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山东小学教资知识点总结
山东小学教资知识点总结山东小学教资考试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本文将对山东小学教资考试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考试内容。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思想与流派3. 教育目标与任务4. 教育原理与方法5. 学生发展规律与教育原则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 课程理论与设计2.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评价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手段5.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三、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知识1. 儿童发展心理学2. 学习的基本规律3. 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4. 教育心理学相关概念与理论四、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知识1. 中国教育法律体系2. 教育法律的组成与关系3. 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解读4. 教育管理法规与班级管理五、教育信息技术知识1. 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2. 教育软件与网络应用3. 教育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4. 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六、学科教学知识1. 数学教学2. 语文教学3. 英语教学4. 美术教学5. 音乐教学6. 体育教学七、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知识1. 教师职业行为准则2. 教师师德建设与规范3. 学校行政管理规范4. 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以上列举了山东小学教资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注重细节的学习和总结。
同时,考生还应多做题,多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最后,祝愿所有参加山东小学教资考试的考生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想!加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
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小题选填)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价值引导作用、实践引导作用);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强制性、惩罚性);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大题重点)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由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民主取向;初等教育最早是由教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制定和把持的;1881年法国颁布著名的“费里法”,提出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原则。
2、平等取向;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
3、人本取向4、优先取向教育政策取得合法性的最主要依据是必须建立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之上。
(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了解选填)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重点)1教育政策问题分析与政策目标确立;2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与论证;3教育政策方案选择与公布。
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程序:(了解)1明确教育政策实施主体与对象;2教育政策的宣传与理解;3教育政策实施的资质与计划;4教育政策执行、督查与调整;5教育政策的总结、巩固与提高。
小学教育政策的失真与对策现象:政策偏离、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政策缺损、政策替换(5个)对策:增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加强对政策实施主体的培训和实施过程的规范;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监察制度和机制;进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反思和调整。
小学教师证笔试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师证笔试必背知识点一、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规的基础法律,规定了全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发展的原则等。
2.《教师法》- 对教师的资格要求、职业行为规范、师德师风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3.《义务教育法》- 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设置、师资配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4.《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 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申请、评审、认定等进行了具体规定。
二、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点1.儿童发展理论- 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等,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特点。
2.教育心理学概念- 如学习、记忆、动机、情感、兴趣、注意力等,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和相关理论。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课程与教学知识点1.课程设计原则- 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原则,如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
2.课堂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教学评价方式- 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原则和常用方法,如测试评价、考查评价、观察评价等。
四、学科知识点1.语文- 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与写作、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2.数学- 包括数的概念与计算、几何与图形、函数与方程等方面的知识。
3.英语- 包括英语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4.科学-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科学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五、教育信息技术知识点1.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和文件- 了解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文件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2.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包括课堂教学和管理、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师专业发展与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3.网络安全和信息伦理- 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保护学生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2023小学教育专业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知识点备考总结
2023小学教育专业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知
识点备考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2023年小学教育专业资格考试的综合素质知识点备考内容。
以下是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和备考建议:
1. 教育心理学
- 定义和特点:教育心理学研究关于教育相关的心理现象和过程
- 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 教育评价与测量:了解评价方法和常用测量工具
2. 教育法律法规
- 小学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 学生权益保护措施:了解学生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措施
3. 教育经济与管理
- 教育资源配置:学校经费管理和设施建设
-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 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教育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和原理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研究设计与实施:了解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和研究方法
- 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要点
备考建议:
- 系统研究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 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政策变化;
- 多做练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管理;
- 注意专业英语词汇的研究。
以上是2023年小学教育专业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备考总结。
祝你考试顺利!。
2016年临沂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复习精选
我给不了你多少温暖,但有一个词叫尽我所能——向美教育临沂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复习重难点精选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无论是临沂单独命题还是省考,考察范围中都包含着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新课程改革纲要》等等,但是考生应该更好地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六项法律法规。
每个法规的考查侧重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通过实例讲解分析,帮大家总结教师考试法律法规的复习攻略。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考点归纳】了解教育规划出台的背景;识记教育规划的推行方针;识记教育规划的战略任务;识记人才培养相关制度;理解教育规划推行方针的内涵。
【例题】【填空】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工作方针是______ 、______ 、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答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单选】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______A.全面发展B.均衡发展C.能力为重D.德育为先【答案】B。
解析: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A、C、D是为促成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的举措。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考点归纳】识记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识记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识记学校侵权的法律责任;识记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法律责任;领会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的原则;领会学校的安全保障制度;了解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例题】【单选】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A.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D.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答案】A。
解析:《教师法》对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作了界定。
教育政策法规考点汇总
教育政策法规考点汇总1. 教育政策法规的概念及作用教育政策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和发布的教育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文件。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通过制定和发布教育政策法规,可以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管理要求,使教育实践更加有针对性、规范化。
1.2 保障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法规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保障教育公平。
通过制定公正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可以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提升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教育机会平等。
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教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师资格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 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2.1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政策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机构的分类和管理、教育主管部门的设置和职责、教育投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2.2 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是指对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进行的全面改革。
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规定。
高等教育改革是指对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进行的改革。
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自主办学和自主招生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和监管等方面的规定。
2.4 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是指对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进行的改革。
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的分类和设置、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和认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规定。
2.5 教育投入和财务管理教育投入和财务管理是指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分配进行的规范。
教育政策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监管和审计等方面的规定。
3. 教育政策法规的考点分析3.1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考点•教育机构的分类和管理•教育主管部门的设置和职责•教育投入和财务管理3.2 基础教育改革的考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3.3 高等教育改革的考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院校自主办学和自主招生改革•高等教育评估和监管3.4 职业教育改革的考点•职业教育的分类和设置•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和认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3.5 教育投入和财务管理的考点•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监管和审计4. 总结教育政策法规对于指导教育实践、保障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共五篇)
教育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共五篇)第一篇:教育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2、教育政策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3、教育法(规)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的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4、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5、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活动中的纠纷,维护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予其法律上的补救,是法律救济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6、教育申诉制度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个体及教育行政相对人,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相应的国家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或重新处理的制度。
7、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像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的其他政府部门提出请求,要求重新处理的制度。
8、校内调节是指在校内设立调解委员会,并通过校内调节委员会对校内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节,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矛盾,消除分歧的活动。
二、选择判断涉及的内容1、教育政策是客观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判断)2、教育政策的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
3、教育政策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控制作用(选择)4、教育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
(判断)5、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发生矛盾时,应坚持教育法优先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6、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条文的区别:教育法律条文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载体,是教育法律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法律条文都是教育法律规范。
7、教育行政赔偿的实质是一种侵权赔偿,其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
《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梳理
《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梳理教育政策与法规是指国家为了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对于规范教育行为、保护教育权益、提高教育品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梳理一些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知识点。
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教育政策的制定程序:需要基于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经过论证和决策,最后由有关部门公布实施。
2.教育政策的层级: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分别制定不同层级的教育政策,并且相互之间应该保持一致性。
3.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公平公正、质量优先。
二、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教育法》:是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方面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教育的任务、内容、组织方式、保障措施等。
2.《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
3.《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任务、目标、组织方式、学位授予等方面的内容。
4.《专利法》:保护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创新成果,鼓励教育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5.《著作权法》:保护教育教材、学术著作等的知识产权,促进教育研究与创新发展。
三、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与评估1.教育政策的实施机制:应建立健全政策宣传、推动、监督和评估的机制,确保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督和指导职责。
2.教育法规的监督与处罚: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进行严肃追查和惩处,确保教育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3.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评估与调整:持续对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政策。
四、教育政策与法规的作用与意义1.保障基本教育权益:教育政策和法规为每个公民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确保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2.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政策和法规要求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统筹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小学教师教育法规政策解读试卷
小学教师教育法规政策解读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教育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规范教育行为B. 规定教育内容C. 确定教育目标D. 所有以上选项2.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A. 学生自主学习原则B. 启发诱导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所有以上选项3. 学校在学生管理中应当遵循哪些原则?A. 民主管理原则B. 公平公正原则C. 严格要求原则D. 所有以上选项4.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当遵循哪些原则?A. 客观公正原则B. 鼓励为主原则C. 批评为辅原则D. 所有以上选项5. 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当首先考虑的是:A. 学生的个性差异B. 学生的家庭背景C. 问题的严重程度D. 学生的年龄特点二、问答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几年制的义务教育?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多少岁以下的儿童?3.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享有哪些权利?5. 在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有严重违纪行为时,应该如何处理?6. 学校应当如何保障学生的安全?7.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履行哪些义务?参考答案选择题:1. D2. D3. D4. D5. C问答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几年制的义务教育?九年制。
思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制的义务教育。
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是指多少岁以下的儿童?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思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未成年人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当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三)——教育法规与政策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的要求,《小学综合素质》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这一节需要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等。
在教育法律法规的纵向结构体系中.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活动规范纳入教育法规体系,党和政府制定的有关教育方向性的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体系。
(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性质与地位《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教育部制定颁发的,属于“教育规章”。
为实施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提供了实际操作规则。
《办法》不仅与学生的权利保护有关,也与教育活动中学校权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秩序相关。
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基本结构与内容(1)基本结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共有三部分(总则、分则和附则),六章,40条。
总则规定了制定该规章的宗旨、依据、适用范围和事故处理原则等。
分则从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四个方面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作了规定。
附则明确了《办法》所涉及的责任主体等内容。
(2)内容详解《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事故与责任、事故处理程序、事故损害的赔偿、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四大方面进行了规定。
①事故与责任事故责任认定基本原则:“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并根据因果关系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承担相应责任。
②事故处理程序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时,学校有及时救助、告知和报告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有指导责任:伤害事故处理争议时,有协商、调解和诉讼的方式;教育行政部门的调解受理及完成时间.调解的方法和调解不成的处理办法。
③事故损害赔偿规定了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与标准。
赔偿的调解.争议问题的鉴定,相关当事人责任划分,救助措施,以及办理责任保险等。
④事故责任者的处理规定了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这些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如行政处分等:刑事责任.如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
教育政策法规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二、名词解释1.教育政策议题(P60)将一定的教育问题纳入政策讨论的范围內,并由此形成政策议案。
2.教育单行法(P37)与教育基本法律相配套的教育单行法律,以及其他法律中与教育相关的条款,是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确立的原则制定的,用于调整某类教育或某一方面教育工作的教育法规。
3.教育政策(P20)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4.教育立法(P71)指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冇关教育的法律活动。
5•教育政策执行(P77)它是一种山多种和互关联的要素所组成的动态行动过程。
6.教育政策回应度(P100)指教育政策执行后满足政策目标群体需求的程度。
7.教育政策监控(Pill)指教育政策监控主体,依据一定的教育法规或制度,対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及终结活动进行监督、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8.教育法制监督(狭义)(P114)是指专司教育法制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教育立法、教育司法、教育执法活动的监替。
9.教育方针(P20)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因而强烈地体现出政策性。
一方血,教育方针是国家一切教育工作所应遵循、执行的教育基本政策。
另一方面,教育方针同样作为教育政策中的上位概念,它对各项具体教冇政策的制定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
10.教育规章(P22)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或省、直辖市、口治区的国家权利机关为执行《宪法》法律,根据国家或木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盂,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冇关教育的专门的规范性文件。
11.教育条例(P22)指国家权力机关及行政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方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为调整特定教育活动中的关系所做出的规定。
12.教育法律(P21)国家立法机构依据-•定的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方血的规范性法律,着重指归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有关教育的成文法。
13.教育政策评价(93)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冇政策,并为实现教冇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
小学教师资格证《政策法规》知识要点
教育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教育作用4.预测作用5.强制作用教育法的社会作用:1.保障我国教育的正确方向2.保障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3.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4.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5.可以极大的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联系的社会关系构成要素:1.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2.客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3.内容: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什么法律关系1.教育与被教育2.管理与被管理3.保护与被保护4.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教师怎样处理与学生间的关系1.要热爱学生2.给学生以尊重3.对学生要用研究4.让学生当主人5.改变自己教育法律救济的内涵及其作用: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作用:1.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特别是教师、学生及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作用2.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政,预防和控制其职务违法侵权行为3.表示教育法治,推动教育法制建设的作用教育法律责任的内涵及特点,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一、内涵:教育法律责任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1.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紧密相连2.法律后果的承担者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3.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二、特点1.必须有法律明文的规定2.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3.由违法的教育法律本主题所承担4.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2.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简述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其原因1.管制不严,管理不善2.设备陈旧老化,未及时修复或拆除3.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4.体罚或变相体罚5.安全措施不力6.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7.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如何推进应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1.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2.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3.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4.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法律救济的概念和作用,特征一、概念: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纠纷,维护受损一方的合法权益,并给与其法律上的救助二、作用1.依法保障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2.促进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3.推进教育法制建设三、特征1.权利受到伤害是教育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力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2.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力的弥补3.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意义履行教育行政赔偿的概念和特点:教育行政赔偿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的赔偿特点: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的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学生享有的权利:1.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2.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3.享有公证评价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的权利4.享有申诉权5.享有人身权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自主权2.学术自由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参与教育管理权6.培训进修权8.申诉权教师的义务:1.遵纪守法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义务5.保护学生权力的义务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的义务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照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根系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由教育关系和教育法律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3.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对违法和破坏教育法律关系的行为,应予以相应制裁4.某种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为前提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1.学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2.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3.学校事行政相对人我国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1.具有中国国籍2.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努力钻研业务,关心学生,勇于奉献3.需要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1.依教育法形式构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规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由教育关系和教育法律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是一种思想、意志的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4.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为前提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特征:1.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受《教育法》保护的法定申诉制度,不同意其他意义的申诉制度2.受教育者申诉制度是具有特定性的权利救济制度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2.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我国推进依法治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一、推进我国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2.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3.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4.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的有力保证二、依法执教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原则2.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论述)
.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地重要意义答: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地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地校园,因此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各方面地权利义务,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安定有序校园环境.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地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地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校各方面地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事实表明,正是因为职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了公正、公平、公开,评职称地时候,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吵吵闹闹现象;正是因为《奖金分配方案》地通过与实施,那些工作懒散,想吃大锅饭地人变得勤快、能干了;正是因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地若干规定》地施行,学校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地行为杜绝了,违规滥定资料地现象没有了,正是因为收费项目地公开,办公室接到地投诉电话少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地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地原因.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地性质决定地,目地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地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地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地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非义务教育阶段地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地处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哪种情形之一地,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地,对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地设置规划地;()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地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地;()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地;()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地,采用什么方法处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地义务教育地基本原则?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地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地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决定》中,教育工作者地“两基”地含义是什么?答:基础姿势和基本技能和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规定,我国地教育学校制度分哪几个阶段?答: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地,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教师地法定权利有哪些?答:(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地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地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地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地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地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地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地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地培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义务教育法规定地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地步骤?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地步骤.、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地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地?答: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地权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履行哪些义务?答:()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地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地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地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根据义务教育法地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地组织或者个人,采用什么处罚措施?答: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地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地,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经费财产是如何保护地?答: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对违反规定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地,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义务教育法对保障义务教育教学秩序是如何规定地?答: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对违反规定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成损失地,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地,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地教师有何要求?答:()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地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地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地?答:()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与学生之间地法律关系是什么?答:()是教育与被教育地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地关系;()是保护与被保护地关系;()是相互尊重地平等关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在预防未成人犯罪中地职责?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进行预防犯罪教育;()对中小学学生开展课堂教育以外地其他形式地预防犯罪教育;()对中小学学生不良行为地预防与矫治;()对中小学学生严重不良行为地矫治;()不得歧视犯罪地未成年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地义务教育地基本原则?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地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地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地?答:规定年满周岁地儿童,不论性别,民族还是种族都要上学,对有些没有条件地地区,可在周岁上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地基本条件?答:(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地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地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地办学资金和稳定地经费来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地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答:()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给受教育者颁发相应地学业证书.()聘用教师和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地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地干涉.()法律法规规定地其他权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填空题.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强制、免费性、普遍性..学生地年龄在-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地第二个高峰期..布卢姆认为;完整地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二是情感;三是动作技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地地根本特点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地教育质量标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对实施义务教育地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地制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小学校长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取获“(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社会力量举办地教育机构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申请举办教育机构地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实施教育行政处罚地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地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地(录取标准)地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地(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地(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未成年人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地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对违法犯罪地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地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地原则.、《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教育事业)、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地体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地(权利和义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地(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地实际发展.、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地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地?答:()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判断题.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小学不超过六小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除收取杂费、借读费之外,未经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规定,教育督导分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检查,由教育督导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督导机构地决定组织实施.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地,其考试成绩作废,五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地决定》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地管理体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地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我国,允许以营利为目地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地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都应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地,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地,丧失教师资格.(×).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取得教师资格地人员任教无须使用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周岁地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地除外.(×).未成年人犯罪地案例,一律不公开审理.(×).所有学校都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地专职教师.(√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即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地,应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刑罚执行完毕地未成年人、宣告缓刑地未成年人、免予刑事处罚地未成年人和其他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地权利可以区别对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非经审定地教科书,实施义务教育地学校不得使用.(√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不得相互通用.(×)·.中小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社会力量可以举办宗教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取得法人资格,独立承担办学责任.(×)·.教师应对每位学生地考试情况做出具体地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一名周岁地美籍华人男孩,他不享有我国义务教育规定地权利和义务. (√ )、对于教唆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地教职员工,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者辞退. (√ )、学校解聘教师就侵犯了教师地教育教学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参与教科书地编写工作. (×)、体罚学生是错误地,说明教师地师德有问题,不过,倒也没必要上纲上线说教师地行为是违法或犯罪行为.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聘任制下学校与老师地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 )、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扰乱正常地教学秩序,教师没有权利叫学生离开教室去德育处接受教育,因为这样会侵犯学生地受教育权.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名岁地小学生未经父母同意,将一只价值元地手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其家长可以要求受赠地学生返还手表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可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地民事行为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未征得监护人同意而实施地民事行为无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022年03月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2022年03月临沂大学教育学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1.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A.拘留B.罚款C.降职D.取消资格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C.撤销教师资格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数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C.撤销教师资格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答案:B本题解析:教师如果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在学较或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其解聘或者给予其行政处分。
4.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
A.职业认定制度B.职业许可制度C.职业审核制度D.职业监督制度答案:B本题解析: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即具有法定条件和专业能力经认定合格的人,才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制度。
5.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这侵犯了学生的()。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答案:A本题解析:题干所述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6.陕西真题: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政策是()。
A.教育经费政策B.教育体制政策C.教育人事政策D.教育质量政策答案:B本题解析:教育体制政策在教育政策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制度联系最密切的政策。
7.我国相关高等教育法律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开除学生学籍应当由()决定。
A.校学术委员会B.校专门受理学生申诉委员会C.校长会议D.上级教育行政管理机关答案:C本题解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临沂大学《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民主取向:(1)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命,费里法案)(2)20世纪80年代以前(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潮,60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3)80年代以来(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二)平等取向:(1)17世纪中期以后(双轨制教育的内容、过程和结果不平等)(2)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双轨制转变为“统一学校”)(3)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机会均等全民教育大会)。
具体表现:1、起点平等:入学机会平等我们现在主要致力于入学机会平等。
2、过程/参与平等:指个人或群体在教育的不同部门和领域内经历和参与的性质和质量。
3、结果平等:指学业成就、教育质量的平等,是一种实质性的目标层面的平等。
(三)人本取向:(1)进入20世纪,初等教育不再是结业教育,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一环(2)50、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兴起(3)在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下,初等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4)我国小学教育基础性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四)优先取向:初等教育的全民性、基础性和平等性,决定了国家在教育发展和投入上的优先性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1 牵动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政策进行协调和解决。
2反映不同个人或群体的价值观或利益冲突。
3 问题是明确的、外显的。
4 这些问题既有必要解决也有解决的条件和基础。
政策制定技术性程序流程:1、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教育政策目标(以差距形式表达问题:探求差距产生原因;确定教育政策目标;确定目标应注意什么问题)2、设计教育政策方案(注意方案的多样性;设计方案要有创造性思维;要准确估计方案的后果;要规定方案的实施细节)3、对教育政策方案进行科学性论证(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心理可行性论证;教育政策试点;政策信息可靠性、足够性分析)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两条标准:价值标准、满意标准;用以选择政策方案的方法原则)5、教育政策公布实施(政策公布前的协商;政策的合法化)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与论证:1、教育政策方案要适度的多样与创新2、对政策结果要有一定的预测和估计3、设计出政策方案实施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措施4、教育政策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小学教育政策失真与对策:(一)现象:1、政策偏离2、政策表面化3、政策扩大化4、政策缺损5、政策替换(二)小学教育政策失真的对策:1、增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2、加强对政策实施主体的培训和实施过程的规范3、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督察制度和机制4、进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反思与调整教育政策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论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1.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答: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因此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安定有序校园环境。
•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事实表明,正是因为职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了公正、公平、公开,评职称的时候,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吵吵闹闹现象;正是因为《奖金分配方案》的通过与实施,那些工作懒散,想吃大锅饭的人变得勤快、能干了;正是因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若干规定》的施行,学校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杜绝了,违规滥定资料的现象没有了,正是因为收费项目的公开,办公室接到的投诉电话少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
《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预测归纳(二)教育法律法规考点一教育政策考点预测()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A.教育政策B.教育法规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A考点归纳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类型包括:(1)根据制定政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2)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角度,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4)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角度,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考点二教育法规考点预测()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C考点归纳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和基本依据。
教育法规的类型包括:(1)根据教育法规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在我国教育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为普通法、单行法。
(3)根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教育法规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考点三教育法律救济考点预测行政复审制度属于()。
A.诉讼渠道B.行政救济渠道C.民间救济渠道D.教育机构救济渠道答案:B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法规综合训练
教育法律法规综合训练临沂大学费县分校答案 fxsfcbj@一、单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B.十C.十一D.十二2、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学费、杂费、住宿费3、义务教育实行( )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4、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
A.学校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A.相当于B.不低于C.略高于D.略低于6、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B.沟通和合作C.培训和流动D.交流和互访7、《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8、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B.社会C.学校D.人民政府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民主取向:(1)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命,费里法案)(2)20世纪80年代以前(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潮,60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3)80年代以来(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二)平等取向:(1)17世纪中期以后(双轨制教育的内容、过程和结果不平等)(2)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双轨制转变为“统一学校”)(3)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机会均等全民教育大会)。
具体表现:1、起点平等:入学机会平等我们现在主要致力于入学机会平等。
2、过程/参与平等:指个人或群体在教育的不同部门和领域内经历和参与的性质和质量。
3、结果平等:指学业成就、教育质量的平等,是一种实质性的目标层面的平等。
(三)人本取向:(1)进入20世纪,初等教育不再是结业教育,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一环(2)50、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兴起(3)在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下,初等教育成为每一个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4)我国小学教育基础性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四)优先取向:初等教育的全民性、基础性和平等性,决定了国家在教育发展和投入上的优先性教育政策问题的构成:1 牵动社会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政策进行协调和解决。
2反映不同个人或群体的价值观或利益冲突。
3 问题是明确的、外显的。
4 这些问题既有必要解决也有解决的条件和基础。
政策制定技术性程序流程:1、分析教育政策问题确定教育政策目标(以差距形式表达问题:探求差距产生原因;确定教育政策目标;确定目标应注意什么问题)2、设计教育政策方案(注意方案的多样性;设计方案要有创造性思维;要准确估计方案的后果;要规定方案的实施细节)3、对教育政策方案进行科学性论证(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心理可行性论证;教育政策试点;政策信息可靠性、足够性分析)4、选择教育政策方案(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两条标准:价值标准、满意标准;用以选择政策方案的方法原则)5、教育政策公布实施(政策公布前的协商;政策的合法化)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与论证:1、教育政策方案要适度的多样与创新2、对政策结果要有一定的预测和估计3、设计出政策方案实施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措施4、教育政策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小学教育政策失真与对策:(一)现象:1、政策偏离2、政策表面化3、政策扩大化4、政策缺损5、政策替换(二)小学教育政策失真的对策:1、增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2、加强对政策实施主体的培训和实施过程的规范3、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督察制度和机制4、进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反思与调整教育政策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内涵:1、断2、教育政策评价对象和阈限的特定性3、教育政策评价总是遵循一定的价值准则基础教育与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1、基础教育地方负责与均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调节2、扩大义务教育机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间的矛盾与调节3、培养选拔人才与提高民族素质之间的矛盾与调节4、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促进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调节小学教育基本政策:1、小学教育质量政策:(1)小学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2)小学德育政策(3)小学课程政策(4)小学教学政策(5)小学教育评价与升学政策。
2、小学教育体制政策:(1)小学教育行政体制政策(2)小学教育办学体制政策(3)小学管理体制政策。
3、小学教育经费政策。
4、小学教师政策:(1)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政策(2)小学教师任用与管理政策(3)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政策课程政策:1、新课程实行“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课程改革方针。
2、新课程确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和管理体制,课程决策和课程开发走向决策分享和民主化。
3、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分段形成适应儿童少年发展特点的课程结构。
4、新课程突出了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权利。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共性和区别:(一)共性:1、有共同的指导思想,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都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3、都属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二)区别:1、主体不同2、制定程序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4、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不同5、稳定性和调整范围不同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区别:1、表现形式不同:教育法规表现体现在与教育有关的宪法、法律、条例、命令等条文中,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更加正规和条文化。
教育道德一般没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多存在于教育工作者意识和信念中或形成社会舆论。
2、调整的范围不同:教育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关系绝大部分都由教育道德来调整,而教育法规只在所规定范围内起作用。
3、实现方式不同:教育法规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权力做后盾,要求人人遵守。
教育道德依靠舆论、信念和教育力量来实现,只有当这种教育道德同时是教育法规的内容时,才具有强制性。
教育执法原则:1、合法原则:教育行政执法的主体必须符合法的规定,并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教育行政执法必须有法律依据;教育行政执法要符合法定程序。
2、公正原则:指教育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客观、适度,不徇私情,不持偏见。
3、公开原则:教育执法活动的全部内容和过程都应当公开4、权责统一原则:指在教育行政执法活动中,教育行政机关有权对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适用教育法律规范,同时承担由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法律后果。
5、不停止执行原则:指对于有效成立的行政执法决定,无论相对人对执法决定存有异议与否,既使在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期间都不能停止对该决定的执行。
教育司法原则:1、法治原则2、平等公正原则3、独立司法原则4、公开原则5、司法责任原则教育法律救济:指在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以恢复,利益得以补救的法律制度。
特征:1、以纠纷存在为前提2、以损害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途径:1、诉讼救济2、行政救济小学教育法律体系横向结构:1、关于小学教育性质、目的的基本法规2、小学教育管理的教育行政组织法规3、小学教育活动的教育行政法规4、实施小学教育所需经费设备的教育保障法规5、小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职员法规6、学生及其行为的学生法规7、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教育法规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1、重视思想道德建设2、继承优秀文化成果3、教育公共性原则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5、受教育机会平等6、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7、鼓励教育科学研究8、通用语言文字9、奖励突出贡献学校举办的条件:1、组织机构和章程2、合格的教师3、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学校的基本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权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3、招生权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权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权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权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权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非法干涉的权利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是成为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最基本的必要条件(2)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从教资格,并符合特定的要求2、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员3、教师的法律地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规定集中体现出来的小学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研权及学术交流权3、指导评价权4、按时获取报酬权5、参与学校管理权6、培训进修权小学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纪守法的印务2、教育教学的义务3、思想教育的义务4、尊重、爱护学生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义务6、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小学教师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小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权利:(1)参加各种课程学习,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2)依据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和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4)对学校给与处分不服,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5)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提起诉讼的权利(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二)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
3、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规定的义务学籍管理:1、注册2、升级与留级3、转学、休学、复学4、借读5、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6、毕业、结业和肄业7、学业成绩管理8、档案管理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
小学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又叫做教育法律关系的权义主体,是某一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教育权利和承担教育义务的个人或组织。
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核心主体是:学校及其教育机构、教师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3)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民主取向:(1)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命,费里法案)(2)20世纪80年代以前(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潮,60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3)80年代以来(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二)平等取向:(1)17世纪中期以后(双轨制教育的内容、过程和结果不平等)(2)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双轨制转变为“统一学校”)(3)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机会均等全民教育大会)。