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西亚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西亚地理知识点

西亚地理知识点

西亚地理知识点一、地理位置与边界西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东邻南亚,西濒地中海,南界非洲,“三位一体”的国际地缘环境赋予了它独特的地理地位。

西亚的边界线比较复杂,北部与欧亚大陆相连,东北与中亚接壤,东南与南亚接壤,南部以红海和苏伊士运河隔开非洲,西部以地中海与欧洲相望,西北与中东欧相接。

二、地理特征与地形地貌西亚地区是一个多样性极高的地区,其地理特征与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之一——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拥有富饶的河谷平原。

沙漠是西亚地区的一大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沙漠之王“撒哈拉沙漠”。

此外,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也是该地区的显著地形特征。

三、气候和自然资源西亚地区气候多样,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地中海,该地区存在着地中海气候,雨量较充沛。

一些国家,如以色列,凭借先进的灌溉技术,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也能保持丰富的农业产出。

此外,西亚地区的水资源也相对匮乏,人类对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地区之一。

众多中东国家凭借能源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

此外,西亚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黄金、铝、煤炭等。

四、文化与历史遗产西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个地区涌现了包括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众多古老文明。

这些文明为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伊拉克的巴比伦城遗址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五、经济与发展西亚地区的经济主要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支撑,同时也发展了多元化的产业。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石油产出国家依靠石油出口维持经济。

以色列、阿联酋等国家则凭借发达的科技、金融和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

六、社会与人口西亚地区的人口非常多样化,拥有多个民族和宗教群体。

伊斯兰教是该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对其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亚知识点总结识

西亚知识点总结识

西亚知识点总结识1. 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横跨东经25°至60°之间,南北长约3000公里,东西宽约约3000公里。

它的东北和北面是黑海、里海和红海,西面臨著地中海和伊朗高原,南面连接波斯湾地区;东部则是中亚地区。

这一地区被誉为“十字路口”,由于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交汇点。

2. 历史文明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经诞生过数个重要古代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波斯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

这些文明给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地区,人类已经认识到了铜的制作和使用,开启了人类文明史。

3. 宗教西亚地区离不开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这里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西亚地区展开扩散,对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

犹太教和基督教则起源于以色列,也在这一地区有着广泛传播。

4. 资源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矿藏等。

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这里的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外,西亚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大麦和大豆等农作物的地区之一。

5. 战乱与冲突西亚地区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与冲突困扰。

多年来,这里的政治局势动荡,地域之间多次爆发冲突和战争,导致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例如,近些年来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的战争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周边国家。

6. 现今中国与西亚地区近年来,中国与西亚各国的合作日益加深。

中国积极参与西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兴业,实现了双方利益的互补。

同时,中国还在西亚地区积极发展与各国的文化、教育、沿海等合作项目,致力于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本地区的未来发展助力。

西亚地区,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历史文明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

了解西亚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友好交流与互鉴。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西亚又称西南亚,亚洲西南部地理区。

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在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泊)之间,是地理学习内容中重要的板块。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1):伊朗高原区闭塞的山间高原包括高原内陆及其周围山地,主要由南北两侧的边缘山地及中间高原盆地所构成。

其边缘山地属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山带。

分为两支,北支主要有厄尔布尔士山脉、科彼得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南支是扎格罗斯山脉、莫克兰山脉、基尔塔尔山脉,并东延成苏来曼山脉。

伊朗高原南北介于中亚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湾之间,西邻亚美尼亚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接印度半岛区的塔尔沙漠,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最宽为1500公里,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伊朗,小部分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

伊朗高原周围山地高大险峻,尤其是兴都库什山和扎格罗斯山脉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盖的山峰高大连绵,十分壮观雄伟。

干燥的伊朗式气候伊朗高原气候主要属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具有大陆性显著、温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点,因此称伊朗式气候。

南部边缘为热带干旱气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处在副热带高压带及东北信风带,地势较高,气流多来自干燥内陆,高原内部又呈盆地状,导致本区气候具有突出特点:大陆性显著,冬凉夏热,年较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大部分地区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仅在边缘山地特别是迎风侧降水量较多,厄尔布尔士山北坡和里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过1000毫米,是降水最丰富的地区;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间。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自北而南、从西向东、由山地到内陆盆地逐渐减少的趋势。

内陆流域广大封闭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广大的内流区(包括无流区),内流、无流区约占其总面积的2/3。

高原上没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长度不大,流域面积有限。

地理西亚知识点

地理西亚知识点

西亚的地理知识点包括:
组成和范围。

西亚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等地区。

它包括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阿富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黎巴嫩、塞浦路斯等,其中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地理位置。

西亚位于亚洲西部,主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的热带和北温带,大部分位于30°E-70°E,全部位于东半球。

它位于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欧洲、非洲)和五海(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之间。

西亚通过苏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自然地理特征。

西亚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

平原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如两河流域。

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的死海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

西亚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

资源。

西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利比亚等是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2
人种和宗教。

西亚以白种人阿拉伯人为主,其中阿拉伯人分布最为广泛。

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其中伊斯兰教是绝大部分人信仰的宗教。

西亚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西亚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西亚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西亚地区,位于亚洲的西部,东临南亚、中亚,西濒地中海与非洲隔海相望,北接黑海与东欧地区,南界红海与东北非地区相接,是一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区域。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西亚地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与范围西亚地区大致包括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土耳其半岛、两河流域等地。

这一地区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欧洲三大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也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 地形地貌西亚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原、山地和沙漠。

伊朗高原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貌之一,拥有众多山脉和盆地。

此外,阿拉伯半岛以沙漠和半沙漠地形为主,而土耳其半岛则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3. 气候特点西亚地区气候多样,但以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日照充足。

此外,地中海沿岸地区则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 水资源与农业水资源在西亚地区极为宝贵,许多地区依赖地下水和河流灌溉。

农业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棉花和水果等。

由于气候干旱,灌溉农业在该地区尤为重要。

5. 石油资源与经济西亚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石油产业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许多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都是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

除了石油产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也在一些国家逐渐发展起来。

6. 人口与城市西亚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带。

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城市有开罗、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利雅得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场所。

7. 文化与宗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的历史和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伊斯兰教是该地区主要宗教,阿拉伯语是主要的宗教和文化语言。

此外,该地区还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耶路撒冷的圣殿山、麦加的圣殿等。

8. 环境问题与挑战西亚地区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等。

初一西亚知识点总结

初一西亚知识点总结

初一西亚知识点总结一、地理1. 西亚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洲西南部,横跨了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等国家。

西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地势复杂,山地居多,地中海、黑海和波斯湾等大海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和气候类型。

2. 西亚地理特点西亚地理特点有:地中海气候、干旱气候、多山地势和石油资源丰富。

3. 西亚地理重要地理要素西亚地理重要地理要素有:幼发拉底河、欧弗拉河、幼发拉底河盆地、美索不达米亚、高加索山脉等。

二、历史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欧弗拉河流域,涵盖了今天的伊拉克和叙利亚。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发明了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和城邦,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阿拉伯帝国的兴衰阿拉伯帝国是一个由阿拉伯人所建立并统治的帝国,其疆域曾覆盖包括今天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等国。

阿拉伯帝国在文化和科学上也有许多成就,如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但帝国后期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入侵等原因而逐渐衰落。

三、宗教1.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西亚地区最主要的宗教,它以《古兰经》为教义,信徒们每天都要朝拜一次,信佛陀只有一个真主。

伊斯兰教对社会、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伊斯兰的神职人员称为伊玛目,信奉者称为穆斯林。

2. 犹太教犹太教对西亚地区的宗教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犹太教的起源地和发展中心在以色列,其中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城。

犹太教以《圣经》为教义,影响了西方宗教文化的形成。

四、语言西亚地区主要语言有阿拉伯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其中阿拉伯语是最主要的语言。

阿拉伯语的文字为阿拉伯文,它是一种连写文字,从右到左书写。

五、文化1. 文学西亚地区的文学发展颇为丰富,代表作有《一千零一夜》《古兰经》等。

2. 艺术西亚地区的艺术以装饰艺术居多,如欧洲的建筑、油画等。

西亚地区知识点总结

西亚地区知识点总结

西亚地区知识点总结地理西亚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东临印度洋,南靠阿拉伯海,西隔红海与非洲相望。

西亚地区地势多为高原和山地,地貌复杂,有长江、黄河、维斯特外伊河等著名河流。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不多。

历史西亚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中心之一。

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最早的城邦,人类开始熔炼金属、种植庄稼、建筑水坝、编写文字等一系列文明活动。

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波斯文明等在该地区相继出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西亚地区,成为主要宗教,形成了阿拉伯文化和阿拉伯帝国。

文化西亚地区文化多样,有阿拉伯文化、古埃及文化、波斯文化等。

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中心,艺术、建筑、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古埃及文化以金字塔、神庙等建筑和神话、神像等为代表,具有鲜明的特色。

波斯文化则以宫殿、花园、油画等为特色,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宗教伊斯兰教是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信徒众多。

伊斯兰教由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于7世纪,并很快就在该地区得到传播和认可。

伊斯兰教有“五功”即:信仰、祷告、斋月、天课、朝觐,众多信徒都会按照这些规定来生活。

此外,基督教、犹太教、佛教等也在该地区有一定信徒。

总结西亚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历史上曾诞生过许多伟大的文明,信仰也是多元的。

这一切为西亚地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为人们了解西亚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视角。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西亚地区。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一、地理1. 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毗邻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地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陆地桥梁,地中海的东岸。

2. 地形地貌:以沙漠为主,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巴基斯坦沙漠等;另外还包括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

3. 气候条件: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气温高,变化较小。

受到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区夏季干燥,冬季湿润。

二、历史1. 古代文明:西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巴勒斯坦文明等。

2. 宗教文化: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影响深远,对于当地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帝国时代:曾经出现过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大帝国,对于西亚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经济1. 石油资源: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2. 农业:由于干旱气候,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西亚地区依然有一定的农业产出,主要包括小麦、棉花、石榴、橄榄等作物。

3. 工业:在石油资源的推动下,西亚地区的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包括石油加工、化工、钢铁等行业。

四、政治1. 国际关系: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包括中东地区的矛盾,地中海东岸国家的关系,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

2. 冲突问题:西亚地区长期存在着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等问题,地区局势不稳定,安全形势复杂。

3. 宗教政治: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宗教因素对于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化1.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是西亚地区的主要语言;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犹太文化等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

2. 艺术建筑:西亚地区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如古埃及金字塔、伊朗波斯式花园、沙特阿拉伯的哈利勒日却比大清真寺等。

3. 饮食习俗:西亚地区的饮食以羊肉、土豆、橄榄等为主,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茶、咖啡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西亚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1):伊朗高原区闭塞的山间高原包括高原内陆及其周围山地,主要由南北两侧的边缘山地及中间高原盆地所构成。

其边缘山地属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山带。

分为两支,北支主要有厄尔布尔士山脉、科彼得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南支是扎格罗斯山脉、莫克兰山脉、基尔塔尔山脉,并东延成苏来曼山脉。

伊朗高原南北介于中亚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湾之间,西邻亚美尼亚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接印度半岛区的塔尔沙漠,东西长达2500公里,南北最宽为1500公里,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伊朗,小部分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

伊朗高原周围山地高大险峻,尤其是兴都库什山和扎格罗斯山脉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盖的山峰高大连绵,十分壮观雄伟。

干燥的伊朗式气候伊朗高原气候主要属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具有大陆性显著、温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点,因此称伊朗式气候。

南部边缘为热带干旱气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处在副热带高压带及东北信风带,地势较高,气流多来自干燥内陆,高原内部又呈盆地状,导致本区气候具有突出特点:大陆性显著,冬凉夏热,年较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大部分地区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仅在边缘山地特别是迎风侧降水量较多,厄尔布尔士山北坡和里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过1000毫米,是降水最丰富的地区;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间。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自北而南、从西向东、由山地到内陆盆地逐渐减少的趋势。

内陆流域广大封闭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广大的内流区(包括无流区),内流、无流区约占其总面积的2/3。

高原上没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长度不大,流域面积有限。

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节与年际变化都很大,多季节性河流等成为本区突出的水文特征。

高原内部基本上为内流区和无流区,内陆河多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的内侧,流向内陆低地。

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喀布尔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萨巴里湖,全长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长的河流,为内陆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补给,最大径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时在干旱的低地可出现春洪水灾。

其余较大的内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库尔河等。

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边缘山地的外侧,都很短小,流域面积也很小。

最长的外流河是卡伦河,发源于扎格罗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汇入阿拉伯河,全长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湾、波斯湾。

著名的湖泊有萨巴里湖、纳马克湖等,都是内陆咸水湖。

植被自然植被—土壤主要属亚热带荒漠草原、荒漠和灰钙土、棕钙土及漠土系列,自然景观多为半荒漠、荒漠景观。

整个内陆高原基本上是半荒漠和荒漠,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很少,多生长疏生短草和肉质、多刺、根系发达的灌木。

森林面积很少,仅占10%左右,在南里海低地厄尔布尔士山脉北坡森林茂密,多阔叶林,在扎格罗斯山地西部有较稀疏的森林,在山地森林带以上分布着大片的山地草原。

自然资源以矿产资源最为丰富。

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的西南麓,即构造上属新褶皱山地的前缘凹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已探明储量100多亿吨,是西南亚也是亚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产地。

铁矿亦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区,如克尔曼、巴米安等地,储量大、品位高。

铜、铬、铅、锌等矿储量也相当可观。

土地主要是适于放牧的各种草地,可耕地较少,不足总面积的1/5,水源不足,使草场载畜量很低。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2):阿拉伯半岛区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北以亚喀巴湾北端——阿拉伯河口一线为界,东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东南濒阿拉伯海,南邻亚丁湾,西隔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

大致介于北纬12°~30°、东经35°~60°之间,南北长约2240公里、东西宽约1200~1900公里,总面积约322万平方公里。

具有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古老地块上形成台地式高原地形;酷热的热带干旱气候;广大的无流区;热带荒漠景观。

这些特征突出地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之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自然区,并与西南亚其他区表现出整个大区内部明显的区际差异性。

由于这里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故名阿拉伯半岛。

古老台地高原地质构造上,阿拉伯半岛原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中新世以来,向西北延伸部分形成红海——亚喀巴湾——约旦裂谷带,向东北延展部分形成亚丁湾,使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仅苏伊士运河地带基底相连),并以反时针方向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同时,在阿曼湾西南岸因板块俯冲作用形成哈贾尔山脉(沙姆山海拔3352米)。

半岛地体古老,基底主要是元古代结晶岩,在古老结晶岩和火山岩基础之上覆盖有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岩层,除少数地区外,广大地区在构造运动方面稳定,沉积地层基本上保持着平整或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未经历较大的褶皱变动。

热带干旱气候阿拉伯半岛地处热带,太阳辐射强烈,常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高原半岛周围又多是高大山地高原和炎热地区,很少受到海洋湿润气团的影响,所以这里的热带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烈的大陆性,酷热干燥少雨。

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

整个半岛年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0℃,多在15~24℃之间。

南部地区更加酷热,如半岛南端的亚丁,年平均气温为28.9℃,7月为32.5℃,1月为25.4℃,有四、五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超过30℃。

半岛绝对最高气温常有50~55℃的高温。

半岛气温年较差很大,一般在15℃以上,在一些地方可达20℃左右。

阿拉伯半岛干燥少雨。

半岛降水量极少,大部地区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

半岛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水极其贫乏,水系很不发育,绝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

基本上没有常年性河流和湖泊,河流多属干河,干涸的河床仅在罕见的大雨或暴雨后的短暂时间内有一定的水量,形成间歇河。

虽然目前仍可在半岛上见到一些与现代气候—水文状况极不相称的宽深河谷,但其并非今日气候的产物,而属古地理年代较湿润气候的杰作。

阿拉伯半岛上的干河大致可分为内流干河和外流干河两种类型,其中长者可达上千公里。

在古海迹的局部地方尚残留有少量的咸水湖和沼泽湿地。

景观半岛的自然景观主要为荒漠和半荒漠(荒漠草原)景观,此外尚有绿洲景观。

1.干荒漠—热带沙漠景观主要分布在鲁卜哈利沙漠、内夫得沙漠和达赫纳沙漠。

达哈那型荒漠:盛行东北信风,物理风化强烈,细砂多被吹到邻区,地表多为富含氧化铁的坚硬砾石,并被宽窄不等的沙丘地带分割,为无流区。

地表植被极其稀少。

内夫得型荒漠:风积作用地表形成连绵不断的沙丘和沙丘链组成,成为沙质高原。

大内夫得沙漠的沙为白色和红色,小内夫得沙漠多为白色沙。

这里植被也很稀少,雨季来临后,这里一些植物开始生长,绿草如茵,长有白头翁、柽柳等植物。

阿喀夫型荒漠:为由细砂组成的活动沙丘地带,多数尚未固定,随风移动,主要分布在鲁卜哈利沙漠的西部和南部,基本没有植被,只生长一些沙漠先锋植物。

哈拉型荒漠:为熔岩地表组成的荒漠,这里因熔岩地区遭受风蚀而形成,地面皱裂崎岖、尖峰突峭,为特殊的岩漠景观。

荒漠中植物稀少,除局部绿洲外,广大地区只生长稀疏的植被或为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砂土和石质土等漠土是代表性土壤,景观极其单调。

2.荒漠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半岛的边缘地带以及荒漠边缘地带,自然植被以耐旱的干草原为主,多灌木。

3.绿洲景观在阿拉伯半岛上绿洲分布较普遍,但总面积不大,在沙漠及沿海地带零散分布,这里水资源条件较好,多为地下水溢出带或经过开挖的井渠灌溉地带。

在这些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草木葱茏,生长着枣椰树、阿拉伯胶树、阿拉伯相思树、柽柳等。

此外,绿洲和其他肥沃地区能种植各种谷物、水果和蔬菜,有些地区还种植水稻。

水热资源丰富的也门沿海地区热带植物繁茂,可种植咖啡、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

矿产资源丰富,尤以滨临“石油之海”的波斯湾为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

其他资源多较贫乏,特别是水资源极其贫乏,耕地很少,森林及其他植物资源更少,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不利。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区两河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原意为“河间地区”,即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

范围大致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叙利亚和阿拉伯高原,北起亚美尼亚山区(东托罗斯山脉),南迄波斯湾。

大体介于北纬30°~37°之间,地处亚热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低平,高度多在200米以下,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00米,如距海岸约500公里的巴格达,海拔仅34米。

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以巴格达为界,西北部称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部(巴士拉以上)称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士拉以下至入海口为阿拉伯河三角洲。

平原地表多由阶地和河漫滩组成,平原之上仍有局部高地。

由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淤积严重,河床不断加高,所以,在平原上可以见到高高隆起的河岸地带,但平原上的湖泊低地也很引人注目。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除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夏干气候色彩外,其余地区均为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本区气温较高,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干旱少雨。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

气温具有温差较大特点。

如冬季冷空气偶尔南袭,短期的气温也可降至0°以下。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西北部降水多(500毫米),东南部少(100毫米以下)。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以冬雨为主,春秋次之,夏季月份少雨或无雨。

主要是因为冬季受地中海极锋影响,为温带气旋东进路径,所以具有“冬雨”特征,冬雨(12~2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如巴格达为53%,巴士拉为49%。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是流经平原的主要河流。

它们均发源境外的北部山地,为过境河流,其水源主要靠北部山地降雨和积雪融水补给,流经本区时水量逐渐减少,具有干旱荒漠区河流的特征。

中下游区多湖泊和沼泽。

自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和荒漠植物为主,土壤主要为大河冲积土以及棕钙土、灰钙土和各种漠土。

植物比较贫乏,大多为短生和多年生假短生沙漠植物,如柽柳、观音柳、沙枣等。

荒漠草原多数植物为草本植物,其余为荆棘类和球茎类植物。

在常年有水的河岸和沼泽地带,植被繁茂,生长着茂密葱郁的河岸植物,乔木、灌木、草木植物无所不有。

河岸林树种有筱悬树、柳树、榆树、桑树、野苹果树等。

古代,这里运河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农业相当发达。

美索不达米亚石油资源丰富,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

此外,平原水资源较其他西南亚国家丰富。

由于平原有较好的气候、水文和地形条件,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枣椰树,约占全世界的37%,椰枣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椰枣总产量的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