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中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组培专题8】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解答

【组培专题8】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解答

【组培专题8】组织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解答1、两次培养基用的配方都一样,为什么一个凝固的特好,一个就凝固不了?培养基的凝固与否有下列几种情况决定:1、琼脂批次有变,没有做批次试验,沿用以前的用量造成不足。

2、大量元素重复加入,或大量元素母液配制时出错。

3、pH值调的过低,或有活性炭高压灭菌时间过长,造成蔗糖分解量剧增,影响培养基的pH值降低较多。

4、加入新的天然附加物,或附加物过多。

2、75%的酒精和70%的酒精有什么区别,组培时用哪种好?酒精的70%和75%都是可以的,但往往由于桶装酒精的浓度达不到95%,这样按照70%的配制就达不到要求了,因此我们一般是桶装按照75%的配,瓶装则按照70%的配。

3、大型灭菌器在灭菌的时候总会出现个别瓶子破裂的现象,请问什么原因?是温度过高,压力过大,还是内部冷热不均造成的呢?高压灭菌造成玻璃瓶的破裂,特别是大型灭菌装置,最主要还是在放气冷却时造成的。

究其原因,应该是在放气时,由于容积较大,压力在不同位置(内外部)的变化速度并不相同,致使瓶内与瓶外的压力差距较大,如果是封口膜,表现的可能就是塑料膜的破裂。

4、初代培养时,外植体出现发白,慢慢枯死,是什么原因?外植体的初代培养出现这种情况,是比较好理解的。

大田植物材料离体以后,进入不同环境中继续生存代谢,需要一个过渡。

首先,植物材料要吸收培养基的养分,不再是根吸收,盐类浓度相对于离体的植物材料的吸收能力可能是过量的,植物材料褪色就是叶绿素形成受阻和细胞代谢受阻,另外培养基养分供应的有效性滞后,以及植物材料本身内含物向培养基的流失等等。

建议在初代培养阶段最好先采用空白培养。

5、做无毒苗的快繁,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培养基,能不能推荐一种?关于组培快繁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下列两种途径:1、外植体-愈伤组织-再生芽-继代-生根-出苗2、外植体-丛生芽-继代-生根-出苗至于采取那种途径,需要彻底了解所选组培植物的生物习性,包括繁殖方式,顶端优势,萌孽生根能力等。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苗分化数量少、生长慢、分枝少,个别苗细高
细胞分裂素用量不够、温度偏高、光照不足
增加细胞分裂素用量,适当降低温度
苗分化过多,生长慢,部分苗畸形,节间极度缩短,苗密集丛生微型化
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温度不适宜
减少细胞激动素用量或停用一段时间,调整培养温度
分化出苗较少,苗畸形,培养较久可能再次出现愈伤化
生长素用量偏Leabharlann ,温度偏高减少激素用量,延长光照。及时转接、减少接种量,改用透气性强的瓶膜
常有黄叶、死苗夹于从生苗中。部分苗逐渐衰弱,生长停止,草本植物有时水渍状、烫伤状
瓶内气体状况恶化,pH值变化过大;久不转瓶糖已耗尽,光合作用不足以满足生长;瓶内乙烯含量升高;培养物已经污染;温度不合适。
不分措施同上。去除污染,控制温度。
幼苗生长无力,陆续黄叶落叶。组织水渍状、煮熟状
部分原因同上,激素搭配不合适,无机盐浓度不合适
部分措施同上。及时转接。适当调整激素比例。
幼苗莲座化,节间极度缩短不伸长
自身合成的赤霉素不够,或细胞激动素用量过多
添加赤霉素、减少细胞激动素用量
苗淡绿色、部分失绿
铁盐不足,pH值不合适,铁、锰、镁元素配比失调,光照过强,温度不适合
减少生长素用量,适当降温
叶粗厚变脆
生长素用量偏高,兼有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
减少激素用量,避免叶片接触培养基
再生苗的叶缘、叶面等处偶有不定苗产生
有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或该种植物适于这种再生方法
减少激素用量,或分阶段利用这一再生方法
从生苗过于细弱,不适于生根操作和将来的移栽
温度过高、光照时间短,光强不够、久不转接。生长空间小
激素用量过高、温度过高、培养基渗透势过低
减少激素用量、降低培养温度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植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通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以实现植物再生、基因转化等目的。

然而,由于培育技术的复杂性和植物本身的复杂性,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问题一:组织污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组织污染,即外来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培养基和植物组织中。

这会导致培养失败或产生不良的变异。

解决之道:1. 严格消毒:在进行培养操作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操作台、器皿和培养基的消毒。

用70%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和器皿表面,确保无菌状态。

2. 地方新鲜:在培养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动,通过定期更换和清洁培养室内的过滤网和空气过滤器,减少外界细菌的侵入。

3. 给予适宜的抗生素: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抗生素要根据具体培养物种和品种而定。

问题二:离体生根率低离体生根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离体生根率非常低或根系发育不良。

解决之道:1. 适宜的培养基组成: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于促进离体生根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可以提高植物的生根能力。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梯度法:通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设置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生长素的浓度逐渐降低,可以促进植物从愈伤组织到根系转变的过程。

3. 建立泰勒诺夫瓜气孔消融法:在切割愈伤组织后,将其暴露在高湿度下,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气孔开放,提高植物在离体生根过程中的存活率。

问题三:组织块增殖困难在一些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我们会遇到组织块增殖困难的问题,即组织块不再增殖或增殖速度非常慢。

解决之道:1.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类型:不同植物的组织有不同的培养基类型要求。

第四讲 组培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讲 组培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无机盐浓度过高可引起酚类物质外溢,Mn和Cu是参与
酚类合成和氧化的重要因子,降低盐离子浓度可减少酚 类外溢;

6-BA/KT不仅能促进酚类合成,还刺激多酚氧化酶的活 性,降低这两种激素浓度可减轻褐化;

加入吸附剂(活性碳)和抗氧化物质(PVP、VC)
3)外植体受伤害程度

机械伤害 减少切口伤面,缩短切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催化下迅速氧化成褐色的琨类化合物,导致整个组 织代谢紊乱,死亡。
1、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素很复杂,随植物的种 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的不同,褐 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培养基种类,继代次数,外植体放置方式,光照及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等,均对褐化有影响
1)外植体的选择
1)接种前培养基出现大量污染 菌落只存在于培养基表面:可能是密封不好或放置 培养基的空气中孢子过多; 菌落存在于培养基内:贮存母液污染,器具不洁净 或灭菌不彻底。
2)接种后真菌大面积污染,菌落位置不定 可能是接种室的孢子过多或超净台的滤网不洁; 经常清洗或更换滤网,用甲醛熏蒸接种室; (将50ml甲醛倒入10g高锰酸钾中,使甲醛蒸汽散 发出来,密闭门窗24小时)
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组织也随之进一步变褐、死
亡,这一现象称为褐变(Browning)。

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在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 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 发生。

褐变的发生与外植体组织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多少
和PPO活性有直接关系。在完整组织中两者是分开
的,当切割受到伤害时,酚类化合物外溢,在酶的

化学伤害 各种消毒剂引起的伤害,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 时间

组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组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组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组织细胞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技术,它可以用来从单个细胞中培养出成千上万个细胞。

组织细胞培养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基础生物学到医学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细胞培养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实验计划、培养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多个方面因素的支持。

尽管组织细胞培养已经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应用,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实验出现失败,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组织细胞培养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常见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一、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死亡在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死亡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细胞死亡可能是由于培养环境不适宜、细胞器受损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细胞死亡的原因。

若是由于细胞培养环境不适宜所引起的,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培养条件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培养基配方、调整 pH 值或温度来提高培养环境的适宜性。

此外,如果细胞死亡是由于受到刺激性化合物的作用或者细胞器损伤所致,我们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细胞保护剂或体外作用因子,保护细胞的生命活力。

如果细胞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和实施实验。

二、细胞表型不稳定在细胞培养中,细胞表型不稳定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细胞表型不稳定有时候可能由于细胞培养环境的改变,例如培养温度或半衰期等变化,也可能由于细胞的遗传学变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尽可能保持细胞培养环境的稳定性并且进行维护,避免温度、血清物质浓度和酸碱度等变化。

此外,通过使用抗生素、氢化叶酸和选择性试剂等方法可以限制细胞遗传学变异的发生。

三、细菌侵染在细胞培养中,细菌侵染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在长期培养和细胞密度过高的情况下。

细菌侵染可能会损害细胞生长、侵入细胞免疫系统,甚至造成病毒和真菌感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无菌技术操作,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并及时采取细胞毒性药物或细菌毒素的处理措施来杀灭细菌。

四、细胞品种污染细胞品种污染也是组织细胞培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浅谈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研工作,它为林木品种的改良、疾病抗性培育、研究基因工程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手段。

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进行解决,以提高组织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1. 低成活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植物组织培养失败或成活率低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生长条件的不合适、外界环境的影响、培养基质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2. 疾病和污染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袭是常见的问题,导致植株死亡或生长异常。

外源污染也会对培养的植株造成影响。

3. 难以获得优质种苗目前,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种苗培育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种苗、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等。

二、对策建议1. 优化生长条件为了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成活率,我们应该在培养的过程中,对生长条件进行优化。

控制培养基质的水分、温度、光照、空气流通等,使植物可以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生长。

2. 强化无菌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无菌操作技术,以避免外源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植株,应该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3. 创新培养基质针对不同种类的林木,我们应该开发和应用更加适合的培养基质,以提高种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可以尝试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物质,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 多途径育苗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除了传统的培养法之外,还可以利用愈伤组织培养、芽生苗培养等多种途径来进行育苗,以提高育苗的成功率。

5. 建立评估标准为了判断不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对种苗的生长速度、生长势、抗逆能力等进行量化评估,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培养实践。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问题,提高培养技术的效率和质量,为林木植物的良种繁育提供更好的支撑。

植物组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植物组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植物组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植物组培实验是在研发技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合理的条件下,它可以
以最佳时间和最低成本同时获得超高效率,使科学家能够研究新品种,改良已有品种,并获得植物及其特性的详尽信息。

然而,植物组培实验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调整和改进,例如:
首先,植物组培实验的准确性破坏性往往被低估。

由于它不仅要有精确的位置
信息,而且还要满足足够的营养、湿度、气候和光照条件,因此影响它准确性的因素很多。

其次,植物组培实验的成本高于自然培养,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从而阻碍了植物研究和培育的发展。

最后,繁茂杂草会在组培实验中大量滋生,使得识别植物标本和拔出来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有效控制植物组培实验中的上述问题,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方法。

其中,最突出的是采用最高标准的培养方法,确保植物在实验中的纯净乾净,以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干扰和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可以采用机器辅助技术,以确保每一项植物组培实验都可以在最佳条件下进行;此外,为了防止杂草滋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手段,保证植株的健康发育。

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解决植物组培实验困难的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从而实现有效的植物组培,有利于培育新品种并开发更好的品种。

只有通过努力研究和实践,才能保证植物组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植物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14组培常见问题及对策

14组培常见问题及对策


培养条件
光照过强, 光照过强, 温度过高, 温度过高, 培养时间过 长,加速褐 变。

三、 玻璃化的原因及预防 1.含义: 1.含义: 含义 离体培养物的 嫩茎或叶呈半透 明水渍状。 明水渍状。为生 理失调症。 理失调症。
(三) 玻璃化的原因及预防
2.原因:细胞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引起。 2.原因:细胞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引起。 原因 导致玻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导致玻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激素浓度(尤其CTK CTK) (1)激素浓度(尤其CTK)增加或 CTK╱IAA高 CTK╱IAA高 (2)琼脂浓度低 光照时间大于15h (3)光照时间大于15h (4)温度低 (5)通风条件不好 (6)培养基离子种类及比例不适宜
苗数及其它指标的计算
1.存架增殖总瓶数(T)=增殖周期内 工作日数W*每工作日需用的母株瓶数S 2.全年出瓶苗数(P)=全年总工作日* 平均每个工作日出瓶苗数*(1-10%损 耗率) 3.实际年产苗数=全年产苗数*移栽成 活率 ▲
3.组培苗包装运输与售后服务 组培苗包装运输与售后服务
◇组培苗的包装运输 ◇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2.黄 2.黄 化
原因: ●原因: 培养基中Fe Fe含量不足 培养基中Fe含量不足
矿物营养不均衡 激素配比不当 糖用量不足, 糖用量不足, 长期不转移 培养环境通气不良, 培养环境通气不良, 瓶内乙烯量高 光照不足 培养温度不适
预防: ●预防:针对黄化原因对症下药
3.变异和畸形 3.变异和畸形
第四节 组培快繁计划安排与实施 1.试管苗增殖率的计算 1.试管苗增殖率的计算 2.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 2.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 3.组培苗包装运输与售后服务 4.提高效益的措施 4.提高效益的措施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5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效降低褐变现象的发生。
(二)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3)使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
氨酸、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避免 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

培养基中添加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 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二)减轻褐变现象发生的方法
(4)连续转移: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
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
合你的实践经验,分析如何降低
组培过程中污染现象的发生?
1)植物品种

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有些品种 的外植体在接种后较易褐变,而有些品种 的外植体在接种后不易褐变。
2)生理状态:

一般来说,老熟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较
幼嫩组织严重。
3)培养基成分:

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褐化程度增加;
细胞分裂素水平过高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 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化现象加深。
(二)、继代培养阶段
• 1、苗分化数量少、速度慢、 分枝少、个别苗生长细高
•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
不足,温度偏高,光照不足。 • 改进措施:增加细胞分裂素 用量,降低温度,改善光照, 改单芽继代为丛芽继代。
2、苗分化过多,生长慢,有畸形苗,节间极短,
苗丛密集,微型化

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
量过多,温度不适宜。
(一)、初始培养阶段

1、培养物变色、坏死、茎断面附近 干枯
可能原因:表面杀菌剂过量,消毒 时间过长,外植体选用不当 改进措施:调换其他杀菌剂或降低 浓度,缩短消毒时间,试用其他部


位,生长初期取材。
2、培养物长期培养几乎无反应
可能原因:基本培养基不适 宜,生长素不当或用量不足, 温度不适宜。 • 改进措施:更换基本培养基 或调整培养基成分,增加生 长素用量,试用2,4-D,调 整培养温度。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失败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失败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失败原因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将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于无菌条件下,通过调节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浓度,促使细胞或组织快速增殖和分化的技术。

然而,在实践中,植物组织培养常常会面临许多失败的挑战。

下面将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失败原因。

第一,原料选取不当。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使用健康且无病原体的组织或种子作为起始材料。

如果选取的组织或种子存在病原菌、真菌污染或已经失活,那么培养过程中很可能会导致失败。

因此,在进行组织培养前,必须对起始材料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无菌。

第二,环境因素不适宜。

组织培养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和气体浓度等。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不足或过强、湿度不够或过高,或者气体浓度不合适,都会对组织培养的成功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组织培养时,要选择适宜的实验室条件,并严格控制环境参数。

第三,培养基成分不合理。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它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激素来支持细胞或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如果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过少或过多,或者激素浓度不合适,都会对组织培养的成功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要准确地配制营养物质和激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四,污染现象的发生。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污染成为影响成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污染可以来自起始材料、培养器皿、培养基或操作者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以及灰尘、皮屑等异物。

为了避免污染,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并确保材料和设备的无菌。

第五,植物基因型和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植物的基因型和酶活性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组织培养的成功率。

有些植物品种对组织培养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培养失败的情况。

此外,在进行组织切割和悬浮培养时,细胞酶的活性可能会导致组织断裂或无法分化。

因此,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前,要充分了解植物的基因型和酶活性,并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培养条件。

第六,愈伤组织的选择和建立。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部分,植物组织培养已经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植物发育、繁殖、基础遗传等领域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实践中,植物组织培养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培养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就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对策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污染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此类污染往往源于致污物的不洁、操作人员的不洁以及环境的不洁。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对器皿、培养基、辅助物质等实验关键点的消毒操作必不可少;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勤洗手、不闲置的原则;尽可能在清洁的环境下工作,如实验室的净化处理等。

二、温度温度是组织培养中的核心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组织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温下培养,组织分化发育快,营养物质吸收速率增快;低温则能有利于激发细胞分裂。

但如操作者不去细心调节温度,则会造成培养组织养分不充足或异常分化等不良现象。

因此,对于植物组织培养,科学家们应该注意温度的调节,使其在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达到最理想的培养效果。

三、培养基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制和新鲜度都会影响培养的效果。

无论是配制过量、欠量,还是老化的培养基,都会降低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化能力,从而影响分化速率, 使组织无法正常分裂,影响胚胎质量。

要想避免上述情况,科学家应该严格控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投入量,及时更换过期的培养基,以保证最好的培养效果。

四、光照光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光照将有助于培养出优质植物组织。

而适应不同光照强度的植物,其光合作用速率也不同,从而影响到组织细胞的分裂能力。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科学家应该给予足够的光照,同时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设置光照强度,并注意避免光照过度或不足,以及光照时间不均等问题,保障植物组织的健康发育。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性一方面取决于实验者的经验与技能,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齐备的实验设备和极为细致的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改进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改进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改进本文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法。

标签: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改进植物组织培养在过去的40多年中得到迅速发展,已渗透到生物学科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尤其是快繁技术和无毒苗培育技术,在农林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虽然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在实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给科研和生产造成损失。

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积累经验和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教学实验,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是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也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培养基,下面以MS培养基为例,简述其母液配制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大量元素母液配制。

大量元素中的Ca2+、SO42-和HPO42-容易生成CaSO4、CaHPO4沉淀。

改进的方法是把NH4NO3、KNO3、MgSO4·7H2O、KH2PO4、CaCl2·2H2O5种药品分别用蒸馏水溶解,按顺序依次混合,同时考虑到大量元素的溶解度和方便使用,通常配制成10倍的母液5000ml贮存在冰箱中,使用一个学期不会产生沉淀,例如配制1000ml培养基,只需取100ml大量元素母液。

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常常出现加入钼酸钠(Na2MoO4·2H2O)后,钼酸钠难溶解,即使通过加热也无法解决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在室温下用蒸馏水分别溶解微量元素药品,然后再依次混合在一起放入冰箱保存,用前摇匀母液。

同时考虑到微量元素的用量极微,通常配制成100倍的母液1000ml例如配制1000ml培养基,只需用移液管取10ml微量元素母液。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难点及解决1玻璃化现象在进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发现试管苗呈半透明状,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或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表无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仅有海绵组织,没有栅栏组织。

这种试管苗生长异常现象被称为“玻璃化”,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特有的一种生理性病变,是培养环境中的一些物理、化学和生化因子共同作用使植物组织新陈代谢紊乱所造成的。

玻璃苗的光合能和酶活性低,器官功能不全,分化能力低,很难继续用作继代培养和扩大繁殖的材料。

1.1 玻璃苗发生的因素培养材料种类和外植体类型影响玻璃苗的发生:梅菜外植体玻璃苗发生率依次是下胚轴≥茎尖≥子叶。

瑞香基部茎段玻璃苗的发生率最低,其次是茎尖,中部茎段产生的玻璃苗几率最高。

此外,玻璃化还可能与外植体大小有关。

组培苗生长的微环境能够影响玻璃化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光照时间太长会导致玻璃化现象的增加,超过14h玻璃化现象较严重。

使用透气性较差的塑口薄膜封口或组培温度过高时,由于引起组培瓶内气体组成的改变,也提高了玻璃化率。

培养基成分(如大量元素、植物激素和蔗糖浓度等)与玻璃化现象有关:培养基中的NH4+过多容易导致试管苗玻璃化的发生。

在BA质量浓度0、5~1.0mg/L条件下,玻璃苗率随BA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蔗糖浓度与玻璃化呈负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蔗糖浓度越高,玻璃苗的比率越低。

1.2 措施:①增加组培室内通气,并改善培养容器的通风换气条件,适当缩短继代间隔时间。

许多研究表明,使用透气性好的容器或封口材料(如牛皮纸和棉塞)可显著降低玻璃苗率。

增加自然光照②组培室温度:组培室温度控制在20~25℃,可缓解玻璃化现象。

另外,采用昼夜变温交替取代恒温也是不错的选择。

③适当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在培养基中添加4%和3.5%的蔗糖,能分别较好地预防光叶楮和山桐子组培玻璃苗的发生。

④调节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比例2褐变2.1 影响褐变的因素植物种类、基因型及外植体类型:橡胶树不同品种或品系的褐变程度不同,海垦2号的花药褐变较少,而有些品种极易褐变。

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植物组培快繁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措施

防止玻璃化发生的措施 随着对玻璃化产生机理研究的深入,某些植物的玻 璃化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且研究发现,玻璃化现象 只是一种表现特征,玻璃化的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恢复为正常苗 在控制玻璃苗发生时,一般可采用如下猜施:①选不 易玻璃化的基因型及部位做外植体.②适当提高光照强 度,改善培养材料的通气状况;固体培养时,增加琼脂 使用浓度,降低培养基中的水势,可以有效地降低玻 璃苗的发生频率.
*③培养基中增加K .P.Fe.Cu.M n、二元素的含
量,降低B含量,增加硝态氮,降低铰态氮.
*④选择适宜的糖源及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并
注意生长素与分裂素的配合,在未出现重玻璃化 之前,适当降低激素特别是细胞分裂素类激素的 用量,可以减少玻璃苗的出现U3l.
*⑤添加有机物,如添加根皮普,可有效地抑制
玻 璃苗形成.添加植物激素合成前体如ACC等.对防 止芦荟玻璃化有效
透化能力降低,不易成活。因此不宜用 作继代和移栽的材料。
*玻璃化的原因
迄今为止,对于玻璃化的成因尚无定论, 目前认为玻璃苗的形成可能有以下几方而 的原因。
1培养条件的影响
试管苗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pH值均间接影响着玻 璃化的发生91培养时光照远较自然环境下弱,一般仅为 1000^3000)x,培养器皿内相对湿度过高,氧气供应逐日下降, Cot浓度逐渐上升,培养基中各化学成分往往开始浓度过高而后 又供应不足.肖玉兰等5o:究发现,光照度在100 00-20000lx范围 内,随着光照度提高,玻璃化苗显著减少.降低培养温度、相对 湿度,提高pH值也可有效防止玻璃苗发生。
1、植物材料木木植物,单宁含量或色素含量高的 植物容易发生褐变。因为酚类的糖昔化合物是木质 素、单宁或色素合成前体.酚类化合物含量高,木 质素单宁或色素形成就多,而酚类化合物含量高将 导致褐变的发生,因此,木木植物一般比草本植物 容易发生褐变。 幼龄材料一般比成龄材料褐变轻,可能与幼龄 材料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少有关。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褐变
(一)定义 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 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 培1、品种: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 有些品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较易褐变,而有 些品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不易褐变。 2、生理状态:一般来说,幼嫩的组织在接 种后褐变程度并不明显,而老熟的组织在接 种后褐变程度较为严重。
三、 玻璃化
(一)定义
在组培过程中,叶片和嫩梢 呈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的培养 物称为玻璃苗。
(二)玻璃化苗的特点
1、玻璃化苗植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 纵向卷曲,脆弱易碎。 2、叶表面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 仅有海绵组织而无栅栏组织。 3、体内含水量高,但干物质、叶绿素、蛋白质、 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 4、吸收营养与光合功能不全,分化能力大大降 低,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大为降低,甚至 死亡。 5、生根困难,移栽成活率低。
(三)防治措施
1、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质水平,以降低培养 基的水势; 2、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
3、增加光照;
4、增加容器通风,最好进行CO2施肥,这 对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有明显的作用; 5、降低培养温度,进行变温培养,有助于 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发生; 6、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 虑加入适量脱落酸。
3、培养基成分:如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 褐化程度增加,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过高 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 性,从而使褐化现象加深。 4、培养条件不当:例如光照过强、温度过 高、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 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速被培养的外植 体的褐变程度。
(三)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一般来说,最 好选择生长处于旺盛的外植体。 2、合适的培养条件:无机盐成分、植 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及时继代 培养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1微生物污染问题1.1造成污染的原因(1)外植体材料本身带菌;(2)接种过程中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或者交叉污染;(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1.2防治措施(1)外植体灭菌要彻底。

首先可以选择组织内部无菌材料;其次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第三外植体消毒要细心,比如茎段消毒,经过消毒处理后,要把两端切去约0.5cm,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的概率。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在进入接种室前一定要洗手,然后换上接种服,带上口罩,操作之前先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接种工具要经常灼烧一保证不会带菌或者交叉污染。

(3)加抗生素。

在培养基中适当的加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污染。

(4)无菌培养环境。

培养室内要定期进行灭菌,可在室内装紫外灯,或者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或者利用其它的熏蒸剂进行灭菌。

(5)控制外植体的接种数量。

每个培养瓶中尽量接种少量的外植体。

(6)及时继代培养。

定期检查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污染苗头的组培苗及时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上。

2褐变问题2.1影响褐变的因素(1)外植体材料的基因型;(2)外植体的生理状态;(3)培养基成分。

2.2防治措施(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选择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外植体,对于容易褐变的植物注意对其不同品系的基因型进行筛选,选择褐变率较低的材料作为外植体。

(2)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性物质或者吸附剂。

在培养基中加入偏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等抗氧化剂;或者加入0.1-1%的活性炭吸附培养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酚类、醌类物质,但是要注意活性炭也可以吸收培养基中的激素使之浓度降低。

(3)对培养材料进行预处理。

用抗氧化剂溶液进行预处理或者在接种前用无菌水洗净切口渗出的酚类物质。

(4)适当的培养条件。

在培养初期保持较低温度(15-20℃),可以降低PPO活性,防止酚类物质氧化,减轻褐变。

(5)其他措施,培养初期进行连续转接。

3玻璃化问题3.1影响玻璃化的因素(1)外植体材料;(2)培养的环境条件;(3)培养基成分,琼脂的浓度、碳源的种类及含量等;(5)封口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培苗在培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植物褐化
A、原因可能有:1、植物本身含有较多的酚类物质,在切割外植体时,从伤口渗透出来,直接渗入培养基中,或在继代培养时不断形成并渗出。

2、(1)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及季节(2)培养基成分,浓度过高的无机盐和高浓度6-BA、KT 等容易加重褐化。

(3)培养条件不当,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光照过强,均可以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B、防止措施: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选取幼龄材料,选合适部位,时间一般在初冬或初春2、暗培养或勤转瓶3、弱光培养、低温培养4、添加活性炭或抗氧化剂等5、可以降低无机盐含量,由全量降为半量,减少铵态氮的含量。

二、玻璃化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培养温度高2、生长素种类及其配制比例不合适。

铵态氮及碳源对某些植物培养不适宜。

B、防止措施:1、降低培养瓶内的湿度,增加琼脂量,每瓶接种量减少三分之一2、降低培养温度3、增加光照4、降低培养温度5、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

也可以降低或去除铵态氮。

6、在培养基中加入1.0~5.0g/L活性炭。

三、黄化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培养基中铁元素含量不足,激素配比不当,糖用量不足。

2、培养瓶温度不适,光照不足。

3、pH值有问题。

(培养基配置不正确)
B、防止措施:1、检查培养基配置过程,保证培养基成分正确添加2、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3、控制培养室温度,增加光照,用透气盖改善瓶内通气情况
四、污染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原瓶苗有污染2、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3、操作时认为带入菌4、接种环境不干净5、原瓶苗细菌性污染(浑浊水渍状、或泡沫发酵状)常由于灭菌锅未排尽冷空气、灭菌锅压力温度不够,计时不准确造成。

6、原瓶苗真菌性污染(出现各种颜色的孢子),可能是由于空气、瓶口及瓶盖真菌孢子引
起。

B、防止措施:1、正确使用灭菌锅2、接种工具每次使用完后要消毒灭菌,接种时,手不要碰盘子的任何地方,用镊子夹盘子。

3、污染的原瓶苗要及时淘汰,如果原瓶苗数量少要进行灭菌4、接种时,要保证接种环境的干净卫生,台内工具不宜放太多。

工作人员要在接种前洗干净手并用75%酒精擦拭双手。

5、工作区域紫外消毒要每天进行。

6、注意个人卫生
五、变异现象
A、原因可能有:1、分化苗继代次数多,材料老化2、分化苗未在规定时间内转接3、使用激素不当
B、防止措施:1、采用腋芽进行繁殖,后代保持与母株遗传一致性。

或采用器官直接诱导不定芽2、严格挑选优良瓶苗作为继代材料,去除有问题的分化苗。

3、对于实验性材料,应控制植株的继代次数。

一定时间后,重新开始外植体的继代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