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介绍及诊疗解答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老师摸准“脉”,对症解决
老师摸准“脉”,对症解决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判断疾病症状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
了解病人的体内状况,然后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诊断,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
划。
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切即脉诊,也是
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从而判断出病情所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脉象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病症。
1.脉象弦:脉搏在手指下有弦状感觉,紧绷有力。
这种脉象多见于实证疾病,如实热、实寒等。
常见病症有急性感冒、流感、肺炎等。
2.脉象滑:脉搏在手指下有滑动感觉,节律平稳。
这种脉象多见于正常人和气虚病人。
常见病症有气虚、阳虚等。
5.脉象细:脉搏在手指下感觉细弱,有时似乎是丝线一样。
这种脉象多见于气血亏虚
的疾病,如贫血、营养不良等。
常见病症有贫血、营养不良等。
通过摸准脉象,中医师可以了解到患者体内的状况,并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医脉诊是一门精深而又复杂的学问,需要医生对脉搏变化的经验和技巧,以及对中
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希望大家通过脉诊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1、各种脉与主病:(1)浮脉浮脉脉图[脉象] 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主病] 表证。
亦主虚证。
[说明] 浮脉主表,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
但久病体虚,也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沉脉脉图[脉象]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说明]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3)迟脉迟脉脉图[脉象]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主病] 寒证。
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说明]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病脉迟可下之类,故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当脉症合参。
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则不属病脉。
(4)数脉数脉脉图[脉象] 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 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说明]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必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必数大而无力,按之豁然而空,上述三者鉴别,还当脉症合参。
(5)洪脉(附大脉)[脉象] 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 气分热盛。
[说明]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大脉,脉体阔大,但无汹涌之势,这是与洪脉区别的要点。
脉大主邪盛病进,又主虚。
辨邪正的盛衰,区别在于大脉的有力无力。
(6)微脉微脉脉图[脉象]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病] 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说明]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中医讲究脉象,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通过诊脉,可以体察到人们的不同脉象,进而可以了解和诊断疾病。
正常脉象为平脉,呈现在指下的感觉是流利圆滑,从容和缓,柔和有力。
如果心脏或者血脉有问题,脉象就会表现出异常。
现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
1、沉脉脉象的显现位置比较深,轻按不明显,没有搏动的感觉,重按才有明显搏的感。
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表明内脏邪气盛。
若脉是沉而无力,则表明里虚证,里虚是指正气虚。
脾气虚或者肾气虚,都可触摸到沉而无力的脉。
四肢水肿时的脉也可以沉,因此脉沉还有水饮为患。
2、迟脉迟脉是每一息的脉跳动不到4次,即每分钟的脉跳动在60次以下。
这种脉提示寒邪为患。
寒则血凝,血气运行缓慢,因此脉搏跳动也慢。
迟而有力是实寒证,即寒邪致病。
迟而无力是指虚寒证,主要是阳气虚弱,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运行。
这种寒是由阳寒引起的,比如冬天寒冷,是因为阳光弱,而不是实在的寒邪,所以脉表现的迟而无力。
3、细脉细脉是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较明显,可以分清次数。
细脉的特点是脉窄,波动小。
脉细主虚证,主要是指阴虚、血虚,因为阴血不足脉管无法充盈,所以脉就会细小。
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会呈现出细小的特点。
对于水湿较重者,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
4、数脉脉跳动得快,一息脉跳5次以上,即每分钟脉跳动在90次以上。
脉快,反映体内有热。
数而有力是实热。
邪热作用,使得血流加快,热邪与正气搏斗,因此就会出现脉快而有力。
若脉为数而无力,则为虚热,这种热不是来自外界的热邪,而是由于内脏阴阳失调所产生的虚热。
如果是阴虚内热,脉上就会表现为细数无力。
阴虚,脉管中的津液阴血都不充盈,因此脉细小,虚热虽然可可以使得血流加快,但却鼓动无力,所以脉就会呈现出细小、快、无力的特特征,这是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的典型脉象。
5、洪脉脉宽大,波动也大,像波涛汹涌,脉跳起时搏指有力,落下时比较深,起伏很大。
中医绝技: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
中医绝技:秘而不宣的脉诊,能预知疾病的脉象!中医是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一般我们去看中医,大夫都会先进行诊脉,然后会根据你的脉象以及一些表现症状来判断你的病症。
在中医学中,一般分为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反应出身体的不同问题。
那么具体如何显示呢?下面选取部分进行详解。
1.缓脉,一般是为正常,平缓而均匀。
缓,就是缓慢的意思,每分钟脉搏均匀跳动60-70次为缓脉,我们平时身体健康的时候的脉象就多是缓脉了。
但是脉搏跳动无力而又缓慢,也可以称为缓脉,身体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症状。
2.濡脉,常见于体内有虚症或者湿气过重等症状。
濡,即濡湿,脉象的表现是位置虚浮、细软而又没什么力气。
也就是说脉搏的跳动在表层的地方,如果轻轻按住能感受得到,但是按重了就不明显了。
这类脉象说明你的体内有虚症或者有湿气了,就要注意祛湿补虚。
3.结脉,常见于阴气过盛、气血不足、体寒血淤等症状。
结脉的主要表现为脉象迟缓,而不规律,时有时无,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脉象停止的现象。
结脉即说明你体内有淤塞,气血不通,需要活血化瘀,补足气血。
4.促脉,则有可能预示着体内阳气过旺,有实热,也有可能预示着脏器在逐渐衰败。
促,为急促,就是脉象跳动快速且不规则,有时候跳动数下才停一下,有时候跳动十数下才停一下,没有规律,且挺的时间较长,而这个快速跳动又不是有力的,而是软弱的。
5.代脉,常见于受惊吓,跌倒损伤,以及身体疼痛等症状,也有可能预示着体内脏气衰微。
代脉的表现特征为脉搏跳动软弱,但是有规律地停止,停止的时间较长。
这样的脉象就称之为代脉。
6.散脉,多见于五脏六腑的元气衰败,如果出现心肾衰竭,也会出现散脉。
散脉的表现,主要为散漫而无力,没有规律,脉搏跳动也无力而微弱,时有时无,时快时慢。
轻轻把脉则显示脉象散漫,如果重按就无法摸到脉象。
7.革脉,如果有失血、失精等病症,那么脉象就多表现为革脉。
革脉的表现为,轻按则脉搏跳动有力,甚至会感觉到脉搏在敲打指腹,且范围广,但是如果重按下去,则显得无力而空泛,就好像手指按在鼓面一般,中空而皮紧。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伤寒论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医学著作,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伤寒论中的脉法入手,解读其中的脉象、脉理及诊断意义。
1. 脉象的分类在伤寒论中,脉象被分为六类: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和实脉。
这些脉象的特点反映了人体疾病的不同情况。
- 浮脉:指脉搏波动明显,触之有弹性,一般表现为脉细而数。
在伤寒论中,浮脉常常是表证的表现,例如表热、表寒等。
- 沉脉:指脉搏波动不明显,触之不太有弹性,一般表现为脉滑而缓。
沉脉常见于里证(内伤)或寒证。
- 弦脉: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触之如弦。
弦脉在伤寒论中常见于气滞或血瘀之证。
- 缓脉:指脉搏波动缓慢,触之较弱。
缓脉常见于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等证。
- 数脉:指脉搏频繁而快速,触之较急。
数脉常见于热证或阳盛之候。
- 实脉:指脉搏有力,触之实实有力。
实脉常见于实证或实证转太。
脉象的变化可用来判断病情的寒热、表里、虚实等情况,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脉理的解读伤寒论中的脉理主要指的是脉搏的特点和变化,根据脉象的不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进展等。
- 摇脉:摇脉指脉搏在诊脉者手指下颤动。
在伤寒论中,摇脉常见于阴阳不和或阴阳交争之病。
- 倾脉:倾脉指脉搏斜向一侧。
在伤寒论中,倾脉常出现在气虚或阴虚等病证中。
- 遇脉:遇脉指脉搏与呼吸相似。
在伤寒论中,遇脉常见于气闭、痰阻等疾病。
- 止脉:止脉指脉搏突然间停止不跳动。
在伤寒论中,止脉多见于重症疾病或生命垂危的情况。
脉理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变化趋势,判断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脉法的诊断意义伤寒论中的脉法诊断主要通过观察脉象和解读脉理,进而推断出疾病的类型、病位、虚实等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按诊:按诊是指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并观察其脉象的变化。
按诊的目的是判断脉搏的凹陷或迟缓、有无疼痛等情况。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诊断:正常脉象综述
正常脉象称为平脉、也称常脉。
是指正常⼈在⽣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
是⼈体⽓⾎充盈,⽓机健旺,阴阳平衡健康的征象。
正常脉象特征是: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息4-5⾄,在成年⼈相当于每分钟72—80次,不⼤不⼩,从容和缓,节律⼀致,尺部沉取有⼀定的⼒量,并随⽣理活动、⽓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有相应变化。
正常脉象的特点为“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即脉有胃⽓。
脉有胃⽓的表现是: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致。
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便是有胃⽓。
脉之胃⽓,反映了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以胃⽓为本,脉亦以胃⽓为本,有胃⽓则⽣,少胃⽓则病,⽆胃⽓则死。
因此,诊察脉象有⽆胃⽓,对于推断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神:即脉有神⽓。
脉有神表现有:脉律整齐、柔和有⼒。
脉之神⽓反映了机体精⽓盛衰的状况。
因为神以精⽓为物质基础,并受后天⽔⾕精⽓的充养,故有胃即有神。
脉象有神,在正常⼈说明精⽓充盛;在有病之⼈,说明虽然有病⽽精⽓未竭。
故观察脉神对推断疾病预后也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有根:即脉有根基。
脉有根表现为:尺脉有⼒或沉取不绝⼆个⽅⾯ 脉有根⽆根与肾⽓盛衰有关。
脉有根在正常⼈说明肾⽓充盛;在病中,则为肾⽓未绝,尚有⽣机。
相反,若尺脉沉取不应,则说明肾⽓已败,病情危重。
总之,脉有胃、有神、有根,是从不同侧⾯强调正常脉象的必备条件。
脉有胃、有神、有根,说明脾胃、⼼、肾等脏腑功能不衰,⽓⾎精神未绝,虽病⽽病尚轻浅,⽣机仍在,预后良好。
此外平脉脉象还因为个体差异、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定的⽣理变异,这些变异仍属平脉范围。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学说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学说脉搏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中医的脉象学说,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脉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
1. 脉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中医脉象学说是通过观察和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的特征,可以推断出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状况、脏腑功能以及病理变化。
2. 脉象的分类中医将脉象分为多个种类,每种脉象都代表着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滑脉、弦脉、细脉、数脉、迟脉等。
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寓意,具体可以通过观察脉搏的速度、力度、节律、形态等方面进行判断。
3. 脉象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中医脉象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情况,判断脏腑功能是否正常,推断出患者的气血状况和病理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中医脉象学说的评价中医脉象学说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中。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中医脉象学说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中医的脉象学说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脉象学说是中医经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 中医脉象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脉象学说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通过脉象的电子记录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脉象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结合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脉象学说也在不断与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结合,促进中医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中医脉象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临床最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音shuò)、细、滑等。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如水浮木”,一般轻取即得,重按后感觉脉搏稍减但不空。
浮脉一般预示着病在体表,最常见的是感冒。
若外感风寒,寒主收,则脉多浮紧;外感风热,血流急,则脉多浮数(快)。
一般风寒感冒,如出现恶寒头痛、鼻塞声重、咳嗽痰白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来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如出现发热、头胀、鼻流黄涕、咽喉肿痛、舌红苔黄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桑菊饮、银翘散等来发散风热。
沉脉可理解为深脉,“如石入水”,一般轻取不易察觉,重按至筋骨才觉察到脉象搏动。
沉脉一般预示着病在体内,但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不一定是病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分虚实两种。
实证可能由气滞、血瘀、食积、痰饮所致,一般常用理气、理血、化痰药来治疗,如柴胡、当归、山楂、杏仁等;痰多者可适当按揉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二横指处),有助化痰祛湿。
虚证多因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所致,一般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人参、黄芪、地黄、山药等补益药。
迟脉脉动迟缓(每分钟脉搏约60次以下),一般多见于寒证。
因为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人体,阳气受损,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
寒证一般会出现舌苔白、四肢冷、小便清等症状。
若经医师判断体内有寒,可以辨证选药,或采取艾灸等方法来驱寒,如宫寒者可艾灸关元穴(肚脐下三寸)。
数脉脉来急促(每分钟脉搏约在90~120次之间),一般多见于热证。
热则气血运行加速,脉搏跳动快,一般容易出现发热、面红、舌红苔黄等症状,体热的人平时可喝些金银花茶、沙参茶等。
细脉脉细如线,但是起落明显,一般多见于气血两虚或湿邪。
血虚则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故脉细小无力,这种情况下一般用黄芪当归来煲汤喝,可补益气血。
湿邪也会阻遏脉管,导致气血运行不利,脉细小而缓,体湿的人一般有口黏乏味、不想饮水、肢体困重、舌苔厚腻等表现,祛湿建议熬红豆薏米水喝,可祛湿消肿。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脉象知识点总结
脉象知识点总结一、脉象的基本概念脉象是指人体动脉搏动的感觉表现,其包括搏动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变化规律等多种信息。
在中医诊断中,主要关注患者的脉率、脉力、脉形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脉象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表里虚实、寒热虚实等病理情况,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脉象的分类1、按照脉率的不同,可以分为濡数脉、芤数脉、数脉、弦数脉、迟数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阳虚、阴虚、实热、虚热等病理情况。
2、按照脉力的不同,可以分为沉弱脉、浮缓脉、细滑脉、弦紧脉、盛滑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血运行和充盈情况。
3、按照脉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这些脉象反映了患者的气虚、血虚、阳盛、阴盛等病理情况。
三、脉象的诊断方法1、取脉部位:脉部位包括尺部、关部、神关部、尺泽部、尺卫部等,不同的脉部位与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
2、触诊方法:触诊脉搏时要用三指并拢,轻柔地触摸,力度均匀、稳定,以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3、脉象分析:触诊完脉搏后,要观察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长度、宽窄等特征,然后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辨证论治的结论。
四、脉象与疾病的关系1、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密切,中医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2、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对气虚、气滞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阴阳状况,对阴虚阳亢、阳虚阴盛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对肝气郁结、脾阳虚等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脉象诊断的注意事项1、触诊脉搏时,手法要轻柔,力度要均匀,避免因手法不准确而导致脉象误读。
2、在诊断脉象时,要结合患者的舌象、面色、症状等综合信息,做出全面准确的脉象判断。
3、对于不同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要对脉象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因单一因素误读脉象。
六、脉象的诊断价值1、脉象对于了解疾病的病情、病机、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为中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
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二十六种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脉诊的常用脉象,经历了一个逐渐规范的过程。
历史表明,《脉经》以前,脉象名称很繁杂,多达数十种,一般没有严格的脉形规范。
如浮、沉、大、小、滑涩、细、迟、疾、代、钩、盛、躁、喘、数、弦、濡、弱、轻、虚、实、长、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等。
《脉经》成书时期,经古代医家筛选,脉诊的常用脉象定为二十六种。
即浮、沉、迟、数、滑、涩、长、短、洪、细、虚、实、弦、紧、缓、散、革、芤、微、濡、弱、伏、促、动、结、代。
这二十六种常用脉象都有一定的脉形规范,基本上可以概括对脉象变化进行诊察的相关方面。
这是脉诊形成完整体系和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
从《脉经》以后,历代医家都是沿用《脉经》流传下来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
近两千年以来,后人对二十六种脉象虽有补充,但总的看,都未超过《脉经》的水平。
因此,迄今为止,常用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仍以《脉经》为典则。
《脉经》的记载表明,在脉诊形成独立学科的历史时期,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常用脉象只有二十六种。
并且,每一种脉象都有一定针对性,分别针对寸口脉相关方面的变化。
这二十六种脉象是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组合,基本上概括了对寸口脉进行诊察的相关方面。
如脉体大小、长短、至数、脉位、脉形、脉律、脉势、流利程度、间歇次数或非窦性心律的脉形等,所以,这二十六种脉象及其相兼脉,可以概括错综复杂的脉象,能够满足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需要。
然而,现已证实,古代医家筛选制定的二十六种常用脉象,其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并未全部流传后世,其中,有些脉象的脉形规范和实际意义被埋没了,有的已被误解。
由此导致,脉诊的适用范围和诊断作用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革脉、动脉、代脉、散脉、微脉、缓脉等,这都是脉诊的常用脉象,但是,近代以来,这些脉象很少发挥作用,甚至很少有人再用这些脉象。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身体的状况,进而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病情变化。
下面是中医脉诊学大全的详解:
1. 脉象基础知识:介绍了脉象的基本概念、脉搏形式和特点,包括脉搏的节律、力度、速度、长短、宽窄等指标。
2. 脉象分类:根据脉象的特点和病情变化,将脉象分为虚脉、实脉、弦脉、滑脉、数脉、涩脉等不同类型。
3. 脉诊方法:介绍了脉诊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触诊脉搏的位置、用手指的方法、触诊的力度和时间等技巧。
4. 脉象的判断:根据脉搏的形态和变化,通过判断脉象的特点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包括常见脉象的判断和对应的疾病。
5. 脉证学:将脉搏的变化和病情联系起来,研究脉搏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和特点,通过脉证分析来确定治疗方案。
6. 脉诊与辩证论治:将脉诊与中医辩证论治结合起来,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病情,进而针对病情进行辩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脉诊的临床应用:介绍了脉诊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领域中的脉诊应用。
以上是中医脉诊学大全的详解,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和分析,中医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治疗。
但需要强调的是,脉诊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技巧,需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中医脉象口诀
中医脉象口诀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节律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下面是中医脉象口诀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基本知识1·脉的定义:脉是人体动脉血液通过脉管输送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2·脉的分类:中医将脉象分为脉象有力与没力、浮脉与沉脉、滑脉与涩脉、数脉与迟脉、洪脉与细脉、代脉与结脉、弦脉与弱脉等。
二、脉象辨析1·脉象有力与没力:有力脉象主要有弦脉、滑脉、洪脉,没力脉象主要有弱脉。
2·浮脉与沉脉:浮脉主要有浮大脉、浮细脉、浮滑脉,沉脉主要有沉大脉、沉细脉、沉滑脉。
3·滑脉与涩脉:滑脉主要有滑细脉、滑数脉,涩脉主要有涩细脉、涩数脉。
4·数脉与迟脉:数脉主要有数大脉、数细脉,迟脉主要有迟大脉、迟细脉。
5·洪脉与细脉:洪脉主要有洪大脉、洪细脉,细脉主要有细滑脉、细涩脉。
6·代脉与结脉:代脉主要有代大脉、代细脉,结脉主要有结细脉、结数脉。
7·弦脉与弱脉:弦脉主要有弦大脉、弦细脉,弱脉主要有弱细脉、弱数脉。
三、脉象的意义1·脉象对脏腑辨证:中医将脉象与脏腑相应关联,观察脉象可以判断脏腑功能的强弱、病理情况的变化。
2·脉象对病证辨治: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辨别病证的性质、寻找治疗的方向。
四、常见脉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虚脉:指的是脉象弱细无力,主要有气虚脉、血虚脉、阴虚脉、阳虚脉。
2·实脉:指的是脉象弦滑有力,主要有实热脉、实寒脉、实血脉、实痰脉。
3·长脉:指的是脉象细长狭窄,主要有肾虚脉、心阴虚脉、肺阴虚脉。
4·短脉:指的是脉象短缩,主要有实火脉、气短脉。
5·弦脉:指的是脉象有力而紧张,主要有肝气郁结脉、悲伤脉。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指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医药学说和医疗实践。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脉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
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2.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
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
3.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
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
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
4.血液对血管的冲击力。
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
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
5.血液粘滞度大小。
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换的主要因素,血液粘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大,血液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粘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的流畅。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包括了人体头面五官、横隔膜以上的胸腔以及其中的脏器(如心、肺),中焦包括了人体横隔膜以下到脐以上的上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脾、胃、肝胆),下焦则包括了人体脐以下的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肾、膀胱、大肠、小肠)。
寸关尺正好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寸部位置最高,能反应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
浮脉:中医对浮脉的描述为“如水漂木”指手指感觉到的脉象就像漂在水上的木头,一是脉象表浅,轻按就能感觉到,二是重按脉象反而减弱。
所以中医称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是表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肤表,人体正气外出亢邪,在肌肤表发生争斗而产生恶寒发热等症状的,称为表证。
)的主要脉象。
表证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呢?表证是人体正气和外来邪气在肌肤表发生争斗而产生的一种症候,正气外出抗邪,势必鼓动脉管,从而形成浮脉。
沉脉沉脉正好与浮脉相反,浮脉是浮在肌肤表的一种脉象,而沉脉则是需要重按才能触摸到的一种脉象。
浮脉与沉脉反映了脉象位置的深浅,距肌肤浅的为浮脉,距肌肤深的为沉脉。
脉的位置深浅往往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人体肌肉的厚薄。
肌肉厚者往往脉位较深,肌肉薄则脉位较浅;二是人体气对脉的鼓动作用。
这就好比吹气球,气足的话,脉管就膨胀的大,就容易摸到,从而表现为浮脉;气亏则脉管瘦瘪,脉象深藏于内而表现为沉脉。
沉脉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元气亏耗,无力鼓动脉管而引起,这种沉脉常常沉而无力。
另一种情况是邪气深入于脏腑,人体正气聚集在体内以抗击邪气,或是正气被邪气围困,不能外出到肌表,这也会导致气对脉管的鼓动作用减弱,从而出现脉沉。
但这种沉脉由于元气没有亏耗,所以脉位虽沉,但是脉的搏动力量往往还较强,还可以和元气亏耗所引起的沉脉相区别。
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每分钟低于60次的一种脉象。
脉的快慢,取决于心跳的快慢。
心跳的快慢和寒、热两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热可以使心跳加快,而寒则可以使心跳变慢。
所以尺脉主要是寒症的表现。
寒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外寒,也就是外界的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疾病,如关节、胃脘的冷痛等;二是内寒,这主要是人体元阳亏耗,不能正常温煦机体而产生的疾病,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等。
数脉数,就是快的意思,数脉也就是脉搏跳动过快,每分钟高于120次的一种脉象。
数脉所住的疾病主要是热证。
热证和寒症一样,也有内外的区别,外感热邪或火热内生都会表现出数脉。
洪脉洪是什么意思?洪水来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可以用“波涛汹涌、冲墙倒壁”这八个字来形容脉象,足可见这种脉象给人的感觉是极度有冲击力的。
洪脉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击力,和脉管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产生的压力差有关,压力差越大,脉象的冲击感就越强。
所以当体内邪热极度亢盛,引起心脏收缩过于强烈,就会在脉象上表现为洪脉。
细脉脉形细小,称为细脉。
逆可以试着把手指按在绷紧的丝线上,这种感觉就是细脉的特征。
细脉的产生主要和气、血两个因素有关,气可以鼓动脉管,血可以充盈脉管,这两者的充足程度最终决定脉的粗细形状。
所以细脉主要是体内气血亏耗在脉象上的一种反映。
滑脉滑就是指圆滑流利,中医形容滑脉“如珠走盘”,意思就是象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中滚动一样,丝毫没有阻滞和羁绊。
脉象圆滑流利,往往是体内气血充足、往来流利的一种表现,所以正常人出现滑脉并不一定是病态。
女性还有一种特殊状态下会出现滑脉,那就是怀孕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燥电视上或小说上看到的“喜脉”。
这是因为女性在妊娠时期要给胎儿提供营养,体内的气血会异常充盛,同时气血在体内的循环也会加快,所以在脉象上表现为滑脉。
除了妇女妊娠以及正常人会出现滑脉,滑脉还是痰饮病的主要脉象。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饮的特性是湿浊粘滑,这个特性反映在脉象上就是滑脉!弦脉中医形容弦脉“如按琴弦”,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弦脉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脉管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绷紧感,这才能产生“如按琴弦”的感觉;二是脉象在形态上比细脉要粗略,而且有一定的力度。
所以弦脉往往不是体内的气血亏耗所引起。
从这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弦脉的产生往往是血管收缩的一种表现。
那什么原因会导致血管产生收缩呢?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系统是引起血管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体在某种紧急条件下(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创伤、疼痛、寒冷刺激、失血等),交感——肾上腺系统就会被调动起来,使血管产生收缩。
我们再来看中医兑弦脉的认识,中医认为弦脉是肝气郁结、疼痛或是疟疾的主要脉象。
肝气郁结是情绪抑郁或紧张导致的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人体红细胞的破坏,加上疼痛,这三者不就是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和血管收缩的条件吗?紧脉紧脉脉形如按紧绷的绳索。
紧脉和弦脉类似,都是血管收缩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脉形,但紧脉在血管收缩程度伤要超过弦脉。
从琴弦和绳索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紧脉在脉的形状上要比弦脉更粗大,在力度上更胜弦脉,甚至可以感到脉搏在指下有左右弹手的感觉。
紧脉的形成机理和弦脉相似,多见于寒邪侵犯人体。
如果结合前面的浮脉或沉脉,就可以判断寒邪所在的位置。
如脉象紧而兼浮,那么就说明这个寒邪在肌肤表;如脉象紧而兼沉,则说明寒邪已经深入脏腑。
另外,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紧脉,他的形成也是因为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引起的血管收缩。
长脉脉的长度超过三个手指所按的部位的,中医称为长脉,长脉是体内气血有余的表现,所以常见于体质健壮之人。
如果脉象长而兼弦那又常是肝火过旺的表现。
短脉短脉和长脉相反。
就是指脉的长度不能充盈寸关尺三部。
三个手指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如果寸部不能满指或是尺部不能满指,这种脉象称为短脉。
短是一种不足的表现,如果是寸部不能满指,则说明心肺精气不足(因为寸部对应的是心脏和肺脏),如果是尺部不能满指,则表明肾脏精气亏损(因为尺部对应的是肾脏)。
此外,如果体内有痰浊或淤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正常流通,也会出现短脉,这就需要结合全身其他症状加以鉴别和区分。
弱脉弱脉就是软弱无力的意思,中医把沉而无力的脉象称为“弱脉”。
脉象无力,当然是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的表现。
脉搏力量的大小和心脏搏动的力度、脉管中血液的充盈度、气兑血液的推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脉象弱,是人体内元阳、气血亏耗的一种外在反映。
孮脉孮是葱的古称,中医形容孮脉“如按葱管”。
葱管的特性就是“中空”,所以孮脉的特征也就是“中空”。
怎么理解,脉象的“中空”呢?那就是轻按可以摸到脉,重按也可以摸到脉,唯独中等力度下却感到脉象空空如也,中医把它形容成葱管,是不是很形象?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血急剧减少,不能充盈血管,而血管却仍然维持有一定的容积和紧张度,所以表现出“中空”的特征,常见于急性失血或大吐、大泻导致津液大量丢失等疾病。
结脉脉搏跳动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的停跳,停跳间隔时间较长,称为代脉,往往是心脏室性早搏所引起。
由于心室过早搏动后会有一个完整的代偿间隙,所以表现为停跳有规律,间隔时间长。
代脉在中医上的意义类似于结脉,也是心脏所藏的精气亏耗所引起。
以上是疾病状态下常见的脉象,基本上都还具有胃、神、根三个特性。
若果脉象失去了胃、根、神三个特性,那就意味着人体胃气衰败,脏腑功能衰竭,生命易经垂危,这个时候,疾病往往已经难以治疗了。
这种没有胃根神的脉象,中医称“真脏脉”。
亦称怪脉、死脉、绝脉。
也叫七绝脉。
釜沸脉釜是煮东西用的锅子,沸是沸腾的意思,釜沸的意思就是锅子中沸腾的水。
脉象和沸腾的水一样,可以说是脉搏极浅,几乎是浮在皮肤之上,按之无根,脉跳极快,不能数清楚脉搏次数,此起彼伏,这种脉象多出现在临死之前。
鱼翔脉鱼的活动一般是通过尾部的摆动来实现的,所以鱼翔脉的具体表现就是脉搏浮在皮肤表面,头部固定而尾部摇摆不定,就像鱼在水中游动一样。
出现这种脉象,往往说明体内阳气耗竭。
虾游脉虾在水中游动有一个特点,他能产生一种弹跳,因此,虾犹脉是指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跳跃指下,并伴有躁动不安的迹象的一种脉象。
虾游脉的出现,意味着大肠精气耗竭。
屋漏脉破屋漏雨往往是一滴滴下,良久再来一滴,既缓慢又无冲击力。
屋漏脉就好比破屋漏雨,脉搏极慢而无力,许久才搏动一下,这种脉象多见于胃气将绝。
雀啄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的跳动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会儿急来三五下,一会儿又停止不来,脉搏来止无定数,这种脉象是脾气将绝的表现。
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跳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密时疏,散乱无序,就像是解乱绳一样,这种脉象是肾气衰竭的表现。
弹石脉脉位较沉,脉象极硬,劈劈弹指,就像是按在坚硬的岩石之上,毫无柔和软缓的迹象,这种脉象多见于肾气将绝之候。
清朝名医程钟龄在他的【医学心语】中总结11条不可发汗的禁忌证:脐之左右上下有动气者不可发汗;脉沉咽燥,病已入里而大便不通者不可发汗;少阴证,但厥无汗者不可发汗;少阴中寒不可发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尺脉弱者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疮家不可发汗;伤寒病在少阳不可发汗;坏病、虚人及女人经水适来者不可发汗。
探究和归纳起来就是:第一:凡正气不足(如阴、阳、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亏耗)的患者都应该慎用汗法。
如果非用汗法不可的,一定要在扶正的基础上选择发汗和缓的药物,以免加重对正气的损伤。
第二:汗法适用于病邪在表的疾病,如果邪易经入里或是进入到半表半里的层次,那就不能再用汗法。
十四经脉的特点1、手太阴肺经:本经联系肺、大肠、胃、气管、鼻、上肢内侧等处,故有病时可出现腹痛、肠鸣、腹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咳嗽、气喘、手臂内侧前缘疼痛、掌心发热等症候。
因与大肠表里联络,故可治疗痔疮,大便有血等大肠疾病。
2、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联系大肠、肺、下排牙齿、鼻、人迎、颈、上肢外侧等处,故有病可出现腹痛、肠鸣、腹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下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上肢外侧疼痛、肿痛或寒冷等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