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简单的排列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是简单的排列。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理解简单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和交流,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图片,如:红、黄、蓝、绿四个颜色的气球,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问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2. 观察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找出排列规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气球的颜色是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的,每个颜色的气球都出现了一次。
3. 发现和理解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他们发现的排列规律,如:“每个颜色的气球都出现了一次,而且是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排列的。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其他类似的排列,如:数字1、2、3、4的排列,字母A、B、C、D的排列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请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给下面的气球排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找到每个颜色的气球的位置,然后按照顺序排列。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导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颜色位置红 1黄 2蓝 3绿 4七、作业设计1. 请按照红、黄、蓝、绿的顺序,给下面的气球排序。
答案:2. 请用数字1、2、3、4给下面的图片排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第八单元《搭配》教材解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搭配》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
其意图在于系统而有步骤地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借助一些操作等直观手段向学生进行渗透。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参与数学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广角”的单元内容,编排了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考虑到排列与组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等比赛中场次的设定、密码的排列数,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这类编号都要用到排列与组合。
同时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等方法,初步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达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调整方法、梳理反思的过程,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学生在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等活动中了解并发现最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8单元)
人教版·三数学
4.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它们之间 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5.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0,另一端对着 几就是几厘米。 (2)如果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0,物体两端 的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三数学
例1:
例题演练
铅笔长8厘米。 例2:
人教版·三数学
4.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点,从这个点出发画 一条笔直的线;然后用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这 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对齐,从这个点 出发 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笔直的线; 最后画出直角符号。 5.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 大。
人教版·三数学
例1: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人教版·三数学
例题演练
例:用
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几个
不同的两位数?把它们写出来。 (每个数字只能
用一次)
十位为2:25、28;十位为5:52、58; 十位为8:
82、85。共6个。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二、简单的组合问题 在解决组合(搭配)问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 去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 找出来。另外,也可以借助连线法来解答。
人教版·三数学
例: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三、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观察图形的实际问题时,要抓住所观 察的面的特征,由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
人教版·三数学
例:
例题演练
人教版·三数学
第六单元
人教版·三数学
必考知识点
一、7、8、9的乘法口诀 1.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根据两个乘数不同的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 式。 3.几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口诀中的得数就相差几。 4.9的乘法口诀的积中,十位与个位数字之和都为9。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本单元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思想,掌握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在记忆6----9的乘法口诀时,要启发学生找联系规律来记忆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有多少张贴画(1课时)一共有多少天(2课时)买球(2课时)做个乘法表(1课时)班级旧物市场(1课时)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1课时)单元检测(4课时)第八单元测试与评价一、口算。
1、2×6= 7×4= 7×9= 8×5= 3×9=9×9= 3×8= 8×4= 9×6= 4×4=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6××4=4+4+4×6 3×8=41.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七二十八()八二十四四()三十六————————————————————————————————————2.写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9×3=()4×9=()口诀:_____口诀:_____5×7=()7×5=()口诀:_____口诀:_____三、选一选。
1.不能用7×6表示的算式是( )。
①7+7+7+7+7+7②6+6+6+6+6+6+6③6+72.两个乘数都是9,积是(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排列问题(和顺序有关)
组合问题(和顺序无关)
1、用1,2,3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6 个两位数。
分别是12、13、21、23、31、32。
2、用4,0,7组成两位数,个数和十位数字不一样,能组成4 个两位数。
分别是40、47、70、74。
3、3个小朋友排队或者坐成一排,都是有6种坐法。
(用1,2,3表示这3个人,可以写成123、132、213、231、312、321)
4、3个人握手,每两个握一次,一共握3次。
4个人就要握6次手。
可以用连线法。
5、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3种可能。
也可以连线。
分别是5+7=12、5+9=14、7+9=16。
6、衣服和裤子的搭配问题也可以连线。
附:
乘法口诀表
20以内进位加法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和米。
-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米(m):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尺的长度是1米,教室的长和宽通常用米作单位。
- 1米 = 100厘米。
3. 用厘米和米量物体长度。
-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刻度,用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尺或卷尺。
4. 线段的认识。
-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 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再根据要求的长度确定另一个端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端点就画出了线段。
- 数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4 = 7,结果是7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上8+5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 + 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42,个位上5 - 2 = 3,十位上7 - 4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0 - 26,个位上0 - 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 - 6 = 4,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4。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简单的排列与组合》课件
开动脑筋
想想
小小智慧树
这三个小朋友可以摆几个两位数 ?
下面有四 件衣服, 我们可以 怎么搭配?
用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 有几种穿法?
四种
买一个5角钱的算术 本,可以怎样付钱?
四种
用0、2、3 这三个数字,能组 成几个两位数?试试看。
用0、2、3 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试试看。2030源自2332四个
每两个人进行 一场,三人一共 要比几场?
三场
每两个人进行 的握手,三人一 共要握几次手?
三次
每两个人进行 的通话,四人一 共要通几次话?
六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龙南镇中心小学 廖少蓉
这二个小朋友可以摆几个两位数 ?
这三个小朋友可以摆几个两位数 ?
排列方法:
由1,2,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摆成的两位数
方法一: 每次拿出两张数字卡片交换顺序能摆出两种不同 的两位数;12 21 23 32 31 13 方法二: 固定个位上的数字,交换十位数字得到不同的两位 数:21 31 12 32 13 23 方法三: 固定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个位数字得 到不同的两位数:12 13 21 23 31 32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 (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6)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8)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0)第八单元克、千克 (13)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5)第一单元数据整理与收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晴天雨天阴天天气名称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排列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排列的规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但他们在排列问题方面的认知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排列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够运用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排列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排列的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排列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新课导入:介绍排列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排列的步骤和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排列的规律和方法。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排列的方法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排列的方法和步骤。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排列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设计成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展示排列的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第1课时《简单的排列》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排列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排列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发现和总结排列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简单的排列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排列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排列现象。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总结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讲解示范: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排列规律,讲解示范排列的方法和技巧。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8的乘法口诀课件ppt
8×4 = 3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8×8 = 64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8×7 = 5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8×5 = 4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8×4= 8×5=
8×3 =
8×2= 16
8×7=
8×8=
8×6=
8×1 =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8×4= 8×5=
8×3 = 24 8×2=
8×8= 8×1 =
8×7= 8×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 )刻度画起,画到( )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 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本单元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学和统计概率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小组交流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规律。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难点:利用排列与组合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
”本单元的内容是把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重点在于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
2.教学中运用操作、实验、比较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必考知识点
一、简单的排列问题 简单的排列问题:解决摆数问题,关键是做到不 重复、不遗漏,可以用列举的方法,先考虑高位, 再考虑低位,有顺序地依次排列 ,一一列举出所 有可能的数。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例题演练
例:用
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几个
不同的两位数?把它们写出来。 (每个数字只能
用一次)
十位为2:25、28;十பைடு நூலகம்为5:52、58; 十位为8:
82、85。共6个。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必考知识点
二、简单的组合问题 在解决组合(搭配)问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去 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 来。另外,也可以借助连线法来解答。
人教版 数学 二年级 上册
例题演练
例:小明有3件不同的上衣、2条不同的裤子,一共 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1件上衣配1条裤子)
共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