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之恋

合集下载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梧桐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吴承恩的一部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李杨与梧桐雨的爱情悲剧,展现出了一段纯真而悲壮的爱情故事。

李杨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她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家境贫寒,但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深受镇上人民的喜爱。

梧桐雨则是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青年,他英俊潇洒,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的追捧。

两人的相遇是一个机缘巧合,他们的爱情也是在曲折离合中绽放。

小说中描述了李杨和梧桐雨的初遇,他们在一次春天的午后相遇于镇上的小溪边。

梧桐雨正在画画,李杨在一旁凝望,梧桐雨的举手投足之间令她心动不已。

两人迅速陷入了相互喜欢的状态,梧桐雨对李杨的专注和真诚打动了她,而李杨的纯洁和善良也让梧桐雨为之倾心。

他们的爱情如同春日里的细雨,轻柔细腻,让人心驰神往。

就在两人陷入热恋时,一场意外打破了他们的美好。

李杨的父亲病倒在家里,家里本就拮据的情况变得更加困难。

面对家庭的状况,李杨的心沉入了谷底,她感到无助和迷茫。

梧桐雨得知了她的遭遇,他决心要帮助李杨度过难关。

他用自己的积蓄帮助了李杨的家庭度过了难关,救了她一家的困境。

李杨感到非常感激,她深爱着梧桐雨,决心要和他一起度过余生。

两人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牢固和深厚。

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梧桐雨的家庭强烈反对他和李杨在一起,认为李杨是一个贫穷的姑娘,不配和他在一起。

梧桐雨面对家人的反对和压力,他感到了彷徨和矛盾。

他爱李杨,却又无法违背家人的意愿。

经过艰难的挣扎和决定,梧桐雨最终选择了放弃和李杨的爱情。

他离开了小镇,去了遥远的城市,他们的爱情也因此宣告了结束。

李杨深爱着梧桐雨,对他的离去感到绝望和痛苦,她辗转反侧,每日只有对着窗外发呆,她怀念他,梧桐雨对她的关怀和爱护,她无法忘怀他。

她百般追寻,最终终日痴痴相思。

她的爱情成为了一场不幸的悲剧,她在梧桐雨的离去后,一直无法释怀,无法走出爱情的阴影。

《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爱情和命运的反思。

浅析洪升《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浅析洪升《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浅析洪昇《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作者:魏怡丹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8期◆摘要: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历代作家笔下各有说辞,洪昇结合前人经验和个人体悟,为这段千古爱情注入了独特的艺术内涵。

本文从“至情”思想、宫廷爱情的局限性、李杨爱情的现代性特征这三个角度简析《长生殿》的爱情内涵,以期为探寻作者的创作主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生殿》;爱情《长生殿》中描绘的李杨爱情,是古代帝妃之恋的经典文本。

洪昇充分借鉴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和元代白朴《梧桐雨》等相关史料,将唯美悲戚的爱情注入到严肃的历史事实中,使《长生殿》一举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也成为了浩瀚文学烟海中的一个亘古弥新的主题。

一、“至情”思想與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长生殿》在情感思想上闪光点,突出反映在洪昇对于“情”的理解及其表现上。

洪昇在第一出《传概》【满江红】词中写道:“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万里何愁南北共,两心那论生和死。

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

看忠臣子孝,总由情至。

”可见洪昇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是一个复杂的内涵,他既要赞美生死不渝、“精诚不散”的男女之情,又要颂扬“感金石,回天地。

昭白日,垂青史”的忠臣孝子之情,并将这两个层面的“情”有机地融合起来。

于是,“情”在《长生殿》中便获得了抽象意义上的提升,男女之情与伦理道德融合为一种泛情化的色彩,而这正是洪昇作为的“情至”理想。

二、宫廷爱情的局限性(一)残酷性杨贵妃入宫后得到的第一个反响,就是“六宫未见一时愁,齐立金阶偷眼望。

”仅一个“偷望眼”便生动勾勒出宫女掩饰不及的羡慕与嫉妒。

他人得宠升位时,她们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消耗自己的青春与生面,如元稹《行宫》所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也描写了后宫女子痛苦、悲凉的处境。

作者对宫女们神态的描写,正为日后宫廷中的种种争风吃醋、明暗夺宠埋下伏笔。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一段爱情上演了人间爱情的传奇,后人沿着这条红线永远的追踪下去……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

《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①,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

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

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

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还有《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长恨歌》写作之初,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

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

李杨爱情故事盛传不衰的原因分析

李杨爱情故事盛传不衰的原因分析

李杨爱情故事盛传不衰的原因分析一.关于李杨之爱情李杨帝妃之间的爱情是经典的,具有传奇性的,他们的流传首先是在民间,这足以说明他们的爱情是大家公认的,确实存在,是作为真挚爱情的代表而备受关注的。

李杨之间的爱情是自由的。

本来在封建社会,爱情的自由是很难得到的,必须合乎礼教才会被应允和承认。

当爱情的主人公是封建阶级里最高统治者的时候,这样的自由更是难以企及。

李杨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代表着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至上、至纯、至高道德的化身,但是他们却突破礼教,甚至不顾当时公媳伦理关系的束缚,只为他们的一见倾心,真心相爱。

虽然这种自由给他们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但是追求自由的过程却是伟大的、振奋人心的、令世人佩服的。

李杨之间的爱情是专一的。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长恨歌》)皇帝不是一般的人,他在一个国家中拥有极大的权力,在私生活方面,也拥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特权,占有为数众多的性奴隶——后宫等级分明的大批宫女。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能够对杨玉环“三千宠爱于一身”,玄宗的专一真的是可圈可点了。

后宫佳丽虽然三千,但是这些人中又有多少是真正为了爱情而走进皇宫的呢?又有多少人欣赏了皇帝的才情呢?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貌打动着玄宗,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对音乐的喜爱。

在封闭的深宫大院里,能寻找到这样一个知己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论时间怎么流逝,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音乐始终成为他们的共趣,他们也因为这同样的爱好,从此牵扯在了一起,彼此依赖,彼此交心。

这种心灵上的相通,是他们专情的基础。

二.白居易之悲情一提起李杨爱情,大家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长恨歌》。

《长恨歌》在传播李杨爱情上,确实是功劳不小。

那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长恨歌》的创作缘由,陈鸿在《长恨歌传》中给了相关的提示。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当时白居易刚从校书郎调至今陕西周至做县尉。

大学语文《长恨歌》

大学语文《长恨歌》

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白居易生平‎: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能辨声‎韵,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二十九岁中‎进士,四十四岁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官终刑部尚‎书。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在文学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诗人:白居易、元稹等•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李杨之恋: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璬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四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法号“太真”,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李杨爱情在这两部作品中所表现的题材内容

李杨爱情在这两部作品中所表现的题材内容

(一)李杨爱情在这‎两部作品中所‎表现的题材内‎容。

两部作品都写‎的是李杨爱情‎,但两部作品的‎侧重点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梧桐雨》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批‎判李杨之恋,感慨历史兴亡‎。

《长生殿》主要从爱情的‎角度歌颂李杨‎之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为了表达各自‎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在细节‎上做了多处改‎动。

《梧桐雨》中赦免安禄山‎和重用安禄山‎的是唐明皇自‎己,而且让他做杨‎贵妃的义子,杨国忠和张九‎龄劝谏,他不听,封了安禄山为‎渔阳节度使。

《长生殿》中则写成,安禄山向杨国‎忠行贿,杨国忠从中活‎动才赦免了他‎,并没有贵妃收‎为义子的情节‎。

关于杨贵妃的‎来历,《梧桐雨》写她是寿王的‎妃子,先命为女道士‎,后册为贵妃。

《长生殿》把他写成一个‎宫女,明皇一见就册‎封为贵妃。

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关系‎,《梧桐雨》写他们私通,而《长生殿》中安禄山与杨‎贵妃并无瓜葛‎。

关于安禄山造‎反的原因,《梧桐雨》点名他“光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

《长生殿》中则写成与杨‎国忠矛盾尖锐‎,杨国忠激他反‎叛。

(《长生殿》/(清)洪升著;翁敏华陈劲松/评点.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6)关于杨贵妃被‎杀死之前的表‎现,《梧桐雨》写她哀求唐明‎皇救她,在被迫佛堂自‎尽时还说:“陛下好下的也‎”。

有埋怨之词。

《长生殿》中杨贵妃知道‎事情不偕时就‎请他赐死,死前还嘱咐高‎力士好好照顾‎皇帝,毫无怨言。

《梧桐雨》写杨贵妃死后‎明皇的思念只‎是对真容痛苦‎、梦会;而《长生殿》则有《闻铃》、《哭像》、《见月》、《改葬》、《雨梦》、《觅魂》、《继情》、《重圆》。

《梧桐雨》的主题是兼具‎爱情和时政,但重点在批判‎李杨爱情,感慨历史兴亡‎上。

《梧桐雨》的重点在政治‎上,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叹,而《长生殿》的爱情,寄寓作者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二)《长生殿》与《梧桐雨》比较,剖析《长生殿》中作者所表达‎的李杨爱情观‎。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回结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回结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一段爱情上演了人间爱情的传奇,后人沿着这条红线永远的追踪下去……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

《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①,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

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

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

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还有《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长恨歌》写作之初,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

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

李杨爱情的悲剧

李杨爱情的悲剧

李杨爱情的悲剧李杨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在流传。

李杨之间的爱情似乎是早已经注定以悲剧结尾,在政治江山面前,真的有真正的爱情吗?唐玄宗是一个重色的人,杨贵妃曾是唐玄宗的儿媳妇,但是在一次洗温泉的过程中,唐玄宗无意间见到杨贵妃,被她的美所震撼,于是乎,让她做了自己的妻子。

这放在当今的社会上,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可唐玄宗为了美色,仍是封她做了自己的妃子。

杨贵妃一进宫,皇上便对他宠爱万分,后宫即使有美人儿三千人,皇上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足以见得唐玄宗对她的宠爱,就连她的家人也得到皇上的恩宠。

从此民间出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现象。

可即使是这样,唐玄宗真的对杨玉环就是真爱了吗?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

在逃亡的过程中,唐玄宗被迫下令让玉环自杀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所以就这样,在马鬼坡这对恋人生死相隔。

就像李商隐所说“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还不如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我觉得李杨的爱情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自古以来,君王重色无情,江山至上。

他们生来便有一种使命,保卫江山。

所以自古有句话叫,红颜祸水。

李杨的关系必然会导致朝廷内外的谴责,他们认为唐玄宗从开始的励精图治到其后奢侈淫乐的性习相远,完全由杨贵妃所致。

所以他们的爱情是不被人看好的,且具有政治色彩。

这样的爱情,本身就有很多身不由己,就像唐玄宗纵使不想杀她,也会迫于政治,臣子的压力而不得不杀她。

有人说唐玄宗自私,虚伪无情,我却不那么认为,作为天子,本来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虽说万人之上,其实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衷不得已。

为了大局而放弃自己的妃子,在我看来是件正确的事,但对于李杨来说,这便是他们的悲剧了。

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

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 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 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 诗,‘居’天下何难!”
沉鱼落雁 羞花闭月
貂 禅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 禅午夜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清风吹来,一 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正好王允瞧见。 王允为了夸奖他的女儿是如何的漂亮,逢人 便说,我的女儿与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 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禅就被人们称 为“闭月”。传说貂禅降生人世,三年间当 地桃杏花开即凋,集桃花杏花之灵气,身姿 俏美,细耳碧环,国色天香,具有倾国倾城 之貌。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 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 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 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 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 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 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 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 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 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 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 别离》中。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 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 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 朋好友都来祝贺。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 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 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 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白居易笑着 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众人 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 居易一时无对。”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李白给杨玉环写的诗

李白给杨玉环写的诗

李白给杨玉环写的诗导语:李白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关于四代美人之一的杨玉环。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白给美人杨玉环写的诗,欢迎阅读!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释读你华丽的衣裳如天上的云彩;你俏丽的容颜如初开的牡丹春风煦煦,轻轻地抚摩着精巧的栏杆;牡丹含露,分外娇艳她不是人间的佳丽,是天上的仙女,在明月之下,翩翩起舞,让人惊艳。

猜读不管是杨贵妃的衣裳美如云霓,容貌胜似牡丹;还是云彩、牡丹钦倾于杨的俏丽,愿裁剪为衣,慕为其容。

总之,杨贵妃俏丽惊人,不用置疑皇恩浩荡,雨露滋润,三千宠幸集于一身,贵妃之美可想而知,这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这样的美人,当然是天上的仙子,人间自是没有这等尤物,这般绝色啊。

惋惜的是,因为她的超凡绝世,令很多佳丽花容失色,香魂凋零,成为她们前世今生乃至来生最大的遗憾和不幸!即便魂销香尘,千年轮回,她们仍在悲风苦雨中啜吟!。

一花独放万花皆悲,这就是现实!(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释读一枝红艳的牡丹,含着朝露,散着芳香,犹如云雨巫山的神女,纵是楚王朝思暮想,也只能徒劳地愁断柔肠。

试问问,汉宫粉黛何其多,谁又比她更美?就是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涂脂抹粉,换上新装,那也是白花工夫。

猜读带露的牡丹何其娇艳妩媚,朝阳里更是风情万种,煞是迷人那一枝,独傲群芳,艳丽无比人花相映,煞是动人就是楚王,也只能在梦中才得巫山云雨就是汉宫那以妩媚娇小名世的玲珑赵飞燕,着上新妆,也难比贵妃之美!对照的妙处在这里产生神力——使美者更美。

美到无以言喻的极至,欲正面写之,着实令写者犯难即使你李白贵为谪仙,也不例外“一枝红艳”,独自承沐皇帝的恩露,万花丛中一枝独秀,芳华绝世,艳压众美,倾国倾城,自在情理之中。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论《梧桐雨》中的李杨爱情悲剧1. 引言1.1 李杨的爱情悲剧梧桐雨》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杨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而闻名。

在小说中,李杨塑造了众多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爱情悲剧。

这些爱情悲剧既渗透着生活的真实与残酷,又充满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这些爱情悲剧,李杨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间情感的无常性,引发了读者对爱情、生命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李杨的爱情悲剧不仅触动人心,更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这些悲剧中,人物们面对着种种磨难和抉择,他们的爱情往往充满艰难和挣扎。

正是这些爱情悲剧的存在,让李杨的作品更加饱含人情味和生命力,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2. 正文2.1 情感丰富的李杨李杨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人,他对生活、对爱情都怀着一颗真挚的心。

在《梧桐雨》中,李杨的情感丰富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对梧桐雨中的景色有着独特的感悟,他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着这片雨中的美景,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敏感。

李杨的情感也深深扎根在他的爱情生活中。

他对青梅竹马的情感纠结让他饱受煎熬,他为爱情的抉择忧心忡忡,他在爱情的漩涡中挣扎。

李杨的情感如同梧桐雨般细腻柔情,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他的情感丰富不仅体现在他的爱情经历中,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中。

李杨的情感丰富,让《梧桐雨》这部作品充满了温情和动人之处,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他的爱情悲剧中蕴含的深刻触动。

2.2 梧桐雨中的爱情纠葛:《梧桐雨》中的爱情纠葛主要围绕着李杨与两位女主角之间的复杂情感展开。

在小说中,李杨与初恋女友芳儿和后来的妻子琴儿之间的感情纠葛让人动容。

李杨与芳儿之间的初恋情感是纯真而深刻的。

他们在梧桐树下相遇,彼此倾心。

由于家庭原因和外部压力,两人最终无法在一起,李杨不得不与芳儿分离,这种情感的坎坷令人唏嘘。

李杨与琴儿之间的爱情故事更加曲折。

琴儿是李杨的同窗好友,两人相知相惜。

古代文学作品中历代李杨爱情故事演绎

古代文学作品中历代李杨爱情故事演绎

古代文学作品中历代李杨爱情故事演绎引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代李杨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学中的一大经典题材。

李白和杨贵妃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

然而,除了李白和杨贵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历代李杨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描绘了不同时期的爱情曲折和悲欢离合。

本文将重点探讨唐代以后历代李杨爱情故事的演绎。

李贺与杨炯:唐代的爱情传奇唐代文学中的李杨爱情故事并不以李白和杨贵妃为独有。

李贺与杨炯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李贺是文士出身,而杨炯是一位武将。

他们两人一见钟情,然而由于两人阶级差异和时代背景的限制,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悲剧。

他们的故事在《李贺传》中被细致地描绘,堪称唐代悲情爱情的杰作。

李贺的背景故事李贺的才华出众,他是一位文采飞扬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和不羁的风格,深受士人们的喜爱。

然而,他出身贫寒,家庭并不显赫,因此他在社会地位上与杨炯这样的武将存在明显的差距。

杨炯的背景故事杨炯是一位勇武善战的将军,他在战场上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曾多次征战边疆,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然而,他也深受文人们的爱戴,因为他痴情而有诗意的爱情观念。

李贺与杨炯的相遇与爱情李贺和杨炯相遇于一次宴会上,他们对彼此的才华和气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开始了一段暗地里的交往,互赠诗章和情书,他们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深。

爱情的阻碍和悲剧结局然而,李贺和杨炯的爱情遭到了阶级和家族的阻碍。

他们的亲人和朋友都不看好他们的关系,认为他们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成为一对合适的夫妻。

最终,经过一系列波折和磨难,他们的爱情以悲剧收场,他们被迫分离,无法在一起。

李清照与杨亿:宋代的才女与书生之恋在宋代,李清照和杨亿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李清照是一位才女,她的词作传世,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杨亿是一位文士,他聪明才智,深得李清照的喜爱。

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的才华与美貌李清照的才华横溢,她的词作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浅析《长恨歌传》

浅析《长恨歌传》

浅析《长恨歌传》中李杨的不伦之恋摘要:唐代是我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尤其是繁华似锦的开元时期更是达到了我国古代的一个高峰,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到了晚年的唐玄宗却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心,追求享乐奢华的安逸生活。

这个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千古帝王,不仅给唐代的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政治上,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唐代逐渐衰退,江河日下。

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美人”与“江山”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关注。

关键词:不伦之恋钗钿情缘遗恨之情李杨的爱情故事从唐代中期开始便在社会各阶层广泛的传播。

李杨的爱情故事不仅是文人议论的话题,也是坊间百姓“八卦”的热点,诗人将之入诗,剧作家将之入戏,小说家将之入文,或讽或颂,莫衷一是。

《长恨歌传》是中唐时期的陈鸿所作。

此传先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

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

文章最后说“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作者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进行了否定,寓有劝诫讽喻之意。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以下李杨之间的不伦之恋。

一、天生丽质,始承新欢——牡丹花的绽放开元中前期,唐朝集政治清明,经济富庶,文化发达,国泰民安。

这时在位的唐玄宗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期,唐朝在他的手中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他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到了开元末年天宝初的时候,唐玄宗便不再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了。

他疏于政务倦于万机,把政事悉数委于宰相李林甫,安享他的太平盛世。

玄宗之前喜欢的元献皇后和武惠妃相继去世,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六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伎女”,但唐玄宗却每一个能看到眼里,因此唐玄宗在精神上也缺少了寄托,直到杨贵妃的出现才使他龙心大悦。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
李杨爱情是一段世人瞩目的恋情,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歌歌颂他们的深情和真挚。

然而,我们不能满足于历史的传说,而是应通过诗歌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深情。

《李杨情歌》
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
杨贵妃的舞姿美如月光,
唐明皇的宠幸让家族兴起,
杨玉环成为天下人羡慕的对象。

李杨两人在相知相爱中,
他们的爱情如歌如梦,
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爱是真的,
他们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最美的篇章。

我听着《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剧曲,
深深被李杨爱情的故事打动,
安史之乱让他们分开,
唐玄宗失去了最爱的人,
但他们的爱情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无论时光怎样流逝,
李杨爱情的故事,
都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古代文学作品中历代李杨爱情故事演绎

古代文学作品中历代李杨爱情故事演绎

红颜无常,爱情永恒——古代文学中历代李
杨爱情故事演绎
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传奇的爱情故事之一,不管是李白与杨贵妃的相爱相杀还是李清照与杨凌的爱恋悲欢离合,
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唐朝,李白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

在史书和文
学作品中,杨贵妃尤为美丽,而李白则是才华出众。

两人经过短暂相
识后,陷入了甜蜜的爱情中。

可是,这种美好的感情并没有得到皇帝
的认同,最终以杨贵妃被害而告终。

李清照和杨凌的爱情则发生在宋朝。

李清照和杨凌都是文学家,
两人之间自然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段爱情彻
底无疾而终。

李清照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如梦令》,表达了她对杨凌
的爱意,而杨凌也用《钗头凤·世情薄》来回应她的感情。

可以看出,历代李杨之间的爱情在不断地重现,从唐朝到宋朝,
从诗词歌赋到小说传说,青史留名成为了千古佳话。

我们从中可以看
到古代爱情片段的繁荣,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演变。

古代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短暂的爱情,更代表了一
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

我们应该珍视这些爱情故事,并从中汲取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注入新的力量。

年龄相差很大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真有爱情吗

年龄相差很大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真有爱情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年龄相差很大的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真有爱情吗导语:李隆基之恋并不怎样,杨玉环之恋又当如何?这就更好说了,只要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即可:李比杨大了33岁有多。

天宝四年(745年),杨晋封贵妃时...李隆基之恋并不怎样,杨玉环之恋又当如何?这就更好说了,只要大家明白一个问题即可:李比杨大了33岁有多。

天宝四年(745年),杨晋封贵妃时,只有27岁,李已60出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甲老人”。

叫一个风华正茂的美妇,去为秋多春少的糟老头子神魂颠倒,岂不强人所难?二人之间的鸿沟,不是说一句“年龄不成问题”就可以消除的。

这话题常说常新,不妨再费些口舌。

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之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之后,就在世人的感觉中得到了极度升华,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坚贞专一”、“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悲恸千古,好像真有这回事。

遗憾的是,《长恨歌》毕竟是诗,容量有限,情感发展过程得不到充分展示。

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是承前启后之作,暂时不去说它。

到了《长生殿》里,才算是精雕细刻,洪?竭尽缱绻,将二人曲折而执着的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几乎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

正是有了这几部大作,李杨之恋才被完全定下调来,此后凡是说二人“坏话”的作品,都很难被世人接受。

直到近年的肥皂剧里,为了提高收视率,李杨之恋依然不断受到讴歌。

然而,不管写得多么感人,从《长恨歌》到《长生殿》,李杨之恋都只是“艺术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与它的关系,有点像股市上说的“借壳上市”,只因白、洪等高手善于运作,包装得好,才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跟庄资金源源不断涌来。

真实的李杨之恋中,“不良资产”实在太多,没那么感人!生活常识分享。

从李杨题材看中晚唐诗人潜意识里的自卑心理

从李杨题材看中晚唐诗人潜意识里的自卑心理

辛辣讽 刺或 对李 杨 爱 情 的 深切 同情 。无 论 是 讽 刺还 是 同情 ,这 两 唐玄 宗形 象来 突 出其 身 居 高位 却 有 情 有 义 。对 于 这样 一 位 有 情 有 种创作 心理 或创 作动 机都 很 明 显 地 通 过诗 词 含 义传 达 给 读 者 。所 义 的君王 ,张祜 是 既 瞻 仰 又羡 慕 的 ,他 羡 慕盛 唐 文 人拥 有 一 位 如 以 ,历 来学 者在 研究 中晚唐 诗 人 书 写 李 杨 题 材 时 就 都 主要 围绕 着 此重 情重 义 的君王 ,同时也 非 常希 望 遇 到 一 位 能 够 赏识 自己 的君 政治讽 刺说 和爱 情 同情说 这 两 种 观 点 。关 于 中 晚 唐 诗人 创 作 心理 王 。这就 要联 系 其生 平 经 历 了 ,张 祜 性情 孤僻 ,放 纵 不 拘 ,因而 中的潜 意识 ,学 界很 少有 人 注 意 到 。这种 潜 意 识 里 的 自卑 心理 跟 仕途 不顺 ,屡 受荐 却 不 被 重视 ,因此 他 的 诗歌 表 现 了 唐玄 宗 失 去 时代背 景 和个人 经历 有关 ,同时 也 通 过 讽 刺 和 同情 这 两种 表 层 意 知 己 的寂 寞 ,其实 也 流 露 了 自己不 被 看重 、任 人 舍 弃 的孤 苦 自卑
中图分 类号 :1 2 0 6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5 8 3 2( 2 0 1 7)0 2—0 0 5 7—0 2
李 杨故 事在 唐代 是 家 喻 户 晓 的历 史 ,同 时也 是 诗 人 们热 衷 的 据王 拾遗 考证 ,白居 易 在贞 元 年 问 曾与 一 位 叫 “ 湘 灵 ” 女 子 感 情 创 作题 材 。整个 唐代 就 有 六 十 多 位诗 人 书 写 过 李杨 ,其 中 的名 家 极深 ,但 由于 “ 诗 人 囿 于封 建 礼 教 ,未 能 向母 亲 说 明 ,所 以与 湘 就 包括 李 白 、杜 甫 、 自居 易 、李 贺 、杜牧 、李 商 隐 等 。 当然 由于 灵 只得忍 痛分 手 。 ” 因此 ,自居 易写 《 长恨歌 》 寄托 了 自己的 “ 长 历 史 阶段过 渡 的原 因 ,其 中大部 分 还 是 中晚唐 诗人 。对 比盛 唐 诗 恨 ” 。本来众 人 皆知李 杨之 恋为 不伦 之恋 而 加 以讽刺 ,但 白居 易 的 人 作 为同 时代经 历者 以及唐 以后 的 历代 诗人 们 作 为远 距 离追 忆 者 , 《 长恨 歌》 却 故意 省略 了这一 较不 堪 的历 史 事实 ,因为他 感受 到了 中晚唐 诗人 在时 间上距 离 李 杨 这 一 历 史事 实不 远 不 近 ,所 以在 书 李杨 不顾世 俗 眼光而 纵情 相 爱 的 那 种 勇 气 。对 比李 杨 挑 战 世 俗 的 写 这一 题材 故事 时的创 作 心 理 是 具有 时代 特 殊 性 的。而 这 种 特 殊 爱 , 白居 易不仅 感 伤 自己 的那 份 爱是 多么 的卑 微 ,甚 至 对 自 己无 的创作 心理 即 指 中晚 唐 诗 人 在 书 写 李 杨 故 事 时 潜 意 识 里 隐 藏 着 法勇 敢去 守护住 这份 卑微 的爱 情 的这 一 懦 弱行 为感 到 自卑 。与 唐

杨玉环李隆基生死之恋

杨玉环李隆基生死之恋

这人,是时光那头的杨家小女。

因了她,李唐天下多了几分情味,长安古城也多了些引人回望的景色。

关于她,历史上一直笺释纷如,尤其她与李隆基的情事,更是被溢美成千古绝唱。

不管历史经过怎样地雨打苔侵,在李唐江山的残山瘦水旁,她始终是岸花、樯燕,鲜活生动。

而我,总想在城高云密的历史厚卷里,以一个烟火女人的心,去倾听宫墙柳下,她真实的内心。

虽然,正史、野史和天下文墨都说她得尽了万千宠爱。

更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把她的幸福,写得似秋水连天。

说她“一朝选在君王侧”便“春寒赐浴华清池”、“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尤其,写到她被逼赴死后,李隆基是如何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在世人看来,她生而为人,是值得的,不仅得了天子的心,还落了个青史留名,可谓名利、爱情、大权,尽收在纤纤素手之中。

这样的显赫,千年来让天下女人仰望。

以至于到今天,连东瀛明星山口百惠,都自称是她的后人。

可我在这些驳杂的光晕背后,感到有什么东西明显地腾越于真相之上。

那就是,杨家小女,其实只是历史衣袂上的半点落花,一滴清泪。

她的轻盈小步,在深宫里,走出的是垂杨暮鸦、松风寒的寂寞,是桃花之后乱红落的无奈。

抹去那些虚浮的高贵色彩,我看见,所谓李杨的生死之恋,不过是一个女子,被豪夺、被渎玩、被吞噬的凄凉际遇她哪里会真正地拥有幸福?唐初,其祖父被杀,十岁其父亲病故,此后,她便寄人篱下。

落花迎风的命运,在遇见李隆基儿子李瑁之后,才春风回暖。

她欣喜地嫁了,嫁给心爱的人,总算是嫁得琴瑟和鸣。

然而,61岁的公爹李隆基好色,居然悖弃伦常,想尽办法,将27岁的她据为己有。

她被生生地与挚爱的夫君拆散,成为一个老色鬼的玩物。

即使赐她一顶贵妃的凤冠,又哪里遮得住她心头的一腔幽怨?那些用妙笔书写李隆基杨玉环的“旷世恋情”的文人墨客,又哪里懂得她心里的疼痛与孤寂?我想,她的幸福,其实只是世人想像中的幸福,是被人提亮了颜色的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情可待成追忆
——论李杨之恋
一个是才艺精湛的帝王,一个是娇媚恃宠的妃子。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可以说感天地,泣鬼神,但是他们这段情却是世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他们不断的冲破的重重阻挠,而最终却不得不被现实的残酷所折服。

贵妃被缢死在马嵬坡,明皇日夜痛心疾首,比自己死了还难过。

后来的许许多多个日子,明皇痛切思念贵妃,梦里都在流痛苦的泪水。

诗人白居易为他们的真情所打动,写下了著名的长恨歌。

洋洋洒洒,气势恢弘,即使铁石心肠的人读了想必也会潸然泪下的吧。

作为一朝皇帝,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子,在最大程度上一定会满足对方的需求。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明皇对贵妃的宠爱,不惜累死几匹汗血宝马也要让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只因贵妃喜欢吃荔枝。

但女人的天性,又决定了杨贵妃忍受不了明皇的风流博爱,她一次次地和明皇赌气,而每一次基本都是明皇的百般宠爱哄她回心转意。

想想这真的很难得。

贵为一国皇帝,三宫六院,而事实却是“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能够想象到杨贵妃的娇媚动人,想象到她恃宠生骄的跋扈,想象到她因爱生妒的恼怒。

一个普通的百姓要为一日三餐而烦恼,要为衣食住行而担心,但却可以跟心爱之人白头到老,长相厮守,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而一个皇帝却需要担心每个百姓的生活是否美满,是否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他完全没有普通百姓的自由和洒脱。

除非他就是一个败国的皇帝,日日游戏后宫,否则就要时时忧虑国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唐明皇因为顾此失彼,结果导致安史之乱,人们把矛头指向了杨贵妃。

其实可能是人们责怪不了明皇,但又要发泄愤怒,于是就让明皇最心爱的妃子死掉,也算惩罚了明皇。

果然,明皇痛彻心肺,他虽然百般不舍,心在滴血,但他最终还是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在那个封建的时代,皇帝不专政,他的妃子似乎就成为了罪魁祸首,而贵妃又是女人中的极品,当然比一般的祸水更厉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兄弟位及人臣,并且依仗权势为所欲为,激起民愤。

正因为这样,最后她死了,才让人们大快人心,找到一个发泄的借口。

其实关于李杨之恋,两人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在那个时代,皇帝如此宠爱一个妃子是不被人接受的。

他们之间的爱情也是不被人理解和认可的,这就是他们之所以以“恨”而终的原因。

爱情本没有错,错的是这样神仙眷侣般的爱情出现在帝王与妃子之间,错的是社会,错的是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