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抢救应急预案和步骤(-)应急预案
1.抢救标准依据患者主诉、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可明确
诊疗, 但对不经典患者应深入检査, 尽早确诊以免漏诊。

抢救时应尽早恢复心肌有效血液灌注, 达成改善左心室收缩功效, 挽救濒死心肌。

必需就地、就近立即组织抢救, 切忌观望等候或未经救治运输, 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2.患者体位将患者平卧,保持平静,卧床休息,预防精神担心、焦虑。

3.建立静脉通路静滴生理盐水+硝酸甘油l5µg/min,吗啡2 ~4mg加入生理盐水3 ~5ml缓慢静脉注射。

4.立即给氧。

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大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改变快, 对患者生命组成较大威胁, 所以, 应主动采取对应方法立即处理。

6.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绪改变,抚慰和激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主动配合诊疗和护理。

急诊科 1月修订
(二)护理步骤。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共8篇)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共8篇)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共8篇)第1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1.协助取平卧位, 通知医生。

2.氧气吸入。

3.心电监护, 做心电图。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输液速度宜慢, 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者, 遵医嘱肌注吗啡或哌替啶、监测生命体征。

5、准备抢救药品及物品。

6、发病在6小时之内, 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常规化验大小便、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 并作全导心电图。

7、溶栓后定期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8、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观察心律呼吸尿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

9、绝对卧床休息一周,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10、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第2篇: 心梗猝死应急预案(一)、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时的风险预案及程序【风险预案】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动过速时, 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氧气持续吸入3~4 L/min, 心电监护, 建立静脉通道。

2.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50~100 mg静推, 必要时可5~10 min重复使用, 而后以1~ 3mg/min静滴维持48~72 h。

3.准备好器械及药物, 如除颤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器、镇静剂等, 药物治疗无效、无禁忌症时, 可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4、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的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措施。

5、患者病情好转, 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 护理人应安慰患者和家属。

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工作流程】立即抢救→通知医生→继续抢救→观察生命体征→告知家属→必要时转院→记录抢救过(二)、突然发生猝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 坚守岗位, 定时巡视患者, 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适当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 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寒 冷刺激等诱发因素,以免加重 心肌梗死的症状
长期护理与康复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长期的护 理与康复非常重要。护理人员 和患者家属应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 护理和康复指导。通过科学合 理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逐步 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二、转运与急救车上的处理
安全转运:在等待急救车到来时,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移动,以免加重病情。急救车到 达后,应将患者平稳地搬运到车上
车上急救措施:在转运途中,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呼吸等指标,并给予 吸氧治疗。如条件允许,可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吸氧治疗:进行吸氧治疗,以缓解心肌缺氧状态
心电监护监测: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 严重并发症
解除疼痛:可以使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比如说硝酸甘油或则是吗啡以及哌替啶等 药物
再灌注治疗:在发病4.5小时以内开始溶栓,不能溶栓的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以缓解心 肌缺血、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危及生命
-
目录CONTENTS1 一、现场急救 2 二、转运与急救车上的处理 3 三、医院内的处理 4 四、出院后的随访与康复 5 五、院外急救护理 6 六、生活与心理调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以下是一份处 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处理流程
一、现场急救
评估情况:在患者身边评估病情,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

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烦躁不安、心前区压榨样室息感或烧灼样疼痛、口服硝酸甘油无效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嘱绝对卧床休息,不能用力排便,同时通知医生。

2、吸氧3-4L/min,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嘱给予溶栓(如尿激酶、链激酶)、纠正心律失常(如利多卡因、可达龙等)、扩张血管(如硝酸甘油)、止痛(如杜冷丁、吗啡)、抗心源性休克等治疗。

4、需急诊行溶栓治疗及PTCA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准备。

5、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必要时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6、采集血标本,监测血肌钙蛋白、心肌酶变化。

7、密切观察并记录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心电图以及胸痛性质、持续时间等,及时发现并发症,采取措施。

8、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临床表现:心前区压榨样窒息感或灼烧样疼痛,
持续时间长达1-2小时,口服硝
、检查异常:心电图表现为宽而深的Q波、ST段弓
T波倒置,肌钙蛋白、心肌酶升高。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能用力排便,取适当体位;、吸氧3-4L/min,持续心电监护;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嘱给予溶栓、抗心律失常、
、急诊行溶栓治疗及PTCA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必要
、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心电图、监测血肌钙蛋白、心肌酶变化;
、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记录意识、生命征等变化;
、记录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

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一、背景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因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处理心肌梗塞患者。

二、应急预案流程为了有效应对急性心肌梗塞,以下是一份基本的急性心肌梗塞应急预案脚本,可供医护人员参考:2.1 呼叫急救•在发现患者有心绞痛或其他异常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并说明患者的症状,包括心绞痛的程度、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2.2 确定基本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年龄、性别、过去病史、过敏史、目前服用的药物等。

2.3 监测生命体征•使用急救设备,在患者的胸前或手臂上贴上心电图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4 给予氧气•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为患者供氧,以帮助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等适当的设备。

2.5 给予急救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可以给予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以迅速缓解心绞痛、预防血栓形成等。

2.6 紧急心电图监测与解读•在急救人员到达后,及时完成心电图监测与解读,以确定心肌梗塞的范围和程度。

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心内科医生或心脏专家的意见。

2.7 快速介入治疗•如果急救人员确定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肌梗塞,建议立即转运患者到有条件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等)的医疗机构。

2.8 病情观察与护理•在抵达医疗机构后,患者应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监测结果。

2.9 转院或出院安排•当患者病情稳定,且经过医护人员的全面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作出转院或出院的安排。

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病情解释、用药指导等,并嘱咐其注意生活方式改善及遵医嘱。

突发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突发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引言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急、病情重,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将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心肌梗死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流程。

二、应急预案1. 人员组织(1)成立心肌梗死应急小组,由医院领导、急诊科、心内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应急小组成员应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药品和设备的使用。

2. 药品及设备准备(1)储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如阿司匹林、肝素、利多卡因等。

(2)配备便携式心电图机、除颤器、呼吸机、氧气等急救设备。

3. 信息报告(1)发现疑似心肌梗死患者,立即上报急诊科。

(2)急诊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心内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三、抢救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1)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包括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等。

(2)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2.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

(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进行心电图监护,密切观察心律、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4)如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推,必要时进行除颤。

3.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发病6小时内,给予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2)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出血倾向、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

4. 转诊(1)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

(2)转诊过程中,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做好护理措施。

四、后期处理1.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3.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4.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五、总结本应急预案及流程旨在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心肌梗死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范文

急性心梗应急预案范文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治工作。

2.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治措施,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心电图师等。

3. 急救转运小组负责患者转运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及时送达医院。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患者(1)医护人员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立即通知救治领导小组。

(2)救治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评估病情(1)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2)如确认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进行以下救治措施。

3. 救治措施(1)立即给予患者吸氧,维持氧气吸入45L/min。

(2)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心电图变化。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液速度宜慢,遵医嘱给予吗啡或哌替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

(5)发病6小时之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

(6)溶栓后定期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

(7)注意观察有无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的表现,观察心率、尿量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8)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等变化,室早或室速者可用利多卡因,缓慢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II度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异丙肾或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突发室颤的应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4. 救治记录(1)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救治措施、用药情况等。

(2)救治结束后,及时将患者转至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5. 救治总结(1)救治结束后,救治小组应进行总结,分析救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背景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突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心肌梗死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在心肌梗死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案和操作步骤。

以下是一份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1. 紧急呼叫急救在出现心肌梗死症状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120,告知紧急情况,并提供详细的自身信息和现场情况。

2. 提供基本救护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基本的救护措施。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安静,不要让其过度活动。

其次,保持通气畅通,解开患者的紧身衣物,尽量使其舒服。

最后,可以给患者服用一片阿司匹林,帮助减少心肌梗死的损害。

3. 确认医院选择:根据患者所在地和医院的距离,选择最近的医疗机构,确保能够及时接受专业的医疗救治。

4. 患者转运: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后,将患者转运到医疗机构。

在转运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稳定,并与急救人员保持紧密联系。

5. 医疗救治:一旦到达医疗机构,将患者交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医疗救治,包括药物治疗和必要的手术。

处理流程处理流程是指心肌梗死应急预案的执行步骤和相关工作安排。

以下是心肌梗死的处理流程:1. 事前准备工作:在应急预案正式执行之前,需要对医疗机构进行一些事前准备工作。

包括明确急救人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确保急救设备的完好和备用,以及培训医护人员对心肌梗死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2. 信息收集和分析:当接到心肌梗死紧急情况的报告后,应立即展开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

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和症状,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紧急程度,并决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快速反应:根据分析结果,迅速做出反应。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和设备进行应急准备。

4. 协调沟通:心肌梗死紧急情况需要多方协调和沟通,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包括与急救人员、医院和家属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和方便患者的转运和医疗救治。

5. 跟踪和评估:在处理流程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
与处理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烦躁不安、心前区压榨样室息感或烧灼样疼痛、口服硝酸甘油无效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嘱绝对卧床休息,不能用力排便,同时通知医生。

2、吸氧3-4L/min,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嘱给予溶栓(如尿激酶、链激酶)、纠正心律失常(如利多卡因、
可达龙等)、扩张血管(如硝酸甘油)、止痛(如杜冷丁、吗啡)、抗心源性休克等治疗。

4、需急诊行溶栓治疗及PTCA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准备。

5、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必要时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6、采集血标本,监测血肌钙蛋白、心肌酶变化。

7、密切观察并记录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心电图以及胸痛性质、持续时间等,及时发现并发症,采取措施。

8、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临床表现:心前区压榨样窒息感或灼烧样疼
1-2小时,、检查异常:心电图表现为宽而深的Q波、ST段
T波倒置,肌钙蛋白、心肌酶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不能用力排便,取适当体、吸氧3-4L/min,持续心电监护;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嘱给予溶栓、抗心律失
、急诊行溶栓治疗及PTCA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

、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必
、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心电、监测血肌钙蛋白、心肌酶变化;
、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

、记录意识、生命征等变化;
、记录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