的能力,发达的通讯设施和物流配送技现代的交通条件、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术为农村连锁经营奠定了基础。

、以日用消费品经营为主导发展零售业。

相对城市来说,广大农村,乡镇2目前正处于传统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现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总体落后于城市,随着我国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代生活方式阶段。

乡镇商业的大好现在是大力发展农村、农村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日益增强,转移,时光。

农村商品市场存目前,。

“双重服务”、农村消费者需要商品和消费知识的3一是由于农村消究其原因,农村消费者的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在不少安全问题,二是由于企业几乎是消费维权的盲区,法律意识淡薄,费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品牌传播过多信赖央视与广大农村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偏差的矛盾,品牌只顾普及名牌产品农村市场普及成本高昂与价格竞争力城市与农村末端渠道断货的矛盾,丧失的矛盾。

(三)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了解政府方针政策。

与规划项目承办方进行交流,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1 策以及对规划任务的要求和意愿。

、收集基础资料。

多方收集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重点是当地政府规划2 部门积累的资料和相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现场调研。

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园区的概貌有明确的形象概念,必须进行3 认真的现场勘测。

、资料整理分析。

这是调研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勘察4从定性到定量研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的分析整理,究园区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

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主要特点(四)、计量性或可量度性。

农村发展规划指标必须是可以计量的,或用数字、1 符号进行量度的项目。

农村发展规划指标是具体的或可直接被感知的项目。

、具体性或可感知性。

2、重要性或代表性。

农村发展规划指标必须是对反映农村社会现象具有关3 键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而不能是次要的,说明不了问题的概念。

、时间性。

农村发展规划指标必须是具有明确时间规定的项目,而不是没4 有时间界限的概念。

(五)农村发展规划的一般程序、规划准备工作1 、背景资料收集2、背景资料整理分析3 、规划方案设计4 、规划方案评估5 、报批定案6 、实施阶段7 (六)区域分工的主要理论、成本优势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分工理论是基于国际分工与贸易,1年发表的个《国富论》中,1876后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解释区域分工,斯密在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提出和阐述了比较成本优势学说。

中,《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在其著作、要素禀赋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代表人物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2,把区域分工,区域贸易与生产要素禀赋紧密地联系起模型)H-O赋理论简称(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来,差异,并由此决定了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年代后期,由赫尔普曼、克鲁格曼、格鲁斯曼80世纪20、新贸易理论。

3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新贸易理论”等人提出的易,并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外部性等思想来建立新的理论,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世界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分工和4一些新的贸易理论开始注意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日趋融合。

区域分工、更重要的是从产业和企业本身竞争它们不仅从国家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角度来考察国际贸易的原因。

(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鼓励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1 也是发展,没有增长就谈不上发展;以发展为主题、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一定区域内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2就就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如果经济活动的规模超过承载能力,一定的,不具有可持续性。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发展经济的母的不是为了生产产品本身,而是3还取决人类的生活水平高低不仅取决于消费品的数量,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良好的环境质量相联与消除贫困、也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联系,于消费方式,系。

(八)农业用地划分的依据、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土地是一种多宜性资源,同一种土地可以有多1 种用途,每一种用途都对土地有不同的质量要求。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

土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同时它又是2 更大区域内的重要的环境构成要素。

、因地制宜,合理划分。

按照土地的质量状况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3 用土地。

、社会经济因素。

在确定农业生产用地时,还应该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需4 要,生产经营方针、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等社会经济因素。

(九)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1 、工业装备普遍采用。

工业装备是现代农业的硬件支撑2、先进科技广泛应用。

先进的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 、产业体系日臻完善。

完善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4、生态环境受到重视。

注重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农业5 发展的基本趋势。

(十)农业区域的形成因素、自然条件因素。

农业自然条件是由各种自然要素综合形成的,包括地质1条件、地貌条件、水文条件、生物条件等各种因素,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对农业生产这些区域自然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相互关系,必然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农产品市场因素。

农产品市场,包括从农民或农业生产者到加工者、销2随着经济的与其他生产形式是不同的,售商直至家庭消费等一系列环节的运动,发展,农产品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第一农产品自给阶段,第二过渡阶段,第三高级阶段。

、区位因素。

城镇区位和交通区位是影响农业区位条件的两个主要因素。

3城镇建设与居民点一方面,城镇区位对农业对农业区域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与城镇的相另一方面,从土地利用界限上限定了农业区域的分布;的非农用地,而影响农业区域的内部生产结构。

决定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空间分布,对区位差异,在商品经济对农业区域也有很明显的作用。

交通是否方便和距离市场远近与否,农业区域范围的扩大有非常明对农业限界的推进,交通便捷靠近市场,条件下,显的作用。

(十一)布局农用地的时候应考虑的问题、土地的生产条件与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

由于各地区土地生产条件的不1尽在规划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所以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就不同。

同,可能安排在最适宜的地段上,以求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用地与居民点的距离。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资料要从居民点2所以在收获季节大量的农副产品又要从生产地运回居民点,运往农业生产用地,应尽量把运输量大和用工多的农作物布局在居民点附近。

、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关系密切,彼此相互3依赖,相互促进,总之,对关系密切的生产部门,在布局农用地时要尽可能地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以便为合理组织各部门的生产创造条件。

、有利于机械作业。

农用地的布局方式直接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效率,土4地集中连片、平坦、开阔,就会降低机械作业的空行率,减少油料消耗,在布局土地平整、尽可能把机械化程度高的作物布局在交通方便、各类农业生产用地时,集中连片和外形规整的土地上,以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