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课程落实情况评估实施方案
课程贯彻状况评估实行方案一、课程管理旳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 以学生旳全面发展为关键, 全面贯彻“纲要”提出旳“变化课程管理过于集中旳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旳适应性”旳规定, 深入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加强校本课程旳开发, 严格按国家课程原则指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深化教学研究, 改善教学措施, 不停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增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发展,认真贯彻《卢龙县教育局有关课程管理旳实行意见》。
二、课程管理旳总体目旳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全面贯彻国家课程原则, 努力按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原则组织-学校旳教育教学活动, 探索与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原则相适应旳增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发展旳教育教学新途径新形势, 使每一种学生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旳一代新人。
2.全面贯彻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原则, 科学安排地方课程, 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并完善学校校本课程旳实行、评价、管理制度, 突出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3、根据新课程计划和原则旳精神, 制定学生积极全面发展、教师不停全面发展旳评价原则, 并认真实行努力实践、探索, 形成学校对师生旳科学评价体系。
4、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旳精神, 不停探索新形势下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行管理旳有效途径和形式, 不停总结反思已形成学校课程管理旳系列经验。
三、课程管理旳重要内容1.树立与新课改相适应旳新理念。
认真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学习《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旳决定》, 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原则”、学习有关课程改革旳新理论、新信息、新经验, 在学习旳基础上开展认真地讨论, 以使全体老师树立起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旳教育教学观念, 为新课改奠定理论基础。
2.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根据国家和河北省旳规定, 开齐课程, 开足课时。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教本课程地联系与区别国家课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地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地共同素质而开发地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地,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地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地下放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地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地学习权利,规定教学地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地评价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地主体部分,涵盖地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地,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地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地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地各个教育阶段地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地教育部门依据当地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地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地地域特点、增强课程地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世纪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地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地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地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地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地所有活动.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地,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地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地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地有机整体,拥有共同地培养目标,实现不同地课程价值,承担不同地任务,履行不同地责任,从不同地方面促进学生地发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丰富和补充,其开发地目地是满足学生和社区地发展需要.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它必须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套配实施.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校应根据本省课程计划地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地实际出发,制订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地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地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地不同价值.综上所述,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地含义、目地和地位以及我国地国情来看,国家课程提出了课地基本要求,规定了课地性质、目地及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地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以及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地重要依据;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管理指南》所实施地区域性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所实施地具体方案计划.。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案
促进学校课程管 理规范化
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
提升教师专业素 养
满足学生个性化 发展需求
评价目的:通过评价,了 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 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进 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 价方式,如考试、作品 评定、口头表达等,全 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内容:学生的学习态 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结果进行课程调整和优化。
培训内容:针对评价方案 的具体内容进行培训,确 保教师掌握评价方法和标
准。
培训方式:线上培训、线 下培训、工作坊等多种形 式,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指导内容:针对教师在实 施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进行指导,提供解决方案
和思路。
指导方式:定期开展教师 交流会、专家讲座、一对 一咨询等,提供及时有效
0 1
调整与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 对课程进行必 要的调整和优 化,提高教学 质量
0 2
跟踪评估:对 改进后的课程 进行再次评估, 确保改进措施 的有效性
0 3
持续改进:形 成评价-反馈调整-再评价的 持续改进机制, 不断完善课程 质量
0 4
成立评价工作领 导小组
明确各部门的职 责和分工
建立评价工作的 考核机制
果Hale Waihona Puke 他评:学校领导、同事、 学生等对教师课程进行
评价
目的:全面了解课程实 施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课堂观察:观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作品进行评价 反思日记:教师和学生记录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制定评价方案和工具 确定评价目标和标准
学习效果等方面。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研究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课本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举动课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举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研究、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占总课时的8%。
以举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履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举动中举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深思、体验等,造就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五)制定课程表时,实验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便增减。
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XXX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大纲》、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举行有效的教学举动。
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便使用。
七)必须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师事情量标准,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养教育的有效施行。
二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范本
二中校本课程评价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学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特点自主设计的一种教学课程。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手段,对校本课程的设计、教学和评价进行全面监控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
二、评价内容1.课程设计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和结构、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产出性指标,以及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紧密度和适应性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进行详细评估。
2.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学习效果的显著性等产出性指标,以及课堂氛围的活跃度、学生参与度和师生互动度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观察和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评估。
3.学生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等产出性指标,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学习动机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提高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成绩分析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4.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和教学态度等产出性指标,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能力等过程性指标。
评价者将采取教学观察、听课记录和教师自评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三、评价方式1.定性评价评价者根据所设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通过对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访谈、文档的分析等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可靠有效的定性评价,评价结果将以文字形式表述。
2.定量评价评价者可依据所设定的量化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考试成绩、学生作品评定等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将以数据形式呈现。
3.综合评价评价者将综合利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果,结合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地方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评价办法一、地方课程设计思想地方课程通过提高教学效率,节省基础知识学习的时间,将更多时间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型、研究型地方课程,形成更具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
二、地方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是:1、发展性。
地方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地方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2、拓展性。
地方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3、科学性。
地方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理科类的地方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地方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
地方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4、适用性。
地方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生的选择是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5、广泛性。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地方课程,只要通过地方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就可以列入地方课程目录。
6、动态性。
地方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三、地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地方课程的实施效果评价需要与课程设计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根据综合地方课程的总体设计,地方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潜能,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地方课程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主要是评价本门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方面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校本课程定义本制度所称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学生需求和教师专长,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第三条校本课程开发原则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 注重学校特色,发挥学校优势。
3. 尊重学生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1.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工作。
2. 校本课程开发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学生需求,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3. 校本课程开发者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教学经验,确保课程质量。
4. 校本课程实施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注重教学效果。
第五条校本课程管理1. 学校教务处负责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调配等。
2. 校本课程教师应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程实施工作。
3. 学校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质量。
第六条校本课程考核与评价1. 校本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实际收获。
2. 学校设立校本课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价。
3. 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课程质量。
第七条教师激励与保障1.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优秀校本课程开发者给予适当奖励。
2. 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培训、交流和科研等。
3. 学校关注校本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第八条学生管理与服务1. 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学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校本课程,确保学生学业平衡。
3. 学校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辅导与支持。
第九条违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学校有权责令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专项方案
肥城市边院镇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关键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目标功效、评价目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法全部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实现, 影响着课程功效落实。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指向性, 确定课程评价标准, 需要综合各方面原因, 具体需要考虑问题有:2、学生和社会全部是价值主体, 作为评价主体课程评价者怎样综合考虑学生和社会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怎样既表现学生主体共同需要又表现学生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大小, 是否有一定爱好。
5、当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不一致时, 价值主体需要只有经过评价主体意识和了解才能起作用, 所以, 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认识、了解, 是评价成功是否关键原因。
即使当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真实需要和主体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 所以应尽可能使愿望和需要保持一致, 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和客观价值标准一致性。
二、评价标准1.科学性标准。
对课程评价要利用科学评价方法, 提升评价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标准。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 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标准。
对课程评价要重视考察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标准。
对学生评价重视学校课程参与情况, 作为学生学分考评依据。
5.全方面性标准。
对老师评价既要考虑到老师课程目标实施情况, 学生能力提升水平, 又要考虑到教材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 探索活动(一——五年级)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 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生命秘密。
三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国学启蒙。
四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五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三、评价标准和方法:(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内容和标准:校本课程评价包含三方面内容:老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评价。
学校校本课程的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原则1. 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特色。
2.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
3. 强化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
4.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 实施过程管理,确保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三、制度内容1.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
(2)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
(3)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发挥教师专业特长,提高课程质量。
(4)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学校特色相符合。
2. 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障校本课程顺利实施。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4)实施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3. 校本课程资源建设(1)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鼓励教师开展校本课程研究,提升课程质量。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4. 校本课程评价与激励(1)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2)设立校本课程优秀教师评选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3)对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制度执行1. 本制度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实施。
2. 各部门、各年级组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落实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
3. 学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旨在规范校本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制度目标1. 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发挥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3. 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制度内容1. 校本课程规划(1)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本课程规划。
(2)规划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3)规划周期为三年,每年对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2. 校本课程开发(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
(2)教师根据学校规划,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学校资源,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3)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a. 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
b. 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c. 突出实践性、趣味性、创新性。
d. 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3. 校本课程实施(1)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开设时间、课程负责人、课程内容等。
(2)教师根据实施计划,认真组织教学,确保课程质量。
(3)学校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校本课程评价(1)学校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评价等方面。
(2)教师评价主要关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效果等。
(3)学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等。
(4)课程评价主要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内容的适宜性等。
四、制度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落实。
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5. 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浮来二小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1、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案。
课程方案评价表:2、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3、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C)。
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
该项目占学业总成绩20%。
(2)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P)。
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
(3)课程结业成绩。
计为成绩学分(K)。
占学业总成绩的40%。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4)最后按A、B、C、D分四个等级。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
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
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
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实验目标:1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白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 、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 、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
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保障措施1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⑴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富裕县第一中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完善新课程体系,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新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开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课程开设内容我校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有: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等。
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学校编印的《站人文化》《标识》《文明礼仪》等。
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办法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切实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建立了一把手主抓的运行机制。
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抓好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也比较繁杂。
我们缺少该方面的专业教师,于是我们以教师培训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为将学习落到实处,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学习、教学创造条件,不断开阔教师视野。
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活动,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参与式评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1)成立教研组织。
明确责任,各负专责。
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我校按照新课程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备、讲、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钻研教材时联系新课标;研究教材时琢磨新课标;编写教案时体现新课标;每节教案要达到环节全、层次清。
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
在讲课方面,要求教师围绕新课标,体现新课标,渗透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作者:————————————————————————————————日期:
ﻩ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登封市颍阳镇中心学校
2015年5月26日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依靠学校内部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一、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体系的价值主体。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个方面: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
二、评价内容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课程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
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等级制。
等级制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药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等级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实验研究小组具体承担。
校长担任课程改革组长,全面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2)地方课程和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科制定,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的功能。
精心设计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标准,注重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
(3)对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4)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
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6)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的需求机制。
三、评价对象
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对地方和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地方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评价内容分为“对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地方和校本课程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对地方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地方和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我们所应用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可信等。
1.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
的服务对象并评估其需求,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
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
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的评估。
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和劣势;课程的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
具体的做法是收集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评价与优点做出判断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