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
山西雁门关最新导游词(三篇)
山西雁门关最新导游词山西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南部的晋陕边陲,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要塞,雁门关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战略重要的地位。
关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合了古代军事文化、建筑艺术和历史传承的精华。
现在,我将带您领略山西雁门关的风采,感受历史的厚重。
一、雁门关的历史渊源雁门关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晋国与赵国的交界地。
而在汉代,雁门关成为连接中原和边防的要冲,是烽燧林立、战火连连的地方。
而在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中描述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描绘了从雁门关往北方的壮丽景色。
二、雁门关的建筑风格雁门关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由城楼、关楼、关门、城头、护城河等构成。
尤其是雁门关的城楼,建筑古朴典雅,以黄土为主体,黄色砖石的城墙高耸入云,巍峨壮观。
城楼上方,悬挂着巨大的鼓钟,据说是古代军队在战时用来发号施令的。
三、雁门关的历史相传关于雁门关的历史,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得胜以旌节告捷书》中所记载的“关公射九龙”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期,一位名叫郭进的将军在雁门关抵挡住了入侵的敌军。
一天,敌军派来九条恶龙,威胁要攻破关城。
郭进不慌不忙,一箭射中九条龙,击退了敌军。
此事传开后,郭进被封为“关公”,成为雁门关民众心中的英雄。
四、雁门关的文化底蕴雁门关的文化底蕴深厚,特点是融合了汉文化、边塞文化和军事文化。
雁门关以舍身忘死的英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而著称,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雁门关的建筑艺术还是民俗风情,都可以体现出这里的独特魅力。
五、雁门关的旅游资源雁门关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值得一看。
其中最有名的是“雁门关第一秘境”——飞云山。
飞云山有着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雁门关的全貌,而且还可以欣赏到令人陶醉的云海景色。
六、雁门关的美食雁门关的美食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首推的是雁门狗肉,这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肴,以其鲜嫩可口而闻名。
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
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雁门关的导游词(一)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雁门关导游词精选5篇
雁门关导游词精选5篇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雁门关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雁门关导游词(一)大家好!前方就是雁门群山了,我们看到,这座雄伟的大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隔开了塞内和塞外。
大家看:远处的山脊上长城蜿蜒、烽台耸峙,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雁门关长城,这段长城全长8848米,连接起了广武口和白草口两个重要隘口,相当于在两大隘口间连接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封锁线,象一条穿越时空的生命线,3000年如一日地维系着雁门关和中原大地的安危。
大家请看这边:那四方形的古城就是雁门关著名的军事要塞——旧广武城,这座辽代的古城至今保存完好,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旧广武城一起被列入国保文物的还有城外古战场上的288座封土汉墓群,这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汉墓群,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将帅墓群,无数英勇忠烈的将士长眠在这片辽阔的沙场上,让人由不得感叹:“黄沙百战穿金甲,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们看这段长城呈锯状攀上了陡峭的山脊,因此被专家称为锯齿长城。
雁门关长城是山西省明代长城的代表段落。
明代的万里长城分为外长城和内长城,外长城东起山海关,沿着北京、河北的北部和山西、内蒙古的交界处,在偏关县老牛湾跨过黄河,经陕北、甘肃直到嘉峪关,山西的外长城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3市;而内长城则从北京的箭扣开始,经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直到黄河岸边的偏关丫角山与外长城汇合,内长城分布在山西的忻州、朔州2市,我们刚才看到的雁门关长城就属于内长城。
除此之外,山西明长城还有沿太行山南下的三边长城以及沿黄河南下的黄河边长城,总长度达3500多公里,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明长城不仅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也有着极高的`参观价值,大同边墙五堡、阳高平地长城、偏关老牛湾长城黄河交汇处、偏关桦林堡长城黄河并行处、丫角山内外长城交汇处、雁门关长城已经成为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也会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竞相光顾的旅游胜地。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介绍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
介绍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一)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照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22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山西雁门关景区导游词
山西雁门关景区导游词山西雁门关导游词1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
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XX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
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
雁门关导游词
雁门关导游词雁门关导游词雁门关导游词1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
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xx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
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样本(3篇)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样本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____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样本(2)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国历史名关之一的山西雁门关。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讲解雁门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景名胜等内容。
请大家一同倾听。
一、雁门关的历史背景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县城西南110公里处,是连接河北、山西两省的要冲关隘。
关门呈鹿形状,由南门、北门、护城河、城墙和内外两座阁楼等构成。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11篇)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11篇)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1篇)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篇1山西雁门关位于代县。
雁门关在代县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山西雁门关,古称勾注山。
这里群峰挺拔、地势险要。
自建雁门关后,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山西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
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近年来,来山西雁门关旅游的人不断增多。
20__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山西雁门关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曾亲临此地。
他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该关城,周长二里,墙高二丈,石座砖身,雉堞为齿,洞口三重,曰东门、西门、小北门。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篇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 5 篇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 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雁门关导游词5 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 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 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 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 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 米左右,低者约有4 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3篇)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 又名雁门塞、西隆关, 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 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 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 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 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 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 便进入一条狭谷, 人称雁门古险道, 两侧峰峦叠蟑, 怪石凌空险恶, 翻过一道陡峭山梁, 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 西靠隆山, 两山对峙, 形如闹门, 每年大雁往飞其间, 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 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 唐朝置关, 名曰西烃关, 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____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 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 门额嵌镶一方石匾, 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 门额嵌镶一方石匾, 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 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 “三关冲要无双地, 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 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 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 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 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 关墙雉谍密集, 烽猴遥相呼应, 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 使其闻风丧胆, 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 不胜枚举;生动故事, 广为人知。
2024年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2)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 距县城____公里, 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 ____国道南北贯穿, 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 全乡现有____户, ____口人, 总土地面积____平方公里, 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6篇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6篇The tour guide words of Yanmenguan in Shanxi Province编订:JinTai College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6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山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2、篇章2: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3、篇章3: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4、篇章4: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章5: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6、篇章6:山西雁门关导游词文档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篇章1: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xx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2023山西雁门关导游词4篇
2023山西雁门关导游词4篇山西雁门关导游词1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
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流传至今。
起源: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人人皆知,但真正熟悉其历史的也不多见。
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崇高又神秘。
那名人字偃,沧州青池人,公元前1019年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深得周成王宠信,遂赐幸为姓,封于沧州。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2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山西雁门关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雁门关[3]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门女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雁门关导游词范文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
各位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
九塞”之首(《吕氏春秋》)。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
制戍守。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
谓立西径关,亦曰雁门关。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山阴县广武城南的咽喉要道上。
当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山脚之下,数百座汉墓封土堆状若丘陵一般,高者15米左右,低者约有4米,透透迄迄,散落在旷野荒郊之上。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导游词(二)
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风景区,又名雁门塞、西隆关,位于代县城北30华里的沟注山。
当您乘车到山阴县城之后,再向东南方向奔驰半小时左右,就会见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勾注山脉。
在这些汉墓中,埋葬着无数个汉朝守卫雁门关将士之忠骨,行人
路过此地,无不肃然起敬凭吊英魂。
走出广武城,沿着同大公路顺沟前往,便进入一条狭谷,人称雁门古险道,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翻过一道陡峭山梁,雁门关即跃人眼帘。
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
;日址在雁门关西侧的雁门山上。
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吉安侯陆亭将关城移在此处,重新筑关。
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
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
九寨尊崇第一关。
”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
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J匕楼口。
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英雄业绩,不胜枚举;生动故事,广为人知。
雁门关导游词(三)
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
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
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
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
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
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
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
后经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约四百余载。
元朝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关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南距代城县四十余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
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
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雁门关导游词(四)
雁门关乡位于代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与原平、山阴、朔州相毗邻,208国道南北贯穿,大运高速公路就在界内,交通十分便利,全乡现有2198户,7505口人,总土地面积166.8平方公里,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境内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文物雁门关和明朝内长城,还有-
为明显。
业兴农”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发展的精神,始终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
首先狠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新打深井8眼,维修恢复机井15眼,埋设节水管13000米,新修灌溉渠道12000米,新增和改善水浇地2600亩,水保初治2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650亩,秋机耕1.13万亩,南口、陈家庄、王庄三村1403口人,285头大牲畜解决了饮水问题。
其次在道路建设方面,涉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