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方案PPT(105张)
合集下载
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1) 绿地率: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 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四类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 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 建筑的屋顶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总面 积的比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 标志。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区建 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 于25%。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 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 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21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 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 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23
(4)道路绿化 1) 居住区干道 :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 路。
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2) 居住小区道路 :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 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
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 防护功能。 3) 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 住宅小路。 人行为主 ,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4) 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第五讲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二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四.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2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
住一区规的划“居细住胞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
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 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 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 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 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 的特色。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区建 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 于25%。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 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 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21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 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 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23
(4)道路绿化 1) 居住区干道 :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 路。
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2) 居住小区道路 :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 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
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 防护功能。 3) 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 住宅小路。 人行为主 ,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4) 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第五讲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二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四.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2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
住一区规的划“居细住胞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
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 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 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 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 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 的特色。
石河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ppt课件

12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说明书 规划图则
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
PPT课件
13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区位分析图
PPT课件
14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PT课件
15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绿地系统规划图(总图)
PPT课件
16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规划建设用地 近期:(2015年)建设用都:17平方公里。 中期:(2020年)建设用地:29平方公里。 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50.5平方公里。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PPT课件
8
二. 规划的范围、原则、思想
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使其与
石河子市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达到突出园林生态城市特色目标, 从而更好地弘扬历史该给,创建既富有古老文化气息,又朝气蓬勃的现代 文化城市。 2、注重城市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以开放的绿地系统为骨架,精心 布置富有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的园林景点,使城在园中,园在城中。 3、将城区周围山林农田纳入规划,并将其作为大 景观构图的造园要素, 经城市森林为主体,注重周围山地绿化以及城市防护林的营造,创造变化 丰富的城市立体景观,创造城市大园林。 4、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重视生态环境规划,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 护,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园林生态城市。
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图
PPT课件
17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公共绿地规划图
PPT课件
18
石河子市南山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生产防护绿地规划图
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ppt课件

田园风光的优点引进城市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绿地深入城市,市民极易 到达。就近进入绿地系统, 沿绿色的廊道到达目的地
发生自然灾害,绿地空间 提供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
环形绿带控制城市无序发 展,同时楔状绿地的放射性 又给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块状
楔 状
带 状
混合式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点(块)状绿地 布局:
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 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 绿化。
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 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 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如上 海、武汉、大连。
(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如北京、 深圳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本章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 • 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 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 •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南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 PPT

江北副城绿地系统结构 “两轴三带六廊七园”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规划目标:规划建设防灾绿 地5处、新增固定防灾公园4 处;原有一般防灾公园及广 场7处,新增12处。 规划布局:固定防灾公园9处, 用于灾害发生后的避难、救 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 一般防灾公园及广场49处, 保证每个城市组团均有一处 防灾避险绿地。
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
规划目标:优先引种驯化乡土植物,适当引种外来植物 新品种,合理进行植物新品种育种,提高园林绿化植物 的品种数量,丰富本地种质资源,以提高城市单位绿地 面积的植物多样性。
规划思路 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形地貌 条件、以等高线、坡度分析为依据, 连接孤立、分散的绿地资源。 串联结合——在现状山林水系的 基础上,整合风景区、森林公园、 地址景观、湿地景观、历史景观等 资源,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衔接 的绿地系统。 用地协调——保证基本农田、生 态保护用地、重要水域和湿地、城 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建设用地、农 田、水域和林地大致按照1:2:3比 例控制。
评价
1、通过对南京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 健身等要素的梳理,总结出南京“山、水、城、林、文” 的城市特色,融合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形成“文化引领、 特色彰显、功能复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特色,并发展演 绎至绿地系统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 2、以多项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支撑 以《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区域植物与引种育种 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题研究为支撑。其 中《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是此次《规划》中的一大 亮点,将历史文化融入植物配置。充分注重特色风貌的 彰显与传承
规划结构 在市域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格局、山林格局、交 通格局、城镇格局、古都格局、绿道格局等,系统构建南京 市域绿地系统结构。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
规划目标:规划建设防灾绿 地5处、新增固定防灾公园4 处;原有一般防灾公园及广 场7处,新增12处。 规划布局:固定防灾公园9处, 用于灾害发生后的避难、救 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 一般防灾公园及广场49处, 保证每个城市组团均有一处 防灾避险绿地。
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
规划目标:优先引种驯化乡土植物,适当引种外来植物 新品种,合理进行植物新品种育种,提高园林绿化植物 的品种数量,丰富本地种质资源,以提高城市单位绿地 面积的植物多样性。
规划思路 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地形地貌 条件、以等高线、坡度分析为依据, 连接孤立、分散的绿地资源。 串联结合——在现状山林水系的 基础上,整合风景区、森林公园、 地址景观、湿地景观、历史景观等 资源,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衔接 的绿地系统。 用地协调——保证基本农田、生 态保护用地、重要水域和湿地、城 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建设用地、农 田、水域和林地大致按照1:2:3比 例控制。
评价
1、通过对南京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体育 健身等要素的梳理,总结出南京“山、水、城、林、文” 的城市特色,融合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形成“文化引领、 特色彰显、功能复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特色,并发展演 绎至绿地系统的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 2、以多项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支撑 以《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区域植物与引种育种 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专题研究为支撑。其 中《区域植物引种育种规划》是此次《规划》中的一大 亮点,将历史文化融入植物配置。充分注重特色风貌的 彰显与传承
规划结构 在市域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格局、山林格局、交 通格局、城镇格局、古都格局、绿道格局等,系统构建南京 市域绿地系统结构。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规划ppt(详细)

7、广场绿化
1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 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广 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2、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 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 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 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3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 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 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 面积的10%. 4、 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 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 环境气氛.
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安全性 2、生态性 3、可识别性 4、可观赏性 5、舒适性 6、便利性
七、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包括了 9个部分.
1、中央隔离绿化带 2、两侧车行道分隔绿化带 3、行道树绿化 4、边坡绿化 5 、互通立交区绿化 6 、收费站,服务区绿化 7、广场 8、交通岛 9、停车场
8、交通岛绿化
1、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 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 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 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 成装饰绿地. 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 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 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 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 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 进行垂直绿化. 4、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 植物.
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 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 绿化;
5 、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 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 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 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规划
景观科 2017年1月13日
道路绿化指道路红线范围内路侧带、中间分隔带、两 侧分隔带、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 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城市性质、道路功能、自然条件、 城市环境等,合理地进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pt

镇5规和划农对村象。 重视城市建设用地忽视非建设用地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城市绿地的基本功能的发挥仅仅依靠建成区范围内 的绿地是非常有限的,建成区外围的自然山水等大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规定的五大类城市绿地中,除了“其它绿地”外,其
它 四类绿地均属于(规划)建成区范围。要达到“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 的空间布局”的目的,将规划重点放在规划建成区,缺乏市域范围的协调共建, 导致建成区内绿地精雕细刻,建成区外绿地投入不足,绿化建设水平地下,加大 了城乡环境差别,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差别。加剧城乡二元分化。
大家好14问题城市绿地系统内容编制问题现实问题绿化挃标目标体系存在诨区绿化分类没有全面概括绿化要素定位问题觃划内容没有凸现绿地多功能性觃划范围重规觃划区轻规市域觃划对象重规城市建设用地忽规非建设用地建筑优先绿地填空奉行抽象的传统布局模式绿地面积假象大家好151绿化挃标目标体系存在诨区对二城市绿地系统觃划的挃标建设部城市绿化觃划建设挃标的觃定中觃定了人均公兯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三项挃标
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 十一小类: 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
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
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它专类公园
布局多元化:现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多样、其中基本布局形式主
要有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混合 式等。不同城市可能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布局形式组合出新的布 局形式,可成为组合布局形式。
如秦皇岛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则依据山水特色和一城三区的布局特点,将布局 确定为“大环境生态绿地衬托城市组团”的布局形式,三城区组团呈“网带状与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城市绿地的基本功能的发挥仅仅依靠建成区范围内 的绿地是非常有限的,建成区外围的自然山水等大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规定的五大类城市绿地中,除了“其它绿地”外,其
它 四类绿地均属于(规划)建成区范围。要达到“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 的空间布局”的目的,将规划重点放在规划建成区,缺乏市域范围的协调共建, 导致建成区内绿地精雕细刻,建成区外绿地投入不足,绿化建设水平地下,加大 了城乡环境差别,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差别。加剧城乡二元分化。
大家好14问题城市绿地系统内容编制问题现实问题绿化挃标目标体系存在诨区绿化分类没有全面概括绿化要素定位问题觃划内容没有凸现绿地多功能性觃划范围重规觃划区轻规市域觃划对象重规城市建设用地忽规非建设用地建筑优先绿地填空奉行抽象的传统布局模式绿地面积假象大家好151绿化挃标目标体系存在诨区对二城市绿地系统觃划的挃标建设部城市绿化觃划建设挃标的觃定中觃定了人均公兯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三项挃标
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 十一小类: 综合公园: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
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
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它专类公园
布局多元化:现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多样、其中基本布局形式主
要有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混合 式等。不同城市可能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布局形式组合出新的布 局形式,可成为组合布局形式。
如秦皇岛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则依据山水特色和一城三区的布局特点,将布局 确定为“大环境生态绿地衬托城市组团”的布局形式,三城区组团呈“网带状与
城市道路绿化及道路绿地设计PPT(57页)[详细]
![城市道路绿化及道路绿地设计PPT(57页)[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5f6f0a75f0e7cd185253692.png)
行道树池:A:以覆盖物进行装饰 B:布置围树座椅。
花池:与座椅连用。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5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花池座椅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6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7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8
8.2.7 交叉口与立ຫໍສະໝຸດ 桥头绿地设计 交叉路口绿地设计➢交叉路口绿地是由道路转角处的行道树、交通岛构成。 ➢为了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使司机能及时看到车辆的行 驶情况和交通信号,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 安全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 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不致发生事故——安全视距。 ➢在安全视距范围内不宜设置过多有碍视线的物体。植物 的选择选用低矮灌木。行道树株距在6m以上、干高在2.5m 以上因为司机仍可通过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车辆的行驶情 况。
教学目标: 1 了解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专用语 2 了解城市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3 掌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教学内容: 城市道路绿地概述 街头绿地设计 公路铁路绿地设计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2
8.1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知识
8.1.1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术语 ➢ 道路红线: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以红色表示。它是街道 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 道路总宽度:道路用地范围,它包括红线之间的宽度。 ➢ 分车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绿化带。 ➢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 为主的绿带。 ➢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 间的绿带。 ➢ 园林景观路:强调沿线绿化景观的道路。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44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45
8.3 公路铁路绿化
8.3.1公路绿化 8.3.1.1一般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般公路在此主要是指市郊、县、乡公路。 一般公路绿地规划设计,是为防止沙化和水土流失对道路的 破坏,并增加城市的景观性,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以简单的 栽植乔木为主。 8.3.1.2高速公路绿化
花池:与座椅连用。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5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花池座椅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6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7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38
8.2.7 交叉口与立ຫໍສະໝຸດ 桥头绿地设计 交叉路口绿地设计➢交叉路口绿地是由道路转角处的行道树、交通岛构成。 ➢为了保证交叉口行车安全,使司机能及时看到车辆的行 驶情况和交通信号,在道路交叉口必须为司机留出一定的 安全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车辆, 并有充分刹车和停车的时间不致发生事故——安全视距。 ➢在安全视距范围内不宜设置过多有碍视线的物体。植物 的选择选用低矮灌木。行道树株距在6m以上、干高在2.5m 以上因为司机仍可通过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车辆的行驶情 况。
教学目标: 1 了解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专用语 2 了解城市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3 掌握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教学内容: 城市道路绿地概述 街头绿地设计 公路铁路绿地设计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2
8.1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知识
8.1.1城市道路绿地设计术语 ➢ 道路红线: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以红色表示。它是街道 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线。 ➢ 道路总宽度:道路用地范围,它包括红线之间的宽度。 ➢ 分车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绿化带。 ➢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 为主的绿带。 ➢ 路侧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 间的绿带。 ➢ 园林景观路:强调沿线绿化景观的道路。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44
第8章 城市道路绿化及景观 45
8.3 公路铁路绿化
8.3.1公路绿化 8.3.1.1一般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般公路在此主要是指市郊、县、乡公路。 一般公路绿地规划设计,是为防止沙化和水土流失对道路的 破坏,并增加城市的景观性,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以简单的 栽植乔木为主。 8.3.1.2高速公路绿化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教材(80张)PPT

一、行道树种植设计
(五)行道树种植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 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 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 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2、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 最小距离宜为0.75m。 3、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 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4、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 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四、立交桥绿化设计
2、但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宜 种植遮挡视线的树种。
3、立交中的大片绿化地段称作绿岛,一般绿岛下 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以免产生阴暗 郁闭感,可种草皮(这样可衬托立交),上面点缀有 较高观赏价值的常绿树和花灌木,或种植宿根花卉。
四、立交桥绿化设计
进行立交绿化布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一)安全视距: 为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交叉口时,必须在
路的转角留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 到对面开来的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时间和停车时间 而不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 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
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项目二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行道树种植设计 二、道路绿化带设计 三、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四、立交桥绿化设计 五、花园式林荫道绿化设计 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一、行道树种植设计
(一)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行道树指有规律的种植在道路两侧,形成浓荫的乔木。 1、受气候影响 2、受建筑物的影响 3、受有害气体,尘埃,行人,车辆的影响 4、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 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 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 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其他有关规定
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 知》 (国发[2001]20号)中,对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目标 提出了要求:“到200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 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 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 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 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还包括城市绿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的修建 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设计;城市绿地的扩初设计和施 工图设计等。
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
T85-2002 、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采用
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编码的形式,将城市绿地分 为5个大类、13个中类、11个小类。
(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 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
式中: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城市中的公园绿地G1、 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和附属绿地G4的总和。
(3)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 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
城市建成区内绿化覆盖面积应包括各类绿地(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以及附属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 盖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屋顶绿化覆盖面 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 草地不重复计算。
五大类:
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 G5其他绿地。
十三中类:
公园绿地中的G11综合公园、G12社区公园、G13专类公 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附属绿地中的G41居 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 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 地、G48特殊绿地。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 积G1÷城市人口数量
式中:公园绿地包括了综合公园G11(含市级公园和区 域性公园),社区公园G12(含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 园),专类公园G13(如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 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体育公园等其他 公园),带状公园G14以及街旁绿地G15等。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针对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 到南北方差异,在人均公共绿地率、绿地率、绿化覆盖 率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指标要求。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对其他相关的指标也作出了 相应的规定:例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城市街 道绿化按照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 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 方米以内。
城市绿地指标是反映城市绿化建设质量和数量的量 化方式。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 市评定考核中主要控制的三大绿地指标为:人均公园绿 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 率(%)。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 城[1993]784号)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指标的统计计算公式为:
(4)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 市的用地面积)×100%
式中: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包括城市中的公园绿地 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和附属绿地G4的总和。
2、国家有关城市绿地规划的指标要求
(1)城市用地标准
中国各类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十分有限。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l37—90中在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时,人均 单项用地绿地指标≥9.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7.0平 方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的定义
所谓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 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 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 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体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 环境较好的区域。(建设部颁布了新的《城市绿地分类 标准》被批准为行业标准,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 施)
(1)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 专业规划之一,属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层 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 排。
(2)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也称“单独编制的专业规 划”,它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化和细化。该 规划不仅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层面,还涉及详细规划层面 的绿地统筹和市域层面的绿地安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其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 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十一小类:
综合公园中的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 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专类公园 中的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 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他专 类公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
1、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指标
国家园林城市绿化指标要求
100万以上人 50-100万以
口城市
上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绿 秦岭淮河以南
7.5
8
地率(%) 秦岭淮河以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7.5
绿地率(%) 秦岭淮河以南
31
33
秦岭淮河以北
29
31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6
38
(%)
秦岭淮河以北
34
36
50万以下人 口城市
9 8.5
35
34 4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