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合集下载

生态型山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生态型山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生态型山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摘要歙县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利用该县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色,以山为背景,以水、路为廊道,构筑了生态型山水景观,将歙县绿地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指标领先、独具山水人文特色的生态型园林绿地。

关键词园林绿地;山水;绿地系统;生态;歙县1 歙县概况歙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皖南,北倚景色奇绝的黄山,南临风光绮丽的千岛湖。

全县总面积2 122 km2,人口49.3万。

歙县是黄山至杭州、黄山至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黄山脚下展示徽文化特色的集中点。

1.1 山水格局歙县境内地貌多样,河流众多。

黄山山脉高耸于西北,天目山—白际山脉屏障于东南。

县城地形南北高,中央地势低平,为一个小盆地。

全县山岭的高差形成了中山、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和谷地等5种地形。

练江、新安江及众多支流脉连全境,有大小河流52条,河道长度478 km。

按地形和流向,可分发源于西北部黄山山脉、东北部天目山脉和东南部白际山脉3个部分。

其中,除富溪乡天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属青弋江水系外,其余均属新安江水系。

形成流域主要有新安江流域、丰乐河流域、富资水流域、布射水流域、扬之水流域、练江流域、昌源河流域和棉溪流域等。

1.2 旅游资源歙县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古迹众多,素称“文献之邦”、“文物之海”。

古徽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石坊,映射着古歙县曾经作为徽文化发祥地的每分荣耀;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被誉为“古建三绝”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更是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23处。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各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

1986年,歙县被列入第2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

目前,棠樾、渔梁坝和许村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现共有旅游景区(点)20余处。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

遗产廊道的简述及其建设的必要性摘要:作为绿色廊道和遗产区域的综合,一种新的遗产保护形式——遗产廊道的形成为线性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

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

”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

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

关键字:遗产廊道必要性生态保护引言:不少学者都设想过把遗产保护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以实现区域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在“重提大地园林化”设想下把历史保护与城市绿化等结合起来,或者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周边开辟“绿色天窗”,以利于城市生态保护和美化等。

从景观规划研究来说,实现遗产与生态保护结合目标,就需要在借鉴有关理念的基础上,辨识并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并将之作为一种区域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来加以建设和保护。

所谓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种线性的文化景观,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绿色通道。

伊利诺伊和密歇根运河国家遗产廊道(Illinois and Michigan Canal National Heritage Corridor)是首个通过美国国会立法指定的国家遗产廊道,标志着遗产廊道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确立。

目前,国家遗产廊道已经成为美国保护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保护理念,从规划角度看,遗产廊道可以理解为一种地区发展战略或规划方法,作为一个地方资源整合的结构和方法出现,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其作法就经常表现为把一些遗产通过建设绿色通道连接起来。

生态廊道构建指引下的城市外围片区组团式布局规划——以徐州市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例

生态廊道构建指引下的城市外围片区组团式布局规划——以徐州市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例

生态廊道构建指引下的城市外围片区组团式布局规划——以徐州市东南片区概念性规划研究为例[摘要]:城市生态廊道的构建是合理制定城市外围片区有序发展、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衡量外围片区生活服务城市化、生态文明乡村化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徐州市东南片区发展为例,重点研究城市生态廊道现状特点,探究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在响应城市片区不同功能诉求的同时,遵循生态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合理划分“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城市组团布局。

[关键词]:生态廊道;组团式发展;城市功能;发展策略引言我国城市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多数城市发展呈现“摊大饼”式的外延扩张,部分城市生态空间呈现碎片化、不连贯的现象。

城市生态廊道不成系统、生态单元孤立、空间结构分裂等。

同时城乡结合部片区发展连片无序,城镇风貌雷同,缺少城乡融合发展特色。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城乡发展应有序融合,应充分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合理构建生态廊道网络结构,组团化布局城市空间,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城市。

本文通过对徐州市东南片区规划的解读,一方面通过探讨如何利用现状故黄河、顺堤河、六堡水库、杨洼水库、水口水库等自然资源禀赋,有效沿承片区山水林田湖自然肌理和山水文化发展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对片区内轨道交通、高铁、城市快速路等基础设施布局的研究,构建线性生态空间廊道,结合产业布局要求,合理划定城市组团空间。

1、概念背景1.1生态廊道(1)概念“城乡生态廊道”是指城乡生态环境中以植物绿化为主、基于自然或人工走廊形成的线状或带状景观,是具有生态功能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

生态廊道类型主要包括城乡范围内的自然山系、河流、湿地、绿楔、绿道、林荫道、滨江(河)绿化带、快速路林带、环城林带等都属于生态廊道。

作用建立生态绿色廊道,增强不同板块间的连通性,以利于人群和物种之间的交流,减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利影响,增加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联系。

211167544_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思考——以杭州市为例

211167544_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思考——以杭州市为例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32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思考——以杭州市为例□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钟炜菁 丁小平 王 珏 袁野丰琳 董冠华面对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和新发展阶段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新需求,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绿地系统的规划指标构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转变,亟待梳理研判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发展新要求和趋势,直面问题与挑战,要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的协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

一、绿地指标构建面临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一)指标要求上:达标要求逐年提升,但人绿不匹配,绿地增长面临下行压力随着中国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绿地的各项指标要求日渐提高。

反观现实,在过去城市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长时期,公园绿地的增长却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如在过去十年间,杭州城区人口从2010年的435万增加到2020年的1071万人,但近十年扩绿面积却基本保持稳定,年均扩绿350万平方米,虽然2020年、2021年年扩绿量大幅增长,但扩绿速度仍远落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均公园绿地的面积不增反降。

目前,在未来用地紧约束的存量发展背景下,绿地的实施更是困难重重,指标下行的压力不容忽视。

(二)指标内容上:从单一要素,注重总量达标到多元要素、强调服务均好转变一是对多元要素日益关注。

如最新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架构了“一个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的框架体系,体现了绿地价值和发展要求的多元化。

国内已有研究也普遍认为,当前主要考核的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大指标侧重于城市绿地二维空间的量化,对生态景观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缺乏考量,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应多维综合评价。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从广州城到珠江口65km的水岸沿线曾是鸦片战争的主战场,分布有大清帝国数十座古炮台(含古寨堡)群、554樽炮位的遗址、遗物。

这些炮台大都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牵动了中华大地的中枢神经和脊梁,起到了保家卫国的重要作用,见证了中国社会形态转型的风云变幻,在国人及世人的心目中,早已构成了一道具有悲剧色彩的景观廊道——“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图1)。

但是,这条生动壮美的景观廊道,多年来却很少有人问津。

残存的炮台遗址,面临着大规模的建设性破坏。

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亟待科学的保护发掘。

探讨其景观资源分布规律、军工技术、美学特征、旅游市场、游览线路、景观设计、保护手法,构建起一个系统性的、特色鲜明的专题性珠江旅游大项目,并带动周边城镇的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可为文化兴省、文化兴国作出重大贡献。

1 古炮台遗产廊道的系统工程特质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是一种“拥有特色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Systematic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ic View Corridor of Ancient Forts alongside the Pearl River摘 要:广州至珠江口古炮台遗址遗产廊道具有水陆旅游系统工程特质,其历史文化深厚、山水格局鲜明、区域地位重要,可用以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坚持忠实文化遗产的理性观念进行保护开发,配置前瞻性的绿道生态基础设施,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营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大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粤港澳地区最有魅力的国际性旅游绿道项目、促进遗产廊道沿线城镇群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科学协调发展,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伟业。

关 键 词:风景园林;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绿道旅游景观;系统工程;保护开发文章编号:1000-6664(2012)07-0058-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6-26; 修回日期:2011-08-06基金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项目(编号09SKLWY03)资助Abstract: The ancient fort sites alongside the Pearl River from Guangzhou to Bocca Tigris, featur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land and water tourism, are a multifunctional tourist project which has profound cultural implication, unique scenery and important geographical position. It can be used to carry out patriotic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t is necessary and worthwhile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sites with rational concepts, to equip the sites with greenway facilities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NGOs in building a great heritage park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esthetic implication. The park can apply for world culture heritage as an attractive greenway tourist spot influencing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u. It also promotes the scientific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arby towns and cultural sceneries along the Pearl River.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earl River; the ancient fort sites historic corridor; greenway tourist attractions; systematic projec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杨宏烈 / YANG Hong-lie 夏建国 / XIA Jian-guo景观”,也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思想和方法。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遗产廊道是一种以遗产资源为核心,通过廊道的方式将遗产点连接起来的一种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在遗产廊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评估,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功能。

本文将对遗产廊道构建的研究进行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其中最核心的是对遗产资源的研究和评估。

遗产资源是遗产廊道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对遗产资源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评估,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廊道线路和规划。

在遗产资源的研究中,需要考虑遗产的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属性,确定遗产的价值和特点,以及与其他遗产的关联性等。

通过对遗产资源的研究和评估,可以为遗产廊道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遗产廊道的构建研究还应关注廊道的设计和规划。

廊道的设计包括线路的选择、节点的设置、景观元素的布置等。

在线路的选择中,需要考虑遗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交通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以确保廊道的连贯性和可达性。

在节点的设置中,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遗产点,并在节点周边提供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以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在景观元素的布置中,需要考虑廊道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注重保护环境和遗产资源。

除了遗产资源和廊道设计,遗产廊道的构建研究还需要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

在社会经济影响方面,需要考虑遗产廊道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包括对旅游业的带动和对当地居民的收入增加。

还需要研究廊道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以确保廊道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影响方面,需要关注廊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包括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遗产廊道构建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从遗产资源、廊道设计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和评估。

只有科学地开展研究,才能够确保遗产廊道能够有效地发挥文化和旅游的作用,保护和传承遗产资源。

未来在遗产廊道构建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进行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以推动遗产廊道的发展和创新。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各个城市应尽快编制完成绿廊绿道的专项规划。

规划应发挥城市绿道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让生态、历史、文化、景观实现有机统一,共同构筑绿色和谐的城市绿廊空间。

标签:城市绿道;城市绿廊;景观节点;功能;植物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勢、因陋见巧的原则;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推进城市绿道绿廊建设。

通过构建连结广大城镇和乡村的绿色网络,为居民提供绿色开敞的休闲游憩空间,充分发挥绿道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一个可供游人和骑车者畅游其中的网状绿色廊道。

一、概念解析绿道——Greenway,以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为基底,串连成网的线性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

绿廊——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二、绿道、绿廊规划原则所谓景观性,就是指城市绿道建设中的绿化要素通过合理配置,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特征的景色、风景、风光所表现的特性。

在绿道建设中,绿化涉及到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多个方面。

绿廊系统建设是城市绿道的生态基底,其规划设计的的主要内容包括绿化种植以及控制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

目前的城市绿道绿化,已脱离了最基础的植树绿化这个概念,而是晋升为以绿化工程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建设级别。

淮安市里运河遗产廊道景观规划构建框架

淮安市里运河遗产廊道景观规划构建框架

淮安市里运河遗产廊道景观规划构建框架该设计通过构建绿地系统和解说系统的方式,实现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休闲与教育、工业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等综合目标。

标签:遗产廊道绿地系统解说系统里运河作为淮安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30公里。

里运河原来为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到楚州市段,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后期由于该河道较小,不能满足现代运输条件的需要,又在里运河南边开挖新的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段。

这样里运河就变为一条城市内河,一条城市重要的遗产廊道。

根据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规划设计,将里运河淮安市段分为八个区,分别为九龙口水乡风光区、现代工业文明区、清江浦历史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楚淮生态旅游度假区、河下古镇文化区、古楚文化观光区和淮安水利枢纽景区。

下面我从绿地系统组织和解说系统组织两方面对上述八个区进行设计研究探讨。

绿地系统组织绿地系统组织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及保证绿色廊道对其内部文化遗产的衬托和联系,通过连续性,植被结构和关键区来合理设计绿地系统。

保持和恢复整个遗产廊道的连续性是设计中的重点,廊道的宽度更是难点。

目前现状,大都数已经做成硬质驳岸,湿地系统也处于瘫痪状态,水质日益变坏。

设计中城市郊区恢复廊道连续性,合理的设计植被结构,主要应用放任的方式,保持生物多样性,廊道宽度设计为2公里左右。

市区地段恢复廊道的连续性,恢复一定面积的湿地系统,设计相对合理的植被结构,对现有的大型乔木,应该保育,丰富植被结构层次,尽可能的提高生物多样性,廊道宽度的设定根据土地利用现状的要求,因地制宜。

里运河淮安段的主要生态关键区有两个,分别是源头的九龙口水乡风光区和尾端的淮安水利枢纽景区。

九龙口水乡风光区是二河、京杭大运河、淮沭河、盐河、古黄河和里运河,六河交汇之处,是淮安的生态源。

现状该区以农田和村庄为主,也有不少工业厂房。

目前存在的问题:京杭大运河两侧工业区较多,水质污染严重,河漫滩湿地系统破坏严重,很多地块变成了农田,绿量较少,植物群落结构也较为简单。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遗产廊道是指连接不同的遗产点的一条道路,它以遗产点为节点,形成了一条独特的文化旅游线路。

遗产廊道的建设对于提升遗产点的旅游吸引力,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遗产廊道的构建进行研究,进行述评。

遗产廊道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遗产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将遗产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一地区,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遗产廊道中的每个遗产点都可以通过线路的引导,吸引游客进行深入的参观和了解,提高遗产点的知名度和价值。

英国的莎士比亚遗产廊道将多个与莎士比亚相关的遗产点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遗产廊道的构建对于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连接不同的遗产点,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游客可以在遗产廊道上领略到多个地区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增强对于不同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而且,遗产廊道的建设也可以促进各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遗产廊道的构建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遗产廊道沿线可以建设酒店、餐饮、商业等配套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丝绸之路遗产廊道的建设为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遗产廊道的构建也面临一些挑战。

遗产廊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遗产点之间的距离和地理条件,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可能面临土地用途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难题。

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如何统一整合并展示多样性的文化也是一个挑战。

遗产廊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避免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

新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为例十九大国家提出生态文明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理念,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拓展新思路,更加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人居服务功能。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多规合一和城乡统筹,综合国土、城市、环保、农林、风景名胜区等多类规划,统筹城市绿地和乡村绿色空间,构建涵盖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安全格局和绿色空间游憩体系。

新颁布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相比老规范,对各级生活圈居住区配建公共绿地要求更高,强化绿地服务居民日常活动的功能,使市民在居家附近能够见到绿地、亲近绿地。

探索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和方法,是一项战略而紧迫的工作。

本文以《无锡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实践为例,探索新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思路和方法。

1无锡基本概况和绿化现状无锡拥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全国十大旅游观光城市之一。

长期以来,无锡在社会与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

自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之后,无锡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无锡”建设,城市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公园绿地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是总量偏少、空间分布不均衡。

公园绿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中部不足的情况。

另外还存在公园绿地对居住用地的服务覆盖率偏低,公园重绿化轻功能、内涵不丰富等问题。

沿湖沿山沿河建设的生态多位于城市边缘,交通可达性较差。

2规划策略:1、绿地网络化。

加强区域结构绿廊和公园绿道建设,营造无锡生态网络,加强绿色空间整体保护和系统建设,使生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

2、提倡公园+。

增强公园教育、康体、文化陶冶等功能,丰富主题公园类型与建设,强化公园人文内涵。

综合公园、郊野公园的建设上,应增强郊野公园的文化、科普、生态等教育功能;综合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可以公园绿色空间为基底,融合城市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应急避险、地下社会停车场等建设“绿色综合体”,以增强公园功能的复合性。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游憩空间。

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态廊道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指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维护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最后对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绿地网络;abstract ]: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green space network,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perfec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provide a good living and recreation space for city residen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network system, maintenance of city ecological space patter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are discussed.[ keyword ]: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and design; green space network;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城市生态廊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城市生态廊道评价指标的建立最终是要为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经营和决策服务,应能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并能指导其规划、建设与管理,为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布局,发展模式与建设标准的确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策略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策略

探究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策略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土地利用逐渐扩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与环境挑战。

城市化所带来的高密度建设、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威胁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调和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备受学者、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策略引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的关键措施,它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还能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更显重要,它有助于城市蓄水、降温、减排和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同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与国土空间规划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交融,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

1.国土空间规划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1.1 国土空间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对国土资源和空间格局进行科学规划的重要手段,具有一系列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其中,包括统筹兼顾原则,即在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类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确保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与一致性。

其次,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在规划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科学合理原则,要求规划必须基于科学数据和合理论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发展”。

前者强调规划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城市绿地的品质,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后者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绿地与农村绿地的有机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绿地系统规划初探

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作者:潘盼崔金创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结合清丰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清丰县园林绿地的现状,提出了清丰县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县域大环境绿化规划的思路。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县域大环境1. 引言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34平方公里。

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华龙区接壤,西邻安阳市内黄县,北靠南乐县,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县城至濮阳市中心16.5公里,至市区界11公里。

环境优良,土层深厚,为了提升清丰县的整体形象,结合城市总规对其县城绿地系统进行专项规划。

2. 园林绿地现状分析2.1绿地现状2012年底清丰县绿地率为31.32%,绿化覆盖率为37.01%,公园绿地总面积为68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6.18%。

现状人口8万人,人均公园绿地为8.5平方米。

生产绿地总面积为61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55%。

防护绿地总面积为5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18%。

附属绿地总面积为158.5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4.41%。

清丰县现有综合公园3处,带状公园1处,专类公园1处,街头绿地多处,总面积68公顷,清丰县现有生产绿地6处,总面积61公顷,详见下表。

清丰县现有防护绿地5处,总面积57公顷,清丰县附属绿地包括居住区绿地37公顷,单位庭院绿地52.3公顷,道路绿地69.2公顷,总面积158.5公顷。

2.2现在绿地结构优势(1)城内散布着清丰乐园、人民公园等若干大型公园绿地,是目前城市绿地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城市绿地斑块。

(2)沿政通大道两侧的绿化带已经初具规模,面积达到77公顷,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为城市以后的绿道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3现状绿地结构劣势(1)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格局在布局机理的均衡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结构特征不鲜明,缺乏城市地域特色。

(2)近年来,清丰县绿地的数量和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但从总体水平上来讲仍然存在着数量和面积较少,种类不完善,缺乏专类公园,分布不均匀,公园绿地品质不高,植物配置单一,设施不完善,缺乏对城市文化特色的表达等问题,尤其是老城区。

杭州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规划探索

杭州京杭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规划探索

中图分类号 :K 88 7
作者简介 :贺俏毅 江凯达 郭大军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7 — 14( 00) 8 5 5) 6 4 4 4 2 1 0 — 9(
杭 州市城 市规 划设 计研 究院 规划 师 杭 州市城 市规 划设计研 究院 工程 师 注册城 市规划师 杭 州市城 市规 划设计研 究院 工程 师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在W _ 程硕士 v -
地 约 1 .1平 方公 里 ( 图 2) 4 6 见 。
图 1 规 划范围在杭 规 划 思路 诉 求
CI C N T 囝 H A NI TI NA E CY
C C 圈N A AEY AT N域 。I 1T 名 C
坝 以北 的运, N道是西湖水 外泄 的通道 ,而运河 水位与市 内河道水位 的偏差 ,所 以元代张 土诚 在西湖 - " T
水入运 河的水 口筑坝隔水 ,即德 胜坝 ,京杭大运河也止于 此。1 7 9 0年 ,运河 延伸 到 艮山港。从 1 8 93 年开始 ,又从 艮山港延伸 到钱塘 江的三堡船 闸处 ,于 1 8 9 9年沟通 了运河和钱塘江 】 。 本 次规划 的范围 为运河杭 州主城 区段 , 南起三堡船 闸, 北至 石祥 路 , 长约 1 公里 , 4 流经 拱墅、 下城 、 江干三 个城 区 ( 图 1。两岸 用地横 向根据 历史遗 存及道 路走 向 ,两侧平 均约 5 0米左 右。规划 用 见 ) 0
护和 开发 策略 的过 程 ,希 望达到既 能保护京杭 大运 河、为 申遗做 准备 ,又能够 带动 地方经 济和旅游
发 展 的 目的 。
关键词 :京杭 大运河 ; 州段 ; 史文化景 观 ; 产廊 道 杭 历 遗
Absr c : Th sp p ri to u e h so c lln s a o c p u ln o a d Ca a n Ha gz o , ta t i a e nr d c stehit r a a d c pec n e t a p a fGr n i n i l n l h u By a a y i h t o nd c n e to hepln,i e p a ie h m po t n e t s rt g o rd r n l zng t e me h d a o t n ft a t m h sz st e i ra c o u e he a e c ri o i m eh d t r tc h a d Ca a ih i e eo e s e i l o i e dr g o a ut r lh rtg . I t o o p o e t e Gr n n wh c sd v lp d e p ca y f rln n a e i n c l a e a e n t l l n l u i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设计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设计

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和进行城市更新成为了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遗产保护旨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而城市更新则致力于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本文将探讨在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如何兼顾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遗产保护是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城市的瑰宝,也是吸引游客和居民的重要元素。

在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时,要尊重和保护这些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为此,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研究遗产的价值和特点,并结合现代理念进行创新和改造。

例如,可以将历史建筑与现代设施相结合,打造既有历史韵味又富有现代功能的公园和广场。

其次,城市更新是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城市不断发展和变化,需要进行更新和改造,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感。

在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时,需要结合城市的更新规划,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可以通过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和灯光布置来营造美丽的城市形象;还可以通过引入创新科技和智能系统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便利性。

在同时兼顾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设计时,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在保护遗产的前提下,灵活应用新技术和材料,以满足城市更新的需要。

例如,在修复古建筑时,可以结合新的材料和工艺,使得建筑更具耐久性和功能性。

其次,需要注重平衡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

保护遗产是为了传承历史和文化,而城市更新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只有在平衡二者的关系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需要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和需求,进行民主参与和社区合作。

设计师应该与居民进行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综上所述,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是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浅析城市绿地廊道

浅析城市绿地廊道

浅析城市绿地廊道
张波;张海畅
【期刊名称】《建筑与环境》
【年(卷),期】2008(002)004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廊道的研究,阐述了现阶段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内涵,进一步研究了如何建设城市绿地廊道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以后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综合考虑生态的因素,做生态型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2页(P176-177)
【作者】张波;张海畅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
【相关文献】
1.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和廊道 [J], 宣功巧
2.可控廊道的城市绿地系统 [J], 傅凡;罗鹏程
3.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 [J], 王亚南;张晓佳;卢曼青
4.若干人工控制干预技术在干旱区城市绿地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市生态廊道项目为例 [J], 仲坚
5.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设计研究 [J], 张思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20、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

020、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

基于“蓝绿”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为例毛克庭张彦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方法提出了改革和创新要求。

本文基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中关于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相关研究,加强与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的合作与交流,在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以城市“蓝绿”系统为基础的城市生态系统规划内容,确保城市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安全,并以此对江北新区城市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水资源保护1引言2013年4月,国家批准并公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其中提出规划建设南京市江北新区的目标要求。

同时,江北地区作为南京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城市重要的产业基地,正面临城镇空间优化整合、城市品质完善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

因此,为加快推进城市“跨江发展”战略,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3年5月启动了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规划设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了当今先进规划理念和规划技术方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南京江北新区的生态特色,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专家明确提出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强城市生态保护规划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更加科学合理的支撑城市空间布局方案的制定。

2“蓝绿”系统的概念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ISOCARP)的专家在城市生态保护规划中提出了“蓝绿”系统的概念。

与传统的生态系统或者绿地系统规划不同,“蓝绿”系统在研究分析各类“绿色”生态要素的基础上,补充以水资源保护及水安全为目标的“蓝色”生态要素,主要包括主要河流与水库、湿地及圩区、水资源涵养区、水系廊道等相关要素。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作者:熊梦林,张春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3期1 遗产廊道的概念、起源和发展遗产廊道起源于“绿道”,1950 年美国环境主义作家威廉·怀特在城市土地研究所出版的专著《保卫美国城市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绿道”一词“, 绿道”译自英文单词“ ”,指代自然或半自然植被的区域代表人类、植物、水、动物等的通道[1]。

1987年美国户外空间总统委员会上官方首次使用“绿道”这一概念[2];美国风景园林师查尔斯·E·利特尔指出了绿道的5 种类型,其中的“风景或历史线路绿色通道”本质上就已接近“遗产廊道”的内涵。

1993年在绿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产廊道”的概念即“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3]。

除了“绿道”外,与遗产廊道相近的概念还有廊道遗产、文化线路、文物径(见表1)。

“文化线路”起源于欧洲,1994年在马德里文化线路世界遗产专家会议上首次定义了文化线路的内涵即“由多种有形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在文化上的显著性来自于跨国或跨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多维度的对话,展示了沿线区域在时空上的互动”[4];说明文化线路是跨越地理界线的大尺度线性景观,且通常伴随着商业、行政、宗教等功能,是承载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交往活动的路线。

“廊道遗产”是国内学者在美国遗产廊道和欧洲文化线路2个概念的基础上的本土化解读,其内涵区别于遗产廊道在于遗产廊道中串联起众多遗产节点的廊道本身可以不是遗产,而廊道遗产本身一定是跨区域的大型遗产,具有显著的遗产特征[5]。

廊道遗产区别于文化线路就在于其体量大,其跨区域的模式同时涵盖了遗产本身和周边的自然景观。

“文物径”的说法来源于香港,自1993 年起香港规划了屏山文物径等6条文物径,根据香港文物径及其沿线的历史遗迹的分布可以看出,文物径是连接一系列古物古迹供游客游览的旅游步行路径[6]。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1462023年11月上 第21期 总第417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淮安运河研究经历 20世纪80~90年代、2000~2008年、2009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研究特征。

目前,淮安运河研究已经进入发展的“瓶颈”,亟须从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培养研究人才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国内在遗产廊道的保护和打造方面起步较迟,理论方面主要参考了国外遗产廊道的概念、判定标准、空间构成和管控方法等。

1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自西向东横穿淮安,串联了淮安众多城镇和乡村,并穿越淮安中心城区,是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纽带。

运河淮安段线型遗产廊道及其辐射影响的空间范围宽广,是淮安城乡空间核心地段,是淮安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重要廊道轴线。

探讨遗产廊道范围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产业相关性研究,寻求遗产保护与区域产业空间分布、产业类型和主导产业选择等耦合性,以促进遗产廊道保护与历史文化复兴、人文价值观重构的和谐发展;分析与研究运河遗产廊道范围内土地规划利用,达到遗产廊道保护与中心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2研究内容2.1遗产廊道保护与历史文化复兴、人文价值观重构之间的关系2.1.1物质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复兴融合淮安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多角度,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应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或社区的重要精神财富[1]。

举办传统运河文化节和庆祝活动推广和传承运河文化遗产,同时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2]。

建立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和运河博物馆,增加居民和游客了解运河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计游客体验淮安大运河的场景,通过虚拟技术了解淮安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2.1.2遗产廊道保护与人文价值观重构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人文价值观重构非常重要。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

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述评遗产廊道构建是传统城市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许多城市开始构建遗产廊道,通过串联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空间。

遗产廊道构建的目的是将散落在城市中的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空间。

通过廊道的构建,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增强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

遗产廊道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遗产资源和文化景观。

这些遗产应当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能够吸引游客和市民的关注。

其次是建设合理的廊道布局和路径规划。

廊道应当紧密联系,并能够体现遗产之间的关联和历史沿革。

廊道的长度和宽度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以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效果。

遗产廊道的建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北京的故宫文化廊道、西安的古城城墙廊道、苏州的园林廊道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些遗产廊道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些廊道的建设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资金和管理问题。

遗产廊道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持续的管理费用。

如何保障廊道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成为了一个难题。

其次是与城市发展的矛盾。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一些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建,给遗产廊道的保护和传承带来困难。

遗产廊道的构建是城市保护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串联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遗产廊道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氛围,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遗产廊道的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取得了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摘要:遗产廊道具有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特性,其存在的形式和保护手段与城市绿地系统有着必然的联系。

针对自然条件优越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城市,提出将遗产廊道规划思想引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从遗产保护、城市绿地廊道网络体系健全、丰富城市游憩体系等几方面出发思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路。

研究以遗产廊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主要因素,探讨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绿地系统布局模式,并提出遗产廊道中不同类型绿地的一些建设方式,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思路注入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风景园林;遗产廊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定位;布局文章编号:1000-6664(2010)12-0085-03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06-29;修回日期:2010-07-29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08BAJ10B02)资助Abstract:Heritage Corridor has the natural,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and its existence form and protection means have inevitable link with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dea of Heritage Corridor to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work of cities rich in nature,history and culture,and proposes new ideas for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by thinking over protecting heritage,improving urban green corridor network system,enriching urban recreation system and so on.The study makes Heritage Corridor a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explores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layout mode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Corridor,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landscape design for different kinds of green space in the Heritage Corridor.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heritage corridor;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locate;layout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Study on Plann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Based on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Corridor 王亚南张晓佳❋卢曼青WANG Ya-nan,ZHANG Xiao-jia ❋,LU Man-qing遗产廊道是一种追求遗产保护、区域振兴、居民休闲、文化旅游及教育多赢等多目标的保护规划方法[1]。

它既有遗址及其保护和展示的特性,又有城市绿地的特性。

本文将遗产廊道的规划和构建融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提出在自然资源优越和历史文化资源较丰厚的城市中将遗产廊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骨架之一进行考虑,并对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研究和探讨。

1遗产廊道及其基本特征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城市绿地系统中网络体系关系密切的概念。

遗产廊道在形式上是一个线形的遗产区域,可以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峡谷、道路、铁路线以及废弃的工业区或矿区等,也可以指通过适当的景观整理措施,联系单个的遗产点而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线性廊道。

其尺度有大有小,既可指某一城市中的一条水系,也可以是跨越几个城市的一条水系的部分流域或某条道路或铁路[2]。

遗产廊道分为自然遗产廊道和历史文化遗产廊道2种类型,其分布的空间层次较为广泛,有洲际、国土范围、区域、市域、城市等多个层面。

本文所指的遗产廊道是指城市及其周边的遗产廊道,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线性。

遗产廊道对遗产的保护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概念,因此,遗产廊道多呈线性空间的形式存在,其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

2)开放性。

遗产廊道在对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通常可以与城市绿地相结合布置,形成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城市绿地形式,其意义体现在绿地空间的开放性和服务社会公众性上。

3)多功能性。

遗产廊道超越了传统历史遗址的保护功能,具有游憩娱乐、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特色主题展示等多种功能。

因此,遗产廊道可以建设成为采取多样性和多元化方式构筑多功能、多用途的城市绿地空间[2]。

2遗产廊道与城市绿地系统遗产廊道是城市绿地网络体系与自然、历City Green Space System城市绿地系统85史文化遗址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城市遗产和遗迹建立的线性保护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线形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及城市绿地网络体系对其内部文化遗产的衬托和联系。

2.1遗产廊道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定位遗产廊道具备遗址保护、教育、游憩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它作为一种绿地形式参与城市生态过程,因此,遗产廊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大背景下,遗产廊道不仅有其作为城市绿地网络体系的特性,还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特性。

首先,遗产廊道具备城市遗址展示和保护的双重功能,通过保留场所精神取得自然、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

其次,遗产廊道线形景观和开放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城市慢行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产廊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线性骨架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和城市景观格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角度看,遗产廊道作为一种廊道结构,不仅连接着城市及其周围的各遗址点,同时还连接着多个城市的游憩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景观格局的角度看,遗产廊道的布置充分考虑城市现存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址在绿地布局中的控制性,构建城市中独具特色的流动空间体系。

2.2遗产廊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性2.2.1促进城市绿地网络体系构建遗产廊道与城市河流廊道、道路廊道一起组成城市绿地的网络体系。

其本身的历史文化特殊性及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提升了其载体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城市绿地网络体系的构建。

2.2.2促进城市特色游憩体系构建遗产廊道是一种以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休闲活动为核心内容的游憩空间[3]。

它以城市自然和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绿地和遗址为载体,在遗产廊道内构建富有特色的慢行系统和游憩空间,从而促进城市特色游憩体系的构建。

2.2.3加强城市绿地对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作用遗产廊道的构建把遗址安全、遗址展示、景观协调、生态保护等一系列功能纳入到规划中,实质上是将城市现存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有机地组织在城市绿地系统中。

该过程在城市范围内形成一个内外结合、层次有序的系统,强化了城市绿地对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达到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和谐共荣的目标。

2.3遗产廊道绿地与城市绿地的对应关系遗产廊道作为一种城市绿地网络体系,由节点和廊道2部分组成。

节点主要包括串联其中的点状的自然和文化遗址、城市重要公共空间以及遗产廊道与城市其他类型绿地网络体系的交点,其绿地类型主要有:点状的公园绿地和片状的其他绿地;廊道则为将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并形成保护范围的线性分布绿地,其绿地类型主要有:带状公园、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

公园绿地主要是一些廊道中遗址保护的公共空间、带状公园和城市内的滨水廊道。

防护绿地主要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运河、道路、铁路线以及废弃的工业区或矿区周围的防护林地,其主要功能是保护遗产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污染的危害,同时减轻遗址受震动、震颤的危害。

其他绿地主要作为自然遗产廊道的组成部分,包括城市近郊的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城市周边山体、风景林地等。

3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以遗产廊道所依托的城市绿地网络体系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部分对绿地系统布局和规划起支配性的作用。

目前,很多学者专家在做“尊重城市文脉的绿地系统构建”“基于城市山水骨架的绿地系统构建”等学术和实践探讨,这些都为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遗产廊道的构建思想引入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中,针对自然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从遗产保护、城市绿地廊道网络体系和游憩体系健全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路,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3.1遗产廊道的构建遗产廊道构建的方法主要有3种:1)在城市内部建设人工的城市绿地网络体系,将遗址串联起来形成城市内部的遗产廊道系统。

例如,依托城市中现存的钟鼓楼、寺塔、私家花园、城墙等人文遗址,建设保护性的点状公园绿地,并通过带状公园、林荫带等方式将其连通起来构建遗产廊道。

2)利用城市周边自然生态绿廊将近郊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址串联起来形成遗产廊道。

以山地城市为例,通过构建城市近郊的山体绿廊,将城市周边的自然地质遗址、寺庙遗址等串联起来形成遗产廊道。

3)城市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址结合,互为因借构建遗产廊道系统。

例如,将城市河流与临河的古桥、古亭等历史文化遗址结合形成城市河流文化遗产廊道系统。

3.2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绿地系统布局基于遗产廊道构建的绿地系统有不可变因素和可变因素2种。

不可变因素是指不能进行迁移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它们只能采取生态型保护和技术维护,基于这些不可变因素建立起来的绿地在城市中的位置是基本明确的,实际操作中只能依据用地环境对绿地数量进行调整。

而对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可迁移的物质文化遗产,则可将其迁移到新的环境中进行保护和展示。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生态和游憩的角度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建立新的绿地,从而实现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