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林地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和方法。

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1.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品味和文化水平,提供恰当的绿地设施和服务。

2.综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3.节约开发。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节约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减少绿地开发面积,减少因开发绿地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和谐。

规划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城市环境。

分析城市空气、土壤、水质等情况,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需求和环境因素,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的类型、数量、分布等要素。

3.确定场地和功能。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绿地的场地和功能,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设施和景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绿地、城市绿地系统、开放空间的概念。

城市绿地: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职位为主要形态的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这一系统同时与自然、河川等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林地、农牧区相沟通,形成城郊一体的生态系统。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子系统。

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国外常用的大致与我国绿地相当的概念。

广义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强调空间概念本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不仅包括城市内部和外围的山体、水体、植被、林地等具有自然特征的空间,也包括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庭院、步行街等人工环境。

开放空间涵盖的空间远远大于城市绿地涵盖的空间。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其中的专项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

⏹城市总体规划应明确城市绿化的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和指标,分层合理布置公园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的绿线。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明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的界线,规定公园绿地的绿化用地率、出入口、停车位、建筑密度等,规定附属绿地占单项建设用地的比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与阶段相协调,优化人居环境,满足生物多样性、景观丰富性、维护经济性等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 城市绿地:城市的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3,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利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总称。

5,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是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人防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6,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

7,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8,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类: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指人口在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9,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10,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

11,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

包括: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链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群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概述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公园、花园、广场、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等各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文化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还能吸收噪音、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滞洪、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功能,减少城市的雨洪灾害。

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社会和文化价值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

公园、花园和广场等绿地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举办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连贯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目标:提供优质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绿地空间,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的提升,通过艺术设计和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打造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绿地面积配比和分布方案。

不同区域的绿地密度和类型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要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多功能性。

绿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建设一些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建设一些运动公园和儿童公园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

建立起绿地之间的良好联系,形成较大的绿地连片。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通过增加绿地连片,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与保护。

健全绿地管理体制,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实行科学的绿地管护措施,做好草坪修剪、疏枝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禁止任何破坏和侵蚀绿地资源的行为,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绿地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确保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注重多功能性,保障绿地连通性,加强绿地管理与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居住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

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地在整个城市的作用正越来越显现和突出。

本文对在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1两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种是根据《城市规划法》,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的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法》中提到“系统”的只有交通体系、河湖系统和绿地系统。

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的绿地类型是依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绿地G”,包含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两个种类。

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的作用是指导编制下一个层次的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划定“绿线”的依据。

经过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这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覆盖范围和绿地类型方面,还不能满足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

另一种是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这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项规划)的覆盖范围是全市域,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含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8个种类)。

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符合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

但是必须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经过批准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2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法》规定的“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范围仅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即在城市规划期内(通常为20年)城市建设发展到的用地,也就是规划预期的建成区,连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也没有达到。

这个范围,对城市规划用地管理是够用了,但是远不能满足维护城市生态和市民游憩的需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扩大规划区范围是必然的趋势。

在1996年编制的《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就已跳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局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保留现状端州、鼎湖之间的湿地将两区有机联系起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编制内容
规划内容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需要统一考虑城市各类绿地的布局,保护和合理 利用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将城乡部分农用地(如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道路交通和未利用地(如荒草地、 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纳入规 划之中。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 措施及附录。
图4 土地适宜性分析

⑷生态观 应用“反规划理论”, 优先确定生 态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保护禁建区,规划的重 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脆弱资源的 有效保护利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图 4)。规划通过绿地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结 构,保证城市山水格局的完整性。提出需要着 重保护“两江、四山”的宏观自然山水生态格 局。增强 “四山”森林生态景观,保证水源涵 养,建立城市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加强主城西 部槽谷和郊区北部水源保护,郊区北部以及东 南部建设氧源、冷源基地。针对都市区南北向 生态廊道发育,而东西向生态联系较弱的实际, 着重加强东西向生态廊道建设,使都市区景观 生态格局最优。最大限度降低城市开发与资源 保护的冲突,保护山体和江河景观,构筑生态 廊道,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强城市生 态系统内稳力,维护都市区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 •
• •
(6)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指标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考虑建设项目的性质,所处的位置、规模、用地条件等 因素,规定各分区、各层次的建设项目最低配套绿地率指标。 在保证一定区域的绿地率指标总量达标,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衡的前提下,局部区域绿地率指标可相对降低或提高,例如: 新区开发建设指标,城市规划新区中心地带的一般地带、组 团间隔带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一 般地带降低5个百分点;城市改造区中心地带、城市中心区 的一般地带降低10个百分点。此外,考虑到绿地及生态敏感 地带的保护和价值,对特殊区域绿地率指标也提出了要求 (表1:都市区特殊区域绿地控制表),越接近这些区域绿 地指标越高,保护了这些区域。 (7)绿地空间布局 根据都市区山水城市的特征,整体形成“两带”、“四楔”、 “多廊”、“三区”的空间结构体系。“两带”即对长江、 嘉陵江流经市区地段水位标高187米以上的江岸进行全面绿 化,在江岸结合地形,按需布置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及湿地 等,构筑两带滨江绿带;“四楔”即保护由南北向平行排列 的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形成贯穿都市区的四 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沿主城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建立宽带 状绿色廊道网络,使城市绿地系统与四山林地和城郊大绿化 系统相衔接,形成都市区一体化绿化空间,以城市绿化分隔 主城十二个组团;“三区”结合城市用地布局特色和用地性 质对绿地布局的不同要求,规划按主城区、郊区小城镇、非 建设区三个区域层次分别布局城市绿地。此外,在建设路岸 林带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过程中,通过逐步丰富原有林带 的单一树种结构,使防护林带单一的功能向综合的多功能城 市绿地转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名词解释: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用地范围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单选题:
1、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 A)
A霍华德 B 沙里宁 C 刘易斯。

芒福德 D 麦克哈格
2、在城市中带状公园绿地的设置宽度不低于(B)米
A 6
B 8
C 10
D 15
3、不纳入城市用地平衡的绿地类型包括:(E)
A 公园绿地
B 生产绿地
C 防护绿地
D 附属绿地 E其他绿地
4、公园绿地中游乐公园的绿化面积应该不小于( D )
A50% B 55% C 60% D 65%
多选题:
1、城市绿地的功能包括:(ABCDE )
A生态功能 B 景观功能 C 游憩功能 D 社会功能 E 经济功能
2、一般城市中公园绿地包含以下几种类型:(ABCDE )
A综合公园 B 社区公园 C 专类公园 D 带状公园 E 街旁绿地
3、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影响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有:(ABCDE)
A城市性质 B 城市规模 C 城市经济水平 D 自然条件
E 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其建设基础
4、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类型:(ABCE )
A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群落多样性
E 景观多样性
5、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成果一般包括:( BD )
A 规划说明书
B 规划文本
C 规划基础资料 D规划图册 E 规划附件
判断:
1、城市绿地率是指规划期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 错)
2、街道广场绿地属于道路绿地。

(错)
3、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和文化教育设施等组成。

(错)
4、社区公园面积可在10公顷以下,步行15min可达(服务半径一般为1000—1500m),居民可进行半天以上的活动。

(错)
1、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主要安置在生活居住区范围内,是城市绿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接触最多,对城市影响最大的绿地。

单选题:
1、霍华德提出的理论是( B )
A公园体系理论 B 田园城市理论 C 有机疏散理论 D 生态城市理论
2、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现状来看,城市绿地系统形式不常见的为( D )
A块状 B 带状 C 楔形 D 指状 E 混合式
3、以下几种类型中不属于城市公园绿地的是:( E )
A综合公园 B 社区公园 C 专类公园 D 街旁绿地 E 交通广场
4、规划成果中属于法律文件的是:( B )
A 规划文本与规划说明书
B 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册
C 规划说明书与规划图册
D 规划说明书与规划基础资料
多选题:
1、防护绿地包括(ABCDE )
A卫生隔离带 B 道路防护绿地 C 城市高压走廊绿带 D 防风林E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2、城市园林绿地主要指标包括(ABC )
A 人均公园面积
B 城市绿化覆盖率
C 城市绿地率
D 绿化三维量
E 绿容率
3、新农村绿地建设模式包括( ABC )
A 田园风光型
B 园林服务型
C 现代小康型
D 特色经济型
4、道路绿地包括(ABCD )
A 道路绿带
B 交通岛绿地
C 道路广场绿地
D 停车场绿地
E 街道广场绿地
5、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阶段可分为:(ABCDE )
A 接受甲方委托任务书
B 现状调研踏勘和资料收集
C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评价
D 规划图纸及其文件的编制
E 规划成果的审批与实施
判断: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

(对)-
2、区级公园为一个居住区的居民服务,面积一般2—5公顷,服务半径500—1000m,步行5—10min可以到达。

(错)
3、二级避灾据点,多数是居住区级公园、小游园、单位附属绿地等组成。

(错)
4、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应考虑景观多样性。

(对)
1、防护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根据其功能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安全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单选题:
1、公园面积可在10公顷以下,步行15min可达(服务半径一般为1000—1500m),居民可进行半天以上的活动的公园是( B )`
A市级公园 B 区级公园 C 居住区公园 D 小区游园
2、园林绿地三大指标包括人均公园面积、城市绿地率及( D )
A 绿化三维量
B 绿容率
C 城市绿化结构指标
D 城市绿化覆盖率
3、以下绿地中不宜作一级避灾据点的是( D )
A 居住区级公园
B 小游园
C 单位附属绿地
D 郊野公园
4、“规划用宽阔的农业地带环抱环保城市,农田的面积比城市大5倍,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2万人左右,城市的大小直径不超过2km,城市中心为大面积的公共绿地,面积多达60hm2,城市中每个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超过35m2”的城市构想是( C )
A 生态城市
B 园林城市
C 田园城市 D花园城市
多选题:
1、纳入城市用地平衡的绿地类型包括:(ABCD )
A公园绿地 B 生产绿地 C 防护绿地 D 附属绿地
E 其他绿地
2、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影响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有:(ABCDE)
A城市性质 B 城市规模 C 城市经济水平 D 自然条件
E 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其建设基础
3、树种规划原则有(ABCDE )
A 适地适树原则
B 以“乡土树种”为主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C 景观价值原则
D 物种多样性的原则
E 生态经济原则
4、公园绿地规划要求包括:( ABCDE )
A 预测公园绿地发展的合理规模
B 提出公园绿地的发展指标
C 确定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
D 提出公园绿地的分类规划
E 提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导向
5、生物多样性包括以下类型:(ABCE )
A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群落多样性E 景观多样性
判断:
1、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对)
2、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规划期建成区绿地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错)
3、城市绿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特定区域。

(对)
4、街道广场绿地属于道路绿地。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