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油漆、香蕉水、氧气、乙炔msds
物质安全说明书(MSDS)第1部分产品概述化学品中文名称:油漆化学品英文名称:COATING 中文名称2:塑胶漆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含量CAS No.CH5 ( CH3) 40%CH3,COOCH2CH2CH315%CH3,COOCH31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眼部接触,皮肤接触,吞食。
健康危害:头晕、头痛、恶心。
环境危害:一旦油漆进入下水道,将污染河水。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送院就医。
吸入:应速带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
保持环境通风。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较易燃烧。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应用二氧化碳﹑干化学粉末、泡沫、砂、泥土或水雾(不可用水喷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1.产品意外溢出时能采取之步骤消除一切可能火源,例如火焰、火花。
从该区域撤离人员。
避免吸入其气体,并戴上能提供所需空气之呼吸器械,呼吸口罩只可在撤离时使用。
2.少量溢出用沙或泥土吸收溢出之液体,然后移至安全地区,以待日后处理。
3.大量溢出用沙或泥土防止溢出之液体蔓延,如溢出之液体进入下水道,则有爆炸或毒性之潜在危险;应立即通知有关当局(尤其消防局)。
可能的话将溢出之液体转入槽罐以备日后回收或处理,否则按处置小量溢出的方法处理溢出之液体。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轻拿轻放。
远离火源。
储存注意事项:1.独立摆放于通风区域;2.严禁烟火;3.工场内保持良好通风状态;4.采取措施,防止静电发生;5. 用容器密封盛装。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前苏联MAC(mg/m3):TLVTN:TLVWN: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工作现场安装排风设施,保持良好通风。
CO2、O2的MSDS中文版
乙炔的安全技术说明书1、物质的理化常数CA国标编号: 2102474-86-2S:中文名称: 乙炔英文名称: acetylene别名: 电石气分子分子式: C2H226.04量:熔点: -81.8℃/119kPa 沸点密度: 相对密度(水=1)0.62;蒸汽压: <-50℃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状: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
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用途:维和塑料的单体,也用于氧炔焊割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C900000ppm×2小时(小鼠吸入);500000ppm(大约浓度)(人吸入);人吸入10%,轻度中毒反应。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非致死性浓度本品,出现血红蛋白、网织细胞、淋巴细胞增加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尸检有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肝充血和脂肪浸润。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编乙炔亚铜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美国车间卫生标准 5300mg/m3,窒息性气体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氧气MSDS
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氧气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氧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产品标识产品名称: 氧气CAS号: 氧气的CAS号为7782-44-72.成分/组成信息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为O2.3.危险性概述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可支持燃烧。
与易燃物质接触时,可能导致火灾或爆炸。
氧气也具有窒息性质,高浓度氧气会降低周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可能导致窒息。
使用氧气时需特别注意火源和洁净度要求。
4.急急救措施吸入: 移至新鲜空气,如有呼吸困难,寻求医疗帮助。
眼部接触: 立即冲洗受影响的眼睛,持续15分钟,并咨询医生。
皮肤接触: 若氧气液体或气体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受影响区域。
5.灭火措施氧气是可燃物质和氧化剂,需遵循以下措施:灭火剂: 使用适用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来扑灭火源。
非常规灭火措施: 由于水是一种可与氧气剧烈反应的剂量,所以不要直接使用水灭火。
灭火战术: 封闭火源,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6.操作和存储操作: 氧气使用时必须保持操作场所洁净,并远离火源或易燃物。
存储: 氧气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易燃物和可燃物品。
7.泄漏处置泄漏事故: 发现泄漏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切勿直接吸入泄漏的气体。
随后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如避免火源和创建适当的通风。
大规模泄漏: 大规模泄漏会产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
8.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 无色气体气味: 无味沸点: -183°C熔点: -218.8°C密度: 1.429 kg/m³9.安全措施使用氧气时,必须确保有足够的通风和避免火源。
避免氧气接触有机物、可燃物和易燃物。
使用氧气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南。
10.废弃处置废弃物处理: 按照当地法规和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处置。
废弃处理: 应彻底清洁并排空,然后根据适用的废弃物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为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的简要内容。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氧气MSDS[1]
氧气MSDS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之一。
氧气在常温常压下不燃,但能助燃,能使许多物质的燃烧速度加快,甚至使一些不易燃的物质也能燃烧。
氧气在高压或高浓度下,会增加人体组织的氧化作用,导致中毒或爆炸。
因此,使用和储存氧气时,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防止发生危险事故。
一、化学品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氧气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0CAS号:7782-44-7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化学类别:助燃剂二、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氧含量:≥99.99%三、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主要危害:助燃,能使许多物质的燃烧速度加快,甚至使一些不易燃的物质也能燃烧。
高压或高浓度的氧气会增加人体组织的氧化作用,导致中毒或爆炸。
火灾危险:不燃,但能助燃。
与油脂、有机物等接触时,易引起自燃或爆炸。
与金属粉尘混合时,遇明火或高温可引起爆炸。
爆炸危险:高压或高浓度的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时,可引起爆炸。
与金属粉尘混合时,遇明火或高温可引起爆炸。
环境危害:无四、急救措施吸入: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必要,给予吸入纯净空气或低浓度(21%)的氧气。
如出现肺水肿等严重反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皮肤接触:无眼睛接触:用清水冲洗,如有刺激,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水洗眼。
如有必要,送医院治疗。
食入:无五、消防措施灭火剂:不可用水、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等。
应迅速切断氧气源,用砂土、干粉等覆盖燃烧物,阻止氧气进入。
如有条件,可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
六、泄漏应急处理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佩戴安全帽和护目镜。
操作场所应通风良好,严禁吸烟、火种和电火花。
操作时应避免与油脂、有机物等接触,防止自燃或爆炸。
操作时应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受损或倒塌。
操作完毕后,应关闭阀门,并将钢瓶放回指定位置。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中文名称:氧气分子式:O2分子量:32.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OxygenCAS:7782-44-7分子式:O2分子量:3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类别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70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44阀门及紧固装置不得带有油脂或油剂。
•事故响应:——P370+P376火灾时:如能保证安全,设法堵塞泄漏。
•安全储存:——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置:——无物理和化学危险:可能导致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无资料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新鲜空气,休息,给予医疗护理。
皮肤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给予医疗护理。
眼晴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本品不燃,能助燃,是易燃物和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火场中,由于内压增大,受热的容器或储罐有爆炸的危险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166种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表1-001 乙炔气 (1)表1-002 氧气 (2)表1-003 二氧化碳 (3)表1-004 氢气 (4)表1-005 氩气 (5)表1-006 甲烷 (6)表1-007 四氢噻吩 (7)表1-008 活性炭 (8)表1-009 三乙胺 (9)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表1-011 硫黄 (11)表1-012 甲胺磷 (12)表1-013 多聚甲醛 (13)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表1-015 黄磷 (15)表1-016 氯 (16)表1-017 三氯化磷 (17)表1-018 甲醇 (19)表1-019 液碱 (20)表1-020 氨水 (21)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表1-022 甲胺磷 (23)表1-023 液氨 (24)表1-024 氯仿 (25)表1-025 二氯乙烷 (26)表1-026 二硫化碳 (27)表1-027 甲苯 (28)表1-028 盐酸 (29)表1-029 氯甲烷 (30)表1-030 硫酸 (31)表1-031 二甲苯 (33)表1-032 醋酸酐 (34)表1-033 多聚甲醛 (35)表1-034 草甘膦 (36)表1-035 稻瘟灵 (37)表1-036 异丙胺 (38)表1-037 漂白粉 (39)表1-038 氯化氢 (40)表1-039 氰化氢 (41)表1-040 氰化钠 (42)表1-041 氯乙酸 (43)表1-043 丙烯腈 (45)表1-044 氧化亚铜 (46)表1-045 四氯化锡 (47)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表1-048 松香水 (50)表1-049 红丹油性防锈漆 (51)表1-050 酚醛树脂 (52)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表1-052 一乙胺 (54)表1-053 三聚氯氰 (55)表1-054 三氯乙烯 (57)表1-055 磷酸 (58)表1-056 四丁基锡 (59)表1-057 柴油 (60)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表1-059 醋酸乙酯 (62)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表1-061 氮气 (64)表1-062 莠去津 (65)表1-063 扑草净 (66)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表1-065 硫化钠 (68)表1-066 异丙醇 (69)表1-067 丙酮 (70)表1-068 二氯丙烷 (71)表1-069 环己酮 (72)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表1-071 锌粉 (74)表1-072 乙醇 (75)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表1-074 石脑油 (77)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表1-076 乙酸丁酯 (79)表1-077 双氧水 (80)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表1-079 丙烯酸 (82)表1-080 苯乙烯 (83)表1-081 过硫酸铵 (84)表1-082 过硫酸钾 (85)表1-083 丙烯酰胺 (86)表1-084 甲醛 (87)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8)表1-087 汽油 (90)表1-088 乙酸 (91)表1-089 丙烯酸树脂 (92)表1-090 丙烯酸清漆 (93)表1-091 丙烯酸漆稀释剂 (94)表1-092 丙烯酸磁漆 (95)表1-093 二乙醇胺 (97)表1-094 煤油 (98)表1-095 漂白粉 (99)表1-096 漂粉精 (100)表1-097 三氯异氰尿酸 (101)表1-098 松香 (102)表1-099 松节油 (103)表1-100 硫化钠 (104)表1-101 保险粉 (105)表1-102 7385 聚氨酯清漆(分装) (106)表1-103 甲酸 (107)表1-104 乙酸乙二醇乙醚 (108)表1-105 H-3 聚氨酯漆固化剂 (109)表1-106 聚氨酯漆稀释剂 (110)表1-107 263 醇酸树脂 (111)表1-108 异噻唑啉酮 (112)表1-109 N-乙基苯胺 (113)表1-110 苯胺 (114)表1-111 乙酰甲胺磷 (115)表1-112 亚磷酸 (117)表1-113 亚磷酸二甲酯 (118)表1-114 氯甲烷 (119)表1-115 乙醚 (120)表1-116 丙烯酸甲酯 (121)表1-117 一甲胺 (122)表1-118 硝酸镁 (123)表1-119 硫化氢 (124)表1-120 硫化铵 (125)表1-121 一甲胺水溶液 (126)表1-122 兔宝宝面漆 (127)表1-123 兔宝宝稀释剂 (128)表1-124 硫氢化钠 (129)表1-125 丙酸 (130)表1-126 乙酰氯 (131)表1-127 丙酰氯 (132)表1-128 丁醇 (133)表1-129 醇酸调合漆(未列名) (134)表1-129 碳化钙、电石 (135)表1-130 硝酸钠 (136)表1-131 溴甲烷 (137)表1-132 磷化铝 (138)表1-133 正丁醇 (139)表1-134 硝基木器漆 (140)表1-135 硝化棉(含氮≤12.6%) (141)表1-136 单丁醚 (142)表1-137 砷 (143)表1-138 碘化汞 (144)表1-139 氯化汞 (145)表1-140 叠氮化钠 (146)表1-141 重铬酸钠 (147)表1-142 高锰酸钾 (148)表1-143 氰化金钾 (149)表1-144 丙烯酸 (150)表1-145 甲基丙烯酸甲酯 (151)表1-146 苯乙烯 (152)表1-147 丙烯酸丁酯 (153)表1-148 丁醇 (154)表1-149 偶氮二异丁腈 (155)表1-150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156)表1-151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57)表1-152 乙酰丙酮 (158)表1-153 2-丁酮 (160)表1-154 生松香 (161)表1-155 硫酸铜 (162)表1-155 硝酸 (163)表1-155 氰化钾 (164)表1-156 硝基苯 (165)表1-157 氟化钠 (166)表1-158 氢氟酸 (167)表1-159 蓄电池(注有酸液) (168)表1-160 环氧树脂 (169)表1-161 氯苯 (170)表1-162 乙苯 (171)表1-163 樟脑 (172)表1-164 赛璐珞 (173)表1-165 氢氧化钾 (174)表1-166 乙酸丁酯 (175)表1-003 二氧化碳表1-004 氢气表1-005 氩气表1-006 甲烷表1-007 四氢噻吩表1-008 活性炭活性炭 C 12.0Active carbon别名:Activated chlarcoal危规分类及编号:自燃物品。
液氧
第 10 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应避免的条件:易燃物、可燃物; 不相容的物质:还原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第 11 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皮肤刺激或腐蚀: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或皮肤过敏: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Revision Data 修订日期 2008 年 12 月 01 日 Page: 3/4 MSDS No.编号:
化学品中文名 / 英文名
食入:
第 5 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性,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 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 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穿防火服。
第 16 部分:其它信息
产品建议的用途: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产品限制的用途: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安全部 修改说明: 每两年修订更新一次,遇有特殊重大变化立即修改;
其他信息:本安全技术说明书提供的产品信息是准确的,表述了我公司目前能够获得的全部有用信息。但是,本公司对任何人 因使用本说明书所导致的或相关的任何损失,如特殊性的,附带的或结果性的损失一概不负责任。使用者应当自己进行调查, 以核实确定本说明书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使用国家的立法要求以及是否适用于他们的特定要求。
第 2 部分:危险性概述
主要的物理和化学危险性: 健康危害:液氧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 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 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 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 60~100kpa(相对于吸入氧浓度 40%左右)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伤,严重者可失明。 燃爆危险:助燃 环境危害: 危险性类别:2.2 类,不燃气体;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液化的)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氧、工业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氧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常压常温下液氧会气化成气态氧,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可失明。
CAS No 7782-44-7环境危害:无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轧,就医眼睛接触:液氧溅入眼中,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目录表1-001 乙炔气 (1)表1-002 氧气 (2)表1-003 二氧化碳 (3)表1-004 氢气 (4)表1-005 氩气 (5)表1-006 甲烷 (6)表1-007 四氢噻吩 (7)表1-008 活性炭 (8)表1-009 三乙胺 (9)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表1-011 硫黄 (11)表1-012 甲胺磷 (12)表1-013 多聚甲醛 (13)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表1-015 黄磷 (15)表1-016 氯 (16)表1-017 三氯化磷 (17)表1-018 甲醇 (19)表1-019 液碱 (20)表1-020 氨水 (21)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表1-022 甲胺磷 (23)表1-023 液氨 (24)表1-024 氯仿 (25)表1-025 二氯乙烷 (26)表1-026 二硫化碳 (27)表1-027 甲苯 (28)表1-028 盐酸 (29)表1-029 氯甲烷 (30)表1-030 硫酸 (31)表1-031 二甲苯 (33)表1-032 醋酸酐 (34)表1-033 多聚甲醛 (35)表1-034 草甘膦 (36)表1-035 稻瘟灵 (37)表1-036 异丙胺 (38)表1-037 漂白粉 (39)表1-038 氯化氢 (40)表1-039 氰化氢 (41)表1-040 氰化钠 (42)表1-041 氯乙酸 (43)表1-043 丙烯腈 (45)表1-044 氧化亚铜 (46)表1-045 四氯化锡 (47)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表1-048 松香水 (50)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表1-050 酚醛树脂 (52)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表1-052 一乙胺 (54)表1-053三聚氯氰 (55)表1-054 三氯乙烯 (57)表1-055 磷酸 (58)表1-056 四丁基锡 (59)表1-057 柴油 (60)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表1-059 醋酸乙酯 (62)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表1-061 氮气 (64)表1-062莠去津 (65)表1-063 扑草净 (66)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表1-065 硫化钠 (68)表1-066 异丙醇 (69)表1-067 丙酮 (70)表1-068 二氯丙烷 (71)表1-069 环己酮 (72)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表1-071 锌粉 (74)表1-072 乙醇 (75)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表1-074 石脑油 (77)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表1-076 乙酸丁酯 (79)表1-077 双氧水 (80)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表1-079 丙烯酸 (82)表1-080 苯乙烯 (83)表1-081 过硫酸铵 (84)表1-082 过硫酸钾 (85)表1-083 丙烯酰胺 (86)表1-084 甲醛 (87)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8)表1-087 汽油 (90)表1-088 乙酸 (91)表1-089 丙烯酸树脂 (92)表1-090 丙烯酸清漆 (93)表1-091 丙烯酸漆稀释剂 (94)表1-092 丙烯酸磁漆 (95)表1-093 二乙醇胺 (97)表1-094 煤油 (98)表1-095 漂白粉 (99)表1-096 漂粉精 (100)表1-097 三氯异氰尿酸 (101)表1-098 松香 (102)表1-099 松节油 (103)表1-100 硫化钠 (104)表1-101 保险粉 (105)表1-102 7385聚氨酯清漆(分装) (106)表1-103 甲酸 (107)表1-104 乙酸乙二醇乙醚 (108)表1-105 H-3聚氨酯漆固化剂 (109)表1-106 聚氨酯漆稀释剂 (110)表1-107 263醇酸树脂 (111)表1-108 异噻唑啉酮 (112)表1-109 N-乙基苯胺 (113)表1-110苯胺 (114)表1-111 乙酰甲胺磷 (115)表1-112 亚磷酸 (117)表1-113 亚磷酸二甲酯 (118)表1-114 氯甲烷 (119)表1-115 乙醚 (120)表1-116 丙烯酸甲酯 (121)表1-117 一甲胺 (122)表1-118 硝酸镁 (123)表1-119 硫化氢 (124)表1-120 硫化铵 (125)表1-121 一甲胺水溶液 (126)表1-122 兔宝宝面漆 (127)表1-123 兔宝宝稀释剂 (128)表1-124 硫氢化钠 (129)表1-125丙酸 (130)表1-126乙酰氯 (131)表1-127丙酰氯 (132)表1-128 丁醇 (133)表1-129 醇酸调合漆(未列名) (134)表1-130 硝酸钠 (136)表1-131 溴甲烷 (137)表1-132 磷化铝 (138)表1-133 正丁醇 (139)表1-134 硝基木器漆 (140)表1-135 硝化棉(含氮≤12.6%) (141)表1-136 单丁醚 (142)表1-137 砷 (143)表1-138 碘化汞 (144)表1-139 氯化汞 (145)表1-140 叠氮化钠 (146)表1-141 重铬酸钠 (147)表1-142 高锰酸钾 (148)表1-143 氰化金钾 (149)表1-144丙烯酸 (150)表1-145甲基丙烯酸甲酯 (151)表1-146苯乙烯 (152)表1-147丙烯酸丁酯 (153)表1-148丁醇 (154)表1-149偶氮二异丁腈 (155)表1-150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156)表1-151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57)表1-152 乙酰丙酮 (158)表1-153 2-丁酮 (160)表1-154 生松香 (161)表1-155 硫酸铜 (162)表1-155 硝酸 (163)表1-155 氰化钾 (164)表1-156硝基苯 (165)表1-157 氟化钠 (166)表1-158 氢氟酸 (167)表1-159蓄电池(注有酸液) (168)表1-160 环氧树脂 (169)表1-161 氯苯 (170)表1-162 乙苯 (171)表1-163 樟脑 (172)表1-164 赛璐珞 (173)表1-165 氢氧化钾 (174)表1-166 乙酸丁酯 (175)表1-001 乙炔气表1-002 氧气表1-003 二氧化碳表1-004 氢气表1-005 氩气表1-006 甲烷表1-007 四氢噻吩表1-008 活性炭活性炭 C 12.0Active carbon别名:Activated chlarcoal危规分类及编号:自燃物品。
氧气MSDS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16.其他信息OTHER INFORMATION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13.废弃处置DISPOSAL CONSIDERATIONS
加入纯碱-硝石灰溶液中,生成中性的硝酸盐溶液,用水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14.运输信息TRANSPORT INFORMATION
危险货物编号:22001UN编号:1072
包装标志:不燃气体;氧化剂包装类别:O53
TLVTN: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9.理化特性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外观与性状:无色Biblioteka 无味气体7.操作和储存HANDLING AND STORAGE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分子量:32.00
沸点(1个大气压下):-297.3°F(-183.0°C)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产品名称: 氧气1.成分:氧气(O2)。
2.物理和化学特性:分子式: O2分子量: 32.00外观:无色无味无臭气体沸点: -183℃燃点: 556℃稳定性:稳定,不易燃3.危险特性:易燃性:不易燃易爆性:无剧毒性:无腐蚀性:无4.急救措施:吸入:迅速将受害人移到通风处。
如呼吸不畅或无呼吸,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迅速脱去污染衣物和鞋袜,用大量水洗净皮肤。
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冲洗受害者的眼睛,连续15分钟,同时将眼睑抬起,使水能充分洗净眼睛。
立即就医。
食入:不适用。
5.灭火措施:灭火介质:表面灭火:用水或雾喷淋。
特别注意事项:熄灭火焰后,灭火区域继续冷却。
6.泄漏处理:个人防护措施:戴呼吸器,防护服及手套。
环境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氧气泄出,采取措施将泄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泄漏清理措施:停止泄漏源。
泄漏区域可能成为足够富氧的环境,所以不要用易燃材料或火焰直接接触泄漏区域,除非有必要。
使用合适的通风设备使其稀释到安全水平,或在馏出区域消耗氧气。
7.操作规程:人身防护措施:必须戴防护眼罩,护目镜及有机气体呼吸器。
接触氧气时,戴好防护面罩。
防火管理:这种气体并没有自身着火危险,但是可以加速其他物体的燃烧,所以应该避免与可燃物混合。
操作环境要求:避免过高浓度的氧气积聚在封闭空间中。
8.贮存和装运:储存条件:将氧气储存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场所,远离热源、易燃物和有机化合物,避免受到阳光直射。
包装标签:在包装上标明"危险物品"、“易燃”、“高压”等标签,包装清楚标出贮槽容积表,包装完好、轻盈、非常规,塑料棕色,有喷涂标签装箱。
9. 废弃处理:废弃处理:根据当地法规处理废弃物和废气。
10.其他注意事项:储存和使用氧气需要特别注意,严禁不规范或不安全的操作或使用。
在使用氧气时应注意良好的通风和合适的室温,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氧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氧气具有易燃、高压等危险性质,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对确保氧气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具有支持燃烧、促进氧化反应、增加酶活性和细胞呼吸等作用。
在医疗领域,氧气主要用于呼吸困难、缺氧和窒息等症状的急救和治疗;在工业领域,氧气用作金属加工、燃烧控制、污染治理等方面;在农业领域,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助剂和种植保护等方面。
二、氧气的危险性质和应急措施1.易燃爆炸性氧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促进燃烧产生高温和火焰,与易燃、可燃物质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必须具备防火安全技术,如禁止使用易燃物品和明火等,确保氧气贮藏场所通风良好,避免氧气堆积产生爆炸。
2.高压危险性氧气在20℃下的标准状态下,压力为101.325kPa,一旦氧气贮存过量或使用不当,就会导致压力过高,甚至爆炸。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氧气瓶,并确保使用环境干燥、不受阳光暴晒。
3.窒息危险性氧气作为生命维持的必要物质,但其百分比浓度超过21%则有窒息危险。
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必须对氧气百分比进行准确检测,并配备合适的呼吸器材和急救设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处理。
4.其它危险性氧气还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和危害眼睛等危险性质,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避免氧气与酸、铜、锌等物品接触,以防发生危险反应。
五、安全技术措施在使用氧气时,务必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氧气的性质、危险性质和应急措施。
2.氧气瓶的检验、填充、货运、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3.氧气贮存场所必须保持通风干燥,禁止使用火源、明火等,防止氧气堆积。
4.使用氧气时,操作人员必须配备呼吸器材,提供充足的通风,并保持空间干燥。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科学领域的气体,但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以下是关于氧气安全的技术说明书:1.储存和运输:氧气需储存于压力容器中,并按照规定进行运输。
确保储存容器和管道系统符合标准要求,以防止漏气和氧气积聚。
2.防火和爆炸防护:氧气能助燃物质燃烧,因此必须避免与易燃物品接触或在可燃环境中使用。
禁止在氧气周围吸烟、使用明火和静电产生源。
3.通风和排气:确保使用氧气的场所有足够的通风设施,以稀释氧气浓度,避免过高浓度引发火灾和爆炸危险。
及时排除残余氧气,减少积聚风险。
4.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氧气的性质、安全操作程序和紧急处理方法。
使用氧气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爆眼镜和手套。
5.泄漏处理:一旦发生氧气泄漏,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停止泄漏源,并确保周围区域安全。
避免火源接触泄漏物质,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6.储存安全:储存氧气时要遵循严格的规定,将其与易燃和易爆物分开储存,避免直射阳光、高温和火源。
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清洁和通风良好。
7.紧急救援: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必须立即启动紧急救援计划,包括报警、撤离人员、提供急救和采取控制措施等。
8.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氧气储存设备、管道系统和阀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
以上是有关氧气安全的技术说明书的一些要点。
在使用氧气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持警惕,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以确保人员安全和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有疑问或需详细了解,请咨询相关专业机构或资深专家。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氧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液化的)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氧、工业氧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分子式:O2分子量: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氧含量(%)≥99.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经皮肤吸收健康危害:常压常温下液氧会气化成气态氧,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可失明。
CAS No 7782-44-7环境危害:无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轧,就医眼睛接触:液氧溅入眼中,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臵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4月25日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气【化学品英文名】:Oxygen【充装企业名称】:湘潭蓝天气体有限公司【充装企业地址】:湘潭天易示范区(湘潭县易俗河镇荷花南路)【邮编】:【传真】:【企业应急电话】:0731—56230129【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MSDS20150425—4【国家应急电话】:0532—83889090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GHS危险性类别】:第二类气体—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和皮肤接触【健康危害】: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
常压下,氧浓度超过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1—2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60%左右。
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
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3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环境危害】:无燃爆危险:强氧化剂,助燃,与可燃蒸气混合可形成燃烧式爆炸性混合物. 【标签要素】: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纯品/混合物【危险成分】:氧气【浓度】:≥99.2 %【CAS No】:7782—44—7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5年4月25日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氧后,侵入温水中,就医【眼睛接触】:接触液氧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24-28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特别危险性】: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氧气(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氧气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氧化学品英文名:oxygen中文名称:氧气分子式:O2分子量:32.0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
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MSDS,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是传递化学品危害信息的重要文件。
MSDS简要说明了一种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性并提供如何安全搬运、贮存和使用该化学品的信息。
作为提供给用户的一项服务,生产企业应随化学商品向用户提供安全说明书,使用户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使用时能主动进行防护,起到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化学事故的作用。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并实行了MSDS制度,要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厂家在销售、运输或出口其产品时,同时提供一份该产品的安全说明书。
世界各国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卖方都必须提供产品说明性的法律文件。
由于各个国家,甚至美国各个州的化学品管理及贸易的法律文件不一样,有的每个月都有变动,所以如果提供的MSDS不正确或者信息不完全,将面临法律责任追究。
因此MSDS的编写质量是衡量一个公司实力、形象以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和使用要求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现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的十六部分内容和编写使用要求陈述如下:一、范围本要求适用于工业化学品,包括化学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
本要求不适用于民用受控消费品、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少量样品和国家另有规定的特殊危险化学品。
二、内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包括以下十六部分内容。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主要标明化学品名称、应急电话、传真等信息。
主要用途:用于石油行业,除去原油中含有的硫化氢。
2、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腐蚀性。
3、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粘膜糜烂,出血,休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主要用途:
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
化学品英文名称:
oxygen
中文名称2:
氧气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83
CAS No.:
7782-44-7
分子式:
O2
分子量:
32.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
≥99.99%
7782-44-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对环境无害。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注:合同范本有风险,使用需谨慎,法律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范本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律师起草或审核后使用,谢谢您的关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有害燃烧产物:
pH:
熔点(℃):
-218.8
沸点(℃):
-183.1
相对密度(水=1):
1.14(-18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43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64℃)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118.4
临界压力(MPa):
5.08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2001
UN编号:
1072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
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 类不燃气体。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高纯氧(体积) ≥99.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