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论文心绞痛论文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60例予补阳还五汤100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同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RP-1、IL-6、TNF-α及MCP-1水平。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疗效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浆炎症介质的水平。
关键词: 冠心病炎症介质补阳还五汤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其累及心脏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CAD)威胁着人类健康。
其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CAD患者的预后,易损斑块可引起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变为易损的过程涉及到炎症、免疫、代谢、凝血等多个环节,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易损的关键因素[1].本研究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其治疗CHD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1.1.1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 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1.1.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气虚血瘀的标准[3].1.2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严重疾病,无脑出血,近期重大手术及严重创伤,无精神病,能配合观察者。
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论文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日趋年轻化,具有进展迅速、病变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采用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60例病例均为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l ~74岁,平均年龄(61.67±9.13)岁;平均病程(11.20~7.35)年;合并高血压15例,血脂异常12例,糖尿病3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2例。
对照组男18例,女l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40±10.47)岁;平均病程(10.37±5.97)年;合并高血压8例,血脂异常15例,糖尿病7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分类、病情、危险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所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并经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部分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中医诊断标准60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心烦失眠、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弦涩或结代。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基本方如下:丹参20克、瓜蒌15克、薤白10克、桂枝10克、檀香15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砂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取汁500毫升,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现代中医药在理论发展、诊断研究、循证医学及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论成果,近年来,由于人们不健康饮食、生活不规律和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向年轻化发展。
基于此,通过探讨并分析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发挥中医药的简、便、廉、验优势,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毕颖斐等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8129例冠心病病人,发现冠心病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复合证型为主,其中虚、气滞、阳虚等证候要素兼见;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候多见,表明我国冠心病病人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证候以气虚为本、血瘀或兼痰浊为标多见。
二、中医对病名的认识冠心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传统医学中虽没有冠心病病名,但与其相似的却有很多,而其临床表现也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山海经》中最早出现了心痛的记载,“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食之已心痛”《黄帝内经》中也多处提及心痛,又出现了“厥心痛”“真心痛”,如《灵枢·五邪》中“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病》中“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真心痛,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中“真心痛”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肌梗死,亦首次提出了“胸痹”一词,“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将胸痹心痛并在一起,提出了“阳微阴弦”为病机关键。
晋代《肘后备急方》中“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忽痛……数日害人”,其对胸痹的描述更为细致,与西医心绞痛发作相似。
宋代的《圣济总录》将心痛按照发病缓急分为“卒心痛”和“久心痛”,以不同病因将其分为九种心痛,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有关冠心病的论文总结
有关冠心病的论文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就冠心病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促进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
冠心病,又称冠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使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的心血管疾病。
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
冠心病病变过程缓慢,常需多年甚至十年以上,患者缺乏早期症状,易忽视疾病的存在。
预防冠心病是最为有效的控制手段。
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降低患病风险十分关键。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维持正常体重、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措施,都能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此外,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是重要的一环,减轻压力、避免焦虑、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防治冠心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旦患上冠心病,及时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降脂药、抗心绞痛药等。
对于部分患者,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如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检查,遵医嘱用药,保持生活规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在冠心病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努力。
不断深入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疫苗的研发、干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技术等新的治疗手段也为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全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健康意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等综合措施,我们有信心战胜冠心病,让人类健康更加美好。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2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62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硝酸酯类等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成分的通心络胶囊(观察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服用通心络胶囊的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03%(28/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2%(23/31);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均改善,观察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常选用硝酸甘油(扩张静脉平滑肌)、钙离子拮抗剂(主要扩张动脉平滑肌)等减少外周阻力,缓解心绞痛程度。
观察组患者服用适量通心络胶囊(石家庄山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z19980015),于此次心绞痛发作后每天按时服用2个月。
13 疗效评定①显效: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消失,重度患者缓解为轻度疼痛,心电图缺血征象消失。
②有效:患者仍有胸痛等症状,但是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有所恢复,缺血征象好转。
③无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后,服用通心络胶囊的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7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前者总有效率903%(28/31)明显高于后者742%(23/3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冠心病是因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而发生心肌器质性病变,容易因心脏缺血而出现气憋、前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甚至发生猝死[2]。
因缺血缺氧而诱发心绞痛,发作时患者自动停止一切正常活动,造成多重痛苦。
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多以寒邪、情志等为诱发原因,致使心脉闭阻,不通而痛。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相关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且尚未完全明确。
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狭窄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
此外,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在诊断方面,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在工作状态下的电活动,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然而,心电图在一些患者身上并不敏感,因而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其他一些诊断手段,例如心肌断层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准确性。
除了诊断手段的不断改进,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通过应用一系列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来缓解心绞痛症状。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等操作,直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例如,干细胞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式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注射干细胞进入患者的冠状动脉,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心绞痛的症状。
此外,有研究者提出了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中医药的特色是综合调理,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目的。
尽管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冠心病心绞痛络病治论文
冠心病心绞痛的络病论治浅析【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29-011 络病理论溯源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了络脉的概念,《内经》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并对络脉的循行、生理、病理和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使络病学理论雏形初现。
至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络病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提出中风、黄疸、瘀血证、出血证、水肿、痹症等病证均与络脉痹阻有关,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原则,并创立了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抵挡汤等活血化瘀通络的名方。
至金元时期,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提出:“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惟可以四物汤吞活络丹愈者”,并提出了化痰通络法。
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与发展,到了清代,络病学说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著名医家叶天士、王清任、唐容川等均为络病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医家之中首推叶天士,他首先明确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观点,指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认为“络以辛为泄”故其通络之法,每以辛味为主,如辛温、辛香、辛润等通络诸法。
王清任则在通络法中首次将补气与活血相结合,创立了补阳还五汤,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及痿瘫等病证的治疗中,多获良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出了“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的著名论点,在血证方面对络病理论进行了阐发,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络病学理论。
当代医家及学者也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络病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王永炎院士等在试验基础之上提出了络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是瘀毒阻络,并指出虚滞、瘀阻、毒损脉络是其基本病理变化。
吴以岭院士则通过对络病理论的研究,研制出了通心络胶囊,首次将全蝎、蜈蚣、蝉蜕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
《2024年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范文
《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篇一一、引言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提供参考。
二、古代中医文献回顾古代中医文献中,冠心病心绞痛多被归类为“胸痹”、“真心痛”等病证。
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胸痹的描述,认为其病因多为气血瘀滞、痰浊内阻等。
随后的医家如张仲景、孙思邈等,也纷纷对胸痹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以“气血瘀滞”为病理基础的理论逐渐成为主流,认为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三、现代中医文献研究现代中医在继承古代理论的基础上,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首先,在病因病机上,现代医家认为除了气血瘀滞外,还与痰湿、寒凝、气滞等因素有关。
其次,在治疗方面,现代中医采用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针灸、拔罐、推拿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调和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
此外,现代医家还对中药方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一些经典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复方丹参滴丸等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通过对古今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我们发现中医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疗时应从整体出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其次,中医治疗手段多样,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此外,中药方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然而,目前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
五、结论综上所述,古今中医文献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进展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进展[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血管腔狭窄或者堵塞问题,或者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从而使得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从而导致的心脏病。
其中心绞痛作为冠心病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由于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暂时缺血和缺氧问题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近些年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概率逐年增高,对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加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具有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中医辨证;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进展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其中诊断标准为气滞、血瘀、痰浊,其中出现这一症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患者存在肺腑功能虚损、阴阳气血失调等问题,属于一种虚标实证[1]。
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因为气血不畅从而导致患者的心脉痹阻,使患者出现心绞痛问题[2]。
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采用活血化瘀作为基本的治疗方法,从而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3]。
一、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的研究中,其中发病原因与患者的身体因素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患者年老体弱,饮食不当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都会导致这一疾病发病概率增加[4]。
通常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以及暴食、悲伤过度、酗酒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病,其中发病部位主要在于患者心脏,但是这一疾病与患者的肝、脾、肾、肺脏等功能失调有着重要联系,其中这一疾病属于虚标实证,其中虚症主要以患者肺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作为主要[5],同时标实主要是指患者存在痰浊、血瘀、气滞、寒凝导致患者心脉阻滞为主,患者因为心脉不通以及心脉失荣导致出现胸部疼痛症状,其中在发病过程中冠心病心绞痛拥有着虚实夹杂的特点,在发病过程中或者患者以实证为主,或者以虚证为主,同时也存在虚实并重的问题[6]。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在进行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其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进行综合考虑[7],目前在我国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宣痹通阳法以及阳理气化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8]。
自拟活血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论文
自拟活血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养心汤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采用口服自拟活血养心汤进行治疗,另外,选取40例用西医单用药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心电图疗效和血脂变化均有明显差异。
分别为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在250ml浓度为 5%葡萄糖液中加入10mg国产硝酸异山梨酯给患者静滴,每日静滴1次。
同时,每日2次口服倍他乐克,每次6.25—12.5mg;治疗组,该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主要以口服活血养心汤为主,中药自拟活血养心汤每剂煎汤至40oral,每日温服2次,每次20oral。
药物组成:人参log、黄芪30g、桃仁15g、桂枝log、麦冬15g、柴胡、红花、丹参、郁金、川芎、瓜蒌各15g、五味子log,伴高血压加石决明、草决明各15g、葛根log,伴高血脂加山楂30g、当归15g,心律失常则拌加甘草、生地黄各log、远志15g,睡眠差应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5g。
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可含服速效救心丸,并服用中药汤剂100ml,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
用药期间均停服用其他相关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3个疗程后可进行疗效统计。
2 诊断标准及结果疗效判定标准均参照《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判断标准》。
两组心绞痛症状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为: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显效率73.9%,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6.7%。
两组疗效对比之后,经过统计学的相关处理,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见表1。
两组心电图疗效的对比结果为: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显效率60.8%,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8例,显效率36.7%,总有效率为73%。
丹七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观察论文
丹七软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丹七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
方法将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七软胶囊,3次/d,每次5粒;对照组52例,常规服用消心痛、倍他乐克等;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做心电图、肝肾功能,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
结果治疗组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91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07%。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心绞痛治疗、心电图改善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1979年诊断标准,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心绞痛。
②常规口服硝酸甘油片仍有心绞痛发作。
③静息心电图有缺血型st段改变,抬高或压低>0lmv或t波倒置。
排除标准:冠心病急性心梗或者有神经官能症者;重度心律失常;重度高血压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肝肾造血系统及肿瘤等原发病者;年龄小于60岁或大于80岁。
1 3 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丹七软胶囊(北京长城制药生产),3次/d,每次5粒;对照组:常规服用消心痛缓释片(华中药业股份生产)、美托洛尔(常州四药制药生产)。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如心绞痛不能缓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对症处理。
1 4 观察指标①胸闷痛等症状及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
②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
③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④观察药物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 5 疗效标准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
①显效: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其他症状减轻,仍需要用硝酸甘油片,心电图st段回升,t波倒置减少超过50%。
③无效:心绞痛未减轻或加重,并且心电图无改善。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展论文
值及血清INF-γ呈现上升趋势。
提示辟秽防感香囊能提高小鼠的免疫水平,尤其是提高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
4.3 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纪战尚等[20]研究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基础免疫状态是IgG,IgA,IL-2,γ-IFN,CD4+,CD4+/CD8+,RIT,RBC-C3bRR明显降低;CD8+,IgM,PCD,Fas,FasL,RBC.ICRR明显升高,防感香袋治疗后基础免疫状况有明显改变,IL-2,IFN-γ,CD4+,CD4+/CD9+,RIT,RBC-C3bRR,IgA,IgG,PCD明显升高;CD8+,IgM,PCD,Fas,FasL,RBC-ICR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防感香袋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证实防感香袋可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长期免疫增强剂[20]。
5 结语中药香囊有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千百年来在预防时疫,提高全民族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药香囊这种古老的剂型至今仍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它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值得大力地推广。
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香囊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从现代医学上阐明防病治病的机理,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王琳.宋代香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影响[R].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2009:79-80.[2]许霞.宋以前方剂剂型的历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二○○七级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75-111.[3]陈华,沈微,方桂珍等.香佩疗法预防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04):28-30.[4]沈微,陈华.香佩疗法预防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02):105-106.[5]王信利.防感香囊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03):188.[6]张军.防感香囊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25.[7]石历闻.浅论SARS的病因及防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04):201-203.[8]郭立中,金妙文,王志英等.周仲瑛教授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学术思想探析(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01):1-3.[9]许晓莉.“治未病”思想在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儿科杂志,2010,6(03):23-24.[10]沈微,陈华.香佩疗法预防手足口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02(03):208-209.[11]沈耀钦,郑仕霖.祖传中草药香袋治疗带状疱疹[J].皮肤病与性病,2001,23(03):60.[12]田惠迪.十香袋预防丘疹性荨麻疹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02):21-22.[13]段建红.皮康香囊预防小儿丘疹性荨麻疹[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5):110.[14]朱士顺,朱佳蓉.被头香囊在鼻科病中的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06):28.[15]施明.中药香袋敷贴神阙穴位治疗126例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R].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2009:223-226.[16]邢雪梅,张云云,李航.中药香袋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01):78-79.[17]陆瑾,张康颖,何丽萍.护理干预加中药香袋对患者手术前焦虑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6,6(05):26-28.[18]夏以琳,吴家蓉.防感散预防小儿感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07)35-37.[19]刘龙,岳小强,王丽娜等.辟秽防感香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机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08(10):949-954.[20]纪战尚,王湘茗,蒋玉红.防感香袋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调控的影响[J].中医儿科杂志,2010,6(03):19-22.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与探讨董青棣*摘 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研究。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
心绞痛论文冠心病论文心绞痛与冠心病是两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们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危险。
本文将从心绞痛和冠心病的定义、症状与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加以论述。
心绞痛是一种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胸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管道,若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
心绞痛的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或胸痛,持续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内,可以伴随呼吸困难、恶心和出汗等。
如果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的严重情况。
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心绞痛,但与心绞痛不同的是,冠心病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如下颚、背部、胳膊等。
冠心病还可导致心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发病机制,二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存在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心绞痛和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栓、抗血小板、降脂、扩血管等药物来减轻心肌的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症状以及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方式来扩张或修复狭窄的冠状动脉,提高心肌的供血情况。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冠心病严重的患者或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心绞痛和冠心病的关键。
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均衡饮食、控制体重等。
其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代谢功能。
此外,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绞痛和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总之,心绞痛和冠心病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定义、症状与原因、治疗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缓解心绞痛和冠心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心绞痛和冠心病的认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心脏健康。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经验论文
浅谈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然而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现代的西医医学确属有特色药物可以缓解,但仍然有复发的几率,近年来,利用中医为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进行阐述,仅供相关的专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5-02对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来说都是专业上的医学术语,他们之间既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因此,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本病治疗方面谈一些看法。
1 诊断鉴别,辨证施治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临床治疗首先要辨病与辨证之间要有机结合,在临床上对于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是先对疼痛的身体部位进行查明,同时还要按压局部位置的疼痛处,假如是由于吃饱饭后、卧位引起的该病,就应该警觉除外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道炎或胆心综合征等,假如是胸肋骨关节周围有疼痛,那么就应该注意是肋软骨炎,若胸痛的持续时间和药物缓解情况也不要忽视查明;也就是说较短的时间内发作之后停止,就是肋间神经痛,要是长时间发作没有缓解的情况,就有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梗塞等功能性疾患,可以再必要的时候进行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
因此,在明确鉴别诊断基础之上,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辨证施治实施,《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列处方,疗效明显。
2 要注重病机,才能灵活施治在现代医学临床经验都认为该病症都是受到遗传基因和自身的生活方式影响所导致的,但是本人认为在中医理论上是主要的病机是由于痰瘀交阻为标,气阴两虚为本,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心绞痛患者就应该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等方式为主要的治疗标准,而对辨证属气滞血瘀、寒痰壅盛、阴寒凝滞和阴阳不调为主的患者,根据病机变化,有的放矢。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诊治特点分析论文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100例临床诊治特点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致病因素,对症治疗,对症下药,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冠心痛心绞痛的重新复发,减少病情的恶化趋势。
方法:对我院的100例临床诊治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相应的防范措施,病情得到控制,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结论:积极治疗和防治冠心病心绞痛,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85-02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冠心病心绞痛是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脏血液供给迟缓所致的一种心肌缺血病症。
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为胸闷与心前区痛(心绞痛)。
胸闷是经常性的,患者常有胸部紧闷或压迫性感觉。
心绞痛是阵发性的,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胸骨后),延伸至咽部、左肩及左臂,每次疼痛发作时间一般几分钟。
其临床诊治方法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笔者在2012年1月至2012年l2月期间收治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现将经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治疗病人100例,男80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60岁;病程一年以内的14例,1—5年的18例,5—10年的68例;稳定性心绞痛78例,不稳定心绞痛22例;轻度66例,中度22例,重度12例。
1.2诊断标准:根据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不包括心律失常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
前者有相应的稳定性,后者有相应的不稳定性。
1.3临床分类1.3.1心绞痛型: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胸骨疼痛、胸部紧闷,持续时间10多分。
伴有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恐惧等诱因,多为情绪紧张、劳累、饮食不当。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的程度较轻,只有在相当疲乏的时候导致暂时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负荷解除后则无明显症状。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精选5篇)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题目:内蒙古地区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 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因素。
方法:采用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选择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人民医院心内科对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53.40±11.47分, 健康管理水平较低。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近年来, 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且由于冠心病不可治愈, 需要终身治疗和控制, 这就导致了冠心病患者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控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冠心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延缓的疾病,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规范和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 以达到控制或减轻冠心病的目的。
健康自我管理是应对慢性病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保健模式, 其通过行为调节和心理调节来控制症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实现长期稳定和维持健康。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调查来了解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的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以期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随机抽取的20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性别不限, 意识清楚, 发放冠心病个人健康管理量表, 并为患者阅读并解释问卷内容, 患者作答的同时书写问卷, 当场回收问卷。
共发放问卷200份, 收回200份, 回收率为100%。
2. 研究方法:(1) 一般资料调查:一般资料的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共同居住者、居住地、家庭每月人均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治疗方式、合并症等基础信息。
血塞通论文心绞痛论文: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
血塞通论文心绞痛论文: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注射液组与丹参注射液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对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
结果临床症状改善血塞通注射液组总有效率91.8%,丹参注射液组71.2%,心电图疗效血塞通注射液组总有效率71.8%,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62.9%,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治疗作用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塞通丹参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都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中使用血塞通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冠心病各4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诊断为冠心病。
90例病人随机分血塞通注射液组和丹参注射液组两组,每组45例。
血塞通注射液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 62.6岁;病程(8±2)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30例,高脂血症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8例。
丹参注射液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2~71岁,平均66岁;病程(9±3)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24例,高脂血症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8例。
两组病人均有心悸、胸闷、气短、心绞痛(均为稳定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之一项或几项,其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病情轻重、心绞痛分级、水肿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血塞通注射液组用血塞通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30~40滴/min,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论文心绞痛论文
氯比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摘要] 为观察氯比格雷在非ST段持续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本研究将18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甘油、B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A组给予氯比格雷负荷量300mg后,75mg,1次/d,随访1年;对照组B组给予安慰剂,观察心血管死亡、AMI、脑卒中发生率。
结果表明氯比格雷组心脑血管事件共发生5例(7.04%),而安慰剂组心脑血管事件共发生21例(19.08%),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说明氯比格雷在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中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氯比格雷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发病率逐年上升。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分为ST段持续抬高的ACS(绝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即STEMI)和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
对于STEMI,治疗关键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罪犯血管”,而对于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的治疗对策是强化抗栓。
抗血小板治疗是其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氯吡格雷是一种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临床常用药物,能选择性的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抑制激
活ADP与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为此笔者观察了新的抗栓药氯比格雷在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我院
2008年5月~2010年10月就诊患者中符合诊断条件的患者18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氯比格雷组,共71例(男53例,女18例),年龄为41~78岁,平均(61.43±10.87)岁;B组为安慰剂组,共110例(男81例,女29例),年龄为38~82岁,平均(52.274±13.26)岁。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包括
①初发型心绞痛:近1个月内首次发生的心绞痛;②恶化性心绞痛:在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的基础上,近2个月出现逐渐加重的心绞痛,表现为心绞痛发作频度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③静息心绞痛:在休息或安静状态下,无明显诱因引起的心绞痛;④梗死后心绞痛:即AMI 24h以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梗符合以下3个条件:①有典型缺血性胸痛病史;②CK-MB 和(或)cTnT(cTnI)水平升高;③心电图示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0.1mV和(或)T波倒置,无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
1.3 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肝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A组给予氯比格雷负荷量300mg后,75mg,1次/d,随访
1年;B组给予安慰剂,观察心血管死亡、AMI、脑卒中的发生率。
1.4 观察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系统中χ2检验程序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A组氯比格雷组心脑血管事件共发生5例(5/71),而安慰剂组心脑血管事件共发生21例(21/1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在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治疗中氯比格雷较安慰剂组有更好的疗效。
ACS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且动脉>血栓形成主要涉及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2个重要环节,所以抗血小板和抗凝血治疗是ACS的关键对策。
氯比格雷(波立维)选择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糖蛋白GP∥Ⅲa复合物活化,因而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有动物实验证明:氯比格雷可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少内膜增生性病变。
因此,能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可使ACS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除了他的抗血栓作用外还可能与其抑制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有关。
国际临床研究CURE(氯比格雷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事件再发)的试验证明在预防UA上,应用氯比格雷加阿司匹较单独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脏病发作、卒中及血管
性死亡的事件达20%。
CAPRJE(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在缺血性疾病高危患者的比较研究)证实氯比格雷较阿司匹林多预防26%的再发事件(心肌梗死、卒中、血管性死亡),进一步降低组合终点相对危险性达8.7%,在药物安全性和服用方便性上也优于阿司匹林。
因此,临床中对于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
氯比格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建强,印鑫.低分子肝素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5):564.
[2] 顾晴,陈纪林,阮英茆.抗血小板药物氯比格雷抑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试验研究[J].200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摘要),2002,10:67.
[3] 易晖.波立维在中国上市[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