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方法)利用ARCGIS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利用ArcGIS做一张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图
![利用ArcGIS做一张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图](https://img.taocdn.com/s3/m/9a0fca9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d.png)
利用ArcGIS做一张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图
首先我们打开arcgis加载进来三调数据,这是镇的数据,现在我们需要村的行政边界。
首先打开属性表添加一个新的字段命名“行政代码”字段属性为文本,文本长度保持默认。
在行政代码列打开字段计算器输入Left(ZLDWDM,12) 这个命令可以提取ZLDWDM的从左数前12位数字,也就是村的行政代码。
地理处理工具调出融合命令,融合字段选择ZLDWDM和ZLDWMC,点击确定后生成新的shp文件,右击打开属性表后看到字段只剩下村名以及村的行政代码。
双击图层调出属性面板,点击符号-编辑符号-掩膜-晕圈,为字体添加白色描边。
点击图层右键找到标注要素,勾选上,然后将图层填充和描边改为无,则标注完成。
如出现标注名称重复,则放置属性改为每个要素放置一个标注。
我们继续对三调数据融合,融合字段选择无,生成新的面要素,填充改为无,描边选择粉红色,然后复制粘贴一个,同样填充为无,描边为颜色稍深的粉红色,则生成一个渐变的晕圈。
下一步我们对三调进行符号化,双击调出属性面板,类别-与形式中符号匹配,选择三调符号库进行匹配,点击匹配样式完成符号化,如下图所示。
之后我们切换到布局视图,点击插入图例,右键转换为图形并取消组,进行排版。
我们插入图例时可以选择图例的列数,然后选择是否有外轮廓的填充背景以及填充图框
点击插入,内图框线,填充浅灰色后作为图框。
点击插入标题以及指北针、比例尺等元素,完成出图。
总结:三调数据融合形成下一级别行政边界,同时融合形成晕线。
对三调进行标注并符号化,插入图例以及图名比例尺及其他要素。
对图框进行排版。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22a220e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9.png)
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工程文件名:XX乡规划图YX (晕线面)DLTB (地类图斑面)YTFQ (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 GZQLX (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 (道路网面)YTJJSQ (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 (透明输出面)DLJX (地类界线)XZQJX (行政区界线)XZDW (现状地物)JBNTBJ (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GZQBJ (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ZJ (注记)TK (图框点)TK (图框线)TK (图框面)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 修复:在DMT 中,Feature,Repaire 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
(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
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
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人废815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的利用规划图步骤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的利用规划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32f09547a6c30c2258019e36.png)
卢真珍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工程文件名:XX乡规划图YX(晕线面)DLTB(地类图斑面)YTFQ(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GZQLX(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道路网面)YTJJSQ(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透明输出面)DLJX(地类界线)XZQJX(行政区界线)XZDW(现状地物)JBNTBJ(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GZQBJ(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ZJ(注记)TK(图框点)TK(图框线)TK(图框面)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基本农田保护区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0.0001,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修复:在DMT中,Feature,Repaire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
(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
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
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Arcgis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土地利用矢量、栅格转移矩阵计算
![土地利用矢量、栅格转移矩阵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369cb594a7302768e9939f7.png)
最简单的土地利用/景观转移矩阵的制作(转)(2009-05-19 03:36:24)标签:杂谈分类:相关资料/124793909写文章的过程中,同样也用到了土地利用/景观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的制作很多软件可以实现,有Arcview、Arcmap、还有人用matlab。
但是网上都写的都不详细,在这里,本文才用arcmap的叠加操作+excel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一过程。
相信看完了本文,初学者或者对GIS了解不多的人,也能轻松的制作出转移矩阵。
方法一:1 数据准备准备好两期的coverage或shape文件。
(注意:拓扑关系要建好,不然无法计算),采用Arcmap打开上述两期文件。
2 叠加操作选择Arcmap里面的“ArcToolbox”按钮下面的“Analysis Tools”工具下面的叠加分析模块(Overlay)下面的交叉分析功能(Intersect)。
选择已经打开的两期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叠加的结果存在一个可以找到的地方。
同时,把叠加后的结果添加在Arcmap里。
3 输出叠加文件的属性数据A、右键打开intersect产生的矢量文件的数据属性表(open attribute table)。
B、点击“options”按钮,选择“add field”,然后给出一个新name“newarea”,数据类型为doubleC、右键点击刚刚产生的“newarea”,并选择“calculate values”D、然后点击“field calculator”对话框里面的“Advanced”后选择“help”将Dim Output as doubleDim pArea as IareaSet pArea = [shape]Output = pArea.area拷入到“field calculator”对话框下面的空白处E、在对话框“field calculator”最下面的空白处填上“output”F、在属性表点击“options”按钮,→export(导出),属性以.dbf格式结果存储。
IDRISI软件之CA_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
![IDRISI软件之CA_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c68293fb90d6c85ec3ac68d.png)
IDRISI软件之CA_Markov模块实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及步骤一、首先创建一个工程目录二、数据格式转换所用的数据是IDRISI中的栅格数据,因此需要将gis中的tif数据转换为IDRISI支持的栅格数据格式。
方法:File→Import→Desktop Publishing Formats→GEOTIFF/TIFF转换后的格式为.rst三、获取马尔科夫矩阵方法:Modeling→Environmental/Simulation models→MARKOV1表示获取转换矩阵的前一期影像,为我们的87年遥感影像;2表示获取转换矩阵的后一期影像,为我们的96年遥感影像;3是这个模型中输出条件概率的前缀,表示的是从87到96变化的一些信息(具体是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是后续的预测会用到这个文件),一般都是我们自己命名,比如说8796;4表示第一个与第二个影像之间的时间间隔,这里为9年;5表示我们向前预测的时间周期,这里也设置为9年,即模拟2005年的土地利用情况;6是比例误差(我看的资料里面一般都设置的是0.15)。
获取的马尔科夫矩阵记录了在下一个时期,从每个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概率。
四、实现CA_Markov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使用的是IDRISI软件中的CA-Markov模型, 位于Modeling→Environmental/Simulation models→CA_Markov。
1表示模拟05影像需要依据的影像,即为我们的96年遥感影像;2表示马尔科夫转换矩阵面积文件,这里选择的是马尔科夫转换概率矩阵;3即为转换适宜性图集(我是把从87转换为96年影像中产生的那个8796文件作为适宜性图集,一般都是自己重新做一个这种图集,需要道路、河流、坡度等信息,我之前也做过,但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出来的模拟精度很低,所以就舍弃了这个方法);4表示输出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命名为05;5表示元胞自动机循环次数,一般为两个年份之间间隔的整数倍,这里可以取9、18、27等等,但是数字越大,需要的模拟时间越多;6是我们讨论的CA模型中邻域结构的设定,系统默认的是5*5型,即为我们所说的5*5的冯诺依曼形状,如下所示:0 0 1 0 00 1 1 1 01 1 1 1 10 1 1 1 00 0 1 0 0如果需要自己设置的话,可以选择上述对话框中的User-defined filter,但是里面的文件需要我们自己制作,方法如下(以7*7摩尔结构为例):1)点击工具栏上的Edit按钮:2)编辑输入过滤模板第一行表示7行第二行表示7列下面的矩阵构成邻域过滤矩阵,1表示有影响作用的邻域,反之用0表示。
ArcGIS生成景观转移矩阵
![ArcGIS生成景观转移矩阵](https://img.taocdn.com/s3/m/4eef0e0a76c66137ee061927.png)
ARCGIS转移矩阵2012-03-08 20:28:13| 分类:ARCGIS |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成的几种方法查阅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得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确切的定义,我理解为不同时间段内同一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换关系,一般用二维表来表达,从二维表中可以快速查看各个地类间相互转化的具体情况。
比如某一类别的土地有百分之多少(或者面积)分别转化成了其他的土地类型,现在某类型的土地分别是由过去的哪些类别转化而来的等等。
还可以生成变化统计栅格图(掩膜图像),它描述了前后两幅土地分类图之间的地类发生转变的位置和类别。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可以从两幅栅格图中计算得到,也可以从两个矢量文件中计算获得。
下面介绍在ENVI下从两幅分类结果的栅格图中计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1、准备数据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它是单波段、专题类型的伪彩色图像(ENVI Classification)。
2、计算转换矩阵打开两个土地利用分类结果。
(1)在主菜单中,选择Basic Tools → Change Detection → Change Detection Statistics。
(2)分别在Initial State对话框和final state对话框中选择前一时相和后一时相的土地利用结果。
(3)在Define Equivalent Classes对话框中(图1),如果两个土地利用分类名称一致,系统自动将Initial State Class和Final State Class对应,否则手动选择,单击Add Pair按钮选择。
(4)选择对应的地物类型之后,单击OK按钮,出现图2对话框。
选择生成图表表示单位(Report Type):像素(Pixels)、百分比(Percent)和面积(Area)。
选择Output Classification Mask Images?为YES,输出掩膜图像,选择输入路径及文件名。
ArcGIS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ArcGIS土地利用转移矩阵](https://img.taocdn.com/s3/m/1c4a3558f12d2af90342e60e.png)
一、数据准备(图1)准备两幅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现状图(shp格式),每幅图的属性表都要有一个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字段,并且要使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分,如Type1995,Type2000。
土地利用类型名称必须统一,并且完整,如都使用“城镇用地”、“有林地”等。
二、数据融合(图2)在ArcMap里分别打开两个时相的图层,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 | Generalization | Dissolve工具。
Input Feature选择要融合的图层,Output Feature Class选择输出结果存储的位置及名称,Dissolve Field(s)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字段(如Type1995),然后勾选Creat multipart features选项,点击OK完成。
重复此过程,对另一时相数据进行融合。
此步骤使相同利用类型的记录融合为一个记录,以提高后面步骤的计算速度。
三、叠置分析(图3)在ArcMap中打开两个时相融合后的数据,在ArcToolbox中选择Analysis Tools | Overlay | Intersect工具,Input Features选择两个时相的图层,Output Feature Class 选择叠加结果存储的位置及名称,其余选项可以忽略,单击【OK】完成。
四、计算面积并导出属性表(图4-6)在ArcMap中打开叠加后的图层数据,在该图层上右键打开属性表,选择Option |Add field… 新建一个字段,命名为NewArea。
在Editer工具条中选择Editer | Start Editing,然后在属性表中NewArea字段上单击右键选择Calculate Geometry… ,在打开的Calculate Geometry对话框中,Property选择Area,Units选择要使用的面积单位,单击【OK】完成图斑面积计算。
最简单的土地利用景观转移矩阵的制作
![最简单的土地利用景观转移矩阵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988f6333ee06eff9aef80748.png)
最简单的土地利用/景观转移矩阵的制作转移矩阵的制作很多软件可以实现,有Arcview、Arcmap、还有人用matlab。
但是网上都写的都不详细,在这里,本文才用arcmap的叠加操作+excel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一过程。
看完本文,初学者或者对GIS了解不多的人,也能轻松的制作出转移矩阵。
方法一:1 数据准备准备好两期的coverage或shape文件(注意:拓扑关系要建好,不然无法计算),采用Arcmap打开上述两期文件。
2 叠加操作选择Arcmap里面的“ArcToolbox”按钮下面的“Analysis Tools”工具下面的叠加分析模块(Overlay)下面的交叉分析功能(Intersect)。
选择已经打开的两期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叠加的结果存在一个可以找到的地方。
同时,把叠加后的结果添加在Arcmap里。
3 输出叠加文件的属性数据A、右键打开intersect产生的矢量文件的数据属性表(open attribute table)。
B、点击“options”按钮,选择“add field”,然后给出一个新name“newarea”,数据类型为doubleC、右键点击刚刚产生的“newarea”,并选择“calculate values”D、然后点击“field calculator”对话框里面的“Advanced”后选择“help”将Dim Output as doubleDim pArea as IareaSet pArea = [shape]Output = pArea.area拷入到“field calculator”对话框下面的空白处E、在对话框“field calculator”最下面的空白处填上“output”F、在属性表点击“options”按钮,→export(导出),属性以.dbf格式结果存储。
4 Excel进行转移矩阵制作A、刚才存储的.dbf文件可以使用excel打开,打开的结果重新保存为.xls(excel)文件。
envi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步骤
![envi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a83132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a.png)
envi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步骤1. 简介环境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一种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变化情况,以及这些变化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使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的步骤。
2. 数据准备在进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像或矢量数据,以及对应时间点的土地利用分类表。
3. 数据处理3.1 数据导入首先,我们需要将准备好的数据导入到envi软件中。
可以通过文件菜单中的”打开”选项来导入图像或矢量数据。
3.2 图像预处理如果导入的是图像数据,我们可能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噪声、增强对比度等操作。
envi提供了一系列图像处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
3.3 矢量数据处理如果导入的是矢量数据,我们可能需要对其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统计等操作。
envi 提供了一些强大的矢量数据处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
4. 土地利用分类4.1 分类方法选择在进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光谱信息的分类、基于纹理信息的分类、基于特征组合的分类等。
4.2 分类结果评估完成土地利用分类后,我们需要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总体精度、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等。
envi提供了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计算这些指标。
5.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5.1 转移矩阵生成首先,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时间点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像或矢量数据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envi提供了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任务。
5.2 转移矩阵可视化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后,我们可以使用envi提供的可视化工具来展示和分析转移矩阵。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类型之间的变化情况。
5.3 转移矩阵分析通过对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之间的转移关系、转移概率等信息。
ArcGIS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ArcGIS土地利用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6012231a37f111f1855ba3.png)
ArcGIS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转移矩阵计算机地图制图姓名:学号:班级:专业:一、ArcGIS影像图配准1打开ArcMap,导入两幅待配准影像。
2、添加“影像配准”工具栏,会发现“影像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首先点击下拉框,选择有偏影像,然后就自动校正关掉3 、点击Add Points图标---在地图数据中找同物地名点作为控制点,选取原则为,相对固定不易破坏的,控制点分布均匀,数量要足够先在左侧内容内容栏只选取有偏,然后选取控制点然后关掉有偏,打开无偏,在无偏影像中找到相同的地物点5、打开地图配准工具条的查看连接表,查看残差,将残差较大控制点剔除7、点击地理配准中的校正二、数字化影像1.创建要素数据集,新建一个面要素2.利用构造面工具构造一个面3.对构造好的面进行切割后对两期影像进行数字化4.进行属性录入,按照(耕地、林地、水域、草地、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将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
5.点击【属性】·【符号系统】·【类别】·【唯一值】,选择地类的唯一字段,点击【添加所有值】。
并对配色进行适当修改。
6.结果如图(2005年.2010年)7.点击【视图】·【布局视图】。
进行制作专题图。
8.进行页面设置10.为地图添加标题、指北针、图例、比例尺及个人信息等,将结果进行输出。
11.2010年数据重复以上操作。
三、土地利用变化矩阵分析1.打开【spatial analyse工具】·【区域分析】·【面积制表】,两此次分别输入2005及2010年的数据。
字段选择【Object】。
2.将结果导出,另存为dbf格式的dBASE表。
3.在Excel中打开表格,进行处理。
将OBJECT改为相应地类,将单位转化为公顷。
结果如图,得到土地利用变化矩阵:四、生成土地利用变化直方图。
1.将05年与10年的数据导出,利用【数据管理里工具】·【制图综合】·【融合】对地类数据进行合并。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公式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4c3a85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f.png)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公式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一个用于描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移关系的数学模型。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是一个矩阵,其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了单位时间内从一个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到另一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揭示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联性和变化规律。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土地资源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关系。
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此之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还可以用于预测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并根据该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关系。
这对于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过程,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
据。
通过对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移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ArcGIS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ArcGIS土地利用转移矩阵](https://img.taocdn.com/s3/m/c1b1e6dda98271fe900ef974.png)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成的几种方法查阅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得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确切的定义,我理解为不同时间段内同一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换关系,一般用二维表来表达,从二维表中可以快速查看各个地类间相互转化的具体情况。
比如某一类别的土地有百分之多少(或者面积)分别转化成了其他的土地类型,现在某类型的土地分别是由过去的哪些类别转化而来的等等。
还可以生成变化统计栅格图(掩膜图像),它描述了前后两幅土地分类图之间的地类发生转变的位置和类别。
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可以从两幅栅格图中计算得到,也可以从两个矢量文件中计算获得。
下面介绍在ENVI下从两幅分类结果的栅格图中计算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
1、准备数据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它是单波段、专题类型的伪彩色图像(ENVI Classification)。
2、计算转换矩阵打开两个土地利用分类结果。
(1)在主菜单中,选择Basic Tools →Change Detection →Change Detection Statistics。
(2)分别在Initial State对话框和final state对话框中选择前一时相和后一时相的土地利用结果。
(3)在Define Equivalent Classes对话框中(图1),如果两个土地利用分类名称一致,系统自动将Initial State Class和Final State Class对应,否则手动选择,单击Add Pair按钮选择。
(4)选择对应的地物类型之后,单击OK按钮,出现图2对话框。
选择生成图表表示单位(Report Type):像素(Pixels)、百分比(Percent)和面积(Area)。
选择Output Classification Mask Images?为YES,输出掩膜图像,选择输入路径及文件名。
(5)单击OK,执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计算过程。
图1 Define Equivalent Classes对话框图2 选择数据参数3、查看结果(1)如图3为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矩阵结果。
【VIP专享】(新的方法)利用ARCGIS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VIP专享】(新的方法)利用ARCGIS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https://img.taocdn.com/s3/m/a4f502a3ed630b1c59eeb5a9.png)
利用ARCGIS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时经常用到。
ArcGIS里没有直接的工具来计算转移矩阵,但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工具间接来求。
下面介绍一下利用ArcGIS求转移矩阵的方法。
现有2005、2008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在求转移矩阵前先做好下列工作:
1、备份数据。
2、分别将两期数据用dissolve工具按各自的地类编码合并要素,注意选中最下面的“create multipart features”选项
处理好数据后,用intersect工具求两期数据的交集
交集的结果:
结果:
从上图中已经可以看出土地转移的情况:dlbm2005是2005年时该块地的地类代码,dlbm2008是2008年时该地块的地类代码,最后一列是相应地块的面积。
接下来将属性表导出到dbf文件,然后在excel中打开,执行数据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命令
点完成,然后将dlbm2005作为行字段,dlbm2008作为列字段,area作为数据拖到相应的区域
生成的数据透视表
将数据复制到新的工作表中,适当的修整后即生成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之欧阳语创编
![利用Arcgis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图步骤之欧阳语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ef1958c114791711cc7917e6.png)
卢真珍一、总体规划图包含文件及属性:工程文件名:XX乡规划图YX(晕线面)DLTB(地类图斑面)YTFQ(用途分区面):在原地类图斑属性的后面加TDYTQLX(土地用途区类型)字符串20,TDYTQLXDM(土地用途区类型代码)字符串3,GZQLX(管制区类型)字符串20,GZQLXDM(管制区类型代码)字符串20。
DLW(道路网面)YTJJSQ(有条件建设区面)与上面一样。
TMSC(透明输出面)DLJX(地类界线)XZQJX(行政区界线)XZDW(现状地物)JBNTBJ(基本农田边界):加BJLX字符串20GZQBJ(管制区边界):BJLX字符串20ZJ(注记)TK(图框点)TK(图框线)TK(图框面)二、按乡镇Arcgis在检查重区导入,修复,打散,检查拓扑错误,检查面积。
基本农田保护区1转成shape格式,放入建好的文件夹中。
2打开Catalog,在上面建好的文件家中,点右键,New个人数据库,New数据集导入是高斯克里格的文件,0.0001,3导入上面转好的文件,输入名为基本农田保护区,OK。
4打开Arcinfor,添加上面数据库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5修复:在DMT中,Feature,Repaire中,不打钩,OK。
6打散:编辑,全选,打散。
7核对面积:在属性表中,右击面积Sta看总面积记下来,再看Shape-area总面8积,要一模一样,如果不是就合Mapgis核对检查原因。
(如果很特别的掉去就去Mapgis 中切割那块,在导入复制进去,其他不用动)9修改拓扑错误:若跳区,按住shift点跳去周围的面,在编辑中选自动生成面,在跳区出点3下要移动点,若属性相同就Merge,保存。
若前面的做不了,就去Mapgis 中,把原来那块多切割几次,把整块变成多块后转成shape后,复制进去。
核对面积一样就可以了。
10检查重区:在Catalog数据集中New拓扑关系,重区,是。
11导入Arcgis中,让拓扑关系处于编辑状态,查看有多少错误,修改。
arcgis实验一心得体会
![arcgis实验一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6b88e924b35eefdc9d33325.png)
arcgis实验一心得体会篇一:Arcgis心得体会ArcGIS应用与实践心得体会上个学期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中,我们便已初步地学习了使用ArcGIS。
在地图学课程设计中,我们也使用了ArcGIS进行矢量化以及制作专题地图。
这个学期在ArcGIS 应用与实践实验中,我们更多是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一中,我们运用了空间检索或者属性检索工具查询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并输出图层,在图层上显示对应信息。
实验二中,我们运用属性表中的field calculator工具依照公式计算属性,根据多个图层的图示信息,分析几种属性间的关系。
实验三是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综合应用,包括intersect、buffer、dissolve工具的掌握以及提取图层数据信息等。
实验四我们通过建立渔网,最大面积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通过十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率计算转移矩阵,根据矩阵推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ArcGIS属性表的dbf文件可以导出数据到excel中,excel 可运于建立数据透视表,建立起某些数据间相对应的联系并计算,也可运用excel计算或者做统计图,做出直观的变化图,并客观分析。
实验五是建立点周围一定距离的缓冲区,分析中间点对缓冲区内各方面的影响。
另外,缓冲区建设还可用于按照条件选址。
实验六中,我们进行了空间路网通达性插值分析,创建拓扑、建立拓扑规则、进行拓扑检查,修改错误,并进行了拓扑编辑。
实验七运用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包括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计算洼地,填洼地,河网,河网分级,分割。
同时也可对DEM数据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其中需运用栅格计算工具计算、二值化和重分类。
实验八为通过建立服务区,施舍点,计算各种设施点间的路径,还可建立某种设施一定范围内的服务区域,运用excel导入数据,显示各服务区内的人口数。
实验多是没有具体操作过程的,虽然老师演示过,但是我们的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图层属性表中数据错误,数据导不进去,同样的操作方法截然不同的结果等等,经历过自己摸索和同学探讨,多数遇到的问题都被我们自己解决了。
ArcMap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图文详解版
![ArcMap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图文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5d531d9fa58da0116c1749c4.png)
利用ArcMap 制作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图文详解版龚纯伟 2009-9-27相信很多人在处理几期土地利用数据时,都会用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转移矩阵是一个很直观的数据统计表,转移矩阵是怎么做出来呢?如果只是玩玩数字游戏那就算了,自己编了往里面填吧,如果考虑用地图来计算各土地利用流转变化情况,那要基于GIS 软件对地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本文将用图解操作详细说明利用ArcGIS 进行转移矩阵计算汇总。
一、数据准备准备两期同一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格式可为coverage 或shape 文件,检查好数据的一致性、正确性与完整性,属性字段已设有相应字段区别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二、数据融合分别在ArcMap 中打开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菜单【Tools 】打开〖GeoProcessing Wizard…〗,按如下图操作,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字段对现有图进行融合,这步操作是为下一步进行图形叠加分析提高计算速度。
三、叠加操作在ArcMap 中同时打开两期已经做融合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菜单【Tools 】打开〖GeoProcessing Wizard…〗,按如下图操作,根据两期的地图数据进行叠加交叉操作。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此操作也可在“ArcToolbox ”里面的“Analysis Tools ”工具下面的叠加分析模块(Overlay )下面的交叉分析功能(Intersect ),如下图所示,如果用ArcToolBox 工具命令来完成,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将为Coverage 格式。
四、数据输出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1)在ArcMap 中打开已交叉叠加分析产生的图层,右击该图层打开数据属性表(Open Attribute Table ),点击【Options 】按钮,选择〖Add Field 〗,然后给出一个新Name 为“NewArea ”,数据类型为Double 。
(2)右键点击刚刚产生的“NewArea ”,并选择〖Calculate Values…〗,然后点击“是”,将出现“Field Calculator ”对话框,勾选中里面的〖Advanced 〗选项框,在下面的文本框输入如下VBA 代码,并在“NewArea=”下面的文本框填入“dblarea ”,点击【OK 】确定将生成各图斑的面积。
ArcMap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成方法
![ArcMap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1fa100680203d8cf2f2484.png)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成方法数据是Vector格式一、数据准备(图1)准备两幅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现状图(shp格式),每幅图的属性表都要有一个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的字段,并且要使用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分,如Type1995,Type2000。
土地利用类型名称必须统一,并且完整,如都使用“城镇用地”、“有林地”等。
二、数据融合(图2)(注:若数据已按《监督分类(完善版)》处理好,则可省略此步骤)在ArcMap里分别打开两个时相的图层,打开ArcToolbox,选择Data Management Tools | Generalization | Dissolve工具。
Input Feature选择要融合的图层,Output Feature Class选择输出结果存储的位置及名称,Dissolve Field(s)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字段(如Type1995),然后勾选Creat multipart features选项,点击OK完成。
重复此过程,对另一时相数据进行融合。
此步骤使相同利用类型的记录融合为一个记录,以提高后面步骤的计算速度。
三、叠置分析(图3)在ArcMap中打开两个时相融合后的数据,在ArcToolbox中选择Analysis Tools | Overlay | Intersect工具,Input Features选择两个时相的图层,Output Feature Class选择叠加结果存储的位置及名称,其余选项可以忽略,单击【OK】完成。
四、计算面积并导出属性表(图4-6)在ArcMap中打开叠加后的图层数据,在该图层上右键打开属性表,选择Option | Add field… 新建一个字段,命名为NewArea。
在Editer工具条中选择Editer | Start Editing,然后在属性表中NewArea字段上单击右键选择Calculate Geometry… ,在打开的Calculate Geometry对话框中,Property选择Area,Units选择要使用的面积单位,单击【OK】完成图斑面积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ARCGIS生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时经常用到。
ArcGIS里没有直接的工具来计算转移矩阵,但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工具间接来求。
下面介绍一下利用ArcGIS求转移矩阵的方法。
现有2005、2008两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在求转移矩阵前先做好下列工作:
1、备份数据。
2、分别将两期数据用dissolve工具按各自的地类编码合并要素,注意选中最下面的“create multipart features”选项
处理好数据后,用intersect工具求两期数据的交集
交集的结果:
将属性表增加面积字段,并计算面积
结果:
从上图中已经可以看出土地转移的情况:dlbm2005是2005年时该块地的地类代码,dlbm2008是2008年时该地块的地类代码,最后一列是相应地块的面积。
接下来将属性表导出到dbf文件,然后在excel中打开,执行数据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命令
点完成,然后将dlbm2005作为行字段,dlbm2008作为列字段,area作为数据拖到相应的区域
生成的数据透视表
将数据复制到新的工作表中,适当的修整后即生成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