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6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ppt
第四单元经典交响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初中音乐PPT课件
思考:1.你在哪里听过这段旋律? 2.主题使用了什么乐器进行演奏?
英国管演奏(English Horn)
双簧管乐器的一种。又称中音双簧管乐 器,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 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
思考:主题b与主题a产生的变化?
弦乐 主题b是主题a的变化与发展,音乐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速度:变慢 情绪:充满了浓郁的哀愁和思乡之情
思考:与前面的A、B段哪一段最类似?
由英国管演奏出动人的思乡主题
再现三部曲式
A段)
德沃夏克(捷克)
再现三部曲式
德沃夏克(捷克)
A段变化再现
通过网络搜索德沃夏克的其他几部交响作品, 尝试分段分析其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
思考:这一段主题与主题a、b哪一个关系最密切?
主题a的变化再现a’
引子
乐曲的开始部分,有酝酿 曲的开始部分情,有绪酝酿、情绪提、提示示内内容等容作用等。 作用。
(英国管) (弦乐)
思考:主题c的节奏、速度和情绪前面的主题有何不同。
节奏:较为密集,出现三连音 速度:较快 情绪:充满不安
思考:主题d的情绪和速度又产生了什么变化?
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 大型一音般乐由作四品个。乐它章能组够成通过 音乐形象来展快示板人们的思想 心理、感情体慢验板,是一种规 模庞大小、步音舞响曲丰或富谐、谑色曲彩绚 丽,富于急戏板剧或性快和板表现力。
德沃夏克(捷克)
捷克作曲家 十九世纪重要捷克的作曲作家曲,十家九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湘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6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2
古典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模式
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 ? 第一乐章一般是一个快板乐章。 ? 第二乐章一般是一个慢板,与充满生气的快板第
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乐章在往往是一段典雅的小步舞曲。 ? 第四乐章往往是一个舞曲性格的急板,非常热烈
和活跃。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
一、简介
交响曲是在 18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时期确立 起来的一种大型器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的套曲 结构。
一般认为,交响曲的直接前身是意大利歌剧序 曲。“交响曲” 是交响乐的一种,它专指除协奏 曲之外的多乐章大型套曲结构的管弦乐曲。由大型 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音乐格调庄重; 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
? 德国作曲家海顿是交响曲的 创始人,他享有“交响曲之 父”的荣誉。海顿创作了 100首左右的交响曲,特别 是他后期成熟的交响曲,确 立了古典交响曲的标准范式 。
推荐欣赏著名交响曲
? 海顿《第85交响曲》 ?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 ?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第(自新大陆)交响曲》
?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 “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这部交 响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 ”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 的深切思念。
? 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 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 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 组成。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 大陆”。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演唱、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创造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响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难点初步了解交响曲。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多媒体播放乐曲《春节序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式(交响曲)学生聆听感受歌曲,老师由此引出新课《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二)初步感知1.初听:多媒体播放歌曲,提问:歌曲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2.复听:老师弹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思念家乡,对家乡的热爱)3.拓展交响曲: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大型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诙谐曲,4急板或快板。
(三)深入了解1.聆听引子部分,提问演奏乐器(管乐)2.聆听A段,老师弹唱主题a,提问主奏乐器(英国管),感受音乐情绪(忧伤、平静)播放主题b,提问乐器(弦乐、小提琴),比较和主题a情绪的变化(明朗秀丽,更加欢快活泼)3.聆听B段,播放主题C,提问主奏乐器(长笛、单簧管),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更加柔和)播放主题d,对比主奏乐器(单簧管)又加入长笛,情绪更加高涨,再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4.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歌剧《水仙女》等。
(四)音乐活动播放歌曲《念故乡》,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主题a填词,学生分组有感情演唱歌曲《念故乡》。
(五)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同学们自主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旨:认识交响曲,感受了作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为家乡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湘艺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6.欣赏 第九十四(“惊愕”) 交响曲(第二乐章) (共15张PPT)
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
——“惊愕”交响曲
海顿
分别聆听片段,随音乐互动。Biblioteka 片段1使乐曲更加饱满、
增加了新旋律
丰富
片段2
改变了旋律
分别聆听,随音乐互动。
片段3
改变了节奏
>
>
>
>>
>
非洲鼓
拍腿
>
>
>
>>
>
沙锤
铃鼓
>
>
>
>
分别聆听,随音乐互动。
密集的伴奏声部可以营
片段4
增加了新旋律 造更加热闹的情绪
>
因为主题乐段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和弦, 这部交响曲被冠以“惊愕”之名。它是这位 作曲家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奥地利作曲家,古典主 义时期第一位重要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 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其中有著名的《惊愕交 响曲》、《告别交响曲》等。 还有其他室内乐四重奏、奏 鸣曲等。
海顿性格幽默开朗、待 人亲切,很多人亲切地成他 海顿(1732—1809)为“海顿老爹”或“海顿爸 爸”。
>
沙锤
铃鼓
非洲鼓
>
>
拍腿
>
>
>
>
沙锤 >
>
铃鼓
非洲鼓
>
>
>
>
>
>
拍腿
用刚刚的互动方式,完整感知第二乐章。
思考:四段音乐中是否有主题旋律音? 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吗? 主题
2020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第九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xx)》教学目的: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xx。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课题: 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歌曲:《念故乡》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念故乡》,并能背唱这一首歌。
能够为《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一主题试着填写歌词。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感受、体验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教学重点:重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难点:标题音乐的感受教学用具:电子琴.音响教前分析: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之前,最好先学唱《念故乡》这首歌。
在学歌的过程中,可顺带地介绍这部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念故乡》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段旋律的歌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正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
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二)《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作品创作原由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院创办人琴妮·瑟勃夫人邀请德沃夏克担任该院院长。
德沃夏克到纽约后,琴妮·瑟勃夫人急于要他依据朗费罗的史诗《海华沙之歌》创作一部歌剧。
歌剧《海华沙》并未作成。
但其中的一些创作初稿后来就用在了《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中。
1893年5月24日,这部交响曲创作成功。
这部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到美国后写下的第一部作品。
本来,作者并没有给交响曲加标题,但在公演前不久,琴妮·瑟勃夫人建议加?“新大陆”的标题,并得到了德沃夏克的同意。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课件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第三主题
Hale Waihona Puke 乐章的中间部分,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震音的背景下,由长 笛和双簧管奏出旋律。 这段音乐充满深切的悲痛,同时又蕴涵着无比激动的情感。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第四主题
在悲痛、哀伤的主题后,出现了一段明朗、优美的旋律。它表 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思考
1、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
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 2、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表达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思考
3、歌曲是在弦乐的衬托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主奏乐器——英国管 音色比双光管浓郁而苍凉,比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 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表现富于诗 意的表情乐段。
创作背景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 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
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 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
1893年12月16日由翟多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首演。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最为突出。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 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
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 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 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 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 德沃夏克本人。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 独演奏。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初中音乐PPT课件
第二主题
在弦乐器的演奏下,这一主题有了变化发展,情 绪显得有些激动
第三主题
乐章的中间部分,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震音的背景 下,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旋律。这段音乐充满深切的
第四主律。它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 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 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 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 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 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 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 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院聘请德沃夏克 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 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 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 五月完成的作品。1893年12月16日由翟多 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首演。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 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
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 曲才赢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爱好。
第一主题
这是作曲家怀念遥远祖国的愁思。其旋律浑厚优美,富有歌唱性,深 得人们的爱好。以后曾被改编为各种独奏曲,也被填上歌词而成为独唱
《念故乡》
“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 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在, 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 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 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念故乡》是 一个慢板,音乐优美绝伦。在管乐器一连 串阴郁和弦所描画的惨淡气氛烘托下,由 英国管吹出动人的旋律。这一旋律以后 被配上以怀念故乡为歌词内容,在美国 演出时,许多观众感动得热泪沾巾。
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 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 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爱恋之 情的体现。
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1 湘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1 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1 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音乐下册第6单元《七彩管弦(四)》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1 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1教学目标1.熟悉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
2.了解作者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3.熟练运用口风琴与学过的音乐知识相结合。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喜欢听流行歌曲,如何正确引导他们接触和喜爱古典音乐是上好这一课的重点。
3重点难点重点:能辨认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与音色。
难点:熟练运用口风琴,学会正确识谱,有一定的视奏、视唱能力。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管弦乐队的编制包括哪些呢?学生回答。
好的,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曲。
活动2【讲授】讲授播放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问: 1。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有哪些,主要来自哪些分组(英国管) 2. 这段音乐的速度、旋律起伏是怎样的?你认为它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同学们,这是来自捷克的音乐家德沃夏克所写的一部交响曲“自新大陆”,在这里我要考你们一个历史问题,“新大陆”指的是哪里? 新大陆是指美洲大陆,是15世纪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的。
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后就开始广泛移民到美洲。
第四单元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2021-2022学年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深圳市坪山外国语学校
九年级
深圳市坪山外国语学校
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 大型一音般乐由作四品个。乐它章能组够成通过 音乐形象来展快示板人们的思想 心理、感情体慢验板,是一种规 模庞大小、步音舞响曲丰或富谐、谑色曲彩绚 丽,富于急戏板剧或性快和板表现力。
德沃夏克(捷克)
深圳市坪山外国语学校
捷克作曲家 十九世纪重要捷克的作曲作家曲,十家九世纪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思考:主题d的情绪和速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速度:变慢 情绪:充满了浓郁的哀愁和思乡之情
思考:与前面的A、B段哪一段最相似?
由英国管演奏出动人的思乡主题
再现三部曲式
A段变化再现
英国管(English Horn)
德沃夏克(捷克)
再现三部曲式
德沃夏克(捷克)
A段变化再现
通过网络搜索德沃夏克的其他几部交这一段主题与主题a、b哪一个关系最密切?
主题a的变化再现a’
曲的开始部分,有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等作用。
引子
乐曲的开始部分,有酝酿 曲的开始部分情,有绪酝酿、情绪提、提示示内内容等容作用等。 作用。
(英国管) (弦乐)
思考:主题c的节奏、速度和情绪前面的主题有何不同。
节奏:较为密集,出现三连音 速度:较快 情绪:充满不安
思考:1.你在哪里听过这段旋律? 2.主题使用了什么乐器进行演奏?
英国管演奏(English Horn)
双簧管乐器的一种。又称中音双簧管乐 器,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 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
思考:主题b与主题a发生的变化?
弦乐 主题b是主题a的变化与发展,音乐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九年级音乐上册人音版】
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 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讲授新课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 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 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 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 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 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
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第十九课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念故乡》
还记得这首歌吗?这 首歌由谁作曲?是哪一部 著名的交响曲的主题?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作曲,出自《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 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 《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终 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 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欣赏乐曲
第三主题
乐章的中间部分,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震音的背 景下,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旋律。
这段音乐充满深切的悲痛,同时又蕴涵着无比激动的 情感。
欣赏乐曲明朗、优美的旋律。它表 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
欣赏乐曲
欣赏卡拉扬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全曲
讲授新课
创作背景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 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 美。这部《第九交响曲》即是德沃夏克在美 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 月完成的作品。
1893年12月16日由翟多尔指挥纽约爱乐 乐团首演。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合集5篇)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合集5篇)第一篇:《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学唱其音乐主题。
2、了解曲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第九交响曲是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
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
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
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
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
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二、乐曲分析广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
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
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
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三、拓展1、什么是交响曲,交响曲的发展2、听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四、课堂小结。
【配套K12】[学习]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湘艺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目的: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 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 贫寒的家庭中。经过刻苦的努力, 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 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他曾 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 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 迎。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 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 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 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 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 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他的作品始 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 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交响曲
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音乐体裁,即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 器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17、18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 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 体裁有直接的联系。18世纪中、后期,交响曲逐渐成为独树 一帜的器乐体裁。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都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 第二乐章:慢板,一般为复三部曲式,具有抒情性。 第三乐章:快板,复三部曲式,多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多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
欣赏《念故乡》
这首歌表现了何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痛恨侵略者、愿为民族 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 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新大陆原 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 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 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 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 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 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 《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
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其中的音乐形 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 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 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 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 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 遗体告别。
第二乐章 复三部曲式
引子
a 主题
b 主题
管乐器在 低音区奏 出一连串 鸣咽的和 弦,形成 一种悲惨 凄切的音 响效果。
这个主题既像 是揭示海华沙 的孤独和痛苦, 又像是奄奄一 息的敏妮海哈 对海华沙的思 念,但更多的 是寄寓作者对 遥远祖国的怀 念。
c 主题
d 主题
《念故乡》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 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段旋律的歌 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 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正 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 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后来,一首名为《回家》 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在 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