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介绍及诊疗详解

合集下载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文解释脉象:脉诊歌1、浮脉: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2、沉脉: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脉象介绍及诊疗解答

脉象介绍及诊疗解答

诊脉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

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2.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

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

3.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

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

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

4.血液对血管的冲击力。

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

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

5.血液粘滞度大小。

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换的主要因素,血液粘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大,血液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粘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的流畅。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包括了人体头面五官、横隔膜以上的胸腔以及其中的脏器(如心、肺),中焦包括了人体横隔膜以下到脐以上的上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脾、胃、肝胆),下焦则包括了人体脐以下的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肾、膀胱、大肠、小肠)。

寸关尺正好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寸部位置最高,能反应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

浮脉:中医对浮脉的描述为“如水漂木”指手指感觉到的脉象就像漂在水上的木头,一是脉象表浅,轻按就能感觉到,二是重按脉象反而减弱。

所以中医称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是表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肤表,人体正气外出亢邪,在肌肤表发生争斗而产生恶寒发热等症状的,称为表证。

)的主要脉象。

表证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呢?表证是人体正气和外来邪气在肌肤表发生争斗而产生的一种症候,正气外出抗邪,势必鼓动脉管,从而形成浮脉。

沉脉沉脉正好与浮脉相反,浮脉是浮在肌肤表的一种脉象,而沉脉则是需要重按才能触摸到的一种脉象。

脉诊图文详解

脉诊图文详解
(4)寸口位置固定,部位表浅,便于诊察。
故通过切寸口脉可了解全身气血盛衰变化。
精选课件
11
寸关尺的定位
切诊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精选课件
12
3、脏腑划分——寸关尺分候脏腑






精选课件
13
(二)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切 诊
❖ 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 定息,脉五动 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坐位、卧位与心脏等高。 ❖ 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
精选课件
23
切脉指力--轻、中、重
精选课件
24
(四)脉象的要素
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 脉管的浅深 至数: 脉搏的频率 脉长: 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 脉搏的强弱 脉宽: 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精选课件
切诊
25
脉位分类:浮脉 散脉 芤脉 脉紧张度分类:紧脉 弦脉 革脉 牢脉
沉脉 伏脉
缓脉 濡脉
脉率分类:迟脉 数脉 疾脉
脉均匀度分类:促脉 结脉 代脉
常见病脉分类
脉力度分类:虚脉 实脉
脉宽度分类: 洪脉 大脉
细脉 弱脉 微脉
精选课件
脉流利度分类:滑脉 涩脉
脉长度分类:长脉 短脉 动脉26
二、正常脉象
精选课件
27
切诊
平脉的特征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精选课件
14
切脉姿势
精选课件
15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

伤寒论中的脉法解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伤寒论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医学著作,对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伤寒论中的脉法入手,解读其中的脉象、脉理及诊断意义。

1. 脉象的分类在伤寒论中,脉象被分为六类: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和实脉。

这些脉象的特点反映了人体疾病的不同情况。

- 浮脉:指脉搏波动明显,触之有弹性,一般表现为脉细而数。

在伤寒论中,浮脉常常是表证的表现,例如表热、表寒等。

- 沉脉:指脉搏波动不明显,触之不太有弹性,一般表现为脉滑而缓。

沉脉常见于里证(内伤)或寒证。

- 弦脉: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触之如弦。

弦脉在伤寒论中常见于气滞或血瘀之证。

- 缓脉:指脉搏波动缓慢,触之较弱。

缓脉常见于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等证。

- 数脉:指脉搏频繁而快速,触之较急。

数脉常见于热证或阳盛之候。

- 实脉:指脉搏有力,触之实实有力。

实脉常见于实证或实证转太。

脉象的变化可用来判断病情的寒热、表里、虚实等情况,为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脉理的解读伤寒论中的脉理主要指的是脉搏的特点和变化,根据脉象的不同,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进展等。

- 摇脉:摇脉指脉搏在诊脉者手指下颤动。

在伤寒论中,摇脉常见于阴阳不和或阴阳交争之病。

- 倾脉:倾脉指脉搏斜向一侧。

在伤寒论中,倾脉常出现在气虚或阴虚等病证中。

- 遇脉:遇脉指脉搏与呼吸相似。

在伤寒论中,遇脉常见于气闭、痰阻等疾病。

- 止脉:止脉指脉搏突然间停止不跳动。

在伤寒论中,止脉多见于重症疾病或生命垂危的情况。

脉理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变化趋势,判断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脉法的诊断意义伤寒论中的脉法诊断主要通过观察脉象和解读脉理,进而推断出疾病的类型、病位、虚实等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按诊:按诊是指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并观察其脉象的变化。

按诊的目的是判断脉搏的凹陷或迟缓、有无疼痛等情况。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

(完整word版)脉象解析中医脉象分析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 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缓和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有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因为外感病邪逗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煽动于外,故脉位浅易。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衰弱,阳虚气陷,脉气煽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迟缓,(每分钟脉搏在 60 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呆滞,气血运转迟缓,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转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 90 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煽动,血行加快,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煽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分,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畅,圆滑如按滚珠。

常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分。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浪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充,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渺小如线,起落显然。

主病:虚证,常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可以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渺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负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中医脉象今释

中医脉象今释

中医脉象今释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
的脉搏,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种诊断手段。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脉的体质、脉的状况和脉的性质。

脉的体质包括脉的弦、脉的滑、脉的涩、脉的弱等四种类型。


中“弦脉”通常表示患者体质较为刚健、肌肉密实,但容易出现疼痛,血管狭窄等问题。

而“滑脉”则表示患者体质柔软,血脉畅通,但容
易出现虚弱、乏力等症状,易感受到病痛的侵袭。

“涩脉”则通常表
示患者体质较为偏向于寒凉,肌肉僵硬,容易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而“弱脉”则表示患者体质薄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脉的状况则指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

脉搏的频率通常通过每
分钟的脉搏数来衡量,而节律则表示脉搏的跳动是否有规律。

脉搏的
力度则表示脉搏的强弱程度。

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
到脉搏的状况,从而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的性质则指脉搏的特征和特点,包括脉的浮、沉、弱、强、细、数、滑、涩、散等多种类型。

其中,脉的浮表示脉搏明显,易触摸到,通常出现在表面性疾病、外感病证、气逆等症状中;脉的沉则表示脉
搏难以触摸,与内伤、内寒等疾病有关;脉的弱则表示脉搏微弱,往
往与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等病症有关。

而脉的强则表示脉搏强烈、有力,往往与肝阳上亢、急性发作的病症有关。

中医脉象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和分析患者的脉搏,从而得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判断和诊断,然
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中医号脉详解

中医号脉详解

中医号脉详解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号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号脉,医生可以获取关于患者体内状况的大量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解释中医号脉的原理和方法。

1.脉象位置脉象位置是指脉搏在手腕或其他特定位置的跳动情况。

正常情况下,脉搏在手腕寸、关、尺三个部位都有跳动,每个部位的跳动情况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每个部位又可细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诊方法。

不同部位的脉象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阴阳的变化。

2.脉象频率脉象频率是指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节奏。

正常人的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如果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则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血压异常等问题。

中医通过切诊手指的敏感度,可以感知到脉搏跳动的频率和节奏,从而判断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态。

3.脉象力度脉象力度是指脉搏跳动的强度和力度。

正常情况下,脉搏力度均匀有规律,强度适中。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或过强,则可能存在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等问题。

医生通过感知脉搏跳动的力度和强度,可以判断患者的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

4.脉象节律脉象节律是指脉搏跳动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有规律,节律稳定。

如果脉搏跳动出现不规律、间歇等情况,则可能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问题。

医生通过感知脉搏跳动的节律和稳定性,可以判断心脏功能状态和病情轻重。

5.脉象形色脉象形色是指脉搏跳动的形态和色泽变化。

不同形态和色泽的脉象可以反映不同的病情和病理变化。

例如,浮脉表示病位在表,沉脉表示病位在里;数脉表示热证,迟脉表示寒证;实脉表示实证,虚脉表示虚证等等。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手掌的颜色、温度等变化来辅助判断病情。

综上所述,中医号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知能力。

通过号脉,医生可以获取关于患者体内状况的大量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变化和临床表现,以便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脉象与主病的关系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脉象反映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七种脉象及其主要病证: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表证和虚证都有可能出现浮脉。

浮脉主要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但久病体虚也会出现浮脉,多为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脉象才会沉而有力。

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脉象则会沉而无力。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迟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脉象才会出现迟。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会出现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

4.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数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脉象才会出现数。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会出现数,必数而无力。

5.洪脉(附大脉):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洪脉主要反映气分热盛。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才会出现洪脉。

但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也会出现洪脉,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6.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微脉多见于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脉象才会出现微脉。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但邪不太深重者,或尚可救。

7.细脉(小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主要反映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脉细如线,说明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脉中。

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细脉是由气血两虚引起的,营血亏虚导致脉道无法充盈,气不足则无法鼓动血液运行,因此脉体变得细小而软弱无力。

另外,湿邪阻压脉道也会导致细脉。

如果在温热病昏谵时出现细数脉,这可能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

小脉也就是细脉,XXX曾说:“小与大相反名细”。

脉象解析 中医

脉象解析 中医

脉象解析中医脉象解析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脉象的变化,可以推断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

以下是脉象解析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解析的基本概念⑴脉象的含义脉象是指患者身体各部位的脉搏跳动的感觉。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数、缓、细、滑、坚、弦等不同类型。

⑵脉搏的检查方法脉搏的检查方法包括三部分:观察、触诊和听诊。

观察脉搏的形态、色泽和频率,触诊脉搏的硬度、屈伸度,听诊脉搏的声音等。

二、脉象的分类与特点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对应着不同的疾病状态。

⑴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频率快、触感躁动的脉象。

浮脉多见于外感病、阳虚、阴亢等疾病。

⑵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跳动虚弱、频率慢、触感沉实的脉象。

沉脉多见于内伤病、虚证疾病等。

⑶数脉数脉是指脉搏跳动快速、频率加快的脉象。

数脉多见于实证疾病、热病等。

⑷缓脉缓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频率减慢的脉象。

缓脉多见于虚证疾病、寒病等。

⑸细脉细脉是指脉搏跳动细弱、触感细滑的脉象。

细脉多见于气血亏虚、阳亢阴虚等疾病。

⑹滑脉滑脉是指脉搏跳动柔和、触感滑利的脉象。

滑脉多见于阴虚火旺、肝风内动等疾病。

⑺坚脉坚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紧实的脉象。

坚脉多见于实证疾病、气滞血瘀等。

⑻弦脉弦脉是指脉搏跳动有力、触感有弹性的脉象。

弦脉多见于肝郁气滞等疾病。

三、脉象解析与疾病诊断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疾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

⑴脉象解析原则脉象解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不同的脉象对应不同的疾病类型。

医生应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病史和体征等信息,作出准确的诊断。

⑵脉象解析与常见疾病脉象解析对不同常见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以感冒为例,如果患者出现浮脉、数脉等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为外感病。

四、脉象解析的局限性虽然脉象解析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脉象的解析结果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如舌诊、问诊等,才能作出最终的诊断。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

中医教你如何看脉象脉诊步骤歌诀: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什么是“首分浮沉”?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

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

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什么是“二辨虚实”?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

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实脉类——实脉什么是“三去长短”?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短脉类——短脉什么是“四算疾迟”?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什么是“五察脉形”?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学说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学说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学说脉搏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中医的脉象学说,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脉象学说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

1. 脉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中医脉象学说是通过观察和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的特征,可以推断出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状况、脏腑功能以及病理变化。

2. 脉象的分类中医将脉象分为多个种类,每种脉象都代表着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滑脉、弦脉、细脉、数脉、迟脉等。

每种脉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寓意,具体可以通过观察脉搏的速度、力度、节律、形态等方面进行判断。

3. 脉象学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中医脉象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情况,判断脏腑功能是否正常,推断出患者的气血状况和病理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中医脉象学说的评价中医脉象学说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中。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中医脉象学说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中医的脉象学说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脉象学说是中医经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 中医脉象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医脉象学说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通过脉象的电子记录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脉象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结合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脉象学说也在不断与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结合,促进中医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中医脉象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28种病脉详解

28种病脉详解


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
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
伏脉位于筋骨内,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到脉象。
1.当体内的邪气炽盛时,容易阻遏气血的运行,以至于脉气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会出现脉象深伏的伏脉。2、如果因久病不愈而正气衰微时,阳气不足以鼓动血脉也会出现伏脉。
伏脉与沉脉类似。脉象的差别:1、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沉,几乎时贴着筋骨。2、沉脉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显,只有重按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搏动。


弱脉主气血亏虚,如果因久病不愈而耗伤元气,或是因失精亡血,虚劳久咳,或是因脾虚泄泻,胃弱纳呆,筋骨萎弱等症候都会出现弱脉。
弱脉轻取不得,必须重按才诊得,并且显得柔软无力。
当体内的气血不足时,由于血液不能充盈脉道,阳气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沉而细软的弱脉。
弱脉与濡、微脉类似,都是细软而无力。脉象的差别:1、弱脉在沉位。2、濡脉在浮位。3、微脉可以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却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4、细脉的脉形细长却应指明显,不似微脉的体像模糊不清。
迟脉与缓脉、涩脉相类似,三者的脉律都比正常脉稍慢。脉象的差别:1、迟脉一息只有三至。2、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3、涩脉的脉形偏细且短促,往来艰涩,因此脉率比正常脉稍慢。


缓脉主里有湿邪积滞,或是主脾气虚损。
缓脉比迟脉略快,一息四至,缓脉的脉位,浮取或是沉取都可得。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辨证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辨证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脉象辨证脉象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以及病情的轻重。

本文将介绍中医脉象辨证的基本概念、辨证方法和常见的脉象类型。

一、脉象辨证的基本概念中医脉象辨证是指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感知脉象的形态、节律以及脉搏的力度等变化,从而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辨别,判断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中医脉象辨证是一种综合系统的分析方法,它不仅仅关注脉搏的数量和节律,还关注脉搏的质地、力度和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阴阳平衡状态、脏腑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二、脉象辨证的方法中医脉象辨证的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眼睛、面色、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闻诊是通过嗅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问诊是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来了解病情;切诊则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切诊中,医生需要掌握脉搏的基本知识,包括脉搏的数量、节律、质地和力度等方面的特点。

通常脉搏的数量有脉来曲度、脉去曲度、脉色、脉度等特点;节律有缓脉、数脉、细数脉等特点;质地有弦脉、滑脉、涩脉等特点;力度有沉脉、浮脉、紧脉等特点。

三、常见的脉象类型1. 缓脉:脉搏慢而有力,节律匀净。

2. 数脉:脉搏频率过快,节律不整。

3. 沉脉:脉搏沉重而有力,有如脉搏沉浸水中的感觉。

4. 浮脉:脉搏有轻微的漂浮感,节律有力但不稳定。

5. 弦脉:脉搏有弹性,有如用细线绷紧的感觉。

6. 涩脉:脉搏有阻力,有如细丝被压迫的感觉。

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脉象类型,从而为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脉象辨证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脉象辨证在临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养生状况,判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脉象辨证在中医诊断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是通过整体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脉象变化,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中医脉诊学大全详解
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身体的状况,进而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病情变化。

下面是中医脉诊学大全的详解:
1. 脉象基础知识:介绍了脉象的基本概念、脉搏形式和特点,包括脉搏的节律、力度、速度、长短、宽窄等指标。

2. 脉象分类:根据脉象的特点和病情变化,将脉象分为虚脉、实脉、弦脉、滑脉、数脉、涩脉等不同类型。

3. 脉诊方法:介绍了脉诊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触诊脉搏的位置、用手指的方法、触诊的力度和时间等技巧。

4. 脉象的判断:根据脉搏的形态和变化,通过判断脉象的特点来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包括常见脉象的判断和对应的疾病。

5. 脉证学:将脉搏的变化和病情联系起来,研究脉搏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和特点,通过脉证分析来确定治疗方案。

6. 脉诊与辩证论治:将脉诊与中医辩证论治结合起来,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病情,进而针对病情进行辩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脉诊的临床应用:介绍了脉诊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领域中的脉诊应用。

以上是中医脉诊学大全的详解,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和分析,中医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治疗。

但需要强调的是,脉诊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技巧,需要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脉象口诀

中医脉象口诀

中医脉象口诀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节律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

下面是中医脉象口诀的详细内容。

一、脉象基本知识1·脉的定义:脉是人体动脉血液通过脉管输送而形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2·脉的分类:中医将脉象分为脉象有力与没力、浮脉与沉脉、滑脉与涩脉、数脉与迟脉、洪脉与细脉、代脉与结脉、弦脉与弱脉等。

二、脉象辨析1·脉象有力与没力:有力脉象主要有弦脉、滑脉、洪脉,没力脉象主要有弱脉。

2·浮脉与沉脉:浮脉主要有浮大脉、浮细脉、浮滑脉,沉脉主要有沉大脉、沉细脉、沉滑脉。

3·滑脉与涩脉:滑脉主要有滑细脉、滑数脉,涩脉主要有涩细脉、涩数脉。

4·数脉与迟脉:数脉主要有数大脉、数细脉,迟脉主要有迟大脉、迟细脉。

5·洪脉与细脉:洪脉主要有洪大脉、洪细脉,细脉主要有细滑脉、细涩脉。

6·代脉与结脉:代脉主要有代大脉、代细脉,结脉主要有结细脉、结数脉。

7·弦脉与弱脉:弦脉主要有弦大脉、弦细脉,弱脉主要有弱细脉、弱数脉。

三、脉象的意义1·脉象对脏腑辨证:中医将脉象与脏腑相应关联,观察脉象可以判断脏腑功能的强弱、病理情况的变化。

2·脉象对病证辨治: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辨别病证的性质、寻找治疗的方向。

四、常见脉象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虚脉:指的是脉象弱细无力,主要有气虚脉、血虚脉、阴虚脉、阳虚脉。

2·实脉:指的是脉象弦滑有力,主要有实热脉、实寒脉、实血脉、实痰脉。

3·长脉:指的是脉象细长狭窄,主要有肾虚脉、心阴虚脉、肺阴虚脉。

4·短脉:指的是脉象短缩,主要有实火脉、气短脉。

5·弦脉:指的是脉象有力而紧张,主要有肝气郁结脉、悲伤脉。

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指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医药学说和医疗实践。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脉一般来说,手指对脉搏的感觉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心脏搏动的强度、速率和节律。

这是引起脉搏强弱、快慢、节律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2.血管壁的弹性和紧张度。

这是引起脉搏软硬变化的主要因素。

血管弹性好、紧张度低,那么脉搏就柔和;而血管弹性差、紧张度高,那么脉搏就僵硬。

3.动脉中血液的充盈程度。

这是影响脉搏粗细的主要因素。

血液充足,则脉搏形状就粗大;血液不足,则脉管不能充分扩张,脉搏就细小。

4.血液对血管的冲击力。

这个冲击力是由心脏搏动的力量、血液的充盈度以及血流的速度等因素综合形成的。

冲击力大,则脉搏就容易触及;冲击力小,则脉搏需要重按才能触及。

5.血液粘滞度大小。

这是造成脉搏通畅程度变换的主要因素,血液粘滞度大,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大,血液速度缓慢而涩滞‘血液粘滞度小,则血液流动时受到的阻力小,血流速度快的流畅。

为什么要把“寸口”分为三个部分来分别诊察呢?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医上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包括了人体头面五官、横隔膜以上的胸腔以及其中的脏器(如心、肺),中焦包括了人体横隔膜以下到脐以上的上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脾、胃、肝胆),下焦则包括了人体脐以下的腹部以及其中的脏器(如肾、膀胱、大肠、小肠)。

寸关尺正好和人体的三焦相对应,寸部位置最高,能反应上焦的情况,尺部位置最低,能反映下焦的情况,而关部位置居中,能反映中焦的情况。

浮脉:中医对浮脉的描述为“如水漂木”指手指感觉到的脉象就像漂在水上的木头,一是脉象表浅,轻按就能感觉到,二是重按脉象反而减弱。

所以中医称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是表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肤表,人体正气外出亢邪,在肌肤表发生争斗而产生恶寒发热等症状的,称为表证。

)的主要脉象。

表证为什么会出现浮脉呢?表证是人体正气和外来邪气在肌肤表发生争斗而产生的一种症候,正气外出抗邪,势必鼓动脉管,从而形成浮脉。

沉脉沉脉正好与浮脉相反,浮脉是浮在肌肤表的一种脉象,而沉脉则是需要重按才能触摸到的一种脉象。

浮脉与沉脉反映了脉象位置的深浅,距肌肤浅的为浮脉,距肌肤深的为沉脉。

脉的位置深浅往往和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人体肌肉的厚薄。

肌肉厚者往往脉位较深,肌肉薄则脉位较浅;二是人体气对脉的鼓动作用。

这就好比吹气球,气足的话,脉管就膨胀的大,就容易摸到,从而表现为浮脉;气亏则脉管瘦瘪,脉象深藏于内而表现为沉脉。

沉脉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元气亏耗,无力鼓动脉管而引起,这种沉脉常常沉而无力。

另一种情况是邪气深入于脏腑,人体正气聚集在体内以抗击邪气,或是正气被邪气围困,不能外出到肌表,这也会导致气对脉管的鼓动作用减弱,从而出现脉沉。

但这种沉脉由于元气没有亏耗,所以脉位虽沉,但是脉的搏动力量往往还较强,还可以和元气亏耗所引起的沉脉相区别。

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跳动缓慢,每分钟低于60次的一种脉象。

脉的快慢,取决于心跳的快慢。

心跳的快慢和寒、热两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热可以使心跳加快,而寒则可以使心跳变慢。

所以尺脉主要是寒症的表现。

寒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外寒,也就是外界的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疾病,如关节、胃脘的冷痛等;二是内寒,这主要是人体元阳亏耗,不能正常温煦机体而产生的疾病,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等。

数脉数,就是快的意思,数脉也就是脉搏跳动过快,每分钟高于120次的一种脉象。

数脉所住的疾病主要是热证。

热证和寒症一样,也有内外的区别,外感热邪或火热内生都会表现出数脉。

洪脉洪是什么意思?洪水来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可以用“波涛汹涌、冲墙倒壁”这八个字来形容脉象,足可见这种脉象给人的感觉是极度有冲击力的。

洪脉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击力,和脉管在心脏收缩和舒张时产生的压力差有关,压力差越大,脉象的冲击感就越强。

所以当体内邪热极度亢盛,引起心脏收缩过于强烈,就会在脉象上表现为洪脉。

细脉脉形细小,称为细脉。

逆可以试着把手指按在绷紧的丝线上,这种感觉就是细脉的特征。

细脉的产生主要和气、血两个因素有关,气可以鼓动脉管,血可以充盈脉管,这两者的充足程度最终决定脉的粗细形状。

所以细脉主要是体内气血亏耗在脉象上的一种反映。

滑脉滑就是指圆滑流利,中医形容滑脉“如珠走盘”,意思就是象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中滚动一样,丝毫没有阻滞和羁绊。

脉象圆滑流利,往往是体内气血充足、往来流利的一种表现,所以正常人出现滑脉并不一定是病态。

女性还有一种特殊状态下会出现滑脉,那就是怀孕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燥电视上或小说上看到的“喜脉”。

这是因为女性在妊娠时期要给胎儿提供营养,体内的气血会异常充盛,同时气血在体内的循环也会加快,所以在脉象上表现为滑脉。

除了妇女妊娠以及正常人会出现滑脉,滑脉还是痰饮病的主要脉象。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饮的特性是湿浊粘滑,这个特性反映在脉象上就是滑脉!弦脉中医形容弦脉“如按琴弦”,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弦脉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脉管具有一定的紧张度和绷紧感,这才能产生“如按琴弦”的感觉;二是脉象在形态上比细脉要粗略,而且有一定的力度。

所以弦脉往往不是体内的气血亏耗所引起。

从这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弦脉的产生往往是血管收缩的一种表现。

那什么原因会导致血管产生收缩呢?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系统是引起血管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体在某种紧急条件下(如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创伤、疼痛、寒冷刺激、失血等),交感——肾上腺系统就会被调动起来,使血管产生收缩。

我们再来看中医兑弦脉的认识,中医认为弦脉是肝气郁结、疼痛或是疟疾的主要脉象。

肝气郁结是情绪抑郁或紧张导致的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人体红细胞的破坏,加上疼痛,这三者不就是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和血管收缩的条件吗?紧脉紧脉脉形如按紧绷的绳索。

紧脉和弦脉类似,都是血管收缩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脉形,但紧脉在血管收缩程度伤要超过弦脉。

从琴弦和绳索的比较中也可以看出,紧脉在脉的形状上要比弦脉更粗大,在力度上更胜弦脉,甚至可以感到脉搏在指下有左右弹手的感觉。

紧脉的形成机理和弦脉相似,多见于寒邪侵犯人体。

如果结合前面的浮脉或沉脉,就可以判断寒邪所在的位置。

如脉象紧而兼浮,那么就说明这个寒邪在肌肤表;如脉象紧而兼沉,则说明寒邪已经深入脏腑。

另外,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紧脉,他的形成也是因为人体的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引起的血管收缩。

长脉脉的长度超过三个手指所按的部位的,中医称为长脉,长脉是体内气血有余的表现,所以常见于体质健壮之人。

如果脉象长而兼弦那又常是肝火过旺的表现。

短脉短脉和长脉相反。

就是指脉的长度不能充盈寸关尺三部。

三个手指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如果寸部不能满指或是尺部不能满指,这种脉象称为短脉。

短是一种不足的表现,如果是寸部不能满指,则说明心肺精气不足(因为寸部对应的是心脏和肺脏),如果是尺部不能满指,则表明肾脏精气亏损(因为尺部对应的是肾脏)。

此外,如果体内有痰浊或淤血阻滞经络,气血不能正常流通,也会出现短脉,这就需要结合全身其他症状加以鉴别和区分。

弱脉弱脉就是软弱无力的意思,中医把沉而无力的脉象称为“弱脉”。

脉象无力,当然是人体脏腑气血亏损的表现。

脉搏力量的大小和心脏搏动的力度、脉管中血液的充盈度、气兑血液的推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脉象弱,是人体内元阳、气血亏耗的一种外在反映。

孮脉孮是葱的古称,中医形容孮脉“如按葱管”。

葱管的特性就是“中空”,所以孮脉的特征也就是“中空”。

怎么理解,脉象的“中空”呢?那就是轻按可以摸到脉,重按也可以摸到脉,唯独中等力度下却感到脉象空空如也,中医把它形容成葱管,是不是很形象?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血急剧减少,不能充盈血管,而血管却仍然维持有一定的容积和紧张度,所以表现出“中空”的特征,常见于急性失血或大吐、大泻导致津液大量丢失等疾病。

结脉脉搏跳动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的停跳,停跳间隔时间较长,称为代脉,往往是心脏室性早搏所引起。

由于心室过早搏动后会有一个完整的代偿间隙,所以表现为停跳有规律,间隔时间长。

代脉在中医上的意义类似于结脉,也是心脏所藏的精气亏耗所引起。

以上是疾病状态下常见的脉象,基本上都还具有胃、神、根三个特性。

若果脉象失去了胃、根、神三个特性,那就意味着人体胃气衰败,脏腑功能衰竭,生命易经垂危,这个时候,疾病往往已经难以治疗了。

这种没有胃根神的脉象,中医称“真脏脉”。

亦称怪脉、死脉、绝脉。

也叫七绝脉。

釜沸脉釜是煮东西用的锅子,沸是沸腾的意思,釜沸的意思就是锅子中沸腾的水。

脉象和沸腾的水一样,可以说是脉搏极浅,几乎是浮在皮肤之上,按之无根,脉跳极快,不能数清楚脉搏次数,此起彼伏,这种脉象多出现在临死之前。

鱼翔脉鱼的活动一般是通过尾部的摆动来实现的,所以鱼翔脉的具体表现就是脉搏浮在皮肤表面,头部固定而尾部摇摆不定,就像鱼在水中游动一样。

出现这种脉象,往往说明体内阳气耗竭。

虾游脉虾在水中游动有一个特点,他能产生一种弹跳,因此,虾犹脉是指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跳跃指下,并伴有躁动不安的迹象的一种脉象。

虾游脉的出现,意味着大肠精气耗竭。

屋漏脉破屋漏雨往往是一滴滴下,良久再来一滴,既缓慢又无冲击力。

屋漏脉就好比破屋漏雨,脉搏极慢而无力,许久才搏动一下,这种脉象多见于胃气将绝。

雀啄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的跳动就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会儿急来三五下,一会儿又停止不来,脉搏来止无定数,这种脉象是脾气将绝的表现。

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脉搏跳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密时疏,散乱无序,就像是解乱绳一样,这种脉象是肾气衰竭的表现。

弹石脉脉位较沉,脉象极硬,劈劈弹指,就像是按在坚硬的岩石之上,毫无柔和软缓的迹象,这种脉象多见于肾气将绝之候。

清朝名医程钟龄在他的【医学心语】中总结11条不可发汗的禁忌证:脐之左右上下有动气者不可发汗;脉沉咽燥,病已入里而大便不通者不可发汗;少阴证,但厥无汗者不可发汗;少阴中寒不可发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尺脉弱者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淋家不可发汗;疮家不可发汗;伤寒病在少阳不可发汗;坏病、虚人及女人经水适来者不可发汗。

探究和归纳起来就是:第一:凡正气不足(如阴、阳、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亏耗)的患者都应该慎用汗法。

如果非用汗法不可的,一定要在扶正的基础上选择发汗和缓的药物,以免加重对正气的损伤。

第二:汗法适用于病邪在表的疾病,如果邪易经入里或是进入到半表半里的层次,那就不能再用汗法。

十四经脉的特点1、手太阴肺经:本经联系肺、大肠、胃、气管、鼻、上肢内侧等处,故有病时可出现腹痛、肠鸣、腹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咳嗽、气喘、手臂内侧前缘疼痛、掌心发热等症候。

因与大肠表里联络,故可治疗痔疮,大便有血等大肠疾病。

2、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联系大肠、肺、下排牙齿、鼻、人迎、颈、上肢外侧等处,故有病可出现腹痛、肠鸣、腹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下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上肢外侧疼痛、肿痛或寒冷等症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