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公开课

合集下载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⒈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⒊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元杂剧简介⒉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⒊《窦娥冤》剧情简介三、整体感知分主角朗读课文,要求:⑴把你认为疑难的问题找出来,讨论交流。

⑵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四、讨论交流⒈讨论交流疑难问题⒉自由发言: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示例:(一)强烈的反抗精神⑴指天斥地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软,错堪贤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⑵三桩誓愿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我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那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二)淳朴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窦娥这善良、完美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⒊谈谈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明确:①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②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五、探究阅读⒈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齐的。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善良、勇敢和忠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压迫,提高批判意识;(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文本。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窦娥的性格特点和心灵世界;(2)探讨《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和心灵世界;(2)比较分析《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探讨道德伦理问题。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2)分析《窦娥冤》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3)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文学鉴赏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应用;(3)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与《窦娥冤》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元杂剧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的质量;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氛围。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背景。

2. 了解《窦娥冤》的剧情梗概。

【教学内容】1. 介绍关汉卿及其在元曲领域的地位。

2.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阅读《窦娥冤》剧情梗概,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及地位。

2. 学生能简要描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窦娥冤》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作用。

第三章:剧情解析【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窦娥冤》的剧情,分析矛盾冲突。

2. 探讨剧情中的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的斗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剧情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剧情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详细描述《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学生能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剧本中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的语言特色,如押韵、对仗等。

2. 探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语言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2. 学生能分析剧本中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感受关汉卿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

学生分享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了解。

2.故事梗概教师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故事发展脉络。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4.领悟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学生结合作品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5.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分析《窦娥冤》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悬念等。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6.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7.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窦娥冤》中的片段。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作品中所获得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窦娥冤》文本。

2.关汉卿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窦娥冤公开课课件

窦娥冤公开课课件
指斥天地
(无奈 怨极)

三桩誓愿
( 诉冤 抗争)
怨愤
指斥天地 反抗
血溅白练
(让人知其冤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桩 誓 愿
六月飞雪
(让人知其清白)
浪 漫 主 义
亢旱三年
(愿上天能惩邪恶)
致冤祸首?
父亲? 张驴儿? 县官?
黑暗社会
今天遇到“窦娥 式”冤情怎么办?
元 关 汉 卿
感 天 动 地 窦 娥 冤
【剧情】
楔 子: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 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押赴刑场,指斥天地; 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冤在何处?
甘愿认罪
善良的窦娥
求走后街 被卖
冤苦的一生
逼嫁
被屈
如何申冤?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掌握文学常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案的公正与正义,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不公现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文章韵律美,感受人物情感。

2. 文学常识讲解: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戏剧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重点语句解析:分析文章中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作者观点。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韵律美。

3.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作者、时代背景、戏剧特点等,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 重点语句解析:分析文章中关键语句,揭示人物性格和作者观点。

5. 分组讨论: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6. 课堂表演:邀请部分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表演:评价学生在课堂表演中的表现,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演技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窦娥冤》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有关《窦娥冤》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课件、视频等资源。

4. 道具:用于课堂表演。

六、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窦娥冤案的公正与正义,反思现实生活中的不公现象。

2. 分析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探讨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 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窦娥冤案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窦娥冤》,使学生了解元代社会背景,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主题,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窦娥冤》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杂剧特点。

2. 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主题。

三、教学难点:1. 元代社会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2. 深入剖析窦娥冤案的根源,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元代社会背景,引发学生对《窦娥冤》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课堂讲解:分析作品主题,讲解窦娥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冤案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元代社会黑暗的认识。

2. 试从人性的角度分析窦娥的形象特点。

3. 推荐一篇关于《窦娥冤》的学术论文,简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5. 选取一个与《窦娥冤》主题相关的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

4. 剧情梗概编写: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创造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5. 现实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窦娥冤》的作者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并理解《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作品作者及历史背景介绍。

故事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题思想探讨。

艺术特色分析。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作品情节的理解与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难点: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的鉴赏。

第二章:作者与历史背景2.1 教案目标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掌握《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2 教学内容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简介。

《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窦娥冤》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关汉卿生平与创作风格,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的相关资料。

第三章: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3.1 教案目标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分析并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3.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探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3.4 教学准备PPT课件: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的相关资料。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案目标理解《窦娥冤》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的概括与分析。

讲授法:讲解主题思想。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4.4 教学准备PPT课件:主题思想探讨的相关资料。

第五章:艺术特色分析5.1 教案目标分析《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语言特色分析。

情节结构特点分析。

人物塑造手法分析。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特色。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艺术特色。

5.4 教学准备PPT课件:艺术特色分析的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 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 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 愦,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 娥的孝顺和善良。
• 张驴下药,误杀己父; •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讨论: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 案还会不会发生?
• 明确: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 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 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 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这些善 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 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 的发生的。
窦 娥 冤
• 关汉卿
窦娥的性格特点
• 本分,孝顺,从一而终思想 根深蒂固,虽感叹命运不济, 忧愁悲苦却能坚强面对
忠贞刚毅
• 婆婆索债,险些丧命; • 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 官吏:贪婪,玩忽职守,草 菅人命,昏愦 窦娥:善良孝顺
讨论:第二折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 矛盾冲突说明什么问题?
• 明确:矛盾冲突:①张驴儿和 窦娥;②窦娥和官府③窦娥和 婆婆
善良的窦娥
人物形象分析
窦娥
是一位坚强刚毅、淳朴善良、至
死不屈、富有反抗精神 的古代劳动
妇女形象。
归纳总结
坚持抗争 宁死不屈
楚 州 亢 旱 三 年
六 月 飞 霜 血 溅 白 练 痛 骂 天 地
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


目标检测
读完此文,作为有良知 的读者,为负屈衔冤离开 世界的窦娥写几句话吗?
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 刻画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 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 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 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 令人同情,越能引发人们的悲痛。因此,这 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 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 和深刻。深化了主题。
这是窦娥 对天地的否定与指斥 对自己不公平命运的呐喊 一个弱者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反抗
你能把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
以及 百姓蒙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 歌颂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反抗 精神。

学习目标
<1>概括窦娥的人物形象,认识窦娥的 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 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矛盾冲 突和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 认识封建社会吏治的腐败黑暗和统 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