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 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学太极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学太极拳培训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4ed4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a.png)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修身养性而闻名于世。
我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太极拳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武术。
它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技击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二、太极拳的学习过程1. 初识太极拳在培训初期,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技击原理。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太极拳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
2.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拳法、掌法、步法和腿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动作,力求做到规范、准确。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
3. 学习太极拳的套路太极拳的套路包括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八式等。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套路,并进行了反复练习。
通过练习套路,我体会到太极拳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4. 学习太极拳的呼吸与意念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呼吸吐纳”。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以及意念的引导。
通过学习呼吸与意念,我感受到太极拳内在的修炼。
5. 学习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主要包括推手、散手等。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战技巧,并进行了一定的实战演练。
通过实战演练,我了解到太极拳在实战中的应用。
三、太极拳培训的心得体会1.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深刻体会到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动作要领,还要注重呼吸与意念的引导。
内外兼修,使我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2. 太极拳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太极拳锻炼经验交流发言稿
![太极拳锻炼经验交流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f150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png)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太极拳锻炼经验。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身价值。
近年来,我深入学习和实践太极拳,收获颇丰。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我的太极拳锻炼经验。
一、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为核心理念,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合一。
经过历代太极拳大师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众多流派,如陈式、杨式、吴式、武式等。
二、太极拳的健身价值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2. 调节情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要求心静如水,有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3. 治疗疾病:太极拳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4. 增强意志:太极拳练习过程中,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困难,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
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1. 选择合适的太极拳流派: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流派。
如初学者可选择动作简单、易于掌握的杨式太极拳。
2. 坚持练习:太极拳是一门深奥的技艺,需要长期坚持练习。
每天至少练习半小时,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3. 正确呼吸: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呼吸的调整。
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4. 注重姿势:太极拳动作要求姿势准确、自然。
练习时,要注重身体的放松,避免用力过猛。
5. 逐步提高:太极拳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掌握基本动作后,可以逐步提高动作的难度和速度。
四、太极拳的练习心得1. 坚持不懈: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和毅力,不断克服。
2. 悦心养性:太极拳练习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心态的调整,保持平和的心态。
3. 学以致用: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要注重动作的规范,还要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太极拳实战用法(最新3篇)
![太极拳实战用法(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87ef1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9.png)
太极拳实战用法(最新3篇)顾名思义,打法就是实战用法,练法就是日常的训练方式。
所有的拳术,其立足点都是打法。
练习时为了实战。
没有实战价值的拳法,只能说是体操运动,是没有资格称为“拳”的。
打法与练法一样的拳,大约就是最普通的,人们认为“最正常不过”的拳法了。
虽然并不是最高明的拳法!真正能够克服人类天性的障碍,达到比较完美境界的拳法,我以为应该是练法与打法分开的拳法。
因为“打”的时候,强调的是最强的攻击力;这个目标一动分阴阳,在有效攻击对方的时候,难免对自己的身体有过分的使用,所以很容易伤身---所谓的未伤人,先伤己。
例如拳击,就是典型的打练合一、外家拳中很多都是练法即是打法,练为战,这种拳术很容易上手,也相对比较实用。
但是容易留下内伤(内脏损害),四五十岁以后,外家拳手的攻击能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快速下降,留下很多遗留问题,有些拳师往往壮年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这都是练法不当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练拳的时候,强调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然后用提高后的身体机能(速度,力量,灵巧性等)来进行对抗,就必须把“练法”和“打法”分开才行。
这种拳法,上手一般会慢一些,刚开始看不出太明显的效果。
但是一旦功成之后,又是一般的外家拳所无法对抗的了。
其实这就是内家拳的原理!内家拳之所以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样子,就是因为本来这些动作就不是为了打人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机能而设定的。
内家拳的各种招数套路仅仅是练法,而不是打法。
可惜,懂得内家拳练法的人很多,懂得打法的人却很少,甚至大多数练拳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打练分开”这一说。
有些“拳第几代正宗传人”练了一辈子的拳,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拳仅仅是“练法”而已,根本不知道本门还另有一套“打法”和心诀。
内家拳的推手(不仅仅是太极,别派也有类似的方式)看起来很像是打法,师傅示范一下推手,徒弟以为就是“打法”了。
其实推手也只是“练法”之一,不是打法。
仅仅知道练法的人,是不能实战的,因此现在的很多所谓“内家拳”基本上都是只能自己内部玩玩而已。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f810d1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9.png)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
在实战中有哪些制胜的技巧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学习太极推手具有防身作用。
太极拳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
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
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在实战中,要灵活的运用力的技巧,太极拳的特点不在于双方力的大小,而是在于灵活转化性。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
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
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学会化劲,不用蛮劲制胜,而是要用巧劲束缚住对方。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32bed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7.png)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具有防身作用。
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可以颐养天年,是现代人养身的最佳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一、松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
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
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
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
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
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
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
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
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
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
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
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
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
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
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
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
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
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
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
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
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赵堡太极拳实战中精髓中的精髓,学会这一招,走遍天下都不怕
![赵堡太极拳实战中精髓中的精髓,学会这一招,走遍天下都不怕](https://img.taocdn.com/s3/m/b948225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f.png)
赵堡太极拳实战中精髓中的精髓,学会这一招,走遍天下都不怕老阳按:很多人觉得太极拳就是老人家养生用的,其实不然,确实太极拳有着一定的养生价值,但太极拳的本意还是技击,武术中分为2种,一叫套路,也就是拳招,第二是打法,不会打法,那不叫武术,而只能叫舞术了,拳招可以照着书练,但是打法却不行,那必须得师父手把手的教,还得大量喂招,实战锻炼才行。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赵堡太极拳的绝招:金刚三大对。
赵堡太极拳各招式在实战中都非常实用。
良好的使用效果来源于灵敏的反应,周身的协调、发劲的完整,这些能力的具备来源于坚持不断、规范地盘练拳架和推手练习。
随势就势使用招法是赵堡太极拳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运用,要在整体上下功夫。
实战中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游刃有余,战胜对手。
金刚三大对是赵堡太极拳非常具有特点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刚三大对,走遍天下不吃亏,只其一式终生够用也。
”可见其招法的重要。
说其重要,一则实战中经常遇到,二则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备,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之劲道俱在其内。
其实就是“外三合”。
预备式预备式:练拳的开始,也是迎战对手的开始,预备式要求虚领顶劲,全身放松。
虚领顶劲——精神提起、注意力集中。
全身放松,不但是筋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思想放松,遇敌思想紧张乃一大病,只有思想轻松自然,才能冷静观察对手的动静变化,作到了既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又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既信心百倍地战胜对手,又不要有任何思相负担,这样就了解了预备式的内涵。
拳法用法(一)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
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脚,以防对方起腿击我,右手接住对方手腕,左手控制对方肘部,借对方前冲之力,往右下方捋劲,使对方前仆倒地。
要领(1),接对方出手为掤劲,过则为顶劲,欠则会被对方压扁,做到不贪不欠,恰如其分。
要领(2),接对方手肘时一定要准确到位,右手捋中带采,左手捋中带按。
太极拳总结交流发言稿
![太极拳总结交流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c1d516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a.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对太极拳的一些心得体会。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近年来,太极拳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在此,我愿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对太极拳进行一次总结交流。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据传,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在明朝时期,结合了道家思想、武术技巧和中医理论,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武术体系。
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个流派,如陈氏、杨氏、武氏、吴氏等,各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二、太极拳的基本特点1. 动静结合:太极拳讲究动静结合,强调在运动中寻求平衡,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但又不失力量和速度,充分体现了“慢工出细活”的哲理。
2. 轻松自然:太极拳强调轻松自然,要求动作舒展、流畅,避免僵硬和紧张。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 以柔克刚: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通过内功修炼,使身体具有强大的内力。
在实战中,太极拳强调借力打力,以最小的力量化解对方的攻击。
4. 强身健体:太极拳动作柔和,但又不失力度,长期练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同时,太极拳还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5. 修身养性:太极拳强调内外兼修,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心态。
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领悟。
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1. 基本功训练: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步功、手功、身功等。
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动作练习: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舒展、流畅,练习时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
同时,要注重动作的细节,力求做到精准、到位。
3. 内功修炼:太极拳的内功修炼主要包括调息、调心、调身。
通过内功修炼,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专注力和耐力。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c7fafd0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8.png)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一运动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后,感觉身体疲倦,需要马上休息。
激烈运动后,心跳加快,血循环旺盛,全身毛孔开张,不得急速坐卧,洗冷水澡,饮用冷饮,不得冷风取凉,以免气血瘀滞,引发中风瘫痪和风湿性关节炎。
激烈运动后,应该慢慢地短距离散步五至十分钟,待呼吸、心跳、皮毛收缩正常了,再做其它事宜。
二学习太极拳要先慢后快,快后复归于慢,快不可错乱,慢不可滞呆。
要先柔后刚,然后才能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拳理很深,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学者要先明太极拳的要点,到练习的时候,一方面照势动作,一方面细心揣摩,身作心维,才能进步迅速。
若是粗心大意,只晓得形式上依样画葫芦,就是学完也是一套空架子。
练习的时候,要凝神一志,心不二用。
初学者要把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这八个字辨别清楚。
三姿势的要点无外乎手领、眼随、势端、步稳、肩平、身合,尤其要注意“顶、裆”两部的劲不可有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周身歪斜,毛病百出。
太极拳的动静作势,全赖于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都是从圆圈中来的。
初学入门要先以大圈为主,随后慢慢地由大圈变化为中圈,由中圈变化为小圈,起先不过是揉筋活节,后来便可接骨斗榫。
四太极拳的性质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是要练到功夫成熟的时候方能如此。
动作要柔和自然,毫无娇强之意,柔要能松得开,活要领得住。
松不开、领不住便不能自然,不自然便不能进步。
五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是用意不用力,意动神动,神动身动,动无不动,自始至终,一气贯通。
用力者则滞、则僵、则硬,百病丛生,甚至可把身体练残。
六太极只有两仪,而两仪生四相八卦,以至无数,归根还是阴阳二字,应细心揣摩。
屈伸、开合、虚实、刚柔、左右、进退、前后、上下、内外、呼吸等,都是阴阳之变名。
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为阳、为虚、为刚、为伸、为开、为前、为进、为呼也,静为根、为阴、为屈、为柔、为合、为实、为吸,不可枚举。
七人像一部机器,一部动全体皆动,各部件转各部件的,一个总承带动全体,然而一停皆静。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https://img.taocdn.com/s3/m/dc6eb7e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c.png)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
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
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
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初学者参考,逐个体会,合理发挥。
先慢练,接手要轻,定步是练腰胯,先练大圈,把腰胯拉松拉长,熟练后,圈子才会越练越小,速度反应就圆活连贯,才能轻灵得体,得心应手,做到意到劲到,使对方来不及考虑,已被封住或击出。
一、太极起势对方两手向我胸前推来,我即双手向上前掤,两臂舒展,中指领劲,以脚底的沉劲经腰胯贯串至腕关节向上向前抖弹,用崩劲、抖弹劲,使对方仰面弹出。
二、下按式对方两手向我腹部推来,我即垂肘沉胯,双臂下按,掌心斜向前,将对方双臂封住朝前下按,使对方即刻倒地。
亦可腰椎后收,带动两胯及小腹里收的同时,两臂向下,掌指卡住对方指背下采,使对方在我脚前倒地。
三、揽雀尾左掤式左棚式有正面掤,也有侧掤,同样使用。
但正掤以挡和击胸、托颈为主,侧掤以扣脚斜掤为主,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腹袭击,我即用右手采住对方手腕下带,出左脚扣其脚跟,或踩其脚背,同时出左臂掤击对方胸部,或扣左脚,左手斜掤对方颈部和腋下,使对方无法动弹,斜向倒地。
四、右掤式对方向我右侧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即右转,用右手臂由下往上掤挡,掌心斜向上,左手紧跟其后,掌心斜向下,两手前后相距一掌,这是外形,实际我用右手封托住对方手肘,左手抓住对方手腕,有杠杆上抬之势,略带擒拿封住对方,使其无法动弹。
五、捋式对方必用力争脱,我以腰带臂向左下划弧,将其肘关节反扭,并以右掌根连同小臂往左下捋挫之,使对方侧向倒地。
六、挤式对方欲松化回抽左臂,我即右手转腕,变手背转向对方,并用左手上前搭附其右手腕处,以双臂之劲向前挤推,视当时情况,可正挤、横挤、往上挤、向下挤,把对方挤倒在地。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5305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6.png)
第1篇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内功、外功、意念和呼吸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太极拳逐渐走进校园、社区,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本人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实践教学,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太极拳基础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讨论等方式,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特点、练习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型、基本手型等。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功。
3. 套路学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我们首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随后逐步掌握了传统太极拳套路。
4. 意念和呼吸训练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意念引导,呼吸均匀,使身心得到放松。
5. 实践应用通过太极拳实践教学,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生活中也学会了运用太极拳的原理,如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
三、太极拳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坚持是关键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2. 注重基础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为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基础。
3. 意念和呼吸相结合太极拳练习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意念引导,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通过呼吸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结合,使太极拳练习更加完美。
4. 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太极拳实战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b23c9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3.png)
太极拳实战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太极拳实战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一些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当然,这也没有关系,下面店铺就和大家分享些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经验1. 能合就赢先合住、或说先拿住、或说先控制住对方,一定要主动,赶到“先”这个胜者的位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交替运用、处处克敌推手中不能总想着一招制敌,有的制敌方法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这一招式不行,我还有下一招。
3. 化打合一这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将对方的力道化掉之后,找准突破点,然后一招制敌,将对方打败。
4. 随敌变化而我变,知己知彼推手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手上力点的转化。
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鱼际、小鱼际、掌心、掌背。
5. 容吞引化在推手过程中,必须敢于将对方的劲放进来,放进多少力,等对方失控或撤劲时,再顺势给对方多少的力量。
能容吞引化后才能吐、能放、能发。
容吞引化的关键在于: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多走立体螺旋劲太极拳的练习也是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的,我们所有的招式都是有一定的形状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圆形,还有立体的,都是同时存在的。
7. 全身掤劲不能丢掤劲是一种弹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
它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8. 下塌外碾先合住对方,再把劲塌到对方的脚下,然后用一种搓力将对方发出。
9. 造势借力从反面入手制敌。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用法)。
要对技击有清楚的认识众所皆知,对真理的认识是个长久的辨证研究才能完成的,就是不断的认识,在认识中领悟出新的发现。
太极拳技击也是这样一步步的被人们认识发现。
对太极技击有个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的过程。
在认识的过程中去学习、去练;在理解中去学习、去悟。
运用这个公式,认识中学,认识中练,反复认识;理解中学,理解中悟,对待技击,理解再理解。
反复理解;在认识理解中认识到太极技击是太极拳综合功力的大工程。
太极技击有三条原则,第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第二、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第三、用意,不要用力,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形于手指。
太极拳的实战性到底如何
![太极拳的实战性到底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c9cda55e284ac850ac02420c.png)
太极拳的实战性到底如何?那要看是什么太极拳了。
一般的太极拳,就是我们一直看到的太极拳,比如公园里老人打的那种,那肯定是没有任何实战能力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之用。
目前,大概只有陈式太极还保留着实战能力(太极拳分支很多,有很多不知名的门派,可能这些也有,但不做了解)。
不过太极拳的实战可不像少林拳那么简单明了,太极拳讲究的是“听劲”,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触觉”,这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功夫,不是一两天就能学好的。
正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道理就在这里。
传统杨式太极拳实战性很强。
当年杨露蝉的威名可是真打出来的!没有金钢钻也不会有杨无放的称号!但京城皇室大多不适应不了超强度训练,所以只练习点健身养生操就足矣!所以大众健身操也以杨式传的太极为主也不足为奇!传统训练那是很苦的,就下得了那功夫的才能收获真玩意!什么拳都一样,得有名师指点,自己还得悟性高,真下苦功才能练出一身真功工夫来!扬露禅打擂后,世人知道内家技击术完全不同于外家!击打讲究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
后传后代整理为十要。
外家拳感觉处处受制。
所以外家都想学习太极。
实战当时为武林最高武术。
所有各式俱出于阵式,不过,各式都发现阵式还是在用力!没有远离外家用力的习惯。
所以现在外家几本不怕太极了。
包括各式多重视表演,几乎不知道每式,必须做到十要!且杨氏太极拳其实分大架拳和小架拳,我们看到社会强身健体的的都是大架拳,只能用于修身养性。
小架拳只传本门弟子,用于技击,目前我知道在国内还有几个传人。
内家拳真的讲究内劲,我亲身体验过,我体重180,跟一个练习太极20年的老头抱在一起,人家直接胸部发力能把我弹开。
邯郸永年有个第五代杨氏太极拳传人祁悦增,想体验一下的可以过去试试。
失传的太多,武术太苦,修为太多,这年头谁还学这个,而且也不酷。
要是中国穷的跟泰国似的,估计多少人去当人妖,去打泰拳让人压注去了,顺便说一句,武术很牛逼,说他不行的真是脑残。
我一邻居跟师傅练过几年,后来为了生活还是正常工作了,私下偶尔给人针灸,拔罐,按摩,40多岁了,那手指力量真的可怕,我一20多岁小伙被他按摩都受不了,太疼了,每次感觉颈椎都断了,但是特有效,他会点硬气功,打过他肚子,压根没事,天天喊着弘扬中华文化,中医,武术,气功,道德经啥的,周边人都说他有病,不过我觉得挺好的,民间绝对有很多功夫大师的,当然他不算,只是举个例子。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20篇)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a983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e.png)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20篇)太极拳的心得体会(通用20篇)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1太极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有大约1亿爱好者。
走到世界很多地方,一提起中国,很多人便首先想到中国功夫,尤其是太极拳。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武术项目,同时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
太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中,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圆柔连贯,每一招式都是绵绵不断,犹如太极图的拳术。
出于对太极拳的好奇,这学期的体育课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习太极拳。
我觉得太极拳是一种即神秘又普通的功夫。
它的神秘在于不同的人去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打出来的感觉、效果也会不一样。
太极拳重在形和意的结合,人们对太极拳的不同看法,以及打太极拳时的不同心境,就会使打出来的太极拳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说它普通则是因为如果想要学每个人都能学会,虽说基本只能学个皮毛,但差不多都能打上一套拳,用来平时健身静心。
而真正能够体会其中深意的,精通太极拳的人却屈指可数。
起初,看老师打完整的太极拳动作时,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打完之后整个人顿时感觉神清气爽,飘飘欲仙。
那种感觉与天地同在,与万物为一的境界也只有在打太极拳是才能体会得到。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让我们打拳的时候董教授一直强调不要着急,要把每个动作做到位,然后再做下一个动作。
同时,我也发现很多同学在打拳的时候普遍过于着急,想赶快把动作打完,而结果往往是“有其形而无其意”。
而老师打拳的时候则是一步步的把动作做到位。
我想这也是由于我们学生普遍焦虑浮躁,静不下心来好好做一件事,总是急于求成。
学习了太极拳,能逐渐让我学会静下心来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急于求成,事倍功半。
同样,学习太极拳,只也有静下心来,慢慢地认真地去完成每个动作,才能做到打拳时“形神兼备”。
虽然只有短短一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太极拳,我既没有深入地了解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也无法仔细去研究每一个招式的意图。
太极拳的实战
![太极拳的实战](https://img.taocdn.com/s3/m/37d0a3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60.png)
太极拳的实战太极拳是一门实战性极强的拳法,自创始以来,是以实战闻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实战。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实战太极拳自创拳以来高手辈出,都是以实战功夫闻名天下,而自杨露禅传太极拳于北京,得以“杨无敌”的盛名后,更使太极拳这门拳术让世人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这个名望,乃是一辈一辈的太极高手用一身的绝艺打下来的。
就太极拳而言,当代人往往以为太极拳的训练只有盘架子、推手了。
其实不然,太极拳有着很系统的实战训练方法。
并不是除了盘架子就是推手了。
太极拳除了站桩和推手之外,还有单练、双练、单操、双操、等各层功夫,此外还有若干种内功、外功功法。
一个初学者要想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获得比较出众的实战能力,没有几年的系统训练是万万不行的。
盘架子也很重要,因为太极拳的所谓着数、手法,身法都在拳法的套路中。
不练习套路岂能达到着熟?没有着熟又谈何达到懂劲?不懂劲又如何达到“神明”?其实推手只是太极拳训练中的一个环节,主要是练习太极拳众所周知的八种手法,达到能沾、粘、连、随的目的。
太极拳长于粘粘连随,但是太极拳并不是只有沾粘连随。
太极拳不仅沾着能打,离着也能打。
有时往往是彼击我,我击彼,一招见输赢,根本用不着去沾对方。
况且中国的武术门派众多,有些拳种根本就不容你去沾人家,所以只会沾粘连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要想通过太极拳练习来获得实战能力,必须刻苦地、一板一眼地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训练。
基本功、盘架子、内功训练、外功训练、操手一样也不能少,练习纯熟后,还要经过老师“安手”、“安眼”,俗话说“不安手则没手,不安眼则没眼”,所谓安手安眼,就是老师给弟子讲明实战时的尺寸分毫,手眼身法步,并且按此训练,老师要不断地给弟子“喂手”,随时纠正弟子的“病”,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实战能力,过去的拳家是很重视实战训练的。
不经过实战训练,当然就没有实战能力了。
现在有很多拳种抛弃了套路练习,照样能获得实战能力,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套路没用,纯粹花架子。
太极拳实战用法
![太极拳实战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8cab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4.png)
太极拳实战用法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拳术,以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控制为特点。
它具有独特的实战用法,以下是最新三篇关于太极拳实战用法的文章。
文章一:太极拳实战用法之应用技巧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术,其实战用法注重运用气和意识的调动。
以下是太极拳实战用法中一些常见的技巧:1.流动力量:太极拳强调运动的流动性,通过身体的连贯动作,将力量以弯曲、蓄势、转化的方式传递出去。
这种流动力量可以让太极拳练习者更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攻击。
2.对称力量: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对称,并通过整个身体的力量协作来应对攻击。
例如,在应对对方拳击时,太极拳练习者可以通过整个身体的旋转来躲避攻击,并将力量转化为反击的力量。
3.融合力量:太极拳追求身、心、意的一体化,通过呼吸和意识的调动,将身体的力量与内力统一、这种力量的融合可以让太极拳练习者在实战中更加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
4.内力运用:太极拳强调内力的运用,在实战中可以通过内劲的发挥来增强攻击的力量。
内力的运用需要练习者具备足够的内功基础,通过各种呼吸和动作的练习来培养内力。
以上是太极拳实战用法中一些常见的技巧,太极拳实战还有许多其他的技巧需要练习者在实战中不断磨练。
文章二:太极拳实战用法之攻击与防守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术,其实战用法注重身体技术和呼吸控制。
以下是太极拳实战用法中攻击与防守的一些技巧:1.攻击技巧:太极拳攻击追求以柔克刚,通过对方的力量进行分解和利用。
太极拳练习者可以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来反击,例如通过对方的直拳进行躲避,并利用对方的力量进行反击。
2.推拉技巧:太极拳练习者可以通过推和拉的技巧来创造对方的空隙,进而发动攻击。
通过身体的伸展和收缩,太极拳练习者可以利用对方的攻击力量将其失去平衡。
3.闪躲技巧:太极拳练习者可以利用身体的灵活性来闪避对方的攻击。
通过身体的旋转和转移重心,太极拳练习者可以有效地躲避对方的攻击,并迅速反击。
4.防守技巧: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通过对方的攻击力量进行分解和消化。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方法有哪些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844b2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61.png)
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方法有哪些很多人练了简化太极拳之后,却不知道实战的时候,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4式太极拳实战运用,希望你们喜欢。
简化太极拳24式技击用法(一)野马分鬃1.乙上步用左拳击打甲胸部;甲用左手格抓乙的左腕部。
2.甲右脚迅速上一步,别住乙方的左腿,同时,左手穿过乙方的左腋下向其颈部穿出,并向右后反别,可使其倒地。
[要点] 整个动作要求协调一致,充分利用弓腿进身带身靠的力量将乙方跌出。
(二)白鹤亮翅1.乙用左直拳右踢腿同时击打甲方;甲应立即用右手向上、向右挡开乙方的左拳,同时,用左手向下、向左搂其右腿,防开乙方的上下进攻。
2.随即用右手向右后采拉乙方的左手,左手搂住其左腿向上、向右弧形上抬,并向右转腰,制乙后倒。
[要点]防守动作和返攻动作要紧密衔接起来,中间不可有停顿,整个动作要求协调圆活。
(三)搂膝拗步1.乙用右拳击打甲方的腰部;甲方迅速用左手向下,向左将其右拳格开。
2.随即甲迅速用右掌向前猛击乙右胸部。
[要点]防守动作要和进攻动作协调一致。
出掌时,要充分发挥蹬右腿和向左转腰的力量,将其击出或击翻倒地。
(四)手挥琵琶1.乙上左步用右直拳击打甲方;甲方身体重心向后坐,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上勾,避开乙方的冲拳。
2.同时,甲右手向上抓住乙方的右腕并向左用力,左手猛拍其左肘关节,利用双手的合力,使其肘关节受伤。
[要点]双手用力必须同时进行,发劲要冷弹快猛。
(五)倒卷肱1.乙突然从背后抱住甲;甲方应迅速向下蹲,以防被对方抱起。
(图8)2.随即甲身体重心向后移,左臂向前伸,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向乙方的胸部猛顶,解脱乙方抱腰,击伤对方。
([要点]用左肘击乙方的胸部时,头要向右后转,并要猛力向右转腰,以助顶肘之力。
(六)揽雀尾(掤、捋、挤、按)1.掤势(1)乙上步用右拳击打甲;甲立即起左手外格其腕步。
(2)随即甲右脚向前上一步,右腿屈膝半蹲,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左用抓乙右腕向下、向后带拉,右手向乙的右腋下用力掤出,可将乙击出或击倒。
武术太极拳实训报告总结
![武术太极拳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71fc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e.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武术太极拳作为一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武术太极拳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太极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太极拳基本动作学习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起势、左右掤掌、左右捋掌、左右按掌、左右穿掌、左右撇掌、左右推掌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了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2. 太极拳套路学习在掌握了基本动作后,我们开始学习太极拳套路。
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简化套路,包括太极拳24式和太极拳42式。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太极拳套路的结构、动作特点以及练习方法。
3. 太极拳呼吸与意念太极拳强调呼吸与意念的配合,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和意念引导。
通过练习,我们掌握了太极拳的呼吸节奏,提高了意念集中能力。
4. 太极拳实战技巧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实训课程中还学习了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防守、进攻和反击等技巧,提高了实战意识。
三、实训收获1. 身体素质提高通过太极拳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太极拳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
太极拳的练习使我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改善了身体机能。
2. 意识形态提升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内涵。
通过实训,我对太极拳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心理素质增强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专注的心态。
通过实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克服困难,提高了心理素质。
4. 社交能力提升实训期间,我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增进了友谊,提高了社交能力。
四、实训不足与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在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太极拳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上还存在不足,实战技巧掌握不够熟练。
2. 改进措施(1)加强基本功练习,提高动作规范性和连贯性。
王宗岳《太极拳论》实战感言
![王宗岳《太极拳论》实战感言](https://img.taocdn.com/s3/m/41f6cbe38bd63186bcebbc5f.png)
王宗岳《太极拳论》实战感言(一)←¢聂風☆z172位粉丝1楼王宗岳之《太极拳论》为内家拳之经典,然对其意之解却多有分歧。
观某些名家之解读,多为臆想之做,仅从一人之套路而论,实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
近观于操耿先生之新解,感慨良多,其解以内家拳之实战为本,从力与力的关系上来解,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现将自己学习之感受发之于博,与各位拳友共享。
太极拳论王宗岳(一)、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于操耿先生解:实战之一动,由周身放松而来。
同动之发力与化力,由一动而来。
实战感言:太极者,阴阳变化之始也,也即阴阳将分未分之际,动静相互转化的一瞬。
如阴阳动静已分,则为两仪而非太极者也,故曰太极为阴阳之母而非阴阳本身。
在实战中,须从力与力的关系,也即实战的角度而论。
武术之实战,为两人之间力与力相较。
故须以对方之体形发力变化而决定己之所动。
对方之发力,始于一动。
一动之际,发力迹象虽显,却力量未生力点未成速度未显,可视之为动静之机。
我如能把握此机,则能制其于一动,克其力量与速度的之发挥,达事半功陪之效果也。
从实战经验而言,敌之一动,分为真动与假动,须从力矩,敌身形变化之幅度等而判断,此须明察,否则反制于人。
(二)、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于操耿先生解:遇有进攻时,随人之动,则发化同时皆有。
遇有调节时,则发化之意图不宜外露。
实战感言:有敌之动静,则有我之动静;有敌之阴阳,则有我之阴阳。
故曰:“敌有我有,敌无我亦无”。
分,即阴阳相分,合即阴阳相合,也即化发藏之者也。
故敌之动,则我阴阳自分,化其力为阴,攻其身为阳,且阴阳同时存在,也即化发同时也。
如敌之发力结束,或我之阴阳完成,已达化其力发其身之目的,则动之结束而转静,此时须藏不露形,无论重心转换或是发力意图,都不宜外露。
若敌再动,则为二次发力,照样从容应对。
(三). "无过不及,随屈就申"于操耿先生解:同动陪形,不贪不欠。
太极拳的五大技巧
![太极拳的五大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263c9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6.png)
太极拳的五大技巧太极拳技巧之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
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某某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某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
掤劲的延伸一共有七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技巧之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
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太极拳技巧之三:谁先合,谁能赢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
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
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决不能让他合住我。
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太极拳技巧之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
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
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
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
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
打中有化,化中有打。
太极拳技巧之五:下塌外碾,力催其根“下塌外碾”这句话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到掌根的既沈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实战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一些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当然,这也没有关系,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些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经验
1. 能合就赢
先合住、或说先拿住、或说先控制住对方,一定要主动,赶到“先”这个胜者的位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交替运用、处处克敌
推手中不能总想着一招制敌,有的制敌方法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这一招式不行,我还有下一招。
3. 化打合一
这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将对方的力道化掉之后,找准突破点,然后一招制敌,将对方打败。
4. 随敌变化而我变,知己知彼
推手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手上力点的转化。
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鱼际、小鱼际、掌心、掌背。
5. 容吞引化
在推手过程中,必须敢于将对方的劲放进来,放进多少力,等对方失控或撤劲时,再顺势给对方多少的力量。
能容吞引化后才能吐、能放、能发。
容吞引化的关键在于: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多走立体螺旋劲
太极拳的练习也是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的,我们所有的招式都是有一定的形状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圆形,还有立体的,都是同时存在的。
7. 全身掤劲不能丢
掤劲是一种弹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
它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8. 下塌外碾
先合住对方,再把劲塌到对方的脚下,然后用一种搓力将对方发出。
9. 造势借力
从反面入手制敌。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用法)。
要对技击有清楚的认识
众所皆知,对真理的认识是个长久的辨证研究才能完成的,就是不断的认识,在认识中领悟出新的发现。
太极拳技击也是这样一步步的被人们认识发现。
对太极技击有个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的过程。
在认识的过程中去学习、去练;在理解中去学习、去悟。
运用这个公式,认识中学,认识中练,反复认识;理解中学,理解中悟,对待技击,理解再理解。
反复理解;在认识理解中认识到太极技击是太极拳综合功力的大
工程。
太极技击有三条原则,第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第二、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第三、用意,不要用力,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形于手指。
离开了以上三大原则,技击就失去了技击的意义,也不再具有太极拳的特色。
拳论云:“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
”这是先贤在一二百年前,在实践中、在实战中体会出来的盘拳和修炼的风采。
这个外形与上面我说的技击三原则是相吻合的。
临场实战,用意不用力,方可秀若处女;动则阴阳变化,方可一片幽闲之神;周身轻灵,方显现大雅风规。
空
祝先生大师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受到京城太极拳界三位大师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的点拨。
三位太极拳巨匠身上手上的共同点是空,透空。
他们的身体状态符合《太极拳论》说的“形于手指”,陈鑫论“妙手空空”,《授秘歌》“全体透空”。
中空道通是太极功夫的高境界,招式一点都不能加不能少,极静极空,什么都没有的境界。
去拽大师的衣服时,将衣服拽起来,再也拽不动了,感觉衣服与人身一体,人与地是完整的一体。
拽不动仅仅是拽的部位拽不动,而衣服松柔,如果身上有力,揪起衣服是直角,衣服也有力,那就是身上不松不空。
劲
有的老师有几十种劲,不知劲从何来?太极拳的高境界是空,“妙手空空”“全体透空”,练劲身上永远也不能练空,身上空无就什么都没有了,老子说:“有生于无。
”
无即是有。
学生、弟子向师扑来,劲没发出来,劲路被堵,脚下浮起被发出。
弟子便传出,师拿劲好,堵劲好,其实师站立着一动不动。
欲求太极真谛在技击场有所建树,练劲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练劲是练棍,越练越僵,关节僵而紧。
练家不可不悟,拳家不可不察。
避免走进误区
1.“低架子”与“内功”
衡量一位传统太极拳练家的功夫,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太极拳的“内功”。
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认为架子蹲得低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其实不然。
蹲得太低就很难保证膝盖不过脚尖,这不利于对膝关节的保护。
一些拳友因为练所谓“低架”而对膝盖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有些人甚至上楼梯都很困难。
错误的练习会导致膝关节损伤,这是太极拳悲哀之处,练习低架子的说法是当今太极拳界严重的误区。
2.妄动、乱摇乱晃与“中正安舒”
习练太极拳首先要求“中正安舒”,内在心、神、意、气的安舒,外形躯干肢体上的中正。
但有不少习练者不懂此理。
为了显示自己腰胯灵活而做一些大幅度的、过于夸张的摇晃摇摆
动作,太极术语称之为“妄动”,过量的扭摆自己的躯干与肢体,非但练不出太极功夫,而且有悖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
练不出太极功夫事小,练坏了腰腿事大。
练习理法(即拳理及练法)的正确与否,学者不可不察。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太极拳实战的相关介绍了。
太极拳实战是我们练习太极拳的必经之路,想要提高我们的太极拳水平就应该多加练习,尤其是练习太极拳实战对我们的身体灵活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大家要坚持练习哦!
太极拳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