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德州陵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2015年山东省137个县市区GDP

2015年山东省137个县市区GDP

序号县(市区)年度GDP增幅人均GDP单位(亿元)单位(%)单位(万元)1黄岛区276612.318.52张店区12098.414.93历下区11877.915.54即墨市1180109.85龙口市11118.117.56荣成市10788.516.17滕州市10657.3 6.38胶州市10369.111.89市南区10167.717.810城阳区9337.513.511章丘市92588.412邹平县870 6.510.813邹城市8698.37.614历城区8697.48.315临淄区8677.614.116兰山区8617.3 6.617寿光市8577.67.318市中区8278.410.719新泰市816 6.7 6.120平度市8138.5621诸城市7958.17.222广饶县7917.515.623莱州市7678924文登区7667.913.225肥城市7307.17.826市北区6919.1 6.427招远市6878.512.128兖州区6597.81229高密市6238.2 6.830青州市6168 6.431滨城区6068.48.632淄川区59969.333莱西市5607.97.434任城区5517.5 5.435崂山区5508.512.836桓台县5367.310.737莱城区5327.4 5.138寒亭区5188.49.939乳山市5128.29.240蓬莱市5027.611.241东港区489 5.6 5.642牡丹区4878.8 3.543泰山区486 6.8 6.244茌平县46878.445岚山区465 6.211.546齐河县4618.97.347东营区457 6.7748芝罘区4348.120.949槐荫区4328.18.450天桥区4187.5 5.751岱岳区4167.2 4.652曲阜市4148.4 6.3 53垦利区4117.316.6 54微山县4107.4 6.3 55宁阳县4057.3 5.2 56昌邑市4007.9 6.5 57临清市390 6.3 5.2 58高唐县388 6.47.7 59沂水县374 6.6 3.7 60东平县3727.6 4.9 61博山区367 6.68.2 62周村区3617.710.4 63兰陵县358 6.83 64李沧区35610.1 6.5 65莱阳市3518.24 66罗庄区346 6.9 6.4 67郓城县3338.9 3.1 68莒 县3308.6 3.4 69环翠区329910.8 70曹 县3298.7 2.4 71博兴县3246 6.4 72莘 县3197.1 3.3 73牟平区3188.87.2 74阳谷县3167.7 3.9 75安丘市3068 3.2 76海阳市3038.5 4.6 77薛城区299 6.6 5.9 78单 县2998.8 2.8 79东昌府区2977.6 3.3 80临邑县2957.6 5.4 81济阳县2957.9 5.4 82禹城市2958.8 5.6 83昌乐县2937.8 4.6 84长清区2897.6 4.9 85冠 县2876 3.4 86德城区2847.5 6.4 87平邑县284 6.4 3.1 88费 县2829.5 3.7 89郯城县28210.9 3.3 90东明县2829.3 3.9 91陵城区273 5.2 4.6 92巨野县2738.53 93嘉祥县2708.1 3.2 94乐陵市2697.8 3.9 95无棣县2696 6.1 96沂源县2667.2 4.7 97梁山县2658.1 3.6 98汶上县2658.7 3.8 99莒南县2647.4 3.6 100利津县2647.68.8 101河口区2617.511.8 102临朐县2618 3.1 103福山区2598.99.6 104潍城区2597.26 105栖霞市2508.2 2.9106平阴县2458.27.1 107沂南县2437.83 108奎文区238 6.9 5.2 109莱山区2378.811.4 110平原县234 6.95 111宁津县233 6.5 4.9 112临沭县2287.6 3.8 113枣庄市中区2247 5.8 114五莲县2207.1 4.4 115夏津县2185 4.1 116武城县217 6.7 5.5 117金乡县2068.5 3.2 118高青县2057.5 5.6 119东阿县2007.15 120惠民县1937.6 3.1 121沾化区1877 5.1 122河东区186 6.5 3.6 123成武县18683 124蒙阴县183 6.8 3.7 125商河县1797.8 3.1 126庆云县178 4.2 5.6 127坊子区1758.4 3.3 128鄄城县1758.3 2.3 129泗水县1718.1 3.1 130钢城区171 6.7 5.2 131鱼台县1707.9 3.8 132台儿庄区1687.2 5.5 133峄城区168 6.3 4.4 134定陶区1549.4 2.6 135阳信县1478.5 3.3 136山亭区135 6.7 2.8 137长岛县67 6.316。

渭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渭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的措施,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建设和谐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6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16亿元,增长4.9%,占生产总值的14.2%;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1亿元,增长12.1%,占54.4%;第三产业增加值459.27亿元,增长9.7%,占31.4%。

人均生产总值27372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4.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7.5%,比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9.5万亩,比上年下降1.4%。

其中,夏粮439.5万亩,下降0.2%;秋粮330万亩,下降3%。

粮食总产量206.01万吨,下降2.4%。

其中,夏粮104.01万吨,增长7.2%;秋粮102万吨,下降10.7%。

全市蔬菜面积116.1万亩,比上年增长2.4%,产量238.8万吨,增长6.1%;水果面积274.9万亩,增长5.5%,产量292.06万吨,增长3.2%;瓜类面积55.61万亩,增长5.4%,产量140.8万吨,增长7.5%。

年内大牲畜出栏8.48万头,较上年增长2%,其中牛出栏8.44万头,增长1.9%。

猪、羊、家禽分别出栏258.8万头、62.39万只、972.23万只,同比依次增长2.9%、3.5%、0.4%;年末大牲畜存栏29.27万头,较上年增长2.5%,其中牛存栏29.18万头,增长2.5%。

猪存栏为211.13万头,下降2.4%,羊存栏为105.56万只,增长2.74%,家禽存栏为1189.5万只,下降0.9%。

肉、奶产量分别为22.2万吨、40.23万吨,依次增长2.9%、2.5%,蛋产量为10.51万吨,下降0.1%。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9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8.35亿元,增长12.3%。

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

户籍人口829.27万人,增加1.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67.68万人,减少0.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1.59万人,增加2.33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

人口净迁移率-1.78‰。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 1.6%,比“十一五”时期低1.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6.8%。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44792.37 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年均增长10.4%,低于“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6%、11.6%和9.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7.5:49.0调整为3.3:45.7:51.0。

第三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年末市场主体86.49万户,其中,本年新登记12.95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1.02万户,其中新登记5.69万户;个体工商户55.11万户,其中新登记7.22万户。

企业中,私营企业28.30万户,其中新登记5.56万户。

2015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03-16 10:40:00中国XX网讯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XX 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全力推进“三重一大”,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经济增长保持稳定。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19.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4.7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06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2460.06亿元,增长10.2%。

人均GDP达61511元,较上年增长9.0%。

2010-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9.5:44.3:4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二产1.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5.26亿元,同比增长1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2%,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产值增长7.1%,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010-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情况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1.5%,涨幅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增长动能有所减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结构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关键时期。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较突出。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德政发〔2015〕3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德政发〔2015〕3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正文:----------------------------------------------------------------------------------------------------------------------------------------------------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的通知德政发〔2015〕3号德城区、陵城区人民政府,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已经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分工,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德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2月13日2015年中心城区城建计划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德州幸福德州”为奋斗目标,以保民生、保重点、保急需为主基调,按照“优化布局、提升功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服务民生、改善环境,量入为出、积极作为”的原则,切实增强中心城区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努力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善、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德州、幸福德州。

2015年共安排了景区生态建设,文化建设与公益事业,民生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安全与保障,大社区、城市综合体建设等6大类、83个项目。

年度投资153.16亿元,其中,市财政投资16.57亿元,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投资14.28亿元,德城区财政投资8.92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投资20.83亿元,运河经济开发区财政投资9000万元,市直部门单位投资4.46亿元,市场化运作投资87.2亿元。

二、实施的主要项目(一)民生改善。

共7个项目,年度投资35.74亿元。

鼓楼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鼓楼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鼓楼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积极应对各类挑战,保持平稳发展的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的奋斗目标,全力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011.81亿元,同比增长10.0 %(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5.87亿元,同比下降4.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25.93亿元,同比增长11.7%。

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5%和91.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400元。

二、工业和建筑业全年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新产品产值52.41亿元,同比下降18.1%。

完成销售产值138.4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交货值39.74亿元,同比下降5.8%。

完成工业增加值31.09亿元,同比增长4.0%(可比价),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其中企业利润14.57亿元、税金7.43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08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其中,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132.22亿元,增长7.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0.62亿元,增长46.9%。

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7.68亿元,增长62.0%;第三产业投资275.14亿元,增长10.1%。

二、三产业投资比例为1:99。

分行业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93亿元,下降3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24.47亿元,增长5.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1.22亿元,增长83.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3.17亿元,下降64.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9.1亿元,比上年增12.9%。

其中,住宅投资69.9亿元,增长34.1%。

2013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4日德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2014年2月25日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内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奋斗目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经济社会实现了稳定增长,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60.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5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67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885.38亿元,增长11.2%。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1.0:54.1:34.9调整为11.1:52.9:36.0。

人均生产总值43542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031美元/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9%,其中,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2.7%、0.6%、3.6%、-0.2%、-0.1%、-0.2%、1.2%和3.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升0.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5%。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3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9%。

就业技能培训6.45万人次。

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29亿元。

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户数、注册资金为20.43万户、1522.13亿元分别增长18.25%和25.02%;各类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为3.33万户、1333.10亿元,分别增长26.5%、22.1%。

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为19.74万户、71.11万人和1069.56亿元,分别增长19.0%、14.6%和29.1%。

2015年来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来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来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攻坚克难,经济运行在新常态下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65.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4万人,常住人口为218.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2.1%,城镇人口88.76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40.7%。

全年出生人口4.46万人,出生率为14.44‰;死亡人口1.26万人,死亡率为5.91‰;自然增长率为8.53‰。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3.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60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18.05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05亿元,增长6.7%。

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5%、39.1%和36.4%,第一、三产业分别同比提高0.3、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4%,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

三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0%、30.0%和58.0%。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7元。

图1“十二五”(2011-2015年)来宾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17189人,比上年减少1329人,下降8.7%。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比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

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人数46294人,下降12.5%。

我市私营企业10662户,从业人员12.71万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9%、20.0%,其中,市直3968户,从业人员5.74万人;个体工商户58483户,从业人员11.43万人,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5%、9.9%。

2015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

2015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

2015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为1990年以来首次"破7",增速创25年新低。

城市GDP方面:截至2016年1月19日,全国大部分城市的2015年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公布,根据信息汇总,2015年中国城市GDP(经济总量)100强排名如下:GDP最高的四大经济强省方面:广东21个省辖市中,9个进入全国百强;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是唯一所有省辖市都跻身全国百强的省份;山东17个省辖市中,15个进入全国百强,百强城市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浙江11个省辖市中,8个进入全国百强。

详细排名:1.上海25300亿元,同比增长6.8%(人口:2425万),人均:104330元2.北京2300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2168万),人均:106088元3.广州(广东1)181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1667万),人均:107978元4.深圳(广东2)17500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1077万),人均:162488元5.天津1720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1516万),人均:113456元6.重庆16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3001万),人均:53648元7.苏州(江苏1)144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1060万),人均:135849元8.武汉(湖北1)1100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1033万),人均:106485元9.成都(四川1)108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万1442),人均:74895元10.杭州(浙江1)10100亿元,同比增长11%(人口:889万),人均:113610元11.南京(江苏2)9600亿元,同比增长9.2%(人口:821万),人均:116930元12.青岛(山东1)94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71万),人均:107921元13.长沙(湖南1)8600亿元,同比增长9.7%(人口:731万),人均:117647元14.无锡(江苏3)8500亿元,同比增长7.1%(人口:650万),人均:130769元15.佛山(广东3)8200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720万),人均:113888元16.宁波(浙江2)8000亿元,同比增长7.5%(人口:781万),人均:102432元17.大连(辽宁1)7800亿元,同比增长3.8%(人口:669万),人均:116591元18.郑州(河南1)7450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937万),人均:79509元19.沈阳(辽宁2)7280亿元,同比增长3.5%(人口:828万),人均:87922元20.烟台(山东2)63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2万),人均:89743元21.济南(山东3)62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人均:88951元22.东莞(广东4)620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31万),人均:74608元23.泉州(福建1)615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829万),人均:74185元24.南通(江苏4)612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730万),人均:83835元25.唐山(河北1)605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753万),人均:80345元26.西安(陕西1)600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862万),人均:69605元27.哈尔滨(黑龙江1)5750亿元,同比增长6.9%(人口:1001万)28.福州(福建2)5670亿元,同比增长9.4%(人口:734万)29.长春(吉林1)5650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767万)30.石家庄(河北2)56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1049万)31.合肥(安徽1)5600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口:769万)32.潍坊(山东4)53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924万),人均:57575元33.徐州(江苏5)52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862万),人均:60904元34.常州(江苏6)5200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469万),人均:110874元35.温州(浙江3)4610亿元,同比增长8%(919万)36.绍兴(浙江4)4400亿元,同比增长7.1%(501万)37.鄂尔多斯(内蒙古1)436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201万),人均:216915元38.大庆(黑龙江2)4280亿元,同比增长5%(人口:281万),人均:152313元39.济宁(山东5)4220亿元,同比增长8.4%(人口:808万),人均:52227元40.淄博(山东6)42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461万),人均:91106元41.盐城(江苏7)418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721万)42.扬州(江苏8)408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461万)43.昆明(云南1)405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26万)44.南昌(江西1)4000亿元,同比增长9.6%(人口:524万)45.临沂(山东7)382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1083万)46.东营(山东8)375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210万),人均:178571元47.包头(内蒙古2)3689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276万)48.台州(浙江5)3680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603万)49.泰州(江苏9)3600亿元,同比增长9.9%(人口:508万)50.嘉兴(浙江6)3592亿元,同比增长%(人口:455万)51.洛阳(河南2)3576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662万)52.厦门(福建3)356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67万)53.镇江(江苏10)356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11万)54.金华(浙江7)3462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536万)55.南宁(广西1)3425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666万)56.沧州(河北3)3420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80万)57.襄阳(湖北2)34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50万)58.宜昌(湖北3)3332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405万)59.邯郸(河北4)3300亿元,同比增长6.5%(人口:917万)60.泰安(山东9)3292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556万)61.榆林(陕西2)329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35万)62.惠州(广东5)314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470万)63.呼和浩特(内蒙古3)3091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00万)64.威海(山东10)306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280万)65.中山(广东6)301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12万),人均:96474元66.保定(河北5)2988亿元,同比增长6.7%(人口:1017万)67.吉林(吉林2)2950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441万)68.鞍山(辽宁3)2941亿元,同比增长6%(人口:364万)69.南阳(河南3)2916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1009万)70.德州(山东11)2793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50万)71.岳阳(湖南2)2790亿元,同比增长8.7%(人口:559万)72.太原(山西1)2753亿元,同比增长8.8%(人口:429万)73.聊城(山东12)273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591万),人均:46345元74.乌鲁木齐(新疆1)2730亿元,同比增长10.1%(人口:353万)75.常德(湖南3)2720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607万)76.漳州(福建4)2700亿元,同比增长10.9%(人口:496万)77.贵阳(贵州1)2692亿元,同比增长12%(人口:468万)78.淮安(江苏11)265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560万)79.衡阳(湖南4)2603亿元,同比增长8.7%(人口:810万)80.茂名(广东7)2534亿元,同比增长7.9%(人口:601万)81.滨州(山东13)251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80万)82.芜湖(安徽2)244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361万)83.湛江(广东8)2438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16万)84.菏泽(山东14)2400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843万),人均:28469元85.柳州(广西2)2398亿元,同比增长7.2%(人口:375万).86.株洲(湖南5)23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口:395万).87.许昌(河南4)2318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431万).88.江门(广东9)2311亿元,同比增长8.3%(人口:448万)89.咸阳(陕西3)2300亿元,同比增长8.6%(人口:495万)90.廊坊(河北5)2230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450万)91.枣庄(山东15)221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94万)92.周口(河南5)219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880万)93.连云港(江苏12)2141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507万)94.湖州(浙江8)210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262万)95.宿迁(江苏13)2052亿元,同比增长%(人口:572万)96.新乡(河南6)2030亿元,同比增长7.8%(人口:600万)97.通辽(内蒙古4)2028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313万)98.遵义(贵州2)2025亿元,同比增长14.6%(人口:800万)99.郴州(湖南6)2021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469万)100.兰州(甘肃1)20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401万)***************************************************************************************************************** 2015年山东省各地市GDP总值排行榜12(全国).青岛(山东1)940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871万),人均:107921元20(全国).烟台(山东2)630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2万),人均:89743元21(全国).济南(山东3)628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706万),人均:88951元32(全国).潍坊(山东4)5320亿元,同比增长8%(人口:924万),人均:57575元39(全国).济宁(山东5)4220亿元,同比增长8.4%(人口:808万),人均:52227元40(全国).淄博(山东6)420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461万),人均:91106元45(全国).临沂(山东7)382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1083万)46(全国).东营(山东8)375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口:万)60(全国).泰安(山东9)3292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556万)64(全国).威海(山东10)3060亿元,同比增长9%(人口:280万)70(全国).德州(山东11)2793亿元,同比增长7.6%(人口:650万)73(全国).聊城(山东12)2739亿元,同比增长8.9%(人口:591万),人均:46345元81(全国).滨州(山东13)2510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80万)84(全国).菏泽(山东14)2400亿元,同比增长9.1%(人口:843万),人均:28469元91(全国).枣庄(山东15)2215亿元,同比增长7%(人口:394万)日照(山东16)1670.80亿元,同比增长3.66%(人口:295.95万)莱芜(山东17)755.00亿元,同比增长9.8%(人口:129万)。

2015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培育“五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加快“转调创”步伐。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好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水平提高,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0.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3%。

第一产业增加值270.0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67.43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863.44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7:53.6:34.7调整为11.2:52.8:36.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价格水平总体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5%。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市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生产喜获“十二连增”。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97.15万亩,比上年增加28.58万亩,增长1.7%;粮食平均亩产873斤,比上年增加32斤,增长3.7%;粮食总产达到741.06万吨,比上年增加38.79万吨,增长5.5%,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78.37亿元,增长3.4%,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0%;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59.85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4%。

2010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德州调查队(2011年3月4日)2010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步增长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团结实干、创新有为,取得了经济发展比预期快、发展态势比预料好、发展成果比预想大的显着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57.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5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899.5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547.76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4:54.6:32.0调整为12.7:54.3:33.0。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超过GDP增速0.9个百分点,各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3.8%、15.7%、13.5%和13.8%。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4.1%。

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1%,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居住类全年分别上涨9.4%、2.7%和4.0%;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3%、0.4%、1.2%、0.2%和1.1%。

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7.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4%。

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

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7.3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2万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48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3.8%的控制目标。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万人。

在岗职工37.0万人,增长6.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8.7亿元,增长14.5%。

2015年中国城市GDP100强排行榜大盘点(附精心点评)

2015年中国城市GDP100强排行榜大盘点(附精心点评)

美国亚特兰大)、牛逼大学扎堆;人口第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是名牌啊国百强县前十五,西部第一;成都双流院、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

多,机场也不错;牛逼大学扎堆——仁次于经济区龙头城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经济居中西部第一;国防科大、中南大学、县级龙口市、莱州市、招进市和蓬莱市都工学院等,筹建中的香港理工大学(东(海门市、如皋市、启东市、海安县、如东外;唐山港货物吞吏量全国名列前茅;因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大学、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全国第一)门大学,怪不得厦门的名气那么大。

学,东北师范大学等。

一定更富裕,因为唐山主要靠大国企堆地理位置算优赹,不管怎么说,合肥也算市和青州市都是有名的百强县。

地区的龙头城市,发展潜力应该不错,中听说过,温州人号称东斱犹太人,可是人县;人口倒数第一,人均GDP顺数第一;数第六,人均GDP高居第四,但是跟咱普来都是泪。

交通大学都差强人意。

人口都是1000万多点——深圳(富)、、大庆同类,资源型城市,人均高高在上内蒙古上榜的基本都是人口不多的资源型z hōu。

春、沈阳、济南和西安,厦门的面积和人均中等;浙江师范大学在金华哦。

如柳州,增长速度也不咋地。

(从这个意义上看宜昌也算资源型城市——矿区,属资源型城市。

县;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为何还跟深圳和东莞差距那么大?第七;内蒙古上榜的基本都是人口不多的有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办)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

为老二的吉林市更是一般,人均尚可;有的生活水平也高。

也;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

大学还行。

纽机场全国排15名巠右。

漳州校区。

快的两个城市,恭喜贵州。

市;下辖有个盱眙县,谁知道这俩字怎么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原茂名学院)令部所在地;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市入围100强,为什么不多跟广东学学呢气很大,可惜改为湖南工业大学之后反而般,都没迚全国百强县;医学院和西藏民族学院(不在西藏)。

2015年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5年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5年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锦江区统计局)(最终稿)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一年来,锦江区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题,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十大攻坚”,积极引领新常态、打造新优势,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综合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8.19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5.49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672.10亿元,同比增长8.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1:12.4:87.5。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446.57亿元,同比增长8%。

其中二产业完成55.97亿元,同比增长3.4 %,二产业中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完成31.26亿元,同比增长2.8%;三产业完成390.60亿元,同比增长8.8 %。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8.1 %。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种植业0.99亿元,同比下降9.8%。

全区耕地面积701公顷,同比减少1公顷,农药施用量为1吨,化肥施用量39吨。

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0.61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58.70亿元,同比减少2.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111.7 %。

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1.8亿元,竣工产值149.8亿元,本年新开工面积1213.4万平方米。

房地产施工面积1347.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20.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4.66亿元,同比增长2.0 %。

一产业投资完成0.45亿元,同比下降86%;二产业投资完成5.75 亿元,同比下降34.9 %;三产业投资完成295.86亿元,同比增长7.2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6%,占据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1.4亿元,同比增长4.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德州市陵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德州市陵城区统计局2016年月日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不利影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紧紧围绕“3453”的工作思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扬帆竞发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28.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1.02亿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96.62亿元,同比增长9.5%。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5:44.2:42.3。

人均生产总值38657元。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区民营经济户数已达21500户,吸纳从业人员13万人,注册资金64亿元,上缴税金8.25亿元。

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平稳发展。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现行价格)688059万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农业总产值3718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13%;林业总产值13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畜牧业总产值232312万元,比上年增长0.37%;渔业总产值32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7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8430万元,比上年增加9.52%。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保持稳定。

农作物播种面积207.7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93.46万亩,棉花种植面积6.8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40万亩,油料种植面积0.002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3.01万吨,增长0.09%,实现“十三连增”;棉花产量0.64万吨,下降30.70%;蔬菜产量23.41万吨,下降3.63%,油料产量0.0006万吨,增长33.33%。

肉类产量8.23万吨,下降3.33%;生猪年末存栏39.28万头,下降6.25%;牛年末存栏20.13万头,下降7.13%;羊年末存栏26.13万只,增长3.43%;家禽年末存栏661.53万只,下降0.99%。

表1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渔业生产持续增长。

全区年末水产品养殖面积2.726万亩;淡水产品产量6796吨,其中,捕捞470吨,养殖6326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33.27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1.78万台,联合收割机3178台,农村用电量8219.9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3382.7吨。

年末,全区村庄通车率100%、通电话率100%,自来水受益村数92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区强势推进工业化进程。

借助市委市政府将项目东区更名为德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区的机遇,抓招商,引项目,调结构,促升级,发挥“4+2”产业园区功能,工业经济焕发新活力,实现逆势增长。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22家,资产合计达到456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稳步提高。

工业产品销售率99.36%。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实现利税96.3亿元,利润47.4亿元,分别增长5.1%和5.0%。

产成品存货42677万元,应收账款总净额46203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270.47亿元,同比增长15.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25%,占比较上年提高0.96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良好。

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企业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7970万元;实现利税14287万元。

其中,集体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587万元,实现利税9561万元。

全年签订合同额8.25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8.03亿元,增长0.25%。

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55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99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718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6%。

到位建设资金1850381万元,增长5.81%,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9.7%,占61.81%。

投资结构调整优化。

第二产业投资89.23亿元,下降2.40%,其中工业投资72.01亿元,下降12.2%;第三产业投资87.96亿元,增长49.70%。

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52.97亿元,增长26.6%,高新技术完成投资26.13亿元,增长17.0%。

房地产开发基本稳定。

房地产开发投资127797万元。

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91996万元,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1.9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4014万元,占26.61%;其他投资1787万元,占1.40%。

房屋施工面积747798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3219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9489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33513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8.82亿元。

五、国内贸易国内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围绕建设商贸流通市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区市场繁荣。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141家,实现零售额47.23亿元,占零售总额的51.42%。

六、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有所回落。

实现进出口总额21797万美元,同比下降1.0%。

其中,出口14639万美元,同比下降10.4%;进口7158万美元,同比增长26.2%。

合同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00万美元。

全区外派劳务人数23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全区年末实有公路通车里程2594公里,汽车保有量61500辆,同比增长12.8%,拥有公交车72辆,拥有出租车120辆。

全区公路客运周转量8039.311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2092.41万吨,货运周转量418482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增势强劲。

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2439.56万元,同比增长11%。

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31426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0221户,移动电话户数达358883户,互联网用户55096户。

旅游业平稳发展。

接待入境游客9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0.11%,入境旅游收入达5.17亿元,同比增长9.48%。

八、财政和金融财政收支增势较快。

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51278万元,增长11%。

地方财政收入116601万元,增长9.06%。

全区财政支出225470万元,增长7.14%。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89万元,同比增长7.02%;公共安全支出8334万元,同比增长38.72%;科学技术支出21177万元,同比增长38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748万元,同比增长55.86%;节能环保支出6687万元,同比增长11.3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75万元,同比增长33.95%。

区统筹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性投入92255万元,同比增长7.6%。

财政供养人数15483人。

国税收入4.03亿元,增长14.06%;地税收入10.1亿元,增长13%。

货币信贷工作持续优化。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7.78亿元,比年初增加19.7亿元。

从存款构成看,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5.84亿元,比年初增加19.91亿元。

企业存款12.04亿元,比年初减少0.6亿元。

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9.12亿元,比年初增加5.18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科技实力不断提高。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9%。

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7项,同比增长8%,其中,国际先进水平2项,国内领先水平11项,国内先进水平4项。

全年专利申请数212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1项。

专利授权量17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件。

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29个,同比增长1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区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66处,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处,高级中学1处,初级中学14处,小学150处;在校生达60945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800人,高级中学在校生7500人,初级中学在校生18247人,小学在校生34398人。

幼儿园、学前班122处。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0%。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全区拥有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21处,影剧院1家,文化馆1家,文化站15个,图书馆1家,图书总存量20万册。

全区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功率1千瓦;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功率5千瓦。

广播播出节目1套,全年播音时间5840小时;电视节目5套,全年播出时间29200小时。

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49万户。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

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29处,其中:综合医院1处,中医院1处,乡镇卫生院2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妇幼保健院(所、站)1处。

各类卫生技术员2024人,其中:医生999人,护理人员765人,卫生防疫人员149人。

拥有医疗床位2010张。

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43处。

全民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3次,营造了“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的浓厚氛围。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城区建成面积33.9平方公里,同比增长3.8%,自来水年供水量388.75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324.61万立方米。

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07.17万平方米。

年末城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用户已达5.3万户,天然气年供气量3456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951.6吨。

城区主要道路面积307.97万平方米。

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

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31套,总开工率68.3%,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补偿和安置房431套,开工率68.3%。

连同往年结转项目竣工房屋874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竣工90套,济适用住房竣工26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补偿和安置房竣工524套。

新增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1户,完成任务的105%。

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全区完成减排工程77个,其中,水污染物减排工程76个,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1个。

COD 减排1114.39吨、氨氮减排103.07吨、二氧化硫减排5.2吨、氨氮化物减排14.2吨。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起,死亡5人。

道路交通事故1起,死亡4人。

直接财产损失1.9万元。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年末全区总户数179080户,总人口59.09万人,出生人口5892人,出生率9.97‰;死亡人口3365人,死亡率 5.69‰;人口自然增长率4.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