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与世界

合集下载

世界、中国近代史

世界、中国近代史

世界、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14世纪---1917年)◆◆世界近代历史发展阶段特征:1、由传统农业社会→近代⼯业社会转型(封→资)2、由相对孤⽴隔绝→逐渐成为⼀个整体◆◆四个阶段:1、经济:①14、15世纪,西欧产⽣资本主义萌芽②新航路开辟(西、葡早期扩张)2、思想⽂化:西⽅⼈⽂主义发展——⽂艺复兴***************************************1、经济:①早期殖民扩张(英、荷)——世界市场进⼀步拓展②英国开始进⾏⼯业⾰命2、政治: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命,最终确⽴资产阶级代议制(英美)3、思想⽂化:①思想——启蒙运动②科技——⽜顿经典⼒学体系建⽴4、历史⼈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顿)***************************************1、经济:第⼀次⼯业⾰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政治①1832年英国议会改⾰②法国最终确⽴资产阶级代议制③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3、思想⽂化①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②达尔⽂《进化论》③⽂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学4、⼈物:马克思、恩格斯?***************************************1、经济第⼆次⼯业⾰命——世界市场进⼀步发展2、政治①⼗⽉⾰命②⼀战及凡-华体系3、思想⽂化①思想:列宁主义②科技:相对论、量⼦论③⽂学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学(⼀)经济:1、14、15世纪,西欧产⽣资本主义萌芽2、新航路开辟(西、葡早期扩张)(原因、条件、过程、影响---ABC DEF)(⼆)思想⽂化:西⽅⼈⽂主义发展——⽂艺复兴1、⾸先发源于意⼤利的原因2、核⼼、性质、进程3、成就(⽂学、艺术、⾃然科学)4、影响5、⽂艺复兴与百家争鸣⽐较异同同:异:6、⽂艺复兴与新⽂化运动⽐较同:异:(对传统⽂化;⽃争对象;核⼼思想;领域、局限)导致不同原因:(⼀)经济:1、早期殖民扩张(英、荷)——世界市场进⼀步拓展(1)英、荷扩张—条件、时间、过程、殖民地(2)评价早期殖民扩张——A BC(早期殖民扩张⼿段特点及原因)2、英国开始进⾏⼯业⾰命(1)含义(2)英国⾸先进⾏的前提条件(3)开始标志、简单情况(4)改良蒸汽机时间、意义(⼆)政治: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命,最终确⽴资产阶级代议制(英美)(1)光荣⾰命——资产阶级⾰命胜利,资产阶级掌握政权(2)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的条件、标志A《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内容、意义B君主⽴宪制的特点、确⽴的影响(英国、世界)(3)英国代议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与议会的关系;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区别)(1)1787年宪法颁布的原因条件、内容、(2)宪法颁布的⽬的、体现的原则(3)宪法的评价(4)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的标志◆⽐较英美资产阶级政体不同(国家元⾸及产⽣⽅式和任期、政府⾸脑、政府产⽣⽅式、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权⼒中⼼)◆资产阶级代议制产⽣(根本原因、过程、形式、作⽤)◆近现代民主与古典民主的显著不同(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分权与制衡)(三)思想⽂化:1、思想——启蒙运动(1)原因、条件、性质、核⼼、主要内容(2)进程、思想家及思想(3)影响(4)与⽂艺复兴⽐较2、科技——⽜顿经典⼒学体系建⽴(1)原因、条件(2)标志、内容(3)影响(四)历史⼈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顿)1、经济:第⼀次⼯业⾰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业⾰命结束时间、标志、法美开始、结束时间、⼯业⾰命的影响、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时间、原因、特点、影响)2、政治①1832年英国议会改⾰(背景、内容、影响)②法国最终确⽴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条件、标志、影响)③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诞⽣的背景条件、时间标志、内容、意义、巴黎公社背景、时间、措施、败因、意义) 3、思想⽂化①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同上)②达尔⽂《进化论》(条件、时间、内容、影响)③⽂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学(背景、时间、特点、⼈物及作品)4、⼈物:马克思、恩格斯?◆填表: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阶段特征:◆19世纪是⼯业⽂明时代确⽴扩展的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现代化历程是先--,然后——,最后是——;⽽中国近代化历程正相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为代议制提供了思想源泉,列举启蒙运动中提出的与代议制有关的思想◆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的意义?特征?***************************************1、经济第⼆次⼯业⾰命——世界市场进⼀步发展(背景、时间、成就、新动⼒、影响、<垄断组织形成原因、实质、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步发展的原因、条件、时间、影响)两次⼯业⾰命的异同2、政治①⼗⽉⾰命(原因、条件、过程、建⽴并巩固政权的措施、意义)②⼀战及凡-华体系(选修三)3、思想⽂化①思想:列宁主义(选修四)②科技:相对论、量⼦论(时间、背景、意义)③⽂学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学(背景、时间、特点、⼈物及作品)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社会性质、主要⽭盾、⾰命任务◆近代中国⾰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命(旧、新)◆(近代化)政治:反侵略、反封建——求独⽴、民主经济:富强***************************************旧民主主义⾰命(1840-1919)⼀、第⼀阶段:鸦⽚战争—甲午战争前(1840—1894)(⼀)政治: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民的反抗⽃争1、鸦⽚战争2、第⼆次鸦⽚战争1、太平天国运动略(⼆)经济:1、中国⾃然经济逐渐⽡解2、外国资本主义⼊侵,中国被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洋务运动4、民族资本主义产⽣(三)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开眼看世界、“中体西⽤”思想—略)(四)社会⽣活:1、物质⽣活、习俗的变迁2、交通通讯的发展思考并概括:从1840—19世纪末之前,中国社会发⽣了哪些变化?◆◆本阶段的阶段特征—西⽅⼯业⽂明冲击下的社会转型:政治:1、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民反侵略反封建⽃争3、⽆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经济:1、外国资本主义⼊侵,中国被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中国⾃然经济逐渐⽡解3、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4、民族资本主义产⽣思想:1、逐步转变虚骄⾃⼤的⼼理,开始向西⽅学习2、中国民主思想产⽣外交:闭关锁国——逐渐对外开放社会⽣活:⾐、⾷、住、交通、均发⽣重⼤变化***************************************⼆、第⼆阶段:甲午战争—五四运动(1894—1919)(⼀)政治—列强侵华和中国⼈民反抗、探索1、甲午中⽇战争和戊戌变法2、⼋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3、⾟亥⾰命(⼆)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3、社会⽣活变化(三)思想1、维新思想2、民主共和思想(旧三民主义)3、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阶段的阶段特征:政治:1、列强对中国侵略进⼊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分世界;政治上实⾏“以华制华”2、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进⼊挽救民族危亡⾼潮(义、戊、⾟)3、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思想⽂化: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新⽂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社会⽣活:断---、废---(维新派);颁布法令----(民国政府)新民主主义⾰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命的崛起(1919-1927)(⼀)五四运动—⽆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命转折点(⼆)⽆产阶级政党—中共的诞⽣(三)国共⼀次合作(1924-1927)⼆、国共⼗年对峙时期(1927—1937)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七会议概况、巩固根据地的措施?2、中国如何共产党探索中国⾰命正确道路3、红军长征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意义?4、民主⾰命时期的失误及纠正,说明什么?三、抗⽇战争(1937-1945)1、抗⽇战争的背景、局部侵华、全⾯侵华开始的标志2、国共两党合作时间、任务、结果、⽅式?3、两次国共合作给我们的启⽰?4、抗战三阶段?主要战役?国共两党关系如何?在抗战中地位的变化?5、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各⾃执⾏的抗战路线?6、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解放战争的背景?2、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前,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进⾏了哪些⽃争?结果如何?3、⼈民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四个阶段时间、⼤事及影响?4、新民主主义⾰命胜利的意义旧民主主义⾰命(1840-1919)⼀、第⼀阶段:鸦⽚战争—甲午战争前(1840—1894)(⼀)政治:列强的侵华和中国⼈民的反抗⽃争1、鸦⽚战争(时间、根本、直接原因、失败原因、影响、条约★—时间、名称、内容、影响)2、第⼆次鸦⽚战争(时间、根本、直接原因、过程中⼤事、条约★—时间、名称、内容、影响)为什么说⼆鸦是⼀鸦的继续和扩⼤?1、太平天国运动略(⼆)经济:1、中国⾃然经济逐渐⽡解(原因、表现、影响)2、外国资本主义⼊侵,中国被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洋务运动(背景、根本⽬的、内容★、失败标志及根本原因、评价)4、民族资本主义产⽣(时间、原因、分布、代表企业、特点、影响)(三)思想:早期维新思想(背景、主张、性质、作⽤、局限)(开眼看世界、“中体西⽤”思想—略)(四)社会⽣活:1、物质⽣活、习俗的变迁(原因、表现)2、交通通讯的发展(原因、表现)思考并概括:从1840—19世纪末之前,中国社会发⽣了哪些变化?◆◆本阶段的阶段特征—西⽅⼯业⽂明冲击下的社会转型:政治:1、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民反侵略反封建⽃争3、⽆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经济:1、外国资本主义⼊侵,中国被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中国⾃然经济逐渐⽡解3、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4、民族资本主义产⽣思想:1、逐步转变虚骄⾃⼤的⼼理,开始向西⽅学习2、中国民主思想产⽣外交:闭关锁国——逐渐对外开放社会⽣活:⾐、⾷、住、交通、均发⽣重⼤变化***************************************⼆、第⼆阶段:甲午战争—五四运动(1894—1919)(⼀)政治—列强侵华和中国⼈民反抗、探索1、甲午中⽇战争和戊戌变法(时间、原因、重⼤事件、败因、影响、《马关条约》时间、内容及影响)2、义和团运动和⼋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国家、原因、罪⾏、结果、影响、《⾟丑条约》时间、内容、影响)。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复杂而辉煌的历史时期,它与世界近代史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和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一、社会制度的对比在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国家采取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

这种制度以市场经济为核心,个人的私有产权得到保护,经济交易自由进行。

而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社会制度则出现了较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清末,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陷入深重的危机。

清政府推行的“自强运动”并不成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停滞和衰败的局面。

直到辛亥革命,中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但随之而来的北洋政府的混乱和战争,使得中国缺乏一个稳定的社会制度。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政治体制的对比世界近代史的政治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民主制度和专制制度是最为常见的。

欧美国家多采取民主制度,政权通过选举来进行更迭,并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

而中国在近代史的政治体制则经历了清末的君主专制,北洋政府的混乱和国共内战,最终确立了中共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争议和批评,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增加了一些民主和法治元素。

三、思想文化的对比世界近代史中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欧美国家,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对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法国大革命的人权等观念,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中国的近代思想文化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知识分子不断探索着中国的未来。

魏源的"与时俱进"、康有为的"君主立宪"、章太炎的"洋务运动"等思想都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然而,中国近代史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经历了一段黑暗的历史。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的近代化一、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一)总特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近代化相比,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二)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2)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三)具体特征: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近代史是一个宏大的时代,不仅包括了世界各国的发展变迁,也包括了中国这个古老文明国家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时代中,世界各国都经历了繁荣与动荡、战争与和平,而中国则经历了更加复杂多变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重点对比世界和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关键事件和发展趋势,以展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首先,对比世界和中国的近代史,我们不得不提到农业革命对两个地区的影响。

在18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中,农业革命对欧洲等地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然而,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封建社会的束缚依然存在,农民们仍然面临严酷的剥削和压迫。

其次,世界和中国的近代史在对待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19世纪的世界近代史中,许多亚洲和非洲国家被西方列强以殖民地的方式占领和控制。

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多个列强的瓜分对象,受到了极大的侵略和压迫。

然而,在对待殖民主义的反抗上,世界其他国家往往能够以武力和外交手段争取到一定程度的独立和自主,而中国则在抵抗殖民主义方面显得相对较为无力和不成熟。

第三,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中的革命运动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为建立现代化的民主国家奠定了基础。

而中国的革命运动则经历了艰辛的曲折过程,尽管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中国的革命运动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加注重国内的社会改革和农民大众的参与,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最后,世界和中国的近代史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道路选择。

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兴起,一度形成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极格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然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往往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和挑战,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

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

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中国在近代转型和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变迁。

本文将分别从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家受辱、民族危机严重。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是抵抗外侮,民族觉醒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权迅速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运动表现了中国近代史中的变革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还与中国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还包括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在此期间发出了中国独立、民主、科学的呼声。

五卅运动则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劳工问题的严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世界现代史则是指发生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的全球历史事件。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科学技术、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政治等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动力。

世界现代史的特点是全球化、国际关系和世界大战。

列强争霸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

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世界经济出现了巨大的变革,机械化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法国大革命则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主政治的崛起。

两次世界大战则使世界各国经历了剧痛,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以及战后重建成为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上密切相关。

列强的侵略和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表明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史中的较为尴尬的地位。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大战、国际关系以及国际经济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变与外交政策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变与外交政策分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变与外交政策分析近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磨难和变革的时期,其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变以及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史纲要,分析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演变以及外交政策的变化。

一、开放与封闭的演变19世纪,中国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入侵。

那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封闭为主导。

然而,这种封闭政策使中国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落后也逐渐显现出来。

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向外开放。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以逐步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和制度为主导。

然而,这种开放带来了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挑战。

中国的争端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灭亡。

二、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冲突20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民族主义时期。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推动国家独立和维护领土完整为主导,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然而,在共产党的崛起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并坚定支持亚非拉国家的解放运动。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逐渐紧张。

三、改革开放与崛起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渐走向对外开放。

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和国际交流。

中国开始与西方国家建立新的经济和政治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地位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提升。

中国开始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事务。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政策目前,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变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中美关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竞争等。

中国一直致力于与美国建立稳定、互利共赢的关系。

中国外交政策强调合作而非对抗,推动构建中美两大国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

世界中国近代史对比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在近代史的发展中,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在世界舞台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比世界各国与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以探讨其异同之处。

一、政治体制的差异在政治体制方面,世界各国和中国在近代史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世界各国多以民主制度为主导,政府的组织和权力分立十分明确。

而中国则以封建专制为主,皇权至上,政府的权力高度集中。

这种差异导致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并迅速适应社会变革,而中国则在政治体制上相对滞后,难以有效应对社会发展所引起的问题。

二、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在现代化进程方面,世界各国相对较快地实现了产业革命和现代化的转型。

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而中国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封建专制和列强侵略的双重打击,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

直到近代史末期,中国才真正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步入了工业化的轨道。

三、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世界各国的近代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着显著的不同。

在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列强逐渐崛起,并通过殖民和侵略扩张自身的势力范围。

相反,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的限制和内外因素的影响,沦为列强的瓜分对象,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

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崛起,并调整了外交政策,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四、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世界各国和中国在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也具有巨大差异。

在西方世界,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了社会的快速变革,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运动和文化变革。

而中国社会则在封建主义的束缚下,难以快速转变,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相对滞后。

直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思想解放和文化改革。

结语通过对比世界各国和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发展轨迹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世界各国借助民主制度和先进的科技,实现了现代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近代化于世界近代化比较

中国近代化于世界近代化比较

中国近代化于世界近代化比较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梳理的填写说出中国近代化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2、通过列表比较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民族独立于祖国统一是前提与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重点:中国近代化探索 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难点:中国近代化探索 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一、中国的近代化探索1、经济上的工业化——( )和( )2、政治上的民主化——( )和( )(2)、 (资产阶级革命派)3、思想文化上的“西化”(2)其他思想1、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 。

(1)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 基础。

(2)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 ,为 在政治上取代 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 ;也促进了传播启蒙思想的 、 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

3、经济工业化、市场化----通过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提高,人类先后进入“ ”、“ ”、 “ ”。

【知识拓展】1、 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和历程感悟(1)特点:历经了由 层次( )到 变革( 、 )再到 变革( )的过程。

是一个 、 、 、 的过程。

(2)感悟:中国人具有 的精神; 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只有 ,只有 。

2、 中外近代化历程比较(1)西方近代化历程(如英国),是经过 ( )、 (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然后才开始 (工业革命)的。

(2)中国近代化与之相反。

先开始阶级工业化( ),然后开始政治民主化( 、 ),接着是思想民主化科学化( )。

3、 大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1) ;英国 、法国 、美国 等。

(2) :日本( )、俄国( )等。

【开放问答】1、 中国近代化启示:(1) 只有先独立才能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2) 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 、解放 ,更新 。

(3) 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 要先行。

2、 结合美国的南北战争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1) 是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条件,我们应当维护 ,反对 。

历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的基本知识

历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的基本知识

历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的基本知识近代史是指指从19世纪开始到现代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总体上经历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概括介绍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展现这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一、中国近代史1. 清朝末年:在19世纪末,清朝国力衰退,出现了抵制和反对清朝统治的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这些运动反映了人民对于清朝统治的不满和渴望变革的愿望。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

变法运动的目的是使中国迎头赶上西方国家的进步,强化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变法过程中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产生持续的改革效果。

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共和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为中国开创了新的历史时代。

4. 北洋政府与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成立并执掌政权。

然而,中国的政治环境不稳定,出现了各种内战和政治纷争。

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和独立的中国。

5. 抗日战争: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这导致了抗日战争的爆发。

中国军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表现出坚强的抗击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二、世界近代史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标志性事件。

这一时期,机械化生产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

2. 欧洲列强扩张:在近代史时期,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来获取资源和市场,并影响了世界格局。

这种扩张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对抗。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直接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变革。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39年至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破坏力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涉及到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
3、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 开牛庄、淡水汉口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 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4、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标志着中国由传统的理藩外交 向近代外交转变
2021/4/11
2021/4/11
5
7、根据地建设:广东革命根据地(P52一) ;井冈山 (P53一) ;晋察冀、晋绥、陕甘宁边区(P56—57 一) ;大别山等解放区(P58一) 。 8、中共倡导或领导的统一战线:革统;抗统。
2021/4/11
6
9、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科技和教育(略) 10、中国近现代的开放 一、中国近代的被迫开放
7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82—93)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
要包括三点内容);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奠基
②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 ③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我国 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三点成就) ④80年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出发点);奉行不结盟政策、强调反对霸权主义; 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推进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重大调整
2021/4/11
3
5、党的建设:一大、二大、三大(P51—52一) ;八七 会议(P53一) ;遵义会议(P54一) ;瓦窑堡会议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洛川会议(P56 一) ;整风运动(P57一) ;七大(P57一) ;七届二 中(P58一) ;八大(P40二) ;真理标准讨论(P68 三) ;十一届三中(P43—44二) ;十二大(P69三)、 十三大(P69三) 、十四大 (P55二、 P70三) 、十五 大(P70三) 、十六大(P73三) 。

中国和世界近代史时空连线

中国和世界近代史时空连线

中国近代史时空连线1.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1)政治: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掠夺中国农副产品,倾销工业品,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1)政治: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两大社会矛盾开始汇流,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在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并初步发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3.20世纪初到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

(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民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

(3)思想文化: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指导思想,与实业救国思想并存。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后期传入中国。

4.1919年到192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1)政治: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但蒋介石等人叛变革命,革命转入低潮。

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

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

初中历史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接触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期间的历史,而世界近现代史则指的是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历史。

本文将从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关系、共同之处以及历史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在19世纪以后的中国历史中,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主义的冲击,直接促使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割地让利,丧失了自主发展的能力。

中国思想家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端,并引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等。

在此期间,西方列强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化也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以及发生在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的交汇点。

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经历了冲突和战争。

无论是中国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还是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这些战争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两者都体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中,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殖民统治,进行了多次的反抗和斗争。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历史里程碑。

同样地,世界近现代史中,许多国家也经历了从殖民统治到民族解放的过程,包括印度、非洲国家等。

最后,两者都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洋务运动以及国共合作抗战期间的解放区经济建设,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一次巨大转型。

同样地,世界近现代史中,工业革命的发生和科技进步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教育中将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引入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思考能力。

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前提与摘要: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国图强的奋斗史,发人深省。

近代中国从1840年开始,遭遇了世界各种资本主义强盗的侵略,再加上本国内部一些剥削阶级腐朽的势力由于外部势力剥削压迫,从而变本加厉的迫害本民族的劳苦大众,这使得中国近代持续落后。

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内容就是我所了解的知识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是以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基本统治形式。

这种统治,曾经推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为中国古代文明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

但是,这种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君权神授”和人民无缘参与政治的基础上.其结果是官僚特权、人治与腐败,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扼杀。

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框架内缺乏创新机制,因此无法应对新时代来临的挑战而最终走向衰落与灭亡。

二、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结构,这种小农经济比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具有更多的活力,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自然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封闭性、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剥削和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则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正常生长,阻碍了经济形态向现代经济形态的转变。

清朝抑商政策中的闭关锁国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直接原因;断绝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皇帝和多数大臣闭目塞听,从鸦片战争爆发时到两年后,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

中国及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时间表

中国及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时间表

中国及世界近现代历史事件时间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向西方开放。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标志着德国统一。

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签署《巴黎和约》,西班牙割让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俄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被动摇,日本崛起为亚洲强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拉开了近代世界的大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中国东北,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开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球范围内的战争蔓延。

1945年: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国际秩序进入新的阶段。

1947年:印巴分治,英属印度分裂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是冷战期间的重要冲突之一。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提出了对斯大林的批评,标志着苏联的“去斯大林化”运动。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标志着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961年:柏林墙建成,标志着冷战中东西德的分裂。

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取代了台湾。

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东西德重新统一。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1997年:香港回归,英国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引发了全球反恐战争。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展示了实力。

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代中 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近代中 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自近代以来,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存在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地位,往往采取保守、封闭的政策。

这种专制制度压抑了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限制了社会的自由发展。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和科学性,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同时,封建官僚体系的腐败和低效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官员们为了个人私利,常常徇私舞弊,不关心国家的长远发展,导致国家治理能力的下降。

其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也是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于土地,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经济结构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生产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而在西方,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中国的自然经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国家在经济实力上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再者,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严格的海禁和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导致中国无法及时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要的发展机遇。

当西方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时,中国却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传统世界中,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

这种封闭的政策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逐渐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教育制度的落后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核心,注重培养文人墨客和官员,而对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

科举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了人才,但也使得人们为了追求功名而死读书,缺乏对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在西方,近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科学研究和探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汇总

知识点二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1、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1)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的完整);(2)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4)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向英国商量(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化)
2、结果: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入新疆,1878年收复新疆;19世纪80的代,是俄立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知识点六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主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制定所谓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 中争
一、基本线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随着列强的侵华,民族矛盾激化,中国人民展开了一系列的反侵略斗争。
二、知识网络
三、知识点
知识点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扩大第外市场;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其毒害危及到清政府的统治;
2、时间:1893年6月3日~6月25日(6月3日为国际禁毒日)

中国与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与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1839-1999)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7—1895.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898年(6.11—9.21)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逝世5月黄埔军校成立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5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8日李大钊就义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8月1日南昌起义8月7日八七会议9月三湾改编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2月广州起义1928年4月朱毛井冈山会师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改订新约运动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形成1931年粉碎三次“围剿”春制定土地革命路线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抗战3月9日长春伪满州国成立1933年春粉碎第四次“围剿”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华北事变1月遵义会议6月何梅协定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1月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2月一二九运动9日瓦窑堡会议1936年1月东北抗联成立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凇沪会战11月洛川会议:全民族抗战9月国共合作实现25日平型关大捷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1938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5月毛泽东《论持久战》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防御阶段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下半年百团大战1941年1月皖南事变1942年中共开始整风、大生产运动1943年敌后根据地局部反攻1945年豫湘桂战役4—6月中共七大召开8月8日苏联出兵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8-10月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谈判开始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1946年1月政协会议召开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春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6月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反攻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淮海战役开始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三大改造完成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76年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14世纪到20世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联系起来的书籍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联系起来的书籍

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联系起来的书籍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历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互相影响、交流和借鉴。

以下是一些探讨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联系的书籍:1.《近代中国外交史》 -作者:屠学友这本书以中国外交史为主线,将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联系在一起。

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近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与各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互动,展示了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紧密联系。

2.《近代中国史讲演录》 -作者:陈毅陈毅将他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近代史的讲演整理成书。

这本书将中国的近代历史与世界历史结合起来,论述了中国近代史的演变与世界历史的影响。

3.《近代中国史纲要》 -作者:谢泽谢泽在这本书中以全球历史为背景,概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与演变。

书中既包括了中国本国发展情况,又将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行了对比和联系。

4.《世界历史与中国近代史》 -作者:于中斌这本书主要探讨了世界历史与中国近代史的相互关系。

它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视角,将国际历史与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5.《炮打洋务派》 -作者:郭沫若郭沫若以小说的形式写作了这本书,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说中描述了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外国势力的角色,揭示了中国与外国的重要互动。

6.《先烈们的世纪》 -作者:钱穆这本书回顾了中国近代史的演变,并将其放置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作者呈现了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关联性。

7.《中华民国辞典》 -作者:吴晗这本辞典详细描述了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并将其与世界历史相联系。

通过词条的解读,读者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交流与互动。

总结起来,这些书籍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角度,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它们提供了了解中国近代史背景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这些书籍开阔视野,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历史的联系。

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交融

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交融

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交融教案: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交融一、引言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节将介绍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历史的交融,探讨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变化。

二、近代中国与欧洲的交流1. 丝绸之路的开启在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来进行。

这条重要的贸易路线不仅带来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也将外来文化、宗教带入中国。

这种交流形式为中国近代与欧洲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2. 乾隆与西方传教士的交流乾隆时期,西方传教士通过来华传教的方式,带入了西方文化、科学知识等。

乾隆对西方技术特别感兴趣,与传教士互动频繁,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的传统社会与西方的冲突。

西方列强通过武力与中国进行贸易,并侵占中国的领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深重的危机期。

三、近代中国与日本的交流1. 日本对中国的影响近代,日本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这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现代化进程。

2. 洋务运动与中国的现代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自强运动,力图引进西方的工业、军事等技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未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3. 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国的动荡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惨败,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无力以对。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近代中国与亚洲的交流1. 东南亚华侨与中国的关系近代,许多中国人移民到东南亚国家,为华侨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华侨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

2. 辛亥革命与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亚洲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先声。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近现代中国与世界阶段特征对比(以整体史观为视角)
落后就要挨打,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必然战胜落后的农耕文明,客观上推动中国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政治
资产阶革命和改革进一步展开,政治民主化深入。社会主义理想到实践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
政治
沉沦:两次鸦片战争,逐步沦为双半社会;
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思想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三股进步历史潮流,自由主义是主流。
蒸汽时代
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
起步阶段
经济
工业革命从英国产生向欧美扩展,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建立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近代工业社会取代传统农业社会,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晚清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机器大工业,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56
——
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发展)
思想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
1966
——
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科技
以网络技术为突破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1978
——
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科技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科技
国际形势
世界被资本主义瓜分完毕,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外交
再抵抗到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调整阶段
20世纪20年代
经济
各国经济恢复,美日等国发展较快;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新经济政策。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经济
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并日益萎缩;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历史的由来:英语历史意为“一个人的点查记录”;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意为“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

2.历史的主要含义:历史,或简称史,历史的第一个含义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

3.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考古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社会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

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4.学习历史的原因:连横在《台湾通史·序》中写道:“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

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於是乎在。

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

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然而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5.“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

“世”为时间意,即迁流之义,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

“界”为空间意,指方位。

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

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

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

6.(1)中国传统社会的“天下观”:“天下观”是古代中国思想界利用空间概念建构出的一套世界秩序观。

它具有鲜明的人文和政治含义,既体现了“天下一家”的高级旨趣,又显示了森严的尊卑等级特征。

(2)“天下观”的具体含义:一、古代中国对世界秩序在空间上的一个构想二、一种人文与政治的构想1、体现了“天下一家”、“王者无外”的一元观念2、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和尊卑秩序的思想华夏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7.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人民生活困苦二、社会经济: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农业经济,构成社会经济的主体。

三、军事上: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的武装力量,八旗兵约有20万,绿营兵约有60万(1812年),另外还有临时招募的乡勇。

除京都以外,驻地高度分散。

当西方军队已经使用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炮时,清朝士兵仍沿用数百年来的旧式“冷兵器”四、思想上:严酷的统治思想、科举考试的束缚五、对外政策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天朝大国”自居,形成盲目自大、闭目塞听的局面。

至十八世纪中期,西方殖民者开始对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侵扰,对此,清朝实行了更加严格的闭关自守、限制贸易的对外政策。

但是,这项政策没有将殖民者拒之门外,却使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

闭关自守(十三行,粤海关)。

◄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法、美等国取得胜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8世纪后半期,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

半个多世纪以后,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蒸汽机为动力、机器装备的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

8.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的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心理重炮。

他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

9.近代中外交往的启示: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胜利使人兴奋,失败使人沉思。

一个沉思着的民族往往要比兴奋中的民族更有力量。

历史学应当提供这种力量。

二、鸦片战争的真正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中国近代的使命是:必须近代化,必须顺应世界潮流。

10.《天朝崩溃》的主要观点:关于鸦片战争的基本观点存在者相互矛盾的现象:一、在总体方面承认,鸦片战争的失败在于中国的落伍;在具体论说上又认定,落伍的一方只要坚持抵抗,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二、在总体方面承认,清王朝昧于世界大势,无力挽回颓势;在具体叙说上又认定,林则徐等人代表了正确方向,只要他们的主张得以实施,中国就依然有救。

毫无疑问,历史不会改变,战争的结果也不会改变。

但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分析、评价历史时,总是会注意到当时未被采纳的建策、未被利用的条件、总是注意到可能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现的转机。

也就是说,他们心中有很多“如果”、“可能”“万一”之类的假设。

离开了这些,他们就无法研究历史,而只能成为历史的宿命论者。

11.值得深思的历史悖论:一、这场命运的决斗是那么不可思议——一个行将腐朽的王朝为了捍卫自己合法的生存权利而战。

然而,这正义的失败似乎早已注定。

一个正在兴起的帝国,为了自己的私利,用暴力的方式推进先进的工业文明。

可是,这非正义的成功又似乎是历史的安排。

二、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件奇异的对联式悲歌12.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外关系: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停滞、国防空虚、科学技术落后、思想文化领域“万马齐喑”,更为可悲的是,落后于西方而不自觉。

1.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1841年鸦片战争占领香港岛,英军进攻定海。

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的发展:(一)中英间的矛盾(1)中英贸易的不平衡(2)入城问题(3)修约问题英国商品无法大量销入中国的原因:第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第二:鸦片贸易的影响;第三:英国输华商品严重供过于求并且脱离中国实际。

修约问题:英、美、法等国依据《望厦条约》中“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的规定,向中国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无理要求。

英国要求修约的主要内容:英国派使驻扎京师;准英人随意通行中国内地;开放天津,派驻领事;调整海关税率,取消内地税;鸦片报关进口纳税;开放长江流域贸易,准许外国人自由航行;要求允许英国人进入广州城。

美、法两国代表在提出类似修约内容时,又要取得在中国沿海捕鱼、开矿,设立馆栈及释放非法潜入陕西而被捕的法国传教士等要求。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导火线:英国制造“亚罗号”事件法国制造“马神甫”事件(二)二鸦的过程:1856年6月《天津条约》,1860年10月《北京条约》(和英法两国)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变化:一、条约制度的形成: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租地建屋、自由传教等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经济中心的转移、中外贸易的变化、通商口岸城市的出现三、社会思潮的新趋势、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忧患意识与开眼看世界四、社会矛盾加剧、“两宫”垂帘与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化、太平天国运动中英《南京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1、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共计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对外通商口岸;○4、准英商携带家眷在五口居住,准许英国向五口派驻领事官;○5、英商在五口进行贸易,“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确立协定关税制度;○6、取消公行,英商“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7、赔款分七次在1846年初付清,在未付清前,英军继续占据鼓浪屿和舟山岛。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中英《天津条约》主要内容:○1、外国公使驻京,两国平等往来。

○2、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3、英国人可以持护照赴内地游历通商、传教○4、英国兵船、商船可以驶入长江和通商口岸○5、涉及英人争讼事件,由领事会同中国官员会审○6、赔偿白银400万两,英军军费和居粤英商损失各200万两○7、重修税则。

中法《天津条约》内容与中英条约类似,赔偿费为200万两。

美、俄两国条约内容虽与英国条约不同,但由于享受最惠国待遇条款,自然地取得了与英、法同等的特权。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还规定:○1、开放天津为商埠○2、准许外国人掠卖华工○3、割让九龙司地方归英属香港界○4、赔偿归还法国在华天主教教产,听任法国传教士租买田地,建造房屋○5、赔偿英、法两国军费皆增至800万两。

1858年,沙俄通过爱晖条约,割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通过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经济中心的转移: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制度、取消公行(一)通商口岸的增加与洋货大量流入我国: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

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

中英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退、解体。

(二)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先进的生产力开始进入中国封建经济体制内部、商品经济的活跃及其发展、非原生型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三)租界的产生(四)战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新阶层——“买办”的出现:1.“买办”的产生: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在华洋行雇用中国人做他们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被称之为“买办”。

尽管外国资本主义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有关买办的条款,但买办作为剥削者,却是在经济关系中产生的;没有相应的经济关系,也就不可能有近代买办和买办阶级的产生。

2.“买办”与洋行的关系:买办的商业活动同洋行的业务是利害攸关的。

到19世纪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很多买办既是洋行的雇员,又是独立的商人。

19世纪60年代以前,一个洋行买办往往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外语,有商业活动能力,有同清政府打交道的能力。

这就很清楚了,从买办的职能活动来看,他既要承接洋东委派的任务,又要同清政府打交道,还要在市场商业上有活动,简直就是买办资产阶级的缩影,买办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买办资产阶级也都具备。

所以,研究买办阶级的时候,可以先从买办的职能着手,先比较深入地分析一下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买办职能的发展变化,由此来看买办制度的形成。

3.“买办”的收入来源:薪水收入;佣金收入;利润收入;杂项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