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舌苔、脉象讲解学习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
中医中的五种脉象临床最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shuò)、细、滑等。
浮脉可理解为浅脉,“如⽔浮⽊”,⼀般轻取即得,重按后感觉脉搏稍减但不空。
浮脉⼀般预⽰着病在体表,最常见的是感冒。
若外感风寒,寒主收,则脉多浮紧;外感风热,⾎流急,则脉多浮数(快)。
⼀般风寒感冒,如出现恶寒头痛、⿐塞声重、咳嗽痰⽩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黄汤、桂枝汤等来发散风寒;风热感冒,如出现发热、头胀、⿐流黄涕、咽喉肿痛、⾆红苔黄等症状,常在医师指导下服⽤桑菊饮、银翘散等来发散风热。
沉脉可理解为深脉,“如⽯⼊⽔”,⼀般轻取不易察觉,重按⾄筋⾻才觉察到脉象搏动。
沉脉⼀般预⽰着病在体内,但冬季⽓⾎收敛,脉象亦偏沉,不⼀定是病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分虚实两种。
实证可能由⽓滞、⾎瘀、⾷积、痰饮所致,⼀般常⽤理⽓、理⾎、化痰药来治疗,如柴胡、当归、⼭楂、杏仁等;痰多者可适当按揉丰隆⽳(位于⼩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胫⾻前缘外⼆横指处),有助化痰祛湿。
虚证多因⽓⾎不⾜或阳虚⽓乏,⽆⼒升举所致,⼀般在中医师指导下服⽤⼈参、黄芪、地黄、⼭药等补益药。
迟脉脉动迟缓(每分钟脉搏约60次以下),⼀般多见于寒证。
因为⾎的运⾏有赖于阳⽓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体,阳⽓受损,可导致⼼动迟缓、⽓⾎凝滞、脉流不畅。
寒证⼀般会出现⾆苔⽩、四肢冷、⼩便清等症状。
若经医师判断体内有寒,可以辨证选药,或采取艾灸等⽅法来驱寒,如宫寒者可艾灸关元⽳(肚脐下三⼨)。
数脉脉来急促(每分钟脉搏约在90~120次之间),⼀般多见于热证。
热则⽓⾎运⾏加速,脉搏跳动快,⼀般容易出现发热、⾯红、⾆红苔黄等症状,体热的⼈平时可喝些⾦银花茶、沙参茶等。
细脉脉细如线,但是起落明显,⼀般多见于⽓⾎两虚或湿邪。
⾎虚则不能充盈脉管,⽓虚则⽆⼒推动⾎⾏,故脉细⼩⽆⼒,这种情况下⼀般⽤黄芪当归来煲汤喝,可补益⽓⾎。
湿邪也会阻遏脉管,导致⽓⾎运⾏不利,脉细⼩⽽缓,体湿的⼈⼀般有⼝黏乏味、不想饮⽔、肢体困重、⾆苔厚腻等表现,祛湿建议熬红⾖薏⽶⽔喝,可祛湿消肿。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五章脉诊
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诊断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判断 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等
评估疗效:通过脉象的变化,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治疗:根据脉象的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预防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 施
脉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
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诊断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 脉诊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辅助心理治疗 脉诊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辅助训练和比赛 脉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辅助康复治疗
阳虚:脉象沉迟,脉搏缓慢 痰湿:脉象滑腻,脉搏缓慢 瘀血:脉象涩滞,脉搏缓慢
妇女病证的脉象特征
月经不调:脉象细弱,或弦滑 痛经:脉象弦紧,或涩滞 更年期综合征:脉象弦细,或沉迟 产后病:脉象虚缓,或滑数
儿科病证的脉象特征
感冒:浮紧脉,浮滑脉 咳嗽:浮滑脉,浮紧脉 腹泻:沉细脉,沉迟脉
发热:浮数脉,浮滑脉 便秘:沉细脉,沉迟脉 呕吐:沉细脉,沉迟脉
脉诊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脉诊的起源
起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人物:扁鹊、华佗等中医名家
起源地点:中国
起源方法:通过观察脉象来诊断疾病
起源原因: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起源影响:脉诊成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古代脉诊的发展
起源:古代中医学 中的脉诊起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
发展:汉代张仲景 的《伤寒杂病论》 中首次提出脉诊的 概念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来啦!看舌头,知全身!(图文并茂)医学交流平台 2022-06-27 12:10 发表于广东中医之声关注中医之声,传承伟大中医药事业!公众号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多为肾虚水泛。
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黑豆、冬瓜等食物。
常见舌苔、脉象ppt参考文件
一、舌诊
▪ 4、薄白苔:
薄白苔铺于舌面, 颗粒均匀。干润适 中。
12
一、舌诊
▪ 主病:
▪ 薄白苔,舌色淡红湿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 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
▪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 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 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伤津; ▪ (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 (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 (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
3
一、舌诊
▪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 如,颜色淡红,舌 面铺有薄薄的、颗 粒均匀、干湿适中 的白苔,常描写为 “淡红舌、薄白 苔”。
4
一、舌诊
▪ 1、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 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 裂纹舌。
▪ 主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
裂纹; ▪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
10
一、舌诊
▪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 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 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 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 力。治则:补中益气。
▪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 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 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 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 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 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 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 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 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
15
一、舌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着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着:《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诊断中的舌象与脉象分析
舌象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病邪深浅及 胃气存亡等重要信息。
舌面部位划分
01
舌尖
主要反映心肺病变
。
02
舌中
主要反映脾胃病变 。
04
舌边
主要反映肝胆病变
03
。
舌根
主要反映肾的病变 。
舌质与舌苔辨识
1 2
3
舌质
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润燥等,以判断脏腑虚实、气血盛 衰。
等操作,提取舌象特征。
标准化舌象数据库建立
03
将处理后的舌象数据存储于标准化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比
对。
脉象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
01
02
03
脉象传感器研发
研发高灵敏度、宽频带的 脉象传感器,捕捉微弱脉 象信号。
信号调理与放大
对脉象信号进行调理和放 大处理,提高信号质量。
特征提取与识别
运用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提取脉象特征并进行识别 分析。
舌苔
观察舌面上的苔质、苔色等,以判断病邪深浅及胃气存亡。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将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结合起来,以全面评估病情。
常见舌象类型及特征
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象,表示健康或病情较轻 。
舌质红苔黄腻
表示热邪内盛,多见于湿热证。
舌质淡苔白厚
表示脾胃虚寒,多见于消化不良 等证。
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表示血瘀证,多见于心脑血管疾 病等。
。
治疗方法
采用滋阴降火、生津润燥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知柏地黄丸加减。
05
现代科技在中医舌脉诊断中 应用
数字化舌面图像采集技术
高清摄像头与光学技术
常见舌苔、脉象
一、舌诊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 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所谓 “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 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 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 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 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观察舌苔的变化 , 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 退(疾病严重程度)。
主病:主热邪入里,营热 津伤。治宜清营养阴。主 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 主心火独旺,治宜泻心火 导热下行。
二、脉象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 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 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 方法。
二、脉象
诊脉部位:目前临床常用的切诊部位是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其 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 所在部位。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掌 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 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 “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 部脉,以分候各脏腑。
一、舌诊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 如,颜色淡红,舌 面铺有薄薄的、颗 粒均匀、干湿适中 的白苔,常描写为 “淡红舌、薄白 苔”。
一、舌诊
1、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 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 裂纹舌。 主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 裂纹;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 裂纹,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 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一、舌诊
15、淡白少津舌:舌上津液 不足,甚至没有津液。
主病:阳气虚损,津液不足。 治宜扶阳益气,生津润燥。 临床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轻度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
《中医舌诊》,临床高清舌诊图,附带解析,史上最全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有了这些高清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健康,人手一份!舌形和舌面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胃、肾阳气衰败所致脉绳状,时快时慢,散乱无序之气皆亡无根之脉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釜沸脉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三阳热极阴液枯竭鱼翔脉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三阴寒极,阳亡于外虾游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孤阳无依,躁动不安,主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
史上最全!高清舌诊图谱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小编吐血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超清彩色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形和舌面1舌有红点——热盛内结舌上有红点或芒刺,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2裂纹舌——精血亏虚裂痕中一般无舌苔覆盖,是精血亏虚的表现。
舌苔白而又裂纹者,为精血亏虚;舌绛红而干,有裂纹者,为热盛伤津。
3舌有齿痕——阳气虚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
此舌象的舌质非常柔软,说明身体阳气虚,体能有所衰退。
4淡白舌——体内虚汗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淡白舌而属于机体虚证、寒证之舌象。
5红舌——有热邪舌尖红有芒刺表示心火上炎;舌色较红,舌苔黄且干燥表示内有实热;舌体红且舌苔少或无苔,则阴虚内热。
主热证,可能是身体积热过多,同时观察舌面上是不是有红点。
6绛舌——热邪较盛舌色红绛而舌体干燥,有芒刺或裂纹,为内热炽盛;舌色红绛而无舌苔且光滑,为胃、肾阴虚枯竭。
此舌象是热邪深入营血的表现,通常已经耗损津液了,色越深表示热邪越盛,病症越重。
7紫舌——血液循环不畅舌色青紫,是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
舌色紫偏红,可能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
寒证、热证,或者瘀血证都可能会出现这种舌象,主要由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的。
舌头的大小1胖大舌——内有虚寒注意观察舌头的颜色,舌苔以及舌面是否有红点等。
舌苔偏黄者,多属于心脾热盛;舌体肿胀而舌色紫暗者,多属于瘀血阻络。
2胖淡舌——阳气虚弱由于阳气虚弱,温煦、推动的功能受到影响,水液的输布功能减弱,于是出现舌体胖大且颜色淡白的现象。
胖淡舌是阳气虚弱、水湿潴留的表现。
舌诊辨证讲座心得体会
舌诊辨证讲座心得体会舌诊辨证讲座心得体会最近,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舌诊辨证的讲座。
讲座涉及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舌诊的相关知识。
在这次讲座中,我对中医辨证论治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对舌诊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讲座中,主讲人详细解释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以辨证为主要方法,而辨证是通过借助四诊(望、闻、问、切)来观察患者的外观、舌苔、脉象等情况来确定病因和病机。
舌诊作为四诊之一,是中医辨证论治中很重要的一项技术。
舌诊可以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颜色、形态和湿润度等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讲座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舌诊的知识。
我了解到,舌头是中医辨证的镜子,舌苔是内脏功能和脾胃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舌头的颜色、形状以及舌苔的颜色和湿润度都能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舌苔的颜色可以提示患者体内是否有潜在的病理变化,舌苔的形态则可以反映出脏腑功能的失调。
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初步辨别出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疾病。
此外,舌诊还能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和体质特点等。
舌诊的目标是通过观察舌头的情况,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因,进而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
除了学到了关于舌诊的基本知识,我还了解到了一些舌诊的应用。
在讲座中,主讲人为我们介绍了一些舌诊与常见疾病之间的关系。
例如,舌头的颜色发黑可能与贫血、心脏疾病和脱水有关;舌苔发黄可能为湿热内蕴和黄疸病的表现;舌苔剥落可能为肠胃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的表现等等。
通过舌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舌头情况来判断可能的疾病,从而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这次讲座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它让我意识到了舌诊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并且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观察和保持舌头的健康。
此外,我还深刻理解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这为我将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指导。
然而,我也意识到舌诊作为一项技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
在讲座中,主讲人提醒我们,在使用舌诊进行辨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诊结果以及其他四诊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实用中医舌诊彩色图谱
舌苔辩证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
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
观察舌苔的方法分为望苔色和望苔质,中医根据舌苔的情况来诊断疾病。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
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同时,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
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湿浊化热伤津。
舌苔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
苔白且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
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
舌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有痰湿或湿困于脾。
舌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
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
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
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
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蕴。
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3)灰苔:主里证。
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阻,或痰饮停。
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
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
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
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最后讲述望苔质的知识。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形状质感。
主要观察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有根无根及偏全等情况。
(1)厚、薄苔: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润、燥苔: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
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
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
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
《舌诊》ppt课件
舌质润燥
润泽、干燥、水滑等,反 映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望舌苔
苔质
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等,反映邪正消长和胃气 存亡。
苔色
白苔、黄苔、灰黑苔等, 反映寒热性质和病邪深浅 。
苔的分布
全苔、偏苔、剥苔等,反 映病位和病邪分布情况。
舌质与舌苔综合判断
舌质与舌苔的关系
01
舌质为主,舌苔为辅,综合分析病情。
肝与胆病辨证
舌边红赤或青紫,多为肝火炽 盛;舌体颤动或歪斜,多为肝 风内动。
肾与膀胱病辨证
舌淡苔白而润,多为肾阳虚衰 ;舌红无苔或少苔,多为肾阴 虚损。
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在舌诊中价值
六经辨证
通过观察舌象变化,判断疾病所属六经及传变规律。如太阳 病初起时,舌苔薄白而润;阳明病热盛时,舌红苔黄燥。
人工智能技术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舌诊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对大量舌图像的学习和训练,实 现对疾病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舌诊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如生物传感器、光学检测技术 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舌诊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程。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CHAPTER
望舌苔
观察舌苔的颜色、厚薄和润燥情况。正常舌苔为薄白苔,干湿适中。若舌苔颜色异常、厚腻或干燥,则提示身体存在 相应病变。同时需注意舌苔的分布情况,如局部厚腻或剥脱等。
注意事项
在进行舌诊时,需保持室内光线充足,患者自然伸舌,医生观察顺序为舌尖、舌中、舌边、舌根。同时 需注意排除染苔等干扰因素。
谢谢
THANKS
案例一:风热感冒患者舌象分析
舌象特征
舌质红,舌苔薄黄,舌边尖红。
病因分析
老中医手把手教你把脉,最全的入门脉诊知识,内附详细图解,收藏
老中医手把手教你把脉,最全的入门脉诊知识,内附详细图解,收藏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
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在这里要说的是,脉诊不好掌握,是比较难学的。
当然,学会了,你也成了半个中医。
作为中医特色诊法之一的脉诊,其实并没有大众所认为的那般“神乎其技”。
有人说摸脉那么专业,自己很难学会,其实不然,给自己摸脉并不难学。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端正坐好,将一侧手臂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可以在手腕下面垫一个小小的枕头,这样脉搏会更加清晰容易摸脉。
然后,用另外一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轻轻放到该手腕上,如果没有感受到脉搏,可以多换几个位置稍加寻找自己的脉搏,如果反复多次都摸不到脉搏,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就诊。
最后,摸到脉搏后最重要的就是记录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所以每次摸脉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分钟,同时还要感受脉搏跳动是否规律、脉搏的强弱情况,两边的手腕都要进行摸脉,可以作为一个对比。
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脉诊学习(初学)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诊的奥秘●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
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
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病证清清楚楚地讲出来,如果患者信服,这场考试就算通过了。
医生是如何通过摸脉来判断病证的呢?王天芳指导我将自己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放在右手手腕后寸口的位置,感觉脉搏的活动。
首先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第二点是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第三点是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第四点是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
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第五点是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第六点是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第七点是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第八点是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即使在王天芳手把手的指导下,我这个门外汉也只能感受到这八点中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分辨临床中各种复杂的脉象,可见中医脉诊的学习难度之大。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舌诊
▪ (2)肾虚水泛,证见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 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 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治直温阳利水, 用金匮肾气丸之类,另外若见舌淡红而胖大,伴 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 溢所致。治宜化湿逐痰,宜茵陈、木通、滑石、 石膏、栀子以清热利湿。
伤津; ▪ (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 (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 (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
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 (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
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
一、舌诊
▪ 10、黄苔 ▪ 舌苔呈现黄色者,称为
一、舌诊
▪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 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 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 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 力。治则:补中益气。
▪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 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 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 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 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治则:辛温补阳。
▪ 主病多为风温入肺,邪气伤肺,或为阳虚 不能化津上润,肺之气津两伤;前者当清 润化燥,可用银翘散加养阴清热生津之法; 而后者当益气生津,宜宣肺益气汤。
一、舌诊
▪ 6、厚白腻苔 舌象为苔色白而厚,颗 粒坚紧或疏松,可布满 全舌,亦可边尖较薄, 中、根部较厚。
▪ 主病:多由中焦脾胃的 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 滞,或为湿浊痰积之候。 主湿、主痰、主寒。
▪ 临床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病人的 舌象。
一、舌诊
▪ 3、齿痕舌 舌体的边缘见牙齿 的痕迹,即为齿痕 舌。
一、舌诊
▪ 主病 ▪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
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 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 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一方 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 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常见舌苔、脉象
一、舌诊
▪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 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 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 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 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 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 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一、舌诊
▪ 4、薄白苔:
薄白苔铺于舌面, 颗粒均匀。干润适 中。
一、舌诊
▪ 主病: ▪ 薄白苔,舌色淡红湿润,为正常情况下最常见之
舌苔,当为“胃中生气所现”。
▪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于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 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粘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 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使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 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 可见到黄苔。正常人中 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 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 生随年龄而增长。
一、舌诊
▪ 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 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 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 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裂纹, ▪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
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一、舌诊
▪ 2、胖大舌 舌体虚浮胖大,或 边有齿痕,色淡而 嫩的称胖大舌。
一、舌诊
▪ 主病: ▪ (1)脾虚,证见舌体胖大而嫩,色淡。舌边有
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 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多由于水饮痰湿 阻滞,水湿潴留舌体致舌体胖大。若淡白胖嫩, 舌面水滑,属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水湿上泛所 致, ▪ 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 人的舌象。
一、舌诊
▪ 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 如,颜色淡红,舌 面铺有薄薄的、颗 粒均匀、干湿适中 的白苔,常描写为 “淡红舌、薄白 苔”。
一、舌诊
▪ 1、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 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 裂纹舌。
▪ 主病: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
裂纹; ▪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
▪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热伤津;治宜生津泻热;主 暑热伤气,内夹湿浊,治宜清暑益气。
▪ 临床多见于外感热病和急性传染性疾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药有:紫雪散、羚翘解毒丸、板蓝根 冲剂等。
一、舌诊
▪ 8、黄腻苔 ▪ 舌象为苔色黄而粘
腻,颗粒紧密胶粘, 加黄色粉末调涂舌 面。
一、舌诊
▪ 主病:黄腻苔由邪热与痰涎湿浊交结而形 成。苔黄为热,苔腻为湿,为痰,为食滞。
一、舌诊
▪ 7、白苔燥裂: ▪ 舌象为苔色白,可薄可厚,
颗粒粗糙而疏松,干燥且 质硬,望之如砂石,扪之 糙手,即为白糙苔,若颗 粒较细,质地板硬,巳布 有纵横裂纹,称白苔燥裂。
一、舌诊
▪ 主病:白苔和燥裂两者亦可同现于舌面,故统称 白苔燥裂。总因内热暴起,津液暴伤所致。多见 于急性温热病,燥热暴起,津液暴伤,真阴将竭, 而苔色尚未及转黄之时,若苔虽白裂,却不甚干, 常见于暑温,暑热伤气,内夹湿浊。
▪ 但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 风、寒、暑、湿、燥、火),病尚在表(表浅或 初期),还未里传(加重或发展),且病邪(病 情)较轻,脏腑之气(内脏功能)未伤时,舌苔 多见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说。
一、舌诊
▪ 5、薄白干苔 白苔薄铺舌面,津 液较少而苔偏干燥。
一、舌诊
▪ 主病 薄白干苔由于肺脏津气两伤,气虚则无以 化津,津少则无以润舌。苔势因失濡养而 干燥。
▪ 黄腻苔主病:主湿热积滞,痰饮化热或食 滞化热等证;亦主外感暑热,湿温等证。 治宣清热,化湿,祛痰。
▪ 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 按辨证施药。
一、舌诊
▪ 9、黄燥苔 ▪ 舌象为苔色黄干而
少津(津液),属 邪热伤津之病变。
一、舌诊
▪ 主病:黄燥苔:成因有数种: ▪ (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