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与物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气象物候》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气象物候》练习题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气象物候》练习题阅读“专题・气象物候”,完成以下题目。

一、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分别给“物候”和“物候学”各下一个定义。

物候:物候学:二、阅读《看云识天气》,做题。

1、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⑵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3、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⑶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4、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5、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⑴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⑶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⑷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6、说明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喻体和相似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喻体:相似点:⑵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本体:喻体:相似点:说明文运用比喻应注意: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⑴这句名言不仅说明了一种生活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请说出这个道理。

⑵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7)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一、读·书(12分)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名家名作灿若群星。

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古代文人墨客寄情于酒,释放心中的喜怒哀乐。

刘禹锡用“今日听君歌一曲,(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答好友白居易的热情与关怀;岑参借“(2)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展现塞外饯别场面的隆重与热烈;欧阳修“酿泉为酒,(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尽情品味美酒的清香与甘醇;李白对着“金樽清酒斗十千,(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却食不甘味,茫然惆怅;秋瑾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以“(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悲叹知音难觅;陆游用“(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赞美了农家款待客人的淳朴与盛情;苏轼借“(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他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二、读·思(38分)(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独具中国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一诗一画,尽显中国气韵。

借此机会,九年级同学准备打造年级“二十四节气文化墙”,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探寻文化之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

《二十四节气》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十四节气》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11-14题。

(10分)二十四节气①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提起这首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歌中所唱的二十四节气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②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这一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农业生产行为。

惊蛰节气,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我国大部分地区由此进入春耕季节。

谷雨时节,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农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④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人们会根据节气准备特色食物,安排出行活动。

例如:立春时,人们会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清明时,人们会到郊外踏青、祭扫。

⑤不仅如此,二十四节气还对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说文解字》对“满”的解释是“盈溢”,一种丰盈到能够溢出来的状态。

小满这个节气的名字,在"满"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按通常规律,有小则有大,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它告诉我们: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启示人们做事留有余地, 做人适当留白..。

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智慧。

⑥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是世界对二十四节气价值的认同。

(选文有改动)【注】①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1、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12、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3分)(1)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 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最新北京市燕山区语文九年级上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最新北京市燕山区语文九年级上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燕山区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密封线内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

一、基础·运用(21分)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我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为了让全体师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某学校组织了宣传活动。

初四(3)班要用板报的形式介绍24节气之中的“春分”。

请根据要求完成(1)—(3)题。

(8分)(1)在《我爱“春分”》板块中,宣传委员向同学们征集对 “春分”节气的认识或评价,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投稿,其中字、词及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挑选出来。

(3分)要说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春分首当其冲。

春分一到,明媚的春天就此来临,辽阔的大地上,春辉照耀,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

这时候是踏青、出游、放风筝的好时机,还可以玩“竖蛋”游戏,吃春饼等等……春分,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气!字: 词: 标点: (写出错误标点及其所在的短句)(2)板报正中要书写一个“春”字,请你从下面四种书体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该书体特点简要阐述选用的理由。

(2分)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答:你选择第 幅作品,它属于 书体。

选用的理由是 。

(3)《诗韵“仲春”》板块要向大家征集有关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一句并分析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

(3分)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下面是对24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的介绍。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9分)“小寒”是与“大寒”相比较.而产生的,表明已经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

主题学习、素养提升(分层练)(解析版)

主题学习、素养提升(分层练)(解析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商务星球版2024)主题学习、素养提升(分层练)填图一二十四节气示意图1.二分:A ;B ;2.二至:C ;D ;3.四立:E ;F ;G ;H ;4.十六气: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

填图二答案: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雨水惊蛰北京时间2月4日16点26分53秒,我国迎来了2024年第一个节气--立春。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诗句中,与“立春”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B.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C.稚子立杆无影惑,老翁笑指日当空D.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2.关于我国迎来了2024年第一个节气--立春时刻时,下列对应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滨州昼长夜短B.地球位于图2中的④~④之间C.我国将大面积进入白昼D.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1.B 2.D【解析】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述的是冬季的景象,故A错误;"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描述的是春季的景象,故B正确;"稚子立杆无影惑,老翁笑指日当空"描述的是夏至的景象,故C错误;"久立庭前听菊笑,长衫沾露盼盈香"描述的是秋季的景象,故D错误;故选B。

2.由题干可知,立春时间为北京2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即地球位于图2中的④--④之间,B错误;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白昼渐长,不是大面积进入白昼;AC错误;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向北移动,D正确。

故选D。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

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2-2023学年北京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

(共12分)1.(3分)为了解北京的河湖水系,年级组织了“寻找北京城的水脉印记”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已完成学习笔记的集录。

前言_____￿￿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江河就是承载生命流动的血脉。

人类文明源于江河、兴于江河,也就成了亘古不变的铁律。

江河奔腾,不舍昼夜。

tāotāo江河水奔yǒnɡ不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孕育了璀璨文明,镌刻出jǐnxiù山河。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书写“江河与文明”这个短语,作为前言部分的标题。

(2)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字音、字形不能确定,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承载”一词是“承受生命力量”的意思,应读“chénɡzǎi”。

B.“tāotāo”一词是“江河滚滚的样子”的意思,应写作“滔滔”。

C.“奔yǒnɡ”的“yǒnɡ”是“争先恐后”的意思,该词应写作“奔踊”。

D.“jǐnxiù”一词是“秀丽美好”的意思,应写作“锦秀”。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北京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北京城早期城市功能有限,对地表水源的需求不多。

10世纪初叶以后,北京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城市功能渐趋复杂化,对于地表水的需求也就【甲】。

￿￿北京建都之后,曾历金、元、明、清四朝,城址虽有迁移,但对增加水源或寻找新水源却有着共同的要求。

金时曾开凿运河,但始终未能解决水源问题。

至元,通惠河建成,仍有水源不足的困难。

明时屡次疏浚通惠河,但终因水源缺乏不能成功。

到了乾隆年间,于西北郊山麓一带进行的一系列整理水源的工作,使得昆明湖起到了北京城水库的作用。

近百年来直到解放前,北京城的水源遭到不断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兴建,继承了历史上为北京【乙】新水源的任务,取得了新成就。

我们现在看到的官厅水库,是一片平远浩瀚的水面,呈现出重山环抱中前所未有的宁静气象。

第二单元 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解析版)

第二单元   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解析版)

第二单元课内阅读+综合性学习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本段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简析本段文章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答案】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选文说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因素有四个,依次为:纬度、经度、高下及古今,这四个是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所以本段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包利民《小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小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寒包利民①我喜欢腊月,那是冬天最浓重的一笔,也是最后的一笔。

②腊月,是一个开始。

在我的童年,对过年的期盼之情,行走在腊月的每一天里。

而总是在腊月初一的前后,或者腊七腊八的前后,小寒,像一扇门,或者像门里的迎宾人,在不经意的行走里抬头,便忽然相遇。

③小寒,在我的故乡,正是三九的身前身后,是另一种美好。

没有花信的等候,春天也还很遥远,虽然立春已经很近。

那是南方的小寒,是传说中的种种。

而在松嫩平原上,我们唯一的等候,就是过年。

④最深的冬天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快乐,就像夜淹没不了梦。

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冻结不了我们奔跑的足音。

大地上的雪被我们从沉睡中唤醒,空中飞舞的雪与我们相互追逐..,我们是冬天里没有被冻结的那朵朵浪花,依然清澈地流淌绽放。

⑤早晨睁开眼睛,屋里依然很暗,窗玻璃上结着厚厚一层霜花,神奇的天然画面,花草葳蕤,杨柳依依。

渐渐地,外面的阳光给那些美丽的花园镀上了一层霞光。

坐起来,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把手掌印在霜花上,当丝丝缕缕的凉意驱散丝丝缕缕的睡意,当我的掌印融化了一片花草,我才下了炕。

先走到外屋,掀开水缸的盖子,拿起水瓢用力磕碎水面上那层冰,舀起带着冰渣的水一饮而尽。

⑥这个时候房门开了,母亲抱着一捆柴禾进来,身后跟着一阵寒风,还跟着探头探脑的花狗。

母亲在灶口放好柴禾,溜进来的花狗快速地抖动着皮毛,周身泛起一层冷雾。

母亲说,今天小寒了,天儿格外冷。

我跑向门外,花狗傻乎乎地跟了出来。

阳光很好,很晴朗的冷,大地上,墙头上,树枝上,房草上,那些雪都闪着细细密密的光。

虽然北风还没开始刮起,脸却瞬间麻酥酥地疼。

我想此时我的脸一定冻得通红,就像身后墙上挂着的干干的红辣椒。

心里却充满了喜悦,终于到了走向过年的最后一程了。

⑦小寒,总是这样不经意地走进来,跟着母亲,走进烟火尘世,走进温暖的房子,然后,跃上墙上的日历。

日历上,往往是写着二九第几天或三九第几天,小寒,其实是最为寒冷的节气。

也许,大寒是比小寒更冷吧?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心都因近在身畔的过年而火热着,所以反而不觉其冷了。

2023年北京燕山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燕山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3年初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2023年04月考生须知1.本试卷试题10页,答题纸2页。

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清明节临近,拟定了“清明专题”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材料,请你协助完成下列各题。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甲】。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乙】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以及【甲】【乙】两处字形完全正确的是(2分)A.物候(hóu)农彦纯粹供祭(gòng)B.物候(hòu)农谚纯粹供祭(gòng)C.物候(hòu)农谚纯萃供祭(gōng)D.物候(hóu)农彦纯萃供祭(gōng)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小说,我们首先注意他写的是不是小事情,是什么样的小事情。

在《红楼梦》里面,宝蟾送酒、黛玉葬花、晴雯撕扇,都是小事情,都很生动,都有人情味,都是人生里面很难得的一刹那,我们要学会享受这一刹那。

我们进入这一刹那,并不jí dù这是别人的生活,并不批评这是富贵人家的腐败生活,也忘了这是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了的生活。

在那一刹那,欣赏者没有分别心。

小说里面的这些小事情,作家管它叫事件。

小说的事件要有特殊性。

今天的人读契诃夫,读莫泊桑,常常觉得他们的作品很平淡,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他们太有名了,太古典了。

他们小说里面的那些事件,经过后来一代一代作家的模仿、变造,甚至抄袭,已经没有特殊性了。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享受()(2)一刹那()2. 根据拼音将相应的词用楷书正确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jí dù3. 文中与“特殊”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

4. 莫泊桑的小说《_______》,写的是菲利普一家的事。

【答案】1. ①. xiǎnɡ②. chà2. 嫉妒3. 平淡4. 我的叔叔于勒【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注音。

享受(xiǎng shòu):享用,受用;一刹那(yī chà nà):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2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嫉妒(jí dù):忌妒。

【3题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特殊(tè shū):特别,不一般。

与“特殊”相反的意思应是,不特别,一般。

词语可以是“一般、普通、平淡、平凡、寻常”等。

【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法国·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三年级阅读题《小寒》及答案

三年级阅读题《小寒》及答案

三年级阅读题《小寒》及答案①每年公历1月5、6或7日为小寒。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②处于此节气时,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土壤冻裂,河流封冻,根据气象资料,小寒几乎在每年都是气温最低的节气。

小寒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为零下5℃,有时候会达到零下10℃。

③“小寒”节气中有一个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本草纲目》中记载: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

腊八粥一般是以糯米、红枣、桂圆、花生、红豆、杏仁、松子等煮成的甜稀饭,在隆冬时节吃上一碗,甜在口中,暖在心头。

另外,小寒节气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扫屋子,写春联,剪窗花,为春节作准备。

④俗话说“冬练三九”,小寒时节运动也有讲究。

第一,时间宜晚。

早晨锻炼最好等日出以后再进行,因为日出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

第二,循序渐进。

因为冬季气温低,血液流动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第三,鼻吸口呼。

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和加温的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

1.短文是从不同方面介绍“小寒”节气的,其中没有提到的是( )。

(2分)A.天气特点B.节气民俗C.农业活动D.运动指南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小寒”节气的特点?( )(2分)A.天气很冷B.土壤冻裂C.团圆欢聚D.河流封冻3.“小寒”节气中有一个重要的民俗是( )。

(2分)A.登高赏菊B.吃元宵C.吃“腊八粥”D.赏花灯4.自古就有许多与节气有关的诗词,例如“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和“小寒”这个节气有关,“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和( )有关。

(2分)A.惊蛰B. 谷雨C.小寒D.大暑5.合理的运动可以使身体更健康。

请结合短文,说说小寒节气该怎样运动。

(3分)答案:1.C2.C3.C4.A5.示例:①早晨锻炼最好等日出以后再进行,因为日出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

②要循序渐进,因为冬季气温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③鼻吸口呼,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和加温的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

专题10 现代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原卷版)

专题10  现代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原卷版)

现代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如雪查晶芳①圆圆的脸蛋上两只眼睛很大,睫毛浓密纤长,扑闪闪的,温顺地垂着。

侧面看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肉乎乎的面颊上,有一种特别让人怜惜的神情。

他本也是个俊俏的小男孩,如果不是半边脸都布满暗红色的胎记。

②他是我初一时的同桌。

第一次见到他,我忍不住低低地“呀”了一声,那半边脸的红褐色胎记着实让人触目惊心。

他满脸涨得通红,小心翼翼地坐在我身边。

起初,他两只手不停地绞着书包带子,嘴里呼呼地喘着粗气。

“你把书包放下呀!”看他紧张的样子,我主动跟他打招呼。

他抬眼看了看我,没说话,把书包放到了桌上。

我发现他有着明亮的大眼睛和可爱的睫毛。

③他很沉默,不论课上课下。

班上几个男生见了他就“噢哟!噢哟”地怪叫。

他的名字也是他们取笑的由头:付球三。

他们经常“球衫!球裤!衬衫!衬裤”地齐声大叫。

每次,他只沉默地涨红着脸。

我曾好奇地问他:“你爸妈怎么给你起这么个名字呀?”“我也不晓得,我大大(爸爸)起的。

”他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地小声说。

④他成绩不好,还总迟到,上课打瞌睡,考试常常不及格。

老师问他为什么总迟到,他又红着脸,嗫嚅着说不出话。

后来才了解到,他家离学校太远了。

他每天早上五点不到就得起床,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学校。

每次见他气喘吁吁、满脸紫涨地在老师和同学的注视下,缩腰弓背像犯了罪似的走进教室,我都觉得他好可怜。

在看到他上课打瞌睡时,我就推推他,有时在他手上轻轻掐一下。

他总是一个激灵回过神来,冲我憨憨地笑。

有时作业不会,他也问我;但考试的时候,他并不看我的卷子。

后面的男同学想看却看不到,不无嫉妒地骂他:“这个笨球衫!”⑤当时坐我们后面的男孩,常欺负他。

好几回上课,我发现他身子总是不停地往前面靠,脸涨得通红,那表情似乎在强忍着什么疼痛似的。

“你怎么了?”他可怜巴巴地看看我,却不说话。

202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北方无雪不成冬。

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cānɡmánɡ。

不久,雪花翩跹.而至。

冬雪覆盖的小屋,伫.立在原野里,如痴痴守望的老者。

原野是动物的天堂,野兔qīnɡ yínɡ跳跃,在雪地觅食;狐狸狡黠.地四处张望,找寻目标……冬,正在频频为大地着色,描摹着简约流畅的线条,用圣洁的飞花,将xuān nào的凡尘冰封素裹。

皑皑白雪,是北国“特产”的安琪儿,与北方人溶为一体,共同经营着整个冬季,与其他地域那些转瞬即融的雪,有着tiān rǎnɡ zhī bié。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yún xiān zhùxiáB.yùn xiān chùxiáC.yùn xiān zhùjiéD.yùn xiān zhùxiá2.文中拼音处所填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苍茫 轻盈 喧闹天壤之别B.沧茫 轻盈 喧闹天壤之别C.苍茫 轻盈 暄闹天壤之别D.苍茫 轻盈 喧闹天嚷之别3.请选出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3分)A.小伙子酷爱摄影,总利用周末时间约上几位好朋友到小梅沙、玫瑰海岸等地方去浮光掠影....。

B.全世界所有国家要联合起来,共抗锐.不可当...的新冠病毒,让世界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C.她非常出色,能歌善舞,品学兼优,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令周围的同学自.惭.形.秽.。

D.面对妈妈精心烹制的一桌美味菜肴,求职失利的他吃着却味同嚼蜡....,毫无食欲。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2019精品教育初中九年级语1

2019精品教育初中九年级语1

初中九年级语文(周清二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D2.D3.D4.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陟罚臧否;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浊酒一杯家万里5.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和《水浒传》名著情节的掌握程度.示例:①传说张天师在此地封存了许多妖魔鬼怪,并在井盖上贴封存条,以防妖魔逃脱.洪太尉私自打开封存的井,结果放出众多妖魔到人间,这便有了水浒108个好汉梁山聚义的故事.②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八戒怂恿悟空去偷人参果,两个童子将师徒四人锁在屋里又恶语相加,激怒了悟空推倒人参树.五庄观主不放行,捉住四人要他们医好树.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救活人参树,脱离了苦境.6.为什么能走红呢;追本溯源7.(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仔细的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再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画面内容简述出来.从整个画面来看,古人将全年等分为“二十四份”,中间的每一份代表一个节气,画面的四角有四幅小画,上面分别有文字标注,并与节气图中的时间相对应.介绍时可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先介绍图的布局,再分别介绍四个小图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介绍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对说明的对象有个整体的了解,再组织语言进行介绍.从材料一可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认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材料三可见,“二十四节气”现在仍在使用,其中每个节气蕴含的精神内涵还可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答案:(1)“二十四节气”将全看分成四个部分,立春(2月4日)要播种,立夏(5月5日)百花开,立秋(8月7日)大丰收,立冬(11月7日)万物冬眠.(2)“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农业生产、生活的准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能激起国民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能增强国民的自豪感.8.(1)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生命的抗争”指什么,然后再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抗争”指的就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不畏疾病的行为.纵观全文可见,主要表现在: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分别按后面的要求,从人物描写及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即可.第一句,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表现了她身体很差;“一丝红晕”则形象地表现出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她为自己能在病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高兴.第二句是对岳老师的动作描写,“一输完、马上”表现了岳老师心情的急切,说明岳老师认为教小病号学习是她最幸福的事.(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本文的标题是一句诗,首先可以想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这首难背的诗而展开,标题就是本文的线索,同时标题又暗示了别离,与结尾情节相符.答案:(1)①岳老师不顾自己的病情在病房中教小病号学习,提问题考小病号;岳老师日夜陪伴在小病号身边照顾他;②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深夜不眠为小病号编教材;③离别之际,小病号最终背出了整首诗.(2)①为小病号的病情严重而伤心,也为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而伤心;②为小病号临别背出那句诗而欣慰,也为不知以后能否与小病号再见而伤心.(3)A、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终年”“苍白”写出了岳老师身体状况很差.而“一丝红晕”与“苍白”形成对比,写出了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B、用了“一输完、马上”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岳老师迫不及待想要教小病号学习的急迫心情,说明岳老师在病房里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教小病号学习是她觉得最幸福的事.(4)①这是本文的线索,本文围绕着这句话展开.②暗示了离别,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题目富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9. 【小题1】平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拜访;这个。

包利民《小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包利民《小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寒包利民①我喜欢腊月,那是冬天最浓重的一笔,也是最后的一笔。

②腊月,是一个开始。

在我的童年,对过年的期盼之情,行走在腊月的每一天里。

而总是在腊月初一的前后,或者腊七腊八的前后,小寒,像一扇门,或者像门里的迎宾人,在不经意的行走里抬头,便忽然相遇。

③小寒,在我的故乡,正是三九的身前身后,是另一种美好。

没有花信的等候,春天也还很遥远,虽然立春已经很近。

那是南方的小寒,是传说中的种种。

而在松嫩平原上,我们唯一的等候,就是过年。

④最深的冬天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快乐,就像夜淹没不了梦。

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冻结不了我们奔跑的足音。

大地上的雪被我们从沉睡中唤醒,空中飞舞的雪与我们相互追逐..,我们是冬天里没有被冻结的那朵朵浪花,依然清澈地流淌绽放。

⑤早晨睁开眼睛,屋里依然很暗,窗玻璃上结着厚厚一层霜花,神奇的天然画面,花草葳蕤,杨柳依依。

渐渐地,外面的阳光给那些美丽的花园镀上了一层霞光。

坐起来,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把手掌印在霜花上,当丝丝缕缕的凉意驱散丝丝缕缕的睡意,当我的掌印融化了一片花草,我才下了炕。

先走到外屋,掀开水缸的盖子,拿起水瓢用力磕碎水面上那层冰,舀起带着冰渣的水一饮而尽。

⑥这个时候房门开了,母亲抱着一捆柴禾进来,身后跟着一阵寒风,还跟着探头探脑的花狗。

母亲在灶口放好柴禾,溜进来的花狗快速地抖动着皮毛,周身泛起一层冷雾。

母亲说,今天小寒了,天儿格外冷。

我跑向门外,花狗傻乎乎地跟了出来。

阳光很好,很晴朗的冷,大地上,墙头上,树枝上,房草上,那些雪都闪着细细密密的光。

虽然北风还没开始刮起,脸却瞬间麻酥酥地疼。

我想此时我的脸一定冻得通红,就像身后墙上挂着的干干的红辣椒。

心里却充满了喜悦,终于到了走向过年的最后一程了。

⑦小寒,总是这样不经意地走进来,跟着母亲,走进烟火尘世,走进温暖的房子,然后,跃上墙上的日历。

日历上,往往是写着二九第几天或三九第几天,小寒,其实是最为寒冷的节气。

也许,大寒是比小寒更冷吧?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的心都因近在身畔的过年而火热着,所以反而不觉其冷了。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五十八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五十八

2019-2020学年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选出与例句中加线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京中有善口技者( )A、乐善好施B、善自保重C、善骑者堕D、善始善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B、满坐寂然,无敢哗者C、风吹草低见牛羊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A、心情舒畅B、动作舒缓C、舒筋活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对“别时茫茫江浸月”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告别友人时,心中一片茫然,江水中月影迷离,似弥漫着诗人的陶醉之情。

B、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弥散着的是诗人挥洒不去的离愁别绪。

C、情景交融,点洒出哀伤之别的幽愁怨恨像茫茫江水。

D、诗人的心情已被融化在这一片迷离的月色之中。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虽”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虽人有百手B、虽然受地于先王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故虽有名马【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中/有善口技者B、口技人坐/屏障中C、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D、妇/拍儿/亦渐拍渐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B、其夫呓语(其:她的。

)C、既而儿醒,大啼(既而:不久,紧接着。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虽然。

)【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B、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众妙毕备群响毕绝D、满坐寂然口技人坐屏障中【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绝:断绝,消失C、群响毕绝毕:消失D、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隐约的【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对《琵琶行(节选)》中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

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

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

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

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

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

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

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

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

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

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

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

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

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

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

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

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

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

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
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

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

“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

《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

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

《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

”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0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个小寒时节的天气都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此时尽管有冰天雪地的现象,但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自然界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B.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禽鸟中最机智聪明的,作为一种候鸟,小寒时它们感受阳气已动,开始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有组织渐次向北迁移。

C.作为留鸟,喜鹊既表现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为孵养后代做准备。

D.作为小寒第三候,在山中的野鸡也参与了中国传统节气的表达,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使得野鸡不论公母都开始鸣叫,用叫声来招引同类。

10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小寒其实并不寒,因为小寒这个节气其实是阳能在增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B.文章论证大雁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量引用了名言名句,非常有文化内涵。

C.文章将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做了对比论证来分别表现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大有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

D.文章在论述中采用总分的层次来安排内容,按照大雁、喜鹊、野鸡的顺序,分别论证了小寒时的三种物侯特征,使论述既非常清晰有条理。

107.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冰簟银床梦不成,雁声远过潇湘去,碧天如水夜云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C.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

(李绅《江南
暮春寄家》)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答案】
105. A
106. D
107. C
【解析】
105.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小寒时节的天气”错,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而非天气,根据第四段首可知,只有小寒的第二候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而非小寒整个时节。

故本题选A项。

106.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其实并不寒”错。

B项,大量引用论证法错。

C项,采用了对比论证法错。

故本题选D项。

107.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根据原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小寒阳能增加,表现在小寒物候上,A项,表现为北方秋冬季节,此时大雁南飞。

B项,为夏季的喜鹊。

C项,则体现大雁北飞。

D项,抓住北雁南飞,也属于深秋季节。

故本题选C项。

【点睛】
该题属于论述类文章阅读,主要考查考生阅读中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

在阅读中主要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检索、归纳概括方面。

解答该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弄懂该文本中陈述的观点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该文段主要论述了“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人文世界”三个不同概念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其次,要熟悉论述类客观题的解题流程:①审题划重点,②通读标段号,③定位划重点,④看题细比对。

比对要注意五看:一看对象,
二看数量,三看时态,四看肯否,五看因果。

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说到底,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选项找范围,根据范围画重点,根据重点再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