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中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部分内容在《大纲》版教材中都作为量与计量的内容并且安排在高年级学习“体积”之后,主要认识“容积”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有以下两点思考: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

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另外,主要考虑9月初,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既高兴,也易于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动,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

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同时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能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2)学会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升或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体积计算。

难点: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升或毫升作为计量单位。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或模型,如水杯、水壶等。

2. 学具:学生用水杯、量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具,如水杯、水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吗?”2. 学习新课:(1)教师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

(2)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

(3)教师出示实例,如:一个水杯的容量是250毫升,两个水杯的容量是多少升?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如:300毫升等于多少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2)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升和毫升为单位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容量,如桶装水、垃圾桶等,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容器,用升和毫升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七、课堂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教案标题:升与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进行换算。

2. 掌握使用升与毫升测量液体容量的方法。

3. 运用升与毫升进行液体容量的比较。

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量杯、瓶子、小瓶子、水、饮料等2. 教学素材:图片、实物等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容量的测量方法,提出量杯的单位是“升”和“毫升”。

2. 展示一个量杯,让学生观察上面的刻度,并解释刻度的含义。

探究活动:1. 给学生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容器中液体的容量,并写在黑板上。

2. 让学生按照估计的顺序,用量杯进行实际测量,并记录真实的容量。

3. 引导学生观察容器中的液体量与量杯上的刻度之间的关系,讨论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教学讲解:1. 讲解升与毫升的换算方法,如1升=1000毫升。

2. 展示一些包装盒或瓶子上的标签,让学生辨认包装盒中的液体容量。

3. 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如600毫升=0.6升。

练习活动: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册子上进行液体容量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运用升与毫升进行液体容量的换算。

3. 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液体容量的比较,如比较两瓶饮料的容量。

总结与拓展:1. 总结升与毫升的定义及换算方法。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升与毫升的区别和联系。

3. 拓展学生对液体容量单位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更大容量单位(如升的倍数)与更小容量单位(如毫升的分数)之间的关系。

评估与反馈:1. 收集学生练习册上的答案,进行评估。

2. 针对学生的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容量的容器,并要求学生用升与毫升进行测量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容量单位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

四年级数学教案二:认识升和毫升的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3.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2.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将升和毫升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学准备:1.PPT2.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到升和毫升的场景,如倒饮料、洗澡、浇花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使用到什么单位。

二、知识点讲解1.升的概念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升等于1000毫升。

2.毫升的概念毫升是一个容量单位,通常用于表示液体的容量大小。

1毫升等于1千分之1升。

3.如何测量升和毫升可以使用计量杯、量筒或其他度量工具进行测量。

4.如何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法进行换算。

方法一:升和毫升的换算公式1升 = 1000毫升例如:5升= 5×1000毫升 = 5000毫升方法二:升和毫升的换算图示通过图示展示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示范演练1.让学生自行测量一些液体,如水、饮料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如5升等于多少毫升,500毫升等于多少升等。

四、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如倒饮料、浇花等。

五、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总结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将家中的一些液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及单位。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升和毫升的运用,并记录下使用的液体及数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中,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2、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
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4)一本书的封面大约有2( )。
五、一个正方形桌面上, 正好摆放了3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下面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 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周长是多少?
面积:
周长:
面积:
周长:
六、下面各图都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起来的,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单位:厘米)
4CM 3CM
2CM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平方米=( )平方分米
1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的长是8( ), 宽是6( )。
(2)教室的占地面积是48( )。
(3)一个足球场的草坪有4800( )。
小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
物品名称
新华字典
三角板
练习本
牛奶
钢笔
圆珠笔
单价
49元2角
1元2角
2元3角
2元5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应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对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体积单位。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杯、水桶等,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水杯、水桶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怎样计量这些物体的容积的?学生可能会说用升、毫升等体积单位。

教师趁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体积单位升和毫升。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1000毫升。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时要注意查看容量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然后换算成毫升。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升和毫升教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升和毫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升和毫升是用来度量液体容量的单位,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升和毫升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度量液体容量的单位。

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了解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实物容器等。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升和毫升的概念。

例如,问学生升和毫升是用来度量什么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概念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升的图标和一个毫升的图标,然后解释它们的含义。

升是较大的单位,用来度量较大的液体容量,而毫升是较小的单位,用来度量较小的液体容量。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容器,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3. 换算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多少毫升?1毫升等于多少升?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换算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

4. 练习和巩固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容器和一些液体,让他们根据容器的刻度线判断容器的容量,并将其换算成升或毫升。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5. 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用品的容量标识,让他们判断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瓶饮料容量是500毫升,那么10瓶饮料一共有多少升?6. 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

升与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 能够准确地将升与毫升进行转换。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 引出问题:小明去市场买牛奶,他买了一瓶500毫升的牛奶和一瓶1升牛奶,请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升的牛奶?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升和毫升1. 引导学生观察一升和一毫升量杯的形状,并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大小。

2. 学生自主观察,然后思考:一升和一毫升的关系是什么?3. 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000毫升等于1升,1升等于1000毫升。

三、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一只水杯里装了300毫升的水,那么这只水杯中有多少升的水?(2)如果一只水壶里装了2升的水,那么这只水壶中有多少毫升的水?2. 鼓励学生使用转换公式:升 × 1000 = 毫升或毫升 ÷ 1000 = 升进行计算。

四、练习巩固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分组比赛:将1升的水转换为毫升,尽快完成。

五、拓展延伸1. 利用实际物品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把一瓶500毫升的饮料倒入一升的容器中,请问容器中还差多少毫升才装满?2. 综合运用:小明要给全班同学每人倒一杯250毫升的饮料,请问他一共需要多少升的饮料?如果每人只喝了一半,那么班上一共剩下多少升的饮料?六、总结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授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时,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进行解决问题和练习巩固环节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进行一些实际物品的操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在总结反思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升和毫升》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新人教版《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2、体验“升”和“亳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量杯、量筒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字母“mL”和“L”表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用升和毫升作单位,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播放幻灯片,指名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幻灯片上一些物品的容量,对升和毫升产生感性认识,同时温故上节所学内容。

]二、激趣引新1、学生猜测师:通过读幻灯片上的物品,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1:我发现有的物品用升作单位,有的用毫升作单位。

生2:我发现容量比较大的物品用升作单位,容量小的用毫升……师:那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2、分组实验师:谁的想法正确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大家看我的左手拿的是100毫升的量筒,右手拿的是1000毫升的量杯,大家猜一猜,用我这个量筒装入100毫升的水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几次能够1000毫升?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我讲一下实验要求:看清楚量筒的刻度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不要伤到自己。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倒的次数,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师:下面我们分组汇报倒的次数。

学生汇报倒的次数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1、倒了10次但是量杯中水不够1000毫升2、倒了10次量杯中的水超1000毫升。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章:认识升和毫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意义。

学会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

1.2 教学内容升和毫升的定义及应用。

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大小。

利用换算题,巩固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升和毫升的例子。

1.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

1.4.3 互动: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计量单位的换算2.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2.2 教学内容升和毫升与其他常用计量单位(如吨、千克、克)的换算关系。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进行换算。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升和毫升的概念。

2.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与其他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2.4.3 互动:进行换算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升和毫升换算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容积的测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量筒测量容积。

3.2 教学内容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容积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容积的测量方法。

3.4.2 讲解: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容积测量实验,掌握量筒的使用技巧。

3.4.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量筒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溶液的浓度计算4.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升和毫升计算溶液的浓度。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张立者四年级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师:同学们,今天请你们帮老师们解决个小问题。

我和周老师比赛喝水,周老师用a杯子,我用b杯子,她说她喝的多,我说我喝的多。

请同学们帮帮我们吧,到底谁喝的多?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两个杯子粗细高矮都不同,肉眼不容易观察)生1:把b杯子倒满水,往a个杯子里倒,如果倒满了还有就是b 杯子大,要是没倒满,就是a杯子大。

生2: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分别把ab两个杯子的水倒进去,就能比较了。

(相同杯子应选取细一些高一些的)师生共同操作实验,得出a杯子大的结果。

师:同学们,周老师赢了是因为她选的杯子所装的水多!那么哪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板书:容量)容量就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液体的多少,容纳的液体越多,容量越大,反之容量越小。

注意必须是液体!师:比如刚刚这两个杯子,我们可以说,a杯子的容量比b杯子的容量大。

反过来呢?生:b杯子的容量比a杯子的容量小。

师:说的真好!谁还能这样说一说?和这个水瓶比较呢?和水盆比较呢?生联系说这样完整的话。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师: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那计量液体容量我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升和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体积的计量和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等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体积的计量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升和毫升这两个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的计量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升和毫升。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3.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体积计量工具(如量筒、杯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以及用于操作的体积计量工具。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遇到需要计量体积的场景,引出升和毫升的概念。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升和毫升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难点:正确读取量杯和量筒液体的多少教学准备:两个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的杯子、两个完全相同的空杯子、两个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瓶子、量杯、量筒、一盆水、不同大小的两个玻璃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老师这里有两个喝水的杯子,它们的高矮和粗细都不相同,到底哪个杯子装水多呢?请你们仔细观察,帮老师找出装水多的杯子来。

生1:粗(矮)的装水多生2:细(高)的装水多生3:一样多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意见,可到底哪个杯子装的水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你们有别的解决方法吗?生:可以用水做实验比较一下。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应该是无所不会,可现在老师却请自己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

通过解决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认识“容量”打下基础】二、探究新知1、实验一:认识“容量”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两个杯子,现在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水”的实验。

要求:⑴小组同学要先讨论确定实验的方法。

⑵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要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⑶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杯子要拿好,不要让水洒到别处,不要弄湿衣服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法,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方法和结果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一边演示一边说生1:我们组是把矮(粗)杯子装满水,到入高(细)杯子中,水都倒完了,杯子还没满,说明高杯子装水多。

升和毫升 教案

升和毫升 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教案标题:升和毫升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进行转换。

2. 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书籍、量杯、水杯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课题,向学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

- 通过实际物品,如水杯、量杯等,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容量差异。

2. 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10分钟)- 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一个升和毫升的容器,并标明其容量。

- 解释升和毫升的定义和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升和毫升的转换(15分钟)- 通过示例和练习,教授升和毫升之间的转换方法。

- 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的关系。

4. 实际应用(15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进行解答。

-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合作讨论。

5. 拓展练习(10分钟)- 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进行互相交流和分享。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升和毫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对容量单位的敏感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际操作,使用量杯等工具进行升和毫升的转换练习。

2. 学生可自行寻找更多与升和毫升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检验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程度。

3. 教师定期进行课堂小测,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扩展:1. 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容量单位,如升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2. 可将升和毫升的转换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如小数的运算等。

教案撰写者:GPT-3。

四年级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升和毫升教案教案标题:四年级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升和毫的概念,并能够将其转换。

2. 掌握升和毫的换算关系。

3. 能够运用升和毫进行简单的容量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 容量单位升和毫的示例物品,如水杯、瓶子等。

3. 学生练习册或活动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立方厘米等。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Step 2: 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1. 使用课件或黑板、白板,展示升和毫升的符号和定义。

2. 通过示例物品,比如水杯和瓶子,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容量差异。

3. 强调升是毫升的大单位,1升等于1000毫升。

Step 3: 升和毫升的换算1. 让学生观察示例物品上的标注,如1升、500毫升等。

2. 引导学生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3.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实践,如将500毫升换算成升。

Step 4: 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量计算1. 提供一些容器的容量信息,如一个水壶容量为2升,一个杯子容量为250毫升等。

2.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容量信息,进行简单的容量计算,如将3个杯子的容量换算成升。

3. 鼓励学生使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容量估算,如一瓶饮料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

Step 5: 总结与拓展1. 与学生一起总结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如果一个容器的容量是450毫升,你能用升和毫升如何表示?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概念的理解情况。

2. 布置练习题或活动单,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换算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容器,并估算其容量是多少升或毫升。

2. 制作一个容量单位的小抄,包括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供学生随时参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容量计算。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

升和毫升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容量的度量和换算。

升和毫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升和毫升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提高他们的度量衡观念和计算能力。

2. 学习目标2.1 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2.2 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2.3 能够进行简单的升和毫升的换算计算。

3. 教学资源3.1 教学课件或黑板。

3.2 笔和纸。

3.3 容量量具(如量杯、瓶子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容量量杯,问他们知道这个量杯可以用来测量什么东西,引出容量的概念。

4.2 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通过展示一个装有1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升,引出“升”这个单位。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100毫升水的容器,告诉学生这个容器里面的水是100毫升,引出“毫升”这个单位。

解释升和毫升是容量的度量单位,升是较大的单位,毫升是较小的单位。

4.3 升和毫升的换算4.3.1 解释1升等于1000毫升,引导学生发现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4.3.2 向学生出示几个容器,要求他们估算并告诉你容器里大约有多少升和毫升。

4.3.3 让学生用容量量杯测量一些液体,并记录下容器中的升和毫升数。

然后让他们进行换算,将升数转换为毫升数,将毫升数转换为升数。

多组练习,加深对换算关系的理解。

4.4 实际应用4.4.1 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容量问题,要求他们进行换算计算并给出答案。

4.4.2 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果汁、煮饭时的水量控制等。

鼓励学生找到更多与容量相关的例子,并分享给同学。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鼓励学生每天注意观察和应用容量单位,培养他们的度量衡观念。

6. 作业给学生布置一些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计算能力。

7.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升和毫升》篇1一、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

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

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

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教学重点:1. 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教学难点:1. 升和毫升的换算。

2. 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第一章:升和毫升的认识1. 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

2.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尝试用升和毫升描述生活中的一些容积。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1. 引导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 1000毫升。

2. 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升和毫升的换算。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1.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饮料、做饭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3.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测量1. 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升和毫升的方法,如使用量筒、杯子等。

2. 学生进行测量练习,提高测量准确度。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并记录数据。

第五章:升和毫升的综合练习1. 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饮料的总价、做饭时的食材配比等。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互相学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升和毫升的情况。

3. 学生测量升和毫升的准确度和操作能力。

第六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几个生活中使用升和毫升的案例,如超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家庭烹饪时调整食材配比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如何正确使用升和毫升,并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3.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七章:升和毫升的换算游戏1. 设计一些升和毫升的换算游戏,如卡片游戏、在线小游戏等。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计量液体体积的单位。

2.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升和毫升,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计量液体体积。

教学内容:第一章:升和毫升的认识1. 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含义。

2. 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1. 设计一些换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2. 通过小组合作或游戏方式,增加学生换算的兴趣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容器,如饮料瓶、水壶等,并标注其容量单位为升或毫升。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

第四章:升和毫升的计量练习1. 准备一些液体物品,如水、果汁等,让学生使用量筒或电子秤等工具,测量其体积并记录。

2. 让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计量练习,提高其准确性和熟练度。

第五章:升和毫升的综合应用1. 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的概念进行计算和解决。

2.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竞赛方式,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升和毫升的实际应用情况。

教学资源:1. 升和毫升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2. 升和毫升的换算表或卡片。

3. 量筒、电子秤等测量工具。

4. 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的题目资源。

六、升和毫升的换算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之间更复杂的换算关系,如10毫升等于0.01升。

2. 学生能够进行较大数值的换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更大数值的换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在换算中的作用。

2. 提供一些大数值的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升和毫升》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单元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标准》关于升和毫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分四部分编排:第10页初步教学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也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第11~14页初步教学升。

先讲述计量液体有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然后通过制作与操作教学1升的实际意义。

第15~17页教学毫升。

包括什么时候要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液体大约有多少,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简单换算等内容。

第18~21页单元练习与实践活动。

在单元练习里整理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这两个单位的能力。

在《美妙的“杯琴”》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里,把数学知识和音乐感受巧妙地结合起来。

本单元还编写了两篇“你知道吗”。

其中一篇介绍有关义务献血的知识,另一篇介绍笙、编钟、排箫等乐器。

1、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容量是容器里最多能容纳多少液体的量。

为了让学生在尚未学习体积之前先建立初步的容量概念,第10页例题作了很细致的安排。

先出现直观情境,里面有大小不同的两个茶杯和大小不同的两个冷水壶。

然后依次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容量的含义。

(1) 学生都知道茶杯里能盛水,茶杯有大有小,能盛的水就有多有少。

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里的两个茶杯,说说哪个茶杯能盛的水多些。

并告诉他们,图中比较高的那个茶杯能盛的水多,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容量”这个词,注意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便于学生初步感受“容量”的含义。

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两点: 一是情境中的两个茶杯都是空的,里面没有盛水,“哪一个茶杯能盛比较多的水”是直觉下的想像与判断。

学生通过这样的想像,容易体会到“杯子容量”的本质含义。

二是要给学生较多时间去领悟“茄子”卡通说的那句话,抓住“盛的水多”和“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

(2) 例题的第二个问题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容量的含义,解决并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说说“冷水壶的容量”是什么意思,引导他们把“容量”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回归到“能盛的水”的现实层面上,通过把概念具体化再次体会容量的含义。

第二步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为了便于学生区分和表述,情境图里的一个冷水壶是红把手,壶体上刻了花;另一个冷水壶是黑把手,壶体上没有花。

第三步通过倒水验证猜想。

先在一个壶里盛满水,再把这壶水往另一个壶里倒。

或是红把手水壶里的水倒满黑把手水壶后还剩下一些,或是黑把手水壶里的水全部倒入红把手
水壶里后尚未盛满。

倒水验证猜想这种方法要让学生自己想出来,并让他们动手倒一倒。

第四步确认问题的答案,因为红把手水壶里能盛的水多,所以它的容量大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