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

合集下载

试论科学技术的创造价值

试论科学技术的创造价值

Ap . 0 0 r 2 1
试 论 科 学技 术 的创 造价 值
亍 李 英
( 蒙古 财经 学 院 , 内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00) 10 0 摘 要 :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为 理 论 依 据 , 述 了 科 学 技 术 本 身 的 价 值 创 造 问 题 以 及 科 学 技 术 应 以 论 用 中 的 价 值 创 造 问 题 。 阐述 了产 生 超 额 利 润 的 真 正 来 源 是 个 别 价 值 低 于 社 会 价 值 而 获 得 的 超 额 利 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 键 词 : 学技 术 ; 值 ; 用价 值 ; 额 利 润 ; 值 创 造 科 价 使 超 价

科 学 技 术 参 与 生 产 和 交 换 过 程 时 , 成 为 一 种 就 商 品 , 有 了商 品 的属 性 。 品 是 为 交 换 而 产 生 的劳 便 商 动 产 品 , 具 有 使 用 价 值 和 价 值 两 个 因 素 , 使 用 价 它 是 值 和 价 值 的 统 一 。能 够 满 足 人 们 的 某 种 需 要 是 科 学 技 术 的 使 用 价 值 , 科 学 技 术 的 有 用 性 表 现 为 科 技 是 产 品 , 其 用 于 交 换 的 物 质 承 担 者 。 而 作 为 一 种 商 是 品 , 技 产 品 同 任 何 其 他 商 品 一 样 , 其 生 产 过 程 中 科 在 都 耗 费 了 人 的 体 力 和 脑 力 , 开 科 学 技 术 生 产 中投 撇 入 劳 动 的 不 同 具 体 形 式 , 种 无 差 别 的 一 般 人 类 劳 这 动 的凝 结就是科 学技 术 的价值 。一方 面科学 技术在 参 与交换 时 , 现 为劳动成 果—— 科技 产品 ; 一方 表 另 面 科 学 技 术 活 动 本 身 是 脑 力 和 体 力 的 耗 费 , 含 有 包 科 技 劳 动 。 以 说 , 学 技 术 包 含 有 科 技 产 品 和 科 技 可 科 劳 动 两 个 要 素 , 科 技 产 品 和 科 技 劳 动 的 统 一 , 使 是 是 用 价值 和价 值 的统一体 。 1 3 科 技 劳动 创 造 了科 技 产 品 本 身 的价 值 . 科 学 技 术 被 创 造 出来 , 本 身 是 有 价 值 的 , 么 它 那

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就是财富

知识就是财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知识就是财富这一观点。

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国家建设中,知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知识与财富之间的紧密关系。

一、知识的力量知识作为人类进步的驱动力,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无论是科学、技术、文化还是经济,都需要知识的支持和引领。

具备知识的个人和国家不仅可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还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人们能够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经济的繁荣。

二、知识促进个人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竞争力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个人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例如,掌握了专业知识的科研人员可以进行前沿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拥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收入;具备丰富知识背景的企业家可以创办成功的企业,实现财富增长。

三、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知识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高低,与其人民掌握知识的程度密切相关。

知识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同时,知识还能够加强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社会活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

四、知识与财富的互动关系知识与财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没有知识的支撑,财富的创造将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财富的积累为知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丰富的经济条件能够为教育、科研等领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因此,只有在知识与财富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五、知识的共享与社会公平知识的获得和共享应该是公平、普惠的。

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差距,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才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取知识,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与进步。

政治经济理论

政治经济理论

简答一、为什么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全面深化改革,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不适应的环节)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宏观调控,计划经济,市场经济)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具有一定胡启示和借鉴作用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主要内容1马克思的劳动经济价值理论(理论基石)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核心)3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结论)4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微观经济理论)5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宏观经济理论)6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产业资本家;工业)7马克思的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8马克思的关于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银行金融)9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农业与地主)10马克思的收入与分配总论三、怎么科学对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努力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长期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努力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结合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3努力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的理解4努力分清哪些是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错误观点5正确处理好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A、坚马为魂B、中学为体(中国化)C西学为用论述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在当代遇到的新挑战论的内容:1、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有两方面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面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

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另人的商品相交换,即交换价值。

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前者反映和和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反映和人和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二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_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

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_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

“科学技术创造价值” 一、 观点评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进步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日益显著。 不少先进企业由于优等的物化劳动的采用, 出现了自 动化的生产方式, 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数量大大减少, 许多 “无人车间 ” “无人工厂 ” 知识型企业甚至出现了 、 , 这些大量采用 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 在直接劳动耗费大量减少的情况下, 却生 产出以计数的庞大物质财富。 对于这种现象, 有人难以用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 合理的理解和解释, 因而产生了这样的想 “知识价值 法: 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效了, 应该以 论” 取而代之: 知识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 价值, 而且这种创造作用越来越重要; 知识直接创造价值, 知识 技术不仅是创造新的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而且也是创造新的 “在信息经济社 价值的源泉。西方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经说过: 会里,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 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 ! 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初期, 必须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 这类观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学术界。例如谷书堂等人 “第一生产力 ” “据西方发达 提出, 科学技术作为 , 同样创造价值。 国家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技术因素的贡献率已达 +"/ 0 而另一方面, 生产中所耗费的活劳动相对减少。其主要原 ,"/ , 因在于科技劳动作为因社会分工而分离出来的社会总生产劳动 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作为高智能的劳动成果被利用到直接生产 过程, 就不仅可以把自身的价值生产出来, 而且如同活劳动一样 " 笔 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价值。 因此, 科技进步同样创造价值。” “知识技术创造价值 ” 者认为, 这一观点是不科学、 不严密的, 它 片面、 狭隘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的确, 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改变了人们直接 参与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而以生产过程的监督和调节者的身 份同生产过程发生关系,从而在现实中表现为蓝领工人的不断

科学技术在当代对推动生产力进展的作用愈来愈大,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在当代对推动生产力进展的作用愈来愈大,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在当代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生产要素的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张雷声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新材料的利用,以及光导、纤维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等方面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

但能否由此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呢?能否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不能阐释科学技术能够带来更多社会财富事实的规定性呢?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技术促进财富急剧增长与价值由谁创造是两个不同的理论问题"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财富与社会制度性质无关,例如自然界提供的阳光、空气、土地和人类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工具、生活资料等,不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构成社会财富的内容。

而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因为不是在任何社会制度下财富都具有价值这种形式,只有在商品生产社会里,财富才获得了价值这种社会形式。

马克思曾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财富表现为一个庞大的商品堆集。

就是说,财富在这里采取了商品的形式。

财富一旦取得商品形式,它就具有两个组成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而价值则是财富的社会形式。

这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对人类来说,财富的物质内容即使用价值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新形势下劳动价值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劳动者正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明确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通过运用科学价值库理论,分析了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及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价值增值的实质。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价值创造具有历史性;科技劳动者的劳动是活劳动的一部分;科技劳动成果必须在生产领域才能是实现。

这对于增进科技劳动对生产价值贡献的认知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标签:劳动价值论;超额剩余价值;科学价值库理论;科技劳动;案例分析随着生产力发展及对两项理论的理解不断深入,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的挑战。

科技劳动属于劳动价值论的范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劳动。

自动化生产条件下,科技劳动者对于价值创造所起作用日趋显著。

企业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了比简单劳动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

因此,本文将从科技劳动角度分析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企业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正确理解新形势下的劳动价值论优等物化劳动及自动化生产方式的运用,促使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数量大为减少,许多企业出现了“机器工人”、“无人车间”。

例如,采矿工程领域出现无人值守的工作面回采煤体工艺,这是采矿方法的革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回采工效提高了2到5倍以上。

这些企业采用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在直接减少大量劳动耗费基础上,生产出庞大的物质财富。

对于这种现象,难以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合理地理解、解释,因而产生如下想法: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失效了,应该以“知识价值论”取而代之。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看出了这种趋势,他在考察机器大工业的未来时早就预见了科技进步给生产过程带来的变化。

在新形势下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有两个逻辑关系需要理清。

首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不等于劳动也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采纳了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并一直坚持。

科学技术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探究

科学技术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探究

科学技术创新与创业的关系探究科学技术创新与创业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概念。

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创业热潮尤为明显。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则是促进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究科学技术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创业的基础。

在科技创新领域,发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念都可以成为创业的催化剂。

科技创新不仅具有创造有形财富的功能,更可以创建无形财富——知识产权。

由此产生的产品和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还可以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附加值。

因此,先进的技术创新在创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单纯的技术创新并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

创新虽是创业的基础,但创业需要同时具备创新和市场的洞察力。

一项新的技术可能仅是一项概念,它仅有实用性价值,而不具备实际的市场价值。

因此,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创业家也必须同时考虑市场需求,提高市场敏感度,通过市场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才能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在市场上的价值。

科技创新和创业之间还存在大量的互动关系。

创新创业是一种相互依存和支持的关系。

科技创新不仅为创业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创业过程中也经常出现科技创新的需求。

在创业者的追求下,科技创新的发展不会停止。

同时,科技创新也需要创业家的支持,逐步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过程。

通过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互动,两者之间的合作走出了更高效的合作模式,提升了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及创业的市场反应时间。

再来说一些其他与科技创新创业有关的脉络。

在当代的创业领域,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都是各领域的热点技术,它们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创业领域的变革。

例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催生了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和智能工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并为创业公司提供了许多新的商机。

同时,一些前沿科技领域能够帮助创业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解决现有的问题和挑战。

在总结中,现代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关系支持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促成了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邓小平指出:“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无数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实让有些学者提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

尽管科技带来的改变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能否由此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呢本文的判断是:在科学技术的产生中,是科技劳动创造出科学技术的价值,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是劳动创造了新产品的价值,科学技术为新产品的价值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即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其并不能创造价值。

简而言之,科技并未创造价值。

一、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却并未创造价值,二者不能混淆。

"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而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其二,从二者的来源上来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物质是财富的源泉。

因此,混淆了二者,就极容易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就相当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但科技劳动创造了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形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包括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

且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它还包括着脑力劳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在上升,体力劳动的比重略有下降,过去所认为的“复杂劳动”也逐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简单化。

论文--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特点

论文--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特点

科技创造论文发明创造论文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及特点摘要:科技劳动是当代社会价值创造的最大源泉,在价值创造中,科技劳动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并起着不同的作用。

与普通劳动相比,科技劳动同时还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社会性等特点。

关键词:科技劳动;价值创造;作用;特点一、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促进作用在当代,高新科技快速发展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关键要素。

高新科技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分别作用于生产力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不仅会使劳动资料更为先进,劳动对象的品位更好,而且会造就出素质更高的劳动者,而高素质的人的因素与高效能的物的因素相结合,则会形成现代化的高新生产力。

作为生产力关键要素的科学技术,从形式上看,主要是以先进的机器设备、高品位的劳动对象以及专利技术等科技成果出现。

无论是看得见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科技成果,还是看不见的以智能形式存在的科技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更高级复杂劳动的积累。

所以说,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都离不开科技劳动者在不同时间内相应劳动的参与。

科学技术对价值创造的作用,来源于科技工作者的高级劳动所发挥的功能。

虽然,作为物化形式的科学技术本身,在生产领域中是不能创造价值的,但作为智能形式的科学技术一旦被劳动者所掌握,即会造就成高素质的科技人员,这些科技人员的劳动便成为高级的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比以往更多的价值。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科学技术对商品价值的影响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高新科技通过它的物化形式如先进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机器体系以及高品位的原材料等参与生产过程,通过科技人员的具体劳动将它们的原有价值转移到劳动产品中去,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高新科技通过它的智能形式武装劳动者,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劳动的技术档次和复杂程度,并通过更高级的复杂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凝结到劳动产品中去,构成商品价值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劳动及价值创造

科技劳动及价值创造

劳动价值论中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摘要〕:科技劳动是具有科学知识高积累和高创造性能力的科技人才进展的生产性劳动,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复杂劳动,科学技术迅猛开展,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促进了财富的巨大增长,但它们本身却不创造价值。

在当代,科技劳动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是创造价值的巨大源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技劳动,价值创造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开展,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如何运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当代科技革命、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问题。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价值被归结为物化在或凝结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出发,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创造的,决定商品价值的是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价值的源泉,并且—在适当使用的时候—是比自己具有价值更多的价值源泉〞,“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唯一的源泉〞。

事实上,马克思早就论述了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他们的价值源泉只能是劳动。

而这个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而且包括脑力劳动。

马克思曾预言:“随着大工业的开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间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正比,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运用。

〞不难发现,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兴旺的时代,已经看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看到了科技劳动是社会化劳动的一局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一、科技劳动科技劳动是指以脑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组织管理与经营,科学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播、咨询、医疗卫生,以及社会宏观经济管理等工作者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劳动。

它不仅包含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工作者的劳动,而且应当包含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工作者的劳动。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促成了世界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它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邓小平指出:“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无数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事实让有些学者提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

尽管科技带来的改变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但能否由此认为科学技术可以创造价值呢?本文的判断是:在科学技术的产生中,是科技劳动创造出科学技术的价值,但是在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是劳动创造了新产品的价值,科学技术为新产品的价值创造做出了巨大贡献,即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其并不能创造价值。

简而言之,科技并未创造价值。

一、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却并未创造价值,二者不能混淆。

"价值"与"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二者的定义不同财富是指物本身,凡是能满足人类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东西,都构成社会财富。

而价值是财富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它不能等同于财富。

其二,从二者的来源上来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和自然物质是财富的源泉。

因此,混淆了二者,就极容易在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科学技术促进了财富的巨额增长”就相当于“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但科技劳动创造了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形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包括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

且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它还包括着脑力劳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产品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脑力劳动的比重在上升,体力劳动的比重略有下降,过去所认为的“复杂劳动”也逐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而简单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人类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表现。

人类总是不断进步的,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前人无论多么伟大,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如今,社会进步了,观念更新了,科学发展了,技术改进了,创新思想意识也紧随时代的节拍脱颖而出。

一、生产力的最新认识——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如果说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财富,那么生产力就是创造财富的能力。

在这里阿德把以前生产力的定义全部发展和革命掉,提出新的定义:生产力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

可见,能够创造财富,或者参与创造财富,或者为创造财富提供了条件的要素都是生产力。

例如:劳动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直接创造财富,是生产力;厂房参与了创造财富,或者为创造财富提供了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生产力。

二、认识生产力的三次里程碑。

第一里程碑:生产力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二里程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出自邓小平著作的《邓小平文选》。

第三里程碑: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出自刘德著作的《资本财富论》。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生产力的定义也逐步深化和完善。

有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生产力定义,第一个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对生产力的定义,即: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叫做生产力,但只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定义。

第二个是邓小平在《邓小平文选》里对生产力的间接定义,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时我国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资本在很多情况下也不能转化为核心技术,科学技术是制约生产力的最大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定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相当恰当的。

第三个是刘德在《资本财富论》里对生产力的定义,即:生产力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

刘德的《资本财富论》对生产力的定义通俗的讲就是能够创造财富,或者参与创造财富,或者为创造财富提供了条件的要素都是生产力。

因些,劳动力、科学技术、资本等都参与了创造财富,都是生产必不可少的因素。

科学与财富 刊例

科学与财富 刊例

科学与财富刊例科学与财富是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我们能够揭开宇宙的奥秘,改变世界的面貌。

而财富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资源分配方式,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科学的发展为财富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学的进步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科学的突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也为财富的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积累的机会。

科学的发展也为财富的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科学的进步使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可持续,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分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科学的进步也使得财富的创造更加普惠和公平,通过科学的手段,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然而,科学与财富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科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投入,而财富的创造往往需要科学的支持和引领。

科学与财富之间的互动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我们需要坚持科学的精神,推动科学的发展,为财富创造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需要坚持财富的价值观,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在科学与财富的交织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的头脑,同时也需要保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热爱和热情。

科学与财富的结合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科学与财富共同发展,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人类的共同福祉。

科学与财富,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元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科学与财富,努力推动它们的健康发展,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前行路,让财富的力量驱动我们的进步船。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一、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问题现代社会的人们,并不是生活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自然看到的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与马克思所能看到和预想的不同,而且有些人从这些表象观察人手来理解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劳动。

「一种观点是认为社会劳动创造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否定了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科技是生产力就不能成立,相对剩余价值包括超额剩余价值就无从得来,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就不能存在,所以创造价值的劳动应该是社会活劳动。

我们知道,生产力不是创造价值的力量,仅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力量。

因此,把科学技术作为创造价值的力量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

另外,如果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则必然得出价值等于使用价值的荒谬结论,从而必然导致否定商品的二因素。

显然一结论是错误的。

第二种观点是认为生产要素创造财富(或价值)。

这种观点从现代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出发,认为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在现代有许多局限,应该转向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财富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联合劳动。

认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不正确的,同时片面强调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不全面的。

必须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实物生产劳动和服务生产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辨证统一,才能创造和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正确处理商品内在矛盾和不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即认为只有联合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真正源泉。

显然,这些观点都是片面地从现象出发,或静态地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

只有人类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且坚持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和实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科学真理。

它一方面为彻底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乃至一切剥削制度,论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石;另一方面为人们从深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促进其健康高效地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武器。

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㈠怎样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有哪些认识?是马克思阐述剩余价值的来源与本质,因为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最根本依据。

P152~153生产领域非生产领域(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对劳动的含义有了拓展,绝大部分非生产领域也创造价值,比如说艺术领域{齐白石的画})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

总结:劳动的内涵以及相应的分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拓展。

对社会主义的启示:需要我们进一步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劳动价值论的视野。

1.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科学技术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也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作用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价值生产的劳动的社会性,证明了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2.科学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源泉中,现代科技劳动已经成为决定性因素。

3.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生产经营领域的管理劳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是生产劳动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价值的源泉。

(通过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4.第三产业创造价值,是指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

包括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的服务,商业,金融,保险等流通方面的服务。

教育,新闻,广播,电视等信息方面的服务,还有专业性服务,行政管理和个人服务。

第三产业的劳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产品和服务,增加了社会财富而且增大了一定时期的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总量。

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利了第三产业发展。

㈡分析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的关系!1.用辩证法联系的观点:整体性观念、开放性观念。

剩余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剩余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可以在一定历史时期间接影响价值创造。

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缘于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一定时期内使部分劳动复杂化进而产生“绝对”超额剩余价值,使不同部门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程度不等,进而产生“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根据马克思对价值是人类活劳动凝结的定义,价值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因此,只有人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科学技术进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但不能直接创造价值。

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但不是价值创造的直接源泉,它只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间接地影响价值创造。

这个结论乍看起来有些矛盾,下面就此进行深入的解析。

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科学技术间接影响价值创造,也可以按历史时期进行区分。

就历史的长期来看,科学技术要影响价值的创造,由只有通过影响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劳动来完成。

价值量正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科学技术无法直接影响人们劳动的时间长短,却可以通过影响人们劳动复杂的程度,使一定的复杂劳动时间量,可以变成倍加或自乘的简单劳动时间量。

马克思说:“各种劳动化为当作它们的计量单位的简单劳动的不同比例,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决定的。

”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既然决定价值的是简单劳动时间,那么,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时间,就可以倍加或自乘地创造价值量。

从这个层面上看,科学技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可以影响价值创造。

但这只是表象,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真相。

单位商品价值量也就是简单劳动的平均必要时间,全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亦即以全社会各行各业简单劳动时间倍加或自乘复杂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只要这个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时间以及复杂劳动自乘比例一定,价值总量也就一定。

设一个社会简单劳动时间总量为L1,复杂劳动时间总量为L2,劳动的复杂系数,亦即复杂劳动换算简单劳动的倍加系数为R,则该社会全部产品价值总量V=L1+R*L2。

资本论(删节版)

资本论(删节版)

资本论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发展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价格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报酬,工资就是劳动力价格或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条件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人格的物化:指人依赖一定的物质性存在而具有其对应的属性。

如资本化下的资本家,资本竞争使资本投资行为的矛盾必然转化为个人的内在人格。

①商品生产条件下,人的社会生产关系通过商品价值关系而得到表现的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

②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的社会性质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而只能通过交换由另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即表现为商品的价值关系,从而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4、物的人格化:价值这个概念就是产品经交易而具有的人格化。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内在矛盾之一的一个方面。

②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以物化形式表现为商品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承担者,从而成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这就是物的人格化。

5、资本主义占有规律:①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的一部分来继续无偿占有雇佣工人更多的剩余劳动,以增殖资本价值,扩大资本规模,使原来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所有权,转变为资本家占有别人无酬劳动的权利。

②它是商品所有权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③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使所有权对于资本家来说,表现为占有别人无酬劳动或产品的权利,而对于工人来说,则表现为不能占有自己的产品。

科学与财富

科学与财富

科学与财富科学与财富科学和财富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促进的概念。

科学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支持,而财富则是由科学所创造的产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科学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相反,财富的积累又为科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条件,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首先,科学对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科学研究和创新,人们不断发现和应用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以工业革命为例,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界规律的研究和应用,发明了蒸汽机、电力、化学材料等一系列重要的发明和创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进而带来了质的飞跃。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其次,财富的积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条件。

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科研设备的购置、科学家的培养和聘请等。

财富的积累使得社会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科学研究,为科学家提供实验和研究所需的条件。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良性循环。

此外,科学在当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支柱。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崛起。

以信息技术为例,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科技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然而,科学和财富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一方面,过度追求财富可能对科学价值的追求产生负面影响。

有时候,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和机构可能会忽视科学研究的道德底线,甚至进行不负责任的行为。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比如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消耗等。

【技术】论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财富黄云雷

【技术】论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财富黄云雷

【关键字】技术论科学技术不能创造价值财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继续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浪潮此起彼伏,科技成果推陈出新。

科技的创新,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科技休息创造价值的理论。

深入研究这一重要理论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决策者在新时代中就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以及如何安排社会生产要素的配置,如何定位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界针对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存在着不小的争论。

有的学者援引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大会上提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以时代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发展为理由,试图向广大人民宣传科学技术创造价值财富的学说。

在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浪潮此起彼伏,科技成果推陈出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学说看似很有说服力。

但是严谨的马克思主义者需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科学技术是排除在人类活休息之外的一种特殊的物化休息,它在生产过程中绝不能创造价值,而只是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它的产品上而已。

首先,按照马克思所提出和创立的“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理论判断,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作为可变资本的活休息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由此,也就排除了科学技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再者,科学技术具有非独立性,一般要渗透到生产要素特别是生产资料要素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而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价值不变的资本,所以,科学技术就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任何源泉,至多不过是转移旧价值的手段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

从它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属于意识的范畴。

关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的分析

关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的分析

关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的分析【关键词】:知识、技术、管理、价值、价值链、超额比较价值【摘要】:通过对知识、技术、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别阐明笔者对这三点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正文】:对于知识、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人们对其讨论得可谓是十分激烈,不仅说得人多,而且还众说纷纭,就如同许多新产品,各种产品的规格和用法都不一样,使众多消费者无所适从。

而我,对于只是、技术、管理是否创造价值这一问题,也有一些自我的看法与观点。

下面我将分别前作一些讨论。

一、“知识”通过“管理”创造价值单从知识管理字面意义来看,我们可以获得两种解释:“知识”是对象,“管理”是活动。

“知识”道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而“管理”则说出了知识管理的活动,但还缺少一种必要的解释,就是对这“内容”加以“活动”的目的是为何?大学教授们研究知识管理的目的之一可能是发表几篇论文、出本书之类,而企业关注和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显然不是如此——他们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而这价值又是什么呢?不管怎么说,认识到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以及“价值”的统一已经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按照这种思路,可以进而给出这样的知识管理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协助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那么,知识管理到底应该如何使“知识”、“管理”以及“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这还得借助知识管理的价值链。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思想,认为企业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有人从这个角度将知识管理的价值链表示为: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分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成功的知识管理当然是要对价值链中的各个活动环节进行管理,并且要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但是这种方法仅描述了知识管理的“管理”活动,对管理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取得何种“价值”并没有加以阐述,可以说只有“链身”,欠缺了“链头”和“链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财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物质财富创造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人们已基本上达成共识。

但是,对于科学技术是不是创造价值财富,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理论难题。

笔者以为:科学技术不仅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而且也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

按照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的观点,商品财富本身,必然也是物质财富与价值财富的统一。

所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既然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也必然是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这是因为,按照马克思所提出和创立的“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理论判断,在生产过程中,只有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由此,也就排除了科学技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可能性;再者,科学技术一般要渗透到生产要素特别是生产资料要素之中,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而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价值不变的资本,所以,科学技术就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任何源泉,至多不过是转移旧价值的手段而已。

由此,不仅贬低了科学技术在价值生产或价值创造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利于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和发展,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科学技术究竟能否创造价值财富,特别
是能否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财富的理论难题。

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财富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看待科技劳动的价值创造功能问题。

科学技术所以能够成为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其内在原因和科学根据主要是: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的科学含义,
是确认科学技术能够创造价值财富的一般性内在原因和根
据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在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物化了的知识力量”,同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的最终物化一样,具有共同的本质特点:一是就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质规定性来说,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资本论》第1卷,第57页);二是就作为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的量的规定性来说,“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1卷,第53页);三是就评价和计量商品价值所依据的劳动形态的规定性来说,都是“首先必须计算物化在这个商品中的劳动”(《资本论》第1卷,第211页)。

照此说来,根据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技术,也就是马克思本人所说的,“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物化了的知识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9页)。

它同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一样,也是创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质性劳动源泉。

我们不能因为劳动物化的时间先后和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而把科学技术排除在价值创造源泉之外。

我们这样研究和确认科学技术是创造价值财
富和源泉,不但不否认劳动价值论,而是在更彻底、更完全的意义上承认和坚持劳动价值论,并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得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劳动价值论关于作为科学技术的复杂劳动,
是科学技术能够创造较多价值财富的特殊性内在原因和根据从事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和应用研究的科技劳动,是相对于简单劳动而言的复杂劳动。

由于“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多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资本论》第1卷,第223页)。

但也必须看到,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要比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所看到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高得多。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有很多新的复杂劳动的复杂程度,是马克思所没有见到的,也是难以预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蕴含着更高程度复杂劳动的科学技术,也就能够创造比马克思当年所说的简单劳动的“自乘”或“倍加”还要高得多或多得多的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论关于相对“共同劳动”而言的“一般劳动”,
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关键性内在原因
和根据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至今很少有人注意和研究马克思关于“一般劳动”与“共同劳动”这两个重要劳动范畴。

马克思是在论及“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问题时,“附带指出,应当把一般劳动和共同劳动区别开来。

二者都在生产过程中起作用,并互相转化,但它们也有区别。

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工作,一切发现,一切发明。

这种劳动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

共同劳动以个人之间的直接协作为前提”(《资本论》第3卷,第120页)。

正是在这个“附带指出”中,蕴含着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关键性内在原因和特别重要
的科学根据。

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一般劳动”,正是我们现在研究中所说的“科技劳动”或“创造劳动”。

由于这种劳动不仅利用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诸多高智能复杂劳动,而且还蕴含了当今世界广泛协作的高智能复杂劳动。

这些劳动量,往往是难以计量的巨大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社会劳动。

所以,当科学技术一旦发明和应用之后,也就能够成为创造价值财富的巨大源泉。

例如,在飞机的发明和应用中,从中国古代战国时代鲁班设计过的会飞的木鸟,到德国粤托·利内特1891—1896年发明创造的滑翔机;从美国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创造的世界上第一架有自身动力的飞机试飞成功,到现在各类飞机和航天飞机在客运、货运、科学探测和军事上的多种应用和发展,其前人劳动的历史积累和后人劳动的广
泛协作,都是难以计量的,从而它所创造的价值财富也是难以计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供给的稀缺性与社会需求的广泛性,
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社会性内在原因和根据科学技术的研究、创造和发明,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技术商品”。

由于它的生产过程历时长久而又十分艰难,而一旦创造发明之后,又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巨大的应用价值,所以,一般来说,某项重大科学技术发明,往往是“芙蓉出水它自先”,“皇帝的女儿只一家”,或者说“踏破铁鞋无觅处,世上只有此家有”。

在这种情况下,某项科学技术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本身也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它的价值,不需要像其他商品那样,还要经过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平均化”。

而且在应用效益巨大,厂家看好,多家竞购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往往是按照远远超过自身必要劳动时间的更多价值或超额价值来出卖。

应当说,这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社会性内在原因和根据。

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作用,
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核心性内在原因和根据一切价值的形成和创造,都是“以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剩余价值理论》第1卷,第22页)。

劳动生产率,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而“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资本论》第1卷,第53页),则是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在于:活劳动的份额减少,过去劳动的份额增加,但结果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总量减少”(《资本论》第3卷,第290页)。

其中,也就蕴含着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核心性内在原因和深层奥秘。

一般来说,单位商品中价值结构和价值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应用和更新所造成的,即由作为不变资本的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不断代替所造成的。

在这种代替过程中,单位商品价值结构和价值量的变化,往往会有四种情况发生:一是物化劳动增加的份额与活劳动减少的份额相等,商品价值不变;二是物化劳动增加的份额多于活劳动减少的份额,商品价值增加;三是物化劳动增加的份额少于活劳动减少的份额,商品价值减少;四是物化劳动份额减少,活劳动份额也减少,商品价值较大幅度减少。

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价值生产来说,后两种情况是最常见的理想情况。

由于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直接生产过程中该商品自身所包含的个别必要劳
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决定该商品价值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这样,由科学技术进步因素所决定的个别价值较少的单位商品的生产或商品总量的生产,就能够创造较多的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这不仅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核心性内在原因和根据,同时也是企业盈亏兴衰的深层奥秘和内在原因。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价值生产的劳
动的社会性,
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最终性内在原因和根据商品价值的真正形成和实现,或新价值和剩余价值源泉的真正涌流和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价值生产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

从劳动价值论这个科学意义上说,以上所说的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都只是可能性的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如果离开社会劳动关系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的最终决定和实现,不管是对于资本家来说,还是对于工人和管理者来说,除了面前的一堆产品之外,都是两手空空,分文无有。

在商品价值与社会劳动的内在关系上,“只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算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时间”(《资本论》第1卷,第215页),而劳动价值论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并不只是我们现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说的一层或两层含义。

根据笔者的学习与研究,《资本论》和其他论著中有明确论断的至少也有八层含义之多。

这样,主要由科学技术因素所决定和形成的单位商品中较少的价值含量,就会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的多次“评判”和决定中,与其他同种价值含量较多的商品相比,最具有竞争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也就真正能够创造和实现较多的价值、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应当说,这也就是科学技术成为创造价值财富巨大源泉的最终性和实现性的内在原因和根据。

(作者系山东财政学院院长、教
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