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鱼类的趋性:自由运动的动物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朝向一定方向运动,这种反应称为趋性。趋性是适应性行为的最简单方式。鱼类的趋性包括:(1)趋光性(指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2)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等行为中期重大作用。

(3)趋音性(鱼类能够依靠内耳和侧线对各种声音刺激产生相对灵敏的感觉,并会由此出现各种行为反应)

(4)趋流性(大部分鱼类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与水流有关,趋流性在鱼类的洄游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5)趋化性(鱼接近饵料的行为是由趋化性所决定的)

(6)趋电性(7)趋触性(8)趋地性

2■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都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

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又可称为ESS。环境的每次大变动都会引起种群的不稳定,但一旦一种ESS 确定下来,种群就会趋于稳定,任何偏离ESS的行为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3.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注:帮手鱼存在的原因: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充当帮手的远期利益: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

4.领域行为:是动物的一种重要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动。

鱼类领域行为: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

5.生理学变色:动物在在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短暂改变体色的现象,变色非常迅速,当刺激消失时立即恢复原来的体色。由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重新分布引起。

6.形态学变色:动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变色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体色相对稳定。包括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和每个色素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变化。

7.鱼类的巡航游泳速度:鱼类在正常状态下自然游泳的速度,又称耐久速度或巡航速度。鱼类用这样的速度游泳时,可以持续、耐久地作长距离的运动。它包括长距离的洄游速度,有海流时的游泳速度,个体的游泳速度和结群时的游泳速度等

8.鱼类的视觉运动反应:是指动物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留在视网膜上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

9.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常温动物。

10.集群行为:鱼类的集群行为是指鱼类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

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鱼类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及电感觉等在鱼群形成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集体捕食,逃避敌害生物,高效率繁

11.广义适合度:广义适合度,不以个体存活和生殖为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布自身基因(或与自身基因相同的基因)的能力有多大,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个体,则具有最大的广义适合度(注意,不一定是通过自身生殖的形式)。

所为增进自己的广义适合度,其实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通过继承领域、增加经验等,

其整个一生所生育的后代可能将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因为任何亲属体内都有同自己相同的一定比例的共同基因,故其亲属的繁殖成功也将增加自身基因的复制与传播机会。

二、问答题

1、什么是鱼类行为学、鱼类行为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鱼类行为学是研究鱼类行为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动物行为学的范畴,与鱼类生态学、鱼类生理学和渔业学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或实验条件下的各种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都是鱼类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鱼类行为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的模式:对某种鱼类的行为方式即执行一定功能的独特方式进行精确、详尽、反复的观察、记录,并分析制定该种鱼类的行为模式。

2)行为的进化:研究鱼类行为的进化史,并探讨各种特定行为模式的生物学意义,即适应意义。3)行为的遗传:研究鱼类行为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以阐明行为在许多世代中是如何变化的,以及是如何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的。

4)行为的发展:研究在每一代里个体从卵到成体的成长过程中行为是如何发展的,并阐明影响行为发展的各种条件。

5)行为的生理机制:研究鱼类行为的生理基础,尤其是神经系统

6)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影响。

7)行为的应用:着重研究与渔业生产有关的课题。

2 、评述鱼类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建立的鱼类行为产生的基本过程:刺激(光,食,化学物质等)至感受器(眼,耳,鼻,侧线等)至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效应器(鳍,肌肉等),行为。主要过程为环境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官,引起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达到神经中枢,通过中枢内的联系,再经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引起行为反应。

3、鱼类的学习行为有哪几种方式,请分别展开论述。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发射等行为方式。

一、印记一般认为,印记是指一些动物刚孵化后某一时期之内的经验规定了个体未来行为这一现象。它是学习行为高度特殊化的一种形式。印记反应大多不会随个体成长而消失,可以认为是一种无报酬的学习,不需要任何强化,只要经历一次体验就可学会。鱼类也存在这种行为。

二、习惯化习惯化是动物一生中都能看到的一种学习,也是最单纯的学习,这是指反复施加某一刺激,使动物对其反应强度降低而终于消失的现象。

三、条件反射条件发射是人和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后天获得的,即出生后通过训练或学习而形成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性的,因而它具有较大的易变性和适应性。鱼类不仅具有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也具有抑制条件反射的能力。

4、解释鱼类集群的行为机制和生物学意义。行为机制: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及电感觉等在鱼群形成和维持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视觉:视觉能够提供一种鱼群成员间的相互诱引力,使鱼群内的各个体相互诱引和相互接近,因而在集群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侧线:侧线是一种用以确定邻近鱼的速度和方向的最重要感觉器官。提供一种排斥力,维持着个体间隔。

嗅觉:在视觉不利的夜间鱼群可利用嗅觉来保持群体。集群的生物学意义:(1)集群行为的防御作用:集群行为不仅可以减少饵料鱼被捕食鱼发现的概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已被发现的饵料鱼遭到捕食鱼成功捕杀的概率。

(2)集群行为的捕食作用捕食鱼形成群体之后,不仅感觉器官总数会增加,而且还可以增加搜索面积。鱼群中的一个成员找到了食物,其他成员也可以捕食。

(3)集群行为的其它作用集群行为不但能够增强鱼类对毒物的抵抗,而且还能降低鱼的耗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