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 知识重点、要点

教育心理学 知识重点、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五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习与教学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预测评价、监视分析、检验反思)。

2.心理发展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3.心里阶段依照心理特征、主导活动。

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儿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4.学习准备:纵向、横向两个维度。

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里、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5.关键期:2岁口头语,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里特征。

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8.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监控9.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0.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存在着个体认知能力、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

11.斯坦福-比纳量表12.智力差异:个体差异(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

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

13.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之间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14.性格差异表现: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行为的控制与调节)。

1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的学习类型:智慧技能(用一对外界符号、信息加工处理)、动作技能、言语技能、认知策略、态度(选择倾向性)1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17.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8.认知学习理论:苛勒完形-顿悟说。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学习、教学、发展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动机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环境等。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发展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来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例如师徒教学、观摩学习等都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

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

例如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馈机制来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提供明确的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

2.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是积极主动的,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合作、讨论和探究,以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策略1. 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

例如,结合视觉、听觉、运动等多种智能类型来设计教学活动。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英语口语时,可以设置一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对话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个别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研究了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第四章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

(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

(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

(2)远程学习。

(3)机器学习。

(4)学习科学.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

(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培根的认知发展理论等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阿道导的个体成长理论等3.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三、学习与记忆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学习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3.记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4.记忆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学习材料特征等四、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定义和功能2.情绪的分类和特点:基本情绪、复杂情绪等3.情绪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4.动机的定义和功能5.动机的分类和特点: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等6.动机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任务因素、环境因素等五、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3.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原则4.教学策略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六、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需求1.个体差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3.特殊教育需求的定义和特点4.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七、评价与测量1.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观察法、测试法等3.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测量的可靠性和效度八、学校和课堂管理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2.学校管理的方法和策略3.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4.课堂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九、家庭和学校合作1.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义和目的2.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3.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挑战和困难以上是教育心理学新编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重点标注,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它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重点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以供考生参考。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帕夫洛夫和斯金纳。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正向强化与反向强化等方式,来增加和巩固学生的学习行为。

2.认知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强调学习者对待信息的加工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活动,促进知识的建构。

3.人本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自我实现,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

在教学实践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四个阶段。

而维果茨基则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近发展区的引导和成人的帮助。

2.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性别认同、自我认同和心理独立等方面的变化。

在青少年教育中,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适应性的教育环境,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教育评价1.评价的目的:教育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改革。

评价的目的既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非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2.评价的方法:教育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笔试、口试等形式评价,也包括项目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形式。

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来选择,并符合科学公正的原则。

四、教育激励1.动机理论:动机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的动机形成和激励机制。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 特别好的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特别好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五种要素: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②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照明等)、社会环境三种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条件、实质、动机等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③评价与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了解1、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观察者必须做到: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②在客观的(自然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③对被试的外部条件、身体变化、表情动作做详细的记录。

④正确地说明和理解被试的各种外显行为和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做出确切的、科学的解释。

2、调查法: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现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常见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法概念:使用由问题构成的调查表向被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2)访谈法概念:访谈法是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方法3、实验法:研究者(主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试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室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里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

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实验自然实验:是在被试者的原有环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

第二章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p31)基本概念: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研究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XXX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XXX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XXX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惟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XXX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题目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八、XXX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XXX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旨在揭示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机制,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科学原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学习的过程、机制和规律。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重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

二、记忆与遗忘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而遗忘是记忆的敌人。

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记忆的强度和持久性受到信息的重复、编码深度和意义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育者应该设计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动机与情感
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

动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达成学习目标;情感则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和情感需求,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和环境。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涉及广泛,包括学习理论、记忆与遗忘、动机与情感、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希望本文介绍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认知、情感、社交以及行为方面的问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情境和挑战。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要点,有助于加深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的身心变化和发展规律。

它关注人的认知、社会情感以及道德发展等方面,为教育者提供了有关不同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特点的重要信息。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更合适的教育方案和教学策略。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探讨了个体学习的过程和规律。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刺激和反应建立学习,认知学派则关注个体内部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过程。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指导,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了个体的思维能力和心智成长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教育者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社会情感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情感、社交和道德发展。

良好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调控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供积极的人际关系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与社会意识。

5. 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衡量教育成效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通过测试、观察和问卷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和素质信息。

教育者可以通过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优化发展。

6. 教育干预教育干预是指教育者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而采取的专门措施。

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教育干预可以包括个别辅导、小组讨论、培训课程等。

教育者通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其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发展过程、规律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阶段。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成长过程。

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儿童发展的关键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理论有阿道尔夫·霍夫曼的身份形成理论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指的是从青春期结束到晚年期的成熟过程。

成人的身心健康、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都与其成人发展密切相关。

成人发展的重要理论有克劳斯·皮斯特莱克的传统发展理论和列维森的长寿发展理论。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

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常见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进行的,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认知主义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构造主义:构造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主动构建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常见的构造主义理论有荷兰心理学家范赖克的概念建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德鲁的个案研究法。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涉及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成果的提高。

下面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身体和性发育的加速、自我意识的增强、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个人身份和性别角色的建立等。

2.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自尊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等。

3.中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阶段、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

二、中学生的学业发展1.学习动机和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调节、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等。

2.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培养学习技能的方法等。

3.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氛围的建设、适应学习环境的策略等。

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压力与应对: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3.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科学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休闲活动等。

四、中学生的人际关系1.家庭关系:影响家庭关系的因素、家庭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改善家庭关系的策略等。

2.同伴关系: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方法等。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特点、师生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等。

五、中学生的职业发展1.职业探索:职业探索的意义和目的、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规划的方法等。

2.就业准备:求职技巧的培养、面试技巧的掌握、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以上是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点,在备考时要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要点的核心内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还要注意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对于大二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必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下面是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的简介。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一生中生理、认知、社会情绪与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比如,大二学生正在青春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情绪波动大,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指导。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对于大二学生来说,了解学习理论有助于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了解认知学习理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如何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三、记忆与遗忘记忆与遗忘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大二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因此了解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对于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差异以及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和复习。

四、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情境时,对自身情绪的评估、调节和处理的能力。

大二学生正处于情绪波动较大的青春期,情绪管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人格与发展人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个性特征。

了解大二学生的人格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

同时,大二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六、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感、自我实现、积极情绪等积极心理特征的学科。

大二学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大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包括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记忆与遗忘、情绪管理、人格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等内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必备的知识领域之一。

作为教育者,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还能通过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等,以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准备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这种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和奖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心理结构。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二、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经历着由感知到符号理解、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机会,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帮助下实现认知的转变和发展。

三、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面临的挑战。

了解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五种要素: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②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照明等)、社会环境三种过程:①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条件、实质、动机等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③评价与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3)了解1、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观察者必须做到: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②在客观的(自然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③对被试的外部条件、身体变化、表情动作做详细的记录。

④正确地说明和理解被试的各种外显行为和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做出确切的、科学的解释。

2、调查法: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现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常见调查方式:(1)问卷调查法概念:使用由问题构成的调查表向被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2)访谈法概念:访谈法是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的方法3、实验法:研究者(主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试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室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里使用仪器设备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

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实验结果。

常用于对感知、记忆、思维、动作和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

自然实验:是在被试者的原有环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观察。

第二章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p31)基本概念: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 心理学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冯特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现代心理学的两个历史渊源是近代哲学和实验生理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具体是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2.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3.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三、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

布洛卡2.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是反射。

(1)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包括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躯体运动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发射组成的。

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

反射按其产生方式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性和操作性反射。

巴甫洛夫把经典性条件反射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和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为刺激物)。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活动规律:A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B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时空上分为(不同皮层区域同时发生)和(同一皮层区域先后发生);效果上分为和。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第二章认知过程一、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和。

注意的功能有。

注意的外部表现为适应性运动、生理变化、无关动作停止。

(1)注意广度。

注意的广度大约为个单元。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如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

(4)注意的转移。

主动进行的。

二、感觉与知觉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分为和。

感觉测量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感觉现象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2.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和几种具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3.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又叫“思维的知觉”观察的品质有: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三、记忆1.记忆的基本过程:传统心理学认为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环节;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2.记忆的分类:记忆容:意识参与程度:信息加工处理方式: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指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趋势,并且遗忘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时间与重要性;识记方法;时间因素;识记者的情绪、动机和态度。

遗忘的原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可以用和来说明。

例如:“舌尖现象”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法多样化;多感官参与复习;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四、表象与想象1.表象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的分类:创造性程度-记忆表象、想象表象主要感知通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等对象围和概括程度: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遗觉像:刺激停止作用后,在大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学龄儿特有的。

表象的特征:2.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种类: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想象的容是否新颖: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幻想、理想和空想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科幻小说时人们可以想象出未来世界的景象。

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如作家写小说。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产生创造想象的条件有:强烈的创造动机、原型启发和联想、灵感的作用、积极的思维。

想象的品质:想象的功能:想象的加工方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

五、言语与思维1.言语语言和语言的特征:言语的种类:外部言语和部言语外部言语包括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随意性、展开性、计划性),口头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思维的类型:性质、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不同凭借、依据: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思维逻辑形式: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思维的指向性: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创新程度: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思维最基本的形式。

每个概念都包括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不同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分为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概念形成的三个阶段:抽象化、类化和辨别。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思维品质包括: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1.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包括三种成分:情绪的分类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把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微弱、持续时间较长、带有弥散性爆发式、强烈而短暂出乎意料紧迫情况下的急速而紧的情绪状态情感的种类: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的维度和两级情绪的动力性,增力和减力;情绪的激动性,激动和平静情绪的强度,强和弱;情绪的紧度,紧和轻松自我防御机制压抑(不被意识接受的回忆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如“遗忘”现象)否认(拒绝承认以减少痛苦,如不承认亲人死亡)置换(某情感无法直接表现是转移到能接受的对象上去,如“迁怒“)纹饰(找理由解释,如“酸葡萄”心理)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用他法弥补缺陷演示自卑和不安,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升华(将冲动能力转化为活动能量)固着(心理不成熟,停止在早期心理发展水平)退行(受挫时心理活动退回幼稚,以孩子气方法应对,如成人撒娇)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中不能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行为)2.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各样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的行动特征:有目的,随意运动(意志行动的基础),克服部和外部的困难(最重要特征) 意志过程与认知、情感过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行动的阶段:准备阶段(权衡行动动机、确定行动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作出行动决定)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双避、趋-避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和执行阶段。

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四章个性心理一、需要与动机1.需要需要是有机体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对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的需要等。

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原始的。

要求稳定、安全、受保护、有秩序等。

如人渴望稳定工作。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相信、保护支持的需要。

自尊和受别人尊重。

需要的最高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称为高层次的需要称为2.动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在心理活动过程或部动力。

动机的种类动机性质:生理性和社会性动机作用大小:主导性和辅助性动机持续时间长短:近景性和远景性动机动力来源:在和外在动机动机的功能: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般来讲,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成倒U形关系,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在相对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例如,学生考试出现的“怯场”现象。

3.兴趣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二、能力1.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的心理条件。

能力分类:按适应活动围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活动创造性高低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能力的功能分为认知能力(智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斯坦福-比奈量表比率智商智商=智龄÷实龄×100韦氏智力量表离差智商智力=100+15Z;Z=(X-X)/SD特殊能力测验主要有音乐能力、美术能力和机械能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目前还在实验的形式阶段。

智力测验的标准测验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测验能测量到的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有效性。

效度系数多在0.3-0.6之间。

代表性题目,标准化样本,程序标准化,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影响能力发展因素:遗传作用与营养的影响;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主观努力;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启发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三、人格1.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个体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