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仪的基本分析原理和展望

合集下载

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_张晓然

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_张晓然

形成不同心理紊乱状态的基础。

3.2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情志相关情志,泛指精神、情绪、思维、等心理现象和过程,又称作/五志0,人类的情志活动是机体对外界的精神刺激或既往刺激痕迹的一种/应答性反应0, 5内经6将其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简称/七情0。

陈无择5三因极一病证方论6首倡七情内伤病因论,/三因学说0将七情内伤作为独立的致病因素加以讨论,指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内脏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0情志内伤发病的条件包括情志刺激的强度和时间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喜、怒、悲、恐以刺激量大且突然为致病的主要条件,多由外界刺激因素猝然而至,即夹有/惊0的成分,故发病较快,可使机体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以作用时间长为致病条件者多系否定性情绪,如悲、忧、怒等,而且多与思相兼为患。

因而,情志因素是引发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发病的条件。

个性和情志因素二者的结合才能够产生特定的心理紊乱状态。

某种特定的情志改变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持续一定的时间,导致了机体的脏腑、阴阳和气血的失调,根据个体的个性的不同,产生出不同的心理状态紊乱变化,而这种的心理紊乱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进而产生对机体的/形0和/神0持续一定时间的主导性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失眠的患者普遍存在着中医心理状态的紊乱,各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又与患者的个性、七情变化和阴阳、脏腑、气血所存在的特定病理损害密切相关。

既往传统的对失眠的认识,过分注重睡眠失调的本身,而忽视了患者昼日存在的心理状态的紊乱,因而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失眠患者所存在的心理状态的紊乱才是导致失眠持续存在和加重的关键环节,因此,从中医心理状态入手对失眠症进行重新的诠释,将对包括失眠在内的许多心身疾患的临床辨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滕晶(197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后,讲师,主要从事中医神经信息学的研究及中医内科学教学。

收稿日期:2008-01-16(编辑张大明)文章编号:1001-6910(2008)05-0003-04#学术探讨#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张晓然1,李素香1,张勤善2(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2.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0)摘要通过对现有的几种脉象仪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当前开发脉象仪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思路

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思路

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思路中医脉诊仪的设计思想,对指导我们脉象客观化研究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台仪器的设计思想,将标志着这台仪器的科研方向。

如果没有一台好的仪器,使两千多年来的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变成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诊断方式,是不可想象的。

一.已问世的中医脉象仪的沿革两千年来的中医理论和中医实践是中华医学的瑰宝,有很多的有识之医家一直都在想用现代化的科学仪器,把中医的脉象描绘出来,并相继问世各式各样的脉诊仪,脉象仪,但是都无法完成中医的脉诊过程,无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这此在前面的《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但是从各种脉诊仪问世的那天起,辛辛苦苦的科研工作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启迪:它告诉我们用一成不变的思想去研究中医及中医诊断是行不通的。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离开阴阳五行,中医将是一个空壳。

这种说法虽然是在排斥中医,但是他却道出了中医诊治的精髓。

不过还是要提及一句话,那就是古人说,不懂易不能学医。

我们设计的中医脉诊仪必须通过阴阳五行以及易经的变化,实现中医辨证的诊断方式。

在谈及脉象仪的设计思想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古典中医的脉诊情况。

在《脉诀彙辨》中这样说的,诊脉时“斯时也如对敌之上将,操舟之工,心如走珠,形似木鸡,不得多语调笑,妄论工拙,诊完满前切勿顾盼,丝竹入耳,恍如无闻”这说明真正上工在诊脉时,实际上进入了入静状态,难怪古人对脉象言之真切,比喻形象,一直为后人所不及。

从这里我们体会到,要研制出一台能表达完整中医体系的脉诊仪,不是有一支传感器再加上一台计算机就能完成的,它必须有一台高精度的先进的诊断仪器相配置,来完成中医脉象的诊断工作。

二.脉象仪的设计机理以生物模式为主导的西医,钱学森先生称之为的对抗医学,面对着现代的疑难杂症往往力不从心。

这是因为现代的疑难杂病多源于整体性疾病,病因多复杂隐匿,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牵制,病变涉及的脏腑广泛。

因此包括手术药物在内的,固定的规范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已知诊断方式,常难以奏效。

简述脉象的原理

简述脉象的原理

简述脉象的原理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触诊脉搏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以及阴阳平衡等信息,进而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

脉象的判断主要依据有脉率、脉别、脉度、脉形等指标。

脉搏是心脏舒缩将血液冲向动脉壁产生的波动,这种波动就是脉搏,通过触摸脉搏得到的感受就是脉象。

脉搏波是由心脏收缩和舒张产生的,波动形成脉搏。

脉搏的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血液流经动脉的情况。

观察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可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血液循环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所以,通过触摸脉搏并观察脉搏的波动规律,可以得到脉象的信息。

脉象的判断主要依据有脉率、脉别、脉度和脉形等指标。

脉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通过触摸记录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次数即可得到。

正常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率较快一般表明阳痿。

脉别是指脉搏的力度和节律,通过触摸脉搏的力度和节律来感受。

脉别的变化与血气的盛衰、阴阳之辨、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

脉度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通过触摸脉搏的强度来感受。

脉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

脉形是指脉搏的形状和规律,通过触摸观察脉搏的形态和规律来确定。

脉形的变化与不同脏腑的功能和病理情况有关。

脉象的原理在于通过触摸脉搏、感受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从而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如心脏、肝脾、肾等脏腑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气血是否充盈,阴阳是否平衡等。

通过脉搏的触摸和观察,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起来,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脉搏的波动规律和特征,来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等情况。

通过触摸记录脉率、脉别、脉度和脉形等指标,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病情和辨别病因,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诊脉仪原理

诊脉仪原理

登入/建立新帳號 |診脈儀目錄 1 一、脈音聽診儀 o 1.1 (一)實驗原理 o o o o o o o o o o1.2 (二)實驗裝置及設 備 1.3 (三)實驗及量測步 驟 1.4 (四)實驗及量測結 果 2 二、何謂診脈 3 三、診脈的判別 3.1 (一)切診 3.2 (二)診脈部位 3.3 (三)脈象的綱領 4 四、脈象的近代研究 5 五、何謂診脈儀 6 六、診脈儀的種類 6.1 (一)便攜型 6.2 (二)複合參數型 6.3 (三)脈舌合參型 6.4 (四)超聲可視型一、脈音聽診儀(一)實驗原理脈搏的起源,來自於心臟的跳動;心臟的舒張與收縮,造成血 管鬆弛與緊繃的現象。

而在血管 相對應的上層皮膚,則會因此產生 明顯的脈壓,而血管管壁內部的流體與物質會彼此相互碰撞 與摩擦,因此產生脈音。

圖 1 脈音與脈象關係圖 利用壓力式脈診儀所擷取到的脈象數據,其所表示的,僅是皮膚表層上的高度變化,與皮膚下層 血管的管壁變化之情形有極大關聯性,但對於血管內血液的變化,就無法有效的表現。

利用脈音 聽診儀所擷取之數據,不但可以得知壓力式脈診儀所能獲得的資訊,脈音數據同時可得知血管內 血流情形、紅白血球、或其他細胞之擾動狀況。

從圖 1 取線可定義峰值(h1, h2, h3)、時值(T1, T2, T3)、 時差 t0、週期 t、及峰頂角等脈象圖 參數,可作為脈象與疾病的綜合分析。

(二)實驗裝置及設備脈音聽診儀實驗裝置,在硬體上可分為脈音接收器、脈音信號處理器、以及音響四個部份,其裝 置示意圖如下圖 3。

圖 2 脈音聽診儀圖 3 脈音聽診儀裝置示意圖(1)脈音接受器 脈音接收器,是由一細管狀塑膠桶,底部裝置一電容式麥克 風,內層用海綿隔離外界干擾及雜 音(如圖 5)。

脈音接收器除了是接收脈音信號的感應器,同時也是施予取脈點取脈壓力的按壓元件;在擷取脈音信號時,將脈音接收器直接接觸於取脈點上,利用不同的壓力施於取脈點上時, 可得到不同的脈音信號─即為中醫取脈時的浮脈、中脈、沉脈。

传统中医脉象仪的问题与展望

传统中医脉象仪的问题与展望

传统中医脉象仪的问题与展望传统中医脉象仪的问题与展望尽管有多种脉象仪在中医研究中发挥作用,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款脉象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1.脉象仪的研发与应用脱节不少单位热衷于在实验室研究脉象仪,在研制时很少考虑临床应用问题,致使研究成果与临床脱节,研制出的脉象仪或者操作复杂,应用不便,或价值昂贵临床单位很难采用,脉象检查结果如何分析,缺乏专业指导,大部分中医不明白脉图的含义,也就很难在临床上普及推广。

有的专家只管研究,很多的产品一旦研发告一段落,马上躺进仓库从而无人问津。

任何一种医疗仪器如果不能在临床接受检验,进行完善就不会有生命力,脉象仪的研究也是如此。

研发应面向临床,只有经得起临床检验的脉象仪,才会在临床中不断成熟,不断得到完善。

2.脉象仪的评价标准缺失脉象仪的目的是准确记录患者的脉象表现,尽可能准确地提供量化数据。

目前对脉象仪优劣的评定标准缺失,很多人误以为脉象仪的使命是辨别28种脉象,其实这是脉象仪很难完成的任务。

一个患者的脉象凡位中医专家去摸,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就如同一张x光片几名西医专家意见不一一样自然。

从现代医学仪器的使用情况看,结果判读不是仪器的责任。

CT、核磁共振技术十分先进,但病变还要靠专家判读,一张片子几个专家常常各有各的见解,这是很正常的,心电图的自动判读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还远远不够完善,更何况是凝聚了全身各脏腑信息的脉象了,一个好的脉象仪应该提供可靠的经得起重复的脉象信息,为专家判读脉象提供基础数据。

古人在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通过分解脉象要素制定的脉象种类是引导我们认识解决脉象应用的钥匙,而不是束缚脉象研究的禁地。

3.缺乏脉象仪的研发平台中医的脉象仪研究多少年来一直是各单位孤军奋战,缺乏一个能够交流共建的研发平台,致使大量的工作是低水平的重复,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用户与研发单位信息沟通不便,想使用的不知到何处去找,研发成功的产品不知谁想应用,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共同的研发与信息交流平台,让各种类型的脉象仪集中展示,让使用者自行比较,择优选用,让研发者能取长补短,完善各自的产品,满足中医发展的需要。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分析报告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分析报告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科技和中医传统理论相结合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快速地诊断患者的脉象情况,为中医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随着人们对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逐渐受到关注。

本报告将对该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供有关市场现状、需求趋势、优势劣势分析以及市场前景展望的全面信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应包括关于本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的描述,可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分析报告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的定义、市场现状分析和市场需求趋势分析,结论部分主要涵盖了优势与劣势分析、市场前景展望和建议与总结等内容。

通过引言部分的概述,读者可以对本篇长文的整体内容和重点有所了解;正文部分的细致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情况;结论部分则包括对市场前景的预测和相关建议,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市场分析和发展评估。

整体而言,本篇长文的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通过逐步展开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成果。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报告旨在对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市场现状、需求趋势以及优势与劣势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市场情报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建议与总结的讨论,提出对市场发展的战略建议,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通过本文的市场分析和研究, 我们得出了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的一些重要结论。

首先, 我们了解了该设备的概念和定义,并对市场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次,我们对市场需求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市场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最后,我们对该市场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4年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发展现状1. 简介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的医疗设备。

通过采集人体脉搏信息,快速、精准地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具有快速、非侵入性等优点。

本文将对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2. 市场规模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传统医学的普及,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在市场上得到了迅速推广。

根据数据显示,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平均每年30%的增长率。

3. 市场驱动因素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3.1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作为一种快速、方便的健康检测工具,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3.2 全自动化技术的突破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的发展得益于全自动化技术的突破。

传统的中医脉象诊断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而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通过采集和分析脉象信息,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3 政策支持为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和推广,相关政策给予了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的推行,为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4. 主要厂商和产品目前,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上主要的厂商包括国内外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和科技公司。

他们开发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4.1 厂商A厂商A拥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其产品在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厂商A的产品以高准确性和稳定性著称,深受医院和中医诊所的青睐。

4.2 厂商B厂商B在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厂商B的产品采用了先进的传感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式的脉搏采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诊断体验。

4.3 厂商C厂商C是一家刚起步的中医全自动脉象诊断仪企业,其产品以价格实惠和良好的性能性价比而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脉象训练仪实验报告(3篇)

脉象训练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脉象训练仪,深入了解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对脉象的认知能力,为今后中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脉象训练仪是一种模拟人体脉象的设备,通过模拟不同的脉象,使学习者能够在没有实际患者的情况下,进行脉象触诊训练。

三、实验器材1. 脉象训练仪一台2. 实验指导书一本3. 记录纸及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首先,确保脉象训练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了解各个按键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脉象模拟:根据实验指导书,依次模拟平脉、迟脉、数脉、滑脉、弦脉等常见脉象。

3. 脉象触诊:在模拟脉象的同时,学习者用手指触摸脉象训练仪的模拟脉搏,感受不同脉象的特点。

4. 脉象识别:观察模拟脉象的特点,如脉的速率、节律、强度等,尝试识别出对应的脉象名称。

5. 记录与分析:将模拟脉象的名称、特点以及识别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6. 重复训练:重复模拟不同脉象,加深对脉象的认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脉:平脉是正常脉象,其特点是脉率、节律、强度均匀,触感柔和。

2. 迟脉:迟脉是脉率较慢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3. 数脉:数脉是脉率较快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4. 滑脉:滑脉是脉象较滑的脉象,触感较软,节律均匀。

5. 弦脉:弦脉是脉象较硬的脉象,触感较硬,节律不均。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者对常见脉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根据脉象的特点进行初步的脉象识别。

六、实验结论1. 脉象训练仪是一种有效的脉诊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脉诊技能。

2. 通过反复模拟不同脉象,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脉象的特点,提高脉诊准确率。

3. 本实验结果表明,脉象训练仪在中医脉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建议1. 建议增加实验次数,使学习者更加熟练地掌握脉象特点。

2. 建议结合实际病例,将脉象训练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工作原理

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工作原理

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工作原理一、介绍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医生进行脉诊。

它能够通过对患者脉搏的分析,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脉象情况,进而辅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技术特点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二、工作原理1. 传感器检测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通过内置的传感器来实时检测患者的脉搏。

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等参数,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分析。

2. 人工智能分析一旦传感器采集到脉搏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就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

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算法,可以识别出脉搏中的各种特征,并将其与已有的疾病数据库进行匹配。

3. 结果输出基于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的分析,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会生成一份详细的脉诊报告。

这份报告会包括脉搏的各项参数和分析结果,同时还会提供建议和参考治疗方案。

三、技术特点1. 高精度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脉搏数据的高精度分析。

它能够准确地识别出脉象中微小的变化,对各种脉象进行区分和识别。

2. 数据驱动该脉诊仪依托于大数据算法,不断积累和更新脉搏数据库。

通过对海量病例数据的学习和分析,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诊断能力。

3. 便捷性使用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进行脉诊,不仅可以实现快速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节约时间和精力。

这种便捷性对于临床工作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四、应用前景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设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被用于各种门诊和急诊情况下的脉诊,也可以用于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还能够与其他医疗设备和系统进行联动,实现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

五、个人观点俏郎中人工智能脉诊仪作为一种集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的医疗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

它的出现将为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也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及时的诊断服务。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中医针灸把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把脉,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脉象,从而判断其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现代实验方法,探讨把脉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把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对象: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0-45岁之间。

- 实验仪器:电子脉搏仪、计时器、记录表。

2. 实验方法(1)把脉操作- 实验者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把脉的基本方法。

- 对实验对象进行把脉,记录脉象特征,包括脉率、脉象、脉位等。

- 使用电子脉搏仪测量脉搏,与把脉结果进行对比。

(2)数据分析- 对比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分析把脉的准确性。

- 分析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

四、实验结果1. 把脉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30名志愿者共有9种脉象,分别为:浮脉、沉脉、滑脉、涩脉、弦脉、细脉、数脉、迟脉、结脉。

- 把脉结果与电子脉搏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5次/分钟范围内。

2. 数据分析-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的关联性分析:通过对把脉结果与患者病情的对比,发现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例如,浮脉多见于感冒、表证等;沉脉多见于虚证、寒证等。

五、实验结论1. 把脉是一种有效的中医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脉象特征。

2. 把脉结果与西医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 本实验为把脉的原理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六、实验讨论1. 把脉的原理把脉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把脉能够反映经络和气血的状况。

通过观察脉象,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病情变化。

2. 把脉的应用把脉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脉搏测量实验报告结论(3篇)

脉搏测量实验报告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ATmega8微控制器的脉搏测量与显示系统,验证脉搏测量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脉搏信号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存储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结论。

二、实验方法1. 硬件组成:实验中使用了ATmega8微控制器、LCD1602显示器、DS1302时钟芯片、AT24C02存储芯片、蜂鸣器、按键以及脉搏测量电路等。

2. 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脉搏测量、显示、报警和数据存储等功能模块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脉搏测量与显示系统。

3. 脉搏信号采集:利用脉搏测量电路将人体脉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ATmega8微控制器进行采样和处理。

4. 脉搏信号处理:对采集到的脉搏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去噪等处理,提取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信息。

5. 显示与报警:将处理后的脉搏信号在LCD1602显示器上实时显示,并根据设定的上下限值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6. 数据存储:利用AT24C02存储芯片将测量数据、设定的上下限值以及报警状态等信息进行存储,实现数据的掉电保护。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脉搏信号采集:实验中成功采集到人体脉搏信号,并进行了有效处理,提取出脉搏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信息。

2. 显示与报警:系统实时显示脉搏测量结果,并根据设定的上下限值判断是否触发报警。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对脉搏信号的检测和报警功能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3. 数据存储:实验过程中,成功将测量数据、设定的上下限值以及报警状态等信息存储在AT24C02芯片中,实现了数据的掉电保护。

4.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脉搏信号的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脉搏信号采集误差:主要受脉搏测量电路性能和人体脉搏信号波动的影响,误差范围在±5%以内。

(2)脉搏信号处理误差:主要受滤波、放大、去噪等处理环节的影响,误差范围在±3%以内。

中医脉象原理的探讨与思考

中医脉象原理的探讨与思考

中医脉象原理的探讨与思考中医脉象原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观察和判断人体脉搏的特征来辨识疾病和判断病情,对于中医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探讨和思考中医脉象原理的相关问题。

一、中医脉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中医脉象原理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人体脉搏的特征来了解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方法。

中医将脉象分为寸口脉、关脉和尺脉,分别对应左手、右手和双手的脉搏。

观察脉象可以了解人体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病变程度等信息。

二、中医脉象原理的判断方法和依据中医判断脉象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脉搏的节律、频率、力度、长度和形态等特征。

比如,脉搏的节律可以分为正常、快、慢和不规则等;脉搏的频率可以分为过快、过慢和正常等;脉搏的力度可以分为弦、滑、涩、芤等。

通过观察和判断这些特征,可以初步了解人体的状况。

三、中医脉象原理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脉象原理可以用于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病情的轻重。

比如,脉搏的快、弦、滑等特征常见于阳盛阴虚、气滞血瘀等病症;脉搏的慢、弱、涩等特征常见于阳虚阴盛、气虚血亏等病症。

通过观察和判断脉象,中医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和诊断。

四、中医脉象原理在诊疗中的应用在中医诊疗中,脉搏的观察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观察脉象,可以判断病人的体质、脏腑功能、病变程度等信息,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比如,如果脉搏的节律快而紧绷,可以判断为气滞血瘀的病症,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脉搏的节律慢而弱,可以判断为气虚血亏的病症,可以采用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五、中医脉象原理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中医脉象原理虽然在中医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脉象的判断主要依赖医生的经验和感觉,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脉象的判断结果不够准确和客观,需要与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脉象原理可能会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脉象仪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脉象仪(脉诊仪)的基本分析原理

脉象仪(脉诊仪)的基本分析原理

脉象仪(脉诊仪)的基本分析原理脉诊现代化的必要性脉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

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早日摆脱标准不统一、不易推广和学习的状况,已成为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所以运用现代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手指感知的各种脉象描记下来进行分析是脉诊研究的另一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对桡动脉脉搏波的研究方法,大多是把适当的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将脉搏的搏动转换成电信号, 再输入放大电路,将微弱的生理病理信号用记录仪记录,或用计算机处理,再对脉搏波进行分析诊断。

中医学、西医学、数理、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研制出多种性能各异的脉象仪(脉诊仪) ,有MX-3C 型、MX-811 型、ZM-III 型、MXY-1 型、BYS-14 型四导脉象仪、MTYA 型脉图仪、YGJ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整合脉象仪功能)等。

其区别主要在于传感器及脉象识别技术,有多种固态和液态的传感器,如铍青铜悬臂梁式传感器、液态汞式传感器、硅杯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等。

其中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经常使用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脉诊界面的探测手段,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医师诊脉习惯的重要诊脉方式。

中医师用手指进行“举按寻”等活动,一方面探测患者的脉搏,一方面也是使用医生手指外加力量迫使患者寸口桡动脉进行强迫运动,通过改变桡动脉的运动,探测运动中的桡动脉的变化,获取更多的信息。

使用压力传感器正是模拟这一行为,对获取的压力脉图进行研究,根据脉波与所加压力变化做出曲线,得出最合适的取法压力。

通过判断在不同压力下的脉图,可以得出脉象的部分属性,所以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脉搏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脉搏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脉搏信号的采集与分析脉搏信号采集与分析技术在医学和健康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参数。

本文将介绍脉搏信号的采集与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中的价值。

一、脉搏信号的采集技术脉搏信号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或设备获取患者的脉搏信号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脉搏信号采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脉搏测量仪器:如手动测量血压的血压计、心率测量仪器等。

这些仪器通过袖带、探头等装置将患者的脉搏信号传感到设备上,然后通过人工观察或数码显示来获取信号。

2. 传感器技术:现代医疗设备中常采用传感器技术来实现脉搏信号的自动化采集,如心率监测仪、血氧监测设备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或通过非接触式技术测量脉搏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上。

3. 无线蓝牙技术:近年来,随着智能医疗设备的发展,蓝牙技术被应用于脉搏信号的采集。

医疗环境中的脉搏仪器可以通过蓝牙与移动设备或云端系统连接,实现对患者脉搏信号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以上这些技术都可以实现对患者脉搏信号的准确采集,为后续的信号分析和处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二、脉搏信号的分析方法脉搏信号的分析,主要是指通过信号处理和算法技术对采集的生物信号进行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处理,以获取患者的生理状况信息。

常用的脉搏信号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特征提取:通过信号处理技术提取脉搏信号的频率、幅值、时域和频域特征等,用于描述信号的基本特性,如心率、脉搏波形等。

2. 模式识别:利用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方法对脉搏信号进行分类和识别,比如识别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生理状态。

3. 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对连续脉搏信号的统计分析和动态建模,揭示脉搏信号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如血压随时间的波动、心率的趋势等。

4. 预测与预警:基于脉搏信号的分析,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病人的生理状况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前发现可能的健康风险。

以上这些方法在脉搏信号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的生理参数和病情信息,帮助其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中医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医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一、引言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体质。

在现代医学领域,虽然仪器设备的发展使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扫描或检测来确诊,但中医脉诊仍然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所认可和接受。

本文将探讨中医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二、中医脉诊的基本原理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各个脏腑之气通过经络而相互联系,在脉搏中可以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等都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及体质。

中医脉诊是一门较为细致、繁琐的学问,医生需要通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才能熟练掌握。

三、中医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1. 中医辅助诊断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多的医生将中医脉诊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诊断疑难病例。

有些病症在西医检查中无法明确诊断,通过中医脉诊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脉诊在许多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独特的诊断优势,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2.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脉诊可以不仅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根据人体脉搏的特点来辨识人体的体质。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体质类型对应不同的脉象特点,因此中医脉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体质的特点,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养生和治疗方法。

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中医脉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中医治疗除了在诊断中的应用,中医脉诊在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脉搏的不同情况,中医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

一些慢性病、功能性疾病以及一些症状明显但无法通过检查明确诊断的患者,通过中医脉诊可以获得有效的治疗。

四、中医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研究进展1. 脉象特征的量化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研究者开始尝试对脉象特征进行量化研究,以提高脉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通过脉搏仪器监测脉搏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将脉象特征进行数字化描述和分析,为中医脉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脉搏测试仪报告

脉搏测试仪报告

脉搏测试仪工作原理本设计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核心,实现脉搏测量仪的基本测量功能。

脉搏测量仪硬件框图如下图2.1 所示:图 2.1 脉搏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当手指放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三极管中间,随着心脏的跳动,血管中血液的流量将发生变换。

由于手指放在光的传递路径中,血管中血液饱和程度的变化将引起光的强度发生变化,因此和心跳的节拍相对应,红外接收三极管的电流也跟着改变,这就导致红外接收三极管输出脉冲信号。

该信号经放大、滤波、整形后输出,输出的脉冲信号作为单片机的外部中断信号。

单片机电路对输入的脉冲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后把结果送到液晶显示。

光电传感器的原理根据朗伯一比尔(Lamber —Beer)定律,物质在一定波长处的吸光度和他的浓度成正比。

当恒定波长的光照射到人体组织上时,通过人体组织吸收、反射衰减外部中断信号光电传感器 低通放大器 比较器和振荡器单片机 AT89C51数码显示电路 外部晶振后,测量到的光强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照射部位组织的结构特征[7]。

脉搏主要由人体动脉舒张和收缩产生的,在人体指尖组织中的动脉成分含量高,而且指尖厚度相对其他人体组织而言比较薄,透过手指后检测到的光强相对较大,因此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的测量部位通常在人体指尖。

手指组织可以分成皮肤、肌肉、骨骼等非血液组织和血液组织,其中非血液组织的光吸收量是恒定的,而在血液中,静脉血的搏动相对于动脉血是十分微弱的,可以忽略。

因此可以认为光透过手指后的变化仅由动脉血的充盈而引起的,那么在恒定波长的光源照射下,通过检测透过手指的光强将可以间接测量到人体的脉搏信号[7]。

光电传感器的结构传感器由红外发光二级管和红外接收三极管组成。

采用GaAs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可基本抑制由呼吸运动造成的脉搏波曲线的漂移。

红外接收三极管在红外光的照射下能产生电能,它的特性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本设计中,红外接收三极管和红外发射二极管相对摆放以获得最佳的指向特性。

脉搏波诊断仪的研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脉搏波诊断仪的研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适当的指力和指法;循是沿着脉道纵轴方向向上或向下指指相移,以体会脉动的长短和来势的盛衰;推法是顺应脉动,左右内外推动脉脊,以体会脉率快慢和脉搏的力量、趋势。

三是调整脉诊的呼吸。

四诊中的其他诊法在呼吸上没作要求,但是在脉诊上,医生要调整呼吸。

因为脉动次数是以医生一呼一吸为时间单位来计算的。

医生的呼吸一般应该调整到每分钟16~18次,这就是一般健康人的呼吸,否则,呼吸过快和过慢都引起判断偏差。

所以,医生看病首先就要保证自己是健康的。

另外,医生调整呼吸还有助于安定神志、聚精会神。

脉象的变化,脉证的变化极为繁多,信号也极其微小。

传统中医切诊,主要依靠中医师的经验判断。

不同的中医流派,甚至不同的中医师对于同一个脉象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进而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

加上中医相授多以口诀和感觉,若无多年训练,也很难正确的辩证。

《脉经》作者王叔和曾说:“在心易了,指下难明”,正说明了传统中医无客观立据的困难。

这与西医客观的诊断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有些人不免产生中医误诊率高的想法。

这也是目前中医人才的断档,中医院在发展规模和数量上停滞不前,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西医的发展的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和减少人们的这种看法,就需要在诊断中与权威的中医思想结合起来,采取客观的诊断方法,提供尽可能准确、客观的诊断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中医的错误认识,这也就是脉象诊断仪研究的初衷之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传统中医学要发展就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更科学、客观的诊断。

50年代开始,国内、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4]都先后开展了脉象学及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希望在脉象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取全面的脉象信息,用信息处理技术加以分析,得到脉象定量化指标及分类。

1.2.1 脉象仪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人应用杠杆式脉搏描记仪,试图通过机械能的作用,直接描记高血压弦脉脉搏波形,但失真较大。

五十年代末,有人研制出以酒石酸钾钠压电晶片为换能器的脉搏描记器,将中医寸、关、尺的脉搏,通过换能器转换为电能加以放大描记,初步确定了中医弦脉、滑脉、平脉等的特征图形,1959年,进行高血压弦脉及其机制的研究。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脉象分析仪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脉象分析仪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脉象分析仪摘要:介绍脉象分析仪的基本原理与构造,具体涉及仪器中光电传感器、脉象信息分析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脉象分析仪器在中医研究方面的应用。

1 脉象仪系统基本原理及组成心脏收缩搏动将血液射入动脉血管使动脉血管的压强、容积和血流状态产生变化,形成脉搏信号。

传感器中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照射到动脉上,被动脉组织的血液吸收和衰减后由光敏三极管接收。

由于动脉血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呈周期性的脉动变化,对光的吸收和衰减成周期性,于是光敏三极管输出信号的变化也是周期性的。

输出信号的变化反映了动脉血的变化,完成了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之后信号经后置电路滤波、放大、A/D转换,最后进行计算机处理,得到脉象的定量化指标和分类。

脉象仪由脉搏传感器、信号预处理装置、A/D转换器、计算机组成。

如图1所示。

系统的关键部分是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装置。

2 脉搏传感器的电路设计与分析脉搏传感器所采信息量将直接影响后面的信息分析,并最终决定系统检测性能的优劣。

光电传感器由光源、光路系统和光电探测器3部分组成,这里采用指套式的透射型传感器,它可以很好地防止周围环境光源的干扰和因光源移动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光电传感器电路的任务有:产生发光二极管的激励信号;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滤除和减弱光电检测中存在的内、外部干扰噪声,输出准确可靠的信号。

脉搏波是低频微弱的生理信号,电路的核心元件光电探测器选用了灵敏度较高、响应快、转换效率高的硅光电池。

硅光电池具有较小内阻的恒流源特性,当负载电阻小时,其光电流随入射光照度成好的线性变化关系,线性关系的范围也较宽。

因此,电路中将硅光电池用作电流源,同时选择小负载。

本传感器电路包括光信号产生电路、光电信号转换电路和补偿显示电路。

2.1 光信号产生电路此电路采用GaAs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信号光源。

红外二极管是冷光源,而且带宽很窄,光波波长为860nm,有效的抑制了脉搏波漂移现象。

在脉搏信号测量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光源供电波动对测量脉搏信号的影响,需要恒流电路来控制光源的稳定供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象仪的基本分析原理和展望脉诊现代化的必要性脉诊是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

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中医脉诊的客观性,早日摆脱标准不统一、不易推广和学习的状况,已成为了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倍受关注的问题。

所以运用现代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将手指感知的各种脉象描记下来进行分析是脉诊研究的另一方面。

近年来国内外对桡动脉脉搏波的研究方法,大多是把适当的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将脉搏的搏动转换成电信号, 再输入放大电路,将微弱的生理病理信号用记录仪记录,或用计算机处理,再对脉搏波进行分析诊断。

中医学、西医学、数理、生物、工程学等多学科学者,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研制出多种性能各异的脉象仪(脉诊仪) ,有MX-3C 型、MX-811 型、ZM-III 型、MXY-1 型、BYS-14 型四导脉象仪、MTYA 型脉图仪、YGJ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整合脉象仪功能)等。

其区别主要在于传感器及脉象识别技术,有多种固态和液态的传感器,如铍青铜悬臂梁式传感器、液态汞式传感器、硅杯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式传感器等。

其中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经常使用的探测手段,同时也是最符合中医师诊脉习惯的重要诊脉方式。

中医师用手指进行“举按寻”等活动,一方面探测患者的脉搏,一方面也是使用医生手指外加力量迫使患者寸口桡动脉进行强迫运动,通过改变桡动脉的运动,探测运动中的桡动脉的变化,获取更多的信息。

使用压力传感器正是模拟这一行为,对获取的压力脉图进行研究,根据脉波与所加压力变化做出曲线,得出最合适的取法压力。

通过判断在不同压力下的脉图,可以得出脉象的部分属性,所以压力传感器是中医脉诊客观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用压力脉波作为研究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脉象的丰富信息,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配合多种脉象波形分析技术,通过多信息、多角度度来进行脉象研究很有必要。

比如近年研制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则独辟蹊径,将时域频域分析和模糊数学应用于脉象波形特征的界定上,进一步提高了识别脉象的种类及可分析性。

此外,借助于其他测试技术,比如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方法等多种测试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功能等,即可促进脉象客观化的研究,也可为实现脉诊自动化创造条件,缺点就是成本较高。

迄今为止,市面上各种脉象仪所描记的脉图虽然还不能完全反映医生诊脉时的手指感觉,但是对于脉象的分类、定型和定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目前国内各地所采用的脉象描记器,其性能和型号虽然不同,但测绘出来的某些常见脉象,如弦脉、滑脉等脉图形态非常相似,进一步说明应用现代检测技术和方法,对脉象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脉象仪推动脉象图形的发展和认识脉象即脉搏形象,古代医家都是根据脉搏的形象描述来定义的,而这种对脉搏形象的描述既是脉名又是脉象。

《内经》中对脉象的描述即用此种方式,其一直沿袭到后世。

这种以形象的比喻描述方式给传统脉学所做的定性标准就形成了中医脉象,但这种以文字描述的脉象是抽象的,在检测上全凭个人经验体会,初学者如想掌握是很难的。

尽管历代医家在传统脉学的形象描述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脉学的发展普及提高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限于历史条件,其仍然缺乏客观化的定量定形指标和规范。

从中医脉学文献上可以看出,历代医家中的有识之士曾做了大胆的尝试,运用示意图的方式对脉象进行定形研究。

宋代施发所著的《察病指南》是最早运用脉象示意图的,载图33幅,其后效法者很多,如明·张世贤《图注难经脉诀》,关绍轩《图注指南脉诀》,沈际飞《人元脉影归指图说》都试图用模式或示意的图形来说明脉象的形状。

但中医古代的脉象图只是把脉象的语言变为形象的图形(脉象示意图)而已。

这种脉象示意图,不但本身没有达到客观化,也无法揭示其诊断意义。

因为示意图的性质是语言文字的代替物,除去其表现形象以外,并不如语言文字的表达力强,它与实测脉图在性质上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20 世纪60 年代初,国内很多学者在古人对脉象图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对大量常见脉的图示进行了临床测绘和分析,报道和交流了所得脉图的特征和参数的数值范围,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约13 种脉图的特征值,对平、弦、滑、虚、实等脉还建立了判别式,使脉图辨识进入定量分析。

在脉象客观化的基础上,脉诊研究进入机制探讨的阶段。

随着脉图的广泛测试和深入研究,人们已认识到脉图是一项灵敏的生理信息,被逐渐引入生理检测的指标而运用于临床,如用于飞行员和老年人的健康检查等。

通过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群的脉图普查,在建立健康人常数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脉图分析,了解与年龄有关的心血管功能的退行性变化趋势;观察正常人脉图的年、月、日节律变化,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时间生物节律;还通过脉图分析,了解不同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或饮食、睡眠、运动等不同生理条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证实了“天人相应”的科学论述。

现代研究认为,脉图的形成受心脏、血管、血液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左心室射入主动脉根部,使血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主波,主波的形态与血管壁的顺应性和管腔内血压变化有关。

主波宽度反映主动脉升高的持续时间。

当血流减少时,主波开始下降,形成降支。

下降过程中,血管弹性回缩形成一个折返波,称为重搏前波。

收缩末期的最低点为降中峡。

之后血管舒张,降中峡后出现一个短暂向上的波,称为重搏波。

当血管弹性佳、血流通畅时,重搏前波与主波相重合,形成近似双峰波,且降中峡的位置接近基线。

其中以滑、弦二脉的特征较为明显。

滑脉为青壮年的常脉,也可见于妇人孕脉。

《濒湖脉学》云:“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是指脉来流利、通畅、圆滑。

弦脉主肝病,春令人脉,也可见于常人。

对弦脉脉象《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春脉如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这是对正常弦脉所作的论述。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所云:“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

”其所论平肝脉胃气充盛,故弦中带有柔和流利之象。

吴翰香氏在《舌脉色诊》中也说:“滑脉出现,一般反映血管壁弹性良好,呈串珠状扩张,循环血容量增加,心搏有力,血流稍速”;“弦脉出现,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偏高极为密切,影响了血管平滑肌收缩而致血管紧张度增加……与血管本身的硬度增加也有一定关系”。

近年利用脉象记录仪直接测绘的滑脉、弦脉的脉波图也迥然有别。

滑脉者,由于血管弹性好,回缩速度快,血流顺畅,则重搏前波多与主波相重合,与重搏波形成双峰波,且主波宽度近于平脉,降中峡接近基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肢体末稍血管扩张和动脉顺应性稍增大,故在青壮年中常见。

生理性滑脉的形成, 还伴有心输出量增大和总外周阻力减小等因素。

弦脉者,主动脉压力增高持续时间延长,主波下降缓慢,较早在主波下降时出现重搏前波,使主波总宽度与平脉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宽大主波与端直以长的指感相应,其形成主要与总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等因素相关。

生理性弦脉, 特别是青少年的弦脉, 其心输出量充实, 总外周阻力与动脉顺应性仍正常, 是机能旺盛的表现。

由此可见,中医现代脉图的建立是传统脉学理论、中医切脉经验、现代测试技术和图象分析方法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脉象的基本特征,而脉图研究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意义的工作。

脉象研究虽由模糊的定性描述转向精确的定量分析,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如仪器的研制种类虽多,但难以反映中医脉象之精髓;脉图描记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脉图的分析研究尚停留在实验阶段,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不能作为正式的监测指标使用,对指导临床还有一定差距。

但又因它具有无创、简便、快捷、能够综合反应整体功能状态等优点,使它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应客观地评价它的应用范围和价值,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医脉学理论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应遵循的原则;紧密围绕辨证为中心进行脉诊客观化研究是中医脉学有别于西医学研究脉波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脉象仪采用的分析方法脉象信息的分析方法随着数学、生物力学、工程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受到脉象信息检测方法所制约。

近年来,常用的脉图分析方法有如以下几种。

时域分析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直接通过脉图的形态分析,来阐明动脉血管内流体参量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关系,从而了解脉动频率和节律、脉力的强弱、脉势的虚实和脉象形态特征等。

频域分析法,是近代工程力学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波动信息的方法, 是把脉搏波分解成为一系列频率为基本频率整数倍的简谐振动,构成一个频率谱。

用频谱与倍频的不同来分析脉象的不同。

速率分析法,速率又称斜率,即动脉内压力的变化率,反映脉波在每一点上的变化速度。

斜率波与脉波相对应,正向波为升支斜率,反映脉波上升的变化速度;负向波为降支斜率,反映脉波下降的变化速度。

分析斜率图的改变可更灵敏的反映各种脉象的变化趋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魏氏提出多因素脉图识别法多因素识图法,是指下感觉的多种因素的模糊集合,目前认为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反映指下感觉的识图方法。

李氏认为指端不同感觉的模糊集合有9 个,并归纳为寸、关、尺3 个部位的各4 种脉图;脉波-脉位趋势图;脉象波形图;脉率趋势图;脉道形态示意图。

这四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分析法。

现代脉象分析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又相继出现几种新的分析方法,如建立数学模型,某些脉图所属脉象不甚明确,是与否的界限不很明显,因而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利用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理论,对脉象进行数理描述,建立脉搏波的数学模型,依据模糊理论中的择近原理,将数据进行类比,定出脉象的类型。

如非线性弹性腔理论、流体瞬变的线化理论。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这是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的信号回归-滑动平均信号模型(ABMA),提取波形的特征参数,比较各特征参数的组内离均差与总离均差的比值,然后作 F 检验,确定判别能力大小进行筛选, 利用Bayes 推测来求判别函数,而进行识别。

计算机智能化分析,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及与技术的智能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越来越多地以计算机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代替人工的费时费力。

此法是用计算机对脉图进行分析,筛选各项指标,挑出主要指标,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建立判别及诊断比较。

以上脉图的分析方法主要的依据是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然而重要是中医的脉象诊断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并不是得到一个脉象图,再去分析某一个波形就能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