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物理第十一章波动光学作业解答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波动光学作业ppt课件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波动光学作业ppt课件

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mm,则入射
光波长约为
(A) 100 nm
(B) 400 nm
(C) 500 nm
(D) 600 nm
[ C]
解:对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正、负一级暗
条纹间的距离
一级暗条纹到中央明条纹的距离为 x1
则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x0
2x1
2 b
f
f
b
f
入射光波长为
解:条纹间距即条纹的宽度为 b
2 n
逆时针转动,增加,则b变小,即间隔变小
由的条2纹d 被2高 级k次可的知占,据d,增因加此,向干棱涉边级方次向k增平加移,原来处
.
选A
2.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 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 各级衍射条纹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D) 光强也不变. [ B ]
3.在用钠光(=589.3nm)做光源进行的单缝夫琅禾费
衍射实验中,单缝宽度b=0.5mm,透镜焦距f=700mm. 求透镜焦平面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
解:对一级暗条纹有
则中央明条纹的宽度为 x1 b f
5 8 9 .3 1 0 6
x 0 2 x 1 2 bf 2 . 0 .5 7 0 0 1 .6 5 m m
透射光加强,为明条纹,则有 2ndk
d k
2n
当k=1时,膜有最小厚度,即
d m 2 n 2 6 1 0 .0 5 4 1 9 4 n m 1 .9 4 1 0 4 m m
或透射光加强时,反射光相消,即对反射光,有
2nd(2k1) 2ndk

(完整版)大学物理波动光学的题目库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物理波动光学的题目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A) 1.5 λ. (B) 1.5 λ/ n .(C) 1.5 n λ. (D) 3 λ.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4、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则(A) l =3 λ / 2,∆φ=3π. (B) l =3 λ / (2n ),∆φ=3n π.(C) l =3 λ / (2n ),∆φ=3π. (D) l =3n λ / 2,∆φ=3n π. [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P S 1S 2 r 1 n 1 n 2 t 2 r 2 t 1n 13λn 3n 3[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D (D>>d ),单色光波长为λ,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A) λ D/d . (B) λd /D .(C) λD /(2d ). (D) λd/(2D ). [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A) 0.45 mm . (B) 0.9 mm .(C) 1.2 mm (D) 3.1 mm . [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 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 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A) 2λD / d . (B) λ d / D .(C) dD / λ. (D) λD /d . [ ]14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A) λD / (nd ) (B) n λD /d .(C) λd / (nD ). (D) λD / (2nd ). [ ]15、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 ]16、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S S '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 的表达式为(A) r k =R k λ. (B) r k =n R k /λ.(C) r k =R kn λ. (D) r k =()nR k /λ. [ ]17、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 . (B) 2nd .(C) 2 ( n -1 ) d +λ / 2. (D) nd .(E) ( n -1 ) d . [ ]18、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A) λ / 2. (B) λ / (2n ).(C) λ / n . (D) ()12-n λ. [ ]19、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A) 2 个. (B) 4 个.(C) 6 个. (D) 8 个. [ ]20、一束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BC 的长度为(A) λ / 2. (B) λ. (C) 3λ / 2 . (D) 2λ . [ ]2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 振动振幅之和. (B) 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 (D) 振动的相干叠加. [ ]22、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θ=±π / 6,则缝宽的大小为(A) λ / 2. (B) λ.(C) 2λ. (D) 3 λ . [ ]2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 (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 (D) 光强也不变. [ ]24、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ϕ=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00 nm ,则单缝宽度为(A) 2.5×10-5 m . (B) 1.0×10-5 m .(C) 1.0×10-6 m . (D) 2.5×10-7 . [ ]25、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1.0 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 m 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 mm ,则入射光波长约为 (1nm=10−9m) (A) 100 nm (B) 400 nm(C) 500 nm (D) 600 nm [ ]2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 ]2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 ]2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 等于(A) λ. (B) 1.5 λ.(C) 2 λ. (D) 3 λ. [ ]29、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2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λ变为原来的3 / 4,则屏幕C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 将变为原来的 (A) 3 / 4倍. (B) 2 / 3倍. (C) 9 / 8倍. (D) 1 / 2倍. (E) 2倍. [ ]30、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A) 双缝干涉. (B) 牛顿环 .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 ]3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 )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k =3、6、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A) a +b =2 a . (B) a +b =3 a .(C) a +b =4 a . (A) a +b =6 a . [ ]32、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A) 紫光. (B) 绿光. (C) 黄光. (D) 红光. [ ]33、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衍射光栅的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O y x λL C fa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C) 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 ]34、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A) 5.0×10-1 mm . (B) 1.0×10-1 mm .(C) 1.0×10-2 mm . (D) 1.0×10-3 mm . [ ]3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 的关系为(A) a=21b . (B) a=b . (C) a=2b . (D) a=3 b . [ ]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B)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C)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 [ ]3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 0 / 8. (B) I 0 / 4.(C) 3 I 0 / 8. (D) 3 I 0 / 4. [ ]38、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A) 4/0I 2 . (B) I 0 / 4.(C) I 0 / 2. (D) 2I 0 / 2. [ ]39、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 0 / 8. (B) I 0 / 4.(C) 3 I 0 / 8. (D) 3 I 0 / 4. [ ]40、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 ]二、填空题:(每题4分)41、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两块厚度均为e 的透明介 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e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e 折射率为1.5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e ,折射率为n ,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n 1<n ,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相 位差 ∆φ=__________________.45、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P 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媒质,则P 点处二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4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φ=_______________________.47、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48、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1.0 mm .若整个装置放 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mm .(设水的折射率为4/3)5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n 11 λp d r 1 r 2 S 2 S 1 n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___________;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5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 ,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d <<D ),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明纹的间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测得中央 零级明纹与第五级明之间的距离为x ,则入射光的波长为_________________.5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 倍,观察屏到双缝 的距离为D ,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_______________ .55、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μm .(1 nm=10-9 m)56、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θ=1.0×10-4rad ,在波长λ=7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 =0.25 cm ,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__________.(1 nm=10-9 m)57、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如图)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n 2<n 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5条暗条纹中心所对应的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58、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n 1>n 2 ,n 3>n 2),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顶开始,第2条明条纹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59、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l ,则劈尖角θ=_______________.60、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示的劈形膜(n 1>n 2>n 3),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尖顶开始算起,第2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厚度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 动距离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________________条.n 1n 2n 3 n 1n 2n 3 n 1n 2n 36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63、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d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λ =______________.64、波长为600 nm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0.60 mm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f'=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__________,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1 nm=10﹣9 m)65、He-Ne激光器发出λ=632.8 nm (1nm=10-9 m)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3 m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10 cm,则单缝的宽度a=________.66、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纹.67、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点处将是______________级__________________纹.68、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个半波带.69、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70、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P点的合振动及光强.71、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λ=500 nm (1 nm = 10-9 m),则单缝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m.7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如果缝宽等于单色入射光波长的2倍,则中央明条纹边缘对应的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7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2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方向,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________个.74、如图所示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会聚在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a 处的波阵面恰好分成3个半波带,图中DB CD AC ==,则光线 1和2在P 点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7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a =5 λ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ϕ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个半波带,则衍射角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示意图中,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P 点是衍射条纹中的中央明纹旁第二个暗条纹的中心,则由单缝边缘的A 、B 两点分别到 达P 点的衍射光线光程差是__________.77、测量未知单缝宽度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λ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 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l (实验上应保证D ≈103a ,或D 为几米),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a 与λ,D ,l 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78、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 衍射角为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_________________.79、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 ____________相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为______________晶体.8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像说明光波是 __________波.三、计算题:(每题10分)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 ,双缝间距为1.2 mm 双缝与屏相距500 mm ,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8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1.2 m ,双缝间距d =0.45 mm ,若测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λ.83、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θ;(2) 改用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 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aλλP8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 cm .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1) 求入射光的波长.(2) 设图中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85、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0.50 μm 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1.50.在可见光范围内(400 nm ~ 760 nm)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1 nm=10-9 m)86、两块长度10 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0.004 mm 的纸片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全部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1 nm=10-9 m)87、一平面衍射光栅宽2 cm ,共有8000条缝,用钠黄光(589.3 nm)垂直入射,试求出可能出现的各个主极大对应的衍射角.(1nm=10­9m)88、如图,P 1、P 2为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偏振片.光强为I 0的平行自然光垂直入射在P 1上.(1) 求通过P 2后的光强I .(2) 如果在P 1、P 2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P 3,(如图中虚线所示)并测得最后光强I =I 0 / 32,求:P 3的偏振化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α (设α为锐角).89、三个偏振片P 1、P 2、P 3顺序叠在一起,P 1、P 3的偏振化方向保持相互垂直,P 1与P 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α,P 2可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今以强度为I 0的单色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不考虑偏振片对可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1) 求穿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I 与α角的函数关系式;(2) 试定性画出在P 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强I 随α角变化的函数曲线.90、两个偏振片P 1、P 2叠在一起,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P 1上,其光矢量振动方向与P 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固定为30°.当连续穿过P 1、P 2后的出射光强为最大出射光强的1 / 4时,P 1、P 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α是多大?91、将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o 60,一束光强为I 0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该光束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皆成30°角.(1) 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2) 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的自然光,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92、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45︒和90︒角.(1) 强度为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 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93、如图所示,媒质Ⅰ为空气(n 1=1.00),Ⅱ为玻璃(n 2=1.60),两个交界面相互平行.一束自然光由媒质Ⅰ中以i角入射.若使Ⅰ、Ⅱ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为线偏振光, (1) 入射角i 是多大?(2) 图中玻璃上表面处折射角是多大? (3) 在图中玻璃板下表面处的反射光是否也是线偏振光?94、在水(折射率n 1=1.33)和一种玻璃(折射率n 2=1.56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i 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0i .95、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某种不透明介质的表面上.今测得此不透明介质的起偏角为56°,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若把此种介质片放入水(折射率为1.33)中,使自然光束自水中入射到该介质片表面上,求此时的起偏角.96、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i 0=48.09°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1.56 ,求:(1) 该液体的折射率.(2) 折射角.97、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折射率为1.33)表面上,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1) 此入射光的入射角为多大?(2) 折射角为多大?98、一束自然光自水(折射率为1.33)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如图).当入射角为49.5°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求玻璃的折射率.99、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求布儒斯特角.100、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 1.33,求布儒斯特角.水玻璃大学物理------波动光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01-05 ACBCA 06-10 ABABB 11-15 BBDAB 16-20 BADBB21-25 DCBCC 26-30 ABD D D 31-35 BD B DB 36-40 BABAC二、填空题41. e n n )(21- or e n n )(12-; 42. e 60.2; 43.3.0e +λ/2 or 3.0e -λ/2; 44. πλ)14(+e n or πλ)14(-e n; 45. )(12r r n -; 46. λπen n )(212-;47. λθπ/sin 2d ; 48. (1) 使两缝间距变小,(2)使屏与两缝间距变大; 49. 75.0; 50. mm 45.0; 51. 变小, 变小; 52.dn D λ; 53. D dx 5; 54. N D ; 55. m μ2.1; 56. 40.1; 57. 249n λ; 58. 243n λ; 59. rad nl2λ; 60. 22n λ; 61. λ/2d ; 62. d n )1(2-; 63. N d /2; 64. mm 2.1,mm 6.3;65. mm 21060.7-⨯; 66. 6,第一级明纹; 67. 4,第一, 暗; 68. 4;69. 子波, 子波相干叠加; 70. 相干叠加; 71. m 610-; 72. 030±; 73. 2; 74. π; 75. 030; 76. λ2; 77. l D /2λ; 78. nm 625;79. 传播速度, 单轴; 80. 波动, 横波。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答案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答案

习题1313.1选择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3)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答案:B](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E) ( n -1 ) d . [答案:A](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 ](A) λ / 2 . (B) λ / (2n ). (C) λ / n . (D) λ / [2(n-1)]. [答案:D]13.2 填空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sin /d πθλ](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0.45mm](3)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_nm .(1 nm=10-9 m)[答案:900nm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由空气中浸入水中,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 。

大学物理A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大学物理A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一、填空题(每空3分)11-1 相干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11-2 ______ 和 _______是波动的重要特征,光的偏振现象证明光是_____波.( 干涉,衍射, 横.)11-3当一束自然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若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折射光为_____________偏振光,且反射线和折射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部分, 2π.) 11-4 当光从折射率n______ 的介质射向折射率n___________的介质,并在分界面上反射时,将产生半波损失.(填:大;小.)( 答案:大, 小.)11-5 在双缝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云母片覆盖在S 1缝上,中央明纹将向__________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纹O 处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向上,(n-1)e )11-6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_____________波.( 波动 , 横)11-7使一束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的光束垂直通过一偏振片,以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测得透射光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4倍,则入射光中自然光与线偏振光的强度之比为 。

(23)11-8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薄膜干涉实验、劈尖干涉实验、牛顿环干涉实验,其中属于分波面干涉的实验为 。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1-9 用不同波长的红光(10.7m λμ=)和紫光(20.42m λμ=)进行双缝实验,发现红光照射时第k 级明纹正好与用紫光照射时的第k+2级明纹重合,则k = 。

( 3) 11-10用两块平玻璃构成劈尖观察等厚干涉条纹。

若将劈尖上表面向上缓慢地平移,则干涉条纹向 方向移动;若将劈尖角e S 2 S 1 Oθ逐渐增大,则干涉条纹向 方向移动。

(左;左)11-11光强均为0I 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

(完整版)大学物理--波动光学题库及其答案.doc

(完整版)大学物理--波动光学题库及其答案.doc

一、选择题:(每题3 分)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 A 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 3 ,则此路径 AB 的光程为(A) 1.5 .(B) 1.5 n.(C) 1.5 n .(D) 3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3、如图, S1、S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 r 1 2 1 1 1 和 r .路径 S 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折射率为 n的介质板,路径S2P 垂直穿过厚度为 t2,折射率为n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A) (r2 n2t 2 ) (r1 n1t1 ) S1S2[]t1 r1t2Pn1 r2n2(B) [ r2 ( n2 1)t2 ] [ r1 (n1 1)t2 ](C) (r2 n2t 2 ) (r1 n1 t1 )(D) n2 t2 n1t1 []4、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 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 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则(A) l = 3 / 2,=3.(B) l= 3 / (2n),=3n.(C) l = 3 / (2 n),=3.(D) l= 3n / 2,=3n.5、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2 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 e,而且 n1> n2> n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4 n e / .(B) 2 n e / .2 2(C) (4 n2 e / .(D) (2 n2 e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2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 n3,已知 n1<n2< n3.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A) 2 n2 e.(B) 2 n2 e-/ 2 .(C) 2 n2 e-.(D) 2 n2 e-/ (2n2).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厚度为 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2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 n3,已知 n1< n2>n .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3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 )的光程差是(A) 2 n e.(B) 2 n e- / 2.2 2 []n1n2 e n3① ②n1n2 en3[]① ②n1n2 e[]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为d,双缝与屏幕的距离为 D (D>>d ) ,单色光波长为,屏幕上相邻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A) D/d .(B)d/D .(C) D/(2 d).(D) d/(2D ).[]9、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A)使屏靠近双缝.(B)使两缝的间距变小.(C)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600 nm ( 1 nm= 10-9 m) ,双缝间距为 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300 cm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A) 0.45 mm .(B) 0.9 mm .(C) 1.2 mm(D) 3.1 mm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1 2 距离相等,若单色光源 S 到两缝 S 、S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 S 向下移动到示意S1图中的S 位置,则S O(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S S2(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A)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B) 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C) 不移动,但间距改变.(D)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 D (D >> d).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A) 2 D / d.(B) d / D.(C) dD /.(D) D /d.[]14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A) D / (nd)(B) n D /d.(C) d / (nD ).(D) D / (2 nd).[]15、一束波长为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B)/ (4 n).(C).(D) / (2n)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的表达式为(A) r k =k R .(B) r k =k R / n .(C) r k =kn R .(D) r k =k / nR .[]17、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 1 ) d.(B) 2 nd.(C) 2 ( n- 1 ) d+ / 2 .(D) nd.(E) ( n- 1 ) d.[]18、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放入一片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则薄膜的厚度是(A) / 2.(B)/ (2 n).(C) / n.(D).[]2 n 119、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 4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A) 2个.(B) 4个.(C) 6 个.(D) 8个.20、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 AB 上,装置如图.在屏幕 D 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 P 是中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L DAPBC 的长度为(A).(B).(C) 3 / 2 .(D) 2.[]BCf屏21、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 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A)振动振幅之和.(B)光强之和.(C)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振动的相干叠加.[]22、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 =± / 6,则缝宽的大小为(A) .(B) .(C) 2 .(D) 3 .[]23、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度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 对应的衍射角也不变.(D) 光强也不变.[]24、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为=500 nm ,则单缝宽度为(A) 2.5 × 10 -m.(B) 1.0 × 10 m.25、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在宽度为 1.0 mm 的单缝上, 在缝后放一焦距为 2.0 m 的会聚透镜. 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 2.0 mm ,则入射光波长约 为 (1nm=10 - 9m)(A) 100 nm (B) 400 nm(C) 500 nm(D) 600 nm[ ]26、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 (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 ]27、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减小缝宽,其他条件不变,则中央明条纹(A) 宽度变小; (B) 宽度变大;(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变小.[ ]28、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 为 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 个半波带,则缝宽度 a 等于(A) .(B) 1.5 .(C) 2 .(D) 3 .[ ]29、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中,设 LC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使单缝宽度a 变为原来的 3,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 3 /a24,则屏幕 C 上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 x 将变为原来的f(A) 3 / 4 倍.(B) 2 / 3 倍. y(C) 9 / 8 倍. (D) 1 / 2 倍.Ox(E) 2 倍.[]30、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时,下列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为准确? (A) 双缝干涉.(B) 牛顿环 .(C) 单缝衍射. (D) 光栅衍射.[] 31、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光栅上,当光栅常数(a + b)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 代表每条缝的宽度 ), k=3、 6、 9 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A) a + b=2 a .(C) a + b=4 a .(B) a +b=3 a .(A) a + b=6 a . [ ]32、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 的是(A) 紫光.(B) 绿光.(C) 黄光.(D) 红光.[]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A)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B)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C)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D) 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34、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定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用哪一种最好?(A) 5.0 × 10 - 1 mm.(B) 1.0 × 10 - 1 mm.(C) 1.0 × 10 - 2 mm.(D) 1.0 × 10 -3 mm .[]35、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单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 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 b 的关系为1(B) a=b .(A) a= b.2(C) a= 2b.(D) a= 3 b.[]3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单色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放一个偏振片,则(A)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加强.(B)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明纹的亮度减弱.(C)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且明纹的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37、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 I 0 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 0 / 8.(B) I 0 / 4.(C) 3 I0 / 8.(D) 3 I 0 / 4 .[]38、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A) I0/ 4 2 .(B) I0 / 4.(C) I 0 / 2.(D) 2 I0/ 2.[]39、如果两个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且偏振化方向之间夹角为60°,光强为 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则出射光强为(A) I 0 / 8.(B) I 0 / 4.(C) 3 I 0 / 8.(D) 3 I 0 / 4.[]40、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是(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 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二、填空题:(每题 4 分)41、若一双缝装置的两个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 n2 的两块厚度均为 e 的透明介质所遮盖,此时由双缝分别到屏上原中央极大所在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膜厚度为 e,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n1 = 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 = 1.30 en3 = 1.5043、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 e 折射率为 1.5 的透明薄膜,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 e,折射率为 n,透明薄膜放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 n1< n,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相位差= __________________ .45、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双缝上.观察屏上 P 点到两缝的距离分别为 r1和 r 2.设双缝和屏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媒质,则 P 点处二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 .n1ne n1S1r1pdr 2S246、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 1 2 的透明nn 和 n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如图所示,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S1距离为 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在图中的屏中央 O 处( S1O S2 O ),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dO ________________ .S248、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欲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 、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 1.0 mm .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mm. ( 设水的折射率为4/3 )屏的距离 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 x =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距 ___________ ;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小,则干涉条纹间距_________________ .52、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 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 D ,两缝之间的距离为 d (d<<D ),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 邻明纹的间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间距为 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 D (D >>d),测得中央零级明纹与第五级明之间的距离为 x ,则入射光的波长为 _________________ . 5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两缝的间距为所用光波波长的N 倍,观察屏到双缝的距离为 D ,则屏上相邻明纹的间距为 _______________ .55、用 = 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 (不计中央暗斑 )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1 nm=10 - 9 m)56、在空气中有一劈形透明膜,其劈尖角 = 1.0×10 -4nm 的单色 rad ,在波长 = 700 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 l = 0.25 cm ,由此可知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nm=10 - 9 m)57、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 n 2 的劈形膜 (如图 )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 n 2< n 3 .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 n 1n 2 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 5 条暗条纹中心所对n 3应的厚度 e = ____________________ .58、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所示的、折射率为n的n 12劈形膜 (n 1 > n 2 , n 3> n 2 ),观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顶n 2n 3开始,第 2 条明条纹对应的膜厚度e = ___________________ .59、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 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 l ,则劈尖角 = _______________ .60、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图示的劈形膜(n > n > n ),观n 1123察反射光干涉.从劈形膜尖顶开始算起,第 2 条明条纹中心所对应的膜n 2 厚度 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361 、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 动距离 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 ________________ 条.62、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插入一块折射率为n,厚度为 d 的透明薄片.插入这块薄片使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_______________ .63 、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 d 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 N 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______________ .64、波长为 60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宽为a= 0.60 mm 的单缝上,缝后有一焦距 f = 60 cm的透镜,在透镜焦平面上观察衍射图样.则:中央明纹的宽度为 __________ ,两个第三级暗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 . (1 nm= 10﹣9 m)65、 He -Ne 激光器发出=632.8 nm (1nm=10 -9 m)的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一单缝上,在距单缝 3 m 远的屏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图样,测得两个第二级暗纹间的距离是 10 cm,则单缝的宽度 a=________ .66、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屏上第三级暗纹对应于单缝处波面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缝宽缩小一半,原来第三级暗纹处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纹.67、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 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___________ 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 P 点处将是 ______________ 级 __________________ 纹.68、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a=4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 °,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 ______________ 个半波带.69、惠更斯引入__________________ 的概念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菲涅耳再用______________ 的思想补充了惠更斯原理,发展成了惠更斯-菲涅耳原理.70、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基本内容是:波阵面上各面积元所发出的子波在观察点P 的 _________________ ,决定了 P 点的合振动及光强.71、如果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第一级暗纹发生在衍射角为30°的方位上,所用单色光波长500 nm (1 nm = 10 9 m),则单缝宽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m .72、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如果缝宽等于单色入射光波长的 2 倍,则中央明条纹边缘对应的衍射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为a=2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 30 方向,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________ 个.74、如图所示在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中波1.5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对应于 A会聚在 P 点的衍射光线在缝宽 a 处的波阵面恰1C 好分成 3 个半波带,图中 AC CD DB ,a2D 则光线 1 和 2 在 P 点的B3 4P相位差为 ______________ .75、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 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度 a=5 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恰好可分成 5 个半波带,则衍射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装置示意图LC中,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若P 点是衍射条纹中的中央明纹旁第二个暗条纹的中心,则 A由单缝边缘的 A 、 B 两点分别到Pa达 P 点的衍射光线光程差是__________ .Bf77、测量未知单缝宽度 a 的一种方法是:用已知波长 的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在距单缝的距离为D 处测出衍射花样的中央亮纹宽度为 l ( 实验上应保证 D ≈ 103a ,或 D 为几米 ),则由单缝衍射的原理可标出 a 与 ,D ,l 的关系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某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个每毫米有 800 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 衍射角为 30°,则入射光的波长应为 _________________ .79、在光学各向异性晶体内部有一确定的方向,沿这一方向寻常光和非常光的 ____________ 相等,这一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只具有一个光轴方向的晶体称 为 ______________ 晶体.80、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反映了光的________性质.光的偏振现像说明光波是__________ 波.三、计算题: (每题 10 分)8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的波长为600 nm ,双缝间距为 1.2 mm 双缝与屏相距 500 mm ,求相邻干涉明条纹的间距.8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D = 1.2 m ,双缝间距 d = 0.45 mm ,若测 得屏上干涉条纹相邻明条纹间距为 1.5 mm ,求光源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 .83、用波长为 500 nm (1 nm=10 - 9 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 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 l = 1.56 cm 的 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 ;(2) 改用 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8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 cm.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 5 个明环的半径是 0.30 cm .A(1) 求入射光的波长.O(2) 设图中 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 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85、用白光垂直照射置于空气中的厚度为 0.50 m 的玻璃片.玻璃片的折射率为 1.50.在可见光范围内 (400 nm ~ 760 nm) 哪些波长的反射光有最大限度的增强?(1 nm=10 -9 m)86、两块长度10 cm 的平玻璃片,一端互相接触,另一端用厚度为0.004 mm 的纸片隔开,形成空气劈形膜.以波长为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在全部10 cm 的长度内呈现多少条明纹?(1 nm=10 -9 m)87、一平面衍射光栅宽 2 cm,共有8000 条缝,用钠黄光可能出现的各个主极大对应的衍射角.(1nm=10 -9m)88、如图,P1、P2为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的两个偏振片.光强为 I 0的平行自然光垂直入射在P1上.(1) 求通过 P 后的光强 I .2 (589.3 nm) 垂直入射,试求出II0P 1P3P 2(2) 如果在 P1、P2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P3,(如图中虚线所示)并测得最后光强I= I 0 / 32 ,求: P3的偏振化方向与P1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锐角).89、三个偏振片P 、 P 、 P 顺序叠在一起,P 、 P3 的偏振化方向保持相互垂直,P11 2 3 1与 P2的偏振化方向的夹角为,P2可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今以强度为I0的单色自然光垂直入射在偏振片上.不考虑偏振片对可透射分量的反射和吸收.(1) 求穿过三个偏振片后的透射光强度I 与角的函数关系式;(2) 试定性画出在P2转动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强I 随角变化的函数曲线.90、两个偏振片P1、 P2叠在一起,一束单色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P1上,其光矢量振动方向与 P1 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固定为30°.当连续穿过 P1、 P2 后的出射光强为最大出射光强的 1 / 4 时, P1 、P2的偏振化方向夹角是多大?91、将两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此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 o,一束光强为 I 0的线偏振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该光束的光矢量振动方向与二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皆成 30°角.(1)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2)若将原入射光束换为强度相同的自然光,求透过每个偏振片后的光束强度.92、将三个偏振片叠放在一起,第二个与第三个的偏振化方向分别与第一个的偏振化方向成 45 和 90 角.(1)强度为 I 0的自然光垂直入射到这一堆偏振片上,试求经每一偏振片后的光强和偏振状态.(2)如果将第二个偏振片抽走,情况又如何?93、如图所示,媒质Ⅰ为空气(n1= 1.00) ,Ⅱ为玻璃 (n2= 1.60),两个交界面相互平行.一束自然光由媒质Ⅰ中以ii角入射.若使Ⅰ、Ⅱ交界面上的反射光为线偏振光,Ⅰ(1) 入射角 i 是多大?r(2) 图中玻璃上表面处折射角是多大?Ⅱ(3) 在图中玻璃板下表面处的反射光是否也是线偏振I光?94、在水 (折射率 n1= 1.33) 和一种玻璃 ( 折射率 n2= 1.56 的交界面上,自然光从水中射向玻璃,求起偏角 i 0.若自然光从玻璃中射向水,再求此时的起偏角i0.95、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入射到某种不透明介质的表面上.今测得此不透明介质的起偏角为 56°,求这种介质的折射率.若把此种介质片放入水 (折射率为 1.33)中,使自然光束自水中入射到该介质片表面上,求此时的起偏角.96、一束自然光以起偏角 i0= 48.09°自某透明液体入射到玻璃表面上,若玻璃的折射率为 1.56 ,求:(1)该液体的折射率.(2)折射角.97、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折射率为 1.33)表面上,若反射光是线偏振光,(1)此入射光的入射角为多大?(2)折射角为多大?98、一束自然光自水(折射率为 1.33) 中入射到玻璃表面上(如图 ). 水当入射角为49.5°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求玻璃的折射率.玻璃99、一束自然光自水中入射到空气界面上,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 1.00,求布儒斯特角.100、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入射到水面上,若水相对空气的折射率为 1.33 ,求布儒斯特角.大学物理 ------波动光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01-05 ACBCA06-10 ABABB11-15 BBDAB16-20 BADBB21-25 DCBCC26-30 ABD DD31-35 BDBDB36-40 BABAC二、填空题41. ( n 1 n 2 )e or (n 2 n 1 )e ; 42. 2.60e ; 43. 3.0e+λ/2 or 3.0e-λ/2;44. (4ne1) or(4ne 1) ; 45. n( r 2r 1 ) ; 46. 2 (n 2n 1 ) e;47. 2 d sin / ; 48. (1) 使两缝间距变小,(2)使屏与两缝间距变大;49. 0.75 ; 50. 0.45mm ; 51. 变小, 变小; 52.D ; 53.dx; 54. D ;dn 5D N55. 1.2 m ; 56. 1.40 ; 57.9; 58. 3; 59.rad ; 60. ;4n 24n 22nl2n 261. 2d / ; 62. 2(n 1)d ; 63. 2d / N ; 64. 1.2mm , 3.6mm ;65. 7.60 10 2 mm ;66. 6,第一级明纹; 67. 4,第一, 暗; 68. 4 ;69. 子波, 子波相干叠加; 70. 相干叠加; 71. 10 6 m ; 72.30 0 ; 73.2 ; 74.;75. 300 ; 76. 2 ; 77. 2D / l ; 78. 625nm ;79. 传播速度, 单轴; 80. 波动, 横波。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波动光学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波动光学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习题11-1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 mm ,缝屏间距D =1.0 m ,若第2级明条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为6.0 mm ,试求:(1)入射光的波长;(2)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

解:(1)由λk d D x =明知, λ22.01010.63⨯⨯= 30.610m m 600n m λ-=⨯= (2)3106.02.010133=⨯⨯⨯==∆-λd D x mm 11-2 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 =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缝,结果使屏幕上的第7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纹的位置。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550 nm ,求此云母片的厚度。

解: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e n e ne )1(-=-=δ 按题意 λδ7= ∴610106.61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 11-3 在折射率n 1=1.52的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n 2=1.38的MgF 2增透膜,如果此膜适用于波长λ=550 nm 的光,问膜的最小厚度应取何值?解:设光垂直入射增透膜,欲透射增强,则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应满足干涉相消条件,即λ)21(22+=k e n ),2,1,0(⋅⋅⋅=k 222422)21(n n k n k e λλλ+=+=)9961993(38.14550038.125500+=⨯+⨯=k k o A令0=k ,得膜的最薄厚度为996o A 。

11-4 白光垂直照射在空气中厚度为0.4μm 的玻璃片上,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试问在可见光范围内(λ= 400~700nm ),哪些波长的光在反射中增强?哪些波长的光在透射中增强?解:(1)222n d j λδλ=+= 24 3,480n m 21n d j j λλ===- (2)22(21) 22n d j λλδ=+=+ 22n d j λ= 2,600n m j λ==;3,400nm j λ== 11-5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膜的折射率为1.33,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背面呈现什么颜色? 解:由反射干涉相长公式有42221ne ne k k λδλλ=+==-, ),2,1(⋅⋅⋅=k 得4 1.3338002674nm 2214 1.3338003404nm 231k k λλ⨯⨯===⨯-⨯⨯===⨯-,红色,紫色所以肥皂膜正面呈现紫红色。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光学经典题型及答案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光学经典题型及答案

十一章光学经典题型鸡答案一、简答题1、相干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相干光产生的条件: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2、何谓光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答:介质折射率n和光在介质内走过的几何路程L的乘积nL叫光程,其物理意义是光程就是把光在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按相位差相等折合为真空中的路程.使用凸透镜不能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3、什么是菲涅尔衍射、夫琅禾费衍射,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答:菲涅耳衍射:在这种衍射中,光源或显示衍射图样的屏,与衍射孔(或障碍物)之间距离是有限的,若光源和屏都距离衍射孔(或障碍物)有限远,也属于菲涅耳衍射。

夫琅禾费衍射:当把光源和屏都移到无限远处时,这种衍射叫做夫琅禾费衍射。

前者是光源—衍射屏、衍射屏—接收屏之间的距离均为有限远或是其中之一是有限远的场合;后者是衍射屏与两者的距离均是无穷远的场合。

理论上夫琅禾费衍射是菲涅耳衍射的一种特殊情形,当场点的距离逐渐增大时,由菲涅耳衍射向夫琅禾费衍射过渡。

4、简述何谓自然光、何谓偏振光、何谓部分偏振光?答:一般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各个方向的光矢量,没有哪一个方向占优势,即在所有可能的方向上,E的振幅都相等,这样的光叫做自然光。

振动只在某一固定方向上的光,叫做线偏振光,简称偏振光。

若某一方向的光振动比与之相垂直方向上的光振动占优势,那么这种光叫做部分偏振光。

5、简述布儒斯特定律的主要内容及发生该现象的条件是什么?答:入射角i 改变时,反射光的偏振化程度也随之改变,当入射角B i 满足12tan n n i B =时,反射光中就只有垂直入射面的光振动,而没有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这时反射光为偏振光,而折射光仍为部分偏振光,这种规律叫做布儒斯特定律。

条件是入射角B i 满足12tan n n i B =时,可发生。

二、选择题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 A ):(A) 分波阵面法双光束干涉 (B) 分振幅法双光束干涉(C) 分波阵面法多光束干涉 (D) 分振幅法多光束干涉2、来自不同光源的两束白光,例如两束手电筒光照射在同一区域内,是不能产生干涉图样的,这是由于( C ):(A) 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构成的 (B) 两光源发出不同强度的光(C) 两个光源是独立的,不是相干光源 (D) 不同波长的光速是不同的3、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4、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传播时,正确的描述是( C ):(A) 波长不变,介质中的波速减小 (B) 介质中的波长变短,波速不变(C) 频率不变,介质中的波速减小 (D) 介质中的频率减小,波速不变5、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B )(A)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B) 中央明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C)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D) 中央明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6、如图所示,折射率分别为2n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1n 和3n ,且21n n <,32n n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的光程差是( B ):(A) e n 22 (B) 222λ−e n (C) λ−e n 22 (D) 2222n e n λ−7、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正确的叙述是( B ):(A) 增大双缝间距,干涉条纹间距也随之增大(B) 增大缝到观察屏之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增大(C) 频率较大的可见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D) 将整个实验装置放入水中,干涉条纹间距变大8、由两块玻璃片(7511.n =)所形成的空气劈尖,其一端厚度为零,另一端厚度为0.002cm ,现用波长为7000 Å的单色平行光,从入射角为30︒角的方向射在劈尖的表面,则形成的干涉条纹数为( A ):(A) 27 (B) 56 (C) 40 (D) 1009、光波从光疏媒质垂直入射到光密媒质,当它在界面反射时,其( C ):(A) 相位不变 (B) 频率增大 (C) 相位突变 (D)频率减小10、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2n 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

9-11大学物理答案

9-11大学物理答案

第三篇 波动过程 光学求解波动过程和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材将这三部分内容安排在一起,是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和求解有关习题时也要学会前后内容和方法上的关联.我们知道振动是波动的基础,机械波就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振动状态的传播过程.波动要有波源,所谓波源就是一个振动源.因而要讨论波动情况,首先要熟悉振动的研究.例如:要写波动方程,就要会求波源的振动方程.必须弄清振动物理量和波动物理量的联系和区别.又例如:研究波的干涉(包括光的干涉),就要知道两个同频率、同振动方向简谐运动的合成.这其中相位及相位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掌握了相位差的计算对掌握振动合成、机械波和光波的干涉等一些题的求解作用很大.因此学好前面的内容对后面帮助很大.下面是这部分内容的几个常用解题方法的简介.一、比较法在振动、波动这二章的习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求简谐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通常有两种类型:(1) 由题给一些条件求简谐运动或波动方程;(2) 由题给振动曲线图和波形图求简谐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而比较法是求解这类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这里的所谓比较法就是针对要求的问题,有目的地先写出简谐运动方程或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即()()()⎪⎩⎪⎨⎧⎥⎦⎤⎢⎣⎡+⎥⎦⎤⎢⎣⎡=⎥⎦⎤⎢⎣⎡+⎪⎭⎫ ⎝⎛=+=波动方程简谐运动方程 π2cos cos cos 000λx T t A u x t ωA y t ωA y然后采用比较法与已知条件比较确定式中各相应的物理量.实际求解的题中往往只有少数量是未知的,只要设法由已知条件配合其他方法求出这些未知量,整个问题就解决了.这种解题思路的好处是目的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完成.这里要求读者真正掌握简谐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一般表示式,并理解其中每个量的物理意义.请读者结合参阅9-7,10-9 等题的求解过程,来学会这种解题的方法. 二、旋转矢量法描述振动可以用解析法、图示法和旋转矢量表示法等.旋转矢量表示法就是将简谐运动与一旋转矢量OA 对应,使矢量作逆时针匀速转动,其长度等于简谐运动的振幅A ,角速度等于简谐运动的角频率ω.在t =0 时,它与参考坐标轴的夹角为简谐运动的初相位φ.这时,旋转矢量末端在参考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运动规律即可代表质点作简谐运动的规律.旋转矢量表示法是研究简谐运动及其合成的直观而有力的方法.尤其在求振动的初相位和相位时非常方便.在求振动方程,波动方程时常需求原点的振动初相位,因此掌握好这种方法很关键.读者可以结合参阅9-12、9-14、9-15、10-3、10-14 等题的解去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三、相位分析法相位是研究振动、波动问题的有效工具.无论是建立振动方程、比较两个振动的差异、研究振动的合成,或是表述波动特征、导出波动方程和研究波的干涉及学习波动光学等都离不开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和计算.常用相位分析法求解下述四类问题.1.在振动合成问题中,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简谐运动合成时,它们的相位差12Δ-=是一个常量,合振动的振幅大小A A A A A cos Δ2212221++=,其值由Δ决定.其中特殊情况是()()()⎩⎨⎧-=++==2121 π12 π2ΔA A A k A A A k 振幅最小振幅极大请读者参阅题9-28、题10-20等的求解过程,可体会到相位差Δ的重要性. 2.在波动中,波线上各点相位有密切联系.因为波动是波源的振动状态由近及远向外传播的过程,也称为振动相位的传播.对于平面简谐波,波线上任两点的相位差λx /Δπ2Δ⋅=是一定的.波线上所有点都重复同一种运动状态,只是相位不同而已.因此只要知道波线上任一点的运动方程,就可通过求相位差而得出其他点的运动方程.3.在波的干涉中,干涉问题实际上是振动合成问题.波场中任一点,参与的合成运动是来自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简谐运动的波源,合成结果仍是简谐运动,合振动振幅A 的值取决于分振动的相位差.但要注意这种情况的相位差为()12121122π2π2π2Δx x λx λt ωx λt ω---=⎪⎭⎫⎝⎛-+-⎪⎭⎫ ⎝⎛-+=这里相位差由两个分振动的波源初相位差和两列波到达场点的波程差决定.波场中不同点,由于波程差()12x x -值不同而使ϕ∆不同,合振幅就有强弱之分,这就是波的干涉现象.讨论波的干涉,求干涉极大和极小的位置分布,采用相位分析法很方便.4.在光的干涉中,两束光在相遇区出现明、暗条纹,实际上就是两束振幅相同的相干光波因干涉使合成振动振幅出现极大和相消的问题.因此只要求出两束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即可.所以对杨氏双缝、牛顿环、劈尖、薄膜和迈克尔逊干涉仪等干涉,其核心问题就是找出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ϕ∆.有了ϕ∆则结果为()()()⎩⎨⎧+=暗条纹明条纹 π12 π2Δk k 考虑到两束相干光的初相位差为零,则可有δλπ2Δ=.δ是光程差,λ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那么上式也可表达为()()()⎩⎨⎧+=暗条纹明条纹 π12 π2Δk k因此当你掌握了相位差(或光程差)的计算,光的干涉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对于不同问题只是等式左边形式的不同而已.例如薄膜干涉,22/λδ+=ne 或ne 2=δ(要仔细考虑半波损失情况,决定是否加2/λ项).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能帮助你提高解题能力.而对于光的衍射,其本质仍是光波的干涉,不论是多缝的光栅衍射,还是单缝衍射,在讨论其明暗衍射条纹时,仍然是从相位差分析出发.对光栅衍射,当光栅常数为b b '+时,对应不同的衍射角ϕ,任意相邻两缝到屏上某点的光程差为()λk b b δ='+=sin 时出现明条纹(即两束相干光在该点相遇时相位差为π2).而对单缝衍射,要注意的是明暗条纹公式为()()()⎩⎨⎧+==明条纹暗条纹 2/12 sin λk λk φa δ但这也可由相位差分析得到.如图,对应屏上P 点,将单缝波阵面AB 分成1AA 、21A A 、B A 2等段,使A 、1A 、2A 、B 这些相邻点的光到达P 点的相位差为π(对应的光程差为2/λ,即图中22211/λ===C B B B BB ).由于在相邻的1AA 和21A A 段波阵面上均能找到相位差为π的一一对应点,从而使它们在P 点干涉相消.这样当AB被分成偶数段这样的波阵面时(对应()2/12sin λk a BC +==),屏上P 点出现暗条纹,而当AB 被分成奇数段这样的波阵面时(对应()2/12sin λk φa BC +==),将有一段不会被抵消,而使屏上出现明条纹.第九章 振动9-1 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题9-1 图分析与解(b )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 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 /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 x 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 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 ).9-2 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a )所示,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cm π32π34cos 2D cm π32π34cos 2B cm π32π32cos 2C cm π32π32cos 2A ⎥⎦⎤⎢⎣⎡+=⎥⎦⎤⎢⎣⎡-=⎥⎦⎤⎢⎣⎡+=⎥⎦⎤⎢⎣⎡-=t x t xt x t x题9-2 图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 –A /2,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3/π2.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A 处所需时间为1 s ,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3/π4Δ=,则角频率()1s3/π4Δ/Δ-==t ω,故选(D ).本题也可根据振动曲线所给信息,逐一代入方程来找出正确答案.9-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 所示, x 1 的相位比x 2 的相位( )(A ) 落后2π (B )超前2π (C )落后π (D )超前π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 即可得到答案为(b ).题9-3 图9-4 当质点以频率ν 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 (A )2v (B )v (C )v 2 (D )v 4分析与解 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动能表式为()ϕωω+=t A m E k 222sin21,可见其周期为简谐运动周期的一半,则频率为简谐运动频率ν的两倍.因而正确答案为(C ).9-5 图(a )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运动的曲线,若这两个简谐运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位为( )(A )π23 (B )π21(C )π (D )0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以知道,这是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它们的相位差是π(即反相位).运动方程分别为t A x ωcos 1=和()πcos 22+=t ωA x .它们的振幅不同.对于这样两个简谐运动,可用旋转矢量法,如图(b )很方便求得合运动方程为t A x ωcos 21=.因而正确答案为(D ).题9-5图9-6 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m22-10=.试A,周期s0=.⨯1.T,初相4/π3=写出它的运动方程,并作出tx-图、t-v图和ta-图.题9-6 图分析 弹簧振子的振动是简谐运动.振幅A 、初相ϕ、角频率ω是简谐运动方程()ϕω+=t A x cos 的三个特征量.求运动方程就要设法确定这三个物理量.题中除A、ϕ已知外,ω可通过关系式T ω/π2=确定.振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仍与质点运动学中的计算方法相同.解 因T ω/π2=,则运动方程()⎪⎭⎫⎝⎛+=+=t π2cos cos T A t ωA x 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得()()m 75.0π2cos 100.22πt x +⨯=- 振子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2sm π75.0π2sin 10π4d /d ⋅+⨯-==-t y x v()()-1222s m π75.0π2cos 10π8d /d ⋅+⨯-==-t y x atx -、t -v 及t a -图如图所示.9-7 若简谐运动方程为()()m π25.0π20cos 10.0+=t x ,求:(1) 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可采用比较法求解.将已知的简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ϕω+=t A x cos 作比较,即可求得各特征量.运用与上题相同的处理方法,写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t 值后,即可求得结果.解 (1) 将()()m π25.0π20cos 10.0+=t x 与()ϕω+=t A x cos 比较后可得:振幅A =0.10m ,角频率1sπ20-=ω,初相ϕ=0.25π,则周期s 1.0/π2==ωT ,频率H z/1T =v .(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m1007.7π25.0π40cos 10.02-⨯=+=t x()-1sm 44.4π25.0π40sin π2d /d ⋅-=+-==t x v()-22222sm 1079.2π25.0π40cos π40d /d ⋅⨯-=+-==t x a9-8 一远洋货轮,质量为m ,浮在水面时其水平截面积为S .设在水面附近货轮的水平截面积近似相等,水的密度为ρ,且不计水的粘滞阻力,证明货轮在水中作振幅较小的竖直自由运动是简谐运动,并求振动周期.分析 要证明货轮作简谐运动,需要分析货轮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外力F 与位移x 间的关系,如果满足kx F -=,则货轮作简谐运动.通过kxF -=即可求得振动周期k m ωT /π2/π2==.证 货轮处于平衡状态时[图(a )],浮力大小为F =mg .当船上下作微小振动时,取货轮处于力平衡时的质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 ,竖直向下为x 轴正向,如图(b )所示.则当货轮向下偏移x 位移时,受合外力为∑'+=F P F其中F '为此时货轮所受浮力,其方向向上,大小为gSxmg gSx F F ρρ+=+='题9-8 图则货轮所受合外力为kx gSx F P F-=-='-=∑ρ式中gS k ρ=是一常数.这表明货轮在其平衡位置上下所作的微小振动是简谐运动.由∑=t x m F 22d d /可得货轮运动的微分方程为d d 22=+m gSx t x //ρ令m gS /ρω=2,可得其振动周期为gS ρm πωT /2/π2==9-9 设地球是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球体,密度33m kg 1055-⋅⨯=.ρ.现假定沿直径凿通一条隧道,若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在此隧道内作无摩擦运动.(1) 证明此质点的运动是简谐运动;(2) 计算其周期.题9-9 图分析 证明方法与上题相似.分析质点在隧道内运动时的受力特征即可. 证 (1) 取图所示坐标.当质量为m 的质点位于x 处时,它受地球的引力为2xm m GF x -=式中G 为引力常量,x m 是以x 为半径的球体质量,即3/π43x ρm x =.令3/π4Gm ρk =,则质点受力kxGmx ρF -==3/π4因此,质点作简谐运动.(2) 质点振动的周期为s1007.5/π3/π23⨯===ρG k m T9-10 如图(a )所示,两个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k 、2k .当物体在光滑斜面上振动时.(1) 证明其运动仍是简谐运动;(2) 求系统的振动频率.题9-10 图分析 从上两题的求解知道,要证明一个系统作简谐运动,首先要分析受力情况,然后看是否满足简谐运动的受力特征(或简谐运动微分方程).为此,建立如图(b )所示的坐标.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 ,Ox 轴正向沿斜面向下,由受力分析可知,沿Ox 轴,物体受弹性力及重力分力的作用,其中弹性力是变力.利用串联时各弹簧受力相等,分析物体在任一位置时受力与位移的关系,即可证得物体作简谐运动,并可求出频率υ.证 设物体平衡时两弹簧伸长分别为1x 、2x ,则由物体受力平衡,有2211sin x k x k mg ==θ(1)按图(b )所取坐标,物体沿x 轴移动位移x 时,两弹簧又分别被拉伸1x '和2x ',即21x x x '+'=.则物体受力为 ()()111222sin sin x x k mg x x k mg F '+-='+-=θθ(2)将式(1)代入式(2)得1122x k x k F '-='-=(3)由式(3)得11k F x /-='、22k F x /-=',而21x x x '+'=,则得到 ()[]kx x k k k k F -=+-=2121/式中()2121k k k k k +=/为常数,则物体作简谐运动,振动频率()mk k k k πm k ωv 2121/21/π21π2/+===讨论 (1) 由本题的求证可知,斜面倾角θ 对弹簧是否作简谐运动以及振动的频率均不产生影响.事实上,无论弹簧水平放置、斜置还是竖直悬挂,物体均作简谐运动.而且可以证明它们的频率相同,均由弹簧振子的固有性质决定,这就是称为固有频率的原因.(2) 如果振动系统如图(c )(弹簧并联)或如图(d )所示,也可通过物体在某一位置的受力分析得出其作简谐运动,且振动频率均为()m k k v /π2121+=,读者可以一试.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知道,证明物体是否作简谐运动的思路是相同的.*9 -11在如图(a )所示装置中,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1m 的物体A ,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现通过一质量m 、半径为R 的定滑轮B (可视为匀质圆盘)用细绳连接另一质量为2m 的物体C .设细绳不可伸长,且与滑轮间无相对滑动,求系统的振动角频率.题9-11 图分析 这是一个由弹簧、物体A 、C 和滑轮B 组成的简谐运动系统.求解系统的振动频率可采用两种方法.(1) 从受力分析着手.如图(b )所示,设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与物体A 相连的弹簧一端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 ,此时弹簧已伸长0x ,且g m kx 20=.当弹簧沿x O 轴正向从原点O 伸长x 时,分析物体A 、C 及滑轮B 的受力情况,并分别列出它们的动力学方程,可解得系统作简谐运动的微分方程.(2)从系统机械能守恒着手.列出系统机械能守恒方程,然后求得系统作简谐运动的微分方程.解1 在图(b )的状态下,各物体受力如图(c )所示.其中()i F 0x x k +-=.考虑到绳子不可伸长,对物体A 、B 、C 分别列方程,有()22101d d tx m x x k F T =+-=(1)22222d d tx m F g m T =-(2)()2212d d 21tx mRJ RF F T T ==-α(3)gm kx 20=(4)方程(3)中用到了22T T F F '=、11T T F F '=、22/mR J =及R a /=α.联立式(1) ~式(4) 可得2d d 2122=+++x m m m ktx /(5)则系统振动的角频率为()221//m m m k ++=ω解2 取整个振动装置和地球为研究系统,因没有外力和非保守内力作功,系统机械能守恒.设物体平衡时为初始状态,物体向右偏移距离x (此时速度为v 、加速度为a )为末状态,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0222212021212121x x k ωJ m m gx m E +++++-=v v在列出上述方程时应注意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零点的选取.为运算方便,选初始状态下物体C 所在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长时为弹性势能的零点.将上述方程对时间求导得()tx x x k tωωJ t m t m g m d d d d d d d d 00212+++++-=v vv vv将22/mR J =,v =R ω,22d /d d /d t x t =v 和02kx g m = 代入上式,可得2d d 2122=+++x m m m ktx /(6)式(6)与式(5)相同,表明两种解法结果一致.9-12 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A =2.0 ×10-2 m ,周期T =0.50s.当t =0 时,(1) 物体在正方向端点;(2) 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3) 物体在x =-1.0×10-2m 处, 向负方向运动; (4) 物体在x =-1.0×10-2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运动方程.分析 在振幅A 和周期T 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初相φ是求解简谐运动方程的关键.初相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1) 解析法:由振动方程出发,根据初始条件,即t =0 时,x =x 0 和v =v 0 来确定φ值.(2) 旋转矢量法:如图(a )所示,将质点P 在Ox 轴上振动的初始位置x 0 和速度v 0 的方向与旋转矢量图相对应来确定φ.旋转矢量法比较直观、方便,在分析中常采用.题9-12 图解 由题给条件知A =2.0 ×10-2 m ,1s π4/2-==T ω,而初相φ可采用分析中的两种不同方法来求.解析法:根据简谐运动方程()ϕω+=t A x cos ,当0t =时有()ϕω+=t A x c o s 0,sin0ωA -=v .当(1)A x =0时,1cos 1=ϕ,则01=ϕ;(2)00=x 时,0cos 2=ϕ,2π2±=,因00<v ,取2π2=;(3)m 100120-⨯=.x 时,50cos 3.=ϕ,3π3±= ,由00<v ,取3π3=;(4)m 100120-⨯-=.x 时,50cos 4.-=ϕ,3ππ4±= ,由00>v ,取3π44=.旋转矢量法:分别画出四个不同初始状态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它们所对应的初相分别为01=ϕ,2π2=,3π3=,3π44=.振幅A 、角频率ω、初相φ均确定后,则各相应状态下的运动方程为(1)()m tπcos4100.22-⨯=x(2)()()m /2πt π4cos 100.22+⨯=-x (3)()()m /3πt π4cos 100.22+⨯=-x (4)()()m /3π4t π4cos 100.22+⨯=-x9-13 有一弹簧, 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 伸长量为9.8 ×10-2 m .若使物体上、下振动,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 当t =0 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 ×10-2 m 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运动方程.(2) 当t =0 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m·s -1的速度向上运动,求运动方程.分析 求运动方程,也就是要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物理量A 、ω和φ.其中振动的角频率是由弹簧振子系统的固有性质(振子质量m 及弹簧劲度系数k )决定的,即ω=k 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时弹簧的伸长来计算;振幅A 和初相φ需要根据初始条件确定.题9-13 图解 物体受力平衡时,弹性力F 与重力P 的大小相等,即F =mg .而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 =9.8 ×10-2m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Δl =mg /Δl .系统作简谐运动的角频率为1s10-=∆==l g m k //ω(1) 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下为x 轴正向.由初始条件t =0 时,x 10 =8.0 ×10-2 m 、v 10 =0 可得振幅()m10082210210-⨯=+=./ωv x A ;应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初相π1=[图(a )].则运动方程为()()m π10t cos 100.821+⨯=-x(2)t =0 时,x 20 =0、v 20 =0.6 m·s -1 ,同理可得()m100622202202-⨯=+=./ωv x A ;2/π2=[图(b )].则运动方程为()()m π5.010t cos 100.622+⨯=-x9-14 某振动质点的x -t 曲线如图(a )所示,试求:(1) 运动方程;(2) 点P 对应的相位;(3) 到达点P 相应位置所需的时间.分析 由已知运动方程画振动曲线和由振动曲线求运动方程是振动中常见的两类问题.本题就是要通过x -t 图线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量A 、ω和0ϕ,从而写出运动方程.曲线最大幅值即为振幅A ;而ω、0ϕ通常可通过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解出,一般采用旋转矢量法比较方便.解 (1) 质点振动振幅A =0.10 m.而由振动曲线可画出t 0 =0 和t 1 =4 s时旋转矢量,如图(b ) 所示.由图可见初相3/π0-=(或3/π50=),而由()3201//ππω+=-t t 得1s 24/π5-=ω,则运动方程为()m 3/π24π5cos 10.0⎪⎭⎫ ⎝⎛-=t x题9-14 图(2) 图(a )中点P 的位置是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正向的端点处.对应的旋转矢量图如图(c ) 所示.当初相取3/π0-=时,点P 的相位为()000=-+=p p t ωϕϕ(如果初相取成3/π50=,则点P 相应的相位应表示为()π200=-+=p pt ω.(3) 由旋转矢量图可得()3/π0=-p t ω,则s 61.=p t .9-15 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试问经过下列路程所需的最短时间各为周期的几分之几? (1) 由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2) 由平衡位置到x =A /2 处; (3) 由x =A /2处到最大位移处.解 采用旋转矢量法求解较为方便.按题意作如图所示的旋转矢量图,平衡位置在点O .(1) 平衡位置x 1 到最大位移x 3 处,图中的旋转矢量从位置1 转到位置3,故2/πΔ1=,则所需时间411//T t =∆=∆ωϕ(2) 从平衡位置x 1 到x 2 =A /2 处,图中旋转矢量从位置1转到位置2,故有6/πΔ2=,则所需时间1222//T t =∆=∆ωϕ(3) 从x 2 =A /2 运动到最大位移x 3 处,图中旋转矢量从位置2 转到位置3,有3/πΔ3=,则所需时间633//T t =∆=∆ωϕ题9-15 图9-16 在一块平板下装有弹簧,平板上放一质量为1.0 kg 的重物.现使平板沿竖直方向作上下简谐运动,周期为0.50s,振幅为2.0×10-2 m .求:(1) 平板到最低点时,重物对平板的作用力;(2) 若频率不变,则平板以多大的振幅振动时,重物会跳离平板? (3) 若振幅不变,则平板以多大的频率振动时, 重物会跳离平板?题9-16 图分析 按题意作示意图如图所示.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随板作简谐运动,其间受重力P 和板支持力F N 作用,F N 是一个变力.按牛顿定律,有22d d ty mF mg F N =-=(1)由于物体是随板一起作简谐运动,因而有()ϕωω+-==t A ty a cos d d 222,则式(1)可改写为()ϕωω++=t mA mg F N cos 2(2)(1) 根据板运动的位置,确定此刻振动的相位ϕω+t ,由式(2)可求板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2) 由式(2)可知支持力N F 的值与振幅A 、角频率ω和相位(ϕω+t )有关.在振动过程中,当π=+t ω时N F 最小.而重物恰好跳离平板的条件为N F =0,因此由式(2)可分别求出重物跳离平板所需的频率或振幅.解 (1) 由分析可知,重物在最低点时,相位ϕω+t =0,物体受板的支持力为()N 9612222./=+=+=t mA mg mA mg F N πω重物对木块的作用力N F ' 与N 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 当频率不变时,设振幅变为A ′.根据分析中所述,将N F =0及π=+t ω代入分析中式(2),可得m 102.6π4//2222-⨯==='gTωm mg A(3) 当振幅不变时,设频率变为v '.同样将N F =0及π=+t ω代入分析中式(2),可得Hz 52.3/π21π22==='mA mg ωv9-17 两质点作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运动.第一个质点的运动方程为()ϕω+=t A x c o s 1,当第一个质点自振动正方向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恰在振动正方向的端点,试用旋转矢量图表示它们,并求第二个质点的运动方程及它们的相位差.题9-17 图解 图示为两质点在时刻t 的旋转矢量图,可见第一个质点M 的相位比第二个质点N 的相位超前2/π,即它们的相位差Δφ=π/2.故第二个质点的运动方程应为()2cos 2/πϕω-+=t A x9-18 图(a )为一简谐运动质点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且振幅为2cm ,求(1) 振动周期;(2) 加速度的最大值;(3) 运动方程.分析 根据v -t 图可知速度的最大值v max ,由v max =A ω可求出角频率ω,进而可求出周期T 和加速度的最大值a max =A ω2 .在要求的简谐运动方程x =A cos (ωt +φ)中,因为A 和ω已得出,故只要求初相位φ即可.由v -t 曲线图可以知道,当t =0 时,质点运动速度v 0 =v max /2 =A ω/2,之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可以判断出质点沿x 轴正向向着平衡点运动.利用v 0 =-A ωsin φ就可求出φ.解 (1) 由ωA v =max 得1s 5.1-=ω,则s 2.4/π2==ωT(2)222max s m 1054--⋅⨯==.ωA a (3) 从分析中已知2/sin0ωωA A =-=v ,即ϕ2-=sin/1-=π-5π6/,6/因为质点沿x轴正向向平衡位置运动,则取6/π5-=,其旋转矢量图如图(b)所示.则运动方程为()()2-cos=tx5.1cm6/π5题9-18 图9-19 有一单摆,长为1.0m,最大摆角为5°,如图所示.(1)求摆的角频率和周期;(2)设开始时摆角最大,试写出此单摆的运动方程;(3)摆角为3°时的角速度和摆球的线速度各为多少?题9-19 图分析单摆在摆角较小时(θ<5°)的摆动,其角量θ与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简,其中角频率ω仍由该系统的性质(重力加速度g 和谐运动方程()ϕθωθ+cos=tmax绳长l)决定,即lω.初相φ与摆角θ,质点的角速度与旋转矢量的角速度=g/(角频率)均是不同的物理概念,必须注意区分.解 (1) 单摆角频率及周期分别为s 01.2/π2;s 13.3/1====-ωT l g ω(2) 由0=t 时o max 5==θθ可得振动初相0=ϕ,则以角量表示的简谐运动方程为t θ13.3cos 36π=(3) 摆角为3°时,有()60cos max ./==+θθϕωt ,则这时质点的角速度为()()1max 2max max s2180800cos 1sin /d d --=-=+--=+-=..ωθϕωωθϕωωθθt t t线速度的大小为1s 2180/d d --==.t l v θ讨论 质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也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但结果会有极微小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导出简谐运动方程时曾取θθ≈sin ,所以,单摆的简谐运动方程仅在θ 较小时成立.9-20 为了测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宇航员将地球上的“秒摆”(周期为2.00s),拿到月球上去,如测得周期为4.90s,则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多少? (取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E s m 809-⋅=.g )解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g l T /π2=可知21T g /∝,故有2M 2E E M T T g g //=,则月球的重力加速度为()2E 2ME M sm 631-⋅==./g T T g9-21 一飞轮质量为12kg ,内缘半径r =0.6m,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现让其绕内缘刃口摆动,在摆角较小时,测得周期为2.0s ,试求其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9-21 题图分析 飞轮的运动相当于一个以刃口为转轴的复摆运动,复摆振动周期为c /π2mgl J T =,因此,只要知道复摆振动的周期和转轴到质心的距离c l ,其以刃口为转轴的转动惯量即可求得.再根据平行轴定理,可求出其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解 由复摆振动周期c /π2mgl J T =,可得22π4/mgrTJ =.则由平行轴定理得222220mkg 8324⋅=-=-=./mrmgrTmrJ J π9-22 如图(a )所示,质量为1.0 ×10-2kg 的子弹,以500m ·s -1的速度射入木块,并嵌在木块中,同时使弹簧压缩从而作简谐运动,设木块的质量为4.99 kg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8.0 ×103 N ·m -1 ,若以弹簧原长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左为x 轴正向,求简谐运动方程.题9-22 图分析 可分为两个过程讨论.首先是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因而可以确定它们共同运动的初速度v 0 ,即振动的初速度.随后的过程是以子弹和木块为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它的角频率由振子质量m 1 +m 2 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 确定,振幅和初相可根据初始条件(初速度v 0 和初位移x 0 )求得.初相位仍可用旋转矢量法求.解 振动系统的角频率为()121s40-=+=m m k /ω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振动的初始速度即子弹和木块的共同运动初速度v 0 为()12110sm 01-⋅=+=.m m v m v又因初始位移x 0 =0,则振动系统的振幅为()m105.2//202020-⨯==+=ωωx A v v图(b )给出了弹簧振子的旋转矢量图,从图中可知初相位2/π0=,则简谐运动方程为()()m π0.540cos 105.22+⨯=-t x9-23 如图(a )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其下挂有一质量为m 1 的。

大学物理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大学物理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11-1钠黄光波长为589.3mm ,试以一次延续时间计,计算一个波列中的完整波的个数。

810−解178631010510589.3c N τλ−××==≈×11-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当做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要说明理由)(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2)保持双缝的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的距离逐渐减小;(3)如图11.3所示,把双缝中的一条狭缝遮住,并在两缝的垂直平分线上放置一块平面反射镜。

解(1)由条纹间距公式,在D 和不变的情况下,减小d 可使增大,条D x dλ∆=λx ∆纹间距变宽。

(2)同理,若和保持不变,减小D ,变小,条纹变密,到一定程度时条纹将难以d λx ∆分辨。

(3)此装置同洛埃镜实验,由于反射光有半波损失,所以()212D x k d D x k d λλ=−=明暗与杨氏双缝的干涉条纹相比,其明暗条纹分布的状况恰好相反,且相干的区域仅在中心轴线上方的一部分。

11-3洛埃镜干涉装置如图11.4所示,光源波长,试求镜的右边缘到第一77.210m λ−=×条明纹的距离。

解因为镜右边缘是暗纹中心,它到第一明条纹的距离h 应为半个条纹间隔,()531120307.210 4.510220.4D h cm d λ−−+==×××=×11-4由汞弧灯发出的光,通过一绿光滤光片后,照射到相距为0.60mm 的双缝上,在距双缝2.5m 远处的屏幕上出现干涉条纹。

现测得相邻两明条纹中心的距离为2.27mm ,求入射光的波长解有公式得D x d λ∆=()()3372.27100.0610 5.5105502.5d x m nm D λ−−−×××=∆•==×=11-5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狭缝,这时屏幕上的第七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条纹的位置。

大学物理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 第十一章  波动光学 复习题及答案详解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波动光学复习题及答案详解第十一章波动光学第一部分一、填空题:1、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如题4-1图所示的透明薄膜上,膜厚为e,折射率为n,透明薄膜放空气中,则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反射光在相遇处的位相差??? 。

2、如题4-2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1和S2,发出波长为?的光。

A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

若在S1与A之间插入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点的位相差??? 。

若已知?=5000A,n?1.5,A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则e? A。

? n eS1S2enA题4-1图题4-2图3、一双缝干涉装置,在空气中观察时干涉条纹间距为 1.00mm。

若整个装置放在水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将为 mm。

(设水的折射率为43)。

4、在空气中有一劈尖形透明物,其劈尖角??1.0?10rad,在波长??7000A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测得两相邻干涉明条纹间距l?0.25cm,此透明材料的折射率n? 。

5、一个平凸透镜的顶点和一个平板玻璃接触,用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k级暗环半径为r1。

现将透镜和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换成某种液体(其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第k级暗环的半径变为r2,由此可知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6、若在麦克尔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M移动0.620mm的过程中,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4?2300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为 A。

7、光强均为I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

8、为了获得相干光,双缝干涉采用方法,劈尖干涉采用方法。

9、劳埃德镜实验中,光屏中央为条纹,这是因为产生。

二、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B两点位相差为3?,则此路径AB的光程为()(A)1.5? (B)1.5n? (C)3? (D)1.5?n 2、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宽度为a=4?的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30?的方向,单缝处波阵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为 (A) 2 个. (B) 4个. (C) 6 个. (D) 8个.3、如图4-4所示,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劈尖角为? 的透明劈尖b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缓慢地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2) ,屏C上的干涉条纹(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间隔不变,向上移动.4、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C 1 b 2 图4-4 O s1 ?s s2 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A)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变化。

大学物理参考答案(白少民)第11章 波动光学

大学物理参考答案(白少民)第11章 波动光学

600 2 2 5 7 5 λ = × 600 / = × 600 = 428.6nm 则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2 2 7 11.17 在通常的亮度下,人眼瞳孔直径约为 3mm,问人眼的最小分辨角是多大 ?如果黑板上
解:由题意知
(3 × 2 + 1)
λ
= (2 × 2 + 1)
画有两条平行直线,相距 1cm,问离开多远处可恰能分辨? 解:对于眼睛敏感的光 λ = 550nm 则人眼的最小分辨角
kλ 2 × 600 = = 6000nm = 6 ×10 −6 m sin θ 0.2 (2)因第四级是缺级,则 a + b = 4a (认为 k < 4 再无缺级),所以有 a +b 6 a= = ×10 −6 = 1.5 ×10 −6 m 4 4 a +b =
(3)由光栅方程得
k=
(a + b) sin θ 6 × 10 −6 × 1 = = 10 λ 600 × 10 −9
3
解:(1)由 ∆d = ∆n
λ
解:设到 P 点的光线与光轴的夹角为 θ ,则 (1)由 b sin θ = ±( 2k + 1)
tgθ =
x 1.4 ×10 −3 = = 3.5 ×10 −3 f 0 .4
λ
2
得该入射光的波长
λ=
2b sin θ 2btgθ 2 × 0.6 ×10 −3 × 3.5 ×10 −3 4.2 ×10 −6 4200 ≈ = = m= nm 2k +1 2k +1 2k + 1 2k + 1 2k +1
λ
2
.
λ = kλ (k = 1,2,) 2 4ne 4 ×1.33 × 380 2022 λ= = = nm 由此得 2 k −1 2 k −1 2 k −1 在可见光范围内 k=2 , λ = 674nm (紫色); k=3 , λ = 404nm (红色),故正面是紫红 δ 1 = 2ne +

大学物理11波动光学小结与习题分析

大学物理11波动光学小结与习题分析
(3)波长增大会造成条纹展宽。
5.一个“杂乱”的光栅,每条缝宽度一样,但缝间距有 大有小随机分布。单色光垂直入射这种光栅时,其衍射图 案会是什么样子?
分析:由于各缝间距离杂乱,各缝间透过的光的相互干 涉被破坏,各缝所产生的衍射依然存在,在透镜后面形 成单缝衍射条纹,其强度为各缝单独产生的强度之和。
(1)单缝在纸面内垂直透镜光轴向上移动; (2)光源垂直透光轴向上移动;(3)透镜垂直透光轴向上移动。
分析:(1)不会改变,因为光线是
L1 G L2
H
平行于光轴垂直入射到单缝上, S
对L2来说平行于光轴的平行光都 将汇聚在它的主焦点上(O点),故
O O′
衍射图样的中央极大位置以及整
个衍射图样都不变。
相同,就有
d sin 3×400=21
1 = 600nm
所以第2级光谱被重叠的范围是600nm ~ 700nm.
10. 光栅衍射强度分布如图,设 = 600 nm,求:d、 a、 N及
屏上条纹数目。
解:d sin k
a sin ' k'
k
1
d
sin 1
600 01
6000nm
k'
1
a
sin '
6.光栅形成的光谱与玻璃棱镜的色散光谱有何不同?
分析: 玻璃棱镜对白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的光在棱镜中传播速
度不同,以致折射率不同而形成色散,折射率n=c/v=c/(λf), 越大,偏折越大。所以在棱镜色散中红光偏折小,紫光偏 折大,且只能得一级光谱。
光栅光谱是衍射形成的,当级次一定, λ越小衍射角θ 就越 小,所以紫光的衍射角比红光的衍射角小,且能得多级光 谱。零级条纹无色散,级次越高,光谱展得越开。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习题答案

第七章波动光学习题答案1.从一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两平行的狭缝而射在距双缝100 cm的屏上,如两狭缝中心的距离为0.2 mm,屏上相邻两条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3 mm,求光的波长(Å为单位)。

已知 D=100cm a=0.2mm δx=3mm 求λ[解]λ=aδx/D=3×10-3×0.2×10-3/100×10-2=0.6×10-6m=6000 Å2.用波长为7000 Å的红光照射在双缝上,距缝1 m处置一光屏,如果21个明条纹(谱线以中央亮条为中心而对称分布)共宽2.3 cm,求两缝间距离。

[解]明条纹间距cm a=6.084.用波长为4800 Å的蓝光照射在缝距为0.1 mm的双缝上,求在离双缝50 cm处光屏上干涉条纹间距的大小。

[解]=2.4mm5.什么是光程?在不同的均匀媒质中,单色光通过相等光程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 需要时间是否相同?[解]光程=nx。

在不同的均匀媒质中,单色光通过相等光程时,其几何路程是不同。

需要时间相同6.在两相干光的一条光路上,放入一块玻璃片,其折射率为1.6,结果中央明条纹移到原是第六级明条纹处,设光线垂直射入玻璃片,入射光波长为6.6×103 Å。

求玻璃片厚度。

已知 n=1.6 λ=6.6×103Å求 d[解]光程差MP-d+nd-NP=0∵ NP-MP=6λ∴(n-1)d=6λd=6λ/(n-1)=6.6×10-6m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钠光灯作光源(λ=5893 Å),屏幕离双缝距离D=500mm,双缝间距a=1.2mm,并将干涉实验装置整个地浸在折射率1.33的水中,相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为多大?若把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干涉条纹变密还是变疏?(通过计算回答)已知n水=1.33 λ=5893 Å D=500 mm a=1.2mm 比较δx水和δx空气[解]δx水=Dλ/na=500×5893×10-10×10-3/(1.2×10-3×1.33)=1.85×10-4mδx空气=Dλ/a=500×5893×10-10×10-3/(1.2×10-3)=2.46×10-4m∴干涉条纹变疏8.用白光垂直照射到厚度为4×10-5 cm的薄膜上,薄膜的折射率为1.5。

波动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课件

波动光学习题参考答案课件

=4062
(nm)
8、在空气中垂直入射的白光从肥皂膜 上反射,在可见光谱中630nm处有一干涉极 大,而在525nm处有一干涉极小,在这极大 与极小之间没有另外的极小。假定膜的厚度
是均匀的,求这膜的厚度。肥皂水的折射率
看作与水相同,为1.33。
解:
2ne
+
l1
2
= kl1
2ne
+
l2
2
=
(2k+1)
l2
2
由上两式得到:
k
=
l1 l1 l2
=
630 2(630-525)
=3
将 k =3 代入
e=
kl2 2n
=
32××51.2353=5.921×10-4 (mm)
9、 一平面单色光波垂直照射在厚度 均匀的薄油膜上,油 膜 覆盖在玻璃板上,
所用 单色光的波长可以连续变化,观察到
500nm与7000nm这两个波长的光在反射 中消失,油的折射率为 1.30,玻璃的折射 率为1.50。试求油膜的厚度 。
=4
明纹条件:
2e
+
l
2
=kl
明纹最高级数
k=1,2,...
k
2e + =l
l
2
2× 2l + =l
l
2
=4.5
取k=4 4级
暗纹9条 明纹8条
(2)设第k级明纹到中心的距离为rk
r
2 k
=R
2
R (d-e) 2=2R(d-e)
=2Rd R (k 12)l
rk =
2Rd
R (k
1 2
)l
(3)若将玻璃片B向下平移,条纹将向外移动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标准答案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标准答案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 =562.5 nm(1nm =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 D =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习题1313.1选择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 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 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 若上面的平玻璃以(3) 一束波长为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 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 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A) . (B) / (4 n).(C) . (D) / (2 n). [答案:B] (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 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 (A) 2 ( n-1 ) d . (B) 2 nd (C) 2 ( n-1 ) d+ / 2. (D) nd . (E) ( n-1 ) d .[答案:A]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 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 ,则薄膜的厚度是 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 [ :(A) . (B) / (2 n). (C) n . (D) / [2( n-1)]. [答案:D] 13.2填空题 (1 )如图所示,波长为 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 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 .在图中的屏中央 0处 (S 1O S 20 ),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答案:2 dsin /][答案:0.45mm](3)波长 =600 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_______ nm . (1 nm=10-9m)[答案:900nm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由空气中浸入水中,则干涉条纹的间距将变_____________ 。

大学物理习题10 波动光学

大学物理习题10  波动光学

习题10 波动光学10-1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作如下调节时,屏幕上的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1)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变小;(2)保持双缝间距不变,使双缝与屏幕间的距离变小; (3)整个装置的结构不变,全部浸入水中;(4)光源作平行于S 1,S 2联线方向上下微小移动; 解: 由λdDx =∆知,(1)条纹变疏;(2)条纹变密;(3)条纹变密;(4)零级明纹在屏幕上作相反方向的上下移动;10-2 什么是光程?在不同的均匀媒质中,若单色光通过的光程相等时,其几何路程是否相同?其所需时间是否相同?在光程差与位相差的关系式2πϕλ= 中,光波的波长要用真空中波长,为什么?解:nr =∆.不同媒质若光程相等,则其几何路程定不相同;其所需时间相同,为Ct ∆=∆. 因为∆中已经将光在介质中的路程折算为光在真空中所走的路程。

10-3 用劈尖干涉来检测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当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题10-3图所示,每一条纹的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邻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试说明工件缺陷是凸还是凹?并估算该缺陷的程度.题10-3图解: 工件缺陷是凹的.故各级等厚线(在缺陷附近的)向棱边方向弯曲.按题意,每一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与左邻的直线部分连线相切,说明弯曲部分相当于条纹向棱边移动了一条,故相应的空气隙厚度差为2λ=∆e ,这也是工件缺陷的程度.10-4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 =0.20 mm ,缝屏间距D =1.0 m .试求:(1)若第2级明条纹离屏中心的距离为6.0 mm ,计算此单色光的波长; (2)求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解: (1)由λk d D x =明知,λ22.01010.63⨯⨯=, ∴ 3106.0-⨯=λmm oA 6000=(2) 3106.02.010133=⨯⨯⨯==∆-λd D x mm10-5 在双缝装置中,用一很薄的云母片(n =1.58)覆盖其中的一条缝,结果使屏幕上的第7级明条纹恰好移到屏幕中央原零级明纹的位置.若入射光的波长为550 nm ,求此云母片的厚度.解: 设云母片厚度为e ,则由云母片引起的光程差为e n e ne )1(-=-=δ按题意 λδ7=∴ 610106.6158.1105500717--⨯=-⨯⨯=-=n e λm 6.6=m μ10-6 白光垂直照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380 nm 的肥皂膜上,设肥皂膜的折射率为1.33,试问该膜的正面呈现什么颜色?背面呈现什么颜色? 解: 由反射干涉相长公式有λλk ne =+22 ),2,1(⋅⋅⋅=k 得 122021612380033.14124-=-⨯⨯=-=k k k ne λ 2=k , 67392=λoA (红色)3=k , 40433=λ oA (紫色)所以肥皂膜正面呈现紫红色.由透射干涉相长公式 λk ne =2),2,1(⋅⋅⋅=k 所以 kk ne 101082==λ 当2=k 时, λ =5054oA (绿色)故背面呈现绿色.10-7 在折射率n 1=1.52的镜头表面涂有一层折射率n 2=1.38的MgF 2增透膜,如果此膜适用于波长λ=550 nm 的光,问膜的厚度应取何值?解: 设光垂直入射增透膜,欲透射增强,则膜上、下两表面反射光应满足干涉相消条件,即λ)21(22+=k e n ),2,1,0(⋅⋅⋅=k∴ 222422)21(n n k n k e λλλ+=+=)9961993(38.14550038.125500+=⨯+⨯=k k o A 令0=k ,得膜的最薄厚度为996oA .当k 为其他整数倍时,也都满足要求.10-8 当牛顿环装置中的透镜与玻璃之间的空间充以液体时,第10个亮环的直径由d 1=1.40×10-2m 变为d 2=1.27×10-2 m ,求液体的折射率. 解: 由牛顿环明环公式2)12(21λR k D r -==空 nR k D r 2)12(22λ-==液 两式相除得n D D =21,即22.161.196.12221≈==D D n10-9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可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当M 1移动距离为0.322 mm 时,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数为1024条,求所用单色光的波长. 解: 由 2λNd ∆=∆得 102410322.0223-⨯⨯=∆∆=N d λ 710289.6-⨯=m 6289=oA10-10 什么叫半波带?单缝衍射中怎样划分半波带?对应于单缝衍射第3级明条纹和第4级暗条纹,单缝处波面各可分成几个半波带?答:半波带由单缝A 、B 首尾两点向ϕ方向发出的衍射线的光程差用2λ来划分.对应于第3级明纹和第4级暗纹,单缝处波面可分成7个和8个半波带.∵由272)132(2)12(sin λλλϕ⨯=+⨯=+=k a284sin λλϕ⨯==a10-11 若以白光垂直入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将会有不同的衍射角.问(1)零级明条纹能否分开不同波长的光?(2)在可见光中哪种颜色的光衍射角最大?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解:(1)零级明纹不会分开不同波长的光.因为各种波长的光在零级明纹处均各自相干加强. (2)可见光中红光的衍射角最大,因为由λϕk b a =+sin )(,对同一k 值,衍射角λϕ∞.10-12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3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2级明条纹位置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明纹公式为)12(sin +=k a ϕ2λ 当6000=λoA 时,2=kx λλ=时,3=k重合时ϕ角相同,所以有)132(26000)122(sin +⨯=+⨯=ϕa 2x λ 得 4286600075=⨯=x λoA10-13 用橙黄色的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宽为a =0.60 mm 的单缝,缝后凸透镜的焦距f =40.0 cm ,观察屏幕上形成的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1.40 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处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面可分成几个半波带?解:(1)由于P 点是明纹,故有2)12(sin λϕ+=k a ,⋅⋅⋅=3,2,1k由ϕϕsin tan 105.34004.13≈=⨯==-f x 故3105.3126.0212sin 2-⨯⨯+⨯=+=k k a ϕλ3102.4121-⨯⨯+=k mm 当 3=k ,得60003=λoA4=k ,得47004=λoA(2)若60003=λoA ,则P 点是第3级明纹; 若47004=λoA ,则P 点是第4级明纹. (3)由2)12(sin λϕ+=k a 可知,当3=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712=+k 个半波带; 当4=k 时,单缝处的波面可分成912=+k 个半波带.10-14 用λ=590nm 的钠黄光垂直入射到每毫米有500条刻痕的光栅上,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解:5001=+b a mm 3100.2-⨯= mm 4100.2-⨯=oA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max k 对应的2πϕ=,所以有39.35900100.24max ≈⨯=+=λba k ,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10-15 波长λ=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光栅上,第2、3级明条纹分别出现在sin φ=0.20与sin φ=0.30处,第4级缺级.求:(1)光栅常数;(2)光栅上狭缝的宽度;(3)在009090ϕ>>-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解:(1)由λϕk b a =+sin )(式对应于20.0sin 1=ϕ与30.0sin 2=ϕ处满足:101060002)(20.0-⨯⨯=+b a 101060003)(30.0-⨯⨯=+b a得 6100.6-⨯=+b a m(2)因第四级缺级,故此须同时满足λϕk b a =+sin )( λϕk a '=sin解得 k k ba a '⨯='+=-6105.14取1='k ,得光栅狭缝的最小宽度为6105.1-⨯m (3)由λϕk b a =+sin )(λϕsin )(b a k +=当2πϕ=,对应max k k =∴ 10106000100.6106max =⨯⨯=+=--λba k 因4±,8±缺级,所以在︒︒<<-9090ϕ范围内实际呈现的全部级数为9,7,6,5,3,2,1,0±±±±±±±=k 共15条明条纹(10±=k 在︒±=90k 处看不到).10-16 使自然光通过两个偏振化方向夹角为60°的偏振片时,透射光强为I 1,今在这两个偏振片之间再插入一偏振片,它的偏振化方向与前两个偏振片均成30°,问此时透射光强I 与I 1之比为多少? 解:由马吕斯定律ο20160cos 2I I =80I = 32930cos 30cos 20ο2ο20I I I ==∴25.2491==I I10-17 一束自然光从空气入射到折射率为1.40的液体表面上,其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试求:(1)入射角等于多少?(2)折射角为多少? 解:(1),140.1tan 0=i ∴'ο02854=i (2) 'ο0ο323590=-=i y10-18 利用布儒斯特定律怎样测定不透明介质的折射率?若测得釉质在空气中的起偏振角为58°,求釉质的折射率. 解:由158tan οn=,故60.1=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光强为
0
1 2
0
线偏振光通过偏振后最大光强
最小光强为零。由题可知
0 0 1 0 5
得 40
所以
0 20 1 2
第十章 机械振动与波
大学基础物理教程
11-18 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中,以钠黄光为光源. λ=589.0nm,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1)若 缝宽为0.10mm,问第1级极小出现在多大的角度 上?(2)若要使第1级极小出现在0.50°的方向上, 则缝宽应多大 ?
解 (1)夫琅禾费单缝衍射的暗纹条件
a sin k, k 1,2,3,
n2
由题意知最大k=8.5,所以
e k 8.5 589.3 1670nm
2n 2 1.5
大学基础物理教程
e n1 SiO 2
Si
第十章 机械振动与波
x Acos(t )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大学基础物理教程
11-16某种单色光平行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单缝宽 a=0.15mm. 缝后放一个焦距f=400mm的凸透镜,在 透镜的焦平面上,测得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3 级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8.0mm,求入射光的波长。
解:根据单缝衍射的暗纹条件
a sin k (k 1,2,)
sin tan x ,
f
x k f ,
a
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3级暗条纹对应的k应取3
x 6 f
a
a x 0.15103 8103 m 500nm
6f
6 400103
第十章 机械振动与波
x Acos(t )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d
d x 0.20 103 6.0103 m 600 nm
Dk
1.0 2
(2)当 600nm 时,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
x D 1.0 600 109 m 3.0mm
d 0.2 103
第十章 机械振动与波
x Acos(t )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大学基础物理教程
11-14 如图所示,制造半导体元件时,常常要精确测 定硅片上二氧化硅薄膜的厚度,这时可把二氧化 硅薄膜的一部分腐蚀掉,使其形成劈尖,利用等 厚条纹测出其厚度。 已知Si的折射率为3.42,SiO2 的折射率为1.5,入射光波长为589.3nm,观察到 8.5条明纹. 问SiO2薄膜的厚度e是多少?
解:相邻两明纹或暗纹对应的
薄膜的厚度差为:
n2
e
2n
因有8.5条明纹,所以
e N 8.5 589.3 1670nm
2n 21.5
第十章 机械振动与波
e n1 SiO 2
Si
x Acos(t )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解法2:
解:两界面反射光均有半波损 失,明纹条件是
2ne k (k 1,2,)
由题知 λ=589.0nm,第1级极小时k=1,a=0.1mm. 589.0109 rad 5.89103 rad
a 0.10103
(2) k=1,θ=0.5°时,
a sin
0.0675mm
第十章 机械振动与波
x Acos(t )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大学基础物理教程
11-20 一束光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混合而成,当它通 过一偏振片时发现透射光的强度取决于偏振片的 取向,其强度可以变化5倍,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 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度的几分之几?
x Acos(t ) 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学课件
大学基础物理教程
11-11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双缝间距d=0.20mm, 缝到 屏的距离D=1.0m,试求:(1)若第2级明条纹离 屏中心的距离为6.0mm,所用单色光的波长;(2) 相邻两明条纹间的距离。
解(:1)根据双缝干涉明纹的条件
x D k, k 0,1,2, ,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