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美术馆分析

合集下载

CarloScarpa卡洛斯卡帕精析

CarloScarpa卡洛斯卡帕精析

代表作品1
※ Querini-Stampalia瓜里尼基金会 在翻修(1961-1963)之前时常水患成灾,但在建筑师斯卡
帕的眼里,水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灵感的来源。他没有 把水拒之门外,反而让它在建筑里流动得更加自由,更加戏剧 化:水从水道入口的铁栅门流入,沿着墙进入展室,走道成为 了桥。不同潮位的水在分级的地面上涨落,构成了不同形状的 图案只要时间在流淌,新与旧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文艺复兴 时期的意大利人布鲁乃涅斯基、阿尔伯蒂、伯拉孟特、帕拉弟 奥都曾在旧里加新,但斯卡帕的创造性使他的“新”在“旧” 中显得如此动人。
路易斯·康:在斯卡帕的作品中,的确有许多地方可以找到康的影子, 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气质。除了在个人特性上斯卡帕与路易·康有着相同 之处外,最主要的是他们对于节点和装饰的看法不谋而合。斯卡帕总以百 般挑剔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设计,以至这些设计都必须臻于完美,每个要 素都要准确而完美的结合,他喜欢使用自然的材料,让所有的节点暴露, 并使之具有装饰的价值。路易·康则更是强调“节点是装饰的起源”。
※ 布里昂家族墓园 入口廊——相交的两个圆 左右两侧——向左导向焦点:夫妇
幕,向右导向私密的冥想厅。左侧开口 向上,无限深远且开放的空间效果。
右侧开口向下放开,配合其后的墓园 高墙,压迫性的将人们的目光收束在近 点,塑造静逸、私密的氛围。
暗示的隐喻+富有叙述意味的路径。
代表作品5
※ 布里昂家族墓园 冥想亭
斯卡帕力求创新。他对历史关注,在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之前对各个方 面营养的吸收,可以从各种细节中体现出来,但所有这些都不是不加思索 的抄袭。当别人的建筑语言被斯卡帕吸收的时候,他必然会融入自己的思 想、自己的符号,形成自己的语言,所有的东西都和过去的有着明显的区 别。他追求与众不同,避免任何琐碎,任何不加评论、不情愿地依赖传统。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作为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美术馆之一,其标志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现代艺术的尊重与创新。

标志的设计以红砖为主题,寓意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当代艺术的探索。

首先,红砖美术馆标志以红色为主色调,这不仅是因为红砖是北京传统建筑的代表,更是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积极向上的象征意义。

红色代表着热情、活力和创造力,与美术馆的使命和愿景相契合。

其次,标志的设计以几何形状和线条构成,简洁而富有现代感,这体现了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推崇。

几何形状和线条的运用使标志具有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呈现了对于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标志中的红砖图案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致敬,更是对历史与现代的融合。

红砖美术馆作为一个现代艺术机构,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传递艺术的力量和价值观。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尊重与探索,也展现了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的关注和推崇。

这样的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形符号,更是美术馆对于自身使命和愿景的表达,也是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希望红砖美术馆能够继续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艺术爱好者和大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发。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

浅谈北京红砖美术馆建筑改造与设计方法摘要: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

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关键词:山水;观法;自然建筑;建筑化;诗话空间位于北京的红砖美术馆属于以装修报批立项的一个建筑改造型项目,这种项目在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反思思潮中有着特别的代表性作用,建筑本身与场所被历史赋予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场所与建筑又被寄托更多新的期望。

作为一个装修改造项目,自然不能对其原有结构做出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自然就会将目光聚焦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改造与设计之上。

红砖美术馆秉承以一种“随形制器”的设计为原则,希望给游览者一种“巧在其中”的独特感受,既要将建筑总体布局与环境统一,让人们觉得建筑本身仿佛就生长于这片土地上一般,又希望在空间表达上让使用者体会到设计者“大巧若拙”的设计匠意,这就需要将原始建筑的先天性条件与将欲制造的器物意象进行匹配。

这种贯穿匠心的设计初衷也随之贯穿了约8000平米的室外景观空间的营造。

笔者将从室内、建筑、景观庭院三个方面浅谈对于此项目的理解与感受。

一、“红砖”之于美术馆的意义通常来说事物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来源自首次见到的第一感受,而对于建筑而言首先引入眼帘的必然是外形与色彩。

但是对于红砖美术馆这种占地面积约20000平米的建筑空间组合而言,想要一眼看全或者概括总结其形式结构特点显然达不到,但颜色可以。

红砖美术馆的名字就已经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这和设计者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特点合方式一样,即将古典园林中文学的品题,匾额。

红砖美术馆分析

红砖美术馆分析
红 砖 美 术 馆
董 豫 赣
——
简朴而自由——Βιβλιοθήκη 豫赣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1967年生人。 先后就读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美术 学院;依次就职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现为北 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因年幼淘学,家境贫寒,及长时方知书中天地之大之 妙。然沉迷于专业,便无意于其他。 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因无意参加取得学位 必须的英语六级考试,未获博士学位
v
二层的空间展示 《第三警察局》剧本、 设 计草图等文献
二层空间中框景的运用
o
走廊
景观部分
一段拱廊
走廊尽头
寻根溯源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 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
谢谢
为教师,亦为建筑师。 专职为教师十二载,著有专著两本,分别为《极少主义》、《文学将杀死建 筑》;在《建筑师》、《时代建筑》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辅业为建筑师二十载,主要作品有“水边宅”(2003,河北遵化)、“祝宅” (2007,北京)、“清水会馆”(2007,北京)、“红砖美术馆”(2013, 北京)。 其中,“水边宅”入选2002年上海双年展,“清水会馆”入选2008年德国 “活的中国园林展”并做专题演讲。 从早年对西方建筑理论及空间的痴迷,到如今致力于中国园林理论与设计的 研究,“清水会馆”成为转向的重要契机。
水边宅 2003,河北遵化
清水会馆(2007,北京)
平面图
红砖美术馆
建筑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简陋而巨大。临街墙面阵列着的六米见 方洞口,将内部墙壁侵蚀得不成样子,简易钢架棚顶上,贯穿南北的 条形天窗,虽是光线充足,但直射的阳光和投影,外墙改造是最关键 的问题。改造后的功能为美术馆,庭院部分涵盖餐饮、办公、北部园 林则提供游憩。

浙江美术馆及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PPT

浙江美术馆及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PPT
持续创新与改进
两馆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服务流程等 措施,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05
结论
对现代美术馆建设的意义
创新设计理念
浙江美术馆和红砖美术馆 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创新 理念,为现代美术馆建设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突出文化特色
两所美术馆都注重突出地 方文化特色,通过展示当 地艺术家的作品,传承和 弘扬地方文化。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美术馆将积极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可 持续发展,同时倡导绿色出行等环保理念。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浙江美术馆及红砖美术馆对现代美术
馆建设的启示
建筑设计的启示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注重观众体验
浙江美术馆和红砖美术馆在建筑设计 上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使美术馆 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提高了整体 的美观度。
两馆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观众的参 观体验,通过合理的动线设计、舒适 的观展空间以及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 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拓展观众群体
美术馆通过举办各类活动 和展览,吸引不同年龄、 背景和文化层次的观众, 拓展了观众群体。
对未来美术馆发展的展望
1 2
数字化与智能化
未来美术馆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 用,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和互动性。
社区化与多元化
美术馆将更加注重与社区的互动和合作,实现资 源共享,同时呈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藏品来源
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征 集,也有部分为购买所得。
藏品种类
包括古代和近现代书画、 民间艺术品、陶瓷器等。
02
红砖美术馆介绍
美术馆概况
成立时间:2012年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

红砖美术馆解读(未完)

红砖美术馆解读(未完)

红砖美术馆解读(未完)红砖美术馆,是⼀个不容易读懂的建筑。

就像莎⼠⽐亚的哈姆雷特,⼀千个⼈眼⾥有⼀千个哈姆雷特,⼀千个⼈眼⾥有⼀千个红砖美术馆。

本篇⽂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红砖美术馆⼀红砖美术馆概况⼆园林设计在红砖美术馆中的运⽤三红砖美术馆⾥空间的营造⼀红砖美术馆概况1.1背景。

红砖美术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它是由企业家、收藏家闫⼠杰和曹梅夫妇创办,由北京⼤学教授董豫赣设计完成的。

1.2平⾯总布局与功能分区。

美术馆以湖为界,分为南部的建筑部分和北部的庭院部分。

建筑部分⽤红砖砌筑,为美术馆的展览区,对外开放区‘庭院部分⽤青砖砌筑,为艺术家的⽣活区,休憩区。

建筑部分,在功能上有美术展厅、发布厅、咖啡厅、会议厅等等。

1.3在建筑材料上的特⾊在建筑材料上引领了材料向传统的回归,⽤最传统的材料建造出变化多端的⽴⾯纹理和空间感受。

1.4在空间营造上的特⾊在空间感受上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空间,带给⼈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

红砖美术馆的庭院部分运⽤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原理,创作了⾮常美的兼具时代感和古典美的环境。

⼆红砖美术馆庭院部分的园林设计计成在《园冶 · 兴造论》⾥说,“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之谚乎?⾮主⼈也,能主之⼈也。

”《兴造论》是《园冶》的开篇第⼀章,讲设计之⼈在园林中的作⽤。

设计者的思维不应拘泥于各种外在条件。

⼀块地放两间显宽,放三间⼜窄,怎么办,两间半好啦!园林⾥景⾊不⾜有什么关系,能看见远⼭、近树,互相借景⼜何不可?这就是园林设计的最重要的思维,“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冶》是中国园林的⼀本重要读物,分为相地、⽴基、屋宇、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掇⼭、选⽯、借景⼗⼀个章节。

我们以《园冶》这本著作的这些主要的部分来分别看看红砖美术馆在从些⽅⾯来看是如何活⽤了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的。

2.1先说相地。

相地的基本理论是说园林应根据所需情况选择适⽤的⽤地,“得景随形”。

2.1.1怎样在城市中造园,使得园林⾥⾃成⼀派安静的体系,将喧闹的城市隔绝开呢?红砖美术馆的⼟地属于城市地。

浙江美术馆及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PPT

浙江美术馆及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PPT

展览效果与观众反馈分析
浙江美术馆展览效果
浙江美术馆的展览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有效提升了美术 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红砖美术馆展览效果
红砖美术馆的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 对于推动现代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观众反馈与改进建议
通过对观众反馈的收集和分析,两家美术馆了解到了观众的需求和喜 好,为今后的展览策划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改进建议。
风格差异与共性探讨
风格差异
浙江美术馆和红砖美术馆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浙江美术馆更注重 江南水乡特色的展现和现代与传统元素的结合,而红砖美术馆则更注重工业遗址 的再利用和红砖与混凝土的组合。
共性探讨
尽管两者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注重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室内 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以及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两者也都融合了现代 设计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气息和历史文化价值。
浙江美术馆可能会继续加强社会教 育功能,推出更多面向不同年龄段 和群体的公共教育项目,提高公众 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红砖美术馆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学术研究与交流深化
红砖美术馆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与国内外艺术机 构和学者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展览品质提升
红砖美术馆有望持续提高展览品质,策划和举办更多具有 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展览,吸引更多观众前来参观。
03 展览策划与实施对比
浙江美术馆展览策划及实施情况
展览主题与定位
实施过程中的亮点
浙江美术馆注重展示浙江地域文化和现 代艺术,通过常设展区和临时展区相结 合的方式,呈现多元化艺术面貌。
浙江美术馆在展览实施过程中,注重 观众体验,通过灯光、音效等多媒体 手段,营造出沉浸式的艺术氛围。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
红砖美术馆作为北京市的一处知名艺术场所,其标志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
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标志的设计以红砖为主题,寓意着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同时,标志中的线条和图案则展现了现代艺术的风格与活力,象征着美术馆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红砖是北京城
市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美术馆选择红砖作为标志的主题,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同时,标志中的线条和图案则展现了现代艺术的风格与活力,象征着美术馆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

这种设计理念将历史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体现了美术馆对于艺术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尊重与关注。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对于艺术与文化的热爱与呵护。

标志中的
线条和图案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展现了艺术的美感和韵律感。

这种设计理念彰显了美术馆对于艺术的热爱与呵护,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尊重与推崇。

同时,标志的设计也给人以开放与包容的感觉,象征着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艺术空间,欢迎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艺术作品与观众。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对于艺术与
文化的热爱与呵护。

它以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和图案,展现了对于艺术的美感和韵律感,同时又寓意着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这种设计理念将历史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彰显了美术馆对于艺术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尊重与关注。

红砖美术馆标志的设计理念不仅是对于美术馆的一种象征,更是对于艺术与文化的一种呈现与传达。

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

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

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北京红砖美术馆,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西城区,是一座融合了意象与场景的建筑设计。

这座建筑独特之处在于其采用红砖为主要材料,从而展现了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艺术风格。

红砖是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而在北京红砖美术馆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将红砖延续了下来,并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意义。

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造型,仿佛是一条穿梭在城市间的美丽河流。

建筑师运用了红砖的不同形状与大小,通过错落有致的排列组合,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立体感。

而在建筑的内部,设计师们运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使得室内与室外形成一种流动的联系。

通过巧妙的设计,建筑师们让光线在室内交织出绚丽的光影效果,如同一幅幅艺术作品一样。

馆内的展览空间也充满了艺术气息。

设计师们注重营造一种平衡的空间氛围,在每个展览空间中特意设置了一些休息区域,让观众可以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放松身心。

此外,北京红砖美术馆的场景设计也是其独特之处。

整个建筑所处的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在远离嘈杂的城市喧嚣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沉浸在艺术中的静谧空间。

同时,设计师们还在馆内布置了一些自然景观,如小型花园、水池等,营造出一种融合自然与人工的和谐氛围。

这种意象与场景的设计理念不仅在建筑本身得到了体现,也在馆内的展览中得以呈现。

在展览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将艺术品与展览空间相结合,使得展出的作品与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契合感,使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美。

北京红砖美术馆的设计既注重了美学与艺术性,又顾及了实用性与舒适度。

无论是建筑的外观造型,室内的展览空间,还是室外的场景设计,都体现了设计师们细腻的艺术思维与创造力。

通过红砖的材料运用与意象与场景的设计理念,北京红砖美术馆成为了城市中一颗独特的艺术明珠。

它既是一座展览艺术品的场所,也是一个沉浸在艺术中的空间。

无论是从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设计,北京红砖美术馆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艺术家与观众的目光。

新中式

新中式

德胜尚城/崔愷地理位置:项目位于德胜新城的D1D2地块,东邻德外大街(70米宽),南侧是安德路(30米宽),西侧是安康东路(15米宽),北边为宽20米的教场口路。

德胜门位于用地东南方向,用地沿德外大街面南北有近4米的高差。

与周边环境关系:与德胜门箭楼比邻,建筑高度,色彩与之协调统一,主轴斜街正对城楼,形成视觉走廊,入口传统四合院及古树庭院与箭楼相映成趣。

功能布局:地上部分通过街道划分出7个街坊,自然而成7座办公楼,每座建筑院落围合,自成一体,地下通过车库相互连通。

部分院落下沉至地下车库,使车库也具有自然光线。

交通组织:由街道形成优雅的步行系统,创造出宜人的城市空间办公环境。

汽车由西、北出入口直接进入地库,办公人员可通过不同色彩标识的楼电梯抵达各栋楼座。

环境景观:庭院及屋面均有独立景观设计,配以不同的植物树种,以及传统物件,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庭院,手法简洁并不失现代感。

功能分区:地下以车库为主,南侧地下一层出地面部分为餐厅。

一层各栋为门厅,部分结合街道形成商业,以上各层为办公。

建筑围绕中庭布局,进深不大,利于采光通风。

沿主要大街一侧设走廊,办公一侧朝向庭院,减少噪音干扰,创造宁静的办公环境。

室内空间:室内以门厅为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形式,鉴于层高较低,门厅设计成多种空间的连通与穿插,化解了入口空间可能带来的压迫感,顶层通过玻璃与实墙的结合,使景观流动穿插,产生内外空间的互动。

建筑造型:整体上以街坊的形式形成完整的城市街区,并在主体材料、色彩上形成统一,个体上建筑围绕院落成为独立街坊,不同的空间院落,门厅,以及庭院门窗各具特色,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实现既尊重城市尊重环境又个性化的建筑设计观。

选用材料:外墙装饰仿传统磨砖对缝的风格,大砖规格,力图与城墙,四合院砌体相呼应,采用劈开砖,自然朴实,又质地可靠,可作为传统砖的替代,建筑体块棱角分明,即有传统的质感又有现代的精准,结合玻璃、钢材、铝材、木材、涂料等多种装饰材料形成建筑质感的多样变化和对比统一。

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

红砖美术馆案例分析

空间美感 建筑师是传递空间美感的人
在吝啬的挣扎 后给予空间的
慷慨

在吝啬的挣扎 后给予空间的
慷慨
The End
谢谢观赏
被建筑切割过的影 子不但极具韵律感, 还形成建筑立面的 丰富细节,增强尺 度上的亲切感,同 时表现出外墙实体 的厚重感
材质的纯净 表现
在希腊神庙中,并非其肃穆,而是其纯净,打 动了我……
用砌砖的变化来丰富立面, 而不是用附加的装饰来突出 立面效果,建筑被赋予的纯 净、圣洁、稳固的特质使其 与大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带 给人具有震撼力的整体感受
大面积地重复使用同一种砖材质,使建筑的表皮形态更趋纯净, 同时通过建筑外形的规律变化,给人带来极强的震撼
几何秩序
原始的、简单的、最有表达力的几何体,通过几何秩序的组 合使用,传达令人感叹的信息
将原本规则的几何图形中 音符另一种几何图形,叠 合在一起进行减法变化, 从而使生成的建筑体现出 两种元素的形式特征,得 到独特的建筑空间环境
红砖美术馆赏 析
01
艺术是上帝的语言,结构是光的创造者。建筑师是传递空间
美感的人。
02
——路易斯·康
01
光影之美
设计空间就是 设计光 亮源自 天窗采光天窗可以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设计师利用这
一点来营造特定的空间场所气氛
雕影划形
体块式的建筑阴影在通过被裁切、穿插、叠加过的建筑时,
营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从而凸显建筑实体的体量特征。

红砖美术馆庭园三识

红砖美术馆庭园三识

[周仪]Zhou Yi作者单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收稿日期2013/01/06红砖美术馆庭园三识Brief Talk on the Rear Garden of Red Brick Contemporary Art Museum1 槐谷庭:小径分叉的空庭每游留园,每于石林小屋一带流连。

此区面积颇小,不足五峰仙馆建筑之半,然而,入则迷,迷于难寻回路;出则恍,恍于不知不觉间已回到起点。

一日携童寯先生手绘旧图与实景相比照(图1),发现此区的迷离空间,平面竟极简单,如忽略植物及与五峰仙馆交界处的局部扩大,则规整近于九宫格。

且9块方格似无差异:线段纵横相交处为实墙,实墙上留窗洞门空。

这些几何般匀质的空间,如何成就了迷幻之境?大致因其几何的匀质,使得在其中徘徊,没走几步便得似曾相识之所在,混淆了空间差异;相似的景物如芭蕉、奇石,在各角度不断得以复现,又迷惑了时间的记忆辨识,最终导致方位和时间感的缺失。

数游董豫赣设计的北京红砖美术馆后园,从十七孔桥方向进入山间的槐谷庭,留园石林小屋之“迷”,常常浮现。

空庭中,4座一模一样的青砖门洞,洞后一律的斜墙,半遮前路,掩住即将展现的景致(图2)。

除开来路,三个洞口三条路,虽要做个选择,却总生遍览的贪念。

最终任选一门,先前的顾虑立即兑现:每到一路口,中途还有歧路要选,似乎永远无法像事先设想的那样抵御住诱惑,迅速原路返回,去一探其他门内的其余景致;直到阴差阳错地又回到空庭当中,还来不及恍然大悟,又立即陷入先前的困惑,因为稍不留神,又在4座一样的高门斜径前忘记来路。

虽然在槐谷庭施工阶段,早游过几回,如果不是偶然从东南墙的山窗中看到明月东升,因而刻意拿图来对,我怕永远不会发现,方庭之方,实则刻意扭转了45°,遂有4个门洞门内的挡景斜墙。

于图纸操作来说,其扭转方形的简洁程度,堪比石林小屋。

同样的匀质,同样的“迷”。

然而,如果“迷”是匀质几何操作及人的行游所共同得到的结果,这还仅仅是如迷宫的迷。

美术馆案例分析

美术馆案例分析

美术馆案例分析美术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机构,承载着丰富的艺术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学习文化的场所。

在当今社会,美术馆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各地的美术馆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以某知名美术馆为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可借鉴的经验。

首先,该美术馆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游客流量大。

其建筑设计独特,外观大气美观,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美术馆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合作,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增加了美术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该美术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同时,美术馆还定期举办临时展览,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艺术作品,丰富了馆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此外,美术馆还注重数字化展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部分藏品进行数字化展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再者,该美术馆的教育工作开展得非常成功。

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更是一个教育的平台。

美术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导览等,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最后,该美术馆的运营管理也值得借鉴。

美术馆注重团队建设,拥有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管理团队,他们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使美术馆得以持续发展。

同时,美术馆还与各种文化机构、艺术团体进行合作,举办联合展览、文化活动,拓展了美术馆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该美术馆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丰富多样的藏品、成功的教育工作以及高效的运营管理。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美术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更多的美术馆能够通过不断创新,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艺术体验,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红砖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红砖美术馆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的知名艺术机构,成立于2000年。

它位于徐汇区田林路,坐落在一座历史悠久的红砖工厂中,因此得名为红砖美术馆。

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红砖美术馆不仅承载了丰富的艺术资源,还为观众提供了与艺术互动的平台。

红砖美术馆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建筑外观保留了原有的红砖风格,带有浓厚的历史氛围。

进入馆内,观众首先会被其宽敞明亮的展厅所吸引。

展厅内部设计简洁大气,营造了一种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的氛围。

此外,红砖美术馆还设有咖啡厅和书店,为观众提供了休闲喝茶的场所,使参观者可以更好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红砖美术馆以展览为主要形式,定期举办各种主题艺术展览。

这里展示了来自国内外的当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馆内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当地新兴艺术家的创作。

通过这些展览,红砖美术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艺术发展动态的机会,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除了展览之外,红砖美术馆还定期举办艺术讲座、工作坊和艺术教育活动,旨在提升观众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讲座和工作坊由艺术家、学者和策展人等艺术界精英来主持,他们会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研究成果,引导观众深入了解艺术背后的思想和意义。

此外,红砖美术馆还开设了专门的儿童艺术教育项目,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红砖美术馆还注重与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交流。

它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画廊和艺术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组织了多次国际大型艺术展览。

这些展览为中国观众呈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当地艺术氛围,也促进了中外艺术交流与合作。

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红砖美术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它经常举办义卖会和慈善晚会,将筹集的善款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艺术教育和文化发展等公益事业。

通过这些活动,红砖美术馆将艺术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砖在当代建筑语境中的运用及思考

红砖在当代建筑语境中的运用及思考

红砖在当代建筑语境中的运用及思考谈静【摘要】红砖作为一种带有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材料,在如今的建筑市场中已不多见,因其造价高、制作过程繁琐且产生不少建筑垃圾而减少了它的使用,传统建筑材料红砖对维系人们对建筑的历史情结、延续建筑文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红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改变延续红砖建筑的历史,传承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39【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红砖;历史建筑材料;黏土砖;建筑【作者】谈静【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 43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46.31 当前红砖建筑所面临的问题红砖最早由古巴比伦人发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砖,真正大量使用砖开始于秦朝,有秦砖汉瓦之说,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就已发现品种繁多的砖制品。

我国虽然在大部分城市已禁止使用红砖,但红砖建筑对于人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感情,意味着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曾评价说:“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与艺术境界是乡与国,乡情国思跃然于其建筑物上。

”红砖建筑寄托着乡情国思。

如何从材料改良到建造方式上进行改变,减轻建筑货载,将砌筑方式与当代技术相结合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问题。

2 如今建筑市场不再使用红砖的原因我国自1997年起部分地区已经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红砖自重大,一般红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实心标准砖的重量为1800~1900kg每平方米,而现今的建筑市场中所用的加气块具有容量轻、吸音好、保温效能高、可加工等优点,一般一立方米加气块重量为500~850kg,它的重量只相当于红砖的1/4,与传统建筑材料红砖相比,建筑物的自重可降3/5~2/3,红砖砌体因自重大引起的地震作用较大,抗震性差。

红砖砌体的砌筑方式基本上是工人手工砌筑,劳动强度大,工作量大,劳动效率低;砌筑1m3标准砖需要512块,尺寸为60mm×240mm×200mm的加气块1m3砖用量34.7块,砌筑所需的砂浆相较于红砖来说也对应减少。

老年人与儿童文化活动中心之创意

老年人与儿童文化活动中心之创意

老年人与儿童文化活动中心之创意何杨智;王晶【摘要】针对老年人与儿童文化活动中心设计项目,将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聚集起来,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促进老年人与儿童的互动;通过展厅的设置,使得老年人与儿童能接收到更多的精神文化信息;通过禅意空间的设置,让使用者有了可以冥想的空间;借助文化活动中心,带动旅游产业,使外出务工人员回归,缓解当今社会问题.【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34【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建筑设计;文化活动中心;养老建筑【作者】何杨智;王晶【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1 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各地形成了大规模的进城潮,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人口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纷纷涌向一线城市,空巢老年与留守儿童成了广大农村,三线城市甚至是二线城市所常见的社会问题,老年人与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空巢老人由于年龄较大,活动半径小,文化活动场所的缺失,容易导致他们生活缺少活力,生活不充实。

儿童由于缺乏大人的陪伴,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育,因此建立老年人与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对社会而言,有以下几点积极的作用:1)给予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一个精神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生活。

2)促进老年人与儿童相互交流,儿童的茁壮成长,也使老年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3)带动旅游产业,增加就业就会,促使人口的回归,缓解当地的空心化问题。

4)为缓解当今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提供了新的尝试。

在美国西雅图,人们尝试发展了“幼儿园+养老院”的模式。

老年人由于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通过幼儿园与养老院的结合,可以使得儿童学到许多他们平时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

而老年人看着幼儿园内的儿童一天天茁壮的成长,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这是对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伟大的尝试,这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了很多之前只在案例里看到过的地
方。

建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SOHO
建筑作为改造项目是很优秀的,
营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细分析的是红砖美术馆,
总体来说是震撼的,
赣的主持下得以形成今天的面貌:
怀拥园林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的当代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
Red Brick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红砖概况
项目名称:红砖美术馆
项目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孙河乡顺白路一号地国际艺术园
项目功能:美术馆
基地面积:3900㎡
总建筑面积:6000㎡建筑、8000㎡庭院
设计师:董豫赣
一、设计师简介
董豫赣,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缤纷》、《图像建筑》、《建筑业导报》杂志编委会成员。

与童明、葛明、王澍一起被业界称为“园林四友”。

为教师,亦为建筑师。

主要作品有水边宅(2003)、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红堡(2006)、祝宅(2007)、清水会馆(2007)、红砖美术馆(2013)。

其中,水边宅入选2002年上海双年展,清水会馆入选2008年德国“活的中国园林展”并做专题演讲。

从早年对西方建筑理论及空间的痴迷,到如今致力于中国园林理论与设计的研究,清水会馆成为转向的重要契机。

水边宅(2003,河北遵化)清水会馆(2007,北京)
二、红砖美术馆简介
建筑改造自原地的大白屋,它简陋而巨大。

临街墙面阵列着的六米见方洞口,将内部墙壁侵蚀得不成样子,简易钢架棚顶上,贯穿南北的条形天窗,虽是光线充足,但直射的阳光和投影,外墙改造是最关键的问题。

改造后的功能为美术馆,庭院部分涵盖餐饮、办公、北部园林则提供游憩。

美术馆的设计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以红砖为基本元素,辅以青砖和屋瓦,打造出了一座半室半园的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

在这里,供游客观赏的不仅是馆内的展品,整个美术馆都能作为一个艺术品,可行、可望、可居、可游。

独特的建筑语言与创新的园林景观为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发生、碰撞、呈现,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美术馆的多种可能性。

作为对西方建筑与景观专业分离的批判,红砖美术馆的建筑与庭园设计分三部分展开:
一方面,以白居易的《大巧若拙赋》对“巧”的匠心要求,将原有大棚的简陋空间,改造为意象密集的美术馆展示空间;另一方面,为改观当代景观图案式设计的乏味,本设计借鉴中国园林长达千年的城市山林的经验,并尝试经营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密集意象;作为对封闭美术馆与北部山林间的过渡,庭院部分的设计,作为对之前设计的清水会馆的思考延伸,尝试着将生活场景更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以此庭院部分连接北部园林与南部的建筑部分。

三、空间塑造
红砖美术馆作为一号地的地标性建筑,主体建筑包括:地上部分设置有八个展示空间包括三个集儿童活动、公共教育等功能在内的休闲空间,一个接待大厅,一个艺术衍生品空间;地下一层配有三间适用于影像作品(资料论坛图库)的放映室;而院内部分则设置有学术报告厅、餐厅、咖啡厅、会员俱乐部等配套功能区域。

接下来我将从材质、光影和框景的运用、曲折空间四
个方面来分析红砖美术馆的空间塑造手法。

(一)材质的纯净统一
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建筑上屋瓦和青砖的使用。

穿行在各个砖砌的展馆和建筑之中,更让人深深体会到砖瓦的空间感和年代感。

大面积的重复使用同一种砖材,使建筑形态趋于纯净的同时,通过丰富砌筑方式、形态的规律,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感受。

砖材的组合别具匠心而又各有特色,用砌砖形式的变化来丰富立面,毫无附加的装饰,建筑
墙面上砖的转角,是这座建筑中最明显的特征;而立面上的砖,也是可以进行转变的,一方面可以做凹凸的肌理,制造动势,另一方面可以做构造的变化,打破墙面的整体感,制造视觉的断点。

作为一个改造项目,大棚立面现状均布6m高的洞口,美术馆的匠造意向,却是封闭的展墙及照耀展墙的余光。

如同折屏的墙体折线,在洞口内穿行转折,它未曾改变原有洞口,却得到了双倍的展墙,以及三角形内的良好顶光。

(二)框景与反复
计成在《园冶》中说“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

框景的作用在于把景色统一于镜框内,以简洁朴素的镜框为前景,将游客的视线汇聚于所框之景上。

而园林中的框景,意义就在于一步一景的美妙体验,是造园家的灵魂。

反复使用的框景手法能使建筑形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形式美,让镜框自身也成为一景。

北部园林中的一段窄廊就用了反复框景的手法,清晰的表达了空间的节奏,使原本狭长无趣的走廊变得趣味无穷,甚至有一种镜面的错觉。

同时,圆形的构造也与入口相对应。

(三)光影
体块式的建筑阴影通过切割、穿插、叠加,营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从而凸显了建筑实体的体量特征。

被切割过的影子不但极具韵律感,还形成了建筑立面上的丰富细节,增强了尺度的亲切感,同时也表现出墙砖的厚度。

(四)曲折空间
如果说外立面的转折角是妙手偶得之,那室内的转折角有一半必定是人为的设计了。

首先,我们从平面图可以看到:展馆部分南北两侧的外墙都是有转折的,这是旧址新造的结构决定的,无疑成为了红砖美术馆的一大特点和设计出发点。

展示空间地平高度是低于走廊高度的,为的是游客在走廊里也能纵观展厅,获取一个大体的印象。

因此,从走廊到展厅,建筑师设计了两个对称的坡道,而顶面也对应坡道发生角度的倾斜,创造了一个曲折的空间,使原本沉闷的通道变得生动有趣,与平面结构上的转折达成形式的一致。

四、中部庭院——美术馆与园林的过渡探讨
作为美术馆和北部园林间的过渡地带,中部庭院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纯粹建筑和纯粹园林之间的渐进那庭院,一个涵盖休闲和办公的多功能空间。

让游客逛完美术馆后能有一个精神缓冲的放松区域,可以进行聚会、休息、游玩等活动。

调整好心情从而到达北部园林,进一步欣赏造园的艺术。

庭院现在的地形特点狭长,其技术性的要求是必须有4m的消防通道与尽端的12m见方的停车场遂将此回车场投射以方庭意向,且于周围散植林木藤萝,以弥补回车场间难以植树的缺憾;后庭中段,为遮蔽邻居别墅的夜色霓虹灯,因地狭长而置入一狭长小教庭。

小教庭西部有十字架的墙壁,考虑了咖啡厅的未来经营——想要把对面果园餐厅不能尽纳的外国顾客吸引入庭。

庭院的设计,作为对之前的清水会馆的思考延伸,尝试着将生活场景进行更准确的表达。

院内部分设置有多功能厅、餐厅、咖啡厅、会员俱乐部等配套功能区域。

五、北部园林——“应物象形随形制器”
为改观当代景观图案式设计的乏味,设计借鉴中
国园林长达千年的城市山林的经验,并尝试经营出可
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密集意象。

计成认为,城市地造园,首先要造山高水低的差
异意向,然后再处理建筑和林木的关系。

总的来说,
就是“造景”。

北部园林延续以砖结构为基础的构造元
素,打造了十七孔桥、槐谷、藤圆庭等具有代表性的
景观。

因中途甲方忽然慷慨购置九块巨石,于是“随
形制器”,分别以“嵌入墙中以流泉用、涡旋藤萝以敝
山林意、浮于池中以成岛想、矗于岸边以成宋画之屏
风之念”。

园林中也多处采用框景的手法,一如上文提到的
一段窄廊就用了反复框景的手法,清晰的表达了空间
的节奏,使原本狭长无趣的走廊变得趣味无穷,甚至
有一种镜面的错觉,同时也与入口相对应;还有十七
孔桥北侧的墙,立面上交错开了圆形和矩形的门洞,
墙的里面其实也别有洞天,但是在桥上只能窥见一方
天地,利用了游客的好奇心将他们吸引到园子的更深
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