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脉

合集下载

【推荐】何为脉体脉率脉形脉幅

【推荐】何为脉体脉率脉形脉幅

【推荐】何为脉体脉率脉形脉幅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

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

若每种脉象,都能从七要素入手,加以分解,并弄清影响这些要素变化的原因、机理,则有助于对各种脉象的掌握、理解和融汇贯通,不致有如坠五里云雾之感。

一、脉位脉位可分浮中沉三候。

脉何以浮?无非是气血搏击于外致脉浮。

气血何以搏击于外?常脉之浮,可因季节影响,阳气升发而脉浮。

病脉之浮,可因邪气的推荡,使气血鼓搏于外而脉浮。

如热盛所迫、或邪客于表而脉浮。

若正气虚弱,气血外越,亦可因虚而浮。

同为浮脉,一虚一实,以按之有力无力分之。

何以脉沉?常脉之沉,因于季节变化,阳气敛藏而脉沉。

病脉之沉,一可因气血虚衰,无力鼓荡而脉沉;一可因气血为邪所缚,不能畅达鼓荡而脉沉。

同为沉脉,一虚一实,以按之有力无力区别之。

二、脉体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

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

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

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

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

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三、脉力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

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

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

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

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四、脉率脉率有徐疾之别。

疾者,儿童为吉。

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

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

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五、脉律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

把脉入门新版

把脉入门新版

把脉入门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旳动脉,根据脉象,以理解疾病内在变化旳诊断措施。

把脉旳概念把脉是由动脉搏动旳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洁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构成旳。

脉象是中医辨证旳一种重要根据,对辨别疾病旳因素,推断疾病旳变化,辨认病情旳真假,判断疾病旳预后等,都具有重要旳临床意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穿全身,因此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尚未充足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变化。

把脉旳意义ﻫ脉象是脉动应指旳形象。

脉象旳产生与心脏旳波动,心气旳盛衰,脉道旳通利和气血旳盈亏直接有关。

因此,心、脉是形成脉象旳重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旳物质基础。

同步,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营不息,除心脏旳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旳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放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旳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营;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旳原动力。

故哪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旳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体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旳重要根据。

把脉旳部位临床重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旳腕后部分。

《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旳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简介。

脉诊独取寸口旳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

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旳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因此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旳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把脉旳措施ﻫ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

《素问。

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简述脉象的原理

简述脉象的原理

简述脉象的原理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以及阴阳平衡等信息,进而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

脉象的判断主要依据有脉率、脉别、脉度、脉形等指标。

脉搏是心脏舒缩将血液冲向动脉壁产生的波动,这种波动就是脉搏,通过触摸脉搏得到的感受就是脉象。

脉搏波是由心脏收缩和舒张产生的,波动形成脉搏。

脉搏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血液流经动脉的情况。

观察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血液循环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所以,通过触摸脉搏并观察脉搏的波动规律,可以得到脉象的信息。

脉象的判断主要依据有脉率、脉别、脉度和脉形等指标。

脉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通过触摸记录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次数即可得到。

正常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率较快一般表明阳痿。

脉别是指脉搏的力度和节律,通过触摸脉搏的力度和节律来感受。

脉别的变化与血气的盛衰、阴阳之辨、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

脉度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通过触摸脉搏的强度来感受。

脉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

脉形是指脉搏的形状和规律,通过触摸观察脉搏的形态和规律来确定。

脉形的变化与不同脏腑的功能和病理情况有关。

脉象的原理在于通过触摸脉搏、感受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从而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如心脏、肝脾、肾等脏腑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阴阳是否平衡等。

通过脉搏的触摸和观察,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通过触摸记录脉率、脉别、脉度和脉形等指标,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脉学

脉学

一、脉象的要素及平脉特征(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脉位——脉位:脉管的浅深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脉数——至数:脉搏的频率均匀度:脉动的节律脉形——脉宽:脉管的粗细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硬软程度脉势——脉力:脉搏的强弱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二、平脉平脉既正常脉象的特点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胃少为病”“无胃为死”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按指下之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平脉的特征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脉数:不快不慢,一息4-5至,节律一致脉形: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脉势:应指有力,不滑不涩三、常见病脉脉象及临床意义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脉象要素】浅【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

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

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
判断脉象的方法可以从脉势、脉形、脉率、脉位等几个方面进行。

1. 脉势:指诊脉时脉搏的强弱、流畅度等。

正常情况下,脉象较为和缓且力度适中。

过于有力的是实脉,虚弱无力的是虚脉。

2. 脉形:指脉搏跳动的形态,需观察脉搏的大小、软硬等。

如果脉管充盈、幅度较大,称为洪脉。

而脉管不太充盈、搏动的幅度也较小,则为细脉。

3. 脉率:即脉搏跳动的快慢。

正常的脉率是每分钟72-75次左右。

如果脉
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4. 脉位:指脉搏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

正常情况下,脉象在寸、关、尺三个位置的深浅程度适中。

如果脉象在某个位置过于深或浅,可能表明身体存在某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脉象时需要结合望、闻、问等措施,确诊后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同时,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判断脉象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摸诊、辨析来判断人体的脉搏变化,以达到辨病、定病、自我调节、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将脉搏视为人体内脏经络的反映,通过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寒热、浮沉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等情况。

下面将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内容。

一、观察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一步是观察脉象。

观察脉象可以通过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实施,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次数等变化。

脉象有弦脉、涩脉、滑脉、弱脉、濡脉、虚脉、实脉、长脉、洪脉、结脉等不同的类型。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二、摸诊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二步是摸诊脉象。

通过手指放在患者手腕上的动脉上,用力轻柔地按压,感受脉搏的力度、沉浮、速度等变化。

摸诊脉象有重多、浮滑、静捣、沉结等不同的类型。

摸诊脉象是中医脉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摸诊脉象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等状况。

三、辨析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三步是辨析脉象。

通过观察和摸诊脉象,可以将脉象归纳成不同的类型,进一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辨析脉象可以根据脉象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也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如果脉象偏沉、沉长且有力,可能与肾虚有关;如果脉象偏浮、浮滑且有力,可能与气虚有关。

通过辨析脉象,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分析脉象中医脉诊的第四步是分析脉象。

通过观察、摸诊和辨析脉象,可以对脉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增加对人体健康状况的了解。

分析脉象可以结合人体其他症状、舌诊、面诊等来进行,通过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人体的病症和病因。

例如,如果脉象偏快、滑敏,结合面色苍白和乏力的症状,可能与贫血有关;如果脉象偏缓、无力,结合面色萎黄和大便干燥的症状,可能与脾虚有关。

分析脉象是中医脉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准确判断人体的病症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

以下是《最新实用诊脉法》第七章的内容第七章,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脉诊的常用脉象,经历了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

历史表明,《脉经》以前,脉象名称很繁杂,多达数十种,一般没有严格的脉形规范。

如浮、沉、大、小、滑涩、细、迟、疾、代、钩、盛、躁、喘、数、弦、濡、弱、轻、虚、实、长、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等。

《脉经》成书时期,经古代医家筛选,脉诊的常用脉象定为二十六种。

即浮、沉、迟、数、滑、涩、长、短、洪、细、虚、实、弦、紧、缓、散、革、芤、微、濡、弱、伏、促、动、结、代。

这二十六种常用脉象都有一定的脉形规范,基本上可以概括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的相关方面。

这是脉诊形成完整体系和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

从《脉经》以后,历代医家都是沿用《脉经》流传下来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

近两千年以来,后人对二十六种脉象虽有补充,但总的看,都未超过《脉经》的水平。

因此,迄今为止,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仍以《脉经》为典则。

《脉经》的记载表明,在脉诊形成独立学科的历史时期,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常用脉象只有二十六种。

并且,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分别针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

这二十六种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基本上概括了对寸口脉进行诊察的相关方面。

如脉体大小、长短、至数、脉位、脉形、脉律、脉势、流利程度、间歇次数或非窦性心律的脉形等,所以,这二十六种脉象及其相兼脉,可以概括错综复杂的脉象,能够满足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需要。

然而,现已证实,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其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并未全部流传后世,其中,有些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了,有的已被误解。

由此导致,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革脉、动脉、代脉、散脉、微脉、缓脉等,这都是脉诊的常用脉象,但是,近代以来,这些脉象很少发挥作用,甚至很少有人再用这些脉象。

脉象知识点总结

脉象知识点总结

脉象知识点总结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指人体动脉搏动的感觉表现,其包括搏动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变化规律等多种信息。

在中医诊断中,主要关注患者的脉率、脉力、脉形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表里虚实、寒热虚实等病理情况,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照脉率的不同,可以分为濡数脉、芤数脉、数脉、弦数脉、迟数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阳虚、阴虚、实热、虚热等病理情况。

2、按照脉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沉弱脉、浮缓脉、细滑脉、弦紧脉、盛滑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血运行和充盈情况。

3、按照脉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虚、血虚、阳盛、阴盛等病理情况。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取脉部位:脉部位包括尺部、关部、神关部、尺泽部、尺卫部等,不同的脉部位与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

2、触诊方法:触诊脉搏时要用三指并拢,轻柔地触摸,力度均匀、稳定,以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3、脉象分析:触诊完脉搏后,要观察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等特征,然后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辨证论治的结论。

四、脉象与疾病的关系1、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中医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对气虚、气滞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阴阳状况,对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对肝气郁结、脾阳虚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脉象诊断的注意事项1、触诊脉搏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均匀,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2、在诊断脉象时,要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综合信息,做出全面准确的脉象判断。

3、对于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要对脉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因单一因素误读脉象。

六、脉象的诊断价值1、脉象对于了解疾病的病情、病机、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中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脉象。

【1】一般而言,脉来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属于平脉。

而常人的脉又会随着时令、年龄、性别、体力、生活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由于这些都是因为季节而有的脉象变化,因此并不属于病况,所以称为「平脉」。

年老人脉较快且硬,成年人脉较慢而柔,小儿脉更快;男子脉较慢,女子脉较快,这是因男女老幼不同而有的脉象差异;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脉多大而有力,经常用脑的人,脉细且无力。

在运动后、饮酒、洗浴、激动之后,脉会较快。

相反地,安静或睡眠时,脉会较慢,这是因生活起居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平脉。

大体而言,这些脉象的变动,只是会稍微地变化,与正常的脉象并不会有太大出入。

在切脉时,必须把握「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

如果超过了这些范围,又出现了其它的病象时,就属于病脉。

◎病脉与「平脉」相出入时,就称为「病脉」。

古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写出不同的脉象与主病。

在临症上,言二十八种脉象,很少只见一种脉象,通常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

为了便于记忆,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大类,并且以浮、沈、迟、数、细、大、短、长八脉为纲,分别叙述各种脉象与主病。

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是指用轻的指力,就可以得到脉象,虽然彰明易见,但是重按反而不见。

它的主病,是表症、阳症与腑病。

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又包括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

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主要是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主要是气血虚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主病为失血;脉象浮而散乱的是散脉,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细软的是濡脉,主要为阳虚有湿。

二十四脉简介

二十四脉简介

二十四脉简介目录•1拼音•2注解•3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二十四脉1拼音èr shí sì mài2注解二十四脉指常见的二十四种脉象。

《脉经》载述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二十四种脉象的形状,称为“二十四脉。

”后世增入濡、短、长、牢、疾五脉并减去软脉,称为“二十八脉”[1]。

3参考资料1.^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古籍中的二十四脉•《景岳全书》:[卷之六道集脉神章(下)]附诸家脉义者六淫外袭,七情内伤,则脏腑不和,营卫乖谬,而二十四脉之名状,层出而叠见矣。

是故风寒暑湿燥火,此六淫...•《脉诀乳海》:[卷五]论脉诀合河图洛书为阴。

其数偶。

复有九道之脉。

以配八卦九宫。

共成二十四脉。

以配二十四气。

其意盖亦深且远矣。

而说者有谓二...•《脉诀刊误》:[附录怪脉]矫世惑脉论或六淫外袭。

七情内伤。

则脏腑不和。

营卫乖谬。

而二十四脉之名状。

层出而叠见矣。

是故风寒暑湿燥火。

此六淫...•《察病指南》:[卷中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九道脉余日也。

代为五脏气绝之脉。

)上前七表八里九道共二十四脉。

按诸家脉书皆二十四脉。

互有少异。

但无濡牢长短...•《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五章·伤寒诊法]第八节·察新久恶多寡。

二便滑涩有无。

脉之三部九候。

何候独异。

二十四脉中。

何脉独见。

何脉兼见。

其症或内伤。

或外感。

或...•更多古籍中的二十四脉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含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沿革】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首用脉法诊断疾病;脉法具体记载于《黄帝内经》;脉法实践者是东汉张仲景;脉学专著创始者是西晋王叔和(《脉经》);许叔微首绘脉象图及施发的《察病指南》为学习脉法提供了直观教学;推广普及脉法的是明·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创新发展于近现代。

【地位】脉诊是中医学流传至今的一种独特的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病,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内容。

其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诊检测方便,信息丰富,通过诊脉可了解人体表里诸多的生理病理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诊脉主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而识别,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诊脉是一种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病方法。

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对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等问题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脉诊原理【含义】(1)脉:即脉道,是血液汇聚之处,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道运行的作用。

(2)脉动(脉搏):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营血在脉道中运行时产生脉动,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

(3)脉象: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是血脉脉动所呈现的部位(深浅)、速率(至数,即快慢)、形态(长短大小)、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等组成的综合形象。

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原理】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简而言之,脉象是以心脉为主,在各个脏腑和气血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信息窗口,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28种脉象特征

28种脉象特征
4
牢脉主阴寒凝结,内实坚积。
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牢脉之形成,是由于病气牢固,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症瘕有形肿块,是实在血分;无形痞结,是实在气分。若牢脉见于失血,阴虚等病证,是阴血暴亡之危候。
三、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5
短脉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
首尾俱短,不能满部。
气虚不足以帅血,则脉动不及尺寸本部,脉来短而无力。亦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但必短而有力,故短脉不可概作不足之脉,应注意其有力无力。
六、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序号
实脉类主病
5
芤脉主失血;
伤阴。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之证,故芤脉的出现与阴血亡失,脉管失充有关,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因而形成浮大中空之芤脉。
6பைடு நூலகம்
革脉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革脉为弦芤相合之脉,由于精血内虚,气无所附而浮越于外,如之阴寒之气收束,因而成外强中空之象。
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气血亏损,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动。风证、痛证见代脉,因邪气所犯,阻于经脉,致脉气阻滞,不相衔接为实证。
代脉亦可见于妊娠初期的孕妇,因五脏精气聚于胞宫,以养胎元,脉气一时不相接续,故见代脉。然非妊娠必见之脉,仅见于母体素弱,脏气不充,更加恶阻,气血尽以养胎,脉气暂不接续所致。

中医和诊断—8.5相类脉相兼脉真脏脉

中医和诊断—8.5相类脉相兼脉真脏脉
临床的病脉,都是在邪正斗争中形成的,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为纲,所以脉象也以浮、沉、迟、数、虚、实六纲相应。因此我们按照浮、沉、迟、数、虚、实六纲脉,将28脉进行分类,其中:
凡是具有脉位表浅,轻取即得的特征的脉象,都归于浮脉类。比如:浮脉、散脉、芤脉、革脉;
凡是具有脉位深沉,重按始得特征的脉象,都归于沉脉类,比如:沉脉、伏脉和牢脉;
凡是具有脉率均快于正常脉象,一息五至以上的特征的脉象,都归于数脉类,比如:数脉、疾脉、动脉和促脉;
凡是具有脉率较慢,一息不足四至的特征的脉象,都归于迟脉类,比如:迟脉,滑脉,结脉和代脉;
凡是具有脉形细小,脉势软弱,应指无力的特征的脉象,都归于虚脉类,比如:虚脉、濡脉、细脉、弱脉、微脉、涩脉和短脉;
凡是具有脉势充实,应指有力的特征的脉象,都归于实脉类,比如:实脉、滑脉、洪脉、大脉、弦脉、紧脉和长脉。
【形成原因】
相兼脉为什么会出现?
这是因为,临床每一种疾病,都会包含有:正邪盛衰的变化、病因的变化、病位的变化和病性变化。因此,临床所见的脉象,就会从脉势、脉形、脉位和脉数上表现出来。
因此诊脉时,也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临床上所见到的脉象,基本上都是脉势、脉形、脉位和脉数兼有的相兼脉。
【构成原则】
另外,还有一些脉象,它本身就是几个单因素的脉象复合而成的。
比如,
濡脉,它就是由浮、细、软3种因素合成的;
涩脉,它是细脉、迟脉,以及脉势不均,脉力不匀的脉象复合形成的。
另外,还有几种脉象,我们没有学的,
比如:
弱脉,它是由沉、细、软3种因素合成;
动脉,它是由滑、数、短3种因素合成;
牢脉,它是由沉、实、大、弦、长五种因素合成。
通过以上的分类方法,将28类分以浮、沉、迟、数、虚、实六大类,临床常见的病脉的脉象和主病归类表,由于时间有限,每一个脉象的脉象特征和主病意义,我就不再重复讲述了,请同学们参考课后文本,再认真学习。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脉象的八要素

脉象的八要素

脉象的八要素
1、脉象的八要素:大致归纳为脉象的部位、至数、长度、宽度、力度、流利度、紧张度和均匀度八个方面。

(1)脉位:
指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

脉位表浅为浮脉;脉位深沉为沉脉。

(2)脉率(至数):
指脉搏的频率。

中医以一个呼吸周期为脉搏的计量单位。

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脉来4~5至为平脉,一息6至为数脉,一息3至为迟脉。

(3)脉长:
指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

即脉动范围超越寸、关、尺三部称为长脉;应指不及三部,但见关部或寸部者均称为短脉。

(4)脉势(脉力):
指脉搏的强弱。

脉搏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

(5)脉宽:
指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即手指感觉到脉道的粗细(不等于血管的粗细)。

脉道宽大的为大脉;狭小的为细脉。

(6)流利度:
指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

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
来势艰难,不流利者为涩脉。

(7)紧张度:
指脉管的紧急或弛缓程度。

脉管绷紧为弦脉;弛缓为缓脉。

(8)均匀度:
均匀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脉动节律是否均匀,脉律不均匀,脉搏搏动无规律,可见于散脉、微脉等,出现歇止者,有促、结、代等脉的不同;二是脉搏力度、大小是否一致,一致为均匀,不一致为参差不齐。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如脉浮兼迟,为胸阳不足,风寒外袭,宜温散寒邪,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浮而兼濡,多为伤暑。

浮而兼数,多为风热。

久病见浮,为阴气过伤,无以维阳,致虚阳上泛,而脉现浮象。

另有久病体虚,脉多沉细,如突变浮脉,多因正气虚损,外邪内犯所致,故久病见浮,病多反复。

中医脉诊入门基本功

中医脉诊入门基本功

中医脉诊入门基本功脉诊分为脉象与辩脉2部分,脉象从古到今很多,最著名的是《濒湖脉诀》的27脉。

但是关于脉象的描写大多是用比喻、体会来描述。

让人难以掌握。

而实际分析大多数脉象不过是九大物理指标的组合。

无非是快慢、脉位(浮沉)幅度、长短、粗细、力度、幅度、节律、开合九大物理指标。

把脉先掌握和指下感受到这九大指标,自然什么27、34、什么怪脉、什么绝脉都能很快的掌握和获得。

而明白了方法,练习一个月脉象也就能准确掌握与获得。

而后运用脉象分析的一气阴阳三焦六部10纲法,来分析自然获得疾病的判断,与用药的分寸。

脉诊时下之难难在脉象不明,分析乱扯。

方法不对。

所以难以速成。

个人通过3个月掌握脉诊的流程是:1、自身上练习明白九大物理指标并在指下感受而真实体验到(1周)—-2、运用9大指标快速掌握并指下获得28、34脉(2周)——3、学会分析脉象掌握一气阴阳三焦六部10纲法(4周)——4、脉诊对应药性做方法(2周)——5、临床练习一、九大指标分析与练一、浮沉:指手指感知脉的位置深浅。

古人把从肌肤到筋骨的位置分为9份,每三分为一部位。

分别叫做浮中沉。

以6分来分则3分为浮,三分为沉。

指标分析:正常脉,为天气气温变化,或者饮食改变,比如气温升高比如春夏,比如吃了辛辣食物以及喝酒,或者热性药物而阳气生发或者叫体温升高,而出现脉浮。

或者气温降低,或者寒凉食物,以及凉性药物,则阳气收敛下沉,而现脉沉。

病脉:疾病造成的内热而气血外浮,或者表层肌肤感邪气而人体气血外浮则现脉浮,或者不通畅而气血难以下降也现脉浮,反之则现沉脉。

虚实判断,不管是脉沉还是脉浮,以中沉取力度判断虚实,无力为正虚,有力为邪实。

练习方法:以手指搭在六部任何部位,从轻到重,感受脉跳。

1到三分力能感知脉跳,为得到脉浮的感觉,而后逐渐加力到9分到了筋骨,还能感受跳动力度,为脉沉。

一般来说冬天脉尺部为沉脉中下有,浮部不明显,而寸脉,一般中上明显,特别是夏天,脉浮最为明显。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

脉象要素上下的特点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触诊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象要素指的是脉象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脉率、脉形、脉势、脉浮沉、脉缓数、脉紧数、脉涩数、脉滑数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因此脉象要素的观察和判断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脉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每分钟的脉搏数来表示。

正常成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如果脉率偏高或偏低,则可能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问题。

例如,脉率过快可能是由于心脏负荷过重或者情绪激动等原因导致的,而脉率过缓则可能是由于心功能衰竭或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的。

脉形是指脉搏的形态特征,包括脉象的强弱、起伏和形态等方面。

常见的脉形有弦脉、涩脉、滑脉、针脉等。

不同的脉形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状况。

例如,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肝肾亏虚等病症,而涩脉多见于气血不足、阳虚阴盛等病症。

脉势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包括强弱、缓急等方面。

常见的脉势有弦脉、滑脉、涩脉、细脉、弱脉等。

不同的脉势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

例如,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肝肾亏虚等病症,而细脉多见于血虚、气虚等病症。

脉浮沉是指脉搏的浮沉程度,包括浮脉、沉脉、中脉等。

不同的脉浮沉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

例如,浮脉多见于阳气亢盛、气血瘀滞等病症,而沉脉多见于寒凝阳衰、气血不足等病症。

脉缓数、脉紧数、脉涩数、脉滑数分别是指脉搏的缓急程度、紧松程度、涩滑程度等。

不同的脉缓数、脉紧数、脉涩数、脉滑数可以反映出患者身体的不同情况。

例如,脉缓数多见于气虚、阳虚等病症,而脉紧数多见于实证、阴盛阳虚等病症。

脉象的观察和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

医生需要通过触诊患者的动脉,对脉象要素的变化进行判断和分析,进而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掌握脉象要素的观察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脉象要素的基本知识和变化规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

中医脉象辩证法

中医脉象辩证法

中医脉象辩证法脉象,是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脉象是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中医学名词。

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基本含义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称为脉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脉象要素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掌握脉象要素,对于理解各种脉象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脉————————————————————————————————作者:————————————————————————————————日期: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ﻫ (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ﻫ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ﻫ(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如脉浮兼迟,为胸阳不足,风寒外袭,宜温散寒邪,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浮而兼濡,多为伤暑。

浮而兼数,多为风热。

久病见浮,为阴气过伤,无以维阳,致虚阳上泛,而脉现浮象。

另有久病体虚,脉多沉细,如突变浮脉,多因正气虚损,外邪内犯所致,故久病见浮,病多反复。

(五)浮脉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ﻫ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亦流通。

ﻫ (六)浮脉辨证分析表浮脉主表1( ﻫ)外邪侵袭一实证①浮而有力——表实②浮而无力——表虚ﻫ③浮而兼迟——表寒ﻫ④浮而兼洪——表热ﻫ⑤浮而兼缓——中风风湿ﻫ⑥浮而兼濡——伤暑⑦浮而兼实——阳胜ﻫ⑧浮而兼滑——风痰ﻫ (2)里证内伤--虚证①浮而兼散——极虚②浮而兼细——气虚③浮而兼涩——血虚ﻫ┌──┬────┬─────┬─────┬────┬────┬─────┐│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伤风发│皖满胁│膀胱风热、│感冒风│腹胀皖满│淋浊便血、│ﻫ│主病│热,头痛│胀、恶│便赤涩淋│邪、咳嗽│不能食、│关节肿痛,│ﻫ││目眩。

│心、烦│痛、下肢│痰多、胸│灼心胃痛│风热客于│ﻫ│││闷、厌食。

│肿痛等。

│满气短。

│等│下焦。

│└──┴────┴─────┴─────┴────┴────┴─────┘ﻫ 2.洪脉(一)脉象:洪脉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如洪水之洪,大而且数,上涌有力。

ﻫ (二)洪脉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ﻫ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ﻫ (三)图解:洪脉浮取脉力超过正常,常见之浮脉,浮取脉力一般多在5个脉力单位,而洪脉多在6—7个脉力单位,而脉形宽阔,正常脉宽度,以升波基底部表示为2格,洪脉为3格,表示洪脉宽度超过正常1/3以上。

其脉力突出在浮取力猛,中取和沉取一般皆在5个脉力单位,而浮取脉力较猛,有时患者浮取可至6—7脉力单位,形成上泛有力,波涛汹涌之势,即形态较正常为宽,上泛较正常有力,至数亦较正常为快。

(四)主病:病现洪脉,多为热邪炽盛,深入阳明之候,其脉多右大于左。

证状多为身发高热,汗出而不恶寒,心烦口渴,舌质红绛,而苔黄燥。

在热性病,洪脉多现于右关,当脉洪大,身热不退,宜重用清热解毒之剂,以白虎汤清解气分之热毒。

临床凡各种急性传染病,在热深陷气分时,右关脉多见洪大滑数,高热持续不退,此时应放胆重用清热解毒,生石膏有时用1—2两或3—4两,务使洪脉脉力减至5个脉力单位。

脉形渐细,而数象渐减,身热下降为度,须使热毒由气分透卫外达,防其深陷营分,缠绵不愈。

总之药量大小,须视脉象变化,而斟酌增减。

洪脉象征毒热炽盛,机体为抗御大敌,而气血涌腾,以抗御之。

由其脉象洪大,知其毒热炽盛。

若病后久虚,或虚劳失血,而现此脉,为阳盛阴竭之凶象。

由于邪盛正虚,机体的阴阳不能维持平衡,而现阴阳行将离决之象。

ﻫ另有洪脉浮取虽猛,而脉力仍在5单位之间,而中取重按,则较正常脉力为弱,脉形略宽,亦形成上涌之势,但身不大热,心不烦,多为阴虚火盛,而非阳明经实热。

可以脉浮取脉力未超过正常,中取重取均较正常为弱以资鉴别。

(五)洪脉主病诗ﻫ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ﻫ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ﻫ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六)洪脉辨证分析表ﻫ洪脉为热邪燔灼ﻫ(1)洪而有力——实热(2)洪而无力——虚热(3)洪而兼浮——表热(4)洪而兼沉——里热5( ﻫ)洪而虚软——热盛阴虚ﻫ表四洪脉分部主病表ﻫ┌──┬──────┬─────┬─────┬──────┬──────┬─────┐│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口苦、心│肝热、腹│淋浊,尿│肺热胸胀│胃热、脘满│少腹胀满、│││热、心烦、│胀、胁满│急、尿频、│痛、咳嗽、│胀疼、灼心,│腰酸疼、便│││目眩,目│痛,头眩│小便赤│喘逆,气短、│恶心呕吐、│燥、尿血,│ﻫ│主病│赤,口糜、│晕、心烦、│涩、尿血、│痰多、咽│食少纳呆、│淋浊。

│ﻫ││头痛。

│喜怒,失│腰痛,下│痛。

│嘈杂。

│││││眠、目赤。

│肢肿痛││││││││等。

││││└──┴──────┴─────┴─────┴──────┴──────┴─────┘3.虚脉ﻫ (一)脉象:虚大而软,按之不足.凡脉重按无力为虚。

寻按脉浮中沉力量的对比,如重按之力弱于浮取或中取即谓之无力。

(二)虚脉体状诗ﻫ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ﻫ (三)示意图解:虚脉宽度和正常相同,而脉力浮取略弱,一般在4—5个脉力单位,中按脉力弱于浮取,重按更弱,一般多在2—3个脉力单位,差距愈大,则阴虚愈甚。

如浮取为5个脉力单位,中取4个脉力单位,重取为2个脉力单位则阴虚较轻。

若浮取4个脉力单位,中取2个脉力单位,重取1个脉力单位则阴虚为重。

本图浮取脉力为3个脉力单位,中取重取皆为1个脉力单位,表明阴虚为重。

ﻫ (四)主病:虚脉为正气之虚,临床常见的虚脉,有阴虚阳虚两种,诊脉时须审清。

阴虚之脉,虚大中空重按无力;阳虚之脉,细弱无力,多表现为浮取无力,脉象偏沉;阴虚无力皆为沉取无力,脉象偏浮。

《脉经》云:“浮以候阳,沉以侯阴”。

治疗时应根据阴阳之偏胜,制订益阴补阳的法则,决不可反其道而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这是辨证治疗的关键,应格外注意。

辨证的方法,浮而无力为气虚,沉而无力为血虚,数而无力为阴虚(数而无力,临床称为虚数脉),迟而无力为阳虚。

阳虚之脉,舌质多淡,便溏肢冷;阴虚之脉, 舌质偏红,阴虚的伴有阴虚之证,而阳虚的亦具有阳虚之证,二者综合辨证,方能得其真象。

通过临床的体验,凡气血虚弱的,其脉必虚,如虚而浮细,每为卫气之虚,必有恶风自汗,心悸气短等证,虚而细数,为肾阴不足,必有心烦失眠,腰酸痛等证。

(五)虚脉主病诗:ﻫ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ﻫ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ﻫ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ﻫ (六)虚脉辨证分析表ﻫ虚脉多见于气血虚弱ﻫ(1)虚而兼浮——表虚自汗(2)虚而兼沉——里虚多泄(3)虚而兼迟——多为虚寒ﻫ(4)虚而兼数——阴虚劳热ﻫ (5)虚而兼大——阴虚不敛(6)虚而兼细——气弱血虚ﻫ (7)虚而兼涩——心血之虚ﻫ(8)虚而兼小——脾阳不振ﻫ表五虚脉分部主病表┌──┬────┬────┬────┬─────┬─────┬─────┐│部位│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心悸气│血虚不│腰腿酸│自汗咳喘、│脾虚食少、│食少便溏,│ﻫ││短、惊悸│荣、胁胀│痛,下肢│气短不足以│皖满腹胀、│小便清长,│││头眩、耳│痛不适、│痿痹不│息、虚咳、│消化迟钝、│少腹胀痛,│ﻫ│主病│鸣胸闷,│心烦喜│仁、遗精│面色苍白等│浮肿便溏、│遗精,月事│ﻫ││心烦热、│怒、食欲│早泄、月│证。

│气短等。

│不调等. │││舌尖红。

│不振、头│事不调等││││ﻫ│││眩耳鸣等││││││││证。

│││││ﻫ└──┴────┴────┴────┴─────┴─────┴─────┘4.散脉图4 散脉示意图(一)脉象;散脉浮大而散,举之散漫,按之全无,形如羹上肥,即浮取散漫无纪,中取重取皆无,这就是说浮取散漫节律不齐,而中取重取,则脉象渺然无踪。

(二)散脉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ﻫ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仔细医。

(三)示意图解:散脉浮取脉力很弱,多在3个脉力单位或更少,而脉搏节律不整,时有间歇,中取重取脉搏渺无踪迹,仅浮取,脉浮泛无力,而脉律不齐,形如汤中上浮之油,泛泛于表面之上,而中按重取,则指下感空空无物。

ﻫ(四) 主病:散脉多见于心肾阴虚, 不能维阳,形成阴阳离决之候,为一种病势危笃不易治疗之险证,在心脏病垂危时往往见之。

(五)散脉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ﻫ右关软散胫(月+行)跗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5.芤脉图5 芤脉示意图ﻫ(一)脉象:指下浮大无力为芤,凡脉浮取有力,而中取重按皆无力为芤。

ﻫ(二)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ﻫ (三)示意图解:芤脉浮取脉力正常,一般为5个脉力单位,中取脉力则显著减弱,临床常见者多在1—2脉力单位。

重按较好,每在2—3单位,以中取脉力最弱,为与虚脉不同之点。

虚脉浮取有力,而中按重按皆无力,芤脉浮取有力,中取重按虽皆无力,而中按无力更为突出。

ﻫ(四)主病:芤脉多为失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如因突然失血过多,为阴气损伤,阳气偏胜,阴虚则无以维阳,致阳现浮散之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