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常见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是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

不同的脉象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本文为大家总结了24中脉象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

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

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

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

6、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

7、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气血虚甚,阳气衰微。

8、散脉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9、虚脉脉象特征: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虚证。

10、实脉脉象特征:应指幅幅,举按皆然,是一切有力脉的总称。

临床意义:主实证。

11、滑脉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诸证。

12、涩脉脉象特征: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

13、长脉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14、短脉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临床意义:短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5、弦脉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等。

16、芤脉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失血。

17、紧脉脉象特征:脉形紧急,如牵绳转索。

临床意义:主寒证、痛证、宿食。

18、缓脉脉象特征:一息四至,来去有怠。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脉诊学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脉诊学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脉诊学必背条文
本文档旨在为参加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的考生提供脉诊学必背的条文。

以下是脉诊学的相关重要内容:
1. 脉象分类
- 舒脉:脉搏有规律,脉搏的节律性良好
- 弦脉:脉搏有力,脉搏有节律感,但较紧张
- 滑脉:脉搏滑利,脉搏的滑动感明显
- 细脉:脉搏细弱,脉搏的感觉较细腻
- 深脉:脉搏有力,但感觉脉搏深入
- 缓脉:脉搏节律较慢,脉搏有力度
- 虚脉:脉搏细弱,脉搏节律迟缓
2. 脉象的变化与疾病
- 脉浮:表邪
- 脉沉:里邪
- 脉数:邪盛
- 脉滑:湿邪
- 脉涩:燥邪
- 脉迟:寒邪
- 脉急:热邪
3. 不同的脉象分析
- 脉细弱无力:气虚血弱,阳虚阴盛- 脉细弱有力:气虚,血弱
- 脉细数:阴虚
- 脉滑数:寒湿内盛
- 脉滑弦:寒湿外袭,肝气郁结
- 脉洪数:阳虚阴盛
- 脉洪滑:湿邪蕴阻
- 脉濇弦:气滞血瘀
- 脉濡涩:寒湿内阻
- 脉濡滑:寒湿内盛
- 脉弦细数:气虚血虚
- 脉弦涩:肝气郁结
- 脉紧:寒邪内盛,痰湿郁结
- 脉弦滑:湿气内盛,痰浊阻滞
- 脉洪滑弦:湿气瘀阻,肝气郁结- 脉洪数:阳气衰弱
- 脉弦涩滑:湿邪痰滞,肝气郁结
以上是脉诊学的必备条文,希望对考生们在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中有所帮助。

请考生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并在考试中恰当地运用。

祝你们考试顺利!。

中医种脉象

中医种脉象

就是平常健康人的脉象。

一般而言,脉来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正常人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就属于平脉。

而常人的脉又会随着时令、年龄、性别、体力、生活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由于这些都是因为季节而有的脉象变化,因此并不属于病况,所以称为「平脉」。

年老人脉较快且硬,成年人脉较慢而柔,小儿脉更快;男子脉较慢,女子脉较快,这是因男女老幼不同而有的脉象差异;至于经常劳动体力的人,脉多大而有力,经常用脑的人,脉细且无力。

在运动后、饮酒、洗浴、激动之后,脉会较快。

相反地,安静或睡眠时,脉会较慢,这是因生活起居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平脉。

大体而言,这些脉象的变动,只是会稍微地变化,与正常的脉象并不会有太大出入。

在切脉时,必须把握「不大不小、不浮不沈、来去从容、一息四五至」(小儿一息可有六至)的原则。

如果超过了这些范围,又出现了其它的病象时,就属于病脉。

◎病脉与「平脉」相出入时,就称为「病脉」。

古人将它分为二十八脉:浮、沈、伏、迟、数、疾、代、促、结、洪、细、长、短、弦、虚、实、弱、微、散、缓、濡、紧革、牢、滑、动、涩」各自描写出不同的脉象与主病。

在临症上,言二十八种脉象,很少只见一种脉象,通常都是兼见几种的脉象。

为了便于记忆,清代名医陈园将这二十八脉分为八大类,并且以浮、沈、迟、数、细、大、短、长八脉为纲,分别叙述各种脉象与主病。

浮脉:(附洪脉、虚脉、散脉、芤脉、革脉、濡脉)浮脉的脉象,是指用轻的指力,就可以得到脉象,虽然彰明易见,但是重按反而不见。

它的主病,是表症、阳症与腑病。

在浮脉相类的脉象中,又包括洪、虚、散、芤、革、濡等六种脉象。

凡是浮而有力的叫洪脉,主要是邪盛火亢;浮而无力的是虚脉,主要是气血虚弱;浮且中空如管的是芤脉,主病为失血;脉象浮而散乱的是散脉,主病是肾气衰败;浮而外强中空较芤为剧的是革脉,主病是阴阳不交而极为细软的是濡脉,主要为阳虚有湿。

以上各病症与脉象,是以浮脉为纲。

中医脉象对应疾病

中医脉象对应疾病

中医脉象对应疾病15种常见脉象对应疾病:1.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

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2.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弦脉:脉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

主病:主气郁,肝胆病证及痛证。

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

4.洪脉: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

主热证,阳热亢盛。

常见于高热病人。

5.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6.促脉: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

主病: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

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7.滑脉: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

主病:多属邪盛,痰食内滞。

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8.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9.缓脉: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

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病情危重十怪脉,临床定要细分清

病情危重十怪脉,临床定要细分清

病情危重十怪脉,临床定要细分清但凡无胃、神、根的脉象均为病情危重脉象,即死脉。

所谓真脏脉、怪脉、败脉、绝脉等均提示是病情危重脉象,如散、涩、代、风脉,及脉弦如刃等。

十怪脉是病情危重脉象,由于临床所见不多,许多中医书上多不提及。

为防范临床风险,了解此种脉类也有必要。

十怪脉包括:釜沸脉、解索脉、雀啄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

多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心率的过快过慢等脉象,有的是临床死亡前的先兆。

一旦诊得此脉,应注意结合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但有时,十怪脉也出现于生理状态下。

十怪脉的指感釜沸脉:脉位浮而无力,如水开之沸腾。

解索脉:如解乱绳,脉力不等,快慢无常。

鱼翔脉:浮而无力,似有似无,如鱼之翔水。

雀啄脉:三五不调,阵发如鸟雀啄食。

虾游脉:浮弱无力,时隐时现,如虾之游水。

麻促脉:极细如麻,微弱如风卷残烛。

弹石脉:脉管坚硬,甚者迂回曲长,指若弹石。

屋漏脉:充盈有力,脉缓如雨后屋漏滴水。

偃刀脉:脉坚管细,弦紧如刀刃。

转豆脉:应指圆滑流利,旋转如豆粒。

就脉诊的指感来说,古人对十怪脉的描述比较混乱,如果一时难以掌握,笔者建议认真掌握结、代、奇、疾脉的指感标准。

十怪脉虽复杂,但也不外乎是结、代、奇、疾脉的不同组合形式而已。

十怪脉的现代研究十怪脉虽然复杂,但总体是反应心血管疾病的危重脉象为多。

不外乎是心率的过快过慢或快慢交替出现,有时是快慢不均,长短不一,脉搏间歇或脉力大小有异的脉象。

脉率的异常:十怪脉中绝大多数为快速心律失常,如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麻促脉,其脉率常在160次/分以上。

而解索脉、转豆脉、弹石脉、雀啄脉脉率多在90~150次/分。

少部分十怪脉为缓慢型心律失常。

如屋漏脉,脉率在20~40次/分,平均35次/分左右。

脉律的异常:屋漏脉、弹石脉、转豆脉、偃刀脉脉律多规则,解索脉、麻促脉、鱼翔脉、雀啄脉、虾游脉脉律多不规则。

但解索脉、麻促脉、雀啄脉更有其不规律性,解索脉脉来散乱无序,雀啄脉脉来乱如雀啄谷粒,为频发在一个正常脉动之后,接连出现3次以上快速而稍弱的搏动,有时是5~6次快速搏动,甚至可出现较长时间的歇止,而釜沸脉脉律基本规则。

中医七种绝脉

中医七种绝脉

中医七种绝脉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共总结了七种常见的真脏脉,由于真脏脉是人体脏腑真气外泄、脏腑功能衰竭的表现,出现这种脉象,往往意味着病情的危重或是濒临死亡,所以中医又称这七种脉象为“七绝脉”。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七种绝脉。

釜沸脉。

釜是煮东西用的锅子,沸是沸腾的意思,釜沸的意思就是锅子中沸腾的水。

脉象和沸腾的水一样。

可以说是脉搏极浅,几乎是浮在皮肤之上,按之无根,脉跳极快,不能数清楚脉搏次数,此起彼伏,这种脉象多出现在临死之前。

鱼翔脉。

鱼的活动一般是通过尾部的摆动来实现的,所以鱼翔脉的具体表现就是脉搏浮在皮肤表面,头部固定而尾部摇摆不定,就像鱼在水中游动一样。

出现这种脉象,往往说明体内阳气耗竭。

虾游脉。

虾在水中游动有一个特点,它能产生一种弹跳,因此,虾游脉是指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跳跃指下,并伴有躁动不安的迹象的一种脉象。

虾游脉的出现,意味着大肠精气耗竭。

屋漏脉。

破屋漏雨往往是一滴滴下,良久再来一滴,既缓慢又无冲击力。

屋漏脉就好比破屋漏雨,脉搏极慢而无力,许久才搏动一下,这种脉象多见于胃气将绝。

雀啄脉。

脉在筋肉之间,脉搏的跳动就像是麻雀啄食一样,一会儿急来三五下,一会儿又停止不来,脉搏来止无定数,这种脉象是脾气将绝的表现。

解索脉。

脉在筋肉之间,脉搏跳动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时密时疏,散乱无序,就像是解乱绳一样,这种脉象是肾气衰竭的表现。

弹石脉。

脉位较沉,脉象极硬,噼噼弹指,就像是按在坚硬的岩石之上,毫无柔和软缓的迹象,这种脉象多见于肾气将绝之候。

脉象不仅可以反映人体内在的疾病信息,更可以反映出疾病时机体的功能状态,通过这两种信息的综合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脉象的表现来推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其中,预后指疾病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转归指疾病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后果。

比如说脉象由缓和而转为弦急,这就说明人体正气渐衰而邪气渐盛(缓和是脉有胃气的特征,而弦急往往是病邪在脉象上的反映),往往是疾病加重的表现;相反,如果脉象由原来的弦急而转为缓和,则又说明邪气渐退而胃气渐复,这就是疾病好转的迹象。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

掌握11种常见脉象,把握中医把脉原理中医讲究脉象,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通过诊脉,可以体察到人们的不同脉象,进而可以了解和诊断疾病。

正常脉象为平脉,呈现在指下的感觉是流利圆滑,从容和缓,柔和有力。

如果心脏或者血脉有问题,脉象就会表现出异常。

现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

1、沉脉脉象的显现位置比较深,轻按不明显,没有搏动的感觉,重按才有明显搏的感。

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表明内脏邪气盛。

若脉是沉而无力,则表明里虚证,里虚是指正气虚。

脾气虚或者肾气虚,都可触摸到沉而无力的脉。

四肢水肿时的脉也可以沉,因此脉沉还有水饮为患。

2、迟脉迟脉是每一息的脉跳动不到4次,即每分钟的脉跳动在60次以下。

这种脉提示寒邪为患。

寒则血凝,血气运行缓慢,因此脉搏跳动也慢。

迟而有力是实寒证,即寒邪致病。

迟而无力是指虚寒证,主要是阳气虚弱,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运行。

这种寒是由阳寒引起的,比如冬天寒冷,是因为阳光弱,而不是实在的寒邪,所以脉表现的迟而无力。

3、细脉细脉是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较明显,可以分清次数。

细脉的特点是脉窄,波动小。

脉细主虚证,主要是指阴虚、血虚,因为阴血不足脉管无法充盈,所以脉就会细小。

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会呈现出细小的特点。

对于水湿较重者,由于水湿充斥皮肤,脉管受到挤压便显得细小,但细而柔软。

4、数脉脉跳动得快,一息脉跳5次以上,即每分钟脉跳动在90次以上。

脉快,反映体内有热。

数而有力是实热。

邪热作用,使得血流加快,热邪与正气搏斗,因此就会出现脉快而有力。

若脉为数而无力,则为虚热,这种热不是来自外界的热邪,而是由于内脏阴阳失调所产生的虚热。

如果是阴虚内热,脉上就会表现为细数无力。

阴虚,脉管中的津液阴血都不充盈,因此脉细小,虚热虽然可可以使得血流加快,但却鼓动无力,所以脉就会呈现出细小、快、无力的特特征,这是阴虚内热或阴虚火旺的典型脉象。

5、洪脉脉宽大,波动也大,像波涛汹涌,脉跳起时搏指有力,落下时比较深,起伏很大。

中医脉的分类

中医脉的分类

中医脉的分类中医脉的分类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

根据中医理论,中医脉可以分为正常脉象和异常脉象两大类。

一、正常脉象1. 缓脉:脉搏跳动缓慢,节律规律,代表人体气血运行缓慢,常见于气血不足、阳虚等情况。

2. 数脉:脉搏跳动较快,节律规律,代表人体气血运行过快,常见于热病、肝火旺盛等情况。

3. 弦脉:脉搏跳动有力,节律规律,类似琴弦振动,代表人体气血充盈,常见于体力充沛、阳气旺盛等情况。

4. 滑脉:脉搏跳动柔和而滑利,节律规律,代表人体气血运行顺畅,常见于健康人群和体质良好的人。

5. 虚脉:脉搏跳动弱无力,节律不规律,代表人体气血不足,常见于虚劳、阴虚等情况。

二、异常脉象1. 洪脉:脉搏跳动强有力,节律不规律,代表阳气亢盛,常见于高热、怒气冲动等情况。

2. 小脉:脉搏跳动弱无力,节律不规律,代表阴气亢盛,常见于虚症、阴虚等情况。

3. 细脉:脉搏跳动细弱,节律不规律,代表气血运行不畅,常见于气血不足、血瘀等情况。

4. 线脉:脉搏跳动细弱如线,节律不规律,代表气血不足,常见于虚寒、阳虚等情况。

5. 濡脉:脉搏跳动滑利而沉缓,代表人体湿邪内盛,常见于湿热、湿寒等情况。

三、其他特殊脉象1. 双脉:即两根脉搏同时出现,代表一些特殊的疾病情况,如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 异常脉象:即非正常脉象中的其他脉象表现,代表某些特殊的疾病情况,如鼓脉、吐脉等。

中医脉象的分类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脉象的判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准确的观察技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慎重对待。

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中医脉象的分类和意义,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6种脉象必死无疑

6种脉象必死无疑

6种脉象,必死无疑脉象非常神奇,仅仅按身上几个点,就能知道你哪里生病了。

《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伤寒杂病论》记载26种,《脉经》记载24种,《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虽然历代名家对脉象的种类记载不同,但是原理其实都一样。

寸口脉寸关尺示意图寸口诊法中,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身体的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身体的肺、脾、肾。

常见脉象1、浮脉【特征】轻取及得。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

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就会趋向于肤表,脉气也鼓动在外,所以出现了浮脉。

2、沉脉【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一是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二是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见于各脏腑虚证。

3、迟脉【特征】脉跳得慢,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实热证。

【机理】若迟而有力,是阴寒内盛但正气不衰的实寒证;若迟而无力,是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若为实热证,是因便秘,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脉道不利,所以迟而有力。

此外,运动员或经过体力锻炼之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而和缓;正常人人睡后,脉率较慢,都属生理性迟脉。

4、数脉【特征】脉率较正常快。

【意义】见于热证,也见于里虚证。

【机理】热证是因为气血受邪热鼓动,从而运行加速;虚证是虚热内生,或者气血不足,脉虽然跳得快,但是肯定是无力的。

5、虚脉【特征】脉搏力量软弱。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机理】气推不动血,脉就跳不动。

慢而无力多阳虚,快而无力多阴虚。

6、实脉【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也见于常人。

【机理】邪正相搏,气血塞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所以脉充实有力。

7、洪脉【特征】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洪脉是阳脉,夏天出现很正常。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温热病邪内入脏腑,邪正剧烈交争,脉管扩大,脉大而充实有力。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死脉口诀

中医死脉口诀

中医的脉象诊断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死脉”(又称绝脉、死证脉)是指病情危重或生命垂危时出现的特殊脉象。

通常情况下,死脉的出现预示着病势凶险,生存机会渺茫。

以下是一些关于死脉的口诀:
1. 浮脉:正常情况下,浮脉并不意味着死亡,但极度虚弱的浮脉可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2. 沉脉:沉脉如果与疾病状况相符,并且病人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可能预示着死亡风险较高。

3. 迟脉:正常的脉搏跳动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低于这个范围且持续减慢,尤其是降到40次/分以下,被称为“迟脉”,在一些严重的疾病中可能会出现。

4. 数脉:脉搏过快也是不健康的信号,尤其当超过120次/分并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可能存在生命危险。

5. 微脉:指脉搏极其细小、难以捉摸,表明气血虚衰到了极点,常常是死亡的前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口诀仅作为参考,真正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整体状况、症状、体征、舌象等。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已经相当发达,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

中医28种脉象中医28种脉象一、浮脉浮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浅而深,有力透府,脉气浮散。

常见于发热、卫阳气虚、外感邪气等病症。

1·表浮脉:脉象紊乱,即浮时浅,沉时深,脉气不实,常见于表虚热症。

2·里浮脉:脉搏弦紧有力,但有浮脉特点,常见于里虚热症。

二、沉脉沉脉是指脉搏触及自深而浅,有力渗府,脉气沉降。

常见于阴虚、阳亢等病症。

3·沉实脉:脉搏弦紧有力,脉底沉,常见于实证。

4·沉弦脉:脉搏细长有力,脉底沉,常见于血虚证。

三、细脉细脉是指脉搏细而滑,脉气弱细。

常见于阴虚、血虚等病症。

5·阴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阴虚火旺证。

6·血细脉:脉搏尤其细小,脉气弱细,常见于血虚证。

四、滑脉滑脉是指脉搏滑利,脉气畅通,常见于痰湿、寒湿等病症。

7·痰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8·寒滑脉:脉搏滑利,脉气滑畅,常见于寒痰内结证。

五、偏脉偏脉是指脉搏在某一侧明显,另一侧不明显,常见于寒、痰阻等病症。

9·寒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寒邪内阻证。

10·痰偏脉:脉搏在一侧明显,另一侧脉搏较弱,常见于痰浊蕴结证。

六、洪脉洪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上火等病症。

11·阳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阳亢证。

12·火洪脉:脉搏有力而紊乱,常见于上火证。

七、弦脉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

常见于肝风、肝火等病症。

13·肝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风证。

14·肝火弦脉:脉搏有力而紧绷,脉气紧缩,常见于肝火证。

八、迟脉迟脉是指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

常见于血虚、阳气不足等病症。

15·血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血虚证。

16·阳迟脉:脉搏触摸后有延迟,显得迟钝,常见于阳气不足证。

九、躁脉躁脉是指脉搏快速而无规律。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古代脉法最得人心的当属李时珍先生的濒湖脉学28脉,是我们中医诊断学脉诊讲课的蓝本。

《内经》记载的脉象远比后世复杂得多。

典型的脉名就有:浮、沉、大、小、滑、涩、细、疾、迟、代、钩、盛、躁、喘、数、弦、濡、软、弱、轻、虚、长、实、强、微、衰、急、散、毛、坚、营、石、搏、静、紧、结、动、短、缓、绝、横、瘦、徐、少、平、揣、鼓、革、促、劲、洪、满、疏、格关溢覆等,再加上非典型的、复合的以及一些难以索解的脉名脉形,总数有近百种。

传统28脉浮脉类:浮洪濡芤革散沉脉类:沉伏牢弱迟脉类:迟结涩缓数脉类:数动疾促虚脉类:虚细微代短实脉类:实紧长滑弦25对脉象要素脉体要素:左右、内外、曲直、寒热、清浊、浮沉、上下、粗细脉管壁:厚薄、敛散、刚柔脉搏波:来去、长短、动静、迟数、怠驶、高深、结代血流:滑涩、进退、枯荣、强弱、凸凹、稀稠、疾缓传统脉象中用物理语言描述的有:浮、沉、迟、数、长、短、结、细。

这几种脉象比较容易理解。

而难以理解掌握的多采用比拟的手段帮我们学习。

其描述有:“洪”:去衰来盛似波澜。

“濡”: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

“芤”: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革”: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

“散”: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

“弦”: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紧”:脉来紧张如按绳转索。

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古代从医者,并能将文献流传于世的文人多,文字功夫了得。

一句“散似杨花”把我们引入春天漫天飞舞的似雪非雪、似花非花、轻盈如羽、空灵似梦的浪漫意境中去。

一句“如按琴弦”似乎耳畔传来婉转悠扬、清脆流畅的琴声,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古代才子佳人,抚按琴边。

然“脉理精微,其理易辨,心中易了,指下难明”。

古人只给了我们形象化的描述,却没有给我们如何掌握这种脉象的方法。

病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就叫病脉。

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在脉学发展过程中,由于医者切脉的体会不同,所以对脉象命名也不一致。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

28种脉象(各种脉与主病)脉象与主病的关系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

不同的脉象反映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七种脉象及其主要病证: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

表证和虚证都有可能出现浮脉。

浮脉主要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的部位,但久病体虚也会出现浮脉,多为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内困,脉象才会沉而有力。

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脉象则会沉而无力。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迟脉多见于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脉象才会出现迟。

但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会出现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

4.数脉: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数脉多见于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脉象才会出现数。

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会出现数,必数而无力。

5.洪脉(附大脉):洪脉极大,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洪脉主要反映气分热盛。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才会出现洪脉。

但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也会出现洪脉,多属邪盛正衰的危候。

6.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微脉多见于阳衰少气,阴阳气血诸虚。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脉象才会出现微脉。

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

但邪不太深重者,或尚可救。

7.细脉(小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主要反映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脉细如线,说明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脉中。

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细脉是由气血两虚引起的,营血亏虚导致脉道无法充盈,气不足则无法鼓动血液运行,因此脉体变得细小而软弱无力。

另外,湿邪阻压脉道也会导致细脉。

如果在温热病昏谵时出现细数脉,这可能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

小脉也就是细脉,XXX曾说:“小与大相反名细”。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中医七种危险脉象即釜沸、虾游、屋漏、雀啄、解索、弹石脉等,称为真脏脉,又叫七绝脉,凡见七绝脉,必死无疑。

雀啄脉是一种脉来急速,节律不齐,止而复发,犹如雀喙啄食的脉象,表现为脉搏在连续快速跳动3—6次之后,出现一次较长时限的歇止,并反复发作,短促而不规则。

是脾气已绝的表现。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屋漏脉是一种脉来迟缓,许久方来,如屋漏滴水的脉象,这种脉搏约为每分钟20———40次。

可见于冠心病、风湿热、白喉、室间隔缺损等病症,反映了体内营养胃气的绝乏。

弹石脉是一种来势沉实,指下如以指弹石的脉象,由于血管高度硬化,弹性极差而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病症,如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病症等。

解索脉是一种脉来如绳索之解散,节律紊乱,忽疏忽密的脉象,其脉率多在每分钟80—150次。

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

鱼翔脉是一种脉来时起时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在河水的脉象,表现为严重的心律紊乱,脉率为每分钟160次以上,发作初期脉体尚清楚,持续时间长时脉搏即突然减弱,似有似无。

可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克山病等。

虾游脉是一种来隐隐约约,去时一跃即逝,如虾游之状的脉象。

其表现为严重心律紊乱,脉率快至每分钟160次以上,脉位表浅而脉搏无力,并反复隐没,血压甚至降为零。

持续隐没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常见于低血钾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症。

釜沸脉是一种脉来极快,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而无根,时出时灭的脉象。

其表现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以上,脉律突发突止,常见于阳热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低血钾等。

偃刀脉是一种来势弦细而紧急,如同以手摸刀刃之口的脉象。

原因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中小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

常可见于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症病人脉中。

转豆脉是一种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的脉象。

中医术语:七怪脉象

中医术语:七怪脉象

这些脉多见于生命垂危的病人,是脏气将绝、胃气衰竭、无胃、神、根等危重证候所出现的七种异常脉象。

多见于严重心脏的器质性病变。

临床中如遇到这些脉象,必须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综合治疗,及时抢救,不能认为七怪脉就是死证候,否则失去了抢救的机会。

后悔晚矣。

如《四诊抉微》中引“薛氏曰:雀啄诸脉,若因药尅伐所致,急投大补,多有复生者”。

《濒湖脉学·四言举要》中曰:“真藏既形、胃已无气、参察色证、断之以臆”。

这是说,既然脉象已经出现真脏绝脉(包括七怪脉),说明胃气已绝,但必须结合望诊等诊断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正确地判断和预测病情。

1.雀啄脉脉象:雀啄连连,止而又作。

如雀啄米之状,脉象急数,但脉跳三五至而又忽然止绝,良久复来,节律不齐。

主证:脾脏气绝。

多见于严重心脏的器质性病变。

2.屋漏脉脉象:屋漏水流,半时一落,如屋漏滴水之状,许久只滴一滴,间歇时间不匀,脉来十分缓慢。

主证:胃气已绝。

多见于房室完全性传导阻滞。

3.釜沸脉脉象:如釜中水,火燃而沸,有出无入,绝无根脚,脉象空浮而疾。

主证:阴阳气绝。

多见于阵发性或窦性心动过速,室性心颤等。

4.虾游脉脉象:虾游冉冉,忽然一跃,沉时忽而一浮,杳然不见,隐隐约约,如虾游之状。

主证:膀胱之气绝。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见于垂危病人。

5.解索脉脉象:乍密乍疏,乱如解索,散乱不齐,节律紊乱,如解绳索之状。

主证:为精血竭绝。

6.鱼翔脉脉象:头定尾摇,似有若无,如鱼之翔状,泛泛而浮。

主证:为肾气已绝。

7.弹石脉脉象:弹石沉弦,按之指搏,来迟去疾,脉象沉实,坚硬如指弹石,劈劈而至。

主证:肾绝。

亦见于动脉血管硬化的病人。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中医七种危险脉象即釜沸、虾游、屋漏、雀啄、解索、弹石脉等,称为真脏脉,又叫七绝脉,凡见七绝脉,必死无疑.雀啄脉是一种脉来急速,节律不齐,止而复发,犹如雀喙啄食的脉象,表现为脉搏在连续快速跳动3—6次之后,出现一次较长时限的歇止,并反复发作,短促而不规则。

是脾气已绝的表现.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屋漏脉是一种脉来迟缓,许久方来,如屋漏滴水的脉象,这种脉搏约为每分钟20——-40次。

可见于冠心病、风湿热、白喉、室间隔缺损等病症,反映了体内营养胃气的绝乏.弹石脉是一种来势沉实,指下如以指弹石的脉象,由于血管高度硬化,弹性极差而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病症,如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病症等.解索脉是一种脉来如绳索之解散,节律紊乱,忽疏忽密的脉象,其脉率多在每分钟80—150次.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鱼翔脉是一种脉来时起时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在河水的脉象,表现为严重的心律紊乱,脉率为每分钟160次以上,发作初期脉体尚清楚,持续时间长时脉搏即突然减弱,似有似无.可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克山病等。

虾游脉是一种来隐隐约约,去时一跃即逝,如虾游之状的脉象。

其表现为严重心律紊乱,脉率快至每分钟160次以上, 脉位表浅而脉搏无力,并反复隐没,血压甚至降为零。

持续隐没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常见于低血钾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症。

釜沸脉是一种脉来极快,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而无根,时出时灭的脉象。

其表现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以上, 脉律突发突止,常见于阳热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低血钾等。

偃刀脉是一种来势弦细而紧急,如同以手摸刀刃之口的脉象。

原因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中小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常可见于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症病人脉中。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详细讲解

中医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感知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态。

下面是对中医脉象的详细讲解:1. 脉的位置:中医将人体上的脉搏按位置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左手腕、右手腕和双足背部。

脉搏位于腕关节尺侧两横指宽处被称为“关脉”,背动脉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的凹陷处。

2. 脉的基本特征:中医将脉象分为三个基本特征,即脉质、脉势和脉数。

- 脉质(脉象的品质):包括浮、沉、弦、细、滑、涩等不同质地的描述。

比如,浮脉表示脉搏紧绷而表浅;沉脉表示脉搏沉缓而较深。

- 脉势(脉象的力度):包括弦、细、滑、大、小等不同力度的描述。

比如,弦脉表示脉搏有力而紧绷;细脉表示脉搏虚弱而细弱。

- 脉数(脉象的频率):表示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静息时一般为60-100次/分钟。

3. 脉象的变异情况:中医根据脉搏的不同变异情况,可以判断身体的病理变化。

以下是常见的脉象变异情况和对应的意义:- 洪大:脉搏有力、有势,常见于实热病证。

- 弦滑:脉搏紧绷而有力,表现为同时具备弦脉和滑脉特征,常见于肝气郁结等证候。

- 紧弦:脉搏紧绷而有力,常见于气滞、血瘀等证候。

- 虚细:脉搏虚弱而细弱,常见于气虚、血虚等证候。

- 滑涩:脉搏滑利而有阻滞感,常见于湿热、痰饮等证候。

- 虚滑:脉搏虚弱而滑利,常见于气虚、阳虚等证候。

4. 脉象的诊断与判断:中医医师通过对脉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诊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和判断。

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的身体状况、疾病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象的判断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且脉搏的变异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脉诊时最好寻求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脉象里的10大怪脉!!!

脉象里的10大怪脉!!!

脉象里的10大怪脉怪脉者,异乎一般常见之脉者。

所以在脉象分类中,有的专着把怪脉分离出来,多数则不列怪脉,这可能是由于平紊极少见的缘故。

怪脉首见于《内经·紊问》,如屋捅、雀啄等。

后经元·危亦林整理,共分为十怪脉。

由于这十种脉象比较罕见,故元·李东垣《脉诀指掌》、明·刘纯的《医经小学》和清·王帮傅《脉诀乳海》等书中仅叙述其六。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丹波元简《脉学辑要》、汤本求其的《皇汉医学》则仅叙述其中之七。

而对偃刀、转豆、麻促、釜沸多所不载。

现就十怪脉分析讨论如下:1、雀啄元,危亦林《世医得鼓方》卷一日:“雀啄之脉,指下来三去一,如雀啄食之状,脾之谷气已绝于内,醒者十一日死,困者六七日死。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卷五日:“如雀啄食,连三五至忽止,良久复来。

”清·王帮傅《脉诀乳海》卷一日:“凡雀之啄食,必连连啄之,时一回顾,恐人之将捕也。

怪脉之来,连连数急,时复一止,如雀啄食之状。

又日雀啄者、脉来甚数而疾,绝心复顿来也。

”基于上述,雀啄之脉,是非规则性节律不整脉,且它的至微可能是较速的+每—休止之后有一个“良久复来”的艰难特点。

发生的原因:从心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一个或两个正食的节律之后,随着一个早期收缩,以数成为三联律,或二联律,或者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每三四个正常的传导激动以后,有一个窦房结的波,不能传达到心室,不能引起心室的收缩,故脉搏停止一次。

雀啄脉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发生,都可以说明心脏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危亦林“脾之谷气已绝于内,醒者十一日死,困者六七日死”的论点,从现在肴,死期虽很难确定,但对预后的推论是正确的。

2、屋漏屋漏脉象的特点,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日:“屋漏之脉,如水下滴溅她之貌。

”清·王帮傅《脉诀乳海》日:“屋露者-,其来既绝而止,时时复起,不相连属也。

”清·林之翰《四诊抉微》日:“屋漏脉,如残漏,良久一滴。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当前章节内容组合)

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当前章节内容组合)七表脉七表脉属阳.浮芤滑实弦紧洪也.(秘宝以洪大浮数紧动滑实为阳.伤寒论以大浮数动滑为阳.)一、浮脉.指下寻之不足.举之有余.似水上浮物.以手按之虚散.举之有力.故名曰浮也.(浮为在表.主风虚乏短气.)左手寸口脉浮.主伤风发热.头痛目眩及风痰.左手关上脉浮.主胃虚腹胀.小便难.(肝脉本微弦而长.今见浮脉.周氏云.主胃虚腹胀.乃是胃经受病何也.黄帝云.主小便难.乃是膀胱经受病又何也.岂肝脉从小腹上挟胃而然耶.)浮大而实.主眼目昏痛.溢关与寸口相应.主目眩头重筋疼.浮洪盛大.主筋脉缓弱.身体无力浮大而长.主风眩癫疾.左手尺内脉浮.膀胱受风热.主小便赤涩.浮而紧.主耳聋及淋闭.浮而大.为阳干阴.溺则阴中痛.浮而数.主小便频.并热淋.右手寸口脉浮.肺感风寒.主咳嗽气促.鼻塞清涕.冷汗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浮本肺脉.但全浮则为病.如浮涩而短.斯为平脉也.)浮而实.主咽门干燥.伤损有疮痈.浮短为肺伤为诸气.浮滑为走刺.浮缓为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浮紧为肺有水.右手关上脉浮.脾气不足.腹满不饮食.食不消化.积热在胃中.浮滑而疾速者亦然.浮缓不思饮食.浮而实脾胃虚.主消中口干饮水.多食亦饥.浮大而涩.为宿食滞气.浮滑为饮.浮细而滑.为伤饮.浮而微.则伤客热邪风.主病寒热去来.进退不定.右手尺内脉浮.大肠受风热.主大便秘涩.客热在下焦.浮数主大便坚.(大肠虽肺腑.居下焦.)寸关脉浮而疾.名阳中之阳.主头痛.尺寸俱浮.主患气.俱浮而滑.男子疝瘕.妇人有孕.或月闭不通.浮滑疾紧.为百合病.趺阳脉浮虚者.(浮为风为虚.风脉则指下浮有力.虚脉则指下浮而无力.)二、芤脉.指下寻之.两头即有.中间全无.其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喻似指按芤草叶.芤叶即葱类.中心空虚.故名曰芤也.(主失血)左手寸口脉芤.主吐血.微芤者衄血.左手关上脉芤.主腹内作声有瘀血.亦主吐血眼暗.左手尺内脉芤.主淋沥.小便赤或有血.右手寸口脉芤.主胸中积血瘀血.右手关上脉芤.主腹内暴痛.肠胃内有痈积瘀血.(活人书云.主大便血.)右手尺内脉芤.主大肠血痢或下血.三、滑脉.指下寻之.三关如珠动.按之即伏.不进不退.或云往来流利.按如动珠子而有力.替替然.与数相似.故名曰滑也.(主吐逆)左手寸口脉滑.心藏热.滑而实大.心惊舌强.左手关上脉滑.肝藏热.上连头目为患.滑散为瘫.缓滑而浮散者有风.左手尺内脉滑.肾与膀胱俱热.主小便结涩淋沥.茎中痛.尿色赤.又滑为风.多血少气.少气则四肢困疲疼.多血则疼痛小便赤.滑而弦.主腰脚痛.滑而弱.主阴中痛.(脉赋解义云.男子尺部见滑.主膀胱冷气缠聚.小腹急胀.便漩利数.两胁胀满.直以滑脉主冷亦未可.当如弦脉说.)右手寸口脉滑.阳气盛实.主呕逆.滑而实.肺脏大热.主毛发干焦.胸膈壅滞.聚气为痰.头目昏重.涕唾稠粘.咽中干燥疼痛.或时咳嗽.右手关上脉滑.脾脏热.主口臭恶气.喘息粗大.胃脘先受寒气.变为热实.饮食不下.下则吐逆.病脾风疝.滑实为胃热.滑而大小不匀.必吐.为病进.为泄利.右手尺内脉滑.下焦有实热.渴而引饮.饮冷过度.脐似冰冷.腹鸣时痛或下痢.妇人主血气实.经月不通.(然而尺脉滑者.亦本形也.脉赋解义云.尽脉滑.主胞络极冷.女经不调.则以滑为阴脉也.)和缓为妊娠.滑而浮大小腹痛.滑而弱大便痛.滑为鬼疰.滑数为结热.滑为痰逆.趺阳脉滑者.胃气实.四、实脉.按之洪大牢强.隐指然.故名曰实也.(主病在内)左手寸口脉实.胸中热甚及生寒热.实而大.主头面热风所攻.心中躁闷.身上疼痛.面色赤.实大而滑.主舌强心惊.语话艰难.左手关上脉实.主腹中切痛.实而浮大.肝气盛.主眼目赤痛昏暗.左手尺内脉实.主小腹满痛.小便涩.实而滑.主淋沥茎中痛.尿色赤.实而大.膀胱热.主小便艰难不通.实而紧.主腰痛.(或本云.实紧胃中有寒.若不能食.时时利者难治.)右手寸口脉实.主上焦热.实而浮.是热乘肺脏.咽门干燥.伤损有疮痈.及主气寒喘咳.右手关上脉实.脾脏虚弱.饮食减少.(热气蒸脾虚也)反胃气壅滞.实而浮.脾家热.主消中唇口干燥.饶饮水浆.食多不饱.四体劳倦.(陈无择谓实而紧为胃寒.然二脉虽属阳.实脉则主热痛.紧脉则主寒痛.今二脉俱见.谓之主胃寒.恐非也.)右手尺内脉实.主忽下痢.(此则热痢.黄帝脉经于关部之脉实.腹满寒疝下痢.夫其阳脉如何主寒疝.必传之讹也.今下痢移于尺部.属下焦也.)五、弦脉.劲急如张弓弦.故名曰弦也.脉经以为表脉则属阳.伤寒论以为阴.脉赋解义亦云弦滑之脉虽属于七表.皆主于阴.数说不同.当如活人书说.若弦而洪数者为阳.弦疾而沉且微细者为阴.主拘急.又巢元方、王子亨以弦为虚.主拘急.左手寸口脉弦.主头疼有心气.心胸中急痛及心悬.如人大饥之状.主劳气发作乏力.多盗汗.手足痛.左手关上脉弦沉.主患癖.(者悬也.以悬于心下.或左或右或中也.癖者侧也.其气在于脐胁之侧.或上下左右也.)弦而紧者.胁下痛.为恶寒.为疝瘕.为瘀血.弦小者.为寒癖.左手尺内脉弦.主小腹急满痛.弦而滑.主腰脚痛.右手寸口脉弦.主皮毛枯槁.右手关上脉弦.主胃中寒.有宿食及饮.右手尺内脉弦.主小腹中拘急.下焦停滞水积.弦数为劳疟.双弦胁急痛.弦长为积.弦急中风热.(急者紧也.弦紧多主寒.此言中风热何也.)六、紧脉.按之实数.似切绳状.来疾而有力.故名曰紧也.(主痛)左手寸口脉紧.主头痛.紧而沉.心中气逆冷痛.左手关上脉紧.主心下苦满热.及心腹痛.筋脉拘急.主风气伏阳上冲.化为狂病.紧而实.主患癖.左手尺内脉紧.主脐下及腰脚痛.右手寸口脉紧而沉滑.肺气实.主咳嗽.右手关上脉紧.主脾中痛.胁肋下拘急.欲吐不吐.干呕气逆冲.昏闷.盛紧者腹胀.紧而滑者.为宿食.为蛔动.为吐逆.右手尺内脉紧.主下焦疼痛.紧而长过寸口者.为疰病.紧而急者遁尸.紧而数者.寒热俱发.下之乃愈.尺寸俱紧而数.其人中毒吐逆.七、洪脉.极大在指下.举按满指.或云来大去长.故名曰洪也.(主热)左手寸口脉洪.主头痛.胸膈胀满烦热.左手关上脉洪.肝脏热.及四肢浮热.遍身疼痛.(手足本属脾部.今四肢浮热.乃见肝部.则知关脉主中焦病.故肝脾俱可候也.)左手尺内脉洪.膀胱热.主小便赤涩.而脚疼.右手寸口脉洪.主毛发干焦.涕唾稠粘.咽喉干燥.洪而紧.为喘急.右手关上脉洪.胃中积热.主翻胃大吐逆.口干.洪而紧为胀.右手尺内脉洪.主大肠不通.燥粪结涩.洪大为伤寒热病.洪实为癫.洪紧为痈疽.洪浮为阳邪来见为祟.洪大紧急.病在外.苦头痛发痈肿.(别本云.三部俱洪.三焦俱热.)八里脉八里脉属阴.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也.(秘宝以微沉缓涩迟伏软弱为阴.伤寒论以沉涩弱弦微为阴.)一、微脉.指下寻之若有若无.极细而浮软.往来如秋风吹毛而无力.故名曰微也.(主气痞)左手寸口脉微.心脏虚.多忧惕.寒热更作.寒气上侵.心胸痞结.阳不足恶寒.虚劳盗汗.微而浮弱.心中寒.左手关上脉微.心下气满郁结.目暗生花.四肢拘急.左手尺内脉微.主败血不止.男子溺血.女子崩血.久为白带.右手寸口脉微.上焦寒气痞结.微弱为少气中寒.右手关上脉微.胃中寒气胀满.饮食不化.厥逆拘急.右手尺内脉微.小腹寒气.积聚肚痛.脐中声吼而泻.尺寸俱微.男子五劳.妇人绝产.微浮秋吉冬病.二、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重按乃得.故名曰沉也.(沉为在里.主冷气水病.一云主湿冷洞泄.)右手寸口脉沉.胸中气短.有寒饮.及胸胁痛有水气.沉而紧.主心中气逆冷.沉而细.名阳中之阴.苦悲伤.不乐闻人声.少气自汗.两臂不举.左手关上脉沉.主心下痛.气短促.两胁满.手足时冷.沉而弦者.主癖.腹内痛.左手尺内脉沉.主冷气腰背痛.小便稠数.色如米泔.沉而细.名曰阴中之阴.苦两胫疼不能久立.阴气衰少.小便余沥.阴下湿痒.(沉本肾脉.但全沉则为病.如沉濡而滑.则为平脉也.)右手寸口脉沉紧而滑.主咳嗽.沉细而滑.主骨蒸.病寒热交作.皮毛干涩.沉细为少气.臂不能举.右手关上脉沉.主心下满.苦吞酸.沉紧为悬饮.沉在下则为实.右手尺内脉沉.主患水病.腰脚沉重而弱.沉而紧.主腰脚寒痛.沉而细者.苦痛下重痢.沉滑者.有寸白虫.(此脾虫见于此)为下重背膂痛.为风水.(肾主水.因何见此.盖命门与肾同气故也.)沉弱为寒热.沉迟为痼冷.沉重为伤暑发热.沉紧为上热下冷.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沉重而直前绝者.有瘀血在腹.沉重不至寸徘徊绝者.为遁尸.三、缓脉.指下寻之.浮大而软.去来微迟.故名曰缓也.(主风结)左手寸口脉缓.主脊项筋紧急搐痛.(肝主筋.今见心部何耶.盖项筋属上焦故也.)左手关上脉缓.主眩晕.腹内气结痛.如筋紧之状.左手尺内脉缓.肾虚耳鸣.有冷结气.梦为鬼随.小便难.有余沥.(此冷淋也)右手寸口脉缓.主气促不安.皮肤顽痹不仁.为气不足.右手关上脉缓.主风寒入肌肉.胃虚不能食.缓而滑.胃中热.(脾之本脉软大而缓.若全缓则为病脉.)右手尺内脉缓.下焦寒.脚弱下肿.风气秘滞.缓而滑.为热中.缓而迟.为虚寒相搏.食冷则咽痛.四、涩脉.细而迟.往来难.时一止.轻手乃得.重手不得.按之数浮.如轻刀刮竹皮.或云三五不调.如雨沾沙.故名曰涩也.(即黄帝涩脉.王冰云.阳气有余则血少.故脉涩.主身热无汗.此言未足信.其实阴虚之脉也.主血气不足而痹.)左手寸口脉涩.主荣卫不足.无心力.不能多言.主中雾露冷气.亡汗心痛.左手关上脉涩.肝脏虚.主血散失.肋胀胁满(两胁下有骨处为肋.肋者勒也.以勒五气.肋下无骨处为胁.)通身疼痛.女子有孕胎痛.无孕败血.(谓崩中漏下或血瘕.月信不调之候是也.)左手尺内脉涩.肾脏虚.乱梦涉水.小便数.精频漏.及患疝气小肠气.右手寸口脉涩.上焦冷.阳虚卫气不足.痞涩.气促无力.背膊刺痛.右手关上脉涩.脾气不足而痛.不思饮食.胃冷而呕.右手尺内脉涩.主小腹冷.作雷鸣.及下痢.足胫逆冷.涩细而紧者.为寒湿痹.五、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迟.重手乃得.隐隐迟慢.故名曰迟也.(迟为肾虚之脉.主虚.恶寒.气塞满胀.)左手寸口脉迟.主心上寒.左手关上脉迟.主腹中冷痛.(此脐以上痛也)左手尺内脉迟.主肾虚不安.小便白浊.身寒体颤.夜梦惊悸.右手寸口脉迟.主上焦有寒.右手关上脉迟.主中焦有寒.胃冷不欲食.吞酸吐水.迟而涩.胃中寒.有结.右手尺内脉迟.主下焦有寒.腰脚沉重.关尺迟.名曰阴中之阴.其人苦悲愁不乐.少气力而多汗.六、伏脉.按之着骨乃得.不出其位.举之全无.故名曰伏也.(主物聚)左手寸口脉伏.主胸中有聚物.左手关上脉伏.主阴病.常欲瞑目.左手尺内脉伏.主小腹痛寒疝瘕.右手寸口脉伏.主胸中气滞有痰.噎塞不通.右手关上脉伏.主中脘有滞物.及肠水气溏泄.右手尺内脉伏.主宿食不消.伏而芤.大便去血.七、濡脉.按之似有.举之全无.一云按之似无.举之全无.力极软而浮细.一云按之不见.轻手乃得.不能隐指.故名曰濡也.(即黄帝所谓软脉.集韵.濡软二字同呼同用.主恶寒.)左手寸口脉濡.主虚损多汗.五心烦热.左手关上脉濡.主体重少力.虚弱.精神离散.左手尺内脉濡.主肾虚损.骨髓不温.肉不着骨.齿长而枯.发无润泽.脑转耳鸣.濡而弱.为小便难.(此冷淋也.论大小便虽在尺部.当参寸部大小肠脉方准.)右手寸口脉濡.主元气败.少力.右手关上脉濡.脾气弱.苦虚冷重下痢.右手尺内脉濡.主发热恶寒.下元冷极.濡而弱.为内热外冷自汗.(此虚热盗汗也)八、弱脉.指下寻之如烂绵.轻手乃得.重手稍无.极软而弱细.按之欲绝指下.故名曰弱也.(主虚而筋痿及风气)左手寸口脉弱.主心中悸.阳气虚.汗自出.左手关上脉弱.主筋痿弱.微而浮散.主目暗生花.妇人产后客风面肿.弱而虚.为风热.(此风虚而客热)左手尺内脉弱.主骨肉痛.右手寸口脉弱.阳道虚损.卫气不足.弱微而浮散.主气滞.右手关上脉弱.胃气虚.有客热.(不可大攻.恐热去寒起也.)右手尺内脉弱.下焦冷.无阳气.古人于左右尺部诊大小便.往往少验.然大便出于大肠.大肠乃肺之腑.当于右手寸口脉参之.小便出于小肠.小肠乃心之腑.当于左手寸口脉参之.九道脉九道脉属阳者二.属阴者七.一、长脉属阳.指下寻之.往来通度三关.如持竿状.举之有余曰长.过于本位亦曰长.(黄帝脉经无长脉.有散脉.云大为散.乃阳盛阴虚之脉.焉知散非长也.)主浑身壮热.坐卧不安.(是阳毒邪热之气居于三焦.患在于表.宜徐徐发表出汗而愈.散脉按之满指.六腑气绝于外.则手足寒上气.五脏气绝于内.则下利不禁.甚者不仁.其脉皆散.散则不聚.病亦危矣.)二、促脉属阳.阳盛则促.按之极数.时止复来曰促.主积聚气痞.四肢困劣.精神交乱.忧思所成(若诊之向前而来.渐出关上.并居寸口.疾数则病血热.发成斑点.忽然退减则生.渐加即死.然其促有五.曰气、曰血、曰饮、曰食、曰痰.以五者留滞不行则止促.止促非恶脉也.)三、短脉属阴.指下寻之.往来极短曰短.不及本位亦曰短.主四体恶寒.阴中伏阳.三焦气壅.宿食不消.(宜大泻.通利肠胃而安.)短而滑者病酒.短而数者心痛烦躁.四、虚脉属阴.按之不足.迟大而软曰虚.主气血虚.生烦热.少力多惊.心中恍惚.健忘(宜补益三焦即安)虚为脚弱.为食不化.为伤暑.小儿主惊风.五、结脉属阴.阴盛则结.脉往来迟缓.时一止复来曰结.主胸满烦躁.积气生于脾脏之旁.大肠作阵疼痛.(宜宣泻于三焦而愈)结为痰、为饮、为血、为积、为气.(一云气塞脉缓则为结.活人书云.阴盛发躁.)六、牢脉属阴.按之实强.有似沉状.一云沉伏实大.如按鼓皮曰牢(即黄帝所谓革脉也.)主骨肉疼痛.皮肤红肿.胸中气壅.喘息短促.(此心绝之脉也)尺脉牢.男子主阴疝偏坠.女人主血崩瘕聚.(胞肾虚冷使然.)尺寸脉牢而长.关中无.为阴干阳.苦两胫重.小腹引腰痛.革为满.为急、为虚寒相搏.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七、动脉属阴.指下按之无头尾.大如豆.沉沉微动.不来不往曰动.主四体虚劳疼痛.崩中血利.为惊恐.为挛、为泄.(众经悉皆以动为阳脉.此脉居关上.阴阳相搏为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八、细脉属阴.指下寻之.细如丝线.来往极微小曰细.主胫髓冷.乏力损精.囊下湿痒.小便遗沥.细为气血俱虚.为病在内.为积、为伤湿、为后泄、为寒、为神劳、为忧伤过度、为腹满.细而紧.为寒疝、为瘕积聚、为刺痛.细而滑.为僵仆、为发热、为呕吐.九、代脉属阴.指下寻之.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或云脏绝中止.余脏代动曰代.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老得之生.少得之死.妇人亦然.有孕约三月余日也.代为五脏气绝之脉.)〖注〗上前七表八里九道共二十四脉.按诸家脉书皆二十四脉.互有少异.但无濡牢长短四脉.却有数革软散四脉.若取诸家脉经观之.乃有数革软散大五脉.(革软散脉已见于前)数脉属阳.指下寻之.去来急速.一息六至曰数.主热.数为虚、为烦渴、为烦满.寸口脉数主头痛.关上脉数脾热.口臭生疮.胃热呕吐.尺内脉数.不恶寒.小便黄赤.(言虚当如浮脉说)大脉属阳.指下往来满大.主热.大为病进.寸口脉壮大.尺中无.此为阳干阴.若腰背痛.阴中伤.足胫寒.大而坚疾.主癫病.(大脉即洪脉.此阳盛之脉.如何主癫.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谓主狂病.)七死脉一、弹石脉在筋肉皮.按举皆劈劈急.曰弹石.是肺绝死脉也.(弹石脉者.萧处浓谓肺绝之脉.此说既未稳.吴仲广又推展之.以为象西方金.令肝元绝.其说尤穿凿.当以为肾绝之脉可也.石乃肾之本脉.合沉濡而滑.今其脏脉现如弹石.劈劈然指.殊无息数.其死无疑矣.)二、解索脉在筋肉上.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第.曰解索.是五脏绝死脉也.(王叔和云.解索.散乱而无绪.吴仲广云.解索脉者.其形见于两尺.脉来指下.散而不聚.若分于两畔.更无息数.是精髓已耗.将死之候也.)三、雀啄脉在筋肉.来而数急.曰雀啄.(是心绝死脉也.王叔和云.雀啄顿木而又住.吴仲广云.雀啄者木脉也.)主脾经谷气已绝.胃气无所荣养.其脉来指下.连连指数急.殊无息数.但有进而无退.顿绝自去.良久准前又来.宛如鸡践食之貌.但数日之寿也.(据此所云.乃脾绝之脉.萧处浓谓之心绝何耶.王叔和云.雀啄顿木而又住.此雀乃啄木儿也.吴仲广因其顿木之说.遂认为木脉.木脉者肝脉也.其说未达.当以脾绝为是.)四、屋漏脉在筋.按之止.时起而不相连.曰屋漏.是心肺绝死脉也.(王叔和云.屋漏将绝而复起.吴仲广云.屋漏脉者.主胃经已绝.谷气空虚.其脉来指下.按之极慢.二十息之间或来一至.若屋漏之水滴于地上.而四畔溅起之貌.立死之候也.据此云乃胃绝之脉.何萧处浓谓心肺绝脉耶.)五、虾游脉在皮毛.浮而再起.寻还退没.不知所在.起迟而去速.曰虾游.是脾胃绝死脉也.(王叔和云.虾游冉冉而进退难寻.吴仲广云.虾游之脉.其来指下.若虾游于水面.泛泛而不动.瞥然惊掉而去.将手欲趋.杳然不见.须臾于指下又来.良久准前复去.又如虾蟆入水之形.瞥然而上.倏然而去.此是神魂已去.行尸之候.立死也.)六、鱼翔脉在皮肉上.如鱼不行.而但掉尾动头身摇而久住.曰鱼翔.是肾绝死脉也.(王叔和云.鱼跃澄澄而迟疑掉尾.吴仲广云.鱼翔之脉.主肾与命门皆绝.卫气与荣血两亡.其脉来指下.寻之即有.泛泛高虚.前定而后动.殊无息数.宛如鱼游于水.面头不动而尾缓摇之貌.故曰鱼翔也.又曰亡阳之候.死矣.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日中占夜半死.夜半占日中死.)七、釜沸脉在皮肉上.涌涌如羹上肥.曰釜沸.是死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中医七种危险脉象
即釜沸、虾游、屋漏、雀啄、解索、弹石脉等,称为真脏脉,又叫七绝脉,凡见七绝脉,必死无疑。

雀啄脉是一种脉来急速,节律不齐,止而复发,犹如雀喙啄食的脉象,表现为脉搏在连续快速跳动3—6次之后,出现一
次较长时限的歇止,并反复发作,短促而不规则。

是脾气已绝的表现。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屋漏脉是一种脉来迟缓,许久方来,如屋漏滴水的脉象,这种脉搏约为每分钟20———40次。

可见于冠心病、风湿热、
白喉、室间隔缺损等病症,反映了体内营养胃气的绝乏。

弹石脉是一种来势沉实,指下如以指弹石的脉象,由于血管高度硬化,弹性极差而伴有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所致。

常见于
各种心血管病症,如桡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病症等。

解索脉是一种脉来如绳索之解散,节律紊乱,忽疏忽密的脉象,其脉率多在每分钟80—150次。

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
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

鱼翔脉是一种脉来时起时伏,似有似无,如鱼之翔在河水的脉象,表现为严重的心律紊乱,脉率为每分钟160次以上,发作初期脉体尚清楚,持续时间长时脉搏即突然减弱,似有似无。

可见于心脏实质严重损害的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克山病等。

虾游脉是一种来隐隐约约,去时一跃即逝,如虾游之状的脉象。

其表现为严重心律紊乱,脉率快至每分钟160次以上,脉位表浅而脉搏无力,并反复隐没,血压甚至降为零。

持续隐没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常见于低血钾症、冠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症。

釜沸脉是一种脉来极快,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而无根,时出时灭的脉象。

其表现为心率超过每分钟180次以上,脉律突发突止,常见于阳热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的低血钾等。

偃刀脉是一种来势弦细而紧急,如同以手摸刀刃之口的脉象。

原因是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中小动脉血管紧张度增高。

常可
见于肾性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症病人脉中。

转豆脉是一种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的脉象。

具体原因是由于心脏节律过速,血液流动过快导致脉管圆滑、流利不
可捉摸。

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红斑狼疮性心肌病导致的重病垂危病人。

麻促脉是一种急促而零乱的脉象,其脉率可达每分钟160次以上。

常见于频死病人,严重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心律严
重失常人。

正常脉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

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80次/
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
有相应的正常变化。

正常脉象有胃、神、根三个特点。

有胃:有胃气的脉象,从容、和缓、流利。

古人说法很多,总的来说,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
致便是有胃气。

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

脉有胃气,则为平脉,脉少胃气,则为病变,脉无胃气,则属真脏脉,或为难治或不治之征象,故脉有无胃气对判断疾病凶吉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有神:有神的脉象形态,即有力柔和,节律整齐。

如见弦实之脉,弦实之中仍带有柔和之象;微弱之脉,微弱之中不至

完全无力者都叫有脉神。

神之盛衰,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但必须结合声、色、形三者,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脉之有胃、有神,都是具有冲和之象,有胃即有神,所以在临床上胃与神的诊法一样。

有根:三部脉沉取有力,或尺脉有力沉取不绝,就是有根的脉象形态。

或病中肾气犹存,先天之本未绝,尺脉沉取尚可见,便是有生机。

若脉浮大散乱,按之则无,则为无根之脉,为元气离散,标志病情危笃。

绝脉即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真脏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

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
象,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

故病甚者,胃
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阳,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真脏脉的形态在该文中亦有具体描述:“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
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

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医学入门·死脉总诀》说:“雀啄连来三五啄,屋漏半日
一滴落,弹石硬来寻即散,搭指散乱真解索,鱼翔似有又似无,虾蝦静中跳一跃,更有釜沸涌如羹,旦占夕死不须药。

”可供参考。

根据真脏脉的主要形态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无胃之脉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称偃刀脉;脉动短小而坚搏,如
循薏苡子为转豆脉;或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称弹石脉等。

临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
情重危的征兆之一
2.无根之脉无根脉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

如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
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渴之候;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

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称虾游脉,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

3.无神之脉无神之脉以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称雀啄脉;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称屋漏脉;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称解索脉。

以上脉象主要由脾(胃)、肾阳

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