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资源稀缺是因为资源的储量不变,故其数量随使用而减少。
答:错误。所谓资源的储量,是指在这个时期内已探明的储存、积蓄或存在的数量。自然资源的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字。它既受开发利用的影响,也常因新的发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而资源稀缺是一个相对概念,当储量与使用量相比,在没有新的资源可增加的情况下,使用量越大,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就愈大。反之,使用量越小,稀缺性就越小。
2.社会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
答:正确。社会资源是指一切能用于创造财富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条件。它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劳动的人为因素,是人类自身通过劳动提供的资源,包括社会、经济、技术三方面的要素。作为劳动力的人具有能动性,是开发利用一切资源、创造其他社会资源的主题和能动力量,是社会资源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创造物质财富中,社会资源起着积极的,主导的作用,它的状况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
3.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会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但不利于经济发展。
答:错误。一味追求生态持续而不注意经济的发展,连最基本的生活也无法保障时,人们是不会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当前一部分环境问题就是由于贫困造成的。而且,当环境破坏,也没有经济能力使环境质量得到恢复和改善。因此,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竭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经济发展需要保护资源环境,资源环境保护需要发展经济。
4.外部不经济性表现的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而外部经济性表现的是一种高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
答:错误。当外部不经济性存在时,单个企业和整个行业的边际私人费用低于社会边际费用,产品价格偏低,产品供应过剩,这就意味着资源在该企业或行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其他企业或行业由于资源不足不能进行充分生产,因而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当外部经济性存在时,单个企业或整个行业的私人费用高于社会
费用,产品供应不足,这就意味着该企业或行业资源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而其他企业或行业却资源过剩,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
因此,无论是经济外部性还是外部不经济性,都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而且游离于市场之外。
5.发展极—增长点理论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答:正确。发展极—增长点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在各部门和各地区并不同步,而是集中于某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部门和行业往往集中在一定的城镇,它们构成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极点。由于这些极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发挥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外部经济性的重要作用,所以能有效地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该理论对于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6.只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可实施的财产权结构,就可以通过消除污染的市场消除外部不经济性。
答:正确。由科斯定律可知:只要材产权被界定了,即财产权是明确的、排他的、可转让的及可实施的,交易费用较低且交易有利可图,无论何方经济当事人拥有产权,双方当事人都可以通过自由谈判使经济活动水平向社会最优点移动,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从而消除外部不经济性,实现资源的高效率的配置。
二、简述题
1.简述贴现率和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
答:根据贴现的基本公式可知,如果现在收益权数为1,将来t期的权数为
1/(1+r)t,则现在和将来的权数之比为(1+r)t。r(贴现率)值越大,权数之比就越高,说明给现在以相对较高的权重,现在的自然资源消耗量就大;r(贴现率)值越小,权数之比就越低,说明给将来以相对较高的权重,自然资源就着重于未来的消耗。在自然资源的期间分配决策中,考虑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影响,一般应选用较低的贴现率。
2.简述我国长江上游退耕还林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
答:长江上游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将给下游带来有利影响,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等。当这些有利影响得不到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经济性。
当这种外部经济性存在时,长江上游通过退耕还林提供生态产品的私人费用就
高于社会费用,生态产品的产量小于社会的需求量。因此,可以通过向下游征收生态税、环境保护费等措施,使外部性内部化,使上游退耕还林的费用和社会费用相一致,从而使上游的生态产品供给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以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持续发展。
3.为什么要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
答: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布局是指资源生产力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生产力,选择最佳的空间条件,可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益。
(1)资源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往往导致资源产品的生产和需要在空间上出现错位,通过合理布置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位置,可使总的社会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2)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位置固定,同时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各有其优势和适宜性,不同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合理配置,可将当地的资源用于适宜发展的部门。
(3)自然资源的生产力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空间差异而有所变化,需要在开发利用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4)通过调整资源生产力的空间配置,可以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4.何为人口承载容量?为什么要研究人口承载容量?
答:按照国际人口生态学界的定义,人口承载容量是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维持的人口数量。
由于地球上的陆地和净初级生产品以及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地球上可居住和生存的人口数量不可能是无限的。从全球或区域的角度看,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能源消耗、更多的大气污染排放、更多的可耕地和居住地需求、以及更少的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因此,人类必须考虑自身的增长限度。而确定人口增长限度就是考虑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承载容量,即人口承载容量。
通过人口承载容量研究,为确定人口增长限度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5.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答:(1)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且参差不齐;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水量惊人;水旱灾害严重,增加了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