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讲课稿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整理

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基本规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教师:协调学与教的协调员教学内容:受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学过程的三侧面学习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等评价/反思过程:独立的成分,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观点: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重要概念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图式: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情景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状态。

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平衡(equilibrium)。

一、感知运动阶段在感知运算阶段,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

二、前运算阶段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表征形式认知客体的能力发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或者说是运用“一维逻辑”,即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中的几个重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重点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发展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发展阶段的了解,具备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的能力。

重点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内容,研究学习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学习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著名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重点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考试评价、综合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

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巧,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重点四: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差异。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特殊教育则是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身体残障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自身潜能。

重点五: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则是培养和培训教师的过程,培养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点内容梳理。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心理素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理论1、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含义(P14-15)在心理学中,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人类个体的心里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大致体现为:1.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2.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3.从认识客体的外观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P24-26)毕生发展观认为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毕生发展观的主要观点: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②个体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心里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是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

)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决定个体的发展: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3、最近发展区(P3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第二章认知发展4、平衡作用的概念(P58)皮亚杰认为当前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生了一种不平衡状态,即已有的经验和当前问题之间产生了不平衡。

人们很自然地试图通过某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比如关注引起不平衡的刺激、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整旧的图式等,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叫做平衡作用。

5、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P74-75)①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②批判性思维发展迅速(此二点需展开写,详见课本)6、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和教学设计(P79-85)(理解应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课程教学4个方面来阐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3)1.2 知识要点概述 (4)二、发展心理学基础 (5)2.1 发展阶段理论 (7)2.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8)2.1.2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9)2.2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1)2.2.1 认知发展 (11)2.2.2 情感与社会发展 (13)2.2.3 动作和语言发展 (14)三、教育心理学基础 (16)3.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7)3.1.1 学习理论 (18)3.1.2 教学策略 (20)3.1.3 评估与测量 (21)3.2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22)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23)4.1 学生评价与个性化教学 (24)4.2 教师专业发展 (26)4.3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27)五、结论 (28)5.1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9)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综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本文档旨在梳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要点,以便读者能够对这一领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关注的关键时期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在这些阶段,个体的心理特点、需求和问题都有所不同。

在婴儿期,关注点在于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在儿童期,关注点在于培养自主性和社交能力;在青少年期,关注点在于性别认同和社会角色的形成;在成年期,关注点在于应对生活压力和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在老年期,关注点在于保持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变迁。

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如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和动机等。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育心理学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政策制定等问题。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二)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点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在成长、发展与学习等各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生命的不同阶段、个体差异、环境因素等在人的发展与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整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考点,分别是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个体差异。

一、发展理论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

以下是发展理论中常见的考点:1. 爱因斯坦的智力发展理论爱因斯坦认为,婴幼儿期是人类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先天智力。

在发展过程中,智力逐渐形成和发展,婴幼儿在获得新经验和知识的过程中,先前学习掌握的知识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良好基础的作用。

2. 层次理论层次理论指的是人的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在每个阶段中,人的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爱因斯坦提出了人类在道德发展方面的三种基本途径:对权威的认同,公正与规则,伦理道德的观念。

4. 生物社会模型生物社会模型是从立足于生物的角度去分析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生活环境、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每个阶段的特点,局限性等。

二、学习理论1.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的是刺激为前提来引发一段行为。

人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实现。

2.规律性学习规律性学习是一种基于对事物相对固定的规律性关系产生的学习方式。

3.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是从人的思考层面来探究人类学习应用规律的理论。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个体之间在心理、行为和思想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以下是个体差异中常见的考点:1. 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主要指的是男性和女性在某些心理因素和表现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

2. 智力差异智力差异指的是个体在知识和精神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水平。

3. 年龄差异年龄差异是指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某些方面出现不同的心理、生理、认知和行为上的变化。

4. 文化差异总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发展、成长与学习等相关的学科。

本文主要从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和个体差异三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考点。

在考试中,应当综合所掌握的知识,结合题目进行答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说课讲解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说课讲解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

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

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

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一、开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开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开展特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开展的一门课程。

二、开展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开展1.德国特1879年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成立2.德国普莱尔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 标志儿童心理学、开展心理学的诞生3.美国桑代克1913年?教育心理学? 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三、开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意义1.开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醒的儿童心理开展的一般特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根底。

如低年段出现的具体形象思维,考虑到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就要使用直观性的教具。

2.开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儿童心理开展和学习的理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开展阶段的初中生同一性的问题,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维果斯基“最近开展区〞〔现最近开展区可以到达的水平〕。

教师教授的容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3.开展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每天的有效决策提供了依据。

处理突发事件,课堂练习。

4.研究结果可以改良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五、行动研究〔库尔特·勒温〕1.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良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2.根本特征:〔1〕在行动中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教师自己〔2〕对行动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3〕为行动而研究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3.行动研究的过程:〔1〕方案;〔2〕行动的实施;〔3〕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六、怎么成为会学习的学生〔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1.叶克森---多德森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2.罗杰森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容对于个人开展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三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三章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一)遗传及其作用1、识记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孟德尔法:主要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

高尔顿法:主张用统计方法来推断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2、遗传的作用利用孟德尔法研究的成果,使我们认识到,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性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决定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从高尔顿法所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遗传只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其作用不能夸大,因为具有相同遗传条件的个体,因环境不同会导致其智力的一致性程度下降,这表明遗传不能完全决定个体的心理发展。

(二)成熟及其作用1、识记成熟: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

成熟决定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

他主张:(1)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2)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

(3)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2、领会成熟的作用:1、大脑皮层机能成熟水平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大脑皮层机能成熟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2、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青少年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的成熟,为其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奠定了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其思维发展上,已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3、第二信号系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调节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二信号系统不断发展,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所实现的大脑的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逐步形成,从而使心理的概括性和调节性不断增加,心理活动的水平也随之提高。

(三)环境及其作用1、识记环境: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狭义的环境主要是指教育,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

自然环境: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山川、河流,而且也指胎儿生活的环境。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期末复习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3)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中具有能动性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学科。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 (喜、怒、哀、惧等)出现现象心理过程意志..............(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状态、灵感状态、激情状态等↓社会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婴儿、幼儿、青年时间心理过程知情意行教育心理学+个性思维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既是一门具有自然学科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

但总体看来,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具有多面性:属于中间学科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服务(2)探索学生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聚合式交叉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是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通过选择不同年龄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期内重复观察这些对象。

聚合式交叉设计的特点:(1)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他们各自的长处。

这种方法既具有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能够掌握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又具有横断研究设计能够进行大面积测查的特点,克服了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受时间限制等问题;(2)该设计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脑神经系统的发展1.发展:发展贯穿人的终身,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大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音乐等认知加工,还具备分析、应用、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力、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乃至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皮亚杰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心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社会文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心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言符号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致使其心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心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福建师范大学2013-2014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统考复习提纲

福建师范大学2013-2014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统考复习提纲

福建师范大学2013-2014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统考复习提纲第一篇:福建师范大学2013-2014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统考复习提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发展理论一.发展是贯穿人的始终,指的是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二、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顶叶前部负责接收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

三.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

四.心理发展的实质(观点):①霍尔: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②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置的特殊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担保,任意挑选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等,都可以把他练成我所选定的专家” ③皮亚杰建构观点和社会文化历史观点五、心理发展的特点:①连续性和阶段性(楼梯和斜坡)②方向性和可塑性③常态发展和个别差异④发展的关键期(某些行为能力和行为存在特殊期,良性刺激会促发,反之阻发)⑤历史和文化背景六、毕生发展观的观点:①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②个体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③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历史阶段、非规范事件)七、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八、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的人生发展八阶段:①信任对怀疑(0-1)探索世界是否可靠②自主对羞怯(1-3)自我控制③主动感对内疚感(3-6)成人行为动机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2)面临学校危机⑤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自我概念问题困扰⑥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获得亲密感⑦精力充沛对颓废感(25-50)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⑧完美感与沮丧感(50岁以后)获得完美感避免缺憾、厌恶九、华生的论调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鼓吹教育万能论。

十、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整理版讲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整理版讲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小孩心理学出生:普莱尔(1882),《小孩心理》;2.将小孩心理研究年纪扩展到青少年:霍尔(1904)《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法、宗教和教育的关系》;3.小孩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4.小孩发展——一生发展:埃里克森,重申文化和社会因素在个体人品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自己的心理-社会意剪发展理论。

5.教育心理学的奠定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

他在1903年第一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 年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人的天性》《学习心理》和《工作疲惫,个性差别及其原由》。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系统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记。

6.维果斯基:历史文化观,内化说7.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08),房主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专心理学》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4),廖世承《教育心理学》9.我国第一本小孩心理学专著(1925),陈鹤琴《小孩心理之研究》10.1980 年,人民教育第一版社正式第一版了朱智贤著的《小孩心理学》和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1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基本方法(察看法、实验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12.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记着心理学的正式独立。

何谓存心识的教师?(貌似不用)成为存心识的教师: 1.认识学生需要,思虑学生应当达到的目标及方法 2.不停地教课反省,形成对教课的责备性思想 3.较强的教课效能感4.集体效能感 5.试试多种策略来解决教课识题 6.不停地学习2.存心识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师(P24)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联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样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展开研究,以直接改良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成效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拥有三个基本特色:内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的研究;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计划、行动的实行、总结与反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教资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导论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师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征,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和规律,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门课程。

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德国冯特 1879年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成立2.德国普莱尔 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标志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3.美国桑代克 1913年《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独立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师的意义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低年段出现的具体形象思维,考虑到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就要使用直观性的教具。

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的理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的初中生同一性的问题,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现最近发展区可以到达的水平)。

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教师每天的有效决策提供了依据。

处理突发事件,课堂练习。

4.研究结果可以改进教学,因为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

五、行动研究(库尔特·勒温)1.概念: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开展研究,以直接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的研究。

2.基本特征:(1)在行动中研究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教师自己(2)对行动的研究“以问题为中心”(3)为行动而研究为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3.行动研究的过程:(1)计划;(2)行动的实施;(3)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六、怎么成为会学习的学生(一)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1.叶克森---多德森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内,学习动机越强,效率越高。

2.罗杰森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内容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就会提高。

(二)具备必要的学习技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1.学与习相结合2.学与思相结合3.学与创相结合4.采用多种学习策略(三)具有坚强学习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成为专家型教师1.特点:(1)专家水平的知识特点;(2)高效;(3)创造性的洞察力。

2.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

八、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设计方法纵向设计:对一组儿童长期研究横向设计:同时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研究纵横交叉设计:(为避免年龄群效应)同时选取不同年龄组儿童,对其心理或行为特征进行长期追踪研究。

(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

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主观性较强、难以精确分析、难以重复验证2.实验法: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变量:变量是指实验中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

——教学方法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某种特定结果变量。

——学习成绩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它一切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

——教师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基础优点:严密缺点:人为化3.访谈法口头交谈4.问卷法严格设计的统一问卷5.测验法标准化题目(量表)心理测量手段问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对象的态度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一、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屈赖恩白鼠走迷境实验2.高尔顿家谱调查法3.双生子研究设计同卵双生子相似性更大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恒河猴实验、孤儿院实验2.家庭3.学校教育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

3.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

四、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普遍性与多样性3.稳定性与变化性4.主动性与被动性5.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儿童大脑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6.不平衡性六、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实质和原因1.实质: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2.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七、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1.图式: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2.同化:数量上的变化,将新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中3.顺应:质量上的变化,创立新图式,调整原有图式。

4.平衡:同化作用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八、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

如物体的大小,数量。

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如语言、教育等4.平衡:是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协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因素。

九、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恒性心理表征的能力延迟模仿的能力(二)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三山实验、思维不可逆、没有守恒概念、思维集中性(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守恒概念、序列化(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逻辑思维、钟摆实验、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十、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

现最近发展区可以到达的水平2.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

十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一)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或者是临床法(二)阶段:1.前道德阶段(2-5岁)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规则的存在。

2.他律道德阶段(5-10岁)(1)服从权威、内在的公正,规则神圣(2)根据客观后果、看行为非好即坏、痛苦的惩罚。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以上)(1)不再相信内在公正、规则不是绝对的。

(2)行为意图、判断不再绝对化—他人角度看问题、回报式的惩罚。

十三、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一)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二)阶段(三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阶段(9岁以下)(1)惩罚和服从定向行为的实际结果(偷的过程)(2)相对功利主义定向满足个人利益(钱)2.习俗水平(9-20岁)(3)“好孩子”定向让别人高兴(人本思想)(4)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定向法律至上(法律)3.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5)社会契约定向公正,社会共同协商(辩证)(6)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道德的本质,人权(生命)第三章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一)促进小学生口头言语的发展:1.让小学生说完整的话。

2.加强口头造句练习。

3.及时纠正错误,克服说话坏习惯4.课堂给予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同学更多的练习机会。

(二)促进小学生书面语的发展:1.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步骤的施教。

2.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4.重视阅读能力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促进小学神内部言语的发展二、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一)小学德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二)要根据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手:1.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2.促进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3.加强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培养(三)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三、小学生不良品德转化的过程:1.醒悟阶段:教师引导,认识错误,真诚帮助。

2.转变阶段:因势导利,改过自新,肯定表扬。

避免反复.自信阶段:避免翻旧账、促进自我观念、崭新的面貌。

四、小学生不良品德的预防和纠正: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班风。

2.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3.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4.锻炼小学生的道德意志。

第四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复杂化、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

2.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易怒易兴奋。

3.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长时间的情绪在一个程度上。

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1)复杂与简单共存;(2)强与弱共存;(3)波动和稳定共存;(4)外露与含蓄并存。

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逐渐产生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产生自相矛盾的情感。

3.情感的社会性更加丰富和明朗(对政治和国家)。

4.表现出人格化的情感(与世界观想联系)。

5.表现出浪漫主义的情感(对未来、友谊和爱情)。

三、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1.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3. 充分地投入生活和体验生活四、中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1.教师要尊重学生和热爱学生2.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奉献自己的爱,体验道德感3.指导中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理智感4.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审美活动以体验美感小学生与中学生浏览的部分对比一下。

第五章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应用(辨别)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狗分泌唾液1.过程:肉——分泌唾液(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铃铛——肉——无分泌唾液(中性刺激)铃铛——唾液分泌(条件刺激)(条件反射)2.刺激泛化:对相同刺激作出反应。

狗咬人,对大狗小狗都怕。

3.刺激分化: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

连续铃铛,断续铃铛。

4.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给条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越来越弱。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猫的迷笼实验1.观点: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由行为的后果决定。

行为得到了强化,尝试就会被保留。

2.学习律:(1)效果律:学习者对某一特定情境做出特定反应之后,得到满意的结果,反应与这一特定情境的联结就会加强。

反之。

(2)练习率:反应与特定情境的联结强度取决于使用该联结的频次,频次越多,联结越强。

反之。

(3)准备率:学习者准备好时,给予相应的活动,会感到满意。

反之。

(三)华生——婴儿恐惧形成实验“给我一打儿童……“环境决定论(四)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白鼠1.对比:经典性条件反射重视刺激对引起所期望的反应的意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重视行为后果对行为反应的意义。

(1)应答性行为是由先行的刺激所引发的反应, 如当遇到强光时眼睛瞳孔就会马上收缩等。

(2)操作性行为则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自发作出的反应, 并没有明确的先行刺激, 如白鼠的压杆动作等。

(3)经典性(应答性)条件作用:刺激(S)--强化--反应(R)的过程,反应由明确的刺激(强化)引起,强化发生在反应之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