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ppt 26页)

合集下载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PPT

西安城市规划分析PPT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 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元设安西 路、奉元路等。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 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清时期,西安随告别了帝都的尊贵地位, 但仍是西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的中心。
周文王姬昌时代,周人沿渭河向东发展, 逐渐吞併了商王在关中的方国和部落,把都 城迁到关中中部灃河西岸的丰京。 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因为军事战略和经济 发展的需要,把都城从沣河西的丰京 迁到河 东新营建的新城镐京。周从此全力经营东方, 几年后就灭殷商而取得了天下国土资源控制 权。
第 一 章 古 西 安 概 况 周
据《史史记·秦始皇本 纪》记载,秦始皇三 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 人口重多,而先王的 皇宫又小,下令在故 周都城丰、镐之间渭 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 林苑中,营造一座新 朝。这座朝宫便是后 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 名宫殿。
第 一 章 古 西 安 概 况 唐
唐长安城,隋朝称之为大兴城,其兴建于隋朝,唐朝 易名为长安城,即长治久安之意为隋唐两朝的首都,是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一度也是当时世 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 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 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古罗马城 也只是她的五分之一。
第 二 章 近 代 西 安 规 划
西安规划示意图
第 二 章 近 代 西 安 规 划
交通规划
适应西安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需要,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建立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 持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快速路、主干路为 主骨架,次干路、支 路为辅助的道路网系 统。

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演变过程梳理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演变过程梳理PPT课件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 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儒家思想:帝王居 北而立,面南而治 ,中庸思想:方正 整齐、左右对称、 中轴突出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工业基础格局
• 1964年“三线建设”时期西安近郊工业 区
• 第二版(1980~2000)西安城市规划
• 第三版(1995~2010)西安城市规 划
第四版(2008~2020)西安城市规划
九宫格局、棋盘路 网
“一城、一轴、一环 、多中心(四个组团 、三个新城、四个县 城)”
谢谢
分区明确,严整的 里坊制 东贵西庶(富)、 南虚北实 最早的公共园林— —芙蓉园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大明宫建成后新的轴线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禁苑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末迁都洛阳,长 安城屋木运走、宫 室尽毁 为便于防守缩小城 池范围
北宋、金时期长安城
宽阔的用地条件使 外郭城占合城面积 的89%,居民区面 积大幅提高
宇文恺(隋)依据 已经相当成熟的建 城理论进行总体规 划
隋唐长安城——精心设计的国际化大都市
• 《周易》八卦六爻 “于九二置宫阙, 以当帝王之居,九 三立百司,以应君 子之数,九五位贵 ,不与常人居之, 故置玄都观、兴善 寺以镇之”
城墙为包住宫殿且受 地形河岸制约,只有 东墙平直,城内空间 局促,后来的建章宫 在城外
西汉开发漕运,凿昆 明池为水库供水,又 有揭水陂、沧池辅助
西汉长安城夹于龙首 塬和渭河之间,地域 有限不可能有大的扩 展

西安市绿地规划分析

西安市绿地规划分析

3.7 绿地规划目标
为了实现创建指标,西安市继续以大树栽植、广种花卉、新建园林景观、提升绿地档 次为重点,为2014年9月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努力冲刺:三年内计划栽植大树10万 株;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机场高速沿线60米宽的景观林带和30-50米宽的绿色廊道; 计划今年完成9个公园以及120个城市小广场(小游园)的建设;垂直绿化1700栋建 筑物。同时,大力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共拆除约11000米院落围墙,把沿街的围墙拆 迁率提高到90%以上。15年后的古城西安,将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巨型公园”。 将在现有59处公园、绿地的基础上,新增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和7座历史文化公园。 预计到2020年,西安城市绿地面积总计将达35850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市国土总面 积的三十分之一强),公园绿地达6005万平方米(相当于西安城墙内面积的近5倍), 防护绿地4800万平方米。届时西安市主城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人均规 划公园绿地面积为18m2,绿地率为50%,绿化覆盖率为55%。公共设施的绿地率不 低于30%,部分商业金融用地绿地率不应低于75%,新建各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40 %,市政公共用地绿地率为30%,道路的绿地率则为20%-25%。围绕西安城区的灞 河、浐河、沣河等8条河流和一、二、三环道路分别建设30-100米宽(在主要道路两 侧根据现场情况)的生态林带,与市区内的公园、广场、小游园等构成“珠落玉盘” 的大地格局,同时绿地斑块系统和绿色廊道系统相互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 间体系。再配以若干条200-500米不等宽的三环绿带、幸福林带、唐城林带、丰庆路 林带、渭河风景线、灞河风景线等花园式绿化带。
8个大型综合性公园 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含曲江旅游度假区、大雁塔北广场及大慈恩寺)、汉城水 上公园、南郊森林公园、体育文化公园、草滩生态园、曲江南湖、大明宫皇宗遗 址公园、西安生态博览园。 7座历史文化公园 长安城遗址公园、大兴善寺、半坡遗址公园、阿房宫遗址公园、唐城遗址公园、 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公园。

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1) 绿地率: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 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四类绿地(包括满足当地植 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 建筑的屋顶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总面 积的比率(%)。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 标志。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区建 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宜低 于25%。
(2)配套公建所属绿地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 行政管理等设施所属的绿地。
进行绿化时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功能,与之相协调。 与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相似。
21
(3)宅旁绿地
家门口的花园绿地,最接近居民。包括住宅前后、两 栋住宅之间及建筑本身的绿化用地,但其面积不计入居 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23
(4)道路绿化 1) 居住区干道 :联系各小区及居住区内外的主要道 路。
交通量大,乔木为主。 2) 居住小区道路 :联系各住宅组团之间的道路,可 组织和联系小区各项绿地。
车流量相对较少,行驶安全,地形变化,乔灌草结合, 防护功能。 3) 居住组团道路:解决住宅组团的内外联系。联系各 住宅小路。 人行为主 ,树木配置灵活,可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 4) 住宅小路 :联系各住宅的道路。
第五讲
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
1
第一节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 .居住区绿化的作用 二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及定额指标 三.居住区绿地的规划 四.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树种选择
2
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邻里单位”的理论,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
住一区规的划“居细住胞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
居民的半公共空间,布局要求灵活,设置内 容包括花木草坪、桌椅、简易儿童设施等。应以 不同的树木花草,强化组团特征;铺设一定铭记 的硬质地面,设置富有特色的儿童游戏设施;有 条件的还可设置小型水景,使不同组团具有各自 的特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出实施措施。
近期规划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短期内各类绿地
的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绿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
的安排。
• 城市绿地系统的近期规划和建设必须与此远期规划相协 调。城市的旧城区一般建筑密度较高、卫生及生活设施 条件较差,在改造这些地区时,应结合新区的规划保留 足够的绿地,待条件成熟时,可迁出居民,拆除旧建筑, 形成城市中心公园绿地。在城市不断向外扩展的情况下, 一些远期规划的公园地段正处在现地城市的边沿地带, 为了防止远期公园用地被其他用地侵占,可在近期规划 中将该地段规划为苗圃用地,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园用地 的完整性,又可为远期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绿化基础, 保证近期绿化水平的提高。
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
• 城市绿地指标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殊情 况,制定出合理的指标定额,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一个合理的城市 绿地系统指标的确定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深入研究和总结才能获得。 下面对国内外绿地系统指标的制定情况做一个介绍
• 1、前苏联
• 前苏联1990年起实施的新的《建设法规》中对有关绿化用地指标做 了以下规定:
• 到1979年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三大指标:城市人均公共(园) 绿地,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
• 2002年9月1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提出了新的绿地指标:人均公 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
• 杭州 旅游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78m2/人 绿地率29.54% 绿化覆盖率33.18%
• 鞍山 钢铁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74m2/人 绿地率27.05% 绿化覆盖率31.6%
• 重庆 工业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9m2/人 绿地率17.98% 绿化覆盖率19.97%
• 上海 工业\金融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84m2/人 绿地率 13.35% 绿化覆盖率15.56%

西安市生态环境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new.

西安市生态环境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new.

西安市生态环境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new.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说明书一、引言(一)、编制背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西部桥头堡的城市--西安,其城市建设也呈现出空前高涨的局面。

2002年12月18日,中共西安市委下发了《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政府关于率先建成西部经济强市实现西部最佳的实施意见》,文件中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大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在沣、渭、产、灞等河流沿岸形成环形绿化带,利用渭、灞、产三角洲建设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5%;增加市区绿化面积,建成各类大中小型公园、绿地,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以上,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并提出“尽早把西安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

在这样大的背景要求下,《西安市生态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这项工作就显得迫在眉捷。

在西安市80年代和90年代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西安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在这两个规划成果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努力,园林绿地已初具规模,在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市容,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居环境水平的日益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与绿地建设工作之间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西安市在全市域及全市的绿地系统方面还未做过专项规划,因此,探索绿地系统布局的新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步骤,将西安市建设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将是本次专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工作思路(三)、工作特点1、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指标体系的建立城市绿地的分类方法建国以来经历了几次发展,在尚没有正式的部颁标准之前,各地的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也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见下表:中国较典型的城市绿地系统分类现状目前,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在上报国家标准局批准。

西安城市规划精品PPT课件

西安城市规划精品PPT课件

六 生态绿地规划
4、西安城区的绿地规划
城区里的绿地面积 是很少的。
主要分布在道路和 旅游区。
所以应该加大城区 的绿化面积为百姓 提供更好的生活环 境。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1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1、西安市内的历史文化分布
西安是历史文化深厚的城市, 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的工作 才能凸显西安的城市特色
四 历史名城的保护规划
2、唐皇城复兴规划
唐皇城是西安市内的最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最能代表西安的 文化特点,所以对皇城的复兴规划就相对很重要了。
四 历史名城的保护规划
3、对老城文化的保护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布局
五 城市道路的规划
2、路网交通分布
西安的陆路交通网特点: 1、棋盘式分布 2、从中心向四周辐射 3、纵横交错联系广泛
3、公共道路分布
五 城市道路的规划
公共道路分布规划
轨道交通分部规划
1、合理利用土地,建设限制分区
六 生态绿地规划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规划将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 区、限制建设地区城市建设 用地原则上应在两类用地以 外安排。
西安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
1、西安传统规划介绍 2、城市乡村统筹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5、城市道路规划 6、生态绿地规划
建学1104班 25号
一 西安传规划统
1、双子之城
最早在西安地区 建都的是周公元 前11世纪,周文 王在沣河西岸建 立了国都丰京, 但是由于地理条 件的限制和灭商 以后周朝发展的 需要,周武王又 在沣河之东营建 了新城称作镐京 ,成为中国最早 的一座双子城。 两座京城隔河相 望,一桥相通, 实际上是联系在 一起的一个整体

西安城市某地产系统规划分析

西安城市某地产系统规划分析

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景观、创造富 于感召力的投资环境为目标。集适用、经济、美观于一体,运用“天人合一” 的原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植物造园、造景的艺术美,在加强平面绿 化布置的同时,注重多层次立体绿化的构成,同时把自然景观与当地特有的古 迹遗址等人文景舰有机结起来,注重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 物古迹,丰富园林绿化内容,寓历史文化于绿地系统中。以新的观念、新的思 路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
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
一、中国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变迁
辛亥革命至解放前(1868—1948) 南京的绿化建设 各地城市的公园建设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 “大地园林化” “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
改革开放至今(1978—) 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 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通过增加坊内小游园、 街区公园、广场绿地、 道路绿带,结合文物遗 址开辟大面积遗址公园 和风景区,利用不宜建 设的地裂缝和东南部丘 陵高地增加带状绿地, 达到人均公共绿地10 ㎡指标。 各类绿地尽可能均衡分 布,以带形绿地、绿带 将各种绿地联系起来。
规划仍保持每人绿地面积15m2,共计18km2。必须大幅度规划新的绿地面积, 并且强调绿地建设要挖掘与历史文化要素的结合。
规划原则:
①整体协调 ②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及用地状况,根据适地适讨的原则,选取适宜的植
物种类,结合有利的自然地形 ③安排合理 ④综合开发 ⑤指标先进
绿色空间控制区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居民休闲生活和城市景观、 生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中心市区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要点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规划及城市用地“分散组团式”的规划布局特 点,在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中采用网络结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细安排: ①文化休息公园 ②区公园 ③小游园与街心花园 ④儿童公园 ⑤林荫道
选择根据: ①历史上名园或宫廷所在地 ②地形别致不宜于建筑的地 段 ③可能有水面的地区 ④原有公园及树木较多的地 区 ⑤名胜古迹或遗迹的地方
文化休息区
区公园
小游园与街心 花园
每居民占8㎡ ,每个面积33 公顷至482公 顷,文化休息 公园为居民的 休息、运动、 文化教育、科 学普及创造条 件,满足其文 化生活上的要 求。
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
一、中国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变迁
辛亥革命至解放前(1868—1948) 南京的绿化建设 各地城市的公园建设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7) “大地园林化” “分散集团式”布局原则
改革开放至今(1978—) 城市绿化“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 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通过增加坊内小游园、 街区公园、广场绿地、 道路绿带,结合文物遗 址开辟大面积遗址公园 和风景区,利用不宜建 设的地裂缝和东南部丘 陵高地增加带状绿地, 达到人均公共绿地10 ㎡指标。 各类绿地尽可能均衡分 布,以带形绿地、绿带 将各种绿地联系起来。
规划仍保持每人绿地面积15m2,共计18km2。必须大幅度规划新的绿地面积, 并且强调绿地建设要挖掘与历史文化要素的结合。
西安园林 绿化发展
城市道路绿化
改造原有绿化道路和新建 道路配置,形成了乔、灌 草(花)搭配的多层次复合 绿化结构。
传统空间格局
继承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 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以 及由街、园
2.西安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变迁
1953
1980
1995
2008
每居民占4㎡ ,每个4至33 公顷,全市共 24个分布于各 个居民区内。
每居民占2㎡, 每个占0.5至8 公顷,全市共 54个均匀的分 布于居民区内 ,供老人与小 孩休息散布。
儿童公园
有单独设立的 或附设于大公 园内。
林荫道
每人1㎡(不包括 行道树)。
2.2 1980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规划 园林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防护林带、河岸绿化和农林间作区; 公共绿地:包括市、区街心花(园)坛、坊内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游园; 专用绿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2.3 1995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社会转轨和经济转型, 造成了城市规划转型滞 后,但也更加注重与区 域性的规划(研究)相结 合,研究城市环境容量 和确定最佳规模等。 《城市规划法》的颁布 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 城市建设进入了法制化 的轨道。
规划原则:
①整体协调 ②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及用地状况,根据适地适讨的原则,选取适宜的植
物种类,结合有利的自然地形 ③安排合理 ④综合开发 ⑤指标先进
绿色空间控制区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居民休闲生活和城市景观、 生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中心市区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要点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交通规划及城市用地“分散组团式”的规划布局特 点,在城市绿地系统总体布局中采用网络结构形式。
编制要点
文革后的经济恢复期。 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促进 经济发展,并且实现了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转变。 1980年以后,中国城 市规划进入迅速发展阶 段。
把文物古迹和公共绿地 有机结合起来,既保护 古迹,又扩大公共绿地 。利用断裂带、丘陵地 带,修建中小公园、街 头公园和带状绿地,尽 可能做到公共绿地分布 均衡,方便群众游息。
指导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景观、创造富 于感召力的投资环境为目标。集适用、经济、美观于一体,运用“天人合一” 的原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植物造园、造景的艺术美,在加强平面绿 化布置的同时,注重多层次立体绿化的构成,同时把自然景观与当地特有的古 迹遗址等人文景舰有机结起来,注重园林的文化内涵,弘扬历史文化,保护文 物古迹,丰富园林绿化内容,寓历史文化于绿地系统中。以新的观念、新的思 路绿化美化城市,改善环境。
涉及七方面: ①规划的目标、思想和 原则 ②中心市区园林绿化的 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③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④绿化规模与技术指标 ⑤树种规划 ⑥近期规划的要点 ⑦对健全绿地系统保障 体系若干建议
规划从三层面对布局结 构作做出详细的安排, 并明确提出了“绿色空 间控制区”的概念: ①绿色空间控制区 ②中心市区绿地系统布 局 ③组团绿地规划
气候特征 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量适中 气候温和 四季冷暖干湿分明
古城墙
秦始皇陵兵马俑
西安钟楼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西安园林绿化发展概况
公园与绿地
建国后,挖掘人文历史和 园林史,兴建大型公园、 绿地,构成城市生态建设 的框架。
地貌和水系
结合汉唐长安城人工引水 历史,再现“八水绕长安 ”盛景和“泾渭分明”的 自然人文景观。
将市区分成二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建设区,其间用绿色地带相隔离,将园林、 绿地、菜地、果园、苗圃及部分农田等都作为绿化隔离带的一部分。
二、西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迁
1.西安市园林绿化发展
人文体征
▪古城墙 ▪周秦汉唐四大遗址 ▪秦始皇陵兵马俑 ▪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鸿门宴故址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东经107°407′-109°49′ 北纬33°39′-34°45 ′ 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
2.1 1953年西安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背景
规划理念
编制要点
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 划时期(1953-1957年) 为背景的,同属于中国 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 由于长期的战争创伤及 有限的经济能力,城市 的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和 发展生产方面,集中在 为工业发展服务,尤其 在大企业选址上。
将城市绿地系统理解为 “公共园林”,关注其 休闲游憩职能,关注其 分布数量、形态特征、 选址位置等具体问题。
1868年建成的上海外滩公园
近代中国城市绿地建设是数量少、品质差。 原因:战争的不断破坏
社会生产力的地下 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意识到绿地的作用。
积极意义:公园可供大多数人游憩的绿地类型已经出现,并在一定时期得到发 展,对中国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北京市总体规划图(195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